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2020新】.pdf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2020新】.pdf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2020新】.pdf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00分)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6.00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6.00分)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4.(6.00分)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6.00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6.(6.00分)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

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必考题:

7.(8.00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问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B组的处理是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激素和激素。

8.(8.00分)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別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

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

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受到抑制。(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

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9.(11.00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

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

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问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

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

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

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

10.(12.00分)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

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

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

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

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

括。

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00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

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

两种方法的优点是。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在照射前,适量喷洒,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

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

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O,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O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也是为了保证。(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的荧光,

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和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

胞的移入牛的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00分)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解答】解: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A正确;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

C、蛋台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

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2.(6.00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

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解答】解: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6.00分)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达到

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解答】解:A、激素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

错误;

B、激素只有调节功能,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

C、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

D、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

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激素作用的特点,明确激素只有调节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6.00分)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

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

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3、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自由水结合水

定义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

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

合的水

含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量 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解答】解:A、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代谢减慢,有机物的消耗减慢,A正确;

B、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微生物不易在其上生长繁殖,B正确;

C、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细胞呼吸作用减慢,C错误;

D、风干种子自由水的含量下降,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子的细胞呼吸和含水量的关系,应该明确的知识点是: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含水量和细胞呼吸速率成呈相关,风干的过程中,细胞失去的是大部分自由水。

5.(6.00分)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

B、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其裂解,但不感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

C、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正确;

D、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因而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6.(6.00分)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

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分析】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3、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

【解答】解:A、癌变是细胞中的基因突变累加的效应,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

B、癌变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B正确;

C、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变为癌细胞,C正确;

D、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变为癌细胞,癌变细

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必考题:

7.(8.00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问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的处理是切除垂体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分析】1、探究实验设计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垂体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性腺控制性腺的活动

【解答】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且该同学采

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后缝合;B组(实验组)的处理是切除垂体。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并记录数据。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实验结果是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则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故答案为:

(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促甲状腺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

泌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8.00分)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別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

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下层(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到抑制。(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

常用的有机溶剂是无水乙醇。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

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对比A、B叶片图象变化可知,A叶片的呼吸强度、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都较B叶片低,所以A需要更多的光强才能达到B的净光和速度,在光强相同时,B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量高,为下层叶片。

(2)由题目“放氧速率不变”可知,光反应无影响,但净光合速率下降,则主要

受暗反应限制。

(3)光合色素提取实验,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色素是有机物可溶于有机溶剂,

故用无水乙醇提取。

故答案为:

(1)下层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

(2)暗

(3)无水乙醇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9.(11.00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

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问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

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能量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植食性动物甲有捕食驱赶作用,使其数量减少;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该食物网中的肉食性动物有捕食驱赶作用,使植食性动物乙因减少天敌而数量增加

(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

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大型肉食动物对野猪有捕食作用,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破坏;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其对农作物的破坏减少(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

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

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解答】解:(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

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

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该顶级肉

食性动物对植食性动物甲有捕食驱赶作用,使其数量减少;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该食物网中的肉食性动物有捕食驱赶作用,使植食性动物乙因减少天敌而数量增加。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

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大型肉食动物对野猪有捕食作用,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破坏;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其对农作物的破坏减少。

故答案为:

(1)能量逐级递减,较长食物链无法满足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摄入

(2)①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植食性动物甲有捕食驱赶作用,使其数量减少

②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该食物网中的肉食性动物有捕食驱赶作用,使植食性动物乙因减少天敌而数量增加

(3)①该大型肉食动物对野猪有捕食作用,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破坏

②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驱赶作用,使其对农作物的破坏减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12.00分)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 A Z A和Z a W;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Z A Z a和Z A W,雌雄禽都为正常眼。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

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

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

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

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 a W,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 a Z a、mmZ a Z a。

【分析】某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禽和雌禽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 和ZW,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雄性豁眼的基因型为Z a Z a,雄性正常眼的基因型为Z A Z A和Z A Z a,雌禽豁眼基因型为Z a W,雌禽正常眼基因型为Z A W,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做出准确回答。

【解答】解:(1)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豁眼雌

禽杂交Z A Z 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 a W,两者杂交,F1个体的基因型为Z A Z a和Z A W,表现型为雌雄禽都为正常眼,F1个体相互交配得F2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

Z A W和Z a W,其中豁眼禽占。

(2)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则应该通过杂交获得豁眼雌禽

(Z a W),那么应该选择雄禽豁眼(Z a Z a)和雌禽正常眼(Z A W)杂交,这样后代雄禽都是正常眼的(Z A Z a),雌禽都是豁眼的(Z a W)通过子代的表现型既可以

