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绘画艺术第二讲形式美法则4-6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美术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有基本的了解。

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

与西方绘画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能初步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在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碟、生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书画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牧笛》片段,提出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生:是水墨动画,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师小结: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不仅因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好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国画的美深入人心,但它美在何处?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领略它的美?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2.出示实物国画,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中国画作品美在哪儿,引出形神、色彩、笔墨、形制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画的形式美做铺垫。

)二、感受形神之美1.分析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问题1: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问题2:她们的形象与神态美在何处?(提示可以从动态、服饰、色彩、面部、发型、饰物等方面欣赏)生答,师总结:(1)发髻高绾,面孔白皙,眉清目秀,姿态优雅得体,衣物刻画舒展自然。

(2)动作——顾盼生姿神态——专注传神2.结合作品徐悲鸿的《马》,进一步引导学生领略“形神之美”。

形式美的法则ppt课件

形式美的法则ppt课件

一套编钟
21
4.自由韵律
书法"寿"
节奏和韵律
自由韵律是 没有重复单元的, 但是从中还是可 以找到一种内在 的韵律感.正如 这幅书法中的 “神韵”就是自 由韵律的表现.
22
感谢您的关注
2011.4.22
23
• 线条 —— 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 形 —— 大小、方圆、规则与不规则…… • 色彩 —— 明暗、鲜灰、冷暖、轻重、进
退……
9
变化与统一的例子
这个化妆品的主题是梅兰 竹菊,那么给这个化妆品做的 一些设计(包装、手提袋、产 品的宣传手册、产品的标志等 等)这些设计也遵循这个化妆 品的主题,给这个产品做的设 计和这个产品的主题也是一致 的.但是各个不同的产品的数字、 花纹形状上都存在着大小、粗 细比例上的一些变化,这样让 人视觉上感觉非常舒服,有一种 统一感,并不繁杂.
17
常见的韵律的种类:
1.重复韵律
节奏和韵律
2.交叉韵律 3.渐变韵律 4.自由韵律
18
1.重复韵律
节奏和韵律
某一种形状、色彩、 纹饰有规则的单调出现, 叫做重复韵律,正如这个 陶瓷花瓶的花纹有规则 的重复出现一样.显示出 一种有规则的韵律感.这 些陶瓷纹饰就具有一种 节奏感和韵律美.
陶瓷花瓶
19
行变化.
变化与统一
7
变化与统一
• 变化的作用: • (1) 使事物内部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产生活跃、运动、 新异的感觉(差异
感); • (2) 使形体具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重新唤起新鲜活泼的韵味。 • (3)过度的变化将导致造型零乱琐碎,造成视觉上不稳定、不统一感。
8
变化与统一
统一与变化的表现形式: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形式特点和原则,将艺术创意和意图表达出来的原则和要点。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规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构图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物体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排。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角度,来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主体、背景、前景、对比度、平衡感等。

2.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关系。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比例来强调或者减弱物体的重要性或者塑造不同的空间感。

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3.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都能够对作品的美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4.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影子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美感。

5.线条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方向等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美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表现力。

6.质感表达质感是指物体的触感特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使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粗糙度等特征。

质感的表达能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节奏感和动态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直、组合的方式以及颜色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感和动态感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充满表现力和个性化。

《形式美及其法则》课件

《形式美及其法则》课件
呆板的感觉。
五、均衡
均衡:指布局上的等量不 等形的平衡。 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 衡与不对称平衡。均衡与 对称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 面。对称能产生均衡感, 而均衡又包括着对称的因 素在内。色,声,线的对 称,均衡组合,是形式美 中比较常见的现象。然而 也有以打破均衡,对称布 局而显示其形式美的,但 较为少见。这是从美学角 度对均衡的理解。
不同的形象、色彩、形式规律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节奏和韵 律。
吴冠中《长城》 线条的粗细曲直,跳跃的黑、白、灰色块的不同大
小,形成一种恢弘的节奏韵律,令人心旷神怡,甚 至不禁引吭高歌,手舞足蹈。
东山魁夷 《白夜光 >>
天空、湖水、森林形成对比强烈、宽窄不同的、 几乎平行的横向线状块面,形成舒缓、宁静的节 奏韵律,使人超脱、宽慰与心平气和。
把支撑主体的 必不可少的轮 子加进来,小 孩子依旧不再 中心位置,但 画面平衡了
由于缺少视觉上 的支撑物,小孩 子看起来要向右 倒出画面。
钟楼与父子人像 以及钟楼倒影构 成了一种画面平 衡,两者缺一, 或者位置偏离, 平衡就可能被打 破。
六、单纯齐一
单纯齐一: 单纯齐一是指符合造型需要 的概括、简约、和整齐一律 性。多用于建筑的廊、窗、 栏杆、,花边纹样及工业产 品造型设计。
虚与实的对比
疏与密的对比
冷与暖的 对比
动与静的对比
大与小的 对比
三、节奏
节奏与韵律本是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
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矩变化 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 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 的运动感,称为节奏。有节奏和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 气,加强魅力的能量。

