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椭圆的综合运用(教案)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运用(教案)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运用(教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提问学生:回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引出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00y x P ,椭圆标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若点),(00y x P 椭圆上,则122

220=+b y a x ;

若点),(00y x P 在椭圆内,则122

220<+b y a x ;

若点),(00y x P 在椭圆外,则1220

220>+b

y a x ;

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直线运动与椭圆形成的交点个数说明直线与椭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相离:直线与椭圆没有交点; 相切:直线与椭圆有唯一交点;

相交:直线与椭圆两个交点; (2)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y kx m =+椭圆22

22:1(0)x y M a b a b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 得

22222222()2()0a k b x a kmx a m b +++-=

记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则

①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②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此时有一个交点; ③当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没有交点. (3)弦长公式的推导

设1122(,),(,)A x y B x y 为椭圆上的两点, AB 叫做椭圆的弦长. 回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通过距离公式化简整理,得出弦长公式.

11AB x x y y =-=-k 为直线AB 的斜率). 二、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M 的离心率为23

,右顶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

32+

(1)求椭圆M 的方程.

(2)若直线20x y m +-=与椭圆M :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设直线t x y l +=:与椭圆M 相交于不同的B A ,两点,令)(t f AB =,求)(t f .

【答案】(1)2

214

x y +=

(2)①相交:m <<,②相切: m =,③相离: m m <<或

(3)()(f t t =

【解析】(1

)依据题意,则2c a a c ?=

???+=+?

解方程组得2,a c ==所以椭圆方程为2

214

x y += (2)联立22

2014

x y m x y +-=??

?+=??消掉y 得225161640x mx m -+-=

222(16)45(164)16(54)m m m ?=-?-=-

①若直线与椭圆相交,则216(54)0m ?=->

,解得22

m -

<<

②若直线与椭圆相切,则216(54)0m ?=-=

,解得m =③若直线与椭圆相离,则216(54)0m ?=-<

m m <<或(3)联立22

14

y x t

x y =+???+=??消掉y 得22

58440x tx m ++-= 因为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则2

2

6420(44)0t t ?=-->

,解得t <设1122(,)(,)A x y B x y ,由韦达定理,则

1285t

x x +=-,2124(1)5

t x x -=

由弦长公式,则AB =

=

=

所以()(f t t =∈ 【例题2】

【题干】已知椭圆2

2:12

x M y +=, (1)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2)

过1

()22

Q 的直线与椭圆M 相交于,A B 两点,

且,A B 关于点Q 对称,求直线AB 的方程;

(3)过点(2,1)的直线l 与椭圆M 相交,求直线l 被椭圆截得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1)40x y +=,(2

220y +-=,(3)222220x y x y +--=

【解析】(1) 设平行弦中点坐标为00(,)x y ,弦与椭圆对应的两个交点为11(,)x y ,22(,)x y

2

2112

222

12

1

2

x y x y ?+=????+=??两式相减得12121212()()()()02x x x x y y y y +-++-= 化简整理得

1212121222()

y y x x

x x y y -+=-=-+

又因为1201202,2x x x y y y +=+=,代入上式,得0040x y +=.

所以平行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为40x y += (在椭圆2

2:12

x M y +=内的部分). (2)设33(,)A x y ,44(,)B x y ,则

22

332

244

12

1

2

x y x y ?+=????+=??两式相减得34343434()()()()02x x x x y y y y +-++-=曲线的范围 化简整理得

121212122()

y y x x

x x y y -+=--+

又因为,A B

关于点1

(

)22

Q

对称,则34121x x y y +=+=

所以121212122()2

AB y y x x k x x y y -+=

=-=-

-+

故直线AB

220y +-=

(3)由点(2,1)的位置结合椭圆方程可知直线l 的斜率必然存在, 设弦中点坐标为(,)x y '',则1

2

l y k x '-=

'-………………………()i 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交点分别为5566(,),(,)x y x y ,则56562,2x x x y y y ''+=+=

又22

552

266

12

1

2

x y x y ?+=????+=??两式相减得5

6565656()()()()02x x x x y y y y +-++-= 化简整理得565656562()2l y y x x x k x x y y y '

-+=

=-=-

'

-+……………()ii 由()i ()ii 联立化简得, 2

2

2220x y x y ''''+--=. 所以弦中点的轨迹为:2

2

2220x y x y +--=.

