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胃病与情绪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养生之道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中医养生之道中就有所涉及。

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喜悦,以及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介绍如何调节情绪以增强健康。

一、中医看待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情绪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正常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的消极情绪则可能引发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将情绪与五脏联系在一起,如:1. 快乐与心脏:快乐情绪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2. 怒火与肝脏:过度的愤怒、急躁情绪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肝病、高血压等问题。

3. 精神抑郁与肺脏:长期的悲伤、抑郁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郁结,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4. 担忧与脾胃:过度的忧虑、担心情绪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问题如胃疼、食欲不振等。

5. 恐惧与肾脏: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易导致肾气不固,进而影响泌尿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会对特定的脏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中医强调调节情绪来维护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情绪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情绪。

合理搭配食物,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积极情绪。

此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调节情绪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比如常用的柴胡、百合等可以舒缓情绪、减轻焦虑、抑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都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4. 中医推拿与穴位按摩:通过推拿和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5. 心理调适:学习放松的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压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和调节需求,因此,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调理情绪是很重要的。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

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胃肠道疾病是指影响胃和肠道功能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胃肠道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胃肠道疾病与情绪的关系,并分析情绪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调节情绪来缓解胃肠道疾病。

一、胃肠道疾病与焦虑情绪的关系1.1 焦虑情绪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当人们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

研究发现,焦虑情绪对胃肠道有着直接的影响。

焦虑情绪可能引起胃肠道蠕动失调,使肠道的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从而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同时,焦虑情绪还可能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引发胃酸反流、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1.2 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为了缓解焦虑情绪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调节焦虑情绪。

首先,要积极应对和缓解压力,如学习放松技巧、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与亲友交流等。

其次,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均衡,避免嗜食辛辣、油腻食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试着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如保持乐观心态、寻求心理咨询等,以减轻焦虑情绪的困扰。

二、胃肠道疾病与抑郁情绪的关系2.1 抑郁情绪对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等。

研究显示,抑郁情绪与胃肠道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抑郁情绪可以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造成便秘等症状。

此外,抑郁情绪还可能引起食欲改变,导致进食过多或过少,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2.2 调节抑郁情绪的方法调节抑郁情绪可以有多种途径。

首先,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心理治疗来缓解抑郁情绪。

其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信念,鼓励自己从事一些喜欢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缓解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的禁食,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

肠道与灵魂的交流——脾主思正文:我是四年前开始关注到这个胃肠道与情绪、思考的关系的,好几个网友求助我,问我抑郁症看不看,我哪会看抑郁症,做医生的一般都很害怕碰到抑郁症,因为媒体经常报道谁谁谁又持刀杀了医生,原因是有精神问题,着实让人害怕。

但是也本着学习的精神我也一般会问问他们的基本情况,看一看舌头。

好多次看到他们的舌头,我发现好多都有一些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舌中间凹陷,还有一些有舌中间夸张的裂纹。

问问果然都有显著的胃肠道问题。

比如这个是在瑞士苏黎世开中医诊所的大勇妈妈让我帮忙处理的病人,就是舌中间裂纹比较多,比较夸张。

还有这种我自己发现的,舌中间凹陷,当然这在我写的舌诊书里都有总结过,裂纹和凹陷是脾胃问题两种最常见的舌头变化。

从发现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几年间断断续续查了不少资料寻找答案,接触到了脑肠轴这个概念,肠道——大脑轴。

肠子和大脑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原来啊,大脑是一个人行动的中枢系统,他要指挥全身,需要派出去一些小兵,这些小兵就是各类信号激素,或者称信使。

肠胃黏腻要消化食物也会分泌一些小激素,这类激素都是直接上场打仗的,有的要催促胃活动加速叫促胃动素,有的要督促胆囊收缩,分泌胆汁消化食物,叫缩胆囊素。

还有很多很多小激素。

现代研究发现,这些小激素不仅在胃肠里面活动,也会出现在脑子里。

也就是说,脑子里派出去的传令兵和胃肠里面派出去的打仗小兵可能是同一个人,他们叫胃肠肽。

这种个小兵作用广泛,不管他哪里来的,他既能影响中枢首脑,还能直接在基层作战。

这就是现代西医研究的先进成果,大脑和肠道是密切联系的,他们之间通过脑肠肽这种小分子激素传递消息。

通过这个现代研究,我想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抑郁症的人好多都有胃肠问题,到底是心理疾病导致了胃肠道紊乱?还是胃肠道长期的紊乱引起了心理问题?这个目前来看谁也说不清楚。

