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风险状态优劣评估标准汇总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评估标准

XXXXXX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评估标准一、风险的定义与分类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这些事件将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
简单来说,所谓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根据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所产生的影响,可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五类。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并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必须判明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存在的系统风险,分析风险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过程,完成风险评估整体工作。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一)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评估XXXXXXXXXXX^下简称“公司”)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由XXXX XP牵头组织公司各单位对风险类别熟悉的员工组成,风险评估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风险信息收集表及访谈等方式,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并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当历史数据中关于风险方面的信息可依赖程度较低时,需要聘请外部专家对风险概率和影响做出判断。
确定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评价标准如下:风险概率影响程度在访谈和风险信息收集期间,对每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的说明信息,包括确定概率和影响级别所依赖的假设条件等,根据评价标准确定风险概率和影响等级,对于风险概率和影响等级明显很低的风险事件,不对之进行等级评价,而是作为观察项目列入清单,供将来进一步监测。
内部参与评分的人员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决策层:董事会;管理层:部门负责人;操作层:员工。
评分人所占权重:公司根据评分人与风险类型的相关性及其评分的可靠程度不同,将评分权重分为两类。
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是指对特定活动、事物或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评价标准是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衡量风险严重程度的指标和标准。
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是基于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对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
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 风险矩阵法:通过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 故事法:通过讲述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潜在风险和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通过团队讨论和集体智慧,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基于数据和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 敏感性分析:通过改变输入参数的值,评估其对风险结果的影响程度。
- 随机模拟:利用概率分布和随机数生成器,模拟大量可能的风险情景,并计算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 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模拟方法,通过运行大量的试验,得到风险结果的概率分布。
评价标准是根据具体领域和行业的要求,制定的衡量风险严重程度的指标和标准。
常用的评价标准包括:- 风险等级划分:将风险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高、中、低等级,以便确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优先级。
-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风险对人员、财产、环境等方面的可能影响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确定风险的频率和概率。
- 风险管控措施评估:评估已采取的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制定,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并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是指对某一特定活动、项目或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风险评估标准是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内容要点和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
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充分考虑所评估对象的特点和行业规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其次,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评估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后,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估工作的水平。
二、风险评估标准的内容要点。
风险评估标准的内容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识别的标准和方法,即如何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第二,风险分析的标准和方法,即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第三,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即对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其等级和优先级;第四,风险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即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策略。
三、风险评估标准的应用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指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风险事件进行主观判断和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定量评估是指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对风险事件进行客观量化和计算,确定其具体的概率和影响值。
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以结合专家咨询、专业软件和现场调查等方法,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估结果。
