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简介

合集下载

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2、样本和数据采集
考虑到苏云金杆菌的应用范围广泛,我们从农业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专利 和书籍中搜集了关于苏云金杆菌的样本和数据。数据采集包括苏云金杆菌的菌种、 施用方法、防治对象、防治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3、数据分析
对搜集到的样本和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 法,对苏云金杆菌的耐药性、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表格、图表 等形式展示相关数据和结果。
感谢观看
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研究成果
引言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 广泛应用于农业中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效的防治效果。本次演 示将探讨苏云金杆菌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首先概述苏云金杆菌的分类和特征,然 后介绍苏云金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探讨相关研究方法。最后,将 总结苏云金杆菌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 向。
研究成果
1、苏云金杆菌对农业的影响
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对农业的 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防治害虫:苏云金杆菌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高效的防治效果,特 别是对鳞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施用苏云金杆菌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环境污染。
3、苏云金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及研究现状
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于防治各种鳞翅目、 膜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目前,针对苏云金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 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施用方法:研究苏云金杆菌的最佳施用时间和方法,以提高其对 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苏云金杆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持效期多少天

苏云金杆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持效期多少天

苏云金杆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持效期多少天回答使用方法:每亩地使用150-20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与3-5kg的细沙混合,撒到作物的心叶内,防治玉米螟;每亩地使用100-15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杀菌剂混合使用,不能在养殖蚕的场所附近使用。

一、苏云金杆菌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1)每亩地使用50g的100亿孢子/g的苏云金杆菌菌粉兑水稀释2000倍,或者是每亩地使用100-200g的苏云金杆菌乳剂与3.5-5kg 的细沙混合,撒入草坪,防治草坪害虫。

(2)每亩地使用150-20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与3-5kg的细沙混合,撒到作物的心叶内,防治玉米螟。

(3)每亩地使用100-15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烟草、烟青虫。

(4)每亩地使用100-20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50-70kg 稀释喷雾,防治棉花、棉铃虫、造桥虫、水稻、稻纵卷叶螟、螟虫。

(5)每亩地使用150-500g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稀释喷雾,防治松毛虫、食心虫、尺蠖、茶树茶毛虫、茶尺蠖。

(6)幼虫孵化盛期,每亩地使用200-300g的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者是200-300ml的2000IU/m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兑水30-45kg喷雾,防治大豆天蛾、甘薯天蛾。

(7)在枣尺蠖3龄前,使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或者是2000IU/m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80-100倍液喷雾,防治枣尺蠖。

2、使用注意事项(1)苏云金杆菌不能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并且与部分杀虫剂(如虫螨杀星)混合使用时,杀虫剂的使用浓度不能过高。

(2)苏云金杆菌在高温时(20℃以上)使用,防治效果较好,一般在7-9月份使用。

(3)苏云金杆菌对于家蚕、蓖麻蚕有剧毒,不能在养殖蚕的场所附近使用,如果菌粉沾上了桑叶,需要使用0.2%漂白粉杀菌,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喂食给蚕。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在微生物王国中,有一大批灭虫勇士。

千百年来,它们悄悄地帮助人类杀灭害虫,保护庄稼。

然而,它们的功绩直到近百年来才被人们发现。

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在苏云金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发现有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有很强的杀虫力。

于是,人们称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长得像根棍棒,矮矮胖胖,身高不到5‰毫米。

当它长到一定阶段,身体一端会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芽孢,用来繁殖后代;另一端便产生一个菱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晶体,因为它与芽孢相伴而生,我们叫它伴孢晶体,有很强的毒性。

当害虫咬嚼庄稼时,同时把苏云金杆菌吃进肚去,这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一样,在害虫的肚子里大显威风。

它的伴孢晶体含有的 内毒素可以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引起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呕吐、腹泻;而芽孢能通过破损的消化道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大量繁殖而造成败血症,最终使害虫一命呜呼。

苏云金杆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微生物消灭植物病虫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

