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佐皮阿诺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是徒劳的, 技术就象放在柄上的剑, 是在那里尽职, 而不是用来炫耀。
”技术进步是推动建筑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它既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又是时代感的象征。
设计不是从风格样式出发, 而是从技术需求出发。
其二,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技术到艺术的过程。
如果把建筑最终达到的造型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那么要达到这个形式, 还需要与技术多回合的碰撞, 碰撞中加进建筑师对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理解。
皮亚诺的第一个真正被人们关注的作品是1976年他与罗杰斯合作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成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完美主义与乐观主义的缩影, 尤其体现在技术方面, 它标志着当时文化解放思潮和迅速走向没落的机器时代思想的鼎盛时期。
然而到现代还可以看出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当地的主题结合比较紧密, 反映着时代的特征。
建成开放至今的多年里, 已有超过一亿五千万人参观过。
不管在巴黎市民、国际媒体或建筑学界的评价中,它都是一个空前的胜利。
蓬皮杜艺术中心采用复杂的骨架结构,支撑起中间空旷的内部用一种不同的姿态向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庄严的城市挑战, 它带给了当地人们逼真而不是过去那种华而不实的艺术陵墓。
与蓬皮杜艺术中心不同, 关西国机场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关西国际机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宽阔的视野范围, 它那波浪式的屋顶和末端逐渐变小的空间让人感觉它像是在拉着人们向前运动。
关西国际机场的完成在建筑行业中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它代表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它反映着一个时代, 即技术接近自然, 反过来, 自然逐渐被改变的时代。
当人们看到皮亚诺的每件作品的主旋律的时候, 能体会到明显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与时代的主题是多么的一致图。
皮亚诺对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有着特殊的偏好, 用技术三.建筑与自然的结合用先进的技术创造具有时代感的建筑同时使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是皮亚诺的重要创作理念。
他不断地追求真正的自然化建筑, 这种观超越了对自然的形式与功效的单纯仿效, 它是一种更高的与自然融合的追求, 将建筑轻柔的融入自然,并使它充分体现在各个方面。
伦佐

Auditorium Parcodella Musica
保罗· 兊利中心
罗马
1994-2002
伯尔尼
2005
Page 10
______伦佐.皮亚诺
建筑癿理念
他为高技派癿代表人物乀一。他癿作品以表现全新癿、 全面癿“ 技术模式”为其突出特征。从建筑作品中可 以看到他对现代技术不传统技术、现代材料不传统材 料癿充分运用和収挥。伦佐.皮亚诺癿“技术模式”屎性: 1是从技术癿自然屎性出収。2是阐述了技术具有文化 屎性一面。3是从技术癿艺术屎性出収。 追求自然屎性是伦佐# 皮亚诺一直追求癿设计理念乀一。
置时曾被称为关西新空港,别名泉州空港,
但现在这些名称已丌使用。
兲西机场1994年夏季已投入使用 ,整个机场酷似一个绿色癿峡谷, 一侧为陆地,一侧为海洋。
Page 20
建筑就像浮在大海里癿冰屏 ———伦佐皮亚诺
兲西国际机场是阪神地区癿主机场 。 兲西国际机场是日本建造海上机场 癿伟大壮丼,是日本人围海造地工 秳癿杰作。
Page 13
建筑就像浮在大海里癿冰屏 ———伦佐皮亚诺
建造经历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癿现代化建筑是已敀总统蓬皮杜亍1969年决定关建 癿,1972年正式劢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斱 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斱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 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不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仿生孥癿应用
仿生技术是生态建筑癿一个重要领域, 也是遵循不自然环境结吅不协作, 尽 量减少人工层次这一生态设计原则癿重要手段乀一。
Page 11
建筑就像浮在大海里癿冰屏 ———伦佐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Renzo Piano
设计手法
研究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 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 式。
皮亚诺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 编织构筑模式。
结构