选择出我们想要的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

(3)已知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

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则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这样可以推出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 a W,雄禽的基因型为MmZ﹣Z a,这样后代才会出现豁眼雄禽,

而当基因型为mmmmZ a Z a可以表现为正常眼也可以表现为豁眼,所以子代中豁

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 a Z a、mmZ a Z a。

故答案为:

(1)Z A Z A和Z a W Z A Z a和Z A W,雌雄禽都为正常眼

(2)

(3)mmZ a W MmZ a Z a、mmZ a Z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00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

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

两种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破坏DNA 结构。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

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冷空气没有排除充分。

【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消毒灭菌

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

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

孢子)

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

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

灭菌

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

养基等

【解答】解:(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并且金属材质的也可以用灼烧灭菌。

(2)与煮沸消毒法相比,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在较低温度下,既可以

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

(3)紫外线照射消毒的原因是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在照射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氯气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

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冷空气没有排除充分。

故答案为:

(1)可以

(2)既可以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

(3)破坏DNA结构消毒液

(4)氯气

(5)冷空气没有排除充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识记不同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对象以及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线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

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O,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O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

是E1、E4。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甲的完整,也是为了保证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的荧光,

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转录和翻译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

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

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

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

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

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O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E1、E4,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可以保证目的基因两端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可以保证甲的完整,也是为了保证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2)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的荧光,检测到了基因表达的产物,可以说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转录和翻译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可以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能够产生绿色

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克隆牛利用的是细胞核移植技术,遗传物质来自于细胞核,所以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 作为PCR模板。故答案为:

(1)E1、E4 甲的完整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2)转录翻译

(3)细胞核去核卵母细胞

(4)核DN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试题答案及部分题目解析(答案仅供参考)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题目简单,容易得分。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所以D项错误。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台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微生物降解植物秸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加入药物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上海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生命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1分题<共6题) 1.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伞藻B.衣藻C.硅藻D.颤藻 2.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中心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 3.有些人乘车时会感到眩晕和恶心。人耳中与此现象相关的身体平衡感受器是 A.耳蜗B.前庭器C.鼓膜D.听小骨 4.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5.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属于 A.接触传播B.空气传播C.病媒传播 D.媒介物传播 6.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致敏T细胞 D.浆细胞 <二)2分题<共21题) 7.右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A、A……,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213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9.科学家从我国腾冲热泉中分离得到一株硫化叶菌,下列关于该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不能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 B.为高温酶的潜在来源 C.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D.无拟核结构 10.右图为人体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分解反应 B.该细胞膜上有胰高血糖素受体,但无肾上腺素受体 C.脂肪酸需转化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D.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脂主要以VLDL的形式输送至血液 11.甲状腺的滤泡细胞分泌甲状腺素,C细胞分泌32肽的降钙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含有不同的基因 对碱基192.控制降钙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为B. C.在降钙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溶液呈橘红色 D.滤泡细胞和C细胞内RNA种类不同 12.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 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生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 B.6h C.8h D.12h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13 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 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14,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15.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生物3套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全国Ⅰ卷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全国1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台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台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台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1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

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1卷及参考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 一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台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 D.若复台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 聚台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3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 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王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 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 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 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台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断减弱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生物部分(word精校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理综(Ⅰ)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 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 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 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台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台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 2018 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一、本卷共 6 题,每题 6 分,共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6.00 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2.(6.00 分)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 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3.(6.00 分)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

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膜蛋白的位置、功能选项膜蛋白的类 型 A.位于突出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 .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 位于类囊体膜,催化C.ATP合成酶 .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 B.B C.C D.DA.A Bb))对无节律(X X4.(6.00 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有节律(为显性。在基因型)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 B Bb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Y 为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AAXx )析正确的是( 第1页(共17页)

--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 A 和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2018年高考全国卷2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2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 【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 2.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1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2018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赖李健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生物膜具有分隔膜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提供酶的附着点等功能。D选项中线粒体的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不是线粒体外膜上,故D错误。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台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在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也会与相关蛋白酶与DNA相结合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微生物降解植物秸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A项,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错误;B项,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细胞有氧呼吸增强,有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正确;C项,微生物将植物秸秆分解成水和无机盐离子,植物根系可吸收无机盐离子,正确;D项,施肥过多会造成细胞外溶液浓度升高,细胞失水,此为“烧苗”现象,正确。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了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了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汇总解析(包含13套试卷)

