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专题复习题型选填题的解法研究

高考理科数学专题复习题型选填题的解法研究
高考理科数学专题复习题型选填题的解法研究

题型1选填题练熟练稳少丢分

第1讲选填题的解法研究

一选择题、填空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选择题、填空题在当今数学高考(全国卷)中,题目数量多且占分比例高(选择12题,填空4题,共16题,共计80分,其中选择题60分,填空题20分,占全卷总分的53.3%).

二选择题、填空题难度及排序规律

就一套试卷而言,选择题1~10题相对较简单,考查知识点明显,学生比较容易入手,11,12题对思维要求较高,重视对数学素养的考查,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解决.填空题13~15题难度比较低,很常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解题思路清晰,16题难度相对较大,同样重视对数学素养的考查.今年的高考题设置了组合型选择题.为实现设置多选题过渡,填空题出现了一题双空,难度增加,思维量加大.

三选择题、填空题特点及考查功能

从解答形式上看,选择题、填空题都不要过程,形式灵活,选择题还有选项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从考查知识点上看,选择题、填空题都能在较大的知识范围内,实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从运算因素上看,选择题、填空题都对运算要求较低,呈现多想少算的特点.

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策略

选择题、填空题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除常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大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包括题干和选项)提供的各种信息,排除干扰,利用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从题干和选项联合考虑,或从选项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由此得到做选择题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法、排除法、构造法、特例法、代入验证法、数形结合法等.填空题虽然没有选项提供参考,但依然可以根据其特点,考虑直接法、构造法、特例法等.

五选择题、填空题答题禁忌

选择题、填空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理解清楚题意后再作答.选择题确定选项后,其余选项也应该看一看,弄清楚它们错在哪里.不要一味图快,还是要以保证正确率为主.

如果某题不太好解答,应及时调整策略,去解答下一题.切忌在某一道题上

花费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影响答题的心理状态,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另外涂答题卡时,要注意题号排列规律,不要出现答串行等低级失误.选择题要修改的话,一定要先把原有选项擦除干净,再用2B铅笔涂黑新选项.

方法汇总选填通用方法一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直接从题目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条件、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通过严谨的推理、准确的运算、合理的验证,从而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的解题方法.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时,此方法一般都会是考生最先考虑的方法,也是解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此种方法并没有充分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特点,因此多用于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选、填题.

题型一(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33

4B.

23

3C.

32

4D.

3

2

思维启迪首先利用正方体的棱是3组且每组有互相平行的4条棱,所以与12条棱所成的角相等,只需与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3条棱所成的角相等即可,从而判断出面的位置,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一个正六边形,且边长是面的对角线的一半,应用面积公式求得结果.

解析根据相互平行的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相等的,所以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平面AB1D1与线AA1,A1B1,A1D1所成的角是相等的,所以平面AB1D1与正方体的每条棱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都是相等的,同理,平面C1BD也满足与正方体的每条棱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要求截面面积最大,则截面的位置为夹在两个面AB1D1与C1BD中间的,且过棱的中点的正六边形,边长为

22,所以其面积为S =6×12×32×? ????222=334,故选A .

答案 A

特教评析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正方体被平面所截得的截面多边形的面积问题,首要任务

是需要先确定截面的位置,之后需要从题的条件中找寻相关的字眼,从而得到其为过六条棱的中点的正六边形,利用六边形的面积的求法,应用相关的公式求得结果.

题型二 设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

为________.

思维启迪 本题以数列为背景,综合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幂的运算性

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多个知识点.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对数列的考查,在历年全国卷中都能见到.此类问题,多直接利用题目条件,结合数列的相关公式计算解决.

本题中首先根据题目的两个条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列出方程,

解出首项及公比,进而可以将a 1a 2…a n 表示为关于n 的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求解其最大值.

解析 解法一:由题可得??? a 1+a 1q 2=10,a 1q +a 1q 3=5,

两式相除,解得q =12,a 1=8,则a n =? ????12n -4,所以a 1a 2…a n =? ????12-3×? ????12-2×…×? ????12n -4=? ??

??12(n -7)n 2. 由于指数函数y =? ??

??12x 单调递减,因此当n (n -7)2最小时,a 1a 2…a n 最大,即n =3或n =4时,a 1a 2…a n 有最大值26=64.

解法二:同解法一,解得a n =? ??

??12n -4.设b n =a 1a 2…a n , 由??? b n ≥b n +1,b n ≥b n -1,得???

a n +1≤1,a n ≥1,

解得3≤n ≤4. 所以当n =3或4时,b n 有最大值b 3=b 4=64.

答案 64

特教评析

本题是根据题目条件,利用数列的相关公式,直接解决数列的最值问题.解

法一是从数列是特殊函数这个角度予以求解的,解法二是利用数列本身的一些特性予以求解.这两种都是直接解决数列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针对训练』

1.(2019·河南郑州一模)《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其意思为今有女子善织布,且从第2

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若第一天织5尺布,现在一个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布.则该女最后一天织多少尺布?()

A.18 B.20

C.21 D.25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知该女每天所织布的尺数可构成一个等差数列{a n},且a1=5,

S30=390,设该女最后一天织布尺数为a30,则有30×(5+a30)

2=390,解得a30=21.

故选C.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

离心率为

2

2.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C的

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2

16+

y2

8=1

解析设椭圆方程为x2

a2+

y2

b2=1,由e=

2

2知

c

a=

2

2,

故b2

a2=1

2.由于△ABF2的周长为|AB|+|BF2|+|AF2|=|AF1|+|AF2|+|BF1|+|BF2|

=4a=16,

故a=4.∴b2=8.∴椭圆C的方程为x2

16+

y2

8=1.

二 特例法

特例法的原理:如果结论对一般情况成立,那么对特殊情况一定也成立.因

此解选择、填空题时,可以考虑对题目条件特殊化,用特殊化后的条件解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解决选择和填空题中结论唯一或其值为“定值”的问题,常常取一个(或一些)特殊数值(或特殊位置,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等等)来确定其结果,从而节省推理、论证、演算的过程,加快解题速度.特例法是解决选填题的一种很好用的方法.大多数时候,都能化繁为简,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特例法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即如果某题答案不唯一,那么用特例法有可能漏解.此时最好多举几个特例验证.