在皮亚诺的设计中重 新诠释了这一建筑形 式,不锈钢的水平管 子和有斜纹对角线的 木杆在结构上被精细 的结合起来。这种结 构体系不仅是由于形 式的需要还综合考虑 了抵抗拒风和地震的 需要。
Renzo Piano
通风情况分析
Renzo Piano
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皮亚诺设计 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 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 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 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用 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 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
●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 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 的极至。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 自于天性和勤奋。
●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 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 能力。
“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 现,你就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 何限制,并达到自由自我的境界。”
这是皮亚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走向辉煌的阶梯。
Renzo Piano
海天之舞
——芝贝欧文化中心
皮亚诺受到传统的启迪,借助于现代的技术,很好的诠 释了卡纳克的美拉尼西亚文化。
建筑概况
建造年代: 1991年—1994年
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1966-2005年作品选

转自: 专筑网 建筑大师Renzo Piano 3 伦佐·皮亚诺1966-2005年作品选3佐·皮亚诺基本信息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1937年9月14日-)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
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
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工学院(MilanPolitecnico)。
1965年-1970年,他为路易·康和Makowsky工作。
1971年-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1977)。
伦佐·皮亚诺的生平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于1937年9月14日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Genoa)一个建筑商世家,皮亚诺的祖父、父亲、四位叔伯和一个兄弟都是建筑商人,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就爱在工地上攀来爬去,对沙石神奇地变成房屋与桥梁惊诧不已。
由于整日泡在建筑工人中间,他对建筑艺术与材料的崇敬与日俱增。
1964年,皮亚诺从米兰科技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开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筑师职业生涯。
他先是受雇于费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伦敦的马考斯基工作室,其后在热那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里,他开始了一系列试验性的设计:炼油厂、展览馆的陈列厅、多功能医院等等。
尽管皮亚诺深受多位建筑大师作品的影响,但自出道之日起,他就特立独行,决不墨守成规、拾人牙慧,并且始终偏爱开放式设计与自然光的效果。
1969年,皮亚诺得到了第一个重要的设计项目:位于日本大阪的工业亭。
这个设计吸引了许多赞赏的目光,包括一位出生于法国、说着英语的年轻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
他们发现彼此有许多的共同点。
1971年,一个工程商建议皮亚诺与罗杰斯合作参加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国际竞赛,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竞赛。
意大利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Renzo

内部空间
庭院空间
内部空间 咖啡厅平面及内部空间
立面及剖面
东南立面 西北立面
剖面
结构
模型
结Hale Waihona Puke 细部小结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 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皮亚诺 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实现了人、建筑和环境完美的和谐,并以热诚的 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004年,皮亚诺完成了达拉斯的Nasher雕塑美术馆
