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文献的分析

合集下载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等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用药错误,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本文将分析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报告分析1. 用法用量错误: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常见用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一些患者由于对药物的认识不足或使用过程中的疏忽,容易导致用法用量错误。

例如,一些患者会错误地将达比加群酯当做其他药物来使用,或者将其剂量过高或过低,从而增加了药物治疗的风险。

2.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错误:由于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较为常见,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错误也成为了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的原因之一。

一些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同时,未与医生或药师进行咨询,导致其他药物与达比加群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的毒性。

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1. 用法用量错误:利伐沙班是一种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但其用法用量与传统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区别。

一些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时容易发生用法用量错误,例如将其与传统抗凝药物混淆使用,或者未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日常用药。

2. 监测不足错误:利伐沙班的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保持合理的抗凝效果。

然而,一些患者在使用利伐沙班期间未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导致抗凝效果过强或过弱,增加了出血或血栓等风险。

三、防范策略1. 加强教育宣传:医生和药师在患者接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药物教育宣传。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特点、用法用量、可能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以提高他们对药物的认识。

2. 监测与调整:医生应指导患者进行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合理用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服用达比加群治疗期间出现凝血参数异常应如何对待?——不要用管理华法林的思维模式去管理新型口服抗凝剂

服用达比加群治疗期间出现凝血参数异常应如何对待?——不要用管理华法林的思维模式去管理新型口服抗凝剂

服用达比加群治疗期间出现凝血参数异常应如何对待?——不要用管理华法林的思维模式去管理新型口服抗凝剂我想重点强调的是:不要用管理华法林的思维模式去管理新型口服抗凝剂。

因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个体化差异甚大,有人使用10毫克以上剂量的华法林仍无明显抗凝作用,也有人用3毫克以下就会发生出血并发症。

因此在服用华法林过程中需要监测凝血功能、特别是INR,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华法林剂量。

但新型口服抗凝剂与之不同,其抗凝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个体间变异很小,一般患者使用固定剂量抗凝治疗即可,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参数,一般也无需调整剂量。

在应用新型口服抗凝剂过程中,若无特殊情况(如出现出血倾向、急诊手术、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需应用其他抗栓药物等),原则上不为患者监测凝血参数。

这样做不仅对治疗策略的调整无益,反而因部分凝血参数的异常而加重患者对出血并发症的担忧,影响其抗凝治疗依从性,进而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病例患者,男性,77岁。

自8个月前起因非瓣膜性房颤一直服用达比加群(110 mg,bid)。

近日例行查体发现,在当日早晨未服药的情况下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为148.1(正常参考值14-21),其他参数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比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对于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是否需要调整达比加群剂量?与华法林不同,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等)治疗时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但是不需要常规监测并不意味着患者的凝血指标不发生变化。

达比加群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作用于凝血瀑布的末端,对常规的凝血试验都有一定影响。

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仍建议检测凝血指标:如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例如颅内出血),怀疑服药过量,需要急诊手术或有创操作等。

在这些情况下,临床医生可能需要评估服用达比加群酯患者的抗凝状态,帮助拟定进一步治疗策略。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陈敬;蔡伟萍;门瑞英;杨娜【摘要】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科接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68例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68例患者未出现血栓栓塞、大出血和死亡事件,其中3例出现轻微出血(2例皮肤瘀斑,1例牙龈出血)。

结论:对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保证用药安全,增强疗效,提高预后。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6(013)017【总页数】2页(P42-43)【关键词】老年人;心房颤动;达比加群酯【作者】陈敬;蔡伟萍;门瑞英;杨娜【作者单位】100047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100047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100047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100047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1],房颤所致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颤导致的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5%~25%,且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3.50%,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2]。

达比加群酯作为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3],自2013年中国上市后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但尚缺乏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资料,如何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疗效是一个主要问题。

对我院干部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均为男性,年龄65~86岁,平均(72.50±2.80)岁。

