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塔吊选型和平面定位布置
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

3 7 满足塔 吊的安装 和拆 除要 求 .
高, 钢骨柱 吊装提前核心筒施工 3层 ~ 4层 , 故必 须确保爬模架 体
在塔 吊定位 时 , 必须考虑塔 吊的安装 和拆除 阶段 的起 重设 备 下挂架不遮挡塔 吊上道 附着架体 , 爬模架体顶 部和核 心筒 吊装 的 就位条件 , 尤其 是深 大基 坑 工程 , 吊位于 基坑 内侧 , 塔 在安 装 阶 钢骨柱顶 与塔 吊配重保持安全距离 。 段 , 重设 备下 基坑 行 车路 线 或站 位与基 坑边 对基 坑安 全 的影 起
3 4 满 足材料 供应 面的要 求 .
达到 的供应范 围。塔 吊定位 时应 能保证 施工 的全 部作业 面处 于
除屋面 吊 , 小型桅杆式起重机 自行拆除 。
材料供应面可理解为材料的卸车 、 堆放和 通过二 次转 运所 能 4 结语
通过 以上 分析 , 综合 考虑 , 项 目主楼采 用 了两 台内爬 外挂 该 塔 吊的覆盖面和供应面范围之 内, 中钢结构 构件卸 车主要是 考 动臂式塔 吊 , 其 对称布 置在 核心筒 东西两 侧 , 并从深 化设计 阶段 对 虑到塔 吊起 吊最重钢柱 的范 围覆盖 车道 , 场选择需 要满足 堆场 钢柱分节进行 优化 , 堆 节约塔 吊的基础 和租赁费用 。 内构件满足塔 吊起重能力 , 避免造成 利用其他 起重设备 进行构 件 笔者在本篇文 章撰写 时 , 吊的选 型和定 位是 分开 来写 的 , 塔 二 次转 运。如堆场在楼板上或运输车需上 楼板卸 车 , 须对楼 板 但是真正在操作 过程 中 , 型 和定 位 又是循环 制约 着 的, 了塔 必 选 为 进 行加固。该项 目考虑到地 下室顶板 高于 现场临 时道路近 2 m, 吊能发挥最大 的作用 , 必须 结合 现场 实际情 况 , 掌握 以上各 项参
超高层建筑大型塔吊如何选型及布置?

超高层建筑大型塔吊如何选型及布置?
在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布置与定位对工期及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是施工部署阶段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就超高层塔吊选型、选用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选。
一、塔吊型号选择
1、超高层塔楼结构建筑高度高,如采用传统的附着式塔式起重机,需要配用较多的塔身标准节,并要备有大量的附着杆和相应的锚固件。
因此,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宜采用内爬式塔吊,通过依附塔楼核心筒的三套爬升装置循环安装、拆除,来实现塔吊的一次到顶使用。
2、而且由于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传统的平臂式塔式起重机回转吊装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干涉限制。
因此,为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和取得最好的效益,超高层建筑塔楼施工中大多采用的是动臂式塔吊。
3、超高层建筑中一般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起重量越大,钢结构分段越大,相应的更加能保障施工进度,但是相应的成本也越高。
因此,塔吊起重量的最合理范围是满足大型钢构件(如外框钢骨柱)两至三层一吊的吊运能力,应根据其起吊的位置、安装的部位,距塔中心的距离,确定该塔吊是否具备相应起重能力,确定塔吊方案时应留有余地,塔吊不满足吊重要求,必须调整塔型使其满足。
超高层项目塔吊选型及布置

常见塔吊架设方式
03 常见塔吊架设方式
外附塔 吊
内爬动臂 塔
外挂动 臂塔
外挂+内爬 结合动臂塔
常见塔吊架设方式有附着式、内爬 式、外挂式。
普通住宅项目尽量选择附着式塔吊; 全混凝土外框结构超高层一般选用 外附着式塔吊,特殊情况下时可在电梯 井道内布置内爬式塔吊。 钢外框结构采用核心筒先行的,可 采用外挂、内爬及外挂+内爬结合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附着式。采用平层施工的, 可采用内爬或附着式。 建议尽量选用动臂塔或自由端高度 较高的、XXXX大厦
XXXXXX大厦施工总承包工程占地面 积约4953.74㎡,总建筑面积为 84632.2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 20059.9㎡,地上建筑面积64572.32㎡。 地下4层、地上37层,建筑总高度为 188.7m。结构形式为型钢混凝土柱、钢 梁组合楼面-双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04 超高层项目塔吊定位
4.4、核心筒外挂塔优缺点
