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三公浪费入刑
公款吃喝

“公款吃喝”关进“笼子里”
“公款吃喝”在现实官场背景下,早已司空见惯。
但从九三学社中央今年提交的提案中,“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的数据,却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3000亿”能解决多少当前亟待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问题?而“公款吃喝浪费大量国家资财,也吃坏党风、喝痛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如果让已经达到一年3000亿的公款吃喝问题,还停留在“儿子管老子,老子管儿子”的制度层面,那么,就无法改变“公款接待成个筐,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的现状。
三公消费中始终存在着一笔糊涂账。
因此,将公款吃喝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把公款吃喝纳入刑法,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吃喝腐败,“无疑能让更多的公款吃喝者有所顾忌和收敛”。
国家应规定,国内从上到下不准出现公款接待支出项目。
上级领导到下级指导工作,如需就餐,就和当地干部一起,缴上几元钱吃食堂,既节约又省时。
“感情好时,个人请一碗面条也是情分”。
当然要有相关制度予以鼓励、支持和制约、监督。
公款吃喝

如何遏制?
*“三公浪费”应法律约束
提案认为,长期以来,对公款吃喝的处理,除了个别涉及贪污受贿外,其 他的不仅没有列入犯罪之列,甚至还得到放纵和鼓励,这也是长期以来公款吃 喝等政府浪费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因此,界定公款吃喝的“罪与非罪”是核心问题。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 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问题纳入《刑法》的调节范畴,用法律规 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 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另外,提案建议,直至乡镇政府,包括所有事业单位,公款接待一律网上公
示。
公款吃喝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 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例如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 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 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同时,教育、 科技、文体与传媒、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 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 低于10%,如日本是2.38%、英国是4.19%、加拿大 是7.1%、美国是9.9%。
三公公开
去年,国家部委打开“三公公开”大门。监察 部网站2月29日发布《全国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 作成效明显》文章显示,去年全年,编报“三公” 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的131家中央部门,99家公开了 “三公”经费。这表明,仍有部分中央部门未公 示三公经费。另据统计,截止到去年11月1日,仅 有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 数。 人民网网调两会热点,20个热点问题中, “三公公开”的关注度、点击率位列前三。对于 去年中央部门“三公公开”表现,超过50%的网友 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
关于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的实施方案

关于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的实施方案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为加强对此类问题的整治,切实保障公款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透明度和廉洁性,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款使用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
落实公款使用计划、预算制度,严格限制公款使用范围,严禁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和其他非法用途。
对公款使用进行逐一审批,明确责任,实行监督。
严格禁止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二、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公款使用的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律,培养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行为。
同时,加强对公款使用规定的宣传、解读和说明,使广大干部员工认识到公款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拒绝浪费、陋习,从而树立全民节约意识,提高公共财务概念。
三、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督检查。
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督检查,严格依法依规行使审核事项。
强化责任追究,及时查处公款使用不当的行为。
通过定期检查、巡视、审计等方式,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
四、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公款使用的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机关、党政结构、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内部管理、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公款使用治理机制。
提高监督机制和执法制度的效能,进一步推进公款使用的规范化、合法化和透明化。
