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锚杆支护计算公式概要

合集下载

锚杆(锚索)长度、间排距、参数计算公式

锚杆(锚索)长度、间排距、参数计算公式

1sin
4Q / ( s ) 4 0.1/ (3.14 380) 0.018m
式中,
1
—锚杆直径(mm);
s —螺纹钢抗拉强度(MPa);
Q—锚杆锚固力; 考虑富余系数1.13,锚杆直径确定为20mm。
(4) 锚杆长度
l
式中,
b tan a 1.8 tan 45 0.5 0.1 0.1 2.4(m) tan tan 45
G2 2rhB / 3
因此,锚索间距可由下式计算
Q2 G2 cos 2rha2 B cos / 3
式中: Q2——锚索预紧力,KN,100~120,取 100; r——岩石的容重,KN/m,取 23.5; B——巷道跨度,m,取 3; f——岩石普氏系数,取 2~4,取 3;
5
h——载荷体高度,m,按自然平衡拱理论,沿巷道单位长度吊 挂载荷计算方法,计算载荷体高度 h=B/(2f)=0.5
b—组合拱厚度(m);
。 —锚杆对岩层的控制角()
a —锚杆间排距(m)。
2 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1 锚索长度的确定
La La1 La 2 La 3
式中: La——锚索长度(m) ; La1——锚索外露长度(m) ; La1——锚索有效长度(m) ; La2——锚索锚固长度(m) 。 (1)静压软岩巷道 在锚杆失效的情况下,其潜在的冒落高度为 1.5 倍的巷道宽度。同时为保证 巷道的稳定性,锚索应保证锚固到稳定的岩层内,锚索有效长度:
——岩层倾角,30 度。
1 锚索排距的计算 需要锚索承载的有潜在跨落趋势的围岩载荷为
W bB
式中: B——巷道跨度,m;
——破坏区煤岩体容重,KN/m3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设计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设计

锚杆支护巷道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二、支护方式1、临时支护2、永久支护3、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1)、锚杆长度计算:L=KH+L1+L2式中L—锚杆长度H—冒落拱高度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取0.5m;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其中:H=B/2f式中:B—巷道开掘宽度,取3.6m f—岩石坚固系数(2)、锚杆间、排距计算,间、排距相等:α=[Q/KHγ(1.5~1.8)]1/2式中:α—锚杆间排拒Q—锚杆设计锚固力,50KN/根;H—冒落拱高度,mγ—被悬吊岩石密度,K—安全系数,取K=2(3)锚索增强支护计算1、锚索长度的确定X = X1 + X2 + X3式中:X1——锚索外露长度,取0.3-0.4m;X3——锚索的锚固长度,取1.5-2m;X2——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

全岩稳定顶板X2 =B=4.2全煤或复合顶板X2 = 1.376BB—巷道宽度。

2、锚索支护密度NN = KYBH /Q式中:B——巷道跨度;K——安全系数,巷道有双排顶柱取1,无顶柱取2;Y——煤岩体积力,26.07KN/m3;H——巷道松动破碎区高度,m;Q——锚索的最低破断力,240KN。

3、锚索排距= nQ / KYBH式中:n——每排锚索确定的根数,取1;Q——每根锚索最低破断载荷,取240kN;Y——煤岩体积力,26.07kN/ m3;B——巷道宽度。

K——安全系数,巷道有双排顶柱取1,无顶柱取2;H——巷道松动破碎区高度,m;当f ≥3时H ≥1.6B / 2f当f ≤2时H≥{B / 2 + hcot(45+a / 2)}/f 。

4、锚索的锚固长度X3:X3=kdfs / 4fc取1.5 m式中:k——安全系数,一般取2;d——钢绞线直径,fs——钢绞线抗拉强度,1725MPa;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结强度,取105、锚索间距=0.85B/n式中:n—每排锚索根数2根B—巷道宽度4.2米架棚巷道支护设计(1)支护参数:1、36U型棚巷道:梁全长mm,腿全长  mm,扎角°,中宽mm,底宽mm,巷高mm,掘进毛断面㎡,净断面㎡。