题型一 已知函数f (x )=x +x ln x ,若k ∈Z ,且k (x -1)1恒

成立,则k 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4

D .5

思维启迪 本题是以函数和导数为背景的恒成立问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导数的关系等知识点.直接做的话,可以转化为y =

f (x )x -1的最小值大于k ;或者y =f (x )-k (x -1)的最小值大于0等,步骤繁琐,运算量较大;使用特例法更快捷,即原式对x >1恒成立,那么对类似x =2,3等这些特值也成立,从而可以缩小k 的范围.

解析 解法一:(直接法)设g (x )=x -ln x -2,可得g ′(x )=1-1x =x -1x >0,

故g (x )在(1,+∞)上单调递增,而g (3)=1-ln 3<0,g (4)=2-ln 4>0,所以g (x )存在唯一一个零点x 0∈(3,4),且当x ∈(1,x 0)时,g (x )

时,g (x )>g (x 0)=0,由题意得x >1时,x ln x +x x -1>k 恒成立,设h (x )=x ln x +x x -1

,则h ′(x )=x -ln x -2(x -1)2=g (x )(x -1)2

.所以h ′(x )与g (x )同号,即x ∈(1,x 0)时,h ′(x )<0;x ∈(x 0,+∞)时,h ′(x )>0,所以h (x )在(1,x 0)上单调递减,在(x 0,+∞)上单调递增,所以h (x )min =h (x 0)=x 0(ln x 0+1)x 0-1=x 0(x 0-1)x 0-1

=x 0. 故k

解法二:(特例法)由题意可知,当x =2时,k (x -1)

解得k <2+2ln 2<2+2=4,因此k 的最大整数值为3,而当k =3时,令g (x )=f (x )-k (x -1)=x ln x -2x +3,g ′(x )=ln x -1,当x ∈(1,e)时,g ′(x )<0;当x ∈(e ,

+∞)时,g′(x)>0,所以g(x)在(1,e)上单调递减,在(e,+∞)上单调递增,所以g(x)min=g(e)=3-e>0,于是g(x)>0恒成立,即k=3满足题意,故选B.答案B

特教评析

解法一是直接法.计算量较大,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解法二巧妙的利用x =2时的特殊情况,成功得到k=3.当然,从严谨性的角度出发,还需要检验一下k=3是否成立.就算如此,其计算量,思维量也远远小于直接法.解选择、填空题,用好特例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题型二(2019·河北一模)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x2

a2-

y2

b2=1(a>0,b>0)的左、

右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M为△PF1F2的内心,满足S△MPF

1=S

△MPF2

λS△MF

1F2,若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3,则λ=________(注:S

△MPF1

,S

△MPF2

,S

△MF1F2

分别为△MPF1,△MPF2,△MF1F2的面积).

思维启迪本题以双曲线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双曲线定义,三角形内心的性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本题涉及双曲线焦点,一般需要考虑双曲线定义,由于M是内心,因此涉及的三个三角形如果分别以PF1,PF2,F1F2为底,则高相等,离心率提供了双曲线a,b的关系.综合利用这些条件,可以完成本题求解.另一方面,本题属于结论为定值,且题干中未对双曲线方程及P点位置作过多限制,因此可以考虑特例法,能更高效快捷地解答此题.

解析解法一:(直接法)设△PF1F2内切圆半径为r,

由S

△MPF1=S

△MPF2

+λS

△MF1F2

得:

1

2|PF1|·r=

1

2|PF2|·r+λ·

1

2|F1F2|·r,

∴|PF1|=|PF2|+λ|F1F2|,∴|PF1|-|PF2|=λ|F1F2|,

∵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2a=λ·2c,∴λ=a

c,∵

c

a=3,∴λ=

1

3.

解法二:(特例法)设双曲线为x2-y2

8=1,则F1(-3,0),F2(3,0),取P(3,8),

如图,则此时△PF1F2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PF1|=10;所以S△PMF

1

=5r,

S△MPF

2=4r,S

△MF1F2

=3r,易得λ=

1

3.

答案1 3

特教评析

解法一是直接法.需要用双曲线定义得到2a=2λc,对数学能力有一定要求;解法二巧妙的利用特殊双曲线和特殊点,能快捷的得出λ的值,思维量小于直接法.解选择、填空题,用好特例法常常能化难为易.

『针对训练』

1.(2019·长春一模)已知点O为坐标原点,点M在双曲线C:x2-y2=λ(λ为正常数)上,过点M作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N,则|ON|·|MN|的值为()

A.λ

4B.λ2

C.λ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因为点M为双曲线上任一点,所以可取点M为双曲线的右顶点,由

渐近线y=x知△O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OM|=λ,|ON|=|MN|=λ

2

,所以

|ON|·|MN|=λ2.

2.(2019·佛山调研)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

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332

解析 解法一: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满足题设条件,

则c =6,C =π3且a =b = 6.

∴△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332.

解法二:∵c 2=(a -b )2+6,

∴c 2=a 2+b 2-2ab +6.①

∵C =π3,

∴c 2=a 2+b 2-2ab cos π3=a 2+b 2-ab .②

联立①②得-ab +6=0,即ab =6.

∴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

三 构造法

构造法是指当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使用通常方法按照定向思维难以解决问题

时,应根据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性质,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理解对象,牢牢抓住反映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问题的数据、形式、坐标等特征,使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为原材料,运用已知数学关系式和理论为工具,在思维中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从而,使原问题中隐含的关系和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并借助该数学对象方便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题型一 (2019·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已知函数y =f (x )对于任意的x ∈

? ????0,π2满足f ′(x )cos x +f (x )sin x =1+ln x (其中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2f ? ????π3

??π4 B .2f ? ????π3>f ? ????π4 C .2f ? ????π6>3f ? ????π4 D .3f ? ????π3

??π6 思维启迪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以及利用单调性比较函数值

大小等知识点.难点是f (x )解析式未知,抽象性较强,可以根据所给条件特点,构

造函数,然后利用其单调性解决问题.

解析 (构造法)设g (x )=f (x )cos x ,则g ′(x )=f ′(x )cos x +f (x )sin x cos 2x

,因为f ′(x )cos x +f (x )sin x =1+ln x ,所以g ′(x )=1+ln x cos 2x ,当x ∈? ????0,1e 时,g ′(x )<0,x ∈? ??

??1e ,π2时,g ′(x )>0;所以g (x )在? ????0,1e 递减,在? ??