五、完善问责机制完善问责机制,强化公款使用的问责。
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惩罚违纪行为的人员,同时坚决保护揭露违规行为的人员的合法权益。
完善管理与制度,提高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效果,加强内控评估,实时发现和整治问题。
以上几点是针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的整治实施方案。
通过严格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综合治理和完善问责机制,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控制公款的使用,全面提高公款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透明度和廉洁性,建立起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权力消费,案例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玩乐】(一)《广西来宾"日记局长"韩峰因受贿罪被判刑13年》2010年12月14日《人民网》广西来宾烟草局原局长韩峰,经常在工作时间之外,私下设宴,招待上司、朋友以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
在他所写的近一年半时间约500篇日记中,光公款吃喝的记录就有167次。
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在广西南宁开宾馆休闲玩乐,与五名女下属或同事淫乱。
(二)《中国公款吃喝一年3千亿九三学社拟提议案遏制》2012-03-02 02:29:09 来源: 新京报(北京)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三公消费”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九三学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
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决定官员仕途。
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九三学社中央拟的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例如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同时,教育、科技、文体与传媒、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于10%,如日本是2.38%、英国是4.19%、加拿大是7.1%、美国是9.9%。
【“三公消费”•公费旅游】(一)《延安市物价局宝塔区政协相关领导受处理》2010年4月2日《西安晚报》陕西省延安市物价局、延安市宝塔区政协,通过陕西省外事服务中心违规购买邀请函、虚报考察日程,申请赴美国、加拿大考察。
省外办批准上述两个团组赴美国6天、加拿大4天。
但两个团组擅自改变行程,未去加拿大,在美国停留了10天。
10天之中仅用了半天时间在美国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其余时间均在美国各大城市观光游览。
“公款吃喝”管窥

“公款吃喝”管窥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社科视野》
【年(卷),期】1994(000)0Z1
【摘要】用公款斗富、奢侈浪费之风值得高度警惕。
现在不难看到,甲地宴请乙地用生猛海鲜,己地回请则办珍馐美味;乙地赠送皮包,甲地则赠送皮箱;甲地招待云烟,乙地则摆出中华……互相攀比,公款斗富,浪费惊人。
1992年一年内,全国因吃喝、旅游而花费的公款已突破1000亿大关(其中吃喝所用就达804个亿)。
统计表明,全国大中型饭店、宾馆50.8%的营业额来自于公款请客。
【总页数】2页(P3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古代公款吃喝为何难治理 [J], 陈忠海
2.公款吃喝与治理对策研究 [J], 曹静晖;张年宽;杨金玉
3.公款吃喝?总理夫妇或被起诉 [J], ;
4.公款吃喝风,这回好像真刹住了 [J], 冯伯群
5.违规公款吃喝的甄别与检查 [J], 李士忠[1];胡延新[1];袁春钰[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公款吃喝挥霍浪费行为入刑的思考

社会 的顽疾 , 公 众早已对此怨声载道 , 但 又无可奈何 。 在 我们 这 个将 浪 费视 为是 极大 犯罪 的 国度 ,当人 们
面对 触 目惊心 的 “ 餐桌上 的浪费”时不免 痛心疾 首 、 咬牙切齿 ,并 不约而 同呼吁严惩浪 费之人 。在 中央三 番 五次下发 文件禁 止公款 吃喝仍禁 而不 止的前提 下 , 更有人建议将公 款吃喝挥霍浪费行 为入刑 。在几年前 的全 国人大 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期 间 ,全 国人大代表
赵林 中提交 了 《 关 于遏 制过 度应 酬 、公款 吃 喝的建
议 》,他认为 “ 公款 吃喝者侵 占和浪费 了社会财产 , 应 当对此通过立法 定罪 ,建议修改刑法设立 ‘ 挥霍浪 费罪 ’” 。此外 ,中国工程 院院士袁隆平认为 “ 浪费 不但 可耻更是犯罪 ” ,并 呼吁应 将浪费当成犯罪来 限 制 。社会 上其他不少有识 之士也认 为 ,要想有效遏制 变本 加厉的公款吃 喝挥霍 浪费现象就必须施 以重拳 。 对那 些拿公款吃 喝的 “ 硕 鼠” ,当然不能仅依靠
关 于 公款 吃 喝挥 霍 浪 费行 为人 刑 的思 考
关于公款吃 喝 挥霍浪费行为入刑 的思考
口易 万
提要 :人们对于公款吃喝挥霍浪费的不正之风早 已深恶痛绝。公款吃喝挥霍浪费行为 的社会危害性在 于该行为不仅造成 了财政支出的源自速膨胀,使 国家财力不堪重负,而且
助长 了奢侈浪费的歪风,影响廉政建设,损害政府形象。中央虽三番五次下发文件 禁止 公款吃喝, 但仍禁而不止。因此,我国有必要对拿公款吃喝挥霍浪费之人施以刑事制裁 ,
吃 喝支出究竟是属于必要 、合理开支还是挥霍浪 费。 必要性是 指公务 活动必然产生 的开支且 以必 要为 限 ,
若 一项开 支超 过 了必要 的限度 则不符 合 必要性 的要 求 。因此必要性 的根本要求是首先要做到不上高档菜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两会”期间代表提出议题各种,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关注的是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
现象明显但却令人深省。
“两会”期间,针对因采购茅台产生的庞大公费开支,有委员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
茅台酒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是否能遏制公款吃喝呢?此次茅台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说到底还是民众对公款吃喝的不满。