当面对核心筒内结构布局不太规则、井道狭小、筒内墙厚度不足以支撑内爬,核心筒面积不足以布置多台塔吊时,结构高 度又无法采用外附着塔吊,诸如此类情况,则需考虑将塔吊外挂于核心筒外侧。
需考虑因素: 1)塔吊架设位置对外框结构的影响; 2)若采用外挂式做法,应论证筒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应做结构加固; 3)与爬模或顶模的碰撞干扰; 4)其余可参考内爬塔的考虑因素。
布置总原则: 1、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2、满足作业半径、工期等要求(受堆料场地、吊重等的限制); 3、尽量选择在墙体较厚处和避开墙体开洞处,减少对墙体的加固; 4、塔吊支撑结构的预埋件尽量布置在平面抗侧刚度大的楼层位置,减少墙体加固; 5、爬升次数最少,以减少爬升对工期的影响; 6、布置多台塔吊时,每次爬升高度尽量相同,始终处于大致相同的标高,保持协同工作。 7、满足群塔作业防碰撞要求; 8、尽量避开交通要道及功能用房。
塔吊选型及布置方案

塔吊选型及布置方案塔吊是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起重设备,用于吊装和安装重物。
塔吊的选型及布置方案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正确选择和布置塔吊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塔吊的选型及布置方案。
一、塔吊的选型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塔吊的额定起重量和幅度。
根据施工项目的重量和空间要求,选择适当的塔吊。
起重量是塔吊能够承载的最大重量,幅度是塔吊的臂长。
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需要大起重量和大幅度的塔吊,小型工程则需要相应较小的起重量和幅度。
2.考虑塔吊的高度和尺寸。
塔吊的高度需要满足工程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远离电线、树木等障碍物的安全距离。
塔吊的底座面积也需要合适,以确保塔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考虑塔吊的动力供应。
塔吊一般需要外部电源供应,因此在选择塔吊时需要确保工地有足够的电力供应以满足塔吊的要求。
4.考虑塔吊的操作条件。
塔吊的操作条件包括环境温度、风速、工地地形等。
在选择塔吊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塔吊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二、塔吊的布置方案1.确定塔吊的布置位置。
塔吊通常布置在工地中心位置,以便于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选择开阔的位置以确保塔吊的操作灵活性,并避免与周围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冲突。
2.选择适当的塔吊基础。
塔吊需要稳定的基础以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或钢结构基础,并根据地质条件和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设计。
3.确定塔吊的配置方式。
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塔吊配置方式。
常见的配置方式有独立支撑式、固定支撑式和移动式。
独立支撑式适用于较大的工地,固定支撑式适用于中小型工地,移动式适用于需要频繁转移的工地。
4.设置塔吊的限位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
塔吊需要配备限位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稳定。
限位装置可以限定塔吊的最大起升高度和回转角度,安全保护装置可以监测塔吊的运行状态并提供警报和停机功能。
5.设置塔吊的就位信号。
在塔吊周围设置合适的就位信号,以指示塔吊操作员塔吊是否就位。
塔吊选型及定位

施工现场塔吊选型和定位部署跟着我国高层建筑水平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对垂直运输设备的要求愈来愈高;塔吊设置已成为施工技术举措中不行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当前建筑市场的塔吊主要由机械租借企业拥有并管理;而施工现场对于塔吊的选型和塔吊的定位部署,则是由土建施工单位负责达成的。
这类介于土建施工与机械管理范围之间的大型施工机械,常常使得土建人员在对其进行施工部署设计时感觉较为棘手。
塔吊的土建施工组织设计应付塔吊选型、定位部署进行综合统计的考虑,方可获得较完美的方案。
