全氟己基磺酰氟的合成研究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科技领域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作为特种表面活性剂,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异军突起,逐渐成为表面活性剂研究的焦点。
氟碳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它的表面活性是迄今为止所有表面活性剂中最高的一种。
氟碳表面活性剂能够在碳氢表面活性剂不能胜任的场合使用,开拓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合成洗涤剂、化妆品、食品、橡胶、塑料、消防、感光材料、医疗器材等诸多行业,。
一般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油溶性基团或叫疏水基,另一部分为水溶性基团或叫亲水基l3j 。
油溶性基团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全部或部分取代,就成为氟碳表面活性剂。
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 (即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和高化学稳定性)、“两憎” (既憎水又憎油)的独特性能。
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类似,氟碳表面活性剂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大类。
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分3个步骤:首先,合成疏水疏油氟碳链;其次,合成可以引入亲水基团的含氟中间体;最后,引人各种亲水基团制成氟碳表面活性剂。
其中,最困难的是氟碳链的合成。
1 氟碳链合成方法.1.1 电化学氟化法电化学氟化法是较早用于制备氟碳链的方法,又称电解氟化,它是将相应的碳氢羧酸或碳氢磺酸通过电解产生的活泼氟原子直接置换其中的氢原子而完成的氟化反应。
在电解氟化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而保留了一些需要保留的基团,如羧酸酰氟或磺酸酰氟。
电解氟化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只需一步反应,而最显著的缺点则是氟化产率低,成本高。
最近几十年,电解氟化过程在计算机系统控制下,氟化条件和精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产率也有所提高。
1.2 调聚反应合成法调聚法是利用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与调聚剂自由基加成聚合得到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方法。
调聚反应的反应物包括调聚剂和调聚单体J 。
常用的调聚剂有全氟烷基碘、含氧杂原子的端基物、5一碘一3一氧杂一全氟戊磺酰氟、低级醇等,目前用四氟乙烯作为调聚反应的单体实用价值最大。
2008年《有机氟工业》总目次

李国忠( — 6 2 1)
赵艳 凝 ( 3 3— ) 杨仲 苗 ( 7 3— )
郑朝付 等 ( 3—1 ) 0
掺加减水剂对氟石膏的改性研究 ……………………………………………………… 赵帅
李国忠( —1) 3 3
激发剂对氟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 ……………………………………………… 田颖 赵帅 李国忠( 一 6 3 l) 氟碳 烷基 琥 珀酸酯磺 酸盐表 面活性 剂 的合成研 究 … … …… …… ……… 毛逢银 黄 小兵 邹元庆等 ( 4—3 ) 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 V F与 H P共聚物合成研究 ………………… 方敏 D F
20 0 8年第 4期
四氟 乙烯 、 氟丙烯后 续产 品 ……… ……… ……… ……… ………… …… ………… …… …… 倪震 宇 ( 4 ) 六 2— 5 三氟 甲氧基 苯衍生物 的性质 、 合成及 应用 ……… ………… ……… ……… ……… ……… 张超 臧友 ( 4 ) 2— 8
国产 共 聚氟硅 橡胶 耐油 性探讨
乐道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池圣贤 龙林林( — ) 1 9 田颖 李国忠( — 3 1 1)
陈 晔( —1 ) 1 7
掺加外加剂对氟石膏的改性研究 ……………………………………………… 赵帅
… …… ……… …… …… …… …… …… …… …… …… 司徒 琛
浅谈对氟氯苄蒸馏过程 中的工程设计问题 …………………………………… 吴大雄 周晓东 徐 萍( — ) 2 3 催化 调聚法 生产 全氟 碘辛 烷 的研究 与改 进 …… …… …… …… …… ……… … …… …… ……… 查少华 ( 6 2— ) 全氟 己基磺 酰 氟 的合成研 究 ……… … ……… …… ……… … ……… …… …… …… … 范春 雷 林晓晨 ( 2—9 ) 环丙沙星合成方法的改进 ……………………………………………………………… 李壮 刘满根( — 1 2 1) 新型含氟光电材料单体的合成 ……………… 李盛彪 苏津津 赵丽凤 龙光斗 李训生 黄维( — 3 2 1) 掺加农作物秸杆纤维和苯丙乳液对氟石膏力学性能的影响 ………………… 赵帅 田颖
关于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关于PFAS?2023年2月7日,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限制法规提案,该法规一旦实施,将对氟化工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除欧盟外,全球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在制定针对PFAS的管控法规。
那PFAS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管控法规?将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什么是PFAS?PFAS全称为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也就是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1年发布的指南,PFAS是指至少含有一个全氟甲基(CF3)或全氟亚甲基(CF2)的碳原子化合物(不含有H/Cl/Br/I原子)o符合上述定义的PFAS物质超过IooOO种,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PFHXS)等都属于PFAS。
应用领域PFAS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包括医疗技术产品、半导体、电池、手机、汽车和飞机。
氟为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导致碳氟键高度极化并具有极大键能,使C-F链中对应C-C键的键能相应提高,产生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因此PFAS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消防材料、化妆品、机械制造等领域.危害性PFAS因其在土壤和水中降解时间长达数百年而被称为“持久性有机化合物PFAS还容易在环境中迁移,(POPs)”,也被称为永久化学品(ForeverChemicals)当人和动物摄入PFAS时,PFAS会在生物体内蓄积且产生毒性,影响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干扰内分泌系统,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这些仅是已知的部分危害性,大部分PFAS的危害还未可知。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PFAS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因此,全球各国及地区都在加紧制订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对PFAS的管控。
