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与吉林经济发展初探

改革开放与吉林经济发展初探
第 2卷 8
29 月 O 年6 O
第 6期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o 总2 N6 08 . 1 .
18 8 期
改革 开 放 与 吉林 经 济发 展初 探
刘 洋
( 吉林 大学 ,长 春
[ 摘
10 1) 302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吉林省在产业 经济、科技 经济、民营经济等许 多领 域都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就 ,农业连续增产 ,汽车、电信 、农产品加 工、医药和生物制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不 断迈上
新 台阶 , 民 营经 济 也 取得 了较 大 的发 展 。这 些 成 绩 的 取 得 ,都 得 益 于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一 系列 经 济 思 想 ,
这 些思想立足 于中国的现 实国情 ,科 学地规划 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基本战略 问题 ,为吉林的经济腾 飞
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 是指在产业 发展 中为其他 产业 的发展提供基本生产 资料和生 产条件 ,而且 是有较 高感
应度的产业 。农业 、原材 料工业 、以电子为 核心 的能源 工业以及交通 、运输 、邮 电业 等 皆可列 入基 础产业 的范 围 。基础产业处于产业 发展链条 的上游地 位 ,是其 他产
打 下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吉林 经济 发展 [ 中图分类号]F2 [ 1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 开放 3 o年来 ,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 主义 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 开放 以来 ,吉 林制定 了基 础产 业发展 的指导思 想 ,即 :统筹 规划 ,合理 布局 ,突 出重 点 ,兼顾一般 ,集中力量有计划 地建设 一批重 点骨 干工
年增 长 43 ,年 均 增 长 2.%;电 信 业 务 收 入 达 到 4倍 25 129 0 . 亿元 ,比 17 年增长 3 8 ,年均增长 2 .%。 98 3倍 14 ( )培育农 产品加工 业成 为支柱 产业 。吉林 是一个 3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日新月异的北国春城队别:十四队期班:08工程姓名:张亮亮截止2010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二年了。

三十二年以来,作为吉林省省会的长春市有了前所未有过的积极发展。

经济、文化、思想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历史前沿长春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

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总面积2056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906平方千米。

长春始建公元前2000年,是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

时为惠(秽)族(秽族,肃慎一支)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

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

坐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坐落在长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为弘扬电影文化,长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电影节,邀请国内外电影界知名人士和电影厂商汇聚长春,共创电影辉煌;著名的净月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近二百平方公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

长春的城市名片包括: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冰雪节、中国长春农业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等等。

长春的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1977年,全省财政收入仅为12.3亿元,2007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49.3亿元,增长51.8倍,年均递增14.1%。

1977年,全省财政支出为13.4亿元,2007年达到883.8亿元,增长65倍,年均递增14.98%。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逐步理顺,极大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全省的财政总收入更是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ppt课件

吉林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改革前
人民生活困苦,温饱无法满足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不一样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被污染的天空
不一样的河流
不一样的森林
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会的到改革开
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人们衣食住行水
平不断挺高的三十年,但是对于当今呈现的环境污染 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人民看病难看病贵,贫富差距 加大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 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繁荣
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奥运军

团取得金牌零的突破 1999年 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成功 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 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世博 会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 动员取得金牌榜及其奖牌榜 第二位的好成绩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图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发展的脚步越迈越稳 ,越迈越大,铿锵有力。 从1978年到2007年,我省GDP由82亿元 增加到5284.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 长14.9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地方财 政收入由16.41亿元,增加到320.69亿元, 增长18.5倍; 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11285.52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 与1981年相比,增长近30倍,26年间平均增 速达14.1%。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89.89元,比1978年的181.65元增加 4008.24元,翻了近5番,年平均增长11.4% ;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

东经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纬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

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白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九个县(市、区),有汉、蒙、回等多个民族,200多万人口。

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

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 685平方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麓褶皱地带,分布着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东北、东南部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广泛分布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垄,海拔150-180米,是潜化沙漠区。

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区为镇赉县和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湖地区,海拔一般为130米左右。

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年均气温4.9°C,无霜期157天,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

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分布不均,秋冬雨雪少,春季降雨少。

大风日数多,年均8级以上大风24天。

冰雹出现5-9月。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光热资源在全省第一多。

现有在册耕地827万亩,占全省在册耕地面积的13.4%;实有耕地1198万亩,居全省第2位。

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场面积1359万亩,人均8.4亩,正常年景产草40万吨。

现有林地面积754万亩,宜林地面积186万亩,立木蓄积量898立方米,全省1000多万亩人工林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吉林省的成长史

吉林省的成长史

吉林省的成长史吉林[jí lín]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春。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与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相连,并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

截至2017年底,下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

吉林建置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由此得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式更名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吉林省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见证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

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跨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五大水系。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总人口2704.0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74.6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75亿元,第二产业6410.85亿元,第三产业7503.0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611元。

中文名称吉林外文名称Jilin Province别名白山松水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东北历史沿革先秦至秦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

从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嬗变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从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嬗变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从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的嬗变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摘要:农民收入不仅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特别是近10年间,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吉林省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突出抓好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在持币量明显增加的基础上收入结构亦发生变化。

本文在分析其嬗变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建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增收致富;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即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以每个农民平均年纯收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

它不仅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特别是近10年间,由于投入驱动、科技带动、政策推动,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快速增长。

初步摆脱了“粮食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窘境。

以吉林省为例,近年来由于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农民在持币量明显增加的基础上,其收入结构亦悄然发生变化。

尽管这些变化是渐行渐进的,但是分析其嬗变的特点。

与其它粮食主产区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建立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有着借鉴意义。