针对福州地域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附墙自升式塔吊,联合自己多年塔吊组织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些塔吊选型、定位部署的重点,供同行参照。
1 、工程项目塔吊选型施工现场塔吊组织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选型。
应依据工程的不一样状况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塔吊种类。
1.1 塔吊的主要参数应知足施工需要主要参数:工作幅度、起高升度、起重量和起重力矩。
工作幅度即塔吊作业半径,塔吊最远吊点至展转中心距离应知足施工平面需要。
塔吊起高升度应不小于建筑物总高度加上构件、吊索和安全操作高度(一般为2~3m ),同时应知足塔吊超越建筑物顶面的脚手架、井架或其余障料物(超越高度一般不小于1m )的最大超越高度需要。
起重量应包含吊物、吊具和索具等作用于塔吊起重吊钩上的所有重量。
塔吊起重力矩一般控制在其额定起重力矩的75% 之下以保证作业安全并延伸其使用寿命。
1.2 综合考虑、择优采纳当塔吊主要参数指标知足施工需求时,还应综合考虑、择优采纳性能好、工效高和花费低的塔吊。
福州地域当前广泛使用的是附墙自升式塔吊。
该类塔吊为整体式、上展转、小车挪动、手动操作,起重能力在 45~150t.m。
该类塔吊的适应性强、装拆方便、且不影响内部施工,同时也存在塔身接高和附墙装置随高度增添、台班花费较高的状况。
2 、施工平面塔吊定位塔吊平面定位部署应尽量知足以下各项要求,当出现个别要求无法知足时,则需依据经验进行综合剖析,确立最有益的方案。
塔吊的选择方案

塔吊的选择方案
1.塔吊的选择及平面布置
1.1.该工程的塔吊的选择及平面布置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2.客观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该工程一阶段、二阶段共选用14台塔吊,其性能简况如下表:
2.塔吊的布置
2.1.塔吊的总体平面布置
一阶段塔吊竖向高度布置图
二阶段塔吊平面布置图
二阶段塔吊竖向高度布置图塔吊竖向效果图(二)
2.2.塔吊基础的定位情况
考虑到结构内部有大量的管沟,所以在塔吊布置时尽量避开在结构内部布置,但是为了满足全覆盖原则,其中5台(一阶段4台、二阶段1台)塔吊布置在结构内部,下表是对其位置
的分析。
一阶段塔吊基础的定位图
3.塔吊的进出场
3.1.塔吊进出场时间安排。
浅谈超高层施工塔吊的选型及布置宁飞

浅谈超高层施工塔吊的选型及布置宁飞发布时间:2022-03-06T05:29:41.906Z 来源:《建筑模拟》2021年第12期作者:宁飞[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单台塔式起重机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各种需求,群塔施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群塔施工需要考虑群塔的布置、群塔运转以及群塔碰撞的情况,因此,群塔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中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
身份证号:3208021989****0514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单台塔式起重机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各种需求,群塔施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群塔施工需要考虑群塔的布置、群塔运转以及群塔碰撞的情况,因此,群塔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中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塔吊;选型;布置引言塔吊作为重要的起重吊装设备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层建筑施工时,塔吊基础的安全是保证塔吊运行安全的关键,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原有塔吊基础进行更换重筑或改造加固。
对基础整体拆除后重新浇筑,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不符合经济节约、安全环保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能够节省工期、减少基础拆除与重新浇筑的工程量并能更好地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符合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要求。
1工程概况长沙世茂希尔顿工程位于长沙市银盆岭大桥西。