欧盟PFAS限制法规提案2023年1月13日,欧盟发布了PFAS限制法规提案,该提案由丹麦、德国、荷2023年2月7日,该提案在ECHA 兰、挪威和瑞典五国起草,并正式提交给ECHAo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
醋酸烯丙酯论文:含全氟己基甲基丙烯酰类单体、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醋酸烯丙酯论文:含全氟己基甲基丙烯酰类单体、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中文摘要】含氟丙烯酸树脂是指传统丙烯酸树脂的主链或者侧链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的聚合物。
含氟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强憎水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气体渗透性,这些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丙烯酸树脂所存在的耐水性差、低温变脆、高温易发黏等弱点。
目前开发的含氟丙烯酸树脂主要是以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PFOA)为原料制备的,但在降解过程中会生成难降解的全氟烷基羧酸和磺酸类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
欧洲议会于2006年12月2日发布了关于限制PFOS的2006/122/ECOF法令,严格限制PFOS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另外,这类树脂的难降解性与氟碳链长度成正比,因此含短氟碳链的高性能树脂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从3-(全氟正己基)环氧丙烷(PFOP)出发合成了多种含全氟己基侧链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过1HNMR、13CNMR、19FNMR及元素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选取其中两种含氟单体(FMA)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丙烯酸丁酯(EA)聚合得到了三元共聚物,通过IR、DSC、SEM等对其涂膜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全氟己基侧链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涂膜的拒水能力和耐高温性能;芳香环的引入提高了涂膜的硬度;利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薄膜截面的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工艺有助于含氟基团更好的向表面迁移,氟元素沿截面呈梯度分布。
本课题采用了PFOP开环制备含氟醇,合成方法简单,为今后实验室单体制备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
本课题合成的聚合物在具有已知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易降解、对环境污染小、对颜料、填料的附着力好的优点,综合性能良好,预期可作为防水涂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英文摘要】Fluorine-containing acrylic resins are the acrylic resins whose hydrogen atoms on the main or chain are replaced by the fluorine atoms.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film forming, hydrophobic property, chemical stability, thermal stability, oxidation resistance, biocompatibility and gas permeability. 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eakness such as poor water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brittle and prone to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acrylic resins.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the current fluorine-containing acrylic resins would produc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erfluoroalkyl carboxylic acids and sulfonic acids, which resul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llness. European Parliament issued a decree (2006/122/ECOF) on the restriction of PFOS on December 2,2006:PFOS and the related products must be strictly limited both in business and application. In addition, the recalcitrance of the resins is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length of the fluorocarbon chains.Starting from 3-perfluorohexyl-1,2-epoxypropane (FHOP), several fluorinated acrylate monomers containing tridecafluorohexane we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mono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13C NMR and 19F NMR. Fluoroacrylate copolymers P(FA-BMA-EA)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IR, DSC, GPC, and SEM were used in investigating the copolymer films. The results show:The addition of tridecafluorohexane can increase the water and heat