公款吃喝的问题由来已久,是一个老声长谈的话题,是始终困绕各级财政的一大顽症。
公款吃喝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也损害了政府形象,滋生贪污腐败,影响了干群关系,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而国家对公款吃喝的态度一直比较明确,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打击、管理:去年3月,国务院明令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数据。
但时至今日,这些举措收效甚微。
“三公病”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小到一顿饭几千元,大到一辆好车几百万,从基层单位,到上级部门,三公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
“茅台酒十年来价格涨了十倍,背后推手就是公款吃喝!遏制公款吃喝,要用茅台酒做突破口!”小小的一瓶茅台,反而成了“三公病”的罪魁祸首,好不冤枉。
难怪茅台高管刘自力感到委屈:“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我们省委书记也说过了,如果三公消费不喝茅台,那么你去喝拉菲吗?”的确就像茅台高管刘自力说的那样:“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我们省委书记也说过了,如果三公消费不喝茅台,那么你去喝拉菲吗?”在这件事上我觉得茅台仅仅是公款吃喝的替罪羊,“禁止公款买茅台”是治标不治本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许我们说的看的仅仅是片面的,但我觉得如果想真正的去解决严重的三公消费情况必须得去源头抓起,治病需了解病根,我觉得根本在于我们政府没有在这方面做出明确有效的措施,也就是光打雷不下雨,不能让大家去明白这个是明令禁止的。
公款送礼吃喝整治方案

公款送礼吃喝整治方案导言:公款送礼吃喝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不仅严重违反廉洁纪律,而且损害了公信力和社会公平。
为了整顿公款送礼吃喝问题,加强廉洁意识,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公款送礼吃喝整治方案,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廉洁与公正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了有效遏制公款送礼吃喝行为的蔓延,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应当将公款送礼吃喝行为纳入刑法体系,加大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公款送礼吃喝问题的认识,增强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监管制度为了防止公款被滥用在送礼吃喝上,必须建立严格的预算监管制度。
政府机关需要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加强财务公开和预算公开,确保公款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对于公款支出需要设立审批制度,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公款的使用符合规定和合规性。
三、完善公务接待规范与制度公款送礼吃喝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接待规范和制度的不完善。
政府机关应加强对公务接待行为的管理,明确规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和标准,严禁以公款进行奢侈的吃喝和赠礼。
同时,需要设立专门的审核机构对公务接待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公款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除了加强制度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也是整治公款送礼吃喝问题的关键。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和惩处。
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平,减少公款送礼吃喝问题的发生。
五、加强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对于整治公款送礼吃喝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机关应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款送礼吃喝问题的关注度和知情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九三学社中央建议三公浪费入刑
漫画/许英剑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三公消费”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九三学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
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纳入《刑法》调节范畴;“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决定官员仕途。
■ 现状
公款吃喝一年3000亿
九三学社中央拟的提案列举一组数据: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
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挤占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例如2009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6%;同时,教育、科技、文体与传媒、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国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于10%,如日本是2.38%、英国是4.19%、加拿大是7.1%、美国是9.9%。
去年,国家部委打开“三公公开”大门。
监察部网站2月29日发布《全国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成效明显》文章显示,去年全年,编报“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的131家中央部门,99家公开了“三公”经费。