三、课堂运用

【基础】

1.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有一动点P ,F 为椭圆的右焦点,

max min 33PF PF ==,则椭圆的方程为( )

A .22194x y +=

B .22154x y +=或22195x y += C.22195x y += D.22154x y +=或22

194

x y +=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意易得33a c a c +=-=

3,a c ==所以椭圆方程为:22

195

x y += 2.已知直线1l 过椭圆14

:22

=+y x C 的左焦点1F 且与椭圆相交于B A ,两点,

椭圆C 的右焦点

为2F ,则2ABF ?的周长为( ) A.6 B. 7 C.8 D.9

【答案】C.

【解析】如图,因为B A ,在椭圆上,由椭圆的定义,则

a AF AF a BF BF 2,22121=+=+

所以2ABF ?的周长

842222==+=++=a a a AF BF AB C

所以选.C

3. 椭圆16

49422=+y x 的焦点分别为21,F F ,点M 在椭圆上,若31=PF ,则

=2PF ,=∠21PF F .

【答案】4;

2

π

.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7221==+a PF PF ,则437712=-=-=PF PF , 又因为5222

2

21=-==b a c F F ,故21PF F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2

21π

=

∠PF F .

4.已知)0,2(),0,2(B A -,动点),(y x P 满足6=+PB PA ,则点),(y x P 的轨迹方程为 .

【答案】15

922=+y x

【解析】因为64<=AB ,所以点),(y x P 的轨迹为椭圆62=a ,则3=a ,2=c

52

2

=-=c a b ,故椭圆方程为15

92

2=+

y x . 5.若直线2y mx =+与椭圆22

142

x y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实数m 的值.

【答案】2

m =±

【解析】联立22

224

y mx x y =+??+=?消y 得22

(21)840m x mx +++= 因为直线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则2

2

644(21)40m m ?=-?+?=

解得m =. 【巩固】

1. 已知两定点)1,1(),1,1(--B A ,动点P 满足2

2

x =?,则点P 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B.

【解析】设),(y x P ,)1,1(),1,1(y x PB y x PA ----=--=,则

2

222

2

x y x =-+=?,整理得1242

2=+y x ,所以是椭圆,选B .

2.直线y x a =+与椭圆2212x y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求a 的值. 【答案】1

【解析】联立22

22y x a x y =+??+=?消去y 得22

34220x ax a ++-= 21643(22)0a a ?=-?->恒成立,则a R ∈

设1122(,),(,)A x y B x y ,由韦达定理,则

1243a

x x +=-,212223

a x x -=

由弦长公式AB ===

解得1a =.

【拔高】

1.过原点的直线l 与曲线C:13

22

=+y x 相交,若直线l 被曲线C 所截得的线段长不大于6,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

.

A 656

παπ

≤ .B 326παπ<< .C 323παπ≤≤ .D 4

34παπ≤≤

【答案】D.

【解析】因为截得的线段长不大于6,故直线不可能与x 轴重合,可设直线方程为x my = 联立??

?=+=3

32

2y x my

x 消去x 得,03)3(2

2=-+y m ,设直线与椭圆相交于B A ,两点,则

63)3(121222

≤+++=m m m

AB ,整理得63

)

1(1222≤++m m ,解得11≤≤-m

所以]1,1[1tan -∈=

=m k α,又),0[πα∈,解得4

34π

απ≤≤.选.D 2. 已知椭圆221169x y +=,12,l l 是过点(0,)P m 且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问实数m 为何值时,12,l l 与椭圆都有公共点.

【答案】[5,5]m ∈-

【解析】由题知点(0,)P m 在y 轴上运动,分两种情形讨论

(1)当12,l l 中有一条与x 轴平行时,则必有一条是y 轴,此时[3,3]m ∈-; (2)当12,l l 中都不与x 轴平行时,设1:l y kx m =+,则21

:l y x m k

=-

+. 1l 与椭圆有公共点,即22

()1169

x kx m ++

=有实数根,整理得 222(169)32161440k x kmx m +++-=

2

2

2

(32)4(169)(16144)0km k m ∴?=-+-≥解得22

9

16

m k -≥

. 2l 与椭圆有公共点,同理可得2219

()16

m k -≥

当3m >时,229()1516m m -≤?≤;又5m >时,229259

()11616

m -->=; 而221

,

k k

必有一个小于等于1,此时12,l l 与椭圆不可能都有公共点. 综上所述5m ≤时,12,l l 与椭圆都有公共点.即[5,5]m ∈-.