resistance; while the aromatic ring increase the heat resistance and the rigidity of the films. The Thermal Field Emission SEM was used in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luorine on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fil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ealing process helps the fluoride groups migrate to the surface better, and fluorine distributes graded along the cross-section.Fluorinated alcohols were obtained by the ring opening reaction of PFOP 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process is simple for preparing fluorinated acrylate monomers.Besides the 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acrylic resins, the copolymers prepared in this paper also had good performance aseasy-degradation, low-pollution, excellent-adhesion, and is expected to be used as waterproof coating.。
一种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223ce3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38125.7(22)申请日 2018.08.17(71)申请人 浙江利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324212 浙江省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念化路50号(72)发明人 何建明 严力群 裴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2代理人 杨嘉芳(51)Int.Cl.C07C 49/167(2006.01)C07C 45/69(2006.01)C07C 53/50(2006.01)C07C 51/58(2006.01)C07D 303/0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六氟丙烯为原料,在烷基六亚甲基四胺氟盐存在下,经氧气氧化使部分六氟丙烯生成六氟环氧丙烷,六氟环氧丙烷在氨基吡啶树脂固体碱的作用下经酰化反应生成全氟丙酰氟,然后全氟丙酰氟与未反应的六氟丙烯在氟离子催化下缩合制得全氟己酮,以上反应均在管道反应器中进行。
本发明技术成本低、反应选择性和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后处理简单,无污染,是一种绿色合成工艺。
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清洁生产技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8929212 A 2018.12.04C N 108929212A1.一种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六氟丙烯为原料,在烷基六亚甲基四胺氟盐存在下,经氧气氧化使部分六氟丙烯生成六氟环氧丙烷,六氟环氧丙烷在氨基吡啶树脂固体碱的作用下经酰化反应生成全氟丙酰氟,然后全氟丙酰氟与未反应的六氟丙烯在氟离子催化下缩合制得全氟己酮,以上反应均在管道反应器中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氟己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在管道反应器中装入烷基六亚甲基四胺氟盐和氨基吡啶树脂固体碱;(2)、通过气体流量计计量将六氟丙烯气体和氧气通入步骤(1)的管道反应器;(3)、在60~200℃下依次经历部分六氟丙烯的氧化反应、所得六氟环氧丙烷发生酰化反应、所得全氟丙酰氟与未反应的六氟丙烯缩合反应后收集反应物,冷却;(4)、步骤(3)中冷却后的反应物精馏得全氟己酮产品。
碳氟表面活性剂

碳氟表面活性剂摘要: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国际、国内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现状。
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一些新型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分析了我国碳氟表面活性剂发展缓慢,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碳氟表面活性剂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碳氟表面活性剂;性能;合成;应用;发展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一般为碳氢链,称碳氢表面活性剂。
将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子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用氟原子取代,就成为碳氟表面活性剂,或称氟表面活性剂。
碳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有很多碳氢表面活性剂不可替代的重要用途。
本文介绍其合成、性能及应用。
1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质和用途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它的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
碳氟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可达到20mN/m以下,甚至到15mN/m左右。
碳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05%~0.1%,就可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至20mN/m以下。
而一般碳氢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1.0%范围才可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到30mN/m~35mN/m。
碳氟表面活性剂如此突出的高表面活性以致其水溶液可在烃油表面铺展。
碳氟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耐热性,如固态的全氟烷基磺酸钾,加热到420℃以上才开始分解,因而可在300℃以上的温度下使用。
碳氟表面活性剂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它可抵抗强氧化剂、强酸和强碱的作用,而且在这种溶液中仍能保持良好的表面活性。
若将其制成油溶性表面活性剂还可降低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