该工程地下室3层,地上51层,总建筑面积14.462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41米,为超高层建筑。
本工程塔楼主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体系,塔楼内外筒平面为三角形,外筒布置18榀钢柱,塔楼上部结构组合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如图1)。
工程施工进入标准层施工后,本工程钢结构吊装主要包括外框钢管柱、外框钢梁及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装作业。
外框钢框架施工流程:钢梁预埋件的安装架外框钢管柱的吊装楼层钢梁的吊装钢管柱和钢梁施工验收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
经统计分析,本工程钢结构标准层(如图2)设计18根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与钢管柱之间主梁有50根,预埋件大约45件,钢管柱之间连梁及次梁有42根,每层共需大约200张钢筋桁架楼承板。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

浅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摘要】针对含有劲性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对垂直运输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以某项目主楼为例,对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做深入的探讨,分别阐述了塔吊选型和定位应满足的相关条件及要求,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动臂式塔吊;内爬外挂;液压爬模1 工程概况某项目主楼47层,总高度208m,采用劲性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
主楼外框柱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剪力墙内采用十字形和H形钢骨柱。
平面布置见图1本工程主楼核心筒采用液压爬模架体,主楼施工流程为:先吊装核心筒内钢骨柱一核心筒混凝土结构一外框柱吊装及钢梁连接一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其中核心筒混凝土结构滞后钢骨柱吊装3层,外框柱吊装滞后核心筒结构8层~12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滞后外框柱吊装及钢梁连接3层。
施工立面见图2。
塔吊在选型和定位时,在吊装半径范围内必须满足每节钢柱的吊装。
2 塔吊选型塔吊作为结构施工中主要的垂直运输机械,对于劲性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不仅要对钢筋及周转材料进行垂直运输,更重要的是用于钢柱钢梁的吊装,所以钢构件的重量和吊次需求成为塔吊选型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2.1钢构件分节及吊重分析钢构件的重量和吊次需求对塔吊的起重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故在塔吊选型的同时,必须对钢柱的分节进行深化设计。
钢构件在加工厂加工成型,分节过长,增加了塔吊的单次起重量。
分节过短,增加了现场的吊装次数和焊接工作量所以,对钢构件进行深化设计时,需同时对质量、进度和塔吊起重量等进行多方面对比本工程对钢构件进行深化主要是针对矩形外框柱和十字(H)形钢骨柱,如外框柱3层为1个吊装节,最大重量达到43t,以2层为1个吊装节,最大重量达29.27t,为了塔吊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平衡构件重量,对钢构件分节进行优化,拟定6层以下以2层为1个安装节,6层以上以3层为1个安装节,构件重量约20t~30t左右。
2.2工效及进度结构施工时,必须对各塔吊的主要任务分工,做到钢筋混凝土施工和钢结构施工相互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塔吊选型和平面定位布置
【摘要】针对有劲性混凝土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对塔吊的性能及平面定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以某超高层建筑为背景,对塔吊的选型和平面定位做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塔吊选型和平面定位所要求的条件分别做了阐述,希望能够指导类似工程的施工,发挥出真正的意义。
