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对双方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关系以及互补潜力的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内在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商品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中的竞争关系,探讨了双方在相同或相似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文章分析了双方贸易互补的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状况及措施

加强市场开拓与营销
加强市场调研
了解东盟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为中国食品企 业提供市场调研服务,指导企业精准开拓市场。
举办促销活动
组织中国与东盟国家食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贸 易洽谈等活动,促进食品贸易合作。
加强品牌建设
乳制品
中国向东盟出口的乳制品主要包括 牛奶、奶粉、黄油等。
贸易结构与特点
贸易结构
中国与东盟的食品贸易结构呈现出互补性 ,即中国主要出口加工食品和劳动密集型 产品,而东盟则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 品。
VS
特点
双方在食品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 元化的贸易格局,且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同时,双方在食品产 业的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 、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 和协调。
02
食品贸易壁垒与挑战
技术壁垒
技术标准差异
01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食品技术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对食品
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指标的规定不同,导致贸易摩擦。
认证制度差异
02
双方对食品的认证制度也存在差异,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等认证标准不一致,增加了贸易成本。
技术壁垒措施
03
一些国家设置严格的技术壁垒,对进口食品进行多重检测和审
深化投资合作
鼓励双方企业加强投资合作,共同拓展食品 产业市场和机遇。
推动双方在食品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等方 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关税较高
部分东盟国家对中国进口的食品征收较高关税,增加了贸易成本。
非关税措施
一些国家采取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限制了食品贸易。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出现,既是双方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间合作的深入推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双方的优势和潜力,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现状分析中国和东盟地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互补性优势。
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贸易额稳步增长,尤以农产品贸易为重要领域。
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主要出口粮食作物、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而进口水果、植物油和木材等。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满足东盟地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的推动下。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商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
二、前景展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前景广阔。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仍然旺盛,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东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的农业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对多样化、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愿意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并在东盟地区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保障供应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挑战与应对然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双方的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加强监管和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市场的食品安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和东盟可以加强政策沟通和合作,通过贸易谈判和合作协议来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贸易便利化。
此外,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合作,推进标准化和认证体系的发展,可以增强双方消费者的信任,促进贸易的持续发展。
四、结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前景值得关注。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首先,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约4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6500亿美元,增长了16倍之多。
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双方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包括东亚峰会、东亚自贸区等重要机制,推动了东盟内部和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四,中国和东盟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加强了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并加强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2024年至2024年,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东盟地区翻了一番,从1465亿美元增长到3005亿美元。
而东盟对华投资存量也自2024年的684亿美元升至1966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方的贸易逆差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这导致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双方贸易的自由化。
此外,中小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总体而言,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然而,双方在贸易平衡、区域合作和贸易壁垒等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相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和共同发展。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与东盟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机电产品贸易规模庞大。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额超过2550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的总贸易额的近三分之一、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积极增长的趋势。
然而,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规模不平衡。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这不利于东盟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贸易平衡。
其次,市场准入壁垒依然存在。
虽然中国与东盟地区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仍有一些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存在,限制了机电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三,技术和质量差距。
东盟地区相对中国在机电产品制造方面存在技术和质量上的差距,这给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中面临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合作和交流。
中国与东盟地区可以加强在机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合作,借助各自的优势互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其次,降低贸易壁垒。
中国与东盟地区可以进一步减少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措施,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更加便利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机电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三,鼓励创新和升级。
中国企业可以加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东盟地区对高端机电产品的需求。
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支持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
例如,提供贸易融资支持,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时,加强双方的贸易促进机制,如加强贸易团队的协调和合作,举办贸易展览会和论坛等,以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机电产品贸易的良好发展。
总之,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通过加强合作和交流,降低贸易壁垒,鼓励创新和升级,以及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双方的机电产品贸易。
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概况

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概况目录1、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现状 (3)2、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趋势 (7)3、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壁垒措施 (9)4、中国与东盟贸易产品技术标准 (13)5、中国与东盟贸易产品合格评定互认 (15)1、中国与东盟产品贸易现状2020年,中国已经连续第12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局面。
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并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此后双方于2004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分别于2005年7月、2007年7月和2010年正式生效。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2014年,双方启动自贸区升级谈判。
2015年11月,双方签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正式结束。
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