当下对于很多事物,我们确实还不能完全说清楚。

这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东西,我描述的比较通俗简单,其实人家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才挖掘出来这样的联系,非常的不容易。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化系统的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当我们提到消化系统疾病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外,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途径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愤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胃痛、胃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以常见的胃溃疡为例,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是导致胃溃疡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我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胃酸的分泌会增加,而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却会减弱。

胃酸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不足的双重作用,使得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形成溃疡。

此外,心理因素还会影响胃溃疡的愈合过程。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仍然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溃疡的愈合速度会明显减慢,甚至可能导致病情的反复。

肠易激综合征也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

患者常常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时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敏感性增加,对正常的肠道蠕动和肠道内容物的刺激反应过度。

而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和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重这种肠道敏感性,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

除了直接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外,心理因素还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一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后,可能会出现过度担忧、恐惧和焦虑等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身体的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例如,有些患者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或者因为担心疾病的预后而过度节食或过度休息,这些行为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则有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

龙源期刊网
“情绪化”的胃肠器官
作者:王吉吉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5年第02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伤心生气时,面对美食毫无食欲,开心愉悦时粗茶淡饭也吃得香,这是因为胃肠道对情绪非常敏感。

当你在电脑前忙了一下午,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时,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反酸、口苦的感觉。

因为紧张,激动、焦虑等情绪可以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

胃被称为第二心脏,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心理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其健康状况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的关系仅次于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

消化内科医师会遇到很多功能性的胃肠道疾病,这类疾病几乎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一半。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神经性呕吐、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症、癔症球(中医称为梅核气)等。

即使是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道溃疡,食道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

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

红少苔,脉细数。

系阴虚血热,血热妄行;心脾气虚,不能统摄所致。

治宜滋阴清热,补脾养心,引血归经。

方用功血1号(自拟方):生地15g,地骨皮15g,玄参123g,麦冬15g,阿胶10g(烊化),太子参25g,白术10g,黄芪30g,茯苓10g,酸枣仁10g,远志10g,旱莲草15g,荆芥穗10g,仙鹤草15g,4剂,水煎分服。

二诊:经血渐少色浅,潮热已减,精神转振,食欲见增,舌淡苔淡白,脉细,以原方续服4剂。

三诊:药后经淋已止,诸证平复,原方去玄参、远志,加山茱萸、龟板,隔日1剂至下次经至。

四诊:服药期间未见流血,已间隔47天于4月12日行经,血量正常色鲜红,头晕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滑,方用前三诊方剂去酸枣仁、荆芥穗,经期服4剂,经后早服人参归脾丸,晚服知柏地黄丸,以此调治3个周期告愈。

按 李师诊治此病主要分血热气虚,淤血内滞,脾肾两虚3个证候,以自拟功血1至3号方分证治之。

《医宗金鉴》:“妇人经行之后,淋沥不止,名曰经漏。

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

”本例为血热(虚热)气虚(心脾虚)经漏(漏下),药证合拍而收效。

李师认为在审证求因时,崩漏概括现代医学所指的多种妇科疾病引起的阴道流血,不单指子宫功能性出血,要结合辨病方法为辨证创造条件,不致盲目从事贻误病情。

 (收稿日期 1999210224)冯志雄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陈丽英,李 青(陕西省商洛地区医院 726000)关键词:胃病;中医药疗法;@冯志雄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6852(2000)022******* 冯志雄副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屡起沉疴,堪称一方名医。

尤对胃病辨治有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今就其治疗胃病经验整理如下。

1 首分胃腑寒热虚实胃属腑,归阳明经,故而胃以阳气为本,津液为用。

胃之纳降功能,赖于胃中阳气之温运,以及津液之涵养,若胃腑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则纳降具和,胃病由生。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 怎么调理呢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 怎么调理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怎么调理呢
导语: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而老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经验比较的丰富,那么,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对于脾胃的调理,从中医的角度上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详情请看下文报道。

1、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2、五谷饮食健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中医:为什么说“十人九胃病”

老中医:为什么说“十人九胃病”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

”可见胃病是很常见的病,也是很难彻底治愈的病。

但好端端的胃,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的胃,就像是一个处在中游的大湖,食物经过口、咽喉、食管顺流而下,经过胃留下营养成分,再流入下游的肠道中。

胃吸收了食物的精华,并把这些精华输送到全身,使它们得到滋养。

因此,胃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胃生病了,好吃的东西都吃不下,人生也失去了很多乐趣。

但生活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一时的贪念欲望,难以受控情绪波动和错误的健康观念,都使得我们的胃“四面受敌”,备受折磨。