巷道支护理论计算

巷道支护理论计算

各种理论计算方法一、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适用于层状岩层,平顶巷道顶板锚杆;距离顶板周边往上1-1.5m 处最好有一层厚度大于2m 的坚固稳定老顶;上述范围没有老顶时,公式仍可套用。

1、锚杆长度计算:L=L 1+L 2+L 3式中 L ——锚杆长度,cm ;L 1——锚杆外露长度,为垫板厚度+螺母厚+0.3mm ;cmL 2——破碎直接顶厚度,一般按经验取0.4m ;L 3——锚杆伸入老顶长度,按经验取≥0.30m ,或按锚固粘结力(πd τL 3)等于锚杆拉断承载力(πd 2σ/4)估算,其中:当f ≥3时,L 2=B,当f ≤2时,式中B ——巷道开掘宽度,m ;f ——岩石坚固系数。

H ——巷道掘进高度,mφ——两帮岩层的似内摩擦角。

D ——为锚杆直径,τ——为锚固剂与锚杆粘结强度,MPaσ——为锚杆抗拉强度,MPa 。

2、锚固力Q :锚杆锚固力应等于杆体承载力,杆体能承载平均作用范围内岩石的重力。

Q =π(d/2)2σ=kab γL 2式中:σ——锚杆抗拉强度,MPad ——杆体直径k ——安全系数,取1.5-1.8a ——锚杆间距b ——锚杆排距γ——岩体容重L 2——巷道顶板破碎带高度。

3、锚杆间距、排距计算:设计令间距、排距均为a ,则a=(Q/K L 2γ)1/2式中α——锚杆间排距,m ;Q ——锚杆设计锚固力,150KN/根L 2——冒落拱高度,取0.25m ;γ——被悬吊岩石的重力密度,取27KN/m ³;K ——安全系数,一般取1.5-1.8。

4、混凝土喷层厚度t根据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最小不应小于50mm ,时。

2≤f最大不应超过200mm,结合我矿工程地质条件和已有巷道支护情况,喷射混凝土厚度设计为120mm。

支护参数计算

支护参数计算

支护参数计算一、锚杆支护参数计算用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1、锚杆长度计算计算公式:L≥L1+L2 + L3式中:L—锚杆总长度,mL1—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 m,(一般取0.15m)。

L1=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0.02~0.05),m L2—锚杆的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度b,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免压拱高度b=[B/2+Htan(45°-ω帮/2)]/ƒ顶m煤帮破碎深度c= Htan(45°-ω帮/2) m式中: B—巷道黄宽 mH—巷道黄高 mω帮—巷帮围岩的内摩擦角°(岩石内摩擦角定义:岩石破坏极限平衡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内摩擦力形成的合力与该正应力形成的夹角。

网上查:常用岩土材料参数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一览表)ƒ顶—顶板岩石暜氏系数(坚固性系数),指南p21L3—锚杆锚入煤(岩)层内的深度 m(顶锚杆取0.8m,帮锚杆取0.6m)2、锚杆间距、排距计算根据每根锚杆悬吊的煤(岩)体重量G=ab L2r [a、b分别为锚杆间、排距,r为煤(岩)体比重],通常a=b,则G=a2 L2r,为安全起见,再考虑安全系数Κ(取2),故锚杆锚固力Q (取70kN)应≥2 G ,则锚杆间、排距a≤(Q/2 L2γ)1/23、锚杆直径计算——一般不计算根据锚杆承载力和锚固力等强度确定,锚杆直径d的计算公式:锚杆直径d=35×52(Q1/2/δ)式中Q—锚杆锚固力 kN (取70kN)δ—锚杆抗拉强度 MP a通过以上计算,顶、帮锚杆规格为Ø20×2400mm无纵筋建筑螺纹钢锚杆。