??1e ,π2递增. 因为1e <π6<π4<π3<π2,所以f ? ????π6cos π6f ? ????π4,选B . 答案 B

特教评析

本题解法即利用积商函数求导法则以及三角函数求导的特点构造出函数g (x )

=f (x )cos x ,然后利用其单调性比较大小.

题型二 已知实数μ,ν,x ,y 满足μ2+ν2=1,??? x +y -1≥0,x -2y +2≥0,

x ≤2,则z =μx

+ν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思维启迪 本题中第一个方程可以联想到圆或同角三角函数等,第二个不等

式组可以转化为平面区域,而z 从形式上看,可以看成直线方程或者向量的数量积等.根据形式上的特点,可以考虑构造直线、向量等解决本题.另外,本题也可以直接使用柯西不等式求解.

解析 解法一:(构造向量数量积)设a =(μ,ν),b =(x ,y ),则z =a·b =

|a ||b |cos θ≤|b |,结合图象知,当x =2,y =2时,|b |max =22,因此z max =22,此

时a ,b 同向,即μ=ν=22.

解法二:(柯西不等式)(μx +νy )2≤(μ2+ν2)(x 2+y 2)=x 2+y 2;又因为

??? x +y -1≥0,

x -2y +2≥0,

x ≤2,

则结合图形知当x =2,y =2时, x 2+y 2=22,因此所求最大值为22,此时μ=ν=22.

解法三:(构造几何图形)z =μx +νy 可以看作一条直线,原点到此直线的距离

d =|z |μ2+ν

2=|z |,因此|z |的几何意义是原点到此直线的距离,所以问题转化为何时原点到直线z =μx +νy 的距离最大,结合图形知,当直线过(2,2)点,且斜率为-1时,|z |最大,此时z =|z |=2 2.

答案 22

特教评析

解法一根据题目所求式子的形式,构造向量的数量积,成功将问题简化为两

个向量何时数量积最大,结合图形,一目了然;如果学习过柯西不等式,那么解法二直接利用柯西不等式求解,也比较简洁.解法三考虑到z 的几何意义,构造几何图形解决问题.恰当的构造,可以使原问题中隐含的关系、性质等,清晰的展现出来,从而帮助我们简洁的处理原问题.

『针对训练』

1.(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已知函数f (x )=ax +eln x 与g (x )=x 2

x -eln x

的图

象有三个不同的公共点,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e

B .a >1

C .a <-3或a >1

D .a >e

答案 B

解析 (构造方程)由f (x )=g (x )得e 2? ??

??ln x x 2+e(a -1)ln x x +1-a =0,令h (x )=ln x x =t (x >0且x ≠e),则h ′(x )=1-ln x x 2,令h ′(x )=0,得x =e ,

∴h (x )在(0,e)上单调递增,在(e ,+∞)上单调递减.又当x →+∞时,h (x )→0,

作出函数h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e 2t 2

+e(a -1)t +1-a =0,因为原方程有三个解,故此方程两根满足0

??1e >0,∴a >1.故选B . 2.f (x )为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且f ′(x )>f (x ),对任意正实数a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f (a )

B .f (a )>e a f (0)

C .f (a )

D .f (a )>f (0)e a

答案 B 解析 令g (x )=f (x )e x ,则g ′(x )=f ′(x )e x -f (x )e x (e x )2

=f ′(x )-f (x )e x >0.所以g (x )在R 上为增函数.又a >0,故g (a )>g (0),即f (a )e a >f (0)e 0,即f (a )>e a f (0).故选B .

四数形结合法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问题直接从“形”上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借助代数方法研究并解决问题.“以形助数”就是有些“数”的问题直接解决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结合代数式所表达的几何意义,从“形”上予以解决.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题型一已知a=1

b>1,如果方程a

x=log b x,b x=log a x,b x=log b x的根分别

为x1,x2,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为()

A.x3

C.x1

思维启迪本题考查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题目所给的三个方程都是超越方程,直接从代数上解出x1,x2,x3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可以考虑“以形助数”,绘制出涉及函数的图象,借助图象解决问题.

解析解法一:(数形结合)由a=1

b>1,可知0

x,y=b x,

y=log b x,y=log a 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点A,B,C对应的横坐标分别为

x 1,x 3,x 2,故x 1

解法二:(直接法)不妨设a =e ,b =1e ,

则由题有e x 1=-ln x 1,1e x 2=ln x 2,1e

x 3=-ln x 3; 由题知-ln x 1>0,ln x 2>0,-ln x 3>0,所以x 1,x 3∈(0,1),x 2>1,即x 2最大.

若x 3-ln x 1,所以1e

x 3>e x 1,所以-x 3>x 1,因为x 1,x 2,x 3>0,所以不可能成立,即x 3>x 1,所以x 2>x 3>x 1,选C .

答案 C

特教评析

本题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绕开解方程.数形结合法巧妙的借助了指数、对

数函数的单调性,简洁明了的比较出了三个数的大小.第二种方法,直接从“数”的角度比较三者大小,综合利用了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反证法等多种知识、方法.难度较大,而且没有第一种方法直观.

题型二 (2018·北京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d 为点P (cos θ,sin θ)到直

线x -my -2=0的距离,当θ,m 变化时,d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思维启迪 本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由于题目涉及两个变量θ

和m ,因此难度较大.可以从代数角度,直接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计算d ,然后利用不等式放缩等代数技巧求解d 的最大值.也可以数形结合地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圆上动点到某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

解析 解法一:(直接法)d =|cos θ-m sin θ-2|m 2+1=|m 2+1sin (θ+φ)-2|m 2+1

≤ m 2+1+2m 2+1=1+2m 2+1

≤3, 当sin(θ+φ)=-1且m =0时,取等号.

解法二:(数形结合)如图,d =PM ≤OP +ON ≤OP +OA =3,当A ,N 重合,

且O ,P ,N 共线时取等号.

答案 3

特教评析

本题解法二,利用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及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

边等简单的几何定理,很快的求出了d 的最大值,运算量非常小.在解决类似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数形结合地分析问题.

『针对训练』

1.设函数f (x )=???

x -[x ],x ≥0,f (x +1),x <0,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1.1]=-2,[π]=3等.若方程f (x )=k (x +1)(k >0)恰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0,14 B .??????14,13 C .? ??

??13,1 D .??????14,1 答案 B

解析 直线y =kx +k (k >0)恒过定点(-1,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直线y =kx +k (k >0)的图象,如图所示,因为两个函数图象恰好有三

个不同的交点,所以14≤k <13.