课程小结

本讲主要学习了下面的内容: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课后作业

【基础】

1.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4x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

.A 2211612x y += .B 221128x y += .C 22184x y += .D 221124x y +=

【答案】C

【解析】依题可设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则2,42==c c ,

8,42

2=-=-=a c a x ,所以4222=-=c a b ,椭圆方程为22184x y +

=,故选.C 2.已知直线m x y +=与椭圆14

22

=+y x 相交,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5,5[- .B )5,0( .C )0,5(- )5,5.(-D 【答案】D.

【解析】把直线方程m x y +=代入椭圆14

22

=+y x 得0448522=-++m mx x ,

因为相交,所以0)44(206422>--=?m m ,解得)5,5(-∈m .故选.D

3.直线12+=x y 与椭圆15

92

2=+y x 相交于MN 两点,则弦=MN ( )

.

A 411060 .

B 41106 .

C 36

1041 .D 4110

2

【答案】A.

【解析】:联立方程???

??=++=1591222y x x y 消去y 得03636412=-+x x ,设),(),,(2211y x N y x M 则

a ac

b k

y y x x MN 41)()(22

2

212

21-+=-+-=41

106041364143652=

??+?=.选.A

4.直线l 方程)1(-=x m y ,椭圆13

4:2

2=+y x M ,则直线l 与椭圆M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交 .B 相离 .C 相切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已知直线)1(-=x m y 过定点)0,1(,定点代入椭圆则13

0412

2<+,过直线过椭圆

内部的点,所以直线l 与椭圆M 相交,选.A 【巩固】

1.已知直线:2l y x m =+,椭圆22

:142

x y M +=,试问:当m 取何值时,直线l 与椭圆: ①相交;②相切;③相离.

【答案】2323<<-m ;23±=m ;2323>-

【解析】将m x y +=2代入椭圆消去y 得0428922=-++m mx x ,2

8144m -=?

①当081442

>-=?m ,即2323<<-m 时,直线与椭圆相切;

②当081442

=-=?m ,即23±=m 时,直线与椭圆相切;

③当081442

<-=?m ,即2323>-

2.B A ,是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的短轴端点,点M 是椭圆上异于B A ,的任意一

点,直线MA ,M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1,x x ,求证:21x x ?是定值.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如图)5(C ,),0(),,0(b B b A -,设),(00y x M ,则 直线MA 的方程为:

00y b

y b x x --=

……………① 直线MB 的方程为:

00

y b

y b x x ++=

……………② 由①解得,00

1b y bx x --=

由②解得b

y bx x +=

002,则 222200

122

2

000

()()b x b x x x y b y b b y -?==-+-……………③ 又因为),(00y x M 在椭圆上,则2200

221x y a b

+=……………④

由④解得)(20

2

2

2

2y b a x b -=代入③式,得22

22

022********)

(a y b y b a y b x b x x =--=-=?. 所以21x x ?是定值.

3.过椭圆

14

162

2=+y x 内一点)1,2(M 引一条弦,使弦被点M 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答案】042=-+y x

【解析】法一: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11,y x ),B (22,y x ),则2,42121=+=+y y x x

14

162

121=+y x ① 14

1622

22=+y x ② ①-②得

04))((16))((21212121=+-++-y y y y x x x x ,整理得2

1

421212121-=++?-=--y y x x x x y y

所以2

1

-

=AB k ,故直线方程为042=-+y x . 法二: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1-=-x k y ,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016)12(4)2(8)14(2222=--+--+k x k k x k

又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11,y x ),B (22,y x ),则21,x x 是方程的两个根,于是

1

4)

2(82221+-=

+k k k x x , 又M 为AB 的中点,所以

21

4)

2(422221=+-=+k k k x x , 解得2

1

-

=k ,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042=-+y x . 【拔高】

1.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M 的离心率为23

,右顶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32+

(1)求椭圆M 的方程.

(2)设直线t x y l +=:与椭圆M 相交于B A ,两点,令)(t f AB =,求)(t f .

【答案】(1)142

2=+y x (2)5

2104)(2t t f -=)55(<<-t

【解析】(1) 2

3

122=-==a b a c e ①,右顶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32+,则

23+=+c a ②,联立①②解得1,3,2===b c a ,椭圆方程为14

22

=+y x .

(2)联立??

?=++=4

42

2y x t

x y 消去y 得044852

2=-++t tx x ,因为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交点,所

以0)44(20642

2

>--=?t t 解得55<<-t 设),(),,(2211y x B y x A ,则a

ac

b k

y y x x AB 41)()(22

221221-+=-+-=

代入数据得521045168022

2t t AB -=-?=)55(<<-t

所以5

2104)(2

t t f -=)55(<<-t

2.已知直线3:=+y x l ,点P 为椭圆12

:22

=+y x M 上的一动点,则P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

A 0,233+ .