顶、帮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

二、锚索支护参数计算1、锚索长度计算计算公式:L≥L a+L b + L c+ L d式中,L—锚索总长度 mL a——锚索锚入稳定岩层长度 m(不小于1m,取1.2m)【了解一下: L a≥K(d1ƒs/4 ƒc)式中K——安全系数;取2d1——锚索直径 mmƒs——锚索抗拉强度,N/㎜2;ƒ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N/㎜2;取10】L b—锚索需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 m(自由段长,不小于3m)L c——托板、锁具厚度 m,取0.1mL d—需外露的涨拉长度 m ,取0.2m2、锚索间距计算(+825轨道巷)根据地质钻孔柱状分析,直接顶无坚硬岩层。

锚杆(锚索)支护设计公式

锚杆(锚索)支护设计公式

锚索支护设计一、锚索设计锚固力钢绞线直径为φ15.24mm时锚固力不小于200kN 。

二、锚索支护参数校核1、锚索通过悬吊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L ≥L 1+L 2+L 3 式中:L ——锚索总长度,m ;L 1——锚索外露长度(包括钢带、托板、锁具厚度),m ; L 2——有效长度(锚索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b ),m; L 3——锚入岩(煤)层内深度,m 。

其中 L 1=0.20mL 2=b(锚索取围岩松动圈冒落高度)b=顶f H B ⎪⎭⎫ ⎝⎛-+︒245tan 2ω式中B ——巷道掘宽(切眼掘宽4.6m ) H ——巷道掘高 (3.6m)顶f ——顶板岩石普氏系数;(取2.5)`ω——两帮围岩的似内摩擦角,ω=()顶f arctan 。

带入公式算的b=1.18m L 2=1.18mL 3=锚固剂体积/锚索眼面积与锚索横截面之差(锚固剂型号;CK2335,使用数量:4根,锚索直径:15.24mm ,锚索眼直径:28mm )带入公式得L 3=2.6mL 1+L 2+L 3=0.20m+1.18m+2.6m=3.98m2、锚索长度校核,应满足d c b a L L L L L +++= 式中L ——锚索总长度,m ;a L ——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 c aa f f d K L 41⨯≥其中:K ——安全系数;(取2)1d ——锚索直径;(15.24mm )a f ——锚索抗拉强度,N/㎜2;(1426.05) c f ——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N/㎜2;(10)带入公式得La ≥1.1mb L ——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m ;(2.2m ,经实际打眼,我矿顶板2m 以上为砂岩)c L ——托板及锚具的厚度,m ;d L ——外露张拉长度,m ;(L C+ L d=0.20m)带入公式d c b a L L L L L +++=≥1.1m+2.2m+0.20m ≥3.50m 以上得出:我矿锚索长度为4.2m 满足设计要求。

巷道支护参数计算

巷道支护参数计算

40119运顺宽度5.8m ,高度3.5m ,全煤层中掘进,煤厚10.5m 。

根据工程经验,顶部锚杆规格为φ20mm ×2300mm ,间排距700×800mm 。

运顺顶板锚索间排距为1400×800mm ,每排4根。

运顺帮部采用螺纹钢锚杆配以金属网、锚索进行支护;帮部锚杆规格均为φ18×2000mm,间排距均为800×800mm 。

用极限平衡下塑性区计算法、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验算。

1、极限平衡塑性区法 ①极限平衡下的塑性区半径()ϕφφφγφsin 2sin 1)K (sin 1-⎥⎦⎤⎢⎣⎡⨯⨯+⨯-=ctg C ctg C H R R o s式中:s R —巷道塑性区半径,m ;o R —巷道外接圆半径,通过几何法算出外接圆半径3.39m ;γ—上覆岩石平均容重,取0.025MN/m 3; H —巷道埋深,最大埋深560m ; C —围岩粘结力,2.65MPa ; φ—围岩内摩擦角,30°。

