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蝌蚪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蝌蚪养护知识

蝌蚪养护知识

蝌蚪养护知识
蝌蚪是蛙类的幼体,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以下是蝌蚪养护知识:
1. 容器:选择适合大小的容器来养护蝌蚪,容器应该装满清水而不是深水,保证蝌蚪可以轻松接触到水面来呼吸。

2. 水质:保持容器内水质的清洁和适宜。

使用去氯处理过的水或者自来水放置1-2天之后再使用。

避免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源。

3. 温度:蝌蚪的理想温度范围是20-24摄氏度,保持水温恒定是非常重要的。

4. 饮食:蝌蚪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可以投喂一些小颗粒状的鱼食或者是蔬菜,如胡萝卜丝。

但要注意不要喂食过多,避免污染水质。

5. 光照:蝌蚪需要一定的光照来生长,但是过于强烈的阳光会对蝌蚪造成伤害,可以选择间接光照的环境。

6. 定期更换水:定期更换一部分容器内的水,保持水质清洁和新鲜。

7. 注意观察:观察蝌蚪的行为和外貌变化,包括有无异常的颜色变化、腹部肿胀、不活跃等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可能是蝌蚪患病,需要及时给予治疗。

8. 隔离:如果养护多只蝌蚪,注意观察是否有互相攻击的情况发生,如果有,需要及时将其隔离。

9. 静置:蝌蚪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不要经常干扰它们的休息,保持环境的安静。

10. 转变成青蛙:蝌蚪会经历蜕变成蛙的过程。

当蝌蚪开始长出后腿和前腿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可以上岸的地方供它们上岸和成长为蛙。

青蛙怎么养才好?青蛙的养殖技术大全

青蛙怎么养才好?青蛙的养殖技术大全

青蛙怎么养才好?青蛙的养殖技术大全青蛙具有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一直都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非法捕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舌尖上的需求”,也为了促进天然野生资源的恢复,青蛙养殖成为了备受青睐的养殖项目,有着较好的养殖前景。

那么,青蛙怎么养才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青蛙的养殖技术大全,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养殖池建造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

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选择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

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三、产卵时间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四、采卵方法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

采卵时间在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

放卵时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方向,即正面朝上,反面向池底。

如果方向搞错,对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

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

如果在一池中放不同期的卵块,孵出来的大小蝌蚪生长速度不一,弱小的就会逐渐衰弱而死亡。

蝌蚪变成蛙的养殖方法

蝌蚪变成蛙的养殖方法

蝌蚪变成蛙的养殖方法以下是 6 条关于“蝌蚪变成蛙的养殖方法”:1. 哎呀呀,想要让蝌蚪顺利变成蛙呀,那可得给它们准备个舒服的家哟!就像咱人得有个温暖的屋子一样,给蝌蚪弄个合适的水缸或水池。

得注意水不能太脏啦,要经常换,不然它们咋能健康成长呢?你们说是不是?例子:我上次养蝌蚪,水总是懒得换,结果好多都长不大,可后悔啦!2. 嘿,给蝌蚪喂食也很重要嘞!不能乱喂,得喂它们专门的食物。

就好比小孩得吃适合他们的东西,不能瞎吃一样。

丰年虾卵、水蚤啥的,可都是不错的选择呀,可别喂错了哟!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喂了些奇怪的东西,蝌蚪都不怎么吃,把我急坏了。

3. 哇塞,温度对蝌蚪变成蛙也有很大影响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得恰到好处。

就像人在刚刚好的环境里才舒服,蝌蚪也一样呀!太凉了它们长不好,太热了说不定就出事了呢!例子:有一回温度没控制好,有些蝌蚪就发育得不太好,我心疼死了。

4. 哈哈,别忘了给蝌蚪足够的空间呀!它们也要活动活动筋骨的嘛。

要是太挤了,那它们多难受,就像咱们在很挤的地方待着也会不舒服一样。

多给它们点空间自由游吧!例子:之前养的时候水缸小了,它们都没地方好好游,真不该呀。

5. 哟哟哟,还要注意观察蝌蚪的状态哦!要是有不对劲的,得赶紧想办法。

就像咱自己生病得赶紧治一样,不能拖呀。

看到它们有什么异常,可千万别不当回事哟!例子:有只蝌蚪突然不太动了,我没及时注意,后来就不太好了,我自责了好久。

6. 哇,等蝌蚪变成蛙的那一刻,真的好神奇呀!那过程就像变魔术一样,真让人惊叹。

但这可得靠咱们精心照料才行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耐心哟!例子:看到第一只蝌蚪变成蛙,我激动得跳起来了,之前的辛苦都值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用心去养,掌握好方法,就能亲眼见证蝌蚪变成神奇的蛙啦!。