一、整体势头在向好:农民收入变化的运行轨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吉林省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呈现了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1978年到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上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其工资性、家庭经营、财产性和转移性等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1.工资性收入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工资性收入微乎其微。

198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为23.4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6%,到1995年也不过是165.6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0.3%。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共和国六十年政区变迁

共和国六十年政区变迁

共和国六十年政区变迁1949年至1955年:大幅调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设东北、华北、西北、华尔、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分别管辖各省区(省下设专区,专区下设县;大体形成4级行政区划。

这一时期为省区及中央直辖市大幅度调整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设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分别管辖各省区;省下设专区;专区下设县;大体形成4级行政区划。

但是,大行政区在1952年之后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而不再是一级政区。

专区为省的派出机构,也只能算是监察区,并非一级政区。

当时的省区特别多,除了民国时期设立的热河、绥远、察哈尔、宁夏、西康等省和解放战争时期设立的松江,辽东,辽西、平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以外,还有相当于省级政区的行署区,如由大连、旅顺等地设立的旅大行署区,由江苏省分设的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由安徽省分设的皖北行署区和皖南行署区,由四川省分设的川东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和川北行署区,还有西藏地方、昌都地区。

更有一大批的中央直辖市,如南京、广州、西安、武汉、重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长春,哈尔滨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多时有五十余个。

此后,将旅大行署区撤销,改设为旅大市;苏北、苏南二行署区撤销,恢复江苏省;皖北、皖南2行署区撤销,恢复安徽省;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行署区撤销,恢复四川省;辽东、辽西2省撤销,恢复辽宁省。

平原、松江、绥远、宁夏等省也先后被撤销。

不少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如南京市划归江苏省,广州市划归广东省,西安市划归陕西省,武汉市划归湖北省,重庆市划归四川省,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等市划归辽宁省,长春市划归吉林省,哈尔滨市划归黑龙江省。

1954年6大行政区被撤销。

1955年撤销热河、西康2省,新疆省改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地方改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至此,省级行政区划基本稳定下来。

1956年至1977年:趋向稳定1956年全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河北、山西等23个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等一级政区29个这一时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制进一步趋向稳定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至2007年,共下拨农村中小学危房 改造及校舍维修资金5.7亿元,改造农村中 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农村中 小学校的“安全”问题;下拨布局调整和 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4.4亿元,撤并农 村中小学校2940所;为不让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失学,下拨资金12.12亿元,逐步建立 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改革前
人民生活困苦,温饱无法满足
扩大就业,固民生之本
吉林省近3年开发10万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 业困难人员,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等活动。 这些政策和措施,强有力地稳固了就业这 个民生之本。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城镇 就业都在50万人左右,政府3年出资购买 10万个公益性岗位任务已完成,现有“零 就业”家庭已全部实现动态就业;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到3.9%;从业人员已达到 1266.1万人。
穿
穿衣讲究时尚
服装样式多 样
改革前后的长春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后的教室
改革前 改革后
改革前后的学校
改革前 改革后
吉大图书馆
改革前后的照片
改革前 改革后
我省移动电话用户每年都以80%至90% 以上的速度增长,移动电话用户数由 1995年的7.9万户,猛增到2007年的 1311.1万户,年均增长53.1%。2014年, 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48.1部/百人。 居民生活消费正在向现代化信息网络时 代发展
住房成为问题,出行是步行或者是自行车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房屋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

居者忧其屋
改革前的行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穿
改革后
生活发生变化,温饱自足,吃讲究营养
住房追求舒适,穿讲究时尚
出现公路、铁路,出行方便
21世纪,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 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
伴随着30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老百姓的钱袋 是越来越鼓了。1978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仅为4.3亿元。到2007年,猛增到3186.8亿元。 就是说,2007年全省每人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1978年的593倍! 改革开放综合省力增强,“着力解决好民生问 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省委、 省政府的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民生之 需,全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如今,民生方面支 出已占新增财力近7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发展的脚步越迈越稳 ,越迈越大,铿锵有力。 从1978年到2007年,我省GDP由82亿元 增加到5284.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 长14.9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地方财 政收入由16.41亿元,增加到320.69亿元, 增长18.5倍; 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11285.52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 与1981年相比,增长近30倍,26年间平均增 速达14.1%。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89.89元,比1978年的181.65元增加 4008.24元,翻了近5番,年平均增长11.4% ;
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 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 修也成为热点,在追求宽敞的同时, 还在追求着居住环境的各种配套设 施,要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改革前后的农村
改革前 改革后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 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它的 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 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改革 开放
2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 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费提供 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使他们享 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今年秋 季开学,79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学杂费也 全部免除。今年,省政府又向近24万中 小学教师送上最开心的礼物:对因教育 投入不足拖欠教师的工资,计划3年内全 部兑付,第一批资金年底前全部兑付到 位。这是我省财政向教育倾斜的重大举 措。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
高学涛
伟大创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
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 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 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人们常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 我觉得还可以再增加一句:“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 舒适的生活。”因为自从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吉林 如是一个集养老、失业、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 障体系社会。它基本化解了天灾人祸的 风险,免除了百姓生活的后顾之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繁荣
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奥运军

团取得金牌零的突破 1999年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世博 会 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 动员取得金牌榜及其奖牌榜 第二位的好成绩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图片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不一样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 被污染的天空
不一样的河流
不一样的森林
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会的到改革开
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人们衣食住行水
平不断挺高的三十年,但是对于当今呈现的环境污染 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人民看病难看病贵,贫富差距 加大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在接下去的发展中,我们 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