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ic transformation in non lacunar ischemic stroke[J].Medicina(B Ai. Yes),2017;77(2):100-4. 3 苏 琳 ,张 庆文 ,李 卫 ,等 .老年高血 压患者 不稳定性 颈动脉斑 块 与腔隙性脑梗 死 、脑 白质病 变及认知功能 障碍 的关系研 究 [J].中国 全科医学 ,2014;17(16):l855-8.
4 Rosenberg GA.Extracellula r matr ix inf lammation in vascula 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JJ.Clin Sci(Lond),2017;131(6):425-37.
5 王 莹 ,李慧英 ,甄伟 兰 ,等 .腔隙性 脑梗死 早期患 者同型半 胱 氨 酸、高敏 c反 应蛋 白及 认 知功能 的临 床分析 [J].中国医药 导报 , 2015;12(31):93-6.
lowing hypoxic episodes in a case of pneumoc oniosis with lacunar stroke
recurrences[J].Blood Press Monit,2017;22(3):175-7. 1O 雷奕祺 ,吴朝 晖,韩志 远 ,等 .老 年腔 隙性脑梗 死患者 轻度血 管性
8 中华 医学会 神经病 学分会 痴呆与认 知障碍学 组写作 组 .血管 性认 知障碍诊治 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44(2):142-%
9 Imaizumi Y ,Kario K ,Eguchi K,et a1.Daytime blood pressure surges fol-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15投稿邮箱:sjzxyx88@212作者简介:胡伟雄(1980-),男,汉族;籍贯:广东恵来;职称: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院药学研究。

·临床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胡伟雄(惠来县人民医院,广东 揭阳 515200)摘要:目的 探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要提高治疗效果,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取时间范围在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设为两个组别,将其中40例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另40例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 、TT 、APTT 和INR 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常规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

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脑栓塞发生率上,研究组相较常规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要提高治疗效果,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抗凝功能,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15.083本文引用格式:胡伟雄.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5):212-213.0 引言近年来,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病率在逐渐的增加,作为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重大,容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1]。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防范策略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引入,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用药错误的存在,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和患者健康问题。

本文将分析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用药错误的报告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期提高用药安全水平和降低患者风险。

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是一种直接抗凝血酶药物,用于防治心房颤动相关的栓塞性疾病。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属于Xa因子抑制剂,适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然而,就像其他药品一样,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错误。

根据药物误用报告,常见的用药错误包括: 1. 没有进行药物适应症评估: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没有明确的适应症,或医生未进行适当的评估和诊断。

2. 用药剂量错误:与其他药物一样,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剂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程度进行调整。

但有时,由于医生或患者的疏忽,可能导致剂量错误,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3. 用药时间错误:正确的药物给药时间对于维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患者或医生可能会忽视药物的正确用药时间,导致药物浓度的波动,从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4.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是用药错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与许多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存在相互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

为了减少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用药错误,以下是一些防范策略的建议:1. 提高医生和医务人员的认识:医生和医务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持续教育,了解药物适应症、剂量调整和用药时间等方面的知识。

这有助于他们在处方时更加准确和安全地选择药物,并确保患者的用药符合标准。

2. 制定规范的用药指南:相关机构应制定并更新适应症、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指南,以提供给医生和医务人员参考。

这些指南有助于规范用药行为,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3. 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之前,应接受详细的药物教育和指导。

达比加群酯疑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达比加群酯疑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达比加群酯疑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喻志芳【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17【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喻志芳【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 R973+.21 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因“腹痛 1天”于 2018年 11月 8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完善主动脉血管造影(CTA)后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于2018年11月9日在急诊局部麻醉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取栓术。

患者自诉腹痛较术前缓解,但腹膜刺激征仍明显,血常规明显升高,血压不稳,考虑缺血性肠梗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可能性较大,故转入危重医学科病房。

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0 ℃,血压 114 /68 mmHg,心率 75 次/分,呼吸 19次/分,体质量45 kg,双肺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及痰鸣音,余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WBC)17.35 ×109/L,中性粒细胞(NE)92.9% ,血钾4.9 mmol/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70 U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0 U /L,血肌酐(SCr)98 μmol/L,降钙素原 0.79 ng /mL,凝血酶原时间(PT)10.9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85% ,凝血酶时间(TT)13.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9.1 s。

取栓术后先后予肝素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12 500 U/250 mL,静脉持续泵入,11月 9日至 11月10日),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克赛)抗凝(4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11月15日至11月22日)。

