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

个人消费市场
个人红外成像,如消费级无人机红外成像载荷,安全视觉、狩猎、户外观等; 个人视觉系统应用:护目镜、安全视觉、狩猎、户外观察 智能家电应用:空调、微波炉等家居应用,采用低成本、小面阵传感器 家庭安防:红外成像不泄漏家庭隐私,可以实现家庭24小时安全监控 手机型工具类热像仪
8
国内红外成像市场发展
LOCKHEED MARTIN
1996 BOEING
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候
作用距离远
可穿透烟雾、雾霾、云雾成像,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成像效果 几乎不受影响。
探测能力强:一般长焦热成 像仪能观测3千米以上的人员 和6千米以上的车辆。
辨伪能力强
可识别迷彩等伪装,分辨人体 车辆能力强
红外成像能穿透烟雾看到后面的人 红外成像能看到树丛后的人员
5
红外成像典型应用
夜视成像
国防装备、汽车夜间辅助驾驶、安 防监控、消防救援、城市安全、执 法、个人消费电子、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流派
20世纪90年代末,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技术流派基本定型,下图是现今市场上仍保 持占有率的两类micro-bolometer技术(VOx和a-Si )及其承袭关系。
VOx
α-Si
Honeywell
1990~1994
LORAL
ROCKWELL AMBER HUGHES
1996
3
不同波段红外成像特征
SWIR
• 可使用常规可见光 镜头,可透过玻璃 成像
• 可探测1.06μm及 1.55μm激光
• 可复现可见光图像 细节
MWIR
• 在高温、潮湿的海 洋大气条件下,中 波红外的传输优于 长波红外
• 如舰船发动机等高 温目标中波红外特 征明显
非制冷周扫红外

非制冷周扫红外
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被测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进行热成像分析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制冷红外技术,非制冷周扫红外具有更多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首先,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不需要使用制冷设备来冷却红外传感器,因此减小
了设备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成本,并且使设备更加便携。
这使得非制冷周扫红外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检测、医学诊断、建筑热学、环境监测等。
其次,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灵敏度。
由于非制冷
红外传感器的响应速度较快,几乎可以实时获得红外图像。
这使得非制冷周扫红外可以应用在需要快速检测和监测的场景中,例如工业生产线上的故障诊断、医学手术中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等。
此外,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还具有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和更高的温度分辨率。
制
冷红外技术受限于其制冷能力和制冷系统的稳定性,常常不能在极高或极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
而非制冷周扫红外可以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成像分析,并且具有更高的温度分辨率,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温度信息。
综上所述,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具有更加便携、响应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
温度范围更广、温度分辨率更高等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非制冷周扫红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且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精准的热成像分析。
《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范文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已经成为军事、安全、消防和环保等多个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能够在夜视、侦查和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对红外辐射的捕捉和转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原理、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二、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原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主要通过接收并处理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将这种辐射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这种系统不需要像传统的红外成像系统那样需要制冷来降低热噪声。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微观材料的光子吸收效应,在热能和电能之间产生作用,从而实现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并进一步生成图像。
三、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技术发展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型的微测辐射热计材料和先进的读出电路技术,使得系统在响应速度、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使得图像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应用领域(一)军事领域: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夜视、侦查、目标跟踪等。
它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提供清晰的图像,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安全领域:在安全领域,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可以用于监控和警戒。
它可以检测到人体的热量,从而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清晰的图像。
(三)消防领域:在消防领域,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火灾源和热源,及时发现火情并做出应对。
(四)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可以用于监测环境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为环保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五、未来研究方向(一)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对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需要继续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微测辐射热计材料和读出电路技术,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二)降低成本:目前,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典型应用

SWIR
• 可使用常规可见光 镜头,可透过玻璃 成像
• 可探测1.06μm及 1.55μm激光