这表明,仍有部分中央部门未公示三公经费。
另据统计,截止到去年11月1日,仅有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
上月,人民网网调两会热点,20个热点问题中,“三公公开”的关注度、点击率位列前三。
对于去年中央部门“三公公开”表现,超过50%的网友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
■ 建议
“三公浪费”应法律约束
提案认为,长期以来,对公款吃喝的处理,除了个别涉及贪污受贿外,其他的不仅没有列入犯罪之列,甚至还得到放纵和鼓励,这也是长期以来公款吃喝等政府浪费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因此,界定公款吃喝的“罪与非罪”是核心问题。
提案建议,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三公”浪费问题纳入《刑法》的调节范畴,用法律规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
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政绩
“行政成本过高的政府,不是高效率的政府;花钱过多的官员,不是真正能干的官员。
”提案认为,行政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服务,而任何服务都应该控制成本。
如果修路、盖楼、绿化、招商引资、GDP增长和财政增收可以算作政绩,那么精打细算、降低行政成本,同样应该是重要的政绩之一。
提案建议,在制度上尽快把行政成本核算机制引入各级政府的考核之中,建立既注重结果,又注重成本的现代行政绩效考核体系,把每一项行政行为背后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与行为的结果,以及公众的满意度等指标都纳入这一体系中。
民间知名人士牵头监督
提案援引德国前央行行长威尔特克的案例——乘出差之便,带家属住超豪华酒店,并报销所有费用,经媒体披露后,丢掉了年薪35万欧元的德国央行行长职位。
提案提出,依靠纪委、人大、政协,甚至动用公安的力量,监督公款吃喝。
这些体制内监督的手段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不符合公共管理的原则。
因此,根本解决公款吃喝问题,需特别加强体制外监督。
可以批准建立群众性监督组织,由诚信度较高的民间知名人士牵头;更应该强化以监督为天职的新闻媒体的监督力度,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媒体行使监督公款吃喝的权利。
另外,提案建议,直至乡镇政府,包括所有事业单位,公款接待一律网上公示。
■ 对话
公款吃喝严格限定预算比例
中央财大学者曾康华认为,公款消费尚无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长期调研政府公务支出,行政消费的学者,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财政学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认为,遏制“三公消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
基层机关公款吃喝更严重
新京报:地方政府的公款吃喝情况,你们做过调研吗?
曾康华:做过调研,非常严重。
越是基层机关,公款吃喝越明显。
除了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务接待费用之外,还会有别的情况。
很多地方都挪用项目经费用于公款吃喝。
同时,在官本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部门往往是官员说了算。
一个部门领导拿着餐费报销,哪怕费用超支,或者压根不符合规定,工作人员也不会不报。
新京报:之前有报道,香港或国外一些政务人员请吃饭,往往是盒饭;而国内却是豪华的宴请。
曾康华:这个确实有。
我曾经认识一个俄罗斯人来中国开会,宴请的标准让他受宠若惊,他说自己在俄罗斯都从没有吃过这么高规格的宴会。
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有些部门为面子和形象原因,导致消费膨胀。
其次,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只要公共财政资金不进入自己的腰包,其他使用情况就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从预算的角度看,做预算时都尽力要钱;年底花不完的钱还要上交回去。
这就引发乱花钱的情况,反正不花白不花,公款就是唐僧肉。
遏制公款消费要制度设计
新京报:这是否意味着制度管理上有漏洞?
曾康华:制度有漏洞,执行过程也很宽松。
从预算的角度讲,是主管领导负责,而主管领导本身就是公款消费的重要人物;预算审批中主要是总量控制,而且也有弹性。
同时,目前我国在发票管理、转账和提现等方面非常混乱。
有些单位的账目,看公款吃喝的额度并不高,但事实上也可能被其他名目报销了。
新京报:如何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公款吃喝?
曾康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
要对公款吃喝有着严格的数量界限,比如不能超过预算资金总量的比重是多少,是8%还是10%?一旦设定标准,要严格要求不能突破。
同时,要严格用途,不能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
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
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就要进行严惩。
除去内部监督还要公众监督
新京报:包括公款吃喝在内,行政经费在国内已经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曾康华:是的。
我们曾经做过调研。
1978年,我国行政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2007年,这一占比上升为27%。
这个比例在全世界来说算高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因为人员效率较低因此公务人员偏多。
新京报:如何确保这些钱是否用得合理?
曾康华:这就是下一个手段,要进行公开,通过社会力量来监督。
在现有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情况下,还要有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比如去年中央政府公布“三公”经费,虽然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数据,但如果今后每年公布,从连续性上,慢慢就能看出一些问题,也可以进行比较。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王姝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