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含玉德怀君子——灵衣兮被被 玉佩兮陆离 玉佩:古之君子的标配

合集下载

纪念屈原唯美句子

纪念屈原唯美句子

纪念屈原唯美句子1. 赞美屈原的句子有哪些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2、屈原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屈原4、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

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屈原。

5、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6、“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7、品读屈原,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

情系国家,心怀百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让你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乾坤。

8、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屈原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9、屈原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11、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屈原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屈原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屈原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 出自屈原的名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楚辞3、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4、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楚辞》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6、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

——屈原《招魂》7、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楚辞·渔父》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1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11、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屈原《招魂》12、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13、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

——屈原《楚辞·渔父》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1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楚辞》1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楚辞》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18、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屈原《九歌》19、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屈原《九歌》2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诗经》中君子与玉之关系

《诗经》中君子与玉之关系

《诗经》中君子与玉之关系摘要:《诗经》中写到“君子”的篇章和写到“玉”的篇章在指向对象上呈现出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可以窥探出《诗经》中“君子”与“玉”是如何具体发生联系的。

《诗经》中“君子”与“玉”通过装饰、祭祀、赠物、作比这四种方式发生联系,每一种联系下用玉君子的身份和品质具有差异性:装饰用玉的君子尊贵有礼,祭祀用玉的君子仁爱而有责任感,赠物用玉的君子普遍珍重感情,以玉作比的君子更强调自身修养。

关键词:《诗经》;君子;玉“君子文化”和“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于古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起到很大作用的文化。

作为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玉和君子的描写,其意义与象征内涵也有许多,本文从玉所处的不同场合、所承载的不同职责出发,着重分析用玉君子身份和品质上的差异性,这对《诗经》研究的深化以及中国古代“君子观”、“玉文化”的发展研究无疑都是有作用的。

一、装饰用玉的君子:尊贵而有礼以玉作为装饰的对象在《诗经》中有很多,例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佩玉琼琚”、“佩玉将将”的未出嫁女子,《鄘风·君子偕老》中“副笄六珈”的已婚妇女,《小雅·都人士》中“彼都人士,充耳琇实”的京都男女等等。

但出现以玉为装饰最多的对象是贵族男子,赵敏俐先生也曾说:“平时穿的犬羊之皮的衣服不加外套,在一些社交礼仪等场合则一定要加以修饰,以显得更美。

衣服是这样,其它佩饰也有等级差别,最典型的是佩玉。

”,所以佩玉具有的一定等级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佩玉对象多为上层贵族男性。

例如《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指的是佩戴玉为装饰进行封山仪式的君王形象,陈奂曾说:“佩所系之玉,谓之佩玉,集诸玉石以为佩,谓之杂佩。

”所以在封山时佩玉且玉声不乱,表明君王没有失礼、失仪,故其强调的是君王从礼封山的不凡气度和对于君王的美好祝愿。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含义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含义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含义玉佩,首饰的一种,人们用来挂在脖子或腰间的一种玉制配饰品。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经通义》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他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节。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玉佩-概述“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所以《诗经》里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古代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心意昭昭。

玉佩-图案意义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含义“辉煌腾达”翡翠玉佩佩玉已逐渐成为首饰时尚,许多人都非常喜爱。

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玉石文化的精髓。

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吉祥如意、长寿多福类、家和兴旺类、安宁平和类、事业腾达类和辟邪消灾类等,其中以吉祥如意类图案为多。

但有很多客人对此并不了解,也看不懂,那么我们现在就一些比较普遍的图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便于大家购置时有所辨别。