• 可复现可见光图像 细节Fra bibliotekMWIR
• 在高温、潮湿的海 洋大气条件下,中 波红外的传输优于 长波红外
• 如舰船发动机等高 温目标中波红外特 征明显
• 中波制冷红外的技 术成熟度
LWIR
• 长波红外在地面大 气环境的传输最好
11
红外成像技术—发展史
1800年, 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 (水银温度计)
光机扫描、红外 摄像管技术
1800 1901年,Langley 利用探测到 1/4英里外的一头牛(电阻
1930
式测辐射热计)
1940
光机扫描红外成像技术 非制冷型红外成像技术
1956
AIM-9响尾蛇导弹
民用红外成像有望呈现爆发式增长。
9
红外成像探测器技术
制冷光子型
原理:光子型探测 优势:成像距离远,成像清晰,响应时间快,可高帧频工作(400Hz); 劣势:系统功耗大,体积大,成本高,运行时间受制冷机寿命限制; 应用:红外雷达,光电吊舱,导引头等远距离观测与跟踪高端军用
• 长波红外与室温目 标的红外辐射光谱 的匹配最好
• 战场环境烟雾环境 适应性好
• 非制冷长波红外成 像成本较低
IRay Confidential
4
红外成像技术优势
隐蔽性好 全天时
被动式目标成像与识别,隐 蔽性好
能真正做到24小时全天时监控, 不受白天黑夜影响
抗电磁干扰
不受电磁影响,能远距离精 确跟踪热目标
准全天候
作用距离远
可穿透烟雾、雾霾、云雾成像,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成像效果 几乎不受影响。
《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范文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以其无需制冷、高灵敏度、低功耗等优点,在夜视、安全监控、火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基本原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利用红外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见的图像。
其基本原理包括红外辐射的传播、探测器的响应以及图像处理三个部分。
首先,红外辐射是一种不可见的光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
当物体发出或反射红外辐射时,红外探测器通过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其次,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是一种无需冷却的探测器,通过热敏材料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等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反映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形成红外图像。
最后,图像处理技术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等操作,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三、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随着材料科学、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技术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探测器材料:新型热敏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微测辐射热计等,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2. 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处理更为迅速和准确,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3. 系统集成:将红外探测器、光学系统、电路及软件进行高度集成,使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更加紧凑、可靠。
在研究现状方面,各国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提高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
例如,通过优化探测器结构、改进图像处理算法等手段,提高系统的分辨率、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范文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是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先进设备,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医疗和工业等领域。
该系统通过捕捉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信息,将其转换为可见图像,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
本文将对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理、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二、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原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利用微测辐射热计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生成红外图像。
该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设备等部分组成。
其中,探测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三、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技术(一)探测器技术探测器是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常用的探测器包括氧化钒(VOx)探测器、石墨烯探测器等。
这些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是提高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数字化等处理,可以消除噪声干扰,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算法优化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四、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应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军事侦察、安防监控、医疗诊断和工业检测等。
在军事侦察领域,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可用于夜间侦察、目标搜索和识别等任务;在安防监控领域,该系统可用于监控城市交通、公共场所和重要设施等;在医疗诊断领域,该系统可用于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在工业检测领域,该系统可用于检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诊断等。
五、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将朝着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探测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降低系统的价格,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

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测温方式,还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简介
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技术。
与传统的热电偶、热敏电阻等接触式测温方法相比,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具有无接触、快速、准确等特点,能在-50℃至+300℃的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温。