11月21日查房时发现患者腹部右侧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注入处有瘀紫硬结,考虑由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所致,11月22日晨6:00查凝血功能示PT 11.9 s,PTA 83%,TT 13.3 s,APTT 29.4 s。

高警示药品达比加群酯风险点分析及典型案例

高警示药品达比加群酯风险点分析及典型案例

高警示药品达比加群酯风险点分析及典型案例温馨提示: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试题也将重新组合,请在答题时慎重答题、提交。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增加达比加群酯食管损伤的文献有()A.服药方式错误,尤其是打开胶囊服用内容物B.胃食管反流病患者C.吞咽困难者或曾有药物卡喉者D.服药后很快躺下E.以上均对2.达比加群酯胶囊瓶装贮藏湿度是()A.超过50%B.超过60%C.超过70%D.不超过40%3.达比加群酯胶囊瓶装贮藏温度是()A.5℃-10℃B.10℃-15℃C.20℃-25℃D.25℃-3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谷值时(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高于正常上限多少倍时,提示达比加群酯出血风险增高。

()A.>3×ULNB.>2×ULNC.>1×ULND.>5×ULN2.达比加群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必需贮藏在原包装中B.放置药品分装盒里,增加用药依从性C.可以摆片机摆药D.服药前提前取出3.达比加群酯服用后半小时以上不能躺卧()A.正确B.错误4.关于达比加群酯瓶装包装,当硬胶囊从瓶中取出时,应遵守以下说明()A.推转盖子即可打开B.取出胶囊后,应立即盖紧瓶盖C.瓶装开启后,干燥剂应置原瓶中,请勿丢弃D.以上均对5.达比加群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提前取出B.不能贮藏在药品分装盒内C.远离儿童D.以上均正确6.达比加群酯用药正确的是()A.整粒吞服B.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胶囊的完整性C.需要足量的水服用D.以上都对7.达比加群酯胶囊,在需要胶囊之前,不要剥离泡塑箔。

