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原理图符号画得通俗易懂

合集下载

画电气原理图教程

画电气原理图教程

画电气原理图教程
当我们需要绘制电气原理图时,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符号和线路连接来表示不同的电气元件和连接关系。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电气原理图绘制教程,帮助您快速上手。

1. 绘制电源:
使用一条直线表示电源,通常用两条平行的线,上面标注电源的正负极。

2. 绘制电阻:
使用一个波浪线表示电阻,同时标明电阻的阻值。

3. 绘制电容:
使用两条平行的直线表示电容,中间加上两个大于号(>>)来表示电容的极板。

4. 绘制电感:
使用一个半圆加上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电感,箭头表示电感的方向。

5. 绘制开关:
使用一个带弯曲线的直线表示开关,用来表示开关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6. 连接元件:
使用直线将不同的元件连接起来,线与线之间使用小弧线平滑连接。

7. 添加标记:
在电气原理图的适当位置上添加标记,用来标注元件的名称、编号等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绘制出一个基本的电气原理图。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会涉及更多的电气元件和连接方式,但以上的基本教程可以帮助您快速上手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请注意,在绘制电气原理图时,确保元件的连接关系正确无误,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如何看懂原理图

如何看懂原理图

如何看懂原理图首先,要看懂原理图,我们需要了解原理图的基本元素。

原理图通常由电路符号、连接线和标注组成。

电路符号代表了电子元件,比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连接线表示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标注则用来说明元件的数值、型号等信息。

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理解原理图的第一步。

其次,要注意原理图的布局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原理图会按照电路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布局,比如电源部分、信号处理部分、控制部分等。

在阅读原理图时,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结构,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部分的细节。

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另外,理解电路符号和元件的作用也是看懂原理图的关键。

不同的电子元件有不同的符号表示,而且它们的作用和特性也各不相同。

因此,要想看懂原理图,就需要了解各种电子元件的符号和作用,比如了解电阻的符号和作用、了解电容的符号和作用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元件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原理图所表达的电路结构和功能。

此外,阅读原理图时还需要留意一些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模块。

比如常见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它们都有一些常见的结构和特点,掌握了这些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模块,就能够更快地理解原理图所表达的电路功能和特性。

最后,要多练习,多积累经验。

看懂原理图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和总结,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原理图。

可以多看一些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多做一些电路仿真和实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原理图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总的来说,要想看懂原理图,关键是掌握基本元素、了解电路结构、理解电子元件的作用和特性,留意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模块,并且多练习、多积累经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原理图,从而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工作原理示意图怎么画出来

工作原理示意图怎么画出来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何绘制
工作原理示意图是一种用来清晰展示工作原理的图形表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
更容易理解复杂的原理或系统。

下面将介绍几个步骤来帮助你绘制工作原理示意图。

1. 确定主题
首先,确定你要展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将其作为示意图的主题。

确保主
题明确并容易理解。

2. 收集信息
收集有关工作原理的相关信息,包括关键步骤、关联部件等。

这将有助于你更
好地组织你的示意图。

3. 绘制框架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先绘制一个简单的框架,包括主题和主要部件的连接线。

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规划示意图的布局。

4. 添加部件
根据你收集的信息,逐步添加各个部件到示意图中,使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
不同的元素。

注意保持示意图的清晰和简洁。

5. 标注
在示意图中添加必要的标注和说明,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工作原理示意图。

确保标注清晰,并与图形相对应。

6. 审查和改进
绘制完成后,审查示意图以确保逻辑性和准确性。

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和改进,直到你满意为止。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轻松绘制出清晰明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帮助他人更好
地理解工作原理。

祝你成功!。

用画图来解释原理的方法

用画图来解释原理的方法

用画图来解释原理的方法
用画图来解释原理的方法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绘制图形、图表、图解等形式来说明某个原理的工作原理或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并通过视觉效果来增强信息的传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画图解释原理的方法:
1. 流程图:通过箭头和图形表示步骤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和流向,以帮助展示一个事件、系统或过程中的每个步骤。

2. 示意图:通过简化的线条或图形来捕捉和表示一个概念或理论的关键要点。

3. 曲线图:通过绘制一个或多个曲线来展示数据、趋势或变化。

4. 逻辑图:通过符号、文本和连接线表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解释一个系统的结构或组成。