蝌蚪养殖技术

蝌蚪养殖技术

蝌蚪养殖技术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为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也会成群啃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蝌蚪养殖技术吧!生长初期管理1、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2、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

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3、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厘米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

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厘米。

生长前期管理1、小蝌蚪10天以后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

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

2、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生长中期管理1、生长中期的蝌蚪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蝌蚪的饲养方法

蝌蚪的饲养方法

蝌蚪的饲养方法蝌蚪是青蛙的幼虫,饲养蝌蚪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详细介绍蝌蚪的饲养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容器。

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容器大小要根据蝌蚪数量来确定。

2.准备好水源。

最好使用自来水或过滤后的水,不要使用含有氯气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水。

3.装置过滤器。

可以在容器中安装过滤器,保持水质清洁。

4.添加底材。

可以在容器底部添加沙子、石子等底材,方便清理和排泄。

二、饲养方法1.控制水温。

适宜的水温为20℃-25℃左右,不要让水温过高或过低。

2.提供足够的食物。

可以使用专门针对蝌蚪的饲料,也可以使用煮熟切碎后的菜叶、肉类等食物。

3.定期更换水源。

每隔一周左右更换一次新水,并清洗容器和过滤器。

4.观察健康状况。

注意观察蝌蚪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避免过度饲养。

不要过度饲养,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蝌蚪生长不良。

三、注意事项1.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容器应放置在避光处,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2.防止宠物误食。

如果有宠物在家中,应将容器放置在宠物无法触及的地方。

3.定期清洗容器和过滤器。

定期清洗容器和过滤器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并防止细菌滋生。

4.注意观察健康状况。

如发现蝌蚪呈现异常状态,应及时进行处理或咨询专业人士。

5.不要将野生蝌蚪带回家中饲养。

野生蝌蚪可能携带疾病或寄生虫,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

以上就是关于蝌蚪的饲养方法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饲养蝌蚪

如何饲养蝌蚪

如何饲养蝌蚪蝌蚪是牛蛙个体发育的幼体阶段,也是生产过程的苗种阶段,它的饲养影响很大。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饲养蝌蚪的方法。

蝌蚪的饲养方法之饲养池建造目前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由于土池开挖方便,成本又低,所以多数使用土池,而水泥池则主要用在高密度、高产量的集约化养殖。

1.水泥池面积15~20平方米,池深1米,可蓄水深80厘米。

水泥池的优点:水质较清;水泥池的壁,适于蝌蚪早期吸附在上面休息,可避免这阶段蝌蚪被泥沙覆盖而造成窒息死亡换水等日常管理比较方便,成活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90%;放养蝌蚪密度大,产量高。

但因为放养密度大,生产出来的蝌蚪规格小,变成的幼蛙也小,只有4~5克;变态后的幼蛙,不能及时登陆,如不及时捕出,会造成变态幼蛙大量死亡;造价相对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多,这是水泥池的不足之处。

2.土池面积50~100平方米,池深0.8~1米,可蓄水深60~80厘米,四周的坡度要稍大,以1∶1.5~2为宜,这样可保证堤埂牢度和适于蝌蚪变态成幼蛙后登陆栖息。

土池的优点:水体相对较大,水质比较稳定,培育出的蝌蚪规格大,变态成幼蛙的规格也大,为7~10克以上;但管理难度大,敌害也多,成活率较为低,一般只有50%左右。

蝌蚪的饲养方法之放养准备1.放养蝌蚪的时间刚孵化的蝌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且这时消化器官没有贯通,又有腹部的卵黄囊供给营养,无需摄取外界食物。

所以刚孵化的蝌蚪,不宜马上移养到蝌蚪池,可待腹部卵黄囊吸收完毕,消化器官完全沟通,或者观察到已有初便排出,这时才应将蝌蚪移养到蝌蚪池中饲养。

至于具体时间,应根据当时水温状况而定:即水温18℃~20℃时,约为孵化后180~200小时,水温20℃~25℃时,约为孵化后150~170小时,而水温26℃~30℃时,只要70小时。

2.蝌蚪池的清整消毒水泥池在蝌蚪放养前2天,要用浓度每升为1毫升的漂白粉或浓度每升为20毫升的生石灰溶液涂刷池底及池壁,进行消毒,然后在阳光下曝晒1~2天后,再放进干净水,才能放养蝌蚪;新开挖的水泥池更应在使用前2周,放水浸泡脱碱,然后换入新水后才能放养蝌蚪。