2.(2019·湖北八校高三联考)若函数y =f (x )图象上不同两点M ,N 关于原点对

称,则称点对[M ,N ]是函数y =f (x )的一对“和谐点对”(点对[M ,N ]与[N ,M ]看作

同一对“和谐点对”).已知函数f (x )=??? e x ,x <0,x 2-4x ,x >0,

则此函数的“和谐点对”有________对.

答案 2

解析 作出f (x )=?

??

e x ,x <0,x 2-4x ,x >0的图象,

f (x )的“和谐点对”数可转化为y =e x (x <0)与y =-x 2-4x (x <0)的图象的交点个数(如图).由图象知,函数f (x )有两对“和谐点对”.

五 极限法

极限法是解选择题、填空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根据题干及选项的特征,考

虑极端情形,有助于缩小选择面,迅速找到答案.极限法是一种基本而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考察问题的极端状态,灵活地借助极限思想解题,往往可以避开抽象复杂运算,探索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

题型一 (2019·郑州一模)函数f (x )=? ??

??1-2x 1+2x ·cos x 的图象大致为( )

思维启迪 本题考查根据解析式寻找函数的图象,所给函数学生较陌生,不

好直接得出其图象.本题用直接法不好解答,可以考虑利用f (x )的性质,或者特殊点的函数值、导数值等,排除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观察A ,B ,C ,D 四个选项,发现在原点附近的函数值,四个选项都不同,因此可以利用极限思想,估算x 在原点左侧,并且无限接近原点时的函数值和x 在原点右侧,并且无限接近原点时的函数值,利用这两个极限值,便能一次性排除干扰项.

解析 解法一:(极限法)当x →0+时,2x

>1,所以1-2x

1+2x <0,又cos x >0,所以f (x )<0,排除A ,D .

当x →0-时,2x

<1,所以1-2x

1+2x >0,又cos x >0,所以f (x )>0,排除B ,所以选C .

解法二:(排除法)观察发现A ,B 为偶函数,C ,D 为奇函数,因此可以考虑

利用奇偶性排除干扰项.计算f (-x )=1-2-x 1+2-x cos(-x )=2x -12x +1

cos x =-f (x ),因此f (x )为奇函数,排除A ,B .观察C ,D 发现二者在原点处导数符号不同,因此计算f ′(0)

的值来排除干扰项,但是直接求f ′(x )计算过于繁琐,设h (x )=1-2x 1+2x =21+2x

-1,

显然h(x)单调递减;设g(x)=cos x,则f(x)=h(x)g(x),所以f′(0)=h′(0)g(0)+g′(0)h(0)=h′(0)<0,排除D,故选C.

答案C

特教评析

两种解法都是排除法,但是第一种解法是利用极限思想,计算f(x)在原点左、右两侧的函数值,通过其符号排除干扰项;第二种解法比较常规,利用奇偶性排除两个选项,再利用特殊点导数值排除一个选项.两种方法比较,明显第一种解法更快捷.

题型二双曲线x2-y2=1的左焦点为F,点P为左支下半支上任意一点(异于顶点),则直线PF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A.(-∞,0) B.(1,+∞)

C.(-∞,0)∪(1,+∞) D.(-∞,-1)∪(1,+∞)

思维启迪本题以双曲线为背景,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知识要素,以点P在双曲线的左支下半支上运动来解决本题.

解析由题意条件知双曲线的其中一条渐近线y=x的倾斜角为45°,当点P 向双曲线左下方无限移动时,直线PF逐渐与渐近线平行,但是永不平行,所以倾斜角大于45°;当点P逐渐靠近顶点时,倾斜角逐渐增大,但是小于180°.所以直线PF的倾斜角的范围是(45°,180°).由此可知直线PF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0)∪(1,+∞).

答案C

特教评析

本题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灵活的用极限思想来思考,避免了复杂的运算,简化了解题过程,节省了解题时间.

『针对训练』

1.(2018·北京高考)若△ABC的面积为

3

4(a

2+c2-b2),且C为钝角,则B=

________;c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π

3(2,+∞)

解析解法一:(直接法)由余弦定理知a2+c2-b2=2ac cos B,

又S

△ABC =

1

2ac sin B,所以

1

2ac sin B=

3

4×2ac cos B,

化简得tan B=3,因为0

2,所以B=

π

3,

又c a =sin C sin A =sin ? ????A +π3sin A =12+32tan A ,

又因为C 为钝角,所以A ∈? ??

??0,π6, 所以tan A ∈?

????0,33,所以c a ∈(2,+∞). 解法二:(极限法)同解法一得B =π3. 当C →π2时,c a →2,固定a 不变,

当C → 2π3时,c a →+∞,所以c a ∈(2,+∞).

2.设α∈? ????0,π2,β∈? ??

??0,π2,且tan α=1+sin βcos β,则2α-β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π2

解析 解法一:(极限法)令β →0,则tan α→1,

所以α→π4,所以2α-β →π2,故2α-β的值是π2.

解法二:(直接法)

tan α=? ????sin β2+cos β22? ????cos β2-sin β2? ??

??cos β2+sin β2 =sin β2+cos β2cos β2-sin β2,

所以tan α=

tan β2+11-tan β2=tan ? ????β2+π4,因为α∈? ????0,π2,β∈? ????0,π2,所以α=β2+π4,所以2α-β=π2.

方法汇总选择独用方法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指通过快捷有效的手段将与题干相矛盾的干扰项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适用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选择题.当题目中的条件多于一个时,先根据某些条件在选项中找出明显与之矛盾的,予以否定,再根据另一些条件在缩小的选项的范围内找出矛盾,这样逐步排除,直到得出正确的选项.它与特例法结合使用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题型一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P和Q,则PQ中点轨迹方程是()

A.y2=2x-1 B.y2=2x-2

C.y2=-2x+1 D.y2=-2x+2

思维启迪本题是考查抛物线过焦点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可以设出直线方程,用参数法求解,也可以考虑点差法.当然,最快捷的应该是使用排除法.

解析解法一:(排除法)当弦PQ垂直于x轴时,易知此时PQ中点为(1,0),而选项A,C所给曲线均不过(1,0),所以排除A,C;又考虑极限位置,当x P→0时,显然x Q→+∞,因此线段PQ中点横坐标趋于无穷大,即抛物线开口必须向右,排除D,综上选B.

