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化学分类
除草剂按化学成分分为哪几类

除草剂按化学成分分为哪几类
在市面上除草种类繁多,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来讲解除草剂类型有哪些。
之所以没有明确除草剂类型,是因为除草剂分类依据大有不同,那么除草剂按化学成分分为哪几类?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根据化学成分分类:杀虫剂可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氨基甲酸酯、菊酯类杀虫剂等;杀菌剂可分为无机硫、有机硫、无机铜、有机杂环类、取代苯类以及农抗类等杀菌剂。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触杀剂(如对硫磷)、内吸剂(如氧化乐果)、熏蒸剂(如磷化铝)和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等;杀菌;剂,可分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和治疗剂(如粉锈宁)。
除草剂的分类,接杀草性能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如盖草能)、灭生性除草剂(如克芜踪);按施药方式可分为茎叶处理剂(如草甘磷)和土壤处理剂(如扑草净);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如五氯酚钠)和内吸性除草剂(如阿特拉津)。
有的
农药可同时具有几种作用方式,如敌敌畏,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3种作用。
3.根据农药来源分类:可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合成农药、植物性农药和生物农药。
提醒您: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和草害知识大家一定要多学习,因为草害影响非常大,我们只有及时做好草害防治措施,多了解一些生物灾害知识和自然灾害知识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

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化学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控制杂草和不良植物的化学药剂。
它们通过杀死杂草的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来起作用。
当正确使用时,化学除草剂可以高效、方便地控制杂草,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化学除草剂使用的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
1. 化学除草剂的分类化学除草剂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类。
常见的化学除草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非选择性除草剂:对大多数植物都有杀伤作用。
- 选择性除草剂:只对特定的杂草有杀伤作用,对农作物相对安全。
- 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来控制杂草。
- 光合作用抑制剂:抑制光合作用过程,从而杀死杂草。
2.1 预先耕作施用这是最常见的化学除草剂施用技术,也被称为前草灭草。
施用化学除草剂于农作物播种前一段时间,以清除杂草,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方法包括:- 整体刮平:使用割草机等工具将杂草彻底割掉,然后喷洒化学除草剂。
- 局部喷洒:根据杂草的分布情况,选择性地喷洒化学除草剂,以清除杂草。
2.2 后催熟施用这种施用方法是在农作物快要成熟时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控制杂草。
这可以防止杂草竞争农作物的养分和水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 直接喷洒:将化学除草剂直接喷洒在农作物和杂草上,注意避免喷洒到农作物上。
- 基质撒布:将化学除草剂撒在农作物周围的基质上,使其逐渐渗透到杂草根部。
2.3 局部喷洒这种施用方法常用于无法进行整体刮平或局部喷洒的地方。
道路边、树木下等地方的杂草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 喷雾施用:使用化学除草剂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洒在杂草上。
- 滴灌:将化学除草剂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杂草根部,以防止化学除草剂传递到周围的农作物。
3.1 使用正确剂量根据化学除草剂的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求,使用正确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农作物死亡或环境污染,而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控制杂草。
3.2 注意施用时间和气象条件根据化学除草剂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施用时间和气象条件也非常重要。
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

化学除草剂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化学除草剂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来控制杂草的药剂,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竞争,同时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基础知识和施用方法。