【关键词】超高层;塔吊选型、定位;塔吊安拆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某市金融商务区,该建筑地下3层,地上裙房4层,1#塔楼51层,建筑总高度213 m,总建筑面积约28万㎡。
1#塔楼采用外框内筒结构体系,核心筒平面呈正方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插钢骨柱;外框呈正方形,由20根截面尺寸为1400*1600 mm的型钢混凝土柱组成的框架体系,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平面布置见下图:
工程局部平面布置图
2 塔机选型
塔吊作为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垂直和水平运输工具,对于含有型钢、钢骨柱的框筒结构,不仅要对钢筋、周转材料进行垂直和水平运输,更重要的是用于钢结构的吊装,所以钢构件的最大分节重量和吊装次数成为塔吊选型的主要因素。
2.1钢结构分节及最大吊重分析
钢结构的分节吊装单元重量和吊次对塔吊的选型起着很重要作用,在1#塔楼施工前必须对钢柱的分节进行策划。
钢结构在加工厂加工成型,如果分节过长将增加塔吊的单次起重量,如果分节过短又增加了塔吊吊装次数和焊接工程量,所以对钢结构施
工进行深化设计非常关键,需要对施工进度、塔吊起重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择优选用性能突出、工效高和租赁费用较低的塔吊。
本工程1#塔吊为TC7525(55m臂长)起重性能如下:
1#塔吊各区间的工况如下:
对钢结构安装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核心筒剪力墙中的钢骨柱,其二:外框架结构中的钢骨柱,为了塔吊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减少现场焊接的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对钢结构分节进行优化,本工程核心筒钢骨柱构件单节重量最大为3.41T,塔吊R40m处最大吊能为6.67T,可覆盖整个核心筒区,两层一节基本满足塔吊吊能。
外框钢骨柱构件单节重量最大为5.7T,不能满足塔吊吊能的钢构件位于R45m至R50m之间,数量为1根。
根据1#塔吊的吊能分析,则外框钢柱在吊距范围内,满足塔吊吊能时一层一节;不满足时,一层两节。
2.2塔吊的主要参数应满足施工要求
主要参数:工作幅度、起升高度、起重量和起重力矩。
工作幅度即塔吊作业半径,塔吊最远吊点至回转中心距离应满足施工平面要求。
布置塔吊一般情况下要避免出现覆盖盲区,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工程既有大型地下室、主楼、裙房;高层主体结构部分,塔吊应全面覆盖,裙楼争取塔臂全部覆盖,当出现难于解决的边、角时,可考虑临时使用汽车吊解决裙房、地下室边角垂直及水平运输问题,绝不能盲目更换大型塔吊,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再确定具体塔吊型号。
塔吊起升高度>建筑物总高度+构件+吊索+安全操作高度,同时应满足塔吊超越建筑物外围的脚手架体系、井架或其他障碍物的最大超越高度需求。
起重量应包括吊物、吊具、锁具和钢丝绳等一系列作用在塔吊吊钩上的全部重量。
塔吊起重力矩应控制在额定起重力矩的75%以下,目的是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及延长塔吊使用寿命。
本工程塔吊选型时的工作幅度应覆盖所有1#塔楼钢结构柱子及材料加工区、钢结构堆场,满足施工平面的需求,包括材料卸车、材料堆场、转运和吊装需求;塔吊起升高度必须满足爬模架体和钢骨柱吊装的高度;起重量则为深化设计后最终确定的钢结构吊装重量+吊具+吊绳的全部重量。
2.3综合考虑、择优选用
能够满足以上参数的塔吊很多,在进行塔吊型号选择还应该从项目成本、工效、性价比上综合考虑,择优选择塔吊。
本工程通过对以上三点的分析并进行市场实地调查,最终确定采用TC7525(臂长为55m)的附着固定式塔吊。
不需要费用较高、施工面受局限、效率较低的动臂式塔吊,大大降低了塔吊的进场费用及租赁费。
3.塔吊定位
3.1满足塔吊覆盖面和供应面的要求
塔吊覆盖面即塔吊的工作幅度为半径的圆形所覆盖的面积;塔吊供应面即借助于水平运输工具所能达到的供应范围。
塔吊定位应该保证待施工建筑物及材料堆场全部处于塔吊的覆盖面和供应面的范围之内。
材料供应面即材料卸车、堆放和通过二次转运所能达到的供应范围。
其中钢构件卸车得考虑塔吊起吊最重钢柱的范围是否在施工道路上,堆场选择需要满足塔吊起重能力,避免利用其他起重设备进行二次转运。
如果材料堆场在地下室顶板上或运输车辆需要上地下室顶板卸车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楼板进行加固处理。
本工程在
地下室回填土完成后开始布置主体施工阶段平面布置,把材料堆场移至1#塔楼南侧地下室顶板上,采用从地下室-3层至-1层满堂支撑架进行支撑。
该1#塔楼施工单层面积约为1450㎡,如果置于核心筒电梯井内部将与2号塔吊(用于主楼裙房施工)发生碰撞,根据总施工计划塔楼8天一个结构层,为了满足工程工期要求,将塔吊附着在建筑物外侧,覆盖全部塔楼及钢结构堆场、钢筋加工区。