解法二:(直接法一)设PQ 的中点M (x ,y ),

设P (x 1,y 1),Q (x 2,y 2),则x =x 1+x 22,y =y 1+y 22

,又y 21=4x 1,y 22=4x 2,两式相减,得(y 1-y 2)(y 1+y 2)=4(x 1-x 2).

当x 1≠x 2时,有y 1-y 2x 1-x 2y =2,所以y -0x -1

·y =2,化简得y 2=2(x -1),x ≠1,当x 1=x 2时,有y =0,此时x =1,

综上y 2=2x -2,故选B .

解法三:(直接法二)设PQ 的中点M (x ,y ),P (x 1,y 1),Q (x 2,y 2),PQ 的方

程为x =ty +1,与抛物线联立得??? y 2=4x ,x =ty +1,

化简得y 2-4ty -4=0,所以y 1+y 2=4t ,即y =2t ,所以???

y =2t ,x =2t 2+1,

消参得y 2=2x -2,故选B . 答案 B

特教评析

三种解法里,解法一根据题目特点,利用特殊位置排除掉干扰项,选出了正

确答案.由于本题涉及弦中点问题,因此如解法二那样采用点差法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解法三利用参数t ,先解出轨迹的参数方程,进一步得到普通方程.三者比较,就本题而言排除法更快捷.

题型二 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f (x ),其导函数记为f ′(x ),满足f (x )+f (2

-x )=(x -1)2,且当x ≤1时,恒有f ′(x )+2

m 的取值范围是( )

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必修五)

高考数学常考题型的总结(必修五) 对高三理科来说,必修五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它不仅要考查基础知识点,而且还要考查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问题。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什么是重要,什么是难点,什么是常考知识点。对重难点要了如指掌,能做到有的放矢。同学们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要对知识点理解的有深度,对经典题型或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人们常说,只有你多于一桶水的能力,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发挥出一桶水的水平来,否则,基本不可能考出相对理想的成绩来。 必修五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高考具体要考查那些内容呢?这是我们师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虽然高考题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不留死角,对常考题型的知识点和方法能倒背如流。下面具体对必修五常考的型作一分解: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每年都有考题,一般考查分数为5-12分。考查的时候,可能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会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难度一般不是很大,如果出解答题,一般是第17题,属于拿分题。 知识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C ab c b a cos 22 2 2 =-+,B ac b c a cos 22 2 2 =-+,A bc a c b cos 22 2 2 =-+ (变形后) C ab c b a cos 2222=-+,B ac b c a cos 2222=-+,A cb a b c cos 22 22=-+ 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知识点分解: (1)两边一角,求另外两角一边,可以用正弦定理,也可以用余弦定理,特别注意两种三角形的情况。 (2)两角一边,求另外一角和两边,肯定是正弦定理。 (3)等式两边都有边或通过转化等式两边都有边,用正弦定理。 (4)知道三边的关系用余弦定理。

高考数学导数题型归纳

导数题型归纳 请同学们高度重视: 首先,关于二次函数的不等式恒成立的主要解法: 1、分离变量;2变更主元;3根分布;4判别式法 5、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法:(1)对称轴(重视单调区间) 与定义域的关系 (2)端点处和顶点是最值所在 其次,分析每种题型的本质,你会发现大部分都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及“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创建不等关系求出取值范围。 最后,同学们在看例题时,请注意寻找关键的等价变形和回归的基础 一、基础题型: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 1、此类问题提倡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解决: 第一步:令0)(' =x f 得到两个根; 第二步:画两图或列表; 第三步:由图表可知; 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实质是函数的最值问题, 2、常见处理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分离变量求最值-----用分离变量时要特别注意是否需分类讨论(>0,=0,<0) 第二种:变更主元(即关于某字母的一次函数)-----(已知谁的范围就把谁作为主元); 例1:设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f x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g x ,若在区间D 上, ()0g x <恒成立,则称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为“凸函数”,已知实数m 是常数,432 3()1262 x mx x f x =-- (1)若()y f x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对满足2m ≤的任何一个实数m ,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都为“凸函数”,求b a -的最大值. 解:由函数4323()1262x mx x f x =-- 得32 ()332 x mx f x x '=-- (1) ()y f x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 则 2 ()30g x x mx ∴=--< 在区间[0,3]上恒成立 解法一:从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入手:等价于max ()0g x < 解法二:分离变量法: ∵ 当0x =时, 2 ()330g x x mx ∴=--=-<恒成立, 当03x <≤时, 2 ()30g x x mx =--<恒成立 等价于233 x m x x x ->=-的最大值(03x <≤)恒成立, 而3 ()h x x x =-(03x <≤)是增函数,则max ()(3)2h x h == (2)∵当2m ≤时()f x 在区间(),a b 上都为“凸函数” 则等价于当2m ≤时2 ()30g x x mx =--< 恒成立 解法三:变更主元法 再等价于2 ()30F m mx x =-+>在2m ≤恒成立(视为关于m 的一次函数最值问题) 2 2 (2)0230 11(2)0230 F x x x F x x ?->--+>?????-<-+>??? 例2),10(32 R b a b x a ∈<<+- ],2不等式()f 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椭圆的常见题型及解法(一).

椭圆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一) 椭圆是圆锥曲线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椭圆学习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后面的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笔者在这里就椭圆常见题型作简要的探讨,希望对学习椭圆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椭圆的焦半径 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F的长称为此曲线上该点的焦半径,根据椭圆的定义,很容易推导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在涉及到焦半径或焦点弦的一些问题时,用焦半径公式解题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1.公式的推导 设P (,)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 ,求证,。证法1: 。 因为,所以 ∴ 又因为,所以 ∴, 证法2:设P 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1 1 PF e d ,又,所 以, 而 。

∴,。 2.公式的应用 例1 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A ()、B ()、C ()到焦点F (4, 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则 12 x x + . 解:在已知椭圆中,右准线方程为 25 4x = ,设A 、B 、C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 则、、。 ∵ , , ,而|AF|、|BF|、|CF|成等差数列。 ∴,即,。 例2.12,F F 是椭圆22 14x y +=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的动点,求 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解:设 ,则10202,2.PF x PF x =+ =-2 12034.4 PF PF x ?=- P 在椭圆上,022x ∴-≤≤,12PF PF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 变式练习1:. 求过椭圆的左焦点,倾斜角为的弦AB 的长度。 解:由已知 可得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 为 ,代入椭圆方程 得 设 ,则 ,从而 变式练习2. 设Q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任意一点,求证:以2QF (或1QF )为