经计算得:()m 51.730)303(30sin 139.330sin 230sin 1=⎥⎦⎤⎢⎣⎡⨯⨯+⨯︒-=-ctg C ctg C H R s γ②计算维持极限平衡区岩石不冒落所需要的支护力 顶部岩石荷载的厚度为:h d =Rs-b/2式中:s R —巷道塑性区半径,m ;b —巷道高度 经计算得:h d =7.51-1.75=5.76m为了维持极限平衡区岩石不冒落所需要的最小支护力为: 顶部:P 顶==∑i i h γ 5.76×13.6kN/m3=78.3kN/m2 ③锚索提供的支护抗力为:DB q ns⨯=s P式中:q s --锚索破断力,18.9mm 钢绞线取q s =400kN ,;B —巷道宽度,5.8m ; D —锚索排距,0.8m ; n —每排锚索根数,4; 计算得:8.3440.88.54004KN P s =⨯⨯=。

锚杆支护计算

锚杆支护计算

2.3 支护参数计算根据锚杆加固作用原理,确定如下参数:2.3.1锚杆长度123L L L L =++=0.15+1.5+0.4=2.05m式中,1L —锚杆外露长度,其值主要取决于锚杆类型及锚固方式,一般取0.15m ,对于端锚锚杆,L 1=垫板厚度+螺母厚度+(0.03~0.05),对于全长锚固锚杆,还有加上穹形球体的厚度;2L —锚杆的有效长度,即围岩松动圈的范围,通过查规范知一般取1.5m;3L —锚杆锚固段长度亦即锚杆锚入坚硬岩石的长度,一般L3=0.3~0.4,由拉拔实验确定,当围岩松软时,L 3还要加大,取L 3为0.4m 。

为安全施工,取锚杆长度L=2100mm 长满足要求。

围岩内外围层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巷道围岩范围内各部分岩体,由于其距巷道周边的距离和岩性的不同,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是有显著差别的。

根据这种作用的大小以及一般巷道支护控制作用的范围,可将巷道围岩分为内层围岩和外层围岩两部分,然后研究内外层围岩的结构类型及其与围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围岩控制原则。

(1)内层围岩。

内层围岩是指距巷道周边较近的那部分岩体,其范围与通常意义上的松动圈范围相当。

如图所示,内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对巷道稳定性影响最大。

这部分岩体受开挖及风化等影响严重,最易出现破坏和冒落,围岩变形的绝大部分是由这部分岩体产生的,锚杆支护、注浆加固及人为卸压等措施大致上也是在该范围岩体中进行的。

可见,内层围岩既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最关键部分,也是人为控制措施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作用对象。

(2)外层围岩。

外层围岩是围岩中距巷道周边较远的那部分岩体。

与内层围岩相比,外层围岩受开挖及风化等影响较小,受支护控制作用的影响也较小;总的围岩变形中,外层围岩所占比例很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也较小。

(3)内外层围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内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决定因索,外层围岩的结构与性质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要通过内层围岩来实现;支护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内层围岩。

支护参数计算

支护参数计算

支护参数计算一、锚杆支护参数计算用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1、锚杆长度计算计算公式:L≥L1+L2 + L3式中:L—锚杆总长度,mL1—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 m,(一般取0.15m)。

L1=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0.02~0.05),m L2—锚杆的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度b,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免压拱高度b=[B/2+Htan(45°-ω帮/2)]/ƒ顶m煤帮破碎深度c= Htan(45°-ω帮/2) m式中: B—巷道黄宽 mH—巷道黄高 mω帮—巷帮围岩的内摩擦角°(岩石内摩擦角定义:岩石破坏极限平衡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内摩擦力形成的合力与该正应力形成的夹角。

网上查:常用岩土材料参数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一览表)ƒ顶—顶板岩石暜氏系数(坚固性系数),指南p21L3—锚杆锚入煤(岩)层内的深度 m(顶锚杆取0.8m,帮锚杆取0.6m)2、锚杆间距、排距计算根据每根锚杆悬吊的煤(岩)体重量G=ab L2r [a、b分别为锚杆间、排距,r为煤(岩)体比重],通常a=b,则G=a2 L2r,为安全起见,再考虑安全系数Κ(取2),故锚杆锚固力Q (取70kN)应≥2 G ,则锚杆间、排距a≤(Q/2 L2γ)1/23、锚杆直径计算——一般不计算根据锚杆承载力和锚固力等强度确定,锚杆直径d的计算公式:锚杆直径d=35×52(Q1/2/δ)式中Q—锚杆锚固力 kN (取70kN)δ—锚杆抗拉强度 MP a通过以上计算,顶、帮锚杆规格为Ø20×2400mm无纵筋建筑螺纹钢锚杆。