一、化学除草剂的基础知识1. 化学除草剂的分类:化学除草剂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大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可以杀灭各种植物,而选择性除草剂只能杀死特定的植物,对其他植物不起作用。
2. 化学除草剂的成分:主要的化学除草剂成分有草甘膦、草铵膦、苯甲酸等。
这些化学成分是通过干扰植物生长的生理功能来杀灭植物的,不同的成分对植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
3. 化学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化学除草剂可以通过喷洒、洒布、浸泡等方式来施用,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杂草需要采用不同的施用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
二、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方法1. 施用时间选择: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最佳的施用时间是在植物的生长期内,杂草生长正旺盛的时候。
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和不同的杂草,施用时间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施用化学除草剂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
2. 施用剂量控制: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剂量要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来确定,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感染杂草的地块,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剂量可以适当减少;对于重度感染杂草的地块,需要增加施用剂量以确保杂草被有效地杀灭。
3. 施用方式选择: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方式有喷洒、洒布、浸泡等多种方式,选择合适的施用方式可以提高除草效果,并减少药剂的浪费。
一般来说,对于开阔地或大片农田,可以选择使用喷洒的方式;对于细小的杂草或者狭窄的地块,可以选择使用洒布或浸泡的方式。
4. 施用环境注意:在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候,需要注意环境的选择。
尽量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条件下施用,避免化学除草剂被风吹散,影响施药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除草剂有几种 常用除草剂的种类有哪些

除草剂有几种常用除草剂的种类有哪些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在植物体的转移性、使用方法及化学结构系统等来分类。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分类方法,可从中体会常用除草剂的种类有哪些。
一、按化学结构系统分类可分为无机除草剂、矿物油类除草剂、有机合成除草剂。
1、无机除草剂,如硫酸、硫酸铜等。
生产量和应用量都较少。
2、矿物油类除草剂,如杀草油、101除草剂等。
生产量和应用量都较少。
3、有机合成除草剂,种类多,生产量大,应用广泛。
二、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可分为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1、输导型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输送到其它部位或作用点上去。
如2,4一d丁酯、草甘膦、克芜踪、2甲4氯等。
2、触杀型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或渗入到植物体内后,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仅在接触部位起作用。
如五氯酚钠、硫酸、硫酸铜等。
使用此类除草剂必须喷布均匀才能得到高的效果。
三、按除草剂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
1、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较安全,即在不同的植物间有选择性。
如玉米地应用西玛津或莠去津,麦田用2,4一d丁酯、巨星等都是利用除草剂对作物与杂草间的选择性,而能够安全有效地防除杂草。
2、灭生性除草剂,通常能杀死所有的绿色植物,即对植物选择性或选择性较小,一般不能直接喷到作物上。
如克芜踪、草甘膦等。
四、按除草剂作用对象分类可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
1、土壤处理剂,喷布于土壤表面,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剂。
如乙草胺、拉索、都尔、氟乐灵。
这类除草剂通常对已出苗的杂草无效。
2、茎叶处理剂,喷布于植物表面,通过茎叶吸收而产生毒效的一类除草剂。
如2,4一d丁酯、盖草能、使它隆、草甘膦、克芜踪等。
除草剂的成分

除草剂的成分一、引言除草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农业化学品,旨在消灭或抑制杂草的生长。
除草剂的成分是决定其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除草剂常见的成分,包括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等。
二、化学成分1. 非选择性除草剂非选择性除草剂可消灭大多数植物,包括作物和杂草。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苯酚类:如2,4-滴、2,4,5-三氯苯氧基乙酸(2,4-D)、2,4-异丁基酯(2,4-DB)、硫酸克伦特罗等。