现在,人们已经用发酵罐大规模地生产苏云金杆菌,经过过滤、干燥等过程制成粉剂或可湿剂、液剂,喷洒到庄稼上,对棉铃虫、菜青虫、毒蛾、松毛虫,以及玉米螟、高粱螟、三化螟等100多种害虫有不同的致病和毒杀作用。

杀虫微生物中研究最多,用量最大的是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用于害虫的防治,它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的微生物杀虫剂功能。

苏云金杆菌菌株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会形成芽胞,在芽胞形成过程中产生一个芽胞及一个或多个较大的蛋白质性质的晶体内含体。

这种蛋白质性质的晶体被敏感昆虫摄食后会导致昆虫死亡,蛋白质晶体含有不具活性的原毒素分子——δ-内毒素,当昆虫幼虫吞食了这种内毒素,晶体就会被幼虫的碱性肠液溶解,随后被肠道蛋白酶降解,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毒素,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苏云金杆菌菌株在营养体生长旺盛期,某些菌株还会产生一些其它的外毒素,如α-外毒素、β-外毒素、γ-外毒素,等等。

除上述毒素外,近年来从该菌株或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了多种辅助蛋白,如P19、P20、P21蛋白以及多种营养期杀虫蛋白。

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编辑:杨风光**************文/ 赵国庆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Bt制剂)是在德国苏云金地区发现的一种细菌性杀虫剂。

常见商标名称:阿苏、苏力菌、菜蛙、天然之宝、敌宝、拂康、贝林、碧绿、碧星、娇蓝、金中、奇佳、芯钻、乐棵多、驱雀济农、百事威风、高点、九鲤、力道、灵秀、润奇、生绿、顺诺、应螟、真精、洲际、爱地益、塞诺菲、蛙先生、强敌315、杀虫菌1号、菌杀敌、青虫灵、都来施、农林丰、BT、Bt等。

苏云金杆菌性能原药为黄褐色晶体,属好气性蜡状芽孢杆菌群,在芽孢囊内内产生晶体,有12个血清型、17个变种,主要杀虫成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干粉在40℃以下稳定,碱性环境中分解,属低毒性杀虫剂,对人无毒性反应。

苏云金杆菌(Bt制剂)是一种有很多变种的芽孢杆菌,属细菌杀虫剂,由于杀虫范围广,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生产工艺先进,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500余个厂家获准登记,商品种类达100余种,年生产能力达50余万吨,是生物杀虫剂第一品牌。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作用方式主要是胃毒作用,苏云金杆菌从害虫口腔进入消化道后,在体内大量繁殖,同时吸收虫体内的营养物质,使害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细菌还产生大量毒素,使害虫形成败血症死亡。

病死虫体颜色加深变黑,并软化腐烂失去原形,一般均有臭味。

我国生产的苏云金杆菌大多加入0.1%~0.2%菊酯类杀虫剂,可加快害虫死亡。

苏云金杆菌特点1.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

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动物天敌、昆虫、蜜蜂、传粉昆虫及鱼、虾等水生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

2.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苏云金杆菌的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第12月 上半月刊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

因此可以认为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

3.生产过程节能环保。

生产加工生物农药,一般主要利用天然可再生源,如农副产品的豆饼、花生饼、菜籽饼、鱼粉、麦麸或某些植物体等,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比较低廉。

种植技术-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什么?

种植技术-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什么?

种植技术-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什么?苏云金芽孢杆菌又叫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具有专一、高效和对人畜安全等优点目前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已达100多种,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因而倍受人们关注。

因此种地网整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原理及防治对象与注意事项,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防治的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害虫效果突出,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茶毛虫、茶黑毒蛾、食心虫、尺蠖、稻苞虫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原理: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微生物低毒杀虫剂,一般以胃毒为主。

苏云金芽孢杆菌主要成分是细菌毒素和芽孢,作用方式为胃毒。

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和外毒素,在害虫吞食菌粉后,由于毒素的作用下,害虫很快就停止取食,不再继续危害,最后害虫因饥饿和死亡而外毒素作用缓慢,在蜕皮和变态时作用明显,这两个时期是RNA合成的高峰期,外毒素能抑制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害虫吞食菌粉后1~2小时即中毒停食,同时菌粉在虫体内萌发,大量繁殖,使害虫死亡。

