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和理化分析

合集下载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长株潭城市…

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长株潭城市…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引言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中国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篇文档将重点讨论长株潭城市群如何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产业集群的重要性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并形成一系列关联性高、协同效应明显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还能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加快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长沙——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潜力。

长沙已经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些产业集群,长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府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长沙,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

2.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园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项目入驻。

株洲——以制造业产业为主导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制造业资源和基础。

株洲可以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上发挥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下是一些推动株洲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1.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

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

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5万,分别占全省13.3%和19.2%,2008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一直是湖南工业基础最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长株潭地区具备独特的发展条件、优势和潜力。

一是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良好;二是城际和对外交通日益便捷,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三是科研实力雄厚,这里聚集了湖南省90%的科技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9所高校和40多位“两院”院士,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水平国际领先;四是产业基础良好,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是六大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广播影视、出版、动漫等服务业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基础条件好,地域上联系紧密,拥有产业聚集、产业对接的先天优势。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株潭地区会发挥更大产业聚集效应,在该区域投资机会也将会越来越多。

1.长株潭地区产业现状(一)经济快速增长。

2008年,长株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5.31亿元,占湖南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37.8%上升为40.9%;增长14.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长株潭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据初步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6.96亿元,占湖南的41.4%;增长1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

从经济总量看,长沙市在地区中的榜首位置更加稳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4.13亿元,占地区的66.9%,比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2008年,长株潭地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得到进一步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及战略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及战略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及战略思考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作为在湖南省内拥有三座千万级城市的地区,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战略思考。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现状长株潭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段,是连接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

长沙、株洲和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完善。

长沙以IT、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密不可分。

同时,有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战略,以提高制造业的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株洲则以钢铁、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株洲产业发展将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方向进行转型升级。

湘潭的主导产业是新材料和新能源。

城市规划方面,湘潭还在积极推动高端产业园区建设,以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

总的来说,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发展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结构有些单一,缺乏多元化;其次,产业配套和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城市间的合作互动可以更深入。

二、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1. 推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需要在高端制造业方面进行大幅调整升级。

这不仅包括现有企业的产业升级,还需要支持新兴产业的培育。

首先,应在高端装备、航空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

同时,可推进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

2. 注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和旅游业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要加大对创意设计、文化艺术、文化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应积极推广本地区的绿色旅游资源,如岳麓山、韶山、岳阳楼等,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3. 拓展互联网+等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等新型经济形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更是重要。

长株潭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概要

长株潭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概要

长株潭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休闲及休闲产业定义的界定关于“休闲”的定义 , 国内外学术界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

从文字结构来看, “休”即倚木而息, “闲”指房中存木 , 可见“休闲” 的含义与闲暇是密不可分的。

国内外的诸多定义虽然各有侧重 , 但都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时间上的闲暇 , 二是活动内容上以愉身心为主。

从休闲的内涵来看 , 不但是为了自我 , 也是为了社会 , 因而休闲活动不应当包括赌博、色情、沉溺网络等有害的内容。

本文认为 , 休闲应当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以解除疲劳、愉悦身心为目的并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没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关于“休闲产业”的定义 , 关丽萍等认为“由休闲消费需求所形成的产业都可理解为休闲产业。

” (2004年 6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马惠娣、王国政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 (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 , 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 , 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 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产物 , 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长株潭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休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郊区和周边农村的多种优势:包括区位、交通、文化、信息、劳动力、市场、资源等 7大优势。

那么, 长株潭城市群更是具有上述 7个方面的综合实力。

长株潭经济区占湖南的 1/10面积, 1/5人口,却产出 1/3的GDP 。

2005年三市休闲娱乐消费总额超过 100亿元人民币,具有广阔的本地市场前景。

长株潭经济区集合湖南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中部省区交通纽带、国家中部崛起重点试验区以及丰富而高素质的郊区劳动力等实质性优势, 借助目前已经启动了湘江风光带系列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和绿心区包括同升湖休闲山庄、石燕湖生态公园、湖南植物园和盘龙山庄等休闲经济实体的示范效应, 城市郊区各级各类休闲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刘量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0期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欧盟、北关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代表。

国内,经济一体化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地区为代表,不断掀起经济发展的高潮。

随着党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相当有影响力的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又一次被提上议程。

本文试图通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展示成就的同时提出问题,进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经济;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221-01一、引言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极,自2007年底以来,依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从基础设施、产业支撑、生态环保等领域着手,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得到实质推进,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2009年长株潭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9.04亿元,增长14.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

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42.2%,比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

2010年,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42.2%、38.4%、43.2%和45.9%,日益成为湖南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区域。

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优。

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人口超千万,但总体实力与人口相当的北京、上海相差甚远,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差距也较大。

2010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48.7%和39.8%、63.3%和70.6%。

由于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发挥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XX、XX、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XX与XX、株洲40公里,XX与株洲20公里。

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XX,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XX,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年,XX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

20XX11月,XX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

20XX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XX7月16日,正式亮相的《XX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

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重要形态。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内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其中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经济较为发达。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研究将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及优化对策,旨在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1.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2.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分析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瓶颈和存在问题。

3.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基于对长株潭城市群历史演进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现状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益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本研究也有借鉴意义,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资料搜集(1个月)第二阶段: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2个月)第三阶段: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个月)第四阶段: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2个月)第五阶段:论文撰写和答辩(2个月)六、研究团队本研究团队由两名硕士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XXX教授。

研究生1负责文献调研和资料搜集,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撰写;研究生2负责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和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的撰写。

指导教师将负责指导研究方向、审定论文等工作。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型的分析与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型的分析与研究