5. 树状图:通过分支和节点来表示层次结构或分类,以说明一个概念或领域中的关系。

6. 动画图: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图像或变化来展示一个过程或现象的演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原理。

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所要解释的原理的特点和需要传达的内容。

画图解释原理可以帮助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理解效果,使得复杂的概念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忆。

零基础学CAD:老师傅几招教你看懂电气图,电气符号

零基础学CAD:老师傅几招教你看懂电气图,电气符号

零基础学CAD:老师傅几招教你看懂电气图,电气符号在CAD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符号,比如电气符号。

这是看懂一张电气图以及绘制电气图的关键,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的电气图中的电器符号吧。

一般看电气图纸的流程都是:1、看图纸说明;2、看概略图和框图;3、看电路图。

看电路图是关键,也是最“难看”的一部分,这里有最丰富的内容,也有最难读懂的部分,因此你需要知道电路的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并了解电路图的组成及其作用,知道哪一个是电路,那个是辅助电路,那个是交流回路等。

电气符号图解:电气符号含义:1、YJV22-1KV-3*95+1*50 SC100FC交联聚乙烯内钢带聚氯乙烯护套耐压1000伏电力电缆。

截面为3根95平方加一根50平方的,穿100钢管地埋敷设。

FC---地埋敷设YJV---交联聚乙烯绝缘1KV---表示电压绝缘等级YJV22---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缆2、YJV-1KV-3*95+1*50,G70YJV表示是交联聚乙烯绝缘-1KV表示电压绝缘等级-3*95+1*50,表示是三相95mm2的芯线加一根50mm2的中性线,G70表示穿DN70的钢管。

3、电路图配电箱中的ZR-BV-4*2SC15FC由阻燃材料制成的BV电缆4芯,每芯2平方毫米穿15的管沿墙沿地暗敷BLV-铝芯绝缘线BV---铜芯绝缘线(硬)YZ---电力电缆线。

4、其他VV-0.6/1kV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XDDR-1---单表暗配电箱壳XDDR-2---二表暗配电箱壳XDD-1---单表明配电箱壳XDD-2---二表明配电箱壳XMR---终端箱壳DD862-4 15(60)是单相电能表PC---PVC管(电气穿线管)FC---线路敷设方式,地板(或地面下)暗敷设WC---线路敷设方式,墙内暗敷设MR---金属线槽AL---照明配电箱代号KL---不详(电气原理图中表示闭锁/双稳态继电器)W---组合、应用不同有不同解释,单独使用表示母线BV---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铜芯)WL---代表污水立管RJL---代表热水给水立管FL---代表废水立管NL---代表冷凝水立管FL---废水,指的是生活废水,如卫生间、厨房用水等JL---给水立管PL---排水立管TL---通气立管RL---热水立管YL---雨水立管WC---卫生间污水电气控制电路图查线看图要点:1、分析主电路:根据媒体电动机和执行电路的控制要求分析电动机和执行电器的控制内容。

如何看懂电路原理图

如何看懂电路原理图

如何看懂电路原理图
要看懂电路原理图,不需要标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阅读电路原理图的符号表:电路原理图中使用了各种电子元件的符号。

首先,阅读符号表,了解每个元件的符号及其含义。

2. 找到电源:电路原理图通常会标明电源的位置,一般为电池或电源供应器符号。

确定电源的极性,正极和负极。

3. 识别元件的连接:根据符号表,识别电路中的元件,并确定其与其他元件的连接方式。

例如,电阻器通常用直线表示,电容器用平行线表示,电感用一个S形符号表示。

4. 确定电路的路径:根据元件的连线,确定电流的流动路径。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5. 分析电路的功能:根据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功能和组合方式,判断电路的功能。

例如,如果有一个二极管连接到电路中,那么可能是一个整流电路。

6. 注意元件之间的关系:注意元件之间的连线和连接方式,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元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直接相连,可能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电流的流动。

7. 综合判断: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理解,综合判断整个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通过以上步骤,你应该能够对电路原理图有一个较好的理解,从而可以看懂电路原理图,并理解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二次控制原理图如何识图与绘制?图文并茂让你瞬间理解!

二次控制原理图如何识图与绘制?图文并茂让你瞬间理解!