B 2

3

3,

233-+ .C 13,13-+ .D 0,13+ 【答案】B.

【解析】设点)sin ,cos 2(θθP ,则2

3

)sin(32

3

sin cos 2-+=

-+=

?θθθd

当1)sin(-=+?θ时,233max +=d ;当1)sin(=+?θ时,2

3

3min -=d ,选.B

3. M 是椭圆22

194

x y +=不在坐标轴上的点,

12,F F 是它的两个焦点,I 是12MF F ?的内心,MI 的延长线交12F F 于N ,则

MI NI

= .

【解析】法一:如图,过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G ,过I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H ,在21F MF ?中 I F F I MF I MF F MF S S S S 212121????++=则

)(2

21

212121F F MF MF IH MG F F ++=代入数据得IH c a MG c )(+= 所以

11MG

IH e =+,又MNG INH ???,则1

11MG MN MI IN MI IH IN IN IN e

+===+=+

所以

1MI NI

e ==

. 法二:解法二:因为I 是12MF F ?的内心,所以2IF 平分N MF 2∠,MN 平分21MF F ∠,由角平分线定理,则

==IN MI N F M F 22N F MF N F MF 1122=,又由等比定理,则5

3

1222121=

==++=e c a N F N F MF MF IN MI . 4. P 为椭圆22

221x y b a

+=上一点,B 为椭圆的上顶点,O 为坐标原点,若0OP BP ?=uu u r uu r ,

则椭

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2

e ∈ 【解析】依据题意0OP BP ?=uu u r uu r

,则90OPB ∠=?,如图

则P 点的轨迹是以OB a =为直径,(0,)2

a 为圆心的圆

222()()22

a a

x y +-= (1)

又因为P 点在椭圆上,则

22

22

1x y b a +=……………………(2) 联立(1)(2)消掉x 得

222

20c y ay b a

-+=

22

2240c a b a ?=-??>,且(0,1)e ∈,解得(2

e ∈

5.已知P 是椭圆19

422=+y x 上的一点(非顶点)

,过点P 作圆12

2=+y x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 A ,,直线A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N M ,两点. (1)证明:B A O P ,,,四点共圆.(其中O 为坐标原点) (2)求MN 的最小值.

【答案】(1)答案见解析(2)

5

6

【解析】如图)6(C .(1)证明:因为PB PA ,都与圆12

2

=+y x 相切,B A ,是切点,则

OB PB OA PA ⊥⊥,,即?=∠=∠90PBO PAO ,所以B A O P ,,,四点共圆.

(2)B A O P ,,,四点共圆,直径为PO ,设),(00y x P ,则圆心为)

2,2(

0y x ,圆的方程为

22

220000

()()224

x y x y x y +-+-=……………………①

221x y +=……………………②

①-②整理得100=+y y x x ,直线AB 的方程为100=+y y x x 因为直线AB 与y 轴交点分别为N M ,,则0

1y y M =

,0

1x x N =

MN ==

,又),(00y x P 在椭圆上,则2200

149

x y += 36

25

623613943613)94)(11(1)11(202

02020202020202020=+≥++=++=?+x y y x y x y x y x 6

5

3625112020=≥+=

y x MN ,所以6

5

min

=

MN . 6. 已知,椭圆C 以过点A (1,3

2

),两个焦点为(-1,0)(1,0).

(1)求椭圆C 的方程;

(2)E,F 是椭圆C 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 的斜率与AF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答案】(1)22143

x y +=(2)1

2

【解析】(1)由题意,c =1,可设椭圆方程为22

2

2114x y b b

+=+. 因为A 在椭圆上,所以22

19114b b +=+,解得2b =3,2

b =34

-(舍去). 所以椭圆方程为 22

143

x y +=.

(2)设直线AE方程:得3

(1)2y k x =-+,代入22143x y +=得

2223

3+4+4(32)4()1202

k x k k x k -+--=()

设E(E x ,E y ),F(F x ,F y ).因为点A(1,3

2

)在椭圆上,所以

22

3

4()12

2

34E k x k --=+,

3

2

E E y kx k =+

-. 又直线AF 的斜率与AE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在上式中以k -代k ,可得

22

3

4()12

234F k x k

+-=+, 3

2

F F y kx k =-+

+. 所以直线EF 的斜率()212

F E F E EF F E F E y y k x x k k x x x x --++===--.