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ppt课件

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ppt课件
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表明.美的表 现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秩序的美”。这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符合人们的 欣赏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美给人一种平和、安全、稳定 的感觉。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中表现为:重复、近似、群
化和带有较强韵律感的渐变、发射等主题。
另一类是“打破常规的美”。这种表现形式不是主要的,却又是 不可缺少的,这种美更具个性常给人们带来新奇、刺激,有趣、活跃 的感觉。平面构成中的对比、特异等主题均具有破规性质。
9对称的扩大形式/标志设计 10对称的扩大形式/标志设计 11对称的反射形式/标志设计
但是,大自然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的,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 也是发展、前进和变化的,人们的需要是多样和丰富的,绝不会满足 于某一种形式。因此,再完美的形式也不能独霸天下,只此一家。对 称有其完美的一面,可也有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过于完美,保守性 强,使人有限制过严、缺乏变化的感觉。因此,调整左右的部分加强 其动势增加活跃成分,使其产生新鲜感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对称形 式在设 计中的 应用
对称的 反射形 式/招贴 设计
对称形式在设计中的应用
1对称的水平移动形式/标志设计 2对称的垂直移动形式/标志设计
3对称的回转形式/标志设计 4对称的旋转与移动形式/标志设计
5对称的水平移动形式/招贴设计
6对称的回转形式/招贴设计
7对称的扩大形式/招贴设计
8对称的综合形式/招设计
对称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庄严肃穆的审美特征,在世界古文化 中这一形式的应用非常普遍.如公元前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的建 筑与装饰;以及各国的皇宫和庙宇的建筑与室内陈设等。权贵阶层以 此形式体现出其神圣及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太和殿内对称形式的陈设布置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美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构成原则和表现规律,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

首先,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的搭配。

其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线条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曲直程度,以及线条的运用方向和节奏感。

再次,形状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在运用形状时需要注重形状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形状的变化和变形。

最后,空间和质感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们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运用空间和质感时需要注重空间的深浅和透视关系,以及质感的真实感和质感的质地感。

总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根
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形式美及其法则》课件

《形式美及其法则》课件

04
CATALOGUE
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建筑类案例分析
总结词
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形式美法则在建 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简洁性, 通过线条、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创造 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飞梁和尖拱,体 现了对称、比例和节奏等形式的完美 结合,营造出一种向上飞升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总结词
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等方面,通过运用借景、障景、 隔景等手法,创造出优美、宜人的园林环境。
详细描述
在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层次感、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 运用借景、障景和隔景等手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意境和美感的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放 松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好去处。
总结与展望
形式美法则的意义和价值
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01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原则,它指导着设计师如何通过
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创造出美的视觉效果。
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02
通过学习和掌握形式美法则,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设计的
原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促进艺术交流和传承
03
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是艺术和设计领域中非常 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唤起人 们的审美情感,产生视觉上的享
受。
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
形式美和内容美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形式美为内容美 提供表现力,内容美则赋予形 式美以意义。
形式美可以独立于内容美而存 在,但内容美却不能脱离形式 美而单独存在。