3.2满足周边环境条件的要求
塔吊作业半径内应该避开架空高压电线和已建建筑,防止吊臂、吊绳、吊钩可能对其造成的碰撞,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线由架空改为埋地的费用非常高昂甲方不能接受,多数是在高压线外围搭设防护外架并对塔吊进行限位,同时编制专项外电防护施工方案,制定相关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本工程66KV高压线贯穿塔楼上方必须进行拆除才可以顺利对其施工。
故高压线采取埋地处理。
3.3需要保证塔吊安全稳定的要求
避免塔吊基础设置在回填土上,同时也要考虑塔吊距基坑底角的水平距离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即塔吊基础面(前支腿位置)与基坑底角点的连线,此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应该满足安全剪切角的要求(小于45度),按此要求,塔吊距建筑物较远时给塔吊附着带来困难;如果要让塔吊基础距离基坑底过近,必须提前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沟通,在基坑支护方案中,进行局部位置的加强设计或将塔吊基础改为承台桩基的基础形式。
3.4塔吊基础布置原则
设置在基坑外侧的塔吊基础,应该避开室外管线密集区域,为工程施工创造先决条件。
设置在基坑内部的塔吊基础,应避免与地下室剪力墙、柱、主梁相撞,应尽量避免塔吊标准节穿过人防地下室顶板,如果穿过人防地下室顶板应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采用相应措施,提前做好塔吊加强节穿过基础底板的防水设计。
3.5保证与建筑物的距离要求
在确定塔吊与建筑物的距离时要尽量避免塔吊与建筑物过近,容易与爬模体系、玻璃幕墙发生碰撞,同时也要注意塔吊顶部爬升架平台不可与外架相碰;特别要注意建筑物局部的外挑造型,塔吊定位应避开该部位;塔吊与建筑物过远,附着长并限制起重性能,同时也要避免建筑物周边钢柱吊装出现盲区。
该塔楼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操作平台宽度为1.11m,与爬架单位沟通,对塔吊附着位置进行特殊处理,本工程塔吊TC7525(臂长55m)能够保证外框架型钢及核心筒钢骨柱的吊装要求,且与玻璃幕墙及爬架体系不发生碰撞。
3.6满足塔吊附着位置的要求
自爬升塔吊达到独立高度后,需使用锚固杆件将塔身与建筑物相连接进行附着。
附着杆件的布置方式、夹角和附着距离等,应与塔吊安装公司提前沟通。
一般经验数据为:塔身中心至建筑物边线垂直距离为6-8m,附着杆件与建筑物边线为45-60度。
当附着距离超过该范围时,需要对附着杆件进行加固处理。
建筑物的附着点一般为框架柱、剪力墙等构件,附着点要提前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塔吊工况下的水平推力结构能否承受)。
3.7满足塔吊安拆的要求
在塔吊安拆过程中,塔吊前臂与爬升架标准节引进装置口的朝向必须一致。
塔吊在进场安装之前,塔吊爬升架口的朝向必须明确。
待施工完毕后塔吊拆除时,如果塔吊大臂方向存在新建建筑物的主体,将无法拆除塔吊。
塔吊布置应尽量使塔吊能够拆至地面。
为满足施工部署及工期要求,塔吊可能置于裙房内部时,可采用长吊臂的大型吊车拆除塔吊,或在相应结构位置留置施工后浇带待塔吊拆除后再进行施工。
本工程2#塔吊TC6015(臂长45m)为满足地下室施工覆盖面积放置在裙房内,裙房施工完毕时拆除它,将采用长吊臂的大型吊车。
4结束语
塔吊的选型、定位布置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协调配合,编制塔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定要具有前瞻性。
通过以上分析,综合考虑,该工程采用两台固定式塔吊,1#塔吊布置在塔楼左侧,负责塔楼钢结构及土建施工。
并对钢构件进行深化设计阶段,采取合理分节吊装,节约工程成本。
2#塔吊布置在裙房内部,满足北侧高压线未拆除时尽可能的覆盖地下室施工区域。
塔吊选型和定位又相互制约,为了符合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掌握各方面资料,从性能、施工效率、费用等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李艳,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选型和定位,山西建筑,2012。
李迪、王朝阳、蒋官业、周明、谭神洲,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吊的合理应用,工业建筑,2012。
李德虎,施工现场塔吊选型和定位布置,福建建材,2006。
汪洋、杨深强,某超高层建筑塔吊选型探讨,河南建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