早期,碳氟表面活性剂曾用作四氟乙烯乳液聚合的乳化剂,以后逐步用作润湿剂、铺展剂、起泡剂、抗黏剂和防污剂等,广泛应用于消防、纺织、皮革、造纸、选矿、农药和化工等各个领域,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但碳氟表面活性剂由于合成困难,价格较高,目前主要用于一般碳氢表面活性剂难以胜任或使用效果极差的领域。
全氟羧酸单体合成的研究进展

F ,
图 3 电解 合 成 路 线
第 一步 反应 是 四氯化碳 和 四氟 乙烯 在 三氯化 铝 催 化作 用下 的 加 成 反 应 , 力 较 低 , 物 为 C C一 压 产 F 24 收率较 高 引。然后使 用 当量 三氯 化铝 反 应 , 1, 氯 原子 取 代 C C 一24 的 端 位 碳 上 的 氟 原 子 , 到 F 1 得 C C一22 。在 适 当 的温 度 , 力 和催 化 剂 条 件 F 1 压
。
量反应时有很高的收率 ¨ 。中间体 3一 引 羧酸甲酯全
2 1 年第 1 01 期
陈焱锋 , ・ 等 全氟羧酸单 体合成 的研究进展
・ 5・ 1
氟丙酰氟通过氟化盐作为催化剂, 可以加成六氟环氧 丙烷 , 一般二加成的化合物合成的醚单体聚合以后有 较好的树脂性能。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问来 控制加成的结果, 目标产物反应 收率较低_ 。改 但 】 引
文献报 道杜 邦公 司开 发 的全 氟羧 酸 乙烯基 醚 的 合 成路 线是 以碳 酸二 甲酯 和 四氟 乙烯作 为合成 的起 始化合 物 , 反应路 线 如 图 1所 示 。本路 线 反 应过 程
置 等方 面。 国际上 , 氟 离子 交 换 膜及 相 关 产 品 的 全 合成技术工艺主要由旭硝子公司和杜邦公司等少数 公 司所 垄 断 , 关键 领 域所 用 的含 氟 功 能材 料 的进 口
m
3 电解 合成 路线
电解 的合 成 路 线 主 要 是 德 国 的赫 斯 特 公 司 在
K2 O3 C △
F
F 2
包装印刷材料全氟烷基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

包装印刷材料全氟烷基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作者:朱翔汪宣徐文君沈建敏来源:《绿色包装》2022年第09期摘要:目的—開展包装印刷材料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检测方法的探索研究。
方法—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系统研究了建立方法的关键点对色谱图峰形以及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影响,开发了全氟烷基化合物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结果—1)C18 RRHD作为检测用色谱柱可获得良好峰形以及较短的检测时间。
2)选择甲醇:乙酸铵-水体系为流动相,能有效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出峰时间的稳定性、出峰效果的良好性。
3)选择10 μL 作为检测进样量可以减少溶剂效应,改善峰形。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色谱峰形较为对称,检测时间控制在18 min以内,所有研究物质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该研究有望为包装印刷材料中全氟烷基化合物检测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包装印刷材料;全氟烷基化合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峰形;相关系数中图分类号:TB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9-0026-06Research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in Packaging and Printing MaterialsZHU Xiang, WANG Xuan, XU Wen-jun, SHEN Jian-min(Shanghai tobacco packaging printing Co., Ltd., Shanghai 200137,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in packaging and printing material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he key points of the method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tection time and the separation effect and peak shape of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a chromatographic column of C18 RRHD 1.8 μm×2.1 mm×100 mm was selected as the detection column. 2) Selecting the system of Methanol:Ammonium Acetate-Water as the mobile phas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but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peak time and the goodness of the peak effect. 3)The detection injection volume of 10 μL was chosen to reduce solvent effects and improve peak shape. Under the abov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 shape is relatively symmetrical, the detection time is controlled within 18 mi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ll substances are above 0.99. 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tection of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in packaging and printing materials.Key words: packaging and printing materials; perfluoroalkyl compounds;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hromatographic peak shap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wo d : e f o o e a e s l h n lf o d ; y t e i ;e h oo i a r c s y r s p r u r h x n u p o y u r e s n ss t c n l gc p o e s l l i h l
酸, 然后 , 填料 塔 中常压 精馏 , 在 收取 13~15o 1 1 C的
子的磺酰氯经电解氟化 法制取 , 以正 己基磺酰氯 是 为原料 , 经电解氟化法合成全氟己基磺酰氟。
3 全氟 己基磺酰氟的合成
3 1 己基磺 酰氯与 氟化 氢的 电化 学氟 化 . 反应 方程 式为 :
2 徐克勋 . 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 中间体 手册 .