高考数学中选择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中选择题的解法 一、选择题的解法 1.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2)直接推理法; (3)直接判断法; (4)数形结合法。 2。间接法 (1)验证排除法; (2)特例排除法; (3)逻辑排除法。 二、举例与练习 1.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例题1:如果椭圆的两个焦点将长轴分成三等份,那么,这个椭圆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焦距的( ) A 18倍 B 12倍 C 9倍 D 4倍 例题2:某电脑用户计划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元、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状磁盘,根据需要,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法共有( ) A 5种B 6种C 7种D 8种 练习题1: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那么在这些四位数中,是偶数的共有( ) A 120个 B 96个 C 60个 D 36个 练习题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全面积的比是( )

A B C D 练习题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中,若=9,则……+ 等于( ) A 12 B 10 C 8 D 2+ (2)直接推理法 例题3: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练习题4: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π B 2π C D 4π 练习题5:在等比数列{ }中,1,且前n项和满足,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4) C (1,2) D (1,) (3)直接判断法 例题4:“ 0”是方程“ 表示双曲线”的( )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练习题6:函数(a0且a≠1)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4)数形结合法 例题5:曲线(-2≤x≤2)与直线有两个交点时,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高考数学最常考的几类题型

高考数学最常考的几类题型 要想提高高考数学成绩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来研究历 年来高考常考题型,精准把握高考最新动态,综合分析往年高考的常规题型,我们发现这七个题型是非常常考的: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 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

高考数学导数题型归纳(文科)-

文科导数题型归纳 高度重视: 首先,关于二次函数的不等式恒成立的主要解法: 1、分离变量;2变更主元;3根分布;4判别式法 5、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法:(1)对称轴(重视单调区间) 与定义域的关系 (2)端点处和顶点是最值所在 其次,分析每种题型的本质,你会发现大部分都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及“充分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创建不等关系求出取值范围。 最后,在看例题时,请注意寻找关键的等价变形和回归的基础 一、基础题型: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 1、此类问题提倡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解决: 第一步:令0)(' =x f 得到两个根; 第二步:画两图或列表; 第三步:由图表可知; 其中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实质是函数的最值问题, 2、常见处理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分离变量求最值-----用分离变量时要特别注意是否需分类讨论(>0,=0,<0) 第二种:变更主元(即关于某字母的一次函数)-----(已知谁的范围就把谁作为主元); (请同学们参看2010省统测2) 例1:设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f x ',()f x '在区间D 上的导数为()g x ,若在区间D 上,()0g x <恒成立,则称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为“凸函数”,已知实数m 是常数, 4323()1262 x mx x f x =-- (1)若()y f x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对满足2m ≤的任何一个实数m ,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都为“凸函数”,求b a -的最大值. 解:由函数4323()1262x mx x f x =-- 得32 ()332 x mx f x x '=-- 2()3g x x mx ∴=-- (1) ()y f x =Q 在区间[]0,3上为“凸函数”, 则 2 ()30g x x mx ∴=--< 在区间[0,3]上恒成立 解法一:从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入手:等价于max ()0g x < (0)030 2(3)09330 g m g m <-? ?<--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 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已知无穷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n S ,且S S n n =∞ →lim .下列 条件中,使得()*∈q a (B )6.07.0,01-<<-q a (D )7.08.0,01-<<-

A .{}n S 是等差数列 B .2{}n S 是等差数列 C .{}n d 是等差数列 D .2{}n d 是等差数列 【答案】A 二、填空题 1、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6a =,350a a +=,则 6=S _______.. 【答案】6 2、无穷数列{}n a 由k 个不同的数组成,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对任意 *∈N n ,{}3,2∈n S ,则k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4 3、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 为 . 【答案】64 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4,a n +1=2S n +1,n ∈N *,则 a 1= ,S 5= . 【答案】1 121

第13讲 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的求解方法-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反馈训练及详细解析

【知识要点】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定义:对于函数()y f x =(x D ∈),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x D ∈)的零点.函数的零点不是一个点的坐标,而是一个数,类似的有截距和极值点等.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亦即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3)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0)()(

2015届高考数学(理)二轮练习:选择题的解法(含答案)

选择题的解法 【题型特点概述】 高考数学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基本计算的准确性、基本方法的正确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充分考查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选择题是属于“小灵通”题,其解题过程“不讲道理”,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的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接,先排除后求解,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技巧.总的来说,选择题属小题,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巧解,小题不能大做. 方法一 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从题干给出的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这种策略多用于一些定性的问题,是解选择题最常用的策略.这类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 例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 3,且对任意正整数m 、n ,都有a m +n =a m ·a n ,若 S n

2012高考数学必考题型解答策略:函数与导数

2012高考数学必考题型解答策略:函数与导数 D

而且对于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等也需要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作指导。7.多项式求导(结合不等式求参数取值范围),和求斜率(切线方程结合函数求最值)问题。8.求极值, 函数单调性,应用题,与三角函数或向量结合,预计2012年基本上还是这个考查趋势,具体为:(1)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集合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考查中涉及函数的定义域、不等式的解、方程的解等问题,要特别注意一些新定义试题. (2)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方式考查逻辑用语的知识,其中重点是充要条件的判断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3)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方式考查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应用,重点是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应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函数的零点判断,简单的函数建模,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定积分的计算及其简单应用.(4)以解答题的方式考查导数在函数问题中的综合应用,重点是使用导数的方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以及能够转化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的不等式和方程等问题,考查函数建模和利用导数解模.