(2)吡咯烷酸类:如吡咯烷酸、吡咯烷酸甲基等。
(3)脲类:如二甲脲、甲氧苄脲等。
2. 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只能针对某些植物起到杀菌作用,对其他植物没有影响。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三氟乐果:可杀死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等,对豆科植物和一些杂草无害。
(2)草铵膦:可杀死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麦等,对豆科植物和一些杂草无害。
(3)苯氧羧酸类:如氟苯氧基乙酸(FLUAZIFOP-P-BUTYL)、环丙烯酸甲基等。
三、生物活性成分1. 激素类激素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模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使植物失去正常生长节律。
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1)2,4-滴:可抑制芽发育,使叶片变形并最终死亡。
(2)吡咯烷酸类:可阻碍细胞分裂和伸长,使植株变形并最终死亡。
2. 非激素类非激素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杀死植物。
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1)草铵膦:可抑制植物的氨基酸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导致植物死亡。
(2)苯氧羧酸类:可抑制植物的脂肪酸合成,导致植物死亡。
四、其他成分1. 溶剂溶剂是除草剂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作用是将活性成分溶解在水或其他介质中,便于使用。
常见的溶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二甲苯等。
2. 其他添加剂除草剂中还可能添加其他化学物质来增强其效果或改善使用体验。
例如,表面活性剂可使除草剂更容易附着在植物表面;稳定剂可延长除草剂的有效期限等。
五、结论除草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
完整的除草剂化学分类表

乳氟禾草灵、氯氟草醚
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恶草酮、氯炔恶唑酮、丙炔恶
最大特点是在保持现有高活性、对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不仅对作物安全,而且对后茬
4
四取代苯类
(Protox),抑制 罗纳普朗克 草酮、甲磺草胺、唑酮草酯、
叶绿素合成。
唑啶草酮
作物无影响。
土壤处理剂,主要杀灭杂草的幼芽,因而多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此除草
扑隆、绿麦隆、伏草隆 胶体吸附,停留在0-3cm深土层。除草效果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墒
情好则除草效果高。主要通过土壤生物进行降解,在土壤中的持效期数月至1年以上
(DHP)合成酶抑制
。
剂,脂肪合成抑制,
15
氨基甲酸酯类
永农
细胞分裂抑制,其次
由于品种的不同,可被植物根、胚芽鞘及叶片吸收,对成株杂草的防效差。主要作用 甜菜宁、甜菜安、燕麦灵
草胺、氟吡草胺、氟噻草胺 收。(3)多数品种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芽生长,使幼芽严重矮化而最终
死亡。
唑嘧磺草胺、甲氧磺草胺、氯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从而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
10
磺酰胺类
道农业 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 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隆、砜嘧磺隆、嘧磺隆
3-4叶期使用效果最好。由于其死草速度较慢,为了扩大杀草谱,提高死草速度,多 与唑草酮、二甲四氯、2.4-D、乙羧氟草醚等复配使用。茎叶处理后可被杂草茎叶、 根吸收,并在体内传导,通过阻碍乙酰乳酸合成酶,使缬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受抑制,阻止细胞分裂,致使杂草死亡。抗药性。ALS抑制剂作用靶标单一,连续使 用易诱发杂草产生抗药性。残留药害和抗性问题日益突出。
除草剂常见品种结构分类

除草剂常见品种结构分类一、杀菌剂按照化学结构分类1、苯氧较酸类(域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竣酸类、瞳咻竣酸类和苯甲酸类。
)2,4-滴(2,4-D)类:2,4-D丁酯、2,4-D异丁酯、2,4-D异辛酯、2,4-D丁氧基乙酯、2,4-滴乙二醇双酯、2,4-滴丙酸、2,4-滴丁酸、2甲4氯、2甲4氯丙酸、2甲4氯丁酸2、苯甲酸类麦草畏(百草敌)3、芳氧(基)苯氟基丙酸类禾草灵、禾草除、精喋禾灵、精毗氨禾草灵、右旋毗叙乙草灵、精嗯唾禾草灵、瞳禾糠酯、匐氨草酯4、环己烯酮类稀禾定、烯草酮、哦喃草酮5、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去草胺、敌稗6、磺酰服类绿磺隆、甲磺隆、苯磺隆、酰喀磺隆、胺苯磺隆、苇喀磺隆、毗嗒磺隆、醒磺隆、乙氟喀磺隆、环丙啥磺隆、氯喀磺隆、环氯喀磺隆、睡吩磺隆、烟喀磺隆、玉(碉)嚓磺隆、甲啥磺隆、氯毗嚓磺隆7、咪哇咻酮类咪草烟、咪哇乙烟酸、普杀特、甲氯咪草烟8、啥咤水杨酸类双草酸、双喀草酸、嗒氧草酸、瑶草醛、啥咤后草酸、嗒草硫酸9、磺酰胺类喀理磺草胺、五朝磺草胺、氯酯磺草胺、磺草喋胺、哇喀氨草胺、哇嗑磺草酯、理喀氨草酷10、三氮苯类西玛津、西玛嗪、莠去津、制草津、赛类斯、草净津、莠灭净、西草净、扑草净、嗪草酮11、三氮苯酮类嗪草酮、环嗪酮、林草净、苯嗪草酮12、氨基甲酸酯类灭草灵、燕麦灵、磺草灵、甜菜安、甜菜宁、苯敌草、甲二威灵13、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草丹、灭草丹、稻草完、禾草特、环草丹、草达灭、燕麦畏、阿畏达、灭草猛、灭草丹14、N一苯基肽亚胺类氟烯草酸、丙快氟草胺、氟曝甲草酯、嗪草酸甲酯15、嗯二喋类嗯草酮、恶草灵、快嗯草酮、丙块嗯草酮16、二苯二类氨磺胺草酸、乙氯氟草酸、三氨竣草酸、乳氨禾草灵、氯氨醒草酯17、二硝基苯胺类叙乐灵、地乐胺、二甲戊乐灵18、三酮类磺草酮、甲基磺草酮、硝磺草酮;双环磺草酮19、有机磷类草甘瞬、莎稗磷、双丙氨瞬、草筱瞬、草丁瞬20、取代胭类绿麦隆、利谷隆、杀草隆、伏草隆、棉草完、敌草隆、异丙隆21、代森钵锌、福美双、灭菌丹、敌克松、代森铉22、其它主要除草剂品种苯达松、百草枯、野燕枯、异嗯草酮、四喋草胺、草除灵、氯⅛∪吐氯乙酸、氨草定。