即直线EF 的斜率为定值,其值为1

2

.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河北阜城中学--高二数学组 组题人:高泽宁 审核人:沈志华 日期:2019年 月 日 …………○…………内…………○…………装…………○…………订…………○ 学校: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 第 1 页 共 3 页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 2: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椭圆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1:动画演示:(1)天体行星和卫星运行的轨道。 (2)立体几何中作圆的一种直观图。 2:手工操作演示椭圆的形成: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 1,F 2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近,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分析: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答:两个定点,绳长。 即不论运动到何处,绳长不变(即轨迹上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不变) 3:由此总结椭圆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熟(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说明 注意椭圆定义中容易遗漏的两处地方: (1)两个定点------两点间距离确定。 (2) 绳长------轨迹上任意点到两定点距离和确定。 思考: 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绳长能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 二: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1: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2:推导:取过焦点21F F 的直线为x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 设P (x,y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是2c ( c>0). 则:)0,()0,(21c F c F -,又设M 与F 1,F 2距离之和等于2a (常数) {}a PF PF P P 221=+=∴ 221)(y c x PF ++= 又, a y c x y c x 2)()(2222=+-+++∴,化简,得: )()(22222222c a a y a x c a -=+-,由定义c a 22> 022>-∴c a 令222b c a =-∴代入,得: 222222b a y a x b =+,两边同除22b a 得: 选修2-1 第一章 2.2.2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案 试卷类型 学案 ※ 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柏拉图 条件 结论 2a>|F1F2| 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2a =|F1F2| 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a<|F1F2| 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

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经典)

直线与椭圆(教师版) 知识与归纳: 1..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点P (x 0,y 0)在椭圆122 22=+b y a x 内部的充要条件是1220220<+b y a x ;在椭圆外部的充要条件是1220220>+b y a x ; 在椭圆上的充要条件是122 220=+b y a x . 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Ax +By +C =0,椭圆C :122 22=+b y a x ,联立l 与C ,消去某一变量(x 或y )得到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 次方程,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Δ, 则l 与C 相离的?Δ<0; l 与C 相切?Δ=0; l 与C 相交于不同两点?Δ>0. 3.弦长计算 计算椭圆被直线截得的弦长,往往是设而不求,即设弦两端坐标为P 1(x 1,y 1),P 2(x 2, y 2)?|P 1P 2|=2 21221)()(y y x x -+- 212 212 1 11y y k x x k -+ =-+=(k 为直线斜率)形式(利用根与系数关系 (推导过程:若点1122(,)(,)A x y B x y ,在直线(0)y kx b k =+≠上, 则1122y kx b y kx b =+=+,,这是同点纵横坐标变换,是两大坐标变换技巧之一, 2222221212121212()()()()(1)()AB x x y y x x kx kx k x x =-+-=-+-=+-221212(1)[()4]k x x x x =++-或者2222212121212122111 ()()()()(1)()AB x x y y x x y y y y k k k = -+-=-+-=+-2 121221(1)[()4]y y y y k =+ +-) 一,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题1、判断直线03=+-y kx 与椭圆14 162 2=+y x 的位置关系 解:由?? ???=++=14163 2 2y x kx y 可得02024)14(22=+++kx x k )516(162 -=?∴k (1)当45450)516(162 -<>>-=?k k k 或即时,直线03=+-y kx 与椭圆14 162 2=+y x 相交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胥娟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版)2.1.1中的内容,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讲解运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题,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第三课时讲解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思路。本节是第一课时. 2.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学习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3.运用多媒体形象地给出椭圆,通过让学生自已动手作图,“定性”地画出椭圆,再通过坐标法“定量”地描述椭圆,使之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形式概念,推出方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学过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但掌握不够,2.从研究圆到研究椭圆,跨度较大,学生思维上存在障碍. 3.在求椭圆标准方程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根式化简问题,而这些在目前初中代数中都没有详细介绍,初中代数不能完全满足学习本节的需要。 4.该班学生是高二文科生,数学基础整体较差。 5.经过近一学期的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高。 点评:对学习者知识基础、运算能力、学习兴趣和认知特征分析较到位,能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提高运算能力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2、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演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知识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点评:本节课的引入采用神州7号围绕地球旋转的壮观图片,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在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高中数学说课范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材:人教版高二(上)第八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 问题: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六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运行轨道图片. (二)启发诱导,推陈出新 复习旧知识: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 提出新问题: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引出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三)小组合作,形成概念 动画演示椭圆形成过程. 提问:点M运动时,F1、F2移动了吗?点M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下面请同学们在绘图板上作图,思考绘图板上提出的问题: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 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Word版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任素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把研究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研究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2、学会判断直线与椭圆公共点的方法 3、在计算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长或弦中点等有关问题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 关系简化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与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将直线与椭圆问题化归为方程问题来解决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事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辨证观点 2、学会抓主要矛盾、分解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 【教学重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弦长问题、弦的中点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解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初中学过的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法一: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即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交点,故直线与圆相交;若?=0,方程有两个相同的解,直线与圆有两个相同交点,故直线与圆相切;若?<0,方程无解,直线与圆无交点,故直线与圆相离; 小结:两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等价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二、新课讲解