(2)二次原理接线图的画法1. 整体式画法整体式画法将二次设备以较为形象的整体形式表示(线圈与触点画在一起),主要体现构成整套装置所需的二次设备及相互接线关系。

优点:能表明各二次设备的构成、数量及电气连接情况,图形直观形象,便于设计构思和记忆。

缺点:不便于阅读和理解其工作原理。

2. 展开式画法展开式画法是以电气回路为基础,将继电器整个元件的线圈、触点按保护动作的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绘制的接线展开图。

其特点是分别绘制电源回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等回路。

电气设计在线教学狄老师;各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也分开,分别画在它们各自所属的回路中,并且属于同一个继电器或元件的所有部件都应注明同样的符号。

优点:接线清晰、易于阅读,便于了解整套装置的动作程序和工作原理,特别是在表现一些复杂装置时,其优点更为突出。

1)电源回路每台电动机应有各自的控制电源。

并宜接自本台电动机主回路隔离保护电器之后、控制电器之前。

这是因为如果多台电动机共用同一路控制电源。

则各台电动机的控制回路就不能分割,既不能独立安全检修,而且一旦故障还将同时停机,造成更大损失。

控制电源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隔离和短路保护电器可选用螺旋式熔断器或带隔离功能的微型断路器。

应装设控制电源指示灯。

2)控制回路控制回路一般是由开关、按钮、信号指示,以及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和各种辅助触点构成,无论简单或复杂的控制回路,一般均是由各种典型控制电路(如延时电路、联锁电路、顺控电路等)组成。

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电路是其控制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动机常用的启动方式有全压启动、降压启动和软启变频启动。

常用的降压启动方式有星―三角降压启动和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

3)信号回路信号回路设计是各种电气设备能否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

信号回路可分为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两类:控制信号回路就是接受各种外部控制指令,对电动机实现控制:反馈信号回路则是通过接通各种声光信号。

反映电动机的各种状态。

电器原理图及线束图的画法

电器原理图及线束图的画法

电器原理图及线束图的画法1. 简介电器原理图和线束图是电路设计和布线的重要工具。

电器原理图展示了电路的连接关系和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而线束图则展示了电路布线的物理连接。

正确绘制电器原理图和线束图对于项目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器原理图和线束图的画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电器原理图的画法2.1 元件符号在电器原理图中,各种电子元件用标准的符号表示。

常见的元件符号包括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元件符号的示例:•电源:表示为符号“V”或者长方形框。

•电阻:表示为倾斜的矩形。

•电容:表示为平行的两条线段和字母“C”。

•电感:表示为螺线圈或者波浪线段。

•开关:表示为不同形状的连接线。

绘制电器原理图时,要根据实际元件进行选择和调整元件符号。

2.2 连接线连接线用于表示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连接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在电器原理图中,连接线必须清晰、整齐地连接到元件的引脚上,以确保正确的连接。

可以使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标号表示信号的传递。

2.3 标号和注解标号和注解用于对元件和连接线进行说明。

标号可以用于标识元件的类型、值或者电路的特性。

注解通常用于解释电路中的特殊条件或者功能。

标号和注解应清晰可读,避免与其他元素重叠。

2.4 绘图工具绘制电器原理图时,常用的绘图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如AutoCAD、Visio等)和手绘工具(如铅笔、直尺、曲线板等)。

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将极大地提高绘制效率和质量。

3. 线束图的画法3.1 线束图的目的线束图是在电器原理图基础上绘制的布线图,用于显示电路元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线束的路径。

线束图是实际布线的参考,有助于工程师进行复杂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2 绘制线束图的步骤绘制线束图的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布线数量和路径。

了解电路的功能和布线需求,确定线束的数量、布线路径和接口位置。

2.绘制布线路径。

使用绘图软件或者手绘工具,在基础图纸上绘制主线和分支线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很多关于绘制原理图符号的讨论。

使你的原理图符号能够让人理解非常重要。

有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包中预先做好的符号就可以了,但大多数符号并不太理想。

请确保你的软件包能方便地创建符号,因为你可能得重新绘制每个单独元件,以及创建新的元件。

CAD软件包含的上万种符号只是你重新绘制它们的基础。

好的原理图应该有可预测的信号流向。

这个流向要求输入部分位于左边和上边,输出部分位于右边和下边。

当然这并非铁板一块,但如果你希望其他工程师一眼就能理解你的原理图,遵循这个规则就非常重要。

如果我高声对你喊叫,“区别什么有做这样?”这种语法结构显然让人难懂,但如果我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这样做有什么区别?”那么你马上就能理解了。