除草剂化学分类

除草剂化学分类1.苯氧羧酸类(2,4-d类)杀草原理被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在分生组织积累它具有植物生长素的功能。
主要特征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在禾本科作物的3叶期之后和6叶期之前施用,否则药物危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
应注意漂流危害问题。
6)都是导电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苯甲酸(麦草畏)的主要特征:与苯氧基羧酸相同3.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精喹禾灵)杀草原理其中大部分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递到群落中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
个别品种,如草精,不仅能被叶子吸收,还能被根吸收,并在植物中进行有限的传导。
它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用于分生组织。
主要特征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它用于控制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都是导电除草剂。
4.环己酮除草原理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特性① 用于防治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近年来已合成新化合物,可防治禾本科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② 茎叶处理。
5.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敌稗杀草原理氯乙酰胺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质、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特性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有一定的防除作用。
2)只有敌方稗草是接触性除草剂,其他都是传导性除草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苯氧羧酸类(2,4-D类)
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和茎叶吸收
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
在分生组织积累
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主要特性
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施药时期为禾本科作物3 叶期以后6 叶期以前,否则药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应注意漂移药害问题。
6)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 苯甲酸类(麦草畏(dicamba))
主要特性:同苯氧羧酸类
3. 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 精喹禾灵)
杀草原理
大多数被植物叶片吸收,在共质体内传导到根、芽的分生组织。
个别品种如禾草灵
除了被叶吸收外也能被根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用于分生组织。
主要特性
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4. 环己烯酮类
杀草原理
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 ),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特性
①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近年合成了新的化合物,能够防除禾本科作物
田的禾本科杂草);
②茎叶处理。
5. 酰胺类(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敌稗
杀草原理
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类黄酮的生物合成;
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特性
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对某些阔叶杂草也有一定效果。
2)只有敌稗是触杀性除草剂,其它均为传导性的除草剂。
3)只有敌稗是茎叶处理剂,其它均为土壤处理的除草剂。
6. 磺酰脲类(绿磺隆,甲磺隆,苯磺隆)
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主要特性
1)活性高,被称为超高活性除草剂;
2)大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
3)用法灵活,多数即可茎叶处理又可土壤处理;
4)个别品种持效期长(绿磺隆、甲磺隆、氯嘧磺隆、胺苯磺隆)为长残留性除草剂,易造成残留药害。
7. 咪唑啉酮类(咪草烟, 甲氧咪草烟)