四、结论。
风险评估标准是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其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以获取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一、引言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程度和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方法、指标和评价结果等内容。
二、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范围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风险;2. 环境风险评价:如污染物排放、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环境造成的风险;3. 人为因素风险评价:如事故、恐怖袭击等人为因素对社会造成的风险。
四、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1. 定性评价:通过对风险的描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范围等,以便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2. 定量评价: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运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确定风险的概率、损失程度等指标。
五、指标风险评价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概率:指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常用百分比表示;2. 风险影响程度:指风险事件发生后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一般、严重等级;3. 风险优先级:指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的风险的优先级,常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
六、评价结果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清单:列出所有识别到的风险,包括风险的名称、来源、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等信息;2. 风险评估报告:对每个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风险的原因、后果、影响范围等内容;3. 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响应计划等。
七、结论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潜在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章--风险状态优劣评估标准汇总

第四章风险状态优劣评价标准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评价不同风险状态的优劣。
为简单起见,在理论分析中,一般分析随机财富指标(或其变动量), 收入表现为财富的增加,损失表现为财富的减少。
评价不同风险状态优劣的问题简化为:设风险主体面临两个风险指标(随机财富变量)X与Y,已知X与Y的风险状态,问如何评价X与Y的优劣。
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测度问题(可以定义为广义随机占优问题)。
评价标准最少应具备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
所谓完备性是说,对于任意两个财富风险状态X、Y,评价标准都应给出优劣的评判;所谓传递性是说,对于财富变量X、Y、Z,如果X优于Y,Y优于Z,则必有X优于Z。
到目前为止,并无公认评价标准。
已有的标准大致分为两类。
客观标准:评价标准中基本不应用有关风险主体的其它信息。
即风险状态评价标准基本依赖风险状态本身。
但不同标准的应用者需具备一定的特征(实际上是,标准是客观的、选用时则要结合主观特征)。
客观标准包括:期望价值标准;均值——方差标准;随机占优标准、V AR标准、ES标准等。
非客观标准:评价标准中要运用风险主体的其它信息。
如:风险主体的经历、财富水平、心理状态等。
非客观标准中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标准是期望效用标准。
近年来,以期望效用标准为基础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更复杂也更具体的标准。
客观标准是一个(广义)函数,对随机财富变量X,用F(X)的(广义)大小来评估优劣。
非客观标准则是一个(广义)两变量函数,一个变量是随机财富变量X, 另一个是刻画风险主体特征的变量H,而用F(X,H)的(广义)大小来评估优劣。
以下我们有选择地介绍若干风险状态优劣评估标准(风险测度)。
第一节风险状态优劣客观标准所谓风险状态优劣客观标准是指,对于任意风险状态X,我们有一个函数或函数向量F,我们用F(X)的值来评价X的优劣。
一期望价值标准设风险主体面临随机财富指标X、Y,若E(X)>E(Y), 则认为X比Y优。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一、引言风险评价是指对特定风险的潜在危害进行系统性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对各种风险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或管理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和评估结果的处理等。
二、评估方法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对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定性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
其中,风险矩阵法是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矩阵化,以确定风险的等级;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构建层次结构,通过专家判断和权重分配来确定风险的程度;事件树分析法是通过建立事件树模型,分析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2.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
常用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和风险值计算等。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改变输入参数,观察输出结果的变化情况,以确定风险的敏感性;蒙特卡洛模拟是通过随机抽样和模拟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概率分布的估计;风险值计算是通过计算风险的数值来评估风险的大小。
三、评估指标1. 风险概率风险概率是指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通常使用百分比或概率值来表示,如10%或0.1。
评估风险概率时,需要考虑历史数据、专家判断和模型分析等多种因素。
2. 风险影响风险影响是指风险事件发生后对组织或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
通常使用金钱、时间或资源等指标来衡量,如100万元或2个月。
评估风险影响时,需要考虑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潜在损失等因素。
3. 风险等级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来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
一般采用颜色或数字等表示,如红色、黄色或1-5级。