顶、帮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

二、锚索支护参数计算1、锚索长度计算计算公式:L≥L a+L b + L c+ L d式中,L—锚索总长度 mL a——锚索锚入稳定岩层长度 m(不小于1m,取1.2m)【了解一下: L a≥K(d1ƒs/4 ƒc)式中K——安全系数;取2d1——锚索直径 mmƒs——锚索抗拉强度,N/㎜2;ƒ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N/㎜2;取10】L b—锚索需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 m(自由段长,不小于3m)L c——托板、锁具厚度 m,取0.1mL d—需外露的涨拉长度 m ,取0.2m2、锚索间距计算(+825轨道巷)根据地质钻孔柱状分析,直接顶无坚硬岩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a=b=20.43 26 .44=1.48m根据1552工作面围岩柱状资料分析,15#煤层顶板直接顶为粘土岩,厚度 1.0-1.5m ,施工时,极易垮落,掘进施工时以14#煤层做顶沿15#煤层底板掘进, 采取锚网支护。

为了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悬吊于老顶坚硬岩层中,需用高强 度锚索做辅助支护。

根据邻近1551运、回两巷掘进巷道的支护经验,确定 1552 回风巷、1552回风巷皮带机头硐室,采用锚杆一钢筋网一钢带--锚索联合支护。

二、支护参数设计㈠采用类比法合理选择支护参数:根据 15#煤层邻近巷道的支护经验,1552 回风巷巷道顶锚杆选用© 16mM 1800mn 的圆钢锚杆,间距1000mm 排卡距900mm 选用1x7丝©15.24mm 锚固力不小于230kN 冷拔钢筋,长度4.2m 的锚索加强支 护。

㈡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1、 锚杆长度计算L = KH+L 1+L 2式中:L ――锚杆长度,m H ――冒落拱高度,mK----安全系数,取2L 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深度,取 0.5m L 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取 0.05m其中:H=B/2f=3.4/(2 X 4)=0.43m 式中:B ——巷道宽度f——岩石坚固性系数,取4L = 2H+L1+L2=2X 0.43+0.5+0.05=1.41m 施工时取 L=1.8m2、 锚杆间距、排距a 、b式中:a 、b ---- 锚杆间、排距mQ ――锚杆设计锚固力,50kN/根; H 冒落拱高度,取0.58m ; K ――安全系数,取2;r ――被悬吊粘土岩的重力密度,26.44kN/m 3施工中间距取1.0m,排距取0.9m。

3、锚杆直径的选择:d =爲4 PK / : 72P=abhr=0.9X 1 X 1.8 X23=37.26kN/m式中:a---锚杆排距h---锚杆承载岩体高度,取锚杆长度1.8mb--- 锚杆间距r---承载岩体容重23kN/mK---安全系数取22△--锚杆材料抗拉强度,取38kN/md= <4 PK--/ 二'、、、=.4 3730 2/3.14 3800 =15.8mm 施工中取①=16mm通过锚杆直径的验算,排距确定为0.9m,间距为1.0m,能满足支护要求4、理论上锚杆锚固长度可用下式计算:_d2D2式中:la—锚固长度,mdr —锚固剂直径,mm取23mmD —钻孔直径,mm取28mrpd —锚杆杆体直径,mm取20mmlr —锚固剂长度,mm两种锚固剂CK2360和K2380,贝U锚固剂长度为1400mmd r2l232l =——1400=1928mmD2 _d2 r 282 -202锚杆的外露长度假设为50mm则锚杆为全锚5、锚索支护参数计算:⑴确定锚索的长度:L=La+Lb+Lc+Ld式中L----锚索总长度,mLa--- 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Lb--- 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取 1.5mLc--- 上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0.1mLd--- 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取0.3m锚索锚固长度La 按下式确定:La > KX (d1fa/4fc)式中:K--- 安全系数,取 2d1--- 锚索钢绞线直径,取15.24mmfa--- 钢绞线抗拉强度,N/m卅(1920MPa,含1883.522口询fc —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取10N/mm2贝U La>(2X 15.24 X 1883.52) /4 X 10=1435.242 1.44mL=1.44+1.5+0.1+0.3=3.34m 施工取锚索长度为 4.2m。