建筑成就
▪ 1970年,与理查德·罗杰斯,以及赖斯合作,赢得了蓬皮杜 艺术文化中心国际竞赛。
▪ 1978年,被授予国际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 1981年,荣获了美国AIA荣誉奖 ▪ 1985年,荣获伦敦RIBA荣誉奖 ▪ 1988年,荣获大阪空港优秀设计首奖 ▪ 1994年,荣获美国文学与艺术协会荣誉奖 ▪ 1998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大奖 ▪ 2000年,荣获“自然之魂”木建筑奖 ▪ 2003年,荣获意大利建筑金奖
第四个音乐厅是个露 天剧场,整个布局像是 三只甲壳虫围着一只碗。 露天剧场上层踏步式座 位下是地下大厅,它连 接各个音乐厅。
露天音乐厅
大音乐厅
音乐厅内部
音乐厅走道
大音乐厅平面及剖面
小型音乐厅平面及剖面 中间音乐厅平面及剖面
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Kansai Airport Terminal)
皮亚诺工作室的四个时期
皮亚诺工作室
皮亚诺工作室是他最早的工作室。这一时期,他致力于 设计轻型结构和张力结构的弹性实验。
代表作就是1970年,大阪的世界博览会上的意大利工 业帐篷。这是一个具有增强的多列覆层和屋顶平台的张力结 构。
皮亚诺和罗杰斯工作室
伦左.皮亚诺

关于伦佐皮亚诺
1937年9月14日,伦佐· 皮亚 诺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建筑商 家庭。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 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校。1964 年—1970年间主要在米兰从 事建筑设计。 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开始, 时年40岁的皮亚诺便与“高 技术”联系在一起。在以后 的近30年的建筑创作中,他 不断地探求用技术去解决建 筑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新方法, 技术逐渐融合在他的创作过 程中,从有形到无形,成为 其建筑作品的生命中枢。
皮亚诺
皮阿诺是享誉世界的大师,是一个极 具时代性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强烈地 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不跟 随任何或是理论的潮流,也不局限于 个人的风格。再此,让我们诠释和分 析皮亚诺的工作方式,尤其是他对于 文脉的关注。上传得作品涵盖了从城 市建设工程,比如波茨坦广场总体规 划,阿姆斯特丹的科学博物馆,鹿特 丹和悉尼的大厦,到让人称赞的贝耶 勒基金会博物馆,以及将建筑师的感 知扩大到了地段和当地传统并将传统 材料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喀里多 尼亚的J· 芝贝欧文化中心等诸多作 M· 品。他的这些作品及思想对国广大的 abbser来说,有很强的思考学习价值。
IBM移动展览馆(IBM Travelling Pavilion)
Piano画的草图
其中的一个拱 在意大利热内亚的海滩 上,组装一个拱
建筑的玻璃采用 了多次反射把阳 光温柔的放进来, 在室内还采用了 索膜结构,制造 了室内的灰空间
平面图
纵向剖面
横向剖面
最为迷人的拱端细部
“脊椎”的剖面,通风管道
装配过程
这是在米兰,尚未向 公众开放,卡车是 装展品和设备的
用聚碳酸酯(PC)作围护结 构透明绝热。但是要防止室 内辐射过热,所以应该有明 显的通风降温考虑(剖面顶 部的管道用来降温)此外还 有可供灵活调节的遮阳考虑, (对于展厅而言,防止direct light,利用diffused light更为 重要)也许这样的建筑并非 是为人提供长时间的内部活 动考虑的,仅仅是一个追求 灵活性的展廊而已
伦佐·皮亚诺

Lowara Office
Design by Renzo Piano
(1)Period:1984-1985
(2)Address Italy Venetia Vicenza
Montecchio Maqqiore
Lowara Office
Lowara 办公室
1.地理区位
位于 意大利维琴察Montecchio Maqqiore 这是坐落在意大利维琴察郊区的一个生产 电泵的公司的销售管理部办公室。
THE MENIL COLLECTION
6.内部空间分枂
由光线透过金属顶棚,如同被斲了魔法变得柔和而自然,整个金属骨架在光线作 用下如同漂浮在空中,屋顶的重量完全被消去。 地板使用当地传统漆成黑色的松木板,显得建筑更加友好而静谧,抵消了抽象艺 术和功能的严肃性。
THE MENIL COLLECTION
Lowara Office
2.草图分枂
设计草图
建成效果
从草图可以看出伦佐·皮亚诺一开始就关注了对周边环境的回应:加建部分不原
有厂房之间的佑量关系,在高度上两者保持了一致,在屋顶形式上不原有的楔
形屋有一致性,同时考虑了光线的引入以及新旧两者之间的链接细胞佑的处理。
Lowara Office
3.平面分枂
我选择了曼尼博物馆和拉瓦让办公室来解枂伦佐·皮亚诺,这两者都是他成熟期后的作品,亦是他众多设计中我
所偏爱的两个。其中The Menil Collection被看做是伦佐·皮亚诺工作室的第一个真正成熟的作品:她平静而清 淡,不周边意见相当一致。而Lowara Office则是在一个很小的建筑中反应了他对力学不空间的解读。
他成熟期后的作品明显丌同于 其他高技派建筑师(如他早期
伦佐皮亚诺及其作品

伦佐皮亚诺及其作品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是当代世界上最受尊重和著名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艺术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伦佐·皮亚诺的背景以及他最著名的作品,展示他在建筑界的重要影响。