备考建议 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的应用: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函数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函数性质在判断函数零点中的应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导数及其应用:要掌握好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导数和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的关系,由于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解决是以函数的单调性为前提的,因此要重点解决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中的应用,特别是含有字母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这是高考考查分类与整合思想的一个主要命题点),在解决好上述问题后,要注意把不等式问题、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进行研究性训练,这是高考命制压轴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解答策略 1.讨论函数的性质时,必须坚持定义域优先的原则.对于函数实际应用问题,注意挖掘隐含在实际中的条件,避免忽略实际意义对定义域的影响. 2.运用函数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 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 轨迹方程的求法 【知识要点】 一、“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纯粹性);(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完备性).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二、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设限代化 (1)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不要把其它的点的坐标设成); (3)列出动点满足的限制条件: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代点坐标到方程; (5)化简:化方程为最简形式; (6)检验:检验某些特殊点是否满足题意,把不满足的点排除,把满足的点补充上来.(可以省略) 三、求轨迹方程的四种主要方法:轨迹四法待代直参 (1)待定系数法: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发现动点满足某个曲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然后设出曲线的方程,求出其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2)代入法:如果点的运动是由于点的运动引起的,可以先用点的坐标表示点 的坐标,然后代入点满足的方程,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3)直接法:直接把已知的方程和条件化简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动点的运动主要是由于某个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可以选参、设 参,然后用这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即,再消参. 四、轨迹和轨迹方程 轨迹和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轨迹表示的曲线的简单特征的描述,而求轨迹方程

只求那个方程即可,不需描述曲线的特征. 【方法讲评】 【例1】线段与互相垂直平分于点,,,动点满足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 【点评】(1)这种题目由于已知中没有直角坐标系,所以首先要根据垂直性和对称性建立直角坐标系,由于建立坐标系的方法有多种,所以求出的轨迹方程有多种,但是都是对的;(2)这道题是直接用坐标化简已知中的得到的轨迹方程,运用的是直接法. 【例2】已知圆:,由动点向圆引两条切线、,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汇总(经典资料)

一、函数 1、求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 分母 ≠0 偶次根号≥0 对数log a x x>0,a>0且a ≠1 三角形中 060,最小角<60 2、求值域 判别式法 V ≥0 不等式法 222321111 33y x x x x x x x x =+ =++≥??= 导数法 特殊函数法 换元法 题型: 题型一: 1y x x =+ 法一: 111 (,222同号)或y x x x x x x y y =+ =+≥∴≥≤- 法二:图像法(对(0) b y ax ab x =+>有效 2 -2 -1 1

题型二: ()1 (1,9) y x x x =-∈ ()/ 2(1)(9)110 1 80,,0,9导数法:函数单调递增 即y x y x x y f f y =+>∴=-?? ∴∈∈ ? ?? 题型三: 2sin 1 1sin 1sin ,1, 2112化简变形又sin 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y y y y y y θθ θθ-= ++=≤-+∴ ≤- 题型四: 22 2 2sin 11cos 2sin 1(1cos ),2sin cos 114sin()1,sin()41sin()11 4化简变形得即又由知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 y y y y y y x y x y y x y y θθ θθθθθθθ-= +-=+-=++++=++= +++≤≤+ 题型五

222233 3(3),(3)30(3)430化简变形得由判别式解出x x y x x x y x x y x y y y y += -+=-+-+==--?≥V 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2、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 3、原函数的图像与原函数关于直线y=x 对称 题型 1 ()(2)32,2322,2已知求解:直接令,解出就是答案 x x f f x x x x --=+-=+ 周期性 ()()()(2)()()(2)0 0(2,函数 -)式相减) 是一个周期是2t 的周期函数 x x t x t x t x x x t f f f f f f f +++++=+== 对称

高中数学专题:抽象函数常见题型解法

抽象函数常见题型解法综述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给出了一些体现函数特征的式子的一类函数。由于抽象函数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使得这类问题成为函数内容的难点之一。 一、定义域问题 例1. 已知函数 )(2x f 的定义域是[1,2],求f (x )的定义域。 例2.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21 [,-,求函数)] 3([log 2 1x f -的定义域。 二、求值问题 例 3. 已知定义域为+ R 的函数f (x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 51 )6(1)2(= =f f ,;② )()()(y f x f y x f +=?,求f (3),f (9)的值。 三、值域问题 例4. 设函数f (x )定义于实数集上,对于任意实数x 、y ,)()()(y f x f y x f =+总成立,且存在21x x ≠,使得)()(21x f x f ≠,求函数)(x f 的值域。 解:令0==y x ,得2 )]0([)0(f f =,即有0)0(=f 或1)0(=f 。 若0)0(=f ,则0)0()()0()(==+=f x f x f x f ,对任意R x ∈均成立,这与存在实数21x x ≠,使得)()(21x f x f ≠成立矛盾,故0)0(≠f ,必有1)0(=f 。 由于)()()(y f x f y x f =+对任意R y x ∈、均成立,因此,对任意R x ∈,有 )]2([)2()2()22()(2≥==+=x f x f x f x x f x f 下面来证明,对任意0)(≠∈x f R x , 设存在 R x ∈0,使得0)(0=x f ,则0)()()()0(0000=-=-=x f x f x x f f 这与上面已证的0)0(≠f 矛盾,因此,对任意0)(≠∈x f R x , 所以0)(>x f 评析:在处理抽象函数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对某些变量进行适当的赋值,这是一般向特殊转化的必要手段。 四、解析式问题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汇总

2015年高考数学常见题型汇总(精华资料) 不等式 题型一: 2 (0) 11332 2 x =x (应用公式a+b+c 者的乘积变成常数)x x x x +>++≥=≥ 题型二: 3 3 ( )13 ()32x (3-2x)(00,a>0且a ≠1 三角形中 060,最小角<60 2、求值域 判别式法 V ≥0

不等式法 222113y x x x x x =+ =++≥= 导数法 特殊函数法 换元法 题型: 题型一: 1 y x x =+ 法一: 111 (,2 22同号)或y x x x x x x y y =+=+≥∴≥≤- 法二:图像法(对(0) b y ax ab x =+>有效 题型二: ()1 (1,9) y x x x =-∈ ()/ 2(1)(9)110 1 80,,0,9导数法:函数单调递增 即y x y x x y f f y =+>∴=-?? ∴∈∈ ? ?? 题型三:

2sin 11sin 1sin ,1, 2112化简变形又sin 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y y y y y y θθ θθ-= ++=≤-+∴ ≤- 题型四: 2sin 11cos 2sin 1(1cos ),2sin cos 1)1,sin()sin()11 化简变形得即又由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 y y y y x y x x y θθ θθθθθθθ-= +-=+-=++=++= +≤ 题型五 222233 3(3),(3)30(3)430化简变形得由判别式解出x x y x x x y x x y x y y y y += -+=-+-+==--?≥V 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高考《数学》复习常见24个问题及解答