3 有机氟工业 , 总第 10期 . 3
S u y o h y t e i fPe f r h x n u p o y l o i e t d n t e S n h sso r u o e a e S l h n lF u rd l
一
自美国杜邦公司披露将分阶段地减少生产过程 中PO F A的排放 , 并于 2 1 05年以前在产品中全 面消 除这种对人类健康可能有害的化工原料。随之一些 国家也 相继 规定将 全 面禁止 P O 和 P O ( 氟 辛 FA FS全 磺酸及盐的化合物) 的生产和销售。国内外 精细含
反应 方程 式为 :
Fa un e , i a c e n Ch l i L n Xi o h n
( ioNn e oem —C e ia Id s yPa nn & ei igIstt, i nn h n y g1 0 La igP t l r u h m cl n ut l ig D s nn tue La igS ega 1 04) r n g ni o n 0
反应 体 系中蒸 出而 分离 , 低 温 结 晶 离心 分 离 出 未 再
反应的固体原料及生成 的盐 , 而得 到高 品质的酰 从 氯, 这也是本合成工艺 的关键步骤。
反应 方程式 为 :
CC I
电解产生的 H 、 C 和低碳 氟烃等气体一起进 H 1
人 聚丙烯 制 的 1、 3水洗 、 2、 碱洗 塔 , 成 副产 品含 生 氟 盐 酸并 除去 未 反 应 的 氢 氟 酸 , 吸 收 的 H 未 和 低
属试剂反应、 还原反应 、 仅氢卤化等多种反应 。它是 最 活泼 的酰基化 试剂 。在 一些 羧 酸不 能进 行 或进行
非 常缓 慢 的反应 中将羧 酸 制成 酰氯 从 而使 反应 活性
维普资讯
・
1 ・ O
有 机 氟 工 业 Ogn —Fur eId s y rao l i ut on n r
n—C6 3 HlSO3 Na + P 5— + C1 —— 乃一C6 3 HlSO2 Cl + POC1 3+ Na C1
碳氟烃作为无毒无害气体排空。
3 2 全 氟 己基磺 酰氟 的精 制 .
全氟 己基磺 酰氟 是 由与 之对应 的具 有 相 同碳 原
全氟己基磺酰氟常温下是无色透 明液体 , 略有 辛辣味, 沸点 14℃, 1 比重为 17 6 .9 。从 电解槽底放 出 的粗 品先 经 5 的 N H O % a C 水洗 去除 游 离 的氢 氟
C6 3 O2 H1S C1 +1 8HF
馏分 , 得到最终 产 品全氟 己基 磺 酰氟 的纯度 可达
9 % 以 。 O
4 结论
全 氟 己基 磺 酰氟 是重 要 的活 性剂 及含 氟有 机 中
n CF3O F+ C T+1H — 61 2 H 1 S 7 2 T 电解氟化设备 为席蒙斯 (i os 电解槽, S n) m 槽盖 上有 电解 质进 料 口, 、 阴 阳极 接 线 柱 、 相 产 物 导 出 气
酰氟的生产方法相同 , 只是操作工艺参数不同而已, 全氟 甲烷磺酰氟由于其 沸点低 , 电解氟化过程 中 在
作为气相产物排料 , 而全氟己基磺酰氟 因其沸点较 高, 作为电解氟化产物不溶 于电解液 , 比重相对 较 大 , 以它 是 由电 解槽 底 部 排 料 。 因此 电解 氟 化产 所 物的处理与全氟甲烷磺酰氟的生产完全不 同, 本文 着重介绍全氟己基磺酰氟的合成方法 。
慢下降 , 内正己基磺酰氯浓度也随之降低 , 槽 电流强 度下降 , 这样必须定期补加 己基磺 酰氯 以保持槽 内 电解液的浓度, 维持工作 电流的稳定 。全氟己基磺
酰 氟 比重 相 对较 大 , 溶 于 电解 液 , 以要 定期 由电 不 所 解 槽底 部排 料 。
本工艺采用五氯化磷和相应 的有机酸盐正己基 磺酸钠合成正己基磺酰氯 , 主要是 因为五氯化磷 这 适用于制备高沸点 的酰氯 , 以便把生成 的 P C, O1 从
反应 方程式 为 :
n— 6 1 H+ O 1・ n C H 31+ O C H3 O S C2 — 61 C s 2 T + HC 1 T
钠
1 氯正 己烷与亚硫酸钠 在相转移催化剂 Ⅳ, 一 Ⅳ 二甲基 甲酰胺 ( M ) D F 的作用 下于 乙醇 一水液相 中反应得 到 正 己基磺 酸钠 。
关键词 : 全氟己基磺酰氟 ; 合成 ; 工艺流程
1 前 言
2 正 己基磺酰氯的制备
全氟己基磺酰氟 , 分子式为 : , C F 0 S 分子量 为 :0 .0, 点 一2 【, 点 14 c , 对 密 度 42 1 熔 1c 沸 = 1 【 相 =
1 76, 射率 12 7 .9 折 . 8 。常温 下 为无 色 透 明液 体 。
Ab ta t T e s nh s n e h oo i a r c s f ef o o e a es l h n l u r e wa nr d c d i i s r c : h y t e i a d tc n l gc p o e so r u r h x n up o y o d s i t u e n t s s l P l l f i o h
中氯化亚 砜先 与催 化 剂 结 合 , 后 再 与 正 己醇 发 生 然 氯化 反应 。反 应条 件 温 和 , 稍 加 热 即可 反 应 得 到 在
1 氯正己烷 , 一 由于吡啶的存 在使 反应 速度加快 , 收 率 比不用催化剂提高 1% ~ 0 , 物除氯烷外其 0 2% 产 他均为气体 , 往往不需提纯 即可应用 , 度好 , 纯 产率 高。
n—C6 H C1 Na S 2 O, n—C6 3 O3 H1S Na + Na C1
氟化工生产厂家和供销商对此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
而全氟己基磺酰氟 、 全氟丁基磺 酰氟和全氟甲 烷磺酰氟则受青睐 , 全氟 己基磺酰氟与全氟 甲烷磺
2 3 己基磺酸 钠与五 氯化 磷 合成 正 己基 磺酰 氯 .