风险等级的确定需要根据组织或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四、评估结果的处理评估结果的处理是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排序和优化处理的过程。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风险:1. 风险避免: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流程或环境等,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一、引言风险评估是指对特定活动、项目或者决策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估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评价风险的指标和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风险评估标准的基本要素和常见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情境制定适合的风险评估标准。
二、风险评估标准的基本要素1. 风险定义和分类风险定义是指对风险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明确和界定。
常见的风险定义包括“不确定性的事件”、“可能发生的损失”等。
风险分类是指将风险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划分和分类,常见的风险分类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2. 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价风险大小和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风险概率、风险影响、风险严重性等。
风险概率是指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百分比或者概率值表示。
风险影响是指风险事件发生时可能带来的损失或者影响,可以用金钱、时间、资源等指标进行衡量。
风险严重性是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指标,用来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
3.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是指用来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进行的主观评估,通常用文字描述和评估矩阵来表示风险级别。
定量评估是基于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的客观评估,通常使用概率统计模型和风险摹拟方法来计算风险值和风险分布。
三、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方法1. 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在制定风险评估标准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评估目标是指评估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例如确定风险优先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等。
评估范围是指评估的对象和涉及的方面,例如项目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等。
2. 采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在制定风险评估标准之前,需要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市场研究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风险的特征和趋势。
3. 制定评估指标和权重根据评估目标和范围,可以制定适合的评估指标和权重。
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一、引言风险评价是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对项目、产品或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风险评价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内容。
二、评价目的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项目、产品或活动的顺利进行。
评价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2. 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4. 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范围风险评价的范围应明确界定,包括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时间范围和评价的空间范围等。
评价范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的项目、产品或活动;2. 评价时间范围:确定评价的起止时间,以便全面评估风险;3. 评价空间范围:界定评价的地理范围,以便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定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四、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评价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和分析已有的风险评价数据和信息;2.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价,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和判断;3. 实地调查:对评价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收集现场数据和信息;4.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5. 模型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风险进行模拟和预测。
五、评价指标风险评价的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采用百分比或概率值表示;2. 风险影响程度: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产品或活动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定性描述或定量指标表示;3.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综合评估,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管理;4.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减轻、风险转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风险状态优劣评价标准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评价不同风险状态的优劣。
为简单起见,在理论分析中,一般分析随机财富指标(或其变动量), 收入表现为财富的增加,损失表现为财富的减少。
评价不同风险状态优劣的问题简化为:设风险主体面临两个风险指标(随机财富变量)X与Y,已知X与Y的风险状态,问如何评价X与Y的优劣。
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测度问题(可以定义为广义随机占优问题)。
评价标准最少应具备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
所谓完备性是说,对于任意两个财富风险状态X、Y,评价标准都应给出优劣的评判;所谓传递性是说,对于财富变量X、Y、Z,如果X优于Y,Y优于Z,则必有X优于Z。
到目前为止,并无公认评价标准。
已有的标准大致分为两类。
客观标准:评价标准中基本不应用有关风险主体的其它信息。
即风险状态评价标准基本依赖风险状态本身。
但不同标准的应用者需具备一定的特征(实际上是,标准是客观的、选用时则要结合主观特征)。
客观标准包括:期望价值标准;均值——方差标准;随机占优标准、V AR标准、ES标准等。
非客观标准:评价标准中要运用风险主体的其它信息。
如:风险主体的经历、财富水平、心理状态等。
非客观标准中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标准是期望效用标准。
近年来,以期望效用标准为基础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更复杂也更具体的标准。
客观标准是一个(广义)函数,对随机财富变量X,用F(X)的(广义)大小来评估优劣。