⑵锚索的间、排距校核:L=NF2/ {BHr-(2F1sin 9 )/L1 }式中L —锚索间排距,mB —巷道最大冒落宽度,正巷 3.4mH —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 2.0mr--- 岩体容重,23kN/m3L1 —锚杆的排距,0.9mF1—锚杆的锚固力,50kNF2 —锚索极限承载力,17.8mm取335kN, 21.6mm取550kN。

9—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75度n——排锚索个数,取2通过上述计算,1552回风巷锚索间距小于2.5m布置。

根据巷道掘进支护情况,1552回风巷巷道顶板施工一排锚索加强支护,长度4.2m,间距为2.0m布置, 每根锚索使用不少于四节树脂药卷锚固,可满足支护要求。

直墙圆拱形巷道锚杆长度确定:(1)锚杆长度锚杆长度可按式 1 确定式中:L b ——锚杆长度,mL bi ――锚杆外露长度(一般取 0.1-0.15m ) L b2------- 锚杆有效长度,mL b3 ――锚杆锚固长度(一般取0.3-0.4m锚杆有效长度L b2的确定方法为:帮:“2 二 L p _ 2式中:a —巷道宽度,mc —直墙圆形拱巷道墙高,m d—直墙圆形拱巷道拱高,mLp —塑性软化区的范围,m 一般状况下当采深<200m,Lp=0-2m 当采深在 200-400m 之间时,Lp=2-5m ;当采深〉400m Lp=5-8mo(2)锚杆的间排距:假设锚杆的间排距相同,都为 Sb,则计算公式为:s 厂山 b . P式中:Sb 等距排列时锚杆的间排距, m[二b ]—单根锚杆的极限破断力,kN ;P ――巷道的各部位支护载荷,kN/m 2顶板:F d 二兀a帮部:只十些ak ――安全系数,一般取1.05-2.0 ;L b = Lb1 . Lb2 . Lb3直墙半圆拱巷道:顶:Lb2 = Lp(a/2)2 (cd)2c +d圆形巷道:W] = \m 2 tan “ +。

]叫, 正方形巷道:W^am.y 矩形巷道:州直墙圆拱巷道:Wj = {[a + (d ++ m t )-ad}y珂45坤a巷道宽度(圆形巷道K 径' m.b —矩形巷道高度.m :c ——建墙圆拱形巷道墙周,md —血墙関拱形巷道拱高,m.$一矍性区范圉,m.y —计算范南内上復岩层平均体枳质量,kN/m 3; .—卷道圉岩内摩擦角•(。

);九― 压软岩巷道上区段采场直接顶厚度• m ;°一巷道帮部承找长度(山),巷道形状不同,其取值不同,其中:岡形巷道:L w =^a 正方形巷道:Q=a 矩形巷道:g=bN 墙半圆拱形巷道:L w=c(正方形巷道:W] 矩形巷道:“I2("刃岡形巷道土 W a -T L_4JRUI 2^ y2 r经验公式是在大量支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指导支护设计的简单公 式。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锚杆支护设计的经验公式,以下列举数例。

(1) 锚杆长度选取① Hoek 与Brown 等提出确定锚杆长度的一般经验准则:最小锚杆长度=max [锚杆间距的两倍,三倍不连续面平均间距确定的不稳定岩块宽度, 巷道跨度之 半]。

② Lang 与Bischoff 认为,锚杆长度与锚杆间排距之比应为 1.2〜1.5,锚杆 长度可作为巷道宽度的函数确定,如:L=B 2/3,其中L 为锚杆长度,B 为巷道宽 度。

③ Schach 等人提出确定锚杆长度的经验公式为:L=1.4+0.184B (非预应力锚杆)L=1.6+(1+0.012B 2)1/2(预应力锚杆)④ 日本的经验表明,锚杆长度为巷道宽度或高度的 0.6倍。