饮食不科学,对胃很有害味道过重、过冷、过热的食物、调料,容易刺激胃黏膜,造成胃病。

饮食过于燥热,会使胃的津液受到损伤,使胃内环境变得干燥,就像干涸的河流,食物腐熟传导困难,发生“交通阻塞”。

偏嗜肥甘食品,会影响胃中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而引发胃病。

长期使用脂类含量过高的食品会导致肥胖,也间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肥胖者还应注意,过食油脂容易诱发胆囊炎。

长期嗜酒。

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导致胃的溢性充血和炎症,呈急性胃炎状态;而持续高浓度的酒精刺激,则可发展至胃出血或诱发胃溃疡出血等。

嗜浓茶和咖啡。

咖啡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促使胃黏膜充血,有溃疡病的人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使症状加重。

浓茶亦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

饮食偏食、无节制、无节律,吃饭时喝汤过多等。

胡乱服药物,胃成“药罐子”很多药品对胃具有刺激作用,而且很多服药的方法对胃也会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如经常服用易刺激肠胃的药物,过用苦寒药物,滥用补药,将不可联用的药物同时服用,大把大把地服用药物等等,其结果是身体没治好,胃却先病倒了。

胃其实是我们生活的缩影。

如果我们生活上杂乱无章,胃也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来。

“万花筒”式的生活,引发了“万花筒”般的胃病。

有人说,胃病自己会好的,不需要治疗,也有人说,胃病很难治疗,要根治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些看法都很片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万象更新之季,亦为百病易发之时,譬如胃病,就特爱在这个时节“凑热闹”。

而胃病易生,常因春季气候无常,饮食无律不洁而致。

还与情绪有关?
胃和情绪的“亲密关系”,当你心情愉快时,胃也会“愉快”地食欲大增,而当你心情不好时,胃也同样会“闹脾气”,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另外,常处沉重工作压力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是相当高的。

为何情绪会致胃病?
中医常曰,“百病皆生于气”、“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说的就是情绪能致(胃)病。

因肝主疏泄,脾胃主运化腐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之消化吸收。

若因情志不畅,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则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从而易致脾胃疾病的发生。

常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痞满、泛酸等等,称为“肝脾不调”和“肝气犯胃”。

而临床亦发现,不少慢性胃病的患者,患病前就有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焦虑、忧郁;或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心境不佳、长期情绪低落等,以致植物神经机能失调,胃部血管痉挛性收缩,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长期失调则发生慢性胃病。

春季胃病高发亦与情绪有关?
春季,气候乍暖还寒,风、寒、湿气易侵袭人体,一方面会刺激人体胃酸分泌异常过多,导致胃病发生;另一方面,春季病菌繁殖活
跃,食物易腐坏变质,也易导致“病从口入”。

所以,春天常为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发之季。

然而,春季胃病高发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肝气不疏、情绪不畅。

因为春季,正逢肝气当令,人们容易肝气盛、肝火旺而诱发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春季多变的气候环境,也很容易影响情绪,这都会影响食欲,从而引发胃病。

故此季,除了注意饮食调摄防治胃病外,保持愉快心情亦尤为重要。

春季胃病的预防要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的情绪,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

《黄帝内经》中的《素闻上古天真论》一篇谈到养生时就说道,人们如想得到健康,就要做到“美其食,任其服,高下而不相慕”。

意思是人要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吃粗茶淡饭时宛如食山珍海味;穿布衣烂履时犹如着绫罗绸缎;见别人当官,自己既不艳羡也不妒忌,淡然处之,毫不动心。

这样才能够益寿延年。

中医特色疗法
要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胃压力过大,引起食物反流。

还可以自我点穴按摩,促进胃的健康。

如足三里穴是人们常用的脾胃保健穴,可以经常指压、按摩、艾灸。

胃胀胃痛伴有胃怕凉者,多属于脾胃虚寒,可用艾灸熏烤肚脐,每天5-10分钟。

饮食生活调理
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生冷油腻,肥甘厚腻之品,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吃了饭马上剧烈活动,也不要久坐不动,延缓胃的排空。

不要经常熬夜,也不要吃了饭马上卧床。

腰带不要系过紧,甜食不要吃太多,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更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起食物及胃液的反流。

如果得了胃病,宜综合调理。

平时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每顿饭吃七、八分饱。

如果饿了,两餐中间可以加点清淡食品或水果之类食物。

爱生气、易胃痛的人不妨用点玫瑰花泡水代茶饮,可以疏肝理气止痛。

感寒受凉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可以用生姜3-5片熬汤,再撒少许胡椒面搅匀后乘热喝下。

可用薏苡仁(苡米)、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饮,通过食疗的方式,健脾补气、强身健体。

总之,胃病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