二、技术原理与优势
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红外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温度值。
与其他测温方法相比,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非接触测量:无需与被测物体接触,避免了对物体的磨损和损坏,同时减少了人为误差。
2.响应速度快:面阵探测器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物体的测温。
3.抗干扰能力强:红外测温技术不受电磁场、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能在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4.宽温度范围: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实现高精度测温。
5.易于集成: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紧凑,易于与其他传感器和设备集成,
便于实现自动化测温。
三、应用领域与前景
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捷和福祉。
总之,非制冷面阵红外测温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现代测温领域的一大热门。
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简述2013年11月8日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简述摘要: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是目前主流的夜视观察仪器之一,因其较高的可靠性在军事领域的低端应用、民用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它通过被测物体向外界发出的辐射能量来得到物体对应的温度。
本文主要就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发展状况、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参数做简单的分析及介绍。
比较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测温公式的优劣并且做出了相关推导,简单介绍了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电路系统和通用型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的性能参数及其一般测定方法。
对以后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帮助。
关键字: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发展状况;系统设计;性能参数The brief description of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imagerYu Chun-kai, Wang Hui-ting, Qi Xiao-yun, Xu Jian Abstract: Currently,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is one kind of mainstream devices on night vision. Because of its high reliability,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has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military and civil field. It gains temperature of the detected object by the infrared radiation the object emits. This paper simply analyses and introduces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inciple, development status, system design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 on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We compared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 measuring formulae in their respective situations and did the relevant derivation. We also introduced the circuit system which based on FPGA in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and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 of general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This paper provides us much promotion about the future study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Key words: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inciple; development status; system design; performance parameter0 前言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可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理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为视频图像的设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蔡毅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摘要:红外成像技术与微光图像增强技术是夜视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包括量子型和热探测型成像技术两种,都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最新成就之一。
在本文中,比较了这两种技术的特点,讨论了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的优点、发展趋势和应用。
关键词:非制冷,红外成像,应用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CAI YiKunming Insitute of Physics, Kunming, Yunnan, P.R.China, 650223Abstract: Night vision technology includes low-light-level image intensifier technology and infrared image technology. 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newest achievement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low-light-level image intensifier and 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ies are compared, then advantag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Keywords: Infrared Imaging,Uncooled Infrared Imaging,Application1.红外成像技术与微光图像增强技术的比较用于夜间观察的微光和热成像装置一般由信号接收、转换、处理和显示等四大部分组成。
实现夜间观察不同的技术路线,必然要在这四大部件上反映出来。