整个过程一般在1~2天,因此使用时应比常规化学药剂提前2~3天,且在害虫低龄期使用效果较好。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药剂残留期约为10天。

苏云金芽孢杆菌注意事项:注意一、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气温较高时(一般在20度以上)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7~9月份施用效果最好;在施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时应该比使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好。

注意二、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蜜蜂、鱼类无毒,但对蚕类有剧毒作用,因此在养蚕地使用应该谨慎使用。

注意三、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施用过程不不可以与杀菌剂混用。

苏云金杆菌粉剂发酵工艺

苏云金杆菌粉剂发酵工艺

苏云金杆菌粉剂发酵工艺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安全、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农药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

其中,苏云金杆菌粉剂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苏云金杆菌粉剂的发酵工艺进行深入探讨。

二、苏云金杆菌粉剂的发酵工艺2.1 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Pseudomonas puti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这种细菌能够分解多种有机物,对农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2 发酵工艺的重要性苏云金杆菌粉剂的发酵工艺是生产高质量、高效生物农药的关键环节。

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苏云金杆菌粉剂的发酵产量和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2.3 发酵工艺的基本步骤苏云金杆菌粉剂的发酵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3.1 菌种培养苏云金杆菌的菌种是发酵生产的基础,菌种的良好培养能够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使用已经培养纯化的苏云金杆菌菌种,通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培养至菌液浓度适宜后即可进行发酵。

2.3.2 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pH值、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对于苏云金杆菌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苏云金杆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3.2.1 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苏云金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

通过控制发酵罐的冷却或加热系统,保持发酵液温度的稳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2.3.2.2 pH值控制苏云金杆菌的生长对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6.0-7.0之间。

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调节发酵液的pH值,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供苏云金杆菌生长。

2.3.2.3 搅拌速度控制搅拌速度对发酵产物的合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保持发酵液的均匀混合,有利于苏云金杆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2.3.2.4 通气量控制苏云金杆菌属于好氧菌,因此通气量的控制对其生长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2024年苏云金杆菌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苏云金杆菌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苏云金杆菌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微生物制剂,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苏云金杆菌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应用领域等方面,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市场规模苏云金杆菌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苏云金杆菌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环保意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增加的推动。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苏云金杆菌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企业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企业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 应用领域苏云金杆菌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作物种子处理、有机肥料生产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其中,作物种子处理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据苏云金杆菌市场的较大比例。

5. 市场机会与挑战苏云金杆菌市场在未来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机会方面,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农业的关注度增加,苏云金杆菌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农业行业对苏云金杆菌的需求也将推动市场的增长。

然而,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市场准入门槛等。

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与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相结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6. 发展趋势未来,苏云金杆菌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 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研发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市场的扩大。

同时,苏云金杆菌在抗病虫害、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 全球市场的分化趋势明显。

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需求差别较大,因此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展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策略。

7. 结论综上所述,苏云金杆菌市场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于1901年由日本细菌学家石渡首先 在受病害的蚕蛾中发现,但是当时没有保存 下来。1911年,德国人贝尔奈从德国苏云金 省这个地方的一家面粉厂里的地中海粉螟上 又重新分离到一种有很强杀虫力的细菌,并 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胞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
理化性质
• 原药为黄褐色固体 微酸性至中性 粉末 革兰氏阳性横裂繁殖 • 自溶后释放出芽孢和伴孢晶体
作用。
环境效应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在土壤中通过生物 降解和自然失活作用得以减少或消除,苏云金芽 孢杆菌产生的 毒素可直接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或进 入靶标害虫和非靶标害虫体内后被“消化”降解 ,另外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也可使苏云金芽 孢杆菌产生的毒素分解。其中,微生物降解是消 除土壤中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的重要途径 。
性状
• 1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
剂型
• 15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 • 按我国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属 于低毒 杀虫剂 白鼠经口每千克体重2×10的22次方 活 芽孢给药无死亡 对人对家畜类安 全
毒性
苏云金伴孢晶体
显微镜下的Bt
二 、来源及生产技术
Bt主要是由昆虫病原细菌发酵产物加工成的 制剂采用传统的分批深层发酵技术。 培养基成分为:大豆粗粉15 g/L , 葡萄糖 5 g/L ,淀粉5 g/L 。 分批发酵的最终产物含有细胞、孢子、胞 外酶和蛋白质、其他低分子量物质和杀虫结 晶蛋白质。经高速连续流离心分离、丙酮沉 淀后,生成的粘稠糊状物再与各种辅助剂( 润湿剂、粘着剂、稳定剂)混合,最后制成 粉剂或液体包装出售。
三 、作用谱及作用方式 主要防治对象
按昆虫类型分类 直翅目、鞘翅目
按应用途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又称苏云金芽胞杆菌,英文名称: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为了方便都将B.T.写成BT或Bt,故Bt即苏云金杆菌的简称。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是利用苏云金杆菌杀虫菌经发酵培养生产的一种微生物制剂。