形式美法则剖析课件PPT学习

形式美法则剖析课件PPT学习
第10页/共22页
中右 更边 富的 于盆 变花 化与 ,左 因边 而的 显大 得块 活衬 泼布 生构 动成 。均
衡 , 均 衡
第11页/共22页
三、比例与重心
•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 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 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 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 造中。 比如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 的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 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 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
吗活 ?中 下的 面平 我衡 们, 一那 起么 看设 一计 下中 设的 计平 中衡
平衡的形式美
马蒂斯——三角凳 其设计理念就运用到了 平衡的形式美法则,使 原本方正持重的脚蹬变
得活泼可爱起来。
第9页/共22页
以假想的重心为支点,在视觉上保持重心周围纹样量的均等,由形的对 称变为量的对称,变化中求稳定。均衡运用纹样的虚实、疏密、动势和 色彩进行对比照应处理,在组织上有较大自由度,变化更为丰富。
• 平衡:中轴线或中心点上下左右的纹样等量不等形,即分量相同,但 纹样和色彩不同,是依中轴线或中心点保持力的平衡。在图案设计中, 这种构图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动的感觉.具有变化美。
第5页/共22页
生活中的对称
第6页/共22页
大自然中的对称
第7页/共22页
第8页/共22页
的也 平是这 衡这是 图样我 像理们 。解生
第19页/共22页
重复的线条能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但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单一 的音符是令人烦躁的,变化的音符才能构成优美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艺术语言——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创作,有独具 的美学特征。
2.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具体可感 的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体与具体的统一。 3. 艺术意蕴——深藏在作品中内在的含义与意味。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一位久经风霜的农民老 人,在炽热的阳光下捧着一 个盛着水的粗瓷碗,目视着 正前方。
脸上布满了皱纹;半张开的 干裂的嘴唇露出脱落无几的 牙齿;鼻子旁的“苦命痣”; 长着老茧的手指;耳朵夹着 用过无数次的笔等。
作品表现出农民勤劳善良、 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表达了 作者对“衣食父母”的无限 热爱与崇敬。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主体人物是正义、 愤怒、英勇无畏、强悍 力量的集中体现!”
江碧波
叶毓山《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
返回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刘开渠《渡江 》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理石)
以伟大的渡江战役为题材,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胜利登陆的 情景。在横长的构图上,人民解放军高举红旗正从木帆船上向布满障 碍的岸边冲去。画面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现代中国画大师潘天寿的作品注重意境、气 韵、格调以及内蕴深厚的笔墨的艺术表现要求, 丰富了现代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内涵。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具有独创 性的现代 中国画家 林风眠善 于汲取中 西方艺术 形式和技 法的特长, 创造出具 有独特审 美意味的 作品。
林风眠 《春》
写实的表现手法和造型更加 逼真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
罗中立 《父亲》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饥饿的孩子要面包 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 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 画的背影表现出感人肺 腑的感情。
《面包》 珂勒惠支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在低垂的柳 丝和简化的孩童 与牛这几种最简 洁的视觉艺术符 号的后面,寄寓 着绘画大师李可 染热爱生活及对 童年乡村生活的 深情回忆和眷恋。
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 比例 对称 均衡 节奏 韵律 变化与统一
5.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 形象,又是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 整体艺术形象。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请同学们说出艺术表现中所包括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建 筑
绘 画
雕塑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 南 京 雨 花 台 革 命 烈 士 群 雕 》 集 体
这件作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里面有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女干部、报童、女学生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九位先烈 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艺术表现我们可以明白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 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 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 意蕴。
画家用立体主义观念分解的实物的各种形状 的面,把它们再组合后,还可以让人保留一些扭 曲的实物的立体感觉。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毕加索的 《哭泣的女人》 按照立体主义 的造型观念, 描绘出一副每 根线条都显出 忧愁的面孔, 以表现自己对 战争灾难的焦 虑不安。
毕加索 《哭泣的女人》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李可染 《孺子牛》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1.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2. 作品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3. 作者想表达什么?
《曼陀林和吉它》 毕加索
吴冠中 《春雪》
林风眠 《春》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 曼 陀 林 和 吉 它 》 毕 加 索
认识绘画艺术
第三讲
美的一种范畴。既指客观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观 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形 式。
4.绘画形式结构:由各种艺术语言所
构成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 样式。其中体现着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规 律,也就是绘画的构图形式和构图法 则……
v v v v
是指动势或 气韵的有秩 序的反复, 在和谐、统 一中包含着 更富变化的 反复。
《 重 庆 江歌 碧乐 波山 烈 叶士 毓群 山雕 》
请同学 们尝试分析 以下形式风 格不同、意 蕴相近的美 术作品。
詹 建 俊 《 狼 牙 山 五 壮 士 》
刘开渠《渡江 》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理石)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满目仇恨的 抗日壮士宛如一座巍 峨的高峰耸立在狼牙 山之巅,作品既热情 歌颂了英雄们宁死不 屈的崇高气节和英雄 气概,又寓意和象征 着中国人民不可侵犯 的坚定信心。
此画客观地再现了当时法国农民生活的贫困 和劳动的沉重。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发人深思。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粒 粒 皆 辛 苦
谁 知 盘 中 餐
汗 滴 禾 下 土
锄 禾 日 当 午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法 国 米 勒 《 晚 钟 》
米勒为农民、为劳动唱出了优美的赞歌。他画中的形象从外表 上看显得粗野,并不典雅,想。这是米勒的思想,也是当时法国大部分农 民的思想。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6.艺术意蕴
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中外古今优秀的艺术作品,正是因为具有深刻的 艺术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而体现出较高的 文化品格和艺术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显然,艺术意蕴作为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积淀, 凝聚着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故宫 太和殿全景
太和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俗称金銮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年),后曾数次遭火灾烧毁,现存大殿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即公元 1695年重建。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米 勒 《 拾 穗 者 》
《拾穗者》(现藏巴黎卢浮宫)一画通过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 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 艰辛与崇高。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 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 会文化价值。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让我们共同分析以下 类型不同而题材意蕴相近 的作品。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莱尔米特 《收割的报酬》 米勒 《晚钟》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莱 尔 米 特 《 收 割 的 报 酬 》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吴 冠 中 《 春 雪 》
吴冠中意味深长的作品《春雪》在富于 现代表现性的笔墨间,深情地寄托着老画 家对于祖国明媚春光的殷切期待。
返回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 义、意义或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 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艺术作品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