夜间观察的基本矛盾是光强不足。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1)尽可能多的得到光能量,例如使用大口径望远镜,就可以有限的改善人眼在黄昏和明亮的夜晚的观察能力;微光和热成像装置也使用大口径的望远镜,如有的地面用热像仪口径达到245毫米;2)设法对光信号进行放大,不同的技术基础形成不同的技术路线;如应用真空光电子技术形成了一系列的微光成像器件,而以红外物理、半导体、微电子、真空、制冷、精密光学机械等技术则形成了一系列的热成像仪(TI)。
3)在红外光谱波段观察目标的红外图像,克服光强不足的困难。
如在微光技术中,将光电阴极的光谱响应延伸到近红外区,可以获取目标表面反射的近红外光,得到更多的光能量,改善微光成像器件的成像质量。
而直接获取目标自身发射的热辐射信息,在长波红外区观察目标的热图像,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夜视。
在微光图像增强器(L3I)中,用光电阴极将微弱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图像转换成相应的电子密度图像,其光阴极是连续和均匀的一个薄膜。
在红外成像仪(IRI)中,用若干个分离探测元组成的探测器列阵将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
微光成像器件的信号处理有五大特点:1)信号并行处理,2)信号在空域处理,3)信号是电子数量,4)信号是模拟量,5)信号原位处理。
在半导体、微电子技术还不发达时,电真空技术的这些特点占尽优势,成为夜视技术的主流。
非制冷焦平面组件(UFPA)的信号处理有五大特点:1)信号串行处理,2)信号在时域处理,3)信号是电脉冲电平值,4)信号是数字量,5)信号分离处理,便于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163获得更多的信息。
半导体、探测器材料、微电子、微电机等技术的进步,使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L3I图像显示有四个特点:1)CRT显示,2)直接显示,3)屏幕面积有限,有几~几十cm2,4)只能单屏幕显示。
非制冷红外成像仪(UIRI)的图像显示有四个特点:1)显示器件种类多,有CRT,LED,液晶,等离子体等,应用灵活,2)图像可直接、间接、混合显示,对系统的适应性好,3)屏幕面积可大可小,从几cm2~几十m2,4)可多屏幕显示,5)可在屏幕中加入其它信息。
2.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分类红外成像、热成像、红外热成像是概念很接近、但又有区别的名词。
红外成像的概念最广,包括长波、中波、短波红外成像,包括被动、主动成像。
热成像是指在利用景物自身辐射的长波和中波红外光的被动成像。
最早,红外热成像是指在红外波段的热成像,与热成像有相同的意义。
现在,可以将其广义的理解为红外和热成像。
UIRI应尽可能多的接受目标在指定波段的红外辐射能量。
室温景物的红外辐射在8~14μm 的长波红外区最多(大约比中波红外多50倍),因此,用180元以内的探测元经过光机扫描,就可以获得画质优良的热图像。
3~5μm的中波红外能量虽比长波红外的少,但在凝视型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发展起来后,可以通过增加积分时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所以一样可以获得画质优良的室温景物的热图像。
同样,为充分利用入射能量,采用热探测的UFPA都工作在长波红外。
尽管室温景物在1~2.5μm的短波红外辐射可忽略不计,但实际上,景物也反射环境的夜天光、大气辉光等短波红外辐射,接收这些短波红外辐射也能实现红外成像。
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夜天光、大气辉光等1.3~2.5μm之间的短波红外辐射。
由于有多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研制短波红外非制冷焦平面组件(SWIR-UFPA),因此,该领域的发展成为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的一个亮点。
SWIR-UFPA也能用于高温目标的成像。
根据成像原理和使用的探测器材料技术,将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分类如表1。
表1 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分类表代技术特征第一代热释电摄像管热释电靶/真空电子束扫描第二代微测辐射热计UFPA 电子学扫描热释电UFPA 电子学扫描热电偶UFPA 电子学扫描短波红外UFPA 电子学扫描其中,研制微测辐射热计UFPA的材料主要有VO X(氧化钒)、α:Si(非晶硅)两种,研制热释电UFPA的材料主要有PZT(锆钛酸铅)、BST(钛酸锶钡)、PST(钽钪酸铅)三种。
研制量子型UFPA的主要有InGaAs(铟镓砷)、HgCdTe(碲镉汞)、Ge(锗)等。
3.非制冷红外成像技术的现状3.1技术优点UIRI技术主要有七大优点:1)性能良好(Good performance——G),2)可靠性高(High reliability——H),3)成本低(Low cost——L),4)功耗小(Low power consumption——L),5)寿命长(Long life——L),6)重量轻(Light weight——L),7)体积小(Small volume——S),既GHL4S。
3.2技术水平现在已有商品有热释电和微测辐射热计UFPA两种,表2列出代表当今世界UFPA的水平的热释电和微测辐射热计UFPA的典型性能参数。
164表2 热释电和微测辐射热计UFPA的性能参数表热释电UFPA微测辐射热计UFPA探测器材料 BST VO Xα:Si工作波段(μm) 8~14 8~14 8~14列阵规模 328×245 328×245 320×240像元中心距(μm) 48.5×48.550×50 45×45F/# 1 1 150 39 80(在25Hz)NETD(mK)吸收率 0.99 0.8 0.8填充因子 1.0 0.7 0.8 绝热率(W/K) 2×10 - 62×10 – 7 2×10 – 7TEC功耗(W)无 8 8.5(最大)3.3市场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期,Raytheon Texas Ins.和Raytheo Amber两家公司开发的UTI就有商品上市。
在1998年,Texas Ins.使用热释电UFPA的UTI——ISM的价格为$12000,Amber使用微测辐射热计UFPA的UTI——Sentinel的价格为$65000。
美国波音公司已研制成功大小与一号电池相当、重量仅90克、功耗小于600毫瓦的UTI。
估计在最近的将来,UTI就会跌破$2000的价位。
根据美国一份专业分析报告预测:2000年,美国市场UTI销售额为$1.75亿,与制冷型热像仪(CTI)相当。
2002年,UTI销售额将达到$3.22亿,超过CTI。
在近年内,UTI年均增长率约为65%。
UTI价格便宜,要销售 1.75亿美元,其产量必然很大,应在万台以上。
以1996年为例,Texas Ins.达到每周生产150毫米的BST材料1000片,每片能做320×240 UPFA 42个。
估计目前美国市场销售的UTI在30000台左右。
法国1997年研制成功非晶硅微测辐射热计UFPA后,一直致力于产业化。
得益中国市场的拉动,法国专门成立了ULIS公司进行产业化生产。
2004年,其UFPA年产量在约7000个,其中欧洲的订货数量约5000个。
在2003年之前,中国是ULIS公司的最大客户,已从ULIS公司累计定购320×240 UFPA约4000个。
2003年,国内销售的UTI超过1000台,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
3.4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组件的新发展——SWIR-UFPA现在研制SWIR-UFPA主要有InGaAs和HgCdTe两种材料。
探测元是一个PN结,利用红外光的量子效应工作。
表3比较了热探测和光量子UFPA的特点。
两种UFPA在应用领域是互相补充。
表3 热探测和光量子UFPA的特点比较热探测UFPA 光量子UFPA工作波段8~14μm 0.9~2.5μm信号来源景物自身热辐射景物反射背景光工作原理热效应量子效应图像特点热图像类似可见光图像光学镜头与锗材料为基础传统光学材料与电视的兼容性不兼容兼容昼夜工作是是对天气的适应性优于可见光略优于可见光165温度稳定器仅热释电UFPA不需要不需要在InP(磷化铟)衬底上外延InGaAs主要用于研制0.9~1.7μm短波红外探测器,目前,InGaAs 的SWIR-UFPA有128×128、320×240 等规模的商品。
用HgCdTe研制的SWIR-UFPA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研制出规模达到2048×2048的样品。
表4列出InGaAs和HgCdTe SWIR-UFPA的典型性能参数。
从目前的状况看,最高性能的探测器是用MOCVD生长的In0.53Ga0.47As/InP在1.68μm处达到的,因此对夜天光的利用率比HgCdTe的约低30%,但由于技术成熟,制造成本低,因此今后InGaAs的SWIR-UFPA主要用于低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