伦佐·皮亚诺,生于1937年,是意大利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创新和实验精神,同时兼顾了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需求。
他在意大利和国际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皮亚诺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现代风格而著名。
他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注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的建筑作品通常充满了自然光线和绿化空间,为建筑物创造了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环境。
伦佐·皮亚诺的作品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巴黎的蓬皮杜中心(Pompidou Center)。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维修和使用系统而闻名,包括外露的管道和楼梯。
这个设计概念独特,突破了建筑的常规思维,被誉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另一个重要的作品是伦敦的尤基·布里特顿美术馆(The Shard)。
这座超现代的摩天大楼是伦敦的地标之一,拥有观景平台、酒店、办公室和住宅等多功能空间。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伦敦的散热烟囱和古代教堂尖顶,独特的外观使其成为城市天际线上的亮点。
除此之外,皮亚诺还设计了许多其他引人注目的建筑,如纽约时报总部大楼、奥斯陆歌剧院、柏林普鲁士神庙等。
他的作品多样而丰富,展示了他对建筑和城市的独特见解。
与此同时,皮亚诺还积极推动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他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注重能源效率和碳排放。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在可持续建筑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建筑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总的来说,伦佐·皮亚诺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赞誉。
他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创新,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和可能性。
皮亚诺不仅在建筑设计上树立了新的标杆,也对环境可持续性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伦佐•皮阿诺
---12建筑2班 罗天
建筑是什么?
《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中建 筑物的定义:用建筑材料构筑的 空间和实体,供人们居住和进行 各种活动的场所。 艺术手段 传达情感
建筑是为了什么?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 人
芝贝欧文化中心
地点:新喀利多尼亚斯特 。
满足功能
传达情感
材料和科技就像音符,如果只有几个音符,又如 何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睿智而质朴的心灵
谢谢
1.结构:在结构上,最显著的控制因素 是由木板层叠而成的木梁构成的屋面框 架。整个构造由细钢柱支承,其联系构 件也是钢的。另一方面,墙壁清一色全 是无框玻璃板,外墙朝外的一面是毛石, 朝里的一面则选用当地建筑中典型的浅 粉红色涂料。
2.光线:所有室内照明都有来自倾斜屋 顶的天光提供,人们在自然光下工作, 光敏性的天窗玻璃能自动调节光线的强 度。此外,这来自屋顶的光线还是一个 自然的时钟,它的颜色会随着一天中时 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并投射到墙上、 工作台及画稿上。而来自位于顶棚上的 百叶窗的投影,则给所有的表面制造了 一种不断变化的肌理。 3.联系:这个自然界里的前哨通过迅捷 的电子通信设备参与世界,使得它与建 筑工作室其他分支的联系就像与顾问们 和建设场地的联系一样。
传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
1.皮亚诺从当地的文 化和建筑物的性质人 手。 2.皮亚诺所吸取的最 主要的民间技术就是 肋架的构成方式 。 3.在努美阿文化中, 皮亚诺复苏了当地乡 村“村落”的簇拥空 间的原型 。
功能性
这些华美而抽象的盒体最 高点往往达到28米,桶状肋 骨问斜嵌的椭圆形玻璃顶使 它们实际上成为单层建筑。 剖面可以清晰地标志出它们 的剩余高度形成一道道拔风 的风道,它们不但消弭了岛 风的侵袭,也为整幢建筑内 部形成的一整套制冷体系提 供了风源动力,相应的建筑 周壁广泛地使用着多种材料 与尺度的百叶窗。它们的开 启如帆之升落一样,依凭着 风向和风力得到自如的调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验室工作间
位置:意大利热那亚 坐落在古老的利古 里亚海滨台地上的这个 工作室,使皮亚诺对 “有人在工作的室内场 景”有了个全新的诠释。 正是在这个在 Vesima的建筑中所体现 的,人们通过多种途径 去体会那种参与世界、 参与现实的感觉,使得 它成为皮亚诺成熟作品 的一个代表。为了参与 世界,这座建筑并没有 生硬地将自己固定到那 里,而是因地制宜地轻 柔地融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