高考《数学》复习常见24个问题及解答 问题1:我的基础还可以,上课老师讲的也都能听懂,但是一到自己做就做不出来了,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数学这个东西是靠着逻辑吃饭的,是靠着逻辑演绎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当一个老师把你抱到了逻辑的起点上,告诉你这个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说饿了就应该找饭吃,下雨了就应该找伞来打,告诉你了这个逻辑规则,你自己肯定会按照逻辑的顺序往前跑,这就叫为什么上课听得懂。 为什么课下自己不会做了呢?是因为课下你找不到逻辑的起点,就像一个运动员空有一身本领,跑得飞快,没有找到起点,没有到起点做好认真的准备,结果人家一发令,你没反应。 有两种学习的模式,一种是靠效仿,老师给我变一个数,出两道类似的练习题,照老师的模子描下来,结果做对了,好象我学会了,这就是效仿的方式来学数学,这种方式在小学是主要手段,在初中,这种手段还占着百分之六七十的分量,但是到了高中就不行了,靠模仿能得到的分数也就是五六十分,其他的分数都要靠你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你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你的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数学。那么高中数学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问题2:我有时候看基础知识的时候定义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做题的时候,就转不过来了,耗的时间比较多,怎么办? 答:那你就看看定理、定义、公式都是怎么使用,除了背下它们之外,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些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建议你好好从课本出发,如何利用刚才讲的这个定理或者定义去解题的,把它先搞清楚,适当的时候自己做做笔记,问问自己,这个定义是怎么使用的,在这个定理里怎么用的,你自己在旁边注上一两句话。若是一句话也写不出来,显然以后你还不会用。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常见题型

选修2-3:排列组合常见题型 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 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复。 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 (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 3(2)34 (3)3 4 相邻问题(捆绑法) 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A B C D E 五人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 视为一人,且B 固定在A 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424A =种 练习:(2012辽宁)一排9个座位坐了3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A)3×3! (B) 3×(3!)3 (C)(3!)4 (D) 9! 【解析】:C 相离问题(插空法 ) 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1】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解析】:除甲乙外,其余5个排列数为55A 种,再用甲乙去插6个空位有26A 种,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52563600A A = 【例2】 书架上某层有6本书,新买3本插进去,要保持原有6本书的顺序,有 种不同的插法 【解析】: 111789A A A =504 【例3】.马路上有编号为1,2,3…,9九只路灯,现要关掉其中的三盏,但不能关掉相邻的二盏或三盏,也不能关掉两端的两盏,求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案有多少种? 【解析】:把此问题当作一个排队模型,在6盏亮灯的5个空隙中插入3盏不亮的灯3 5C = 10 种方法。

2020年高考数学(理)重难点专练06 函数与导数(解析版)

2020年高考数学(理) 重难点06 函数与导数 【命题趋势】在目前高考全国卷的考点中,导数板块常常作为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块部分的试题难度呈现非减的态势,因此若想高考中数学拿高分的同学,都必须拿下导数这块的内容.函数单调性的讨论、零点问题和不等式恒成立的相关问题(包含不等式证明和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是出题频率最高的. 对于导数内容,其关键在于把握好导数,其关键在于把握好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切线的斜率,这一基本概念和关系,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函数的单调性与导函数的关系,以及函数极值的概念求解和极值与最值的关系以及最值的求解.本专题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选择,填空题与解答题,通过本专题的学习熟悉常规导数题目的思路解析与解题套路,从而在以后的导数题目中能够快速得到导数问题的得分技巧. 【满分技巧】 对于导数的各类题型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要掌握住导数的集中核心题型,即函数的极值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因为函数零点问题可转化为极值点问题,函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不等式证明一般转化为函数单调性和最值求解,而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是由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的.所以函数导数部分的重点核心就是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函数零点问题贴别是分段函数零点问题是常考题型,数形结合是最快捷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应学会用导数的大小去判断原函数的单调区间,进而去求出对应的极值点与最值.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也是伴随着导数经典题型,对于选择题来说,恒成立选择小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与特殊值法相结合的验证方法能够比较快捷准确得到答案,对于填空以及大题则采用对函数进行求导,从而判定出函数的最值. 函数的极值类问题是解答题中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非常规函数,超出一般解方程的范畴类题目则采用特殊值验证法,特殊值一般情况下是0,1等特殊数字进行验证求解. 对于理科类导数类题目,对于比较复杂的导数题目.一般需要二次求导,但是要注意导数大小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导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 含参不等式证明问题也是一种重难点题型,对于此类题型应采取的方法是: 一双变量常见解题思路:1双变量化为单变量→寻找两变量的等量关系;2转化为构造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1-3 集合的运算 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1-6 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题型1-7 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1-8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1-9 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题型2-1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2-2 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2-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 题型2-4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2-5 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2-6 函数值域的求解 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题型2-7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题型2-8 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断 题型2-9 函数周期性的判断 题型2-10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四节二次函数 题型2-1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2 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13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 “定轴动区间”问题 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 题型2-14 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题型2-1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题型2-16 指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 题型2-17 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18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2-19 对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七节幂函数 题型2-20 求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2-21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函数的图象 题型2-22 判断函数的图象 题型2-23 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九节函数与方程 题型2-24 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2-25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 围 题型2-26 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问题 第十节函数综合 题型2-27 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2-28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2-29 函数中的信息题 第三章导数与定积分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题型3-1 导数的定义 题型3-2 求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导数的应用 题型3-3 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3-4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题型3-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3-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求 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7 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函数 零点个数问题 题型3-9 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题型3-10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题型3-1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节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 题型3-12 定积分的计算 题型3-13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第四章三角函数 第一节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 诱导公式 题型4-1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 题型4-2 α 2 是第几象限角 题型4-3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题型4-4 三角函数定义 题型4-5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题型4-6 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 题型4-7 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 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 题型4-8 诱导求值与变形 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4-9 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 题型4-10 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 题型4-11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 第三节三角恒等变换 题型4-12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题型4-13 化简求值 第四节解三角形 题型4-14 正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5 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6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题型4-17 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 题型4-18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平面向量 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题型5-2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3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5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题型5-6 利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问题 第二节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题型5-7 向量的坐标运算 题型5-8 向量平行(共线)、垂直充要条件的坐 标表示 题型5-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题型5-10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六章数列 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题型6-1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 解 题型6-2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题型6-3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题型6-4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题型6-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题型6-6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 题型6-7 数列的求和 第三节数列的综合 题型6-8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 题型6-9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 第七章不等式 第一节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题型7-1 不等式的性质 题型7-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 等式 第二节均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应用 题型7-3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题型7-4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题型7-5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题型7-6 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节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7 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8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 划问题 题型7-9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题型7-10 平面区域的面积 题型7-11 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7-1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 第五节不等式综合 题型7-13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 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