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主要特性
(1)超高活性;
(2)以防除阔叶杂草为主,同时能够防除禾本科杂草;
(3)施药方式灵活,土壤处理兼茎叶处理;
(4)为长残留性除草剂,后茬敏感作物多,如水稻、甜菜、油菜、棉花、马铃薯、高梁等
8. 嘧啶水杨酸类(双草醚, 嘧草硫醚)
杀草原理
茎叶吸收为主,一些品种也可以通过根系吸收,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
乙酰乳酸合
成酶(ALS)抑制剂。
主要特性
1)高活性、低用量,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匹敌;
2)杀草谱广,主要防除阔叶杂草,有的品种也兼治稗草,尤其是稻田稗草;
3)在土壤中的残效期短,对后茬作物比较安全;
9. 磺酰胺类
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叶吸收;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从而抑制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
主要特性
长残留除草剂;
防除阔叶杂草为主;
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
10. 三氮苯类(西玛津,西草净,扑草净)
杀草原理
光合作用抑制剂,作用靶标酶是光合系统Ⅱ中电子链中的QB,抑制电子从QA 到
QB 的传递,从而阻碍CO2 的固定和ATP、NADH2 的产生。
主要特性
都是光合作用抑制剂,光合作用强,除草活性强;
防除阔叶杂草为主,对禾本科杂草有抑制作用;
都可进行土壤处理,个别品种兼有茎叶处理活性。
11. 三氮苯酮类(嗪草酮,赛克津)
杀草原理
根吸收为主,茎叶也能吸收,
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传导,
抑制光合作用。
主要特性
都是光合作用抑制剂,光合作用强,除草活性强;
防除阔叶杂草为主,对禾本科杂草有抑制作用;
都可进行土壤处理,个别品种兼有茎叶处理活性。
12. 氨基甲酸酯类
杀草原理
主要被正在萌发的幼根、幼芽吸收,有的可以被茎叶吸收。
作用机理不太清楚,主
要是抑制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
主要特性
1)挥发性强(比2,4-D 强)。
在旱田应用必须混土处理,在水田应用必须毒土处理。
2)杀草谱窄,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
13.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杀草原理
主要被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根部吸收少。
作用机理不太清楚,可抑制脂肪酸、脂
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类黄酮的生物合成。
主要特性同上
14. N-苯基肽亚胺类
杀草原里
被植物幼芽和叶片吸收,叶片吸收时不向下传导。
作用靶标是原卟啉原氧化酶,抑
制叶绿素合成。
主要特性触杀性;超高效。
15. 噁二唑类
16. 二苯醚类
杀草原理
作用靶标是原卟啉原氧化酶,
抑制叶绿素合成,
破坏敏感植物的细胞膜。
主要特性
1)均为触杀性除草剂。
2)以茎叶处理为主,多数品种也可以土壤处理。
但土壤处理时氟磺胺草醚残效期长,
后茬多种蔬菜不能种植。
3)以防除阔叶杂草为主。
4)多数品种在黑暗条件下无除草活性。
5)施用二苯醚类除草剂后,各类作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触杀性药害症状,5-10 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但会延迟3-4 天成熟。
17. 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 地乐胺)
杀草原理
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为主,其次为根部吸收。
结合到微管蛋白上,抑制小管生长端的微管聚合,从而导致微管的丧失,抑制细胞分裂
主要特性
应用范围广,用在70 多种作物田;
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同时对很多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具很好防效;
光解性、挥发性强,土壤处理时一定要进行混土处理。
18. 三酮类(磺草酮)
杀草原理
抑制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活性,植物分生组织失绿白化,造成植物死亡。
19. 有机磷类(草甘膦)
灭生性、传导性、茎叶处理剂。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抑制剂。
20. 取代脲类(绿麦隆,利谷隆,杀草隆)
杀草原理
易被植物的根吸收,茎叶吸收少。
随蒸腾流从根传导到叶片,并在叶片积累。
抑制光合作用系统II 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主要特性
主要作苗前土壤处理剂;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阔叶杂草的活性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活性;传导性除草剂;
除草效果与土壤墒情关系极大,在土壤干燥时施用,除草效果不好。
在沙质土壤田慎用,以免发生药害。
21. 其他主要除草剂品种
苯达松(bendazone)——排草丹、灭草丹、灭草松
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快杀稗(Facet)、杀稗王
百草枯(paraquat)——克芜踪(Gramoxone)
野燕枯(difenzoquat)——双苯唑快
异噁草酮(松)(clomazone)——广灭灵(Command)
四唑草胺(fentrazamide)——拜田净
草除灵(benazolin-ethyl)——高特克
氯氟吡氧乙酸、氟草定(fluroxypyr)——使它隆(Starane),治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