()A.正确B.错误6.达比加群酯胶囊可以打开胶囊,饮水量不足,先服药后饮水()A.正确B.错误7.达比加群酯联合维拉帕米,达比加群酯的推荐剂量是()A.50mgbidB.110mgbidC.75mgbidD.110mgqd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系统(1)
消化系统 (6),血液系统
27.4
(4),心 血 管 系 统(3),呼 吸 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
(3),泌尿系统(1)
消化系统 (2),血液系统
8.2 (1),泌尿系统(1),中枢神 经系统(1),呼吸系统(1)
1.4 消化系统(1)
2.7 消化系统(2)
5.5
消 化 系 统(3),中 枢 神 经 系 统(1)
作者简介 崔姣袁女袁主管药师 E-mail: 435139762@ 收稿日期 2018-10-22 修回日期 2018-11-13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袁 详细阅读 69 篇个案报
道袁提取相关信息袁包括患者的性别尧年龄尧基础疾 病尧 联合用药情况以及 ADR 发生的时间尧 临床表 现尧累及系统与器官尧预后等袁并进行统计分析遥
2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 73 例 ADR 患者中袁男性 44 例渊占 60.3%冤袁
女性 29 例渊占 39.7%冤曰年龄最小 20 岁袁最大的 92 岁袁平均年龄渊76.2依10.8冤岁遥见表 1遥
年龄/ 岁 臆60 61耀70 71耀80 81-90 跃90
表 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性/ n
器官
n
%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37
50.7
胃肠道出血 (25),食管溃疡 (9),肝损伤(3)
血液系统
血小板严重 减 少(3),全 身性
11 15.1 出血(3),皮 下 出 血(2),血肿 (2),血管炎(1)
139
2019 Apr;27(2)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文献的分析
胍尧西他列汀等冤曰降血脂药物渊辛伐他汀尧阿托伐他 汀尧罗舒伐他汀等冤以及其他药物如普罗帕酮尧丹红 注射液尧呋塞米尧质子泵抑制剂等遥 2.3 发生的时间分布
在 73 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袁ADR 发生时 间最短为 1 次用药后几分钟即出现呕吐咖啡样物 质尧严重的坏死性消化系统损害[2]袁最长为用药 3 年 后出现胃肠道出血[3]遥其中 82.2%的患者在用药后 6 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遥见表 2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 PubMed尧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渊CNKI冤和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渊VIP冤遥中文以野达比加群 酯冶或野泰毕全冶野不良反应冶等为关键词曰英文以 野Dabigatran冶 或 野Pradaxa冶尧 野adverse reaction冶尧 野in鄄 duced冶或野related冶等作为关键词曰检索时间为 2010 年 10 月至 2018 年 5 月曰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 于达比加群酯的 ADR 病例报告尧 系列病例报告或 个案报道等遥排除综述尧描述不详及按 ADR 判断标 准无法得出因果关系的报道遥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 69 篇袁共计个案 73 例遥其中国内 4 例尧国外 69 例遥
时间 臆1 周
1 周~1 月
1 月~6 月
7 月~12 月 12 月~24 月
跃24 月 不详
表2 例数/ n
22
18
20
6 1 2 4
ADR 发生的时间分布
构成比/ %
累计器系统/ n
消 化 系 统(11),血 液 系 统
30.1 (5),心血管系统(3),皮肤 及附件(2),视觉损害(1)
消 化 系 统(12),皮 肤 及 附 24.7 件(3),心血管系统(2),血
2.4 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达比加群酯诱发 ADR 以消化系统损害渊37 例袁
占 50.7%冤尧血液系统损害渊11 例袁15.1%冤和心血管 系统损害渊8 例袁11.0%冤为主遥ADR 累及的系统尧器 官及临床表现见表 3遥
表 3 ADR 累及的系统尧器官及临床表现
累积系统- 例数/ 构成比/
女性/ n
合计/ n
5
0
5
7
2
9
1618Βιβλιοθήκη 34158
23
1
1
2
构成比/ 豫 6.8 12.3 46.6 31.5 2.7
2.2 合并基础疾病和联合用药情况 在 73 例 ADR 患者中袁文献提示合并其他基础
疾病的有 50 例遥主要合并的基础疾病有高血压尧心 力衰竭尧慢性肾功能衰竭尧糖尿病尧冠心病尧高血脂尧 心肌梗塞尧胃食管返流尧结肠炎尧哮喘尧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尧支气管扩张尧前列腺肥大尧骨质疏松等遥联 合应用的药物主要有抗凝药渊阿司匹林尧氢氯吡格 雷尧肝素钠等冤曰降压药渊氨氯地平尧缬沙坦尧美托洛 尔 尧 依 那 普 利 尧 培 哚 普 利 等 冤曰 降 血 糖 药 物 渊 二 甲 双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曰不良反应曰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7806渊2019冤02-139-04
达比加群酯于 2010 年 10 月通过美国 FDA 批 准上市袁成为首个代替华法林用于预防非瓣膜病房 颤栓塞事件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渊new oral anticoagulants袁NOAC冤袁于 2013 年 4 月在我国上市遥达比 加群酯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袁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 林相比有很多优点袁包括食物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袁 启动治疗较快以及不需要监测凝血功能等[1]遥近年 来袁随着达比加群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袁国内外 已陆续有其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袁但目前未见系统 性的研究报道遥笔者对收集到的国内外的达比加群 酯致不良反应渊adverse drug reaction袁ADR冤个案报 道进行整理和分析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遥
药学与临床研究
合理 用药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文献的分析
崔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沙 410005
摘 要 通过检索 PubMed尧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关于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 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遥 达比加群酯致 ADR 的个案报道共 73 例曰其性别分布男性 44 例 渊60.3%冤袁女性 29 例渊39.7%冤曰年龄分布以 70 岁以上较多渊59 例袁80.8%冤曰多发生在用药后 6 个月 内渊60 例袁82.2%冤曰达比加群酯致 ADR 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渊50.7%冤尧血液系统损害渊15.1%冤 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渊11.0%冤多见遥 临床使用达比加群酯过程中应重点考量患者肾功能尧年龄尧体重 和性别等危险因素袁并重点监测和防治其 ADR袁避免 ADR 的发生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