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立交改造总体设计
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总体方案设计

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总体方案设计发表时间:2020-07-30T15:36:20.8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作者:葛璞[导读] 以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为例,摘要:本文以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为例,在分析项目路的功能定位和预测远景年交通量的前提下,论证采用的技术标准,并结合建设条件提出全线的总体方案,针对快速路中大量、长距离和快速交通的特点,从快速路形式、横断面设计、出入口设置和关键节点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梳理了城市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的思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横断面设计;出入口设置;节点方案0 引言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东莞市实施“分区统筹,强心育极;融入湾区,对接广深”的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
为强化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规划形成“环状+放射状”的市域快速路网络。
本项目是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莞快速路三期是东莞市规划快速路网中大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8”字型两环快速路),直接串联中心组团(松山湖、大朗和大岭山)、西南组团(虎门、长安)、东北组团(常平、企石、横沥和东坑)。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1 功能定位本项目的建设为分流东莞市域干线车流,减缓干线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干线路网交通现状,完善东莞市快速路网结构,形成全市环形、放射状快速路网络,对构建环莞一小时生活圈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项目还强化了沿线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释放沿线土地活力,加强引导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支撑“一中心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的形成,为新一轮东莞市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2 交通量预测2.1 预测思路与方法本次客流预测是在对东莞市社会经济各项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建立现状交通模型。
结合规划前景的假设与输入,获得预测年环莞快速路三期的交通需求与特征。
虎门市政说明

市政部分一、给排水工程1、现状概述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81公顷,规划人口10300人。
规划区内原有一现状水厂(威远水厂)及数条供水干管,但现在威远水厂和大部分供水干管已废。
区内基本没有现状给水管道及加压泵站,供水来源于规划区东北面DN600~DN1200的东莞市区域供水干管;区内排水无排水管道、排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
2、规划依据●《东莞市虎门总体规划(2002-2020)》 (以下简称《总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3-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规划专业提资3、规划原则●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本规划片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主要供水管网形成环状,并尽可能从不同方向引入,以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以减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雨水避免地面径流过分集中,根据地形情况就近排放水体。
●尽量沿道路顺坡布置管道,以减少管道埋深和避免雨水、污水的提升。
●给水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污水管和雨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
4、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计算a 用水量标准参考同类城市的用水量标准确定。
b 用水量按下式计算:Vz=Vs+Vj+Vl+Vq =Vs+Vj+Vl+0.15(Vs+Vj+Vl)式中Vz—总用水量(m3/d)Vs—居民生活用水量(m3/d)Vj—公建、服务用水量(m3/d)Vl—浇洒绿地用水量(m3/d)Vq—其它用水量(m3/d)(包括未预见及渗漏水量,按15%计)。
注: (a).最高日用水量包括%15的管网渗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b).居民生活用水量按人口计算,浇洒绿地、道路、停车场、公共交通及军事用地用水量按用地面积计算,其余均按建筑面积计算用水量。
c 规划最高日用水量为:8100m3/d,日变化系数K d=1.40,时变化系数K h=1.50。
交通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1。
1 交通工程简介 (1)1。
2 工程内容及具体工程量明细 (2)1。
3 编制依据 (3)1。
4 施工环境 (3)1.5 交通工程技术要求 (4)1。
5。
1道路交通标志 (4)1。
5.2 道路交通标线 (5)1。
5.3 交叉口信号控制 (5)二、施工布置 (7)2。
1 施工管理组织 (7)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7)2.3 施工顺序 (8)2.4 机械及人员配备 (8)2。
5 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计划图 (9)三、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法 (9)(一)交通标志施工技术方案 (9)(二)交通标线施工技术方案 (13)(三)交通信号灯的施工技术方案 (15)四、施工注意事项 (18)1、交通标志施工注意事项 (18)2、交通标线施工注意事项 (19)3、交通信号灯施工注意事项 (21)五、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2)六、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2)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26)8.1 交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6)8。
2 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7)8。
3 工期保证措施 (29)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0)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
1 交通工程简介虎门港立沙岛石化基地沿江大道延长线工程位于坭洲岛东部,大致呈南北走向。
道路北起接在建的沿江大道南,跨越立沙涌,沿线与石化八路、太阳洲西海支流北侧防汛通道、太阳洲西海支流南侧防汛通道、石化九路、石化十路、泥洲路、石化十一路、疏港大道、港七路等道路相交,终点至坭洲岛防汛通道。
道路全长约4.392k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km/h。
道路红线控制宽度40m,道路横断面宽度38m,双向四车道.大桥1座、跨越规划河涌设置跨径2×20m的中桥2座。
道路沿线布设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预留管位)、照明等市政管线.本次为初步设计内容。