1、吉祥如意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龙、凤、祥云、灵芝、如意等表示。

这类图案的玉佩一般适合各种客人佩带。

龙凤呈祥一龙一凤和祥云。

龙代表鳞兽类动物的图腾部落,凤代表鸟类动物的图腾部落。

两部落冲突,龙胜,合并了凤,从此,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是高贵吉祥的表现。

君子佩玉

君子佩玉
君子佩玉
周建妥 2014.4.25
•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 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 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 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 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 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 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 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 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 求。“君子”一语,广见于先 秦典籍。《易经》《诗经》 《尚书》广泛使用。《周 易· 乾》:“九三,君子终日乾 乾,夕惕若,厉无咎。”《诗 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尚书· 虞书· 大禹 谟》:“君子在野,小人在 位。”
君子佩玉,出入进 退俯仰之间,玉佩 都会发出声音,行 走间,由于玉佩只 有在不快不慢富有 节奏的步伐下,才 能发出有韵律的悦 耳动听的声音。这 种悦耳动听的声音 不仅集中君子的注 意力,同时告诉周 围之人,君子来去 坦荡、光明正大, 从不偷听偷看他人 的言行和举动,这 正是“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的由
“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 徵角和宫羽是古代的音乐符号这里是说走路时玉 器相互碰撞发出类似的声音,行走时玉佩发出声 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 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 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 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 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 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所以 “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zhi,古代五音之一)角,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玉乃是吉祥之饰物玉是一种有灵气的宝物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趋吉避凶佩玉石可养生身上佩玉可防疾病胸前一块好玉温和与体温一致发着淡淡白光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可人人养玉玉养人玉惜有缘人人怜有心玉面对一块温润细白的好玉幻想着自己就是那淡淡白光心中的郁闷一点一点地被温暖抚平复原

“陆离”考释

“陆离”考释

“陆离”考释作者:田润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6期摘; ; 要:《楚辞》中“陆离”一词共出现七次,历代诸家训释众异,未探本源。

本文将对前人的注释材料进行蒐辑考辩,另提出拙见:从联绵词的角度对“陆离”一词进行考释,探寻“陆离”一词的释义。

关键词:楚辞; ; 陆离; ; 联绵词; ; 考释据统计,“陆离”于《楚辞》中凡七见:《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九歌》: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九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远游》: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招魂》: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九叹》: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

一、王逸《楚辞章句》“陆离”注释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按:陆离,犹嵾嵯,众貌也。

言己怀德不用,复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其威仪,整其服饰,以异于众也。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离骚》)按:斑,乱貌。

陆离,分散也。

言己游观天下,但见俗人竞为谗佞,僔僔相聚,乍离乍合,上下之义,斑然散乱,而不可知也。

斑,一作班。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九歌》)按:被被,长貌,一作披。

言己得依随司命,被服神衣,被被而长,玉佩众多,陆离而美也。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九章》)按:长铗,剑名也。

其所握长剑,楚人名曰长铗也。

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

(《远游》)按:缭隶叛散以别分也。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招魂》)按:曼,泽。

发,一作鬓。

艳,好貌也。

《左氏传》曰:宋华督见孔父之妻,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言美人长发工结,鬋鬓滑泽,其状艳美,仪貌陆离,而难具形也。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

(《九叹》)按:陆离,美玉也。

荐,臥席也。

饰,一作躏。

(注:以上“按”,均为王逸按)由上我们可知,王逸对“陆离”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1)参差貌;2)分散貌;3)美好貌;4)美玉也。

在不同的句子里,根据不同的语义环境,王逸对“陆离”的解释不同,有名词,有形容词,且不同的释义之间并无关联。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注释:奇服:奇伟的服饰,是用来象征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衰:懈怠,衰减。