提问:回顾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以后,那么对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是否可以推广应用到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中呢?刚才两种方法都可以吗?

高考数学新版一轮复习教程学案:第46课__椭圆的标准方程

高考数学新版一轮复习教程学案 第46课 椭圆的标准方程 1. 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 2. 会利用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方程. 3.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会解析几何的本质——用代数方法求解几何问题. 1. 阅读:选修11第25~26页,选修11第28~29页(理科阅读选修21相应内容). 2. 解悟:①椭圆是一个平面斜截圆锥面(与母线不平行、与轴不垂直)而形成的,并理解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②椭圆的一般定义以及椭圆的焦点、焦距的含义是什么?③理解化简过程中设a 2-c 2=b 2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3. 践习:①将选修11第28页,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亲手做一遍;②在教材空白处,完成选修11第30页练习第2、3、4题(理科完成选修21相应任务). 基础诊断 1. 已知下列方程:①x 24+y 23=1;②4x 2+3y 2=12;③2x 2+2y 2=5;④x 212+y 232 =1.其中表示焦点为F(0,1)的椭圆的有 ②④ .(填序号) 解析:①的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将②的方程4x 2+3y 2=12化为x 23+y 24 =1,它表示焦点为F(0,1)的椭圆;③是圆;④表示焦点为F(0,1)的椭圆. 2. 已知M(1,0),N(0,1),动点P 满足PM +PN =2,则点P 的轨迹是 椭圆 . 3. 已知椭圆x 212+y 23 =1,其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线段PF 1的中点在y 轴上, 则PF 1= 2 ,PF 2= 2 . 解析:由题意得c =a 2-b 2=3,所以F 2(3,0).设PF 1的中点为Q ,则OQ ∥PF 2,所以 PF 2垂直于x 轴,故可设P(3,y 0),所以912+y 203=1,所以y 0=±32,所以PF 2=32 .又因为PF 1+PF 2=43,所以PF 1=732 . 4. 已知方程x 22-k +y 2 2k -1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1,2) . 解析:由题意得2k -1>2-k>0,所以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霞浦一中程玲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选自湘教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的基础,它的学习方法对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直接影响其他圆锥曲线的学习,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和范示。同时,也是求曲线方程的深化和巩固。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重点难点 (1)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难点的关键在于抓住“如何建系”与“如何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知识上看,要理解椭圆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从技能上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提升用坐标法,即以坐标系为桥梁,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通过经历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折纸画椭圆的数学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增强探究意识; 由于坐标系选择的灵活性与根式运算的复杂性,在寻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直线与圆的知识,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探究点的轨迹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另一方面.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这一模块内容学习的时间不长、理解掌握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困难。具体可能会表现在对用坐标法解决轨迹问题的 1

一道直线与椭圆综合问题研究

一道直线与椭圆综合问题研究 已知椭圆C 的方程是22 221(0)x y a b a b +=>>,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6,以坐标原点为圆心,b 为半径的圆和直线0x y +=相切。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直线l 和椭圆C 交于,M N 两点,以MN 为直径的圆过点(3,0)A ,求A M N ?面积的最大值。 解:(1)263a a =?= ,由相切,得1b ==, 所以3e === (2)由(1),椭圆方程为2 219 x y +=, 当直线斜率为0时,设为y m =,将y m =代入2 219 x y += ,得x =± 所以221(1)3233222m m S x m +-=??==?=。 当直线斜率不为0时, 设:l x ty λ=+,1122(,),(,)M x y N x y ,由2219 x ty x y λ=+???+=??得222(9)290t y t y λλ+++-=, 由0?>得,229t λ<+, 所以212122229,99 t y y y y t t λλ--+==++,1212()2x x t y y λ+=++, 2212121212()()()x x ty ty t y y t y y λλλλ=++=+++。 因为以MN 为直径的圆过点(3,0)A ,所以0AM AN ?=u u u r u u u r , 所以1122(3,)(3,)0x y x y -?-=,所以1212123()90x x x x y y -+++=, 所以22 1212(1)(3)()690t y y t y y λλλ++-++-+=, 所以222222(1)(9)2(3)69099 t t t t λλλλλ+---+-+=++,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推导; 2、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焦距;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三)学科渗透目标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动画演示,描绘出椭圆轨迹图形。 2、实验演示。 思考: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椭圆。 实验探究: 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 思考:根据上面探究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2、概括椭圆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思考:焦点为21,F F 的椭圆上任一点M ,有什么性质? 令椭圆上任一点M ,则有)22(22121F F c a a MF MF =>=+ (三)研讨探究,推导方程 1、知识回顾: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M 2 F 1F