工程名称:虎门港立沙岛石化基地沿江大道延长线工程建设单位:东莞市虎门港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南明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五华一建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地点:坭洲岛东部1。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1年1月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魏天爵城市规划师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郝天文工程师马林涛助理工程师洪昌富高级工程师王瑞石高级工程师王召森工程师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秦晓昂城市规划师孔彦鸿工程师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刘永合工程师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叶伟南副局长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雷劲松助理规划师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城市性质 (5)第五章城市规模 (5)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第一节道路系统 (13)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第三节公共交通 (17)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第一节绿地系统 (18)第二节城市景观 (19)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第一节消防工程 (28)第二节人防工程 (28)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第四节防洪工程 (29)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第二十六章附则 (3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第五章城市规模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道路系统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第三节公共交通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第二节城市景观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一节消防工程第二节人防工程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第四节防洪工程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二十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订,是东莞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本规划基本依据包括下述标准和文件: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协调与持续发展(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编著,1996年);3、《东莞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9~2010年》(东莞市城建规划局,1989年);4、东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2000年);5、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莞市人民政府,1999年);6、关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说明(东莞市城建规划局,2000年)。
第三条规划修编重点:1、研究粤港协调和综合发展中东莞市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职能问题,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2、调整和控制东莞市区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方式;3、提出各类城市用地、综合交通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发展战略;4、提出市域和市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目标、实施策略和污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虎门大桥工程施工设计(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虎门大桥位于我国广东省,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工程概况虎门大桥全长15.76千米,其中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0.2亿元人民币。
该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要工程。
三、工程设计1. 桥梁设计虎门大桥采用悬索桥结构,主跨径960米,主缆直径710毫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抗风性能良好。
桥梁设计充分考虑了珠江口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文条件,确保了桥梁的安全稳定。
2. 抗风设计虎门大桥位于珠江口,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在工程设计中,针对抗风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一系列抗风措施,如设置抗风阻尼器、优化主缆和索股布置等,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下的安全稳定。
3. 结构轻型化设计虎门大桥在设计中注重结构轻型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减小了桥梁自重,降低了材料消耗,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
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布局,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降低了桥梁的地震反应。
4. 施工设计虎门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1)悬索桥主缆制造: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丝,确保主缆的强度和稳定性。
(2)钢箱梁制造:采用簿板超宽型加劲钢箱梁,提高了桥梁的刚度,降低了自重。
(3)大型铸件制造:采用离心铸造技术,确保大型铸件的精度和性能。
(4)施工架设:采用整体吊装法,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
四、工程实施1. 施工组织虎门大桥施工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虎门二桥引桥总体设计

虎门二桥引桥总体设计徐德志;万志勇;梁立农【摘要】结合虎门二桥项目的具体建设条件,针对本项目引桥桥梁长、软基深厚、桥墩高、墩高变化范围较大等特点,根据墩高选择跨径,按照项目工况选择节段拼装法作为施工方案.节段预制采用短线法,拼装选用悬臂和逐跨拼装两种方式.项目设计对施工方案深入细致的优化比选为项目的安全、快速、高质量施工创造了条件.【期刊名称】《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年(卷),期】2015(013)004【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虎门二桥;跨径布置;节段拼装;结构构造;方案设计【作者】徐德志;万志勇;梁立农【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4虎门二桥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连接广州和东莞的重要东西向通道,路线方案起于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顺接南二环高速公路,经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并先后跨越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进入东莞市沙田镇,终点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相接。