1 课标卷Ⅰ理科综合生物卷解析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必修部分分值分配统计 分数分配比较合理,都接近平均分25分,与教学时数相统一。 知识点分布: 选择题 1.关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知识;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 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 4.免疫调节等; 5. 生态学部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6.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非选择题 29.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11分) 30.血糖的调节(10分) 31.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12分) 32.生态学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分) 选做题(15分) 39.泡菜的制作 40.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 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外露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另一端携带一种氨基酸到达核糖体上,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健,合成多肽链。所以A、C错误。DNA聚合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细胞核内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因而D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类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错。线粒体中不仅具有自己的DNA,而且还有核糖体,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不偏不难,正面考查了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基础知识,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起催化作用的,部分考生可能会误选B。 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化合物的本质及合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概念及特点。旨在考

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Ⅲ)答案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Ⅲ) 生物部分答案 1.D 【解析】奥地利的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A 项不符合题意; 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小球藻,用14C 标记的142CO 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2CO 中 的C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 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卡尔文循环,B 项不符合题意;英国的格里菲思和美国的艾弗里分别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C 项不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D 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细胞增殖过程涉及很多生物化学反应,某些过程如DNA 的复制等都会消耗能 量,A 错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中含有磷元素,B 正确;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受精作用,C 正确;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D 正确。 3.D 【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比 膜外高很多倍,而钠离子浓度的分布与钾离子相反,因此A 、B 、C 错误,D 正确。 4.B 【解析】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同源染 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 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 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 正确。 5.C 【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食物链上某一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消耗,B 正确;对于以糖类为底物的呼吸作用来说,有氧呼吸的产物是2CO 和2H O ,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或者酒精和2CO ,C 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合成ATP ,D 正确。 6.B 【解析】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正确; 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 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 正确。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生物3套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生物3套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全国Ⅰ卷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

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年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培上生长,将M 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Ⅱ分析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Ⅱ分析 绥芬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学年张鹏一:近六年全国生物Ⅱ卷考点分布

二、2018年全国生物Ⅱ卷特点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题难易程度适中,全国II卷相对简单,试题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辨析,选择题更偏重知识的应用,主观题部分综合性强。例如,第31题,种间关系(恐惧生态学),学生失分率较高。 知识点分布广泛、稳中有变2017年全国II卷选择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结构、综合实验、细胞的增殖、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的代谢、植物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及其保护、人类遗传病等知识点;2018年全国II卷选择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里、微生物的利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知识点;

2017年必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基础、细胞的代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和群落等知识点;2018年必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生态系统、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点; 2017年选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知识点。2018年选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微生物的利用、基因工程等知识点。 纵观近两年II卷,选择题考查的知识范畴相对稳定,重点围绕细胞的结构、代谢、增殖、遗传的细胞基础、分子基础、遗传的规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等知识展开考查,以必修内容为主,偶有题目涉及选修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考题难度来看,近两年趋于平稳。必答主观题中遗传的规律、细胞的代谢及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是每年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同时穿插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选答题围绕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进行考查。 三、208年全国生物Ⅱ卷考题解析以及推测学生的答题情况

2018年高考真题生物试卷(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生物部分(全国卷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 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3.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生物(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二、非选择题 7.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反应受到抑制。 (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 8.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18年生物高考试卷研究(全国卷三)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试题研究 李琪仙 一、试题总体评价: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题型与往年相同,包括6道选择题(36分)、4道非选择题(39分)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15分),共计90分,其中必修一的分值比重增大,非选择题中往年常考的必修三生命活动的调节替换成第30题考查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选修一考查前两个专题,第2、3小问跟必修一细胞呼吸内容紧密相关。整套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典型特点是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体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分析: 1、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Ⅲ双向细目表

2、试题的解析、考点: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解析】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A错误;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即卡尔文循环),B错误;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C错误;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中科院邹承鲁团队在1965 年完成(必修一目录后面的科学家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D正确。 【考点】此题可用排除法做,前三个选项考查生物教材必修一光合作用、必修二遗传规律、DNA是遗传物质中的经典实验的实验者。D选项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解析】A.如高等植物、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相关的细胞器都有: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B.生物膜系统结构的5种组成元素。B正确; C.细胞膜的第3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第2种方式(直接交流)。C正确; D.细胞分化的特点具有不可逆性。D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必修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是细胞相关的核心基础知识。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解析】此题考查必修三神经调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神经细胞内外K+和Na+分布不均匀,K+内高Na+外高,D正确 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