如果再加长锚 杆,支护效果将不会明显变化。

⑤ 新奥法对锚杆长度的选择也提出一些准则。

基于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在围 岩中形成自承拱的原理,锚杆长度主要与巷道围岩条件及跨度有关: 对于比较完 整的硬岩,锚杆长度取1.0〜1.2m ;对于完整性较差的中硬岩石,锚杆长度取巷 道宽度的1/4〜1/3, —般为2〜3m ;对于松软破碎的岩体,锚杆长度取巷道宽度 的1/2〜2/3, 一般为4〜6m 。

⑥ 其它经验公式,如: 公式1:顶板锚杆长度 L=2+0.15B/K 帮锚杆长度 L=2+0.15H/K 其中:B —巷道宽度,m ;H —巷道高度,m ;K —与围岩性质等有关的系数,一般取 3~5。

公式2:锚杆长度 L=k(1.5+B/10)其中:k —围岩影响系数,一般取0.9-1.2,围岩稳定性差时取大值。

(2) 锚杆间排距选取① Hoek 与Brown 等提出,最大锚杆间距=min [锚杆长度之半,1.5倍不连 续间距确定的不稳定岩块宽度]。

② Lang 与Bischoff 认为,锚杆间排距与锚杆长度之比为 2/3〜5/6比较合理。

③ Schach 等从拱形巷道顶部能够形成有效的压力拱出发,认为锚杆长度与-11 2 J 'C1 ---- + J2c + d-4l 直墙圆拱卷道工附u ・锚杆间距的比值应接近2。

④ 新奥法对锚杆间距的选择提出一些准则:硬岩,锚杆间距取 1.5〜2.0m ; 中硬岩石,锚杆间距取1.5m ;松软破碎的岩体,锚杆间距取 0.8〜1.0m 。

1悬吊理论悬吊理论认为锚杆的作用是将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的岩层中, 阻止软弱破碎岩层垮落。

悬吊理论只考虑了锚杆的被动抗拉作用,根据不稳定岩 层厚度计算锚杆长度,根据锚杆悬吊的不稳定岩层重量计算锚杆直径和间排距。

(1)锚杆长度如图4.1(a),锚杆长度用下式计算:L=L 1+L 2+L 3式中:L-锚杆长度,m ;m ,取决于锚杆类型与锚固方式, m ,不小于不稳定岩层的厚度; m ,端部锚固一般取0.3-0.4m 。

(2)锚杆锚固力与直径锚杆锚固力应不小于被悬吊不稳定岩层的重量,用下式计算:Q=KL 2a 1a 2 丫(4-2)式中:Q-锚杆锚固力,kN ;K-安全系数,一般取1.5〜2; a 1、a 2-锚杆间排距,m ;Y -不稳定岩层平均容重,kN/m 3。

如果锚杆锚固力与杆体的破断力相等,贝U 锚杆直径可由下式得出:(4-3)式中:d-锚杆直径,m ;(71-杆体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

(3)锚杆间排距如图4.1(b),当锚杆间排距相等时,即 (4-1)般取 0.15m ;L 1-锚杆外露长度, L 2-锚杆有效长度, L 3-锚杆锚固长度, a=ai=a 2,贝贝、可排距为:(4-4)(a) (b)图4.1悬吊理论锚杆支护参数计算示意图(a)-锚杆长度组成;(b)-支护参数计算图2自然平衡拱理论该理论认为,巷道开掘后,围岩失去了层间联系。

在上覆岩层压力作用下,浅部围岩发生破坏,而在深部一定范围内形成自然平衡拱。

自然平衡拱以上的岩体是稳定的,锚杆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破坏区围岩垮落。

锚杆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由破坏岩石的重量确定,而且与巷道断面形状与尺寸、埋藏深度、采动影响程度、岩层倾角、强度、结构等有关。

可见,自然平衡拱理论对锚杆支护作用的分析实质上是悬吊作用,并提供了计算围岩破坏范围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