铗(音夹颊:剑柄,这里代指剑。

长铗即长剑。

陆离:长貌。

切云:当时一种高帽子之名。

崔嵬:高耸。

被:同“披”,戴着。

明月:夜光珠。

璐:美玉名。

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理解我。

方:将要。

高驰:远走高飞。

顾:回头看。

虬:无角的龙。

骖:四马驾车,两边的马称为骖,这里指用螭来做骖马。

螭(音痴):一种龙。

重华:帝舜的名字。

瑶:美玉。

圃:花园。

“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句的盛产美玉的花园。

英:花朵。

玉英:玉树之花。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

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

旦:清晨。

济:渡过。

湘:湘江。

乘:登上。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

反顾:回头看。

欸(音哀):叹息声。

绪风:余风。

步马:让马徐行。

谦谦君子,比德与玉——中国古代玉器欣赏

谦谦君子,比德与玉——中国古代玉器欣赏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 三,项王默然不应。”----《史记· 项羽本纪》
商代妇好墓
不解之迷:
妇好墓出土的这个玉人,有个不解的谜团。一个 不明物体从玉人的左侧插入后背,从侧面看得很清楚, 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好定一个名叫“柄形器”。 专家们猜测有两个可能:第一,这个玉人就是妇 好的形象,身后的柄型器是一个礼仪用具,什么用途 不清楚,可能是她出席重要场合,配合礼仪形象带的 东西。第二,这个玉人不是妇好,而是一个巫师的形 象,那么柄形器就变成了一个法器。 后来在西周的晋侯大墓里,也出土了一个类似的 玉人,呈站姿,也有一个柄形器,但是改成龙头了。 有专家认为,这个玉人不是西周的,是商代的,就是 商代的遗物在西周的墓葬里出现。专家不是凭空而说, 史书上有相关记载。《逸周书· 世俘解》: “凡武王 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玉璋与玉圭
组佩
所谓组佩,很容易理解, 两块以上的玉组合佩带,就叫 组佩。 《礼记· 经解》说"行步则有 环佩之声",就是说你走路的时 候,玉佩之间互相碰撞,发出 丁丁当当的声音,很好听。那 么,佩者就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和风范,动作稍微一大,声音 就会变得特别响,不雅。 商代的社会意识是鬼神文 化,反映到玉器上,就形成了 神玉文化。周代进入了政治化 与制度化,礼仪上了轨道,有 规矩了,于是形成了礼玉文化。
以 玉 敛 葬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厚葬的民族,尤其汉代以前。但是,正因为这 种厚葬的制度,使我们得以看到几千年前的灿烂文明。用玉敛藏,是古 代厚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玉覆面
所谓玉覆面,是指用玉片 对应人面部的眼睛、鼻子、耳 朵、嘴的位置,缝在丝绸或麻 布等织物上,再盖在死者的脸 上。晋侯墓出土的玉覆面上玉 片的数量不等,最多的一组有 79 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青 念君 子 , 温其如玉” 的说法。 虽然 自卉就何 “ 君子 比德 于玉 ” 之说 , 但 是 对 玉 有 几 德 历 来 却 说 法 不一 , 孔子认为 玉有十一德 , 管 子 则提出 “ 玉 有 L 德” , 而苟子 说 “ 玉 有t德 ” 。到 了 汉 代 , 许慎 《 说 文
尊卑有度” , 佩 绶 制 度 也 是 周 公 制 礼 作
乐的重要组成部 分 , 不同等级 、 性别、 年龄 、 爱 好都 会 有 不 同 的 佩 玉 。 组 绶 是 用 来穿 串玉饰 的一种丝 带 , 卉 时 对 佩 玉 的 玉 材 选 用 和 色 彩 的 配 用 有 一 定 的 规范 , 借 以 显 示身 份 和 等级 概 念 。 佩 玉 者 的步 态 , 身 份 越 高 步 子越 小 , 走 得 越 舒弛 。 天子 、 诸侯是 “ 与尸行” , 存 行 走 时 迈 出 的 脚 应 踏 存 另 一 只 脚 所 留 足 印 的 一半之处 ; 而大夫行 走时足印则成 是 一个挨着 一个 , 士 行 走 步 子 之 间 就可 以留下 一个足 印的距 离。 行 走的 速 度 与 身 上 所 佩 玉 饰 的 多 少 、长 短 昕 形 成 的碰 撞 声 音 , 均各有不同韵律。 吊莹剔透、 叮 当作 响的 组 玉 佩 , 不 仅使 人 产生 视 觉 、 听 觉 上 的 美感 ,
念 的 象 征 。比如 , 玉猪龙 、巨 琼 等 玉 佩
其形制是不同的 。 珩是佩玉上的横玉 , 形状 像古 代 的磐 。 面朝 上 , 面 向
3 8
国家人文历史
F EB 2 01 7
传 荚 I 三
圈雹雹墨 墨 国
与贵族 身份相 伴随 。 当 时 士 以 上 才 称 之为 稿 子 , 才 有资 格 佩 玉 。 “ 稿 臣仙 乱 玉,
展 抱 负 。孔 子 为 什 么 把 自 己 比 作 美 玉
呢?这 是因为 玉有德 。 古 人 常 用 玉 来
比喻人 品德 高尚 , 《 泰风 ・ 小戎 》 里 就
抽象。 春 秋 战 国秦 汉 时佩 玉大 流 行 .
王公 贵族 身上无不佩 玉 , 有 的 把 几 件 玉器 串联组 合起来佩戴 , 据 说 是 为 了
而 日是 身 份 地 位 的 象 征 。蛾 上 玉 佩 ,
走 快 了 玉 佩 就 叮 咚 作 响 ,有 失 仪 态 ,
所 以佩 玉 用 以 节 制 步 伐 。从 考 古 出 土 的情况 和古代 存留下 来的书 画 、 石 刻 中, 都 不难 发现 佩绶 带 l _ 艘 的 现 。 周 代至 战 国 , 组 玉 佩 通 常 挂 仃 胸 , 并一 角 : 乖到腿 下部 , 也 何佩于艘 n 1 J 两 侧, 有叫 显的 “ 节步 ” 作 川 佩 戴 佩 玉
阶级的 出现 , 玉 器 渐 渐 为 族 群 晕 权 贵 人物 、 部落首领 、 巫 师 所 垄 断 专有 。 红 【 _ 1 I 文 化 和 良渚 文 化 时 期 的 玉佩 饰 已 不
冉 单 纯 是 一 种 装 饰 ,而 成 为 权 力 、
出悦 耳的 声 音 , 冈此 器形 如兽 牙 , 故