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6846.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3837.2亿美元,同比增长6.7%;自东盟进口3008.8亿美元,同比增长6.6%。
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为中国在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自2009年首次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以来,中国已经稳居东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位置。
2003年,东盟25%的国际贸易是东盟成员国间的贸易,美国、日本和欧盟分列第1-3位贸易伙伴,三者合计占东盟贸易额的40%,中国的占比仅为7.4%。
2020年,东盟内部成员国间贸易的占比下降至21.3%,中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上升为19.4%,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列第2-4位,三者合计占东盟贸易额的28.9%。
2019年,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东盟是中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仅次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属维尔京群岛。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状与展望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状与展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逐渐成为紧密合作的合作伙伴,双方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东盟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
本文将从当前中东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状1. 贸易额日益增长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自2004年以来每年逐渐递增,2019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了6493.1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钢材等,而东盟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橡胶、黑色金属、矿物油等原材料,同时也包括一些农副产品。
2. 投资方面不断加深除了贸易合作,双方在投资领域也不断加强合作。
据统计,2019年,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累计直接投资达到了198.6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22.3%。
而东盟国家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3. 双方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在10年前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的贸易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中国对东盟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同时也逐步取消了对东盟部分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双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也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走出国门的道路。
企业可以将制造环节下放到东盟国家,然后再将产成品卖回中国市场。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展望1. 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未来仍将继续增长。
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范围和领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农业等领域。
随着贸易合作的加强,一些东盟国家可能会加强保护主义,并提出逐渐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但是相对的,中国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
2. 战略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和东盟是互补性很强的经济体,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
除了经贸方面,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将得到更紧密的联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 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 系迅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 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它将对中国 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从总体上,中国入世对双边经贸 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不过,中国入 世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 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未来中国与东盟 经贸关系发展将呈现新格局,东盟已经 成为我国第五大经济合作伙伴。
各国资源简介
• 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全 年均为无霜期,无明显季节变化。比较适合植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
• 作物类型
•
主要:水稻、橡胶 、椰子、蕉麻、油棕
•
其它:黄麻、茶叶、咖啡、可可、甘蔗茶烟叶、
胡椒、冻鱼、冻虾、绿豆、奎宁,木棉、 棕榈油、檀香
木、虫胶、棉花及各种热带水果
面环抱的大陆架是亚洲地区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油气区带,还 有全世界最大、最重 要的宝玉石产区,因而成为全球瞩目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带。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东盟简介
• 1967年8月8日东盟(英文缩写为"ASEAN")成 立。现东盟己拥有十个成员国,即:印尼、新 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缅甸 、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东盟成立的宗旨虽是 "提倡以平等及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东南 亚地区的经济成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 但其根本用意却是希望遏制共产势力在东南亚 的扩展,政治用意甚于经济涵义。
• 缅甸: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橡胶、甘蔗、烟草、咖啡等。
• 马来西亚: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 可和热带水果等。
• 新加坡: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境内几乎没有矿藏, 又无重要的经济作物。
• 印度尼西亚:主要有橡胶,咖啡,棕榈油,椰子,甘蔗,胡椒,奎宁 ,木棉,茶 叶等。
、农渔业。
•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 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已发展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主要以石
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
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面积约457万平方公 里,人口约5.6亿。
•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多分 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 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东南亚也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
文莱:种有小面积的水稻,还有橡胶、胡椒、椰子等热带作物。
• 菲律宾: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 。
学识习创改造变未命来运东,知帝汶:(1975年独立):经济作物有咖啡中国、与橡东盟胶贸易、现檀状 香木、椰子
• 东南亚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5个中南半岛国家, 是全球古今板块强烈活动地带,多样、复杂、多期的各种类型 构造岩浆带,构成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概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东盟各国的优势
• 新加坡 :具有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主要
优势产业有炼油、石化、修造船、电子电器、纺织、 交通设备等。
• 印度尼西亚:食品、农业原料、石油天然气开采
、矿石金属和其他制成品等方面有比较优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额以年 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4年,双方贸 易额达1059亿美元,增长了35%。东盟 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且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主要 贸易伙伴。双方在相互投资、承包工程 及劳务合作等方面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 合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加坡繁荣进步,生活水平已达发达国家之标准,经济以服务业、
金融业、科技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并积极发展高科技和 教育。
•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工业、制造业、旅游
业和农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偏重旅游业、基础制造业
• 缅甸:经济相对落后主要优势集中在原材料出口,
矿产开采,能源开发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印染、 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 泰国 :食品、农业原料和机械运输设备,旅游,采矿
、纺织、电子,汽车装配。
• 菲律宾:机械运输设备
特定的岩浆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环境。据不完全统计, 中南半岛5国已发现 矿产110余种,已知矿床和矿产地1100多处,是世界级锡、镍、 红蓝宝石、翡翠、
钾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集中分布带,铬、钛、铁、铜、 钴、钨、金、稀土、
磷、煤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在亚洲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往西与地 中海成矿带连接后构 成与著名环太平洋成矿带并列的地中海--“三江”(怒江、澜沧江、 金沙江)--东南 亚世界级成矿带,其中分布有全世界最长、最重要的含锡花岗 岩带,东、南、西三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
(一)东南亚国家概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东南亚十一国地形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东南亚各国概况
•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 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 越南: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黄麻、甘蔗、咖啡、茶、烟叶、胡 椒等。
• 老挝:经济作物有橡胶、咖啡、虫胶、棉花。
• 柬埔寨: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棉花、烟草、糖棕、甘蔗、咖 啡、椰子。
• 泰国:经济作物有橡胶、甘蔗、绿豆、麻、冻鱼、冻虾及各种热 带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