虎门二桥上游距珠江黄埔大桥约20 km,下游距虎门大桥约10 km[1]。
虎门二桥主线全线均采用桥梁方式建设,共设置特大桥两座,分别是:坭洲水道桥采用主跨(548+1 688)m双塔双跨吊悬索桥,大沙水道桥采用主跨1 200 m双塔单跨吊悬索桥;引桥主要采用30~62.5 m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桥;设置东涌、骝东(规划预留)、海鸥岛、沙田四座互通立交。
路线总长12.886 km,其中主线引桥全长10.028 km。
虎门二桥引桥总长较长、墩高变化范围较大、设计方案可选择范围较广,因此,需针对桥梁所处位置,根据墩高、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桥梁跨径布置、上下部结构、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研究比选,主要设计思路如下:(1)跨径的选择合理与否对工程的经济性、美观性及施工速度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对同种墩高不同跨径进行全面的比选,以确定与墩高和基础对应的经济跨径。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02•【字号】东府〔2018〕26号•【施行日期】2018.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府〔2018〕2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轨道交通建设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以公共交通优先为导向的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下称“TOD综合开发”)是充分利用轨道站场核心优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筹集轨道建设资金、提升轨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理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综合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现就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一)充分认识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轨道交通工程是我市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提升工程,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必然选择,是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总体品质和加速城市发展进程的关键环节。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建设轨道交通就是建设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就是经营城市、运营轨道交通就是改善民生”的思想意识,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统筹谋划,创新机制,同舟共济,合力推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综合开发等各项工作,促进我市轨道交通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明确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紧抓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以省、市重大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着力打造“内聚、强心、外联”的轨道交通网络,探索“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等开发模式,为我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达路 、 麒麟 西 路及 西风 大 道 相 连 接 , 别 通 往 虎 分 门镇 中心 区 、 宁及 北 栅 3个 大 片 区 。高 速公 路 出 大 入 口与市 政 道 路 百 达 路 、麒 麟 西 路 及 西 风 大 道 的 交 通 转 换 及 3条 市 政 道 路 之 间 的 交 通 转 换 主 要 通 过 大 Y 型立 交 中 心 的环 岛进 行 转 换 。经现 场 调 查 ,
门镇 的 出入 口 ,高 速 公 路 运 营 期 间 先 后 共 设 有 9 个 出入 口 , 目前 在 用 的有 7个 出入 口 , 虎 门镇 的 与
高速 主 线 右 侧 的北 栅 出 口 , 个 为深 圳一 珠 海 匝道 1 右 侧 的新 出 口 ;这 2个 出 口导 致 主 线 指 引 系统 发 生 混 乱 , 少 往 虎 门的 车 辆 在 主线 上 犹 豫 、 疑 导 不 迟 致 主线 事 故 频 发 。虎 门立 交 一五 点 梅 路 段 事 故 率 明显 高 于 沿线 其 他路 段 的部分 原 因就 在 于此 。 此 外 ,虎 门一 珠 海 的 人 口是 从 左 侧 汇 人 匝道 的, 不符 合 国 内驾驶 员 的习惯 。
一
立 交 各 道 路 的 交 通 量 ( 位 : 量 小 汽 车 / 峰 小 单 当 高 时 ) 总见 图 1 汇 。
整齐的开发 , 临街 临时 建 筑 多 , 大影 响 了 虎 门 大
图 1 虎 门立交 现状交通组 织及交通量
作 为 一 个 现 代 化 城镇 ,并 正 升级 为 国 际 化 商 业 城 市 的形 象 , 急需 通 过 该 项 目改 造 为 契 机 , 面 提 升 全
立交及其周边区域的城市 面貌 和窗 口景 观 ,进一 步提高虎 门国际化 的对外门户形象。
3 现 状交通 问题分 析
() 1 高速 出人 口布置不合理 , 导致主线事故频 发 , 重 影 响主 线交 通 。虎 门立交 现在 正 使 用 的 7 严
个 出入 口中 ,深 圳一 虎 门有 2个 出 口 , 个 在 广 深 1
2 现 状 立 交
虎 门互 通 立 交 是 个 复 合 式 立 交 ,其 主 体 立 交
是 广 深 高速 公 路 ( 5 与莞 佛 高 速 公 路 ( 9 1 ) G1 ) G 4 的 1 交 通 转 换 枢 纽立 交 ,采 用 全定 向式 Y型 主 线 分 岔 立 交 形 式 ,分 岔 部 分 主 线 的设 计 车 速 与 广 深 主 线 同为 10k /。在主体立 交的匝道上设 置进 出虎 2 mh
21年 6 02 月第 6 期
城 市 道桥 与 防 洪 虎 门立交 改造 总体设 计
高建 虹
( 深圳 市市政设计 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广东深圳 5 82 10 9) 摘 要 : 合城镇 快速 发展 的交通和用 地变化 进行 现状立 交的改 造设计 , 结 理顺 区域对 外交通 的集 散和 区域 内交通 的疏导 , 通
收 稿 日期 :0 1 1— 9 21-22
作者简介 : 高建虹 (90 )男 , 17一 , 吉林 白城人 , 高级 工程师 , 事 从
道路 与桥梁工 程设计工 作。
() 2 高速 出入 口交通 、 百达路与麒麟西路 的联 系交 通 增 长 快 ,现 有 的环 岛交 通 组 织 已适 应 不 了 该 节 点 的交 通 需 求 。 目前 环 岛在 高 峰 小 时 承担 的 交 通 量 超 过 40 0puh 已超 过 环 岛 的通 行 能 力 , 0 e/, 现有环 岛已远远不能满足现状 的交通需求 ,高峰 小 时环 岛交 通 拥 堵 严 重 。 随着 大 宁片 区 的进 一 步 开 发 ,其 与 虎 门 中心 区 的联 系 交 通 将 会 进 一 步 快
1 概 述
虎 门 互 通 立 交 位 于 东 莞 市 虎 门镇 中心 东 侧 , 是 连 接 广 深 高 速 公 路 、莞 佛 高 速 公 路 以及 珠 江 三 角洲 整个 路 网 系统 中 的一 项 重 要 节 点 工 程 ,也 是 进 出 虎 门镇 的 主要 通 道 。其 交 叉 道 路 除 2条 高 速 公 路 外 , 有 连 接 虎 门 、 宁 和北 栅 的 3条 地 方 干 另 大 道 , 1 较 为 复杂 的六 肢立 体 交 叉桥 。 是 座 虎 门 立 交 是 虎 门镇 重 要 的对 外 窗 口 ,是 虎 门 镇 的 门 面之 一 ,一 定 程 度 上 代 表 了现 代 虎 门 的形 象 。而 这 几 年来 随 着交 通 量 的增 长 , 交 通 环 境 日 其 益 恶 化 , 外 窗 口经 常 流 通 不 畅 ; 对 周边 用 地缺 乏统
过现状 交通和 远景年规划 路 网的交通分析 , 布设合理 的立交方 案设计 。
关 键词 : 复合 式立交 ; 通行能力 ; 出人 口 中图分 类号 : 4 23 U 1 _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9 7 1 ( 0 2 0 — 0 3 0 10 — 7 6 2 1 ) 6 0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