怀


灵衣兮被被 玉佩兮 陆离 玉佩 : 古之君子 的标配
文I 黄金生
上 . 《 论赢 》 哩记载 了这 样 一个
只有美 玉才能 表达我的 心意 。 佩 玉 是 古代玉 器体系 中重耍 的组成部 分 , 也 是 玉器 中种 类最 多 、 数 量最 大 、 使 用 时 间最 长 、 范 最 广的 一 种 。

份、 品德 的最主 耍部分 ; 踞 是 指 佩 戴
的 玉, 璃 是捐 像 玉的 白色石 头 。 冲 牙 成对 悬于玉佩 下端 . 行 走 时 相 撞 可 发
土, 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
“ 玉 佩 ”一 阔 最 早 见 于 《 诗经 ・ 秦 风 ・ 泪阳 》 : “ 我送舅氏, 悠 悠 我思 ;
解字 》 单将 玉 U = 1 纳为 行德 , 即 “ 仁、 义、 智、 勇、 淌” ,玉 “ 具有 媪 润

色泽 , 有如稻子如君子 的智



玉 佩 的 上 部 .作 用 有 如 扁 担 两 端 悬 挂 器物 , 起平衡作用 ; 玉 环 位 于 成
德 :宁 碎 断 而 不 弯 , 有 如 日予 的 ∞ 德 ;切 的 棱 角 方 止 而 不 伤 人 , 如 订子 的 沾 德 ” . . 这 种 说法 拄 本 被 后
f I t 所滑用 。
组 佩 玉 的 中 部 ,是 玉 佩 中 表 示 人 的 身 0/
厚o

髻 I 9 ;
存 新 石 器 时 代 早 期 的 一 些 遗址
饰 造型 , 就 以 抽 象 简 练 的 纹 饰 反 映 了 当 时 的文 化 特 征 。 商 周 时 期 玉 器 作 为 各 级 贵 族 的 身 份 标 志之 物 , 其形状 、 数 量 也都 “ 按部 就 班” , 不 可越 雷 池 半 步 。商 周 出 现 的 大 量龙 、 凤 、吗 、 鱼形佩 玉 , 普 遍 采 用
圆雕工 艺 , 常 用双钩 阴线 , 形态 夸张

它 收 藏 在 柜 子 里 呢 ? 还 是 找 一 个 识 货 的 商人 卖掉呢 ?” 孔 子说 : “ 卖掉 吧 , 卖 掉 吧 !我 正 存 等 着 识货 的人 昵 。 ” 孔 子把 自己比 作美 玉 , 正待 价 而沽 , 一
中, 隶 坨 出 土 有 用 玉 磨 制 的 带 有 穿 孔 的 器物 , 它 们 被 认为 是 可 佩 戴 的 装 饰 品 。 m于 玉器 有 荷材 料 稀 少 、 品 质优 秀 、 工 艺难 度 大 等特 点 , 随 着 社会 阶 层 、
名冲牙 。 在 j 部 分 之 间 还 悬 有 其 他 玉
件 并杂 有 玉 人 、 玉兽片等。 珩、 璜 均 为 佩 玉 中 的 主耍 构 件 ,
何以 赠之?琼瑰 玉佩 。 ”为 舅 舅 送 行 , 常常思念我的娘亲 , 拿什么赠送他呢 ?
地位 、 财富 、 信仰 、 神 物 等 粜 种 社 会 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