非客观标准则是一个(广义)两变量函数,一个变量是随机财富变量X, 另一个是刻画风险主体特征的变量H,而用F(X,H)的(广义)大小来评估优劣。
以下我们有选择地介绍若干风险状态优劣评估标准(风险测度)。
第一节风险状态优劣客观标准所谓风险状态优劣客观标准是指,对于任意风险状态X,我们有一个函数或函数向量F,我们用F(X)的值来评价X的优劣。
一期望价值标准设风险主体面临随机财富指标X、Y,若E(X)>E(Y), 则认为X比Y优。
例4-1设汽车车主当前的财富水平为W0,现在面临要否购买汽车保险的问题。
若购买汽车保险,保费支出为2500E(X)=E(W0– 2500)= W0– 2500若车主选择不购买保险,其财富期望为E(Y)=E(W0– Z)= W0– 2000可以看出,采用期望价值标准,车主将选择不购买保险。
对期望价值标准,很早就有人提出质疑。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也许是圣彼得堡悖论(St. Bertersburg paradox)。
1713年代,瑞士数学家尼古拉斯.伯努利(Nicholas Bernoulli)提出一个谜题:乙支付一笔钱给甲后,乙抛硬币,若出现正面,甲给乙21美元,游戏结束;若出现反面,乙继续抛硬币,若出现正面,甲给乙22美元,游戏结束;若出现反面,乙继续抛硬币,若出现正面,甲给乙23美元,游戏结束;若出现反面,乙继续抛硬币,若出现正面,甲给乙24美元,游戏结束;若出现反面,乙继续、、、在这个游戏中,乙收入的数学期望为:(1/2)1×21+(1/2)2×22 +(1/2)3×23 +、、、== 1+1+1+、、、== ∞这就是说,理论上,乙无论付出多少钱玩这个游戏都是可行的。
贝努利发现,很少有人愿意支付10美元来玩这个游戏问题是,你最多肯付多少钱参加这个游戏?这个问题最早发表在一个叫圣彼得堡的杂志上, 所以后来就叫圣彼得堡悖论(St. Bertersburg paradox)现实中, 很多人也不接受期望价值标准。
比如,所有赌博公司与客户间的赌博游戏,客户的期望收入总是小于赌注,但嗜赌者大有人在。
所有彩票的期望收入也无一例外大大小于投注额,但彩票购买者也大有人在。
二均值—方差标准均值—方差标准:风险主体通过比较X与Y的均值和方差(不再仅是数学期望)来判断X与Y的优劣, 运用时,用如下占优规则(DOMINANCE RULE):当两个随机财富状态的均值相等时,方差小的随机财富状态优;方差相等时,均值大的优;一个的均值大于另一个,而方差小于另一个时,此随机财富状态优。
显然均值—方差标准不能运用于所有情况(不具备完备性,或者说均值—方差标准是一个有局限性的标准、在理论上有缺陷的标准)。
例如,设X和Y是两个随机财富状态,如果E(X)>E(Y),同时D(X) >D(Y);或相反,E(X) <E(Y),同时D(X) < D(Y)。
这时单凭均值—方差我们是无法判定X与Y的优劣的。
但这不排除在特定领域均值—方差标准有其完美性。
比如在证券投资领域,1952年,马克威茨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运用均值—方差标准,马克威茨完美地解决了投资组合选择问题。
须注意, 马克威茨投资组合理论揭示了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之间的应有关系:这就是资本市场线方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证券市场线方程是其变种)。
如果某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市场方差不符合CAPM,则该组合要么应卖空、要么应买入。
但在均值—方差坐标系里的资本市场线或证券市场线上如何选择投资组合,马克威茨并未给出答案。
因为这条线(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关系)的斜率为正数,在这条线上的情况正如在E(X)>E(Y)时却有D(X) >D(Y)。
E(r p)=r F+[E(r M)-r F]βpE(r p)=r F+[E(r M)-r F]σp/σM三随机占优标准随机占优stochastic dominance随机占优为风险状态排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工具(Whitmore和Findlay,1978)。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随机占优关系:假设风险主体想在两个财富风险状态X和Y之间做一个选择,如果在未来任何情况下Y总是超过X,只要风险主体是永远不会满足的,那么风险主体不会持有X,因为持有Y得到的结果一般会更好。
风险主体不会持有Y而会持有X这个例子仅仅是一阶随机占优(first-order stochastic dominance,FSD)的一个特例。
更一般地,如果对任意X,资产Y小于或等于X的概率大于资产X,那么资产X对资产Y是一阶随机占优的。
只要投资者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而且永远不会满足,那么投资者就不会选择Y。
虽然存在X小于Y的可能性,风险主体还是会选择X随机占优关系主要有三种:一阶随机占优(FSD);二阶随机占优(SSD)和三阶随机占优(TSD)。
随机占优的严格定义是:假设X和Y的累积概率函数(CDF)分别为F1和G1,X对Y是一阶随机占优的,当且仅当对任意的x有因此如果X 的累积概率函数在Y 的累积概率函数的右边,那么X 对Y 是一阶随机占优的。
X 的累积概率函数在Y 的累积概率函数的右边一阶随机占优的条件很强,因此有了二阶随机占优和三阶随机占优。
定义F2 和G2 分别为F1和G1 与横轴以及x=a(a 为任意实数)所围区域的面积,那么X 对Y 是二阶随机占优的,当且仅当对任意的x 有二阶随机占优允许X 和Y 的累积概率函数有交叉的可能。
最后,定义F3 和G3 分别为F2 和G2 与横轴以及x=a(a 为任意实数)所围区域的面积,uX和uY 分别为X 和Y 的期望收益。
那么X 对Y 是三阶随机占优的,当且仅当对任意的x 有三种占优关系之间的联系是即存在一阶随机占优时,就存在二阶随机占优,存在二阶随机占优时,就存在三阶随机占优。
如果存在随机占优,投资者持有占优资产预期收益总是更高的,因此理性投资者不会持有不占优的资产。
四、V AR标准同样置信水平下,在险值小者为优。
20世纪90年代, JP摩根银行首席执行官Dennis Weather Stone 向其雇员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在每天下午4:15时提出一个数字,使其能够准确的了解银行的风险状况。
这实际上是一个风险测度的问题:风险状态的客观标准问题。
即:已知财富随机变量X,求一个F , F =F (X ),用其能度量X的优劣。
显然,σ、E、n阶距等均可纳入考虑范围。
但显然,Dennis对这些指标不满意,因为:这些指标①不能用于公司多风险因素的情况,②这些指标一般不涉及风险规模,③这些指标无法指导风险控制措施(一般认为)。
JP. Morgan 的雇员提出了一个指标:在险值VaR ( Value at risk)。
1994年,JP. Morgan 成立了一间公司,名为Riskmetrics , 专门计算VaR。
五、ES标准ES(Expected Shortfall)指期望损失,有时也叫条件在险值(CV AR)、平均在险值(A V AR)、期望尾损。
计算ES时,要先确定最坏水平q(分位点),比如,我们关心最坏的10%的情况。
如对于任意0‹α‹q,都可以算出VARɑ,则ES用如下公式计算:ESq = [ -∫q 0 V ARɑdɑ]/q“胖尾”及其ESq“瘦尾”及其ESq如财富变动量是离散分布的,则以最坏情况内各个离散概率占最坏水平的比重为权重,财富变动量的加权平均值为ES。
probability of event ending value of the portfolio 10% 030% 8040% 10020% 150则财富变动量及其概率分布为probability of event profit10% −10030% −2040% 020% 50我们可以计算若干分位点的ES q:q expected shortfall ESq5% −10010% −10020% −6040% −40100% −6ES的计算:0.20ES.的计算1一般:ES q是q的增函数;ES q总是比-VAR q糟糕(最多一样)。
附:一致性风险测度公理Artzner等(1999)提出了一致性风险测度(Coherent Risk Measure)概念。
他们认为一种良好定义的风险测度应该满足单调性、一次齐次性、平移不变性和次可加性四条公理,并将满足这些公理的风险测度叫做一致性风险测度。
1、单调性:X1≥X2→ρ(X1)≤ρ(X2)如果投资组合X1在任意情况下的价值都比投资组合X2的价值大,则一致性风险测度度量的X1的风险至少不应该比X2的风险大。
也就是说,优质资产的风险应该比劣质资产的风险小。
2、一次齐次性:3、平移不变性:即意味着:ρ(X+ ρ(X)) = ρ(X) − ρ(X) = 0上式意味着,如果用数量为ρ(X)的资本或保证金加入到投资组合X之中,则恰好可以抵消投资组合X的风险。
因此,平移不变性公理要求风险测度在数值上就是为抵消投资组合的风险而需要提供的资本或保证金的数量。
4、次可加性:次可加性公理意味着,用一致性风险测度度量出来的所有被监管对象的总体风险A,不能比各单个被监管对象的风险之和B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