人教A版高中数学高二选修2-1学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自学课本,理解概念,完成导学提纲; 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习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重点】理解椭圆的定义 【难点】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自主学习 1.预习教材P 38~ P 40, 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0,3),B (-2,0),C (2,0)。中线AO (O 为原点)的方程是X=0吗?为什么? 2.导学提纲 探究: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二、典型例题 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4,1a b ==,焦点在x 轴上; ⑵4,a c ==y 轴上; ⑶10,a b c +== 变式:方程214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范围 .

椭圆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教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龙城高级中学胡宇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 学的过程中始终本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交流、合作、反思等过程建构新知识,并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实 验——猜想——推导——应用”的思想方法,逐步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定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循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 3、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针对这节课的内 容:教师提问;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演示、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重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必要的可进行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汇集思想。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辅垫。 (二)教学背景分析 A、学情分析 1、能力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 ②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 2、认知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共 8 页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第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第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案新人教A 版 选修2-1 ◆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预习与引入过程 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 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 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 ,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 )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时,椭圆即为点集. (ii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设参量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 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 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则 22222591104464a a b b a b ??+==?????=???-=? . 例2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 分析:点在圆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的运动,则称点是点的伴 随点,因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的轨迹方程. 引申:设定点,是椭圆上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为线段的中点,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应用

椭圆(2)--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如何处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1 椭圆x 2a 2+y 2 b 2=1(a >b >0)的两个焦点F 1、F 2,点P 在椭圆C 上,且PF 1⊥F 1F 2, |PF 1|=43,|PF 2|=143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0,4Q 的直线与椭圆无公共点,求该直线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l 过圆x 2+y 2+4x -2y =0的圆心M 交椭圆于A 、B 两点, 且A 、B 关于点M 对称,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 (1)因为点P 在椭圆C 上, 所以2a =|PF 1|+|PF 2|=6,a =3. 在Rt △PF 1F 2中,|F 1F 2|=|PF 2|2-|PF 1|2=25, 故椭圆的半焦距c =5,从而b 2=a 2-c 2 =4,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9+y 2 4 =1. (2)过点()0,4Q 的直线方程为4y kx =+,代入椭圆22 194 x y +=,整理得,()2294721080k x kx +++=。由于该直线与椭圆无公共点,所以, ()()2 2724108940k k ?=-??+<,解之得,k << 所以,直线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k << (3)解法一: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 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2=5, 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从而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1,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4+9k 2)x 2+(36k 2+18k )x +36k 2+36k -27=0.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所以x 1+x 22=-18k 2+9k 4+9k 2 =-2, 解得k =8 9 ,此时,0?>。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8 9(x +2)+1,即8x -9y +25=0。 解法二:已知圆的方程为(x +2)2+(y -1)2=5. 所以圆心M 的坐标为(-2,1)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由题意x 1≠x 2 且x 219+y 21 4=1① x 229+y 22 4=1② ①-②得 ()()()()121212120 9 4 x x x x y y y y -+-++=.③ 因为A 、B 关于点M 对称,所以x 1+x 2=-4,y 1+y 2=2, 代入③得y 1-y 2x 1-x 2=89 ,即k =8 9。 由于圆心M (-2,1)在椭圆内,所以k =8 9 符合题意。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鹿城中学田光海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2课时 4.教学内容: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 教法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究合作。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观感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概念,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打下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实践,从而发现规律、突破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2. 学法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椭圆以数学描述? 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他们渴望将感性认识理性化,渴望通过自己动手作图、观察来辨析和完善概念,通过对比产生顿悟,渴望获得这种学习的积极心向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会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概括能力;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坐标法,并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4)学案(人教A版选修2-1)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理P38~ P40,文P32~ P3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复习2:方程22 -++=表示以为圆心, 为半径的. (3)(1)4 x y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Array 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 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 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 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 2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 典型例题 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4,1a b ==,焦点在x 轴上; ⑵4,a c =y 轴上; ⑶10,a b c +== 变式:方程2 14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则 实数m 的范围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优质课说课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2.教材地位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第一节的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坐标法研究了直线和圆的性质,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椭圆概念与方程的研究是坐标法的深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其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对解析几何有一定的了解,已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2)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椭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没有上升到成为“概念”的水平,将感性认识理性化将会是对他们的一个挑战.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的化简也会使学生的探究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2.在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形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画图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由此得出定义,推出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为了突破难点,关键是抓住“怎样建立坐标系”和“怎样简化方程”两个环节来进行方