苏云金杆菌在自然状态下以一种生物细菌的形式生存于土壤及水中。

这种杀虫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芽胞并形成一种蛋白质毒素,在显微镜下观察,通常是不规则的菱形结晶,叫做伴孢晶体。

当害虫蚕食了伴孢晶体和芽孢之后,在害虫的肠内碱性环境中,伴孢晶体溶解,释放出对鳞翅目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的毒素。

这种毒素使幼虫的中肠麻痹,呈现中毒症状,食欲减退,对接触刺激反应失灵,厌食,呕吐,腹泻,行动退缓,身体萎缩或卷曲。

一般对作物不再造成危害,经一段发病过程,害虫肠壁破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同时芽孢在消化道内迅速繁殖,加速了害虫的死亡。

死亡幼虫身体瘫软,呈黑色。

所以,害虫只有把Bt细菌吃到肚子里,再经过一个发病过程,才能死掉,大约48小时方能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Bt杀虫剂与化学农药相比有许多优点
第一,对人畜无毒,使用安全。

Bt细菌的蛋白质毒素在人和家畜、家禽的胃肠中不起作用。

第二,选择性强,不伤害天敌。

Bt细菌只特异性地感染一定种类的昆虫,对天敌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是一种干净的农药。

第四,连续使用,会形成害虫的疫病流行区,造成害虫病原苗的广泛传播,达到自然控制虫口密度的目的。

第五,没有残毒,生产的产品可安全食用,同时,也不改变蔬菜和果实的色泽和风味。

第六,不易产生抗药性,这只是相对而言。

最近已经发现了抗药性的报道,但不象化学农药产生的那么快。

毒性:
鼠经口按2*10^22活芽孢/Kg体重给药无死亡,也无中毒症状。

18名志愿者每人每天吞服30亿芽孢,连服5天,1个月后检查,一切化验正常,无毒性反应。

亚急性和毒性试验未见异常,对猪、禽、鸟、鱼、蜂的急性和慢性饲喂养试验未见不正常现象,对家蚕敏感。

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对家蚕有毒,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
[2]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合使用(如乐果、甲基内吸磷、稻丰散、伏杀硫磷、杀虫畏)及碱性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

[3]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

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

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避免接触。

[5]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英文名称Avermectins,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

作用方式及特点
触杀,胃毒,渗透力强。

它是一种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

是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但它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

它不杀卵。

其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它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若螨和昆虫与幼虫与药剂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

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
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较慢。

但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

对根节线虫作用明显。

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为瞳孔放大,行动失调,肌肉颤抖。

一般导致患者高度昏迷。

急救治疗
经口:立即引吐并给患者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素,但勿给昏迷患者催吐或灌任何东西。

抢救时避免给患者使用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的药物?如巴比妥、丙戊酸等) 。

注意事项
[1]施药时要有防护措施,戴好口罩等。

[2]对鱼高毒,应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

[3]对蚕高毒,桑叶喷药后40天还有明显毒杀蚕作用。

[4]对蜜蜂有毒,不要在开花期施用。

[5]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20天。

毒性:原药高毒,在土壤中降解迅速。

制剂低毒,对人无影响,对鱼蜜蜂高毒,喷雾地点应远离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