20 0 8年第 2期
和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 目前, 制备酰氯的方法 中最常用 的是 以氯化 亚 砜、 三氯化磷 、 五氯化磷 、 三光气等物质和相应的有
机酸 或盐制 得 。
电源开关 , 慢将 电压 升 至 5 5~ . 电流 24 0 缓 . 7 5V, 0
A。
电解 过 程 的进 行 中槽 内物 料 逐 渐 消耗 , 面慢 液
正己基磺酰氯 ( 别名 为 己基磺 酰氯 ) 常 温下 , 为具有刺鼻气味 的无色液体 , 含量 >9 % , 1 9 沸点为 9 8℃ , 比重 为 1 5 9 .3 。 酰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 是一种重要 的 羧酸衍生物 , 在有机合成、 药物合成等方面都有着重
要 的应 用 , 主要 可 以发生水 解 、 醇解 、 氨解 , 与有 机 金
参考 文献 1 有机氟行业 动态 , 总第 22期. 4
聚全氟乙丙烯( E ) F P 制成的液面计 , 槽底有放液阀。
极板 组 吊在 槽 盖 上 , 板 问 以 F F 极 rE作 为 隔 离绝 缘
垫。
首先将计量好的 A F和 己基 磺酰氯加人电解 H
槽 , 查供 电 系统 及冷 冻 系统 , 问题后 开启 整流 柜 检 无
2 1 由正 己醇 和氯 化亚 砜 制取 1一氯 正 己烷 . 正 己醇 和氯化 亚 砜 在 吡 啶 的 催 化 下 , 应 过 程 反
全氟己基磺酰氟具有反应性基因(一 OF , S ) 主 要 用于 制备 各 类 含 氟 表 面 活性 剂 , 制 备 纺 织 、 或 皮 革、 造纸 、 选矿 、 农药、 电镀 、 消防、 感光 、 抗静 电等具 有 特殊性 能 的合成 材 料 , 制备 含 氟材 料 的 主要 原 是 料及 中间体 。 全氟己基磺酰氟可看成是正己基磺酰氯分子中
的全部氢 原 子 和氯 原 子 被 氟 原 子 取代 而 得 到 的产 物, 工业 上全氟 己基 磺 酰 氟 的制 备 采 用 电化 学 氟 化 法, 以正 己醇 为起 始 原料分 别 与氯化 亚砜 、 亚硫 酸钠 和五 氯化 磷反应 合 成 正 己基 磺 酰 氯 , 后 在 电解 槽 最 与无水 氟 化氢发 生 电解氟化 反 应生成 全 氟 己基磺 酰 氟 。
口, 回流液 相人 口, 侧 面有无 水氟 化氢 压人 口和 用 槽
间体 , 是全氟辛基磺酰氟的主要替代品。目前 , 国内 外需求量很大, 本文所介绍 的合成方法, 操作工艺条 件简便易行 , 原料均来源于 国内, 收率较高 , 品质 产 量好 , 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具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
维普资讯
有 机 氟 工 业 20 0 8年第 2 期
Or ̄ o—Fu rn n u t g loieId sr y ・9 ・
全氟 己基磺 酰氟 的合成研 究
范春 雷 林 晓晨
( 辽宁省石油 化工规划设计 院, 辽宁 沈阳 100 ) 10 4 摘 要 : 绍了全氟己基磺 酰氟的合成 方法及其工 艺流程。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