直线与椭圆经典例题

【直线与椭圆】典例精讲 已知直线:1l y kx =+与椭圆2 2 :14y C x +=相交于两点,A B . (1)若AB 的中点的横坐标等于 14,求k 的值; (2)若AB 的中点在直线14x = 上,求k 的值; (3)若AB 的中点在直线12y = 上,求k 的值; (4)若AB 的中点的横坐标大于 15 ,求k 的取值范围;

(5)求AB 的中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6)求A B x x 的取值范围; (7)若AB 的中点在圆2212 x y +=上,求k 的值; (8)若AB 的中点与短轴右顶点的连线斜率为1-,求k 的值;

(9)若0OA OB =,求k 的值; (10)设点(2,0)N ,若0NA NB =,求k 的值; (11)设点(2,0)N ,若ABN 为直角三角形,是否与(13)同解,为什么?

(12)设1(,0)2 P ,若PA PB =,求k 的值; (13)设过AB 的中点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为m ,求直线m 与x 轴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14)设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M ,若2AM MB =,求k 的值;

(15)若AB 求k的值; (16)求OAB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k的值;

1. 如图,,A B 是椭圆2 2:13 x W y +=的两个顶点,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W 交于另一点C . (Ⅰ)当AC 的斜率为3 1时,求线段AC 的长; (Ⅱ)设D 是AC 的中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恰过点D . 求直线AC 的斜率. 2. 已知直线:l y x n =+与椭圆:G 22(3)(3)m x my m m -+=-交于两点,B C . (Ⅰ)若椭圆G 的焦点在y 轴上,求m 的取值范围; (Ⅱ)若(0,1)A 在椭圆上,且以BC 为直径的圆过点A ,求直线l 的方程. 3. 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长轴长为22,离心率22=e ,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交椭圆于P ,Q 两点。(Ⅰ)求椭圆的方程;(Ⅱ)当直线l 的斜率为1时,求△POQ 的面积;(Ⅲ)若以OP ,O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求满足该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 x y O A B C D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精)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Ⅱ中学过圆锥曲线之一,圆。掌握了圆的定义及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学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中一种圆锥曲线椭圆。学生基础差,计算分析问题能力低。地处少数民族区竟争意识淡动手能力差。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随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定义法,待定系统法求随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方法: 〈1〉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关键:掌握建立坐标系统与根式化简的方法。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先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圆的知识衔接自然,学好椭圆对学生学习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法建议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动手切割圆锥形的事物,使学习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及圆锥曲线的样子。 〈2〉对椭圆定义的引入,要注重于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3〉将课本提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通过学生、教师动手演示,来体现椭圆定义的实质。 〈4〉注意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联系。 〈5〉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要注重化解难点,实施的补充根式化简方法。 〈6〉讲解完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研究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椭圆的认识。 〈7〉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要巩固旧知识。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高二数学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 【知识链接】 (预习教材理P 38~ P 40,文P 32~ P 3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 复习2:方程22(3)(1)4x y -++=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 【学习过程】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

(完整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与方程”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方程研究的基础,它的学习方法对整个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和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另一方面,教科书以椭圆作为学习圆锥曲线的开始和重点,并依此来介绍求圆锥曲线方程和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为我们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 椭圆是通过描述椭圆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 程建立的基石,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坐标法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数学方法,椭圆方程的推导是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很好应用实例,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概念形成的数学化过程,并通过探究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并未真正有所感受。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为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体会坐标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椭圆概念的深入理解及选择不同的坐标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思想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运用的经验,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探究有关点的轨迹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而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自作出椭圆并且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