养蝌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蝌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蝌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养蝌蚪是一项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蝌蚪是青蛙的幼虫,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可以增加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以下是养蝌蚪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蝌蚪的获取蝌蚪可以在池塘、湖泊或小溪等自然水域中找到。

最好选择清澈、无污染的水源。

在获取蝌蚪时应当注意保护环境,不要过度采集。

2.容器的准备选择一个清洁、透明的容器作为蝌蚪的家。

最好选择玻璃制品,以便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容器的大小取决于蝌蚪的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容器可以容纳10-20只蝌蚪。

3.水质和温度蝌蚪需要清澈、干净的水。

可以使用自来水,将其放置数小时以去除氯气,或使用矿泉水。

水温应在25-30°C之间,可以使用恒温器来调控水温。

保持水质的干净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更换水并清理容器。

4.饲料蝌蚪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和微小的水生动植物,如轮虫、枝角虫等。

这些食物可以在宠物店或水族馆购买到,也可以在自然水域中捕捉。

在添加食物时,应确保食物适量,不要过度喂养,以防止水质的恶化。

5.光照蝌蚪需要适量的光照来生长和发育。

容器应放置在明亮的地方,光照时间每天至少6-8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强烈的阳光可能会导致水温升高,从而对蝌蚪造成伤害。

6.安全措施蝌蚪容易感染细菌和疾病,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首先,不要触摸蝌蚪,以免传播细菌。

其次,要保持容器内的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和过滤水。

最后,不要将不同水域的蝌蚪放在同一个容器中,以免交叉感染。

7.观察和记录养蝌蚪是一个观察生态的好机会,孩子可以观察蝌蚪的生长和变化,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可以记录蝌蚪的数量、大小、颜色以及其他变化等,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8.过渡期和变态蝌蚪经过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生长发育,最终会变成青蛙。

在过渡期,蝌蚪的身体开始变形,腿和尾巴逐渐长出。

这时候需要准备一个湿润和安全的陆地区域供蝌蚪上岸。

当蝌蚪完全变成青蛙后,可将其放回水域。

蝌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蝌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蝌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蝌蚪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幼虫阶段的青蛙,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养殖蝌蚪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并促进环保教育。

本文将介绍蝌蚪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合适的栖息环境、适宜的饲养方式以及疾病预防。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栖息环境在养殖蝌蚪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栖息环境。

蝌蚪需要一个宽敞的水缸或水槽作为栖息地,且容器中应有足够的水供其游动。

为了模拟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水草和岩石,以提供适合蝌蚪隐藏和滋食的地方。

二、适宜的饲养方式蝌蚪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因此为蝌蚪准备适宜的饲料至关重要。

一种常见的饲料是低盐浓度的鱼缸水,可添加适量的水蚤、藻类和昆虫的幼虫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定期更换新鲜的水源,以保持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充足。

饲养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投喂,保持水质清洁。

三、疾病预防在蝌蚪的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可以在水环境中添加淡水盐或清洁剂等消毒剂。

定期检查蝌蚪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发现及时隔离患病蝌蚪,并咨询兽医的意见。

此外,保持水质清洁和运动的蝌蚪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四、孵化过程和性别分辨蝌蚪从卵到蛙形态的孵化过程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和蝌蚪的品种。

孵化过程中,蝌蚪需要温暖而湿润的环境,适当的光照也有助于它们的发育。

成年蝌蚪可进行性别分辨,雄性蝌蚪会有明显的声带和较长的后腿,而雌性蝌蚪则相对较小且较为圆滑。

五、成长后的处理蝌蚪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渐适应陆地环境,我们可以在栖息地中提供适量的陆地区域,以帮助其从水上过渡到陆地。

此外,注意避免将不同品种的蝌蚪混养,以防止交叉繁殖或攻击。

养殖蝌蚪是一项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还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然而,在进行蝌蚪养殖时,我们必须要注意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适宜的饲养方式,并进行疾病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为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也会成群啃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蝌蚪养殖技术吧!
生长初期管理
1、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2、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

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质
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

3、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厘米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

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厘米。

生长前期管理
1、小蝌蚪10天以后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

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

2、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生长中期管理
1、生长中期的蝌蚪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2、生长中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

3、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

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

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管理
1、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50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2、生长后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厘米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

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蝌蚪管理注意事项
1、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

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

2、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

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

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通常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