《长江丛刊》2019.0379长株潭城市群产业转型的分析与研究■李旋旗/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入新的时期,我国的经济也步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经济发展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

本文将就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转型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产业转型一、前言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骨架,而区域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社会活力以及综合国力息息相关。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2007年建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试验场,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之下,为更好的满足国内外发展需求,完满完成中央交付的改革示范任务,长株潭城市群必须在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转型。

二、长株潭城市群转型条件就目前来说,长株潭城市群所具有的转型条件体现在:第一,交通区域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处于三经济带的结合部,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紧凑的内部结构。

长沙、湘潭以及株洲这三个城市以品字形分布,且三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相互之间联系和协作由来以久,可以说是我国宝贵的城市群资源,具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对多方辐射、影响的区位优势。

交通体系方面,目前也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阶段,多条高铁、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在水运内联方式面也具有优势;第二,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株潭城市群是其重要的增长极,在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以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各方面指标都在全省中占据较高的比重,为全省乃至周边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产业基础好。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就是我国重点的工业项目投资区,具有较多重大项目的布局,并在三市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机械制造、化工以及冶金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技术优势以及规模优势,其中的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在现今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三城市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湘潭地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的先进,具有多个农业龙头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和理化分析摘要:现阶段,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还不适应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和现状,结合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定标准,分析了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非合理化存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内部趋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并提出促进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正确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等。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产业趋同The analysis of r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hangsha-Zhuzhou-Xiangtan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pres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evolutions of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n researches the un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mainly reflected by the ratio imbalance ,the internal convergence ,and the area differences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las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adjusting the three evoluti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ly ,promoting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powerfully ,and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rightly .Key word: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ic; Industrial convergence;一、引言(一)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现实意义随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成为了关键。

2007年长株潭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大力促进长株潭区域产业一体化实现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升长株潭区域的经济实力迈进了重要一步,也因此对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长株潭区域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次产业结构内部趋同、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了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些存在迫切需要解决,亟需认真研究并提出与之相对的解决方案。

长株潭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是长株潭地区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长株潭区域的发展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增长极、“两型”社会改革发展的实验区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1。

因此,长株潭区域结构的合理化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理论界已有不少研究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开拓性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进一步调整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的系统中。

有关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主要障碍是地区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等。

周雷(2010)根据钱纳里德提出的国际基准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和标准,认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化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1]。

多名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三市各自从自己城市发展出发,缺乏全盘考虑,追求局部利益,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城市之间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阻碍了城市间分工合作良好局面的形成[2]。

2、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之间与内部都存在着一定的趋同性,这为该区域的产业整合与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市应该按照区域系统最优原则,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的原则,从打造中部地区强力中心的角度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协调长株潭城市群内的产业分工[3]。

3、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水平的快速提升是稳步推进的,年均提升幅度由1992-1997年的0.88 个百分点下降到1997-2002年的0.86个百分点,2002年以来的4年提升幅度进一步放慢,仅为 0.55 个百分点,这表明地区产业结构水平在数量扩张的同时,也注意不断重视产业结构素质的提升,但增幅趋缓[4]。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工业产业层次也较低,工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新产品开发滞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少。

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

第三产业层次偏低,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

工业规模偏小[5]。

综合研究现状发现,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关注了长株潭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认为经济舰模过低、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不协调、产业结构内部趋同、产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是长株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特征。

因此,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化,结束封闭式发展的格局,扩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问,提高整个长株潭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本文的主要观点: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呈现在如下方面: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次产业结构内部趋同性高、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水平、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数据实证的分析与理论的结合,分析长株潭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并找出解决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创新之处:本文在专家学者相关理论成果之上也有着个人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通过提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针对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及现状,找出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非合理化的特征,提出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二、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现状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构成一次经历了由“一、二、三”逐步过“二、一、三”,并演进到“二、三、一”[6]。

(一)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资料来源:根据湖南统计年鉴整理而得从2001年到2010年问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从大趋势上看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在第三产业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的同时,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日益增大,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比例较低。

2007年长株潭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2 :46.6 :44.2,同期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6 :42.7 :39.7。

这说明长株潭区域历史上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是比较发达的,工业基础较好。

也由于三市的产业结构水平较优,也带来了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益。

长株潭三市产业在整体基础雄厚的基础上又各有优势。

长沙的高新技术、食品、烟草加工业等产业基础较好,聚集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与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有望成为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而优势产业集中在第三产业,最为突出的产业是科研和技术服务业。

湘潭以钢铁、机电和建材居优,优势产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会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工业也都具备了对外服务的功能。

而株洲则以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和化工等为主,优势产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其中优势最为突出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这些行业不仅在省内有较大优势,在全国也十分具有竞争力。

(二)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2010年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整体呈现“二三一”产业模式。

长沙的产业模式较为理想,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最为接近;而株洲和湘潭两市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均在10%以上。

因此,从整个长株潭城市群来看仍需加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2010年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重是6.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54.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38.9%。

而同期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是14.7 :46.0 :39.3,这说明长株潭区域相对于全省而言,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较大。

2010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4.4 :53.6 :42、9.7 :58.5 :31.8、10.7 :55.9 :33.4,各市都呈现‘‘二三一”的产业模式,并且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株潭区域农业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一些领域的优势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在农业发展上,传统的粮棉油和具有特色的蔬菜、水产品、林特产品等品种繁多,附加值高,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1.9亿元,占全省的18.0%。

在工业发展上,建筑、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等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681.87亿元,占全省50.3%。

在服务业发展上,以长沙为中心,商贸、运输、邮电、金融、科教、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发展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12.14亿元,占全省的41.8%。

在第二产业保持对国民经济有力支撑的同时,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同益增大,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