虽然许多半导体公司赚了很多钱,并提供很多支持,但很多时候他们专注于芯片内部,而做不到正确的原理图流向(图1)。

图1:目前许多公司画的原理图符号模仿的是元件的引脚图,而不是信号流向图1中的六反相器U1不是很实用。

它将6个反相器合成在一个符号中,并且左边和右边都有输入输出。

引脚长度也不需要那么长。

U2这个符号稍微好一些,输入都在左边,输出都在右边。

像我这样一把年纪的人不喜欢彩色背景,因为经过六次黑白拷贝黄色会变成黑色,从而让你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我创建的U3由不同元件组成(异构元件),包括6个相同的元件和表示电源与地的第7个元件。

排阻RP1是非常愚蠢的画法,当这些电阻应该处于原理图上不同位置时很容易把原理图弄得一团糟。

RP2显示了异构元件在这种时候的作用。

一些半导体公司采用ANSI符号画逻辑器件,这显然是由缺乏分析的线性思维的人发明的,而不是模拟工程师眼中的图形化思维(图2)。

图2:许多工程师都不喜欢ANSI/IEEE逻辑符号画法,这些符号简直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显示实际的逻辑符号稍好一些。

CAD软件包中附带的元件基本上是没有用的。

较好的做法是将元件一分为二。

更好的做法是将电源独立出来,这样就不会弄乱信号流向。

模拟工程师最想要的是在元件内部稍微画一些能表示其功能的图案。

对于多元件封装来说(比如许多逻辑门),原理图符号需要分解开来,因为你很少会在原理图的同一个地方使用全部这些元件。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双路或四路运放。

元件符号可以采用德·摩根等效符号(图3)。

我非常敬佩那些能够通过布尔表达式来理解电路工作的工程师,但我还是喜欢图形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图形可以想象位于D锁存器中的比特,或者多路复用器中断言给定输入的引脚。

图3:等效符号表示与非(NAND)门可以让用户给元件分配不同的“模式”完成相同的任务。

如果你想画一个“引脚上负下正”模式的运放符号就非常方便。

若是没有等效符号,如果你想垂直翻转一个元件,也会把正电源放到下边,把地放到上边去。

通过调用绘制的德·摩根等效符号,你可以交换输入引脚,同时保持电源和地的位置不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制作一个具有独立电源的异构元件(U6)。

现在你可以垂直翻转运放,将负引脚放到上面来。

某个年代的原理图程序出现于这样一个时期:PCB上大约有40个14引脚的逻辑芯片,每个芯片配一个去耦电容,再加上一个卡缘连接器。

在1985年,DOS OrCAD甚至不能画三角形。

这是那个年代的局限,也是那个年代需要担心的事。

当时许多公司觉得PCB上只有一个电源,即VCC(两个“C”代表“公共集电极”,因为所有这些逻辑门都馈送电源给许多晶体管的集电极)。

因此PCB只需要VCC和地。

CAD公司的程序员甚至认为不需要在芯片上显示电源引脚。

他们只是发明了“零长度”引脚,然后版图设计程序会将所有相同名字的引脚连接在一起。

程序员认为工程师使用最后生成网络表的原理图简直太蠢了。

说到地,“公共端”或“回流端”其实更贴切,除非你的电路连接到墙上插座的大地引脚(图4)。

我承认这只是个人喜好,但我喜欢美国风格的电源和电阻符号,在晶体管和MOSFET上有个圆圈,且MOSFET清楚地指示了N沟道或P沟道类型。

图4:地、电源、电阻、晶体管和MOSFET等各种元件符号我碰到过一位教授,如果他看到你在汽车收音机原理图上有大地符号,会给你不及格的判定。

汽车底盘是一种不同的符号,不管XXX叫它大地,还是你在大多数PCB上使用的三角符号,都意味着公共端或回流端。

我个人的喜好是使用箭头代表电源,我也没遇到过哪一位工程师喜欢R1和R2那样欧洲画法的电阻,甚至XXX里的可变电阻符号R3也没有意义,除非它有三个脚,或者在封装上把两个脚短接在一起。

我也喜欢晶体管上的圆圈、短引脚、字母N或P清晰地显示MOSFET的类型,以及有助于显示管子类型的栅极引脚,可以翻转的P沟道类型,以便源极位于上面,因为更多的正电源也在上面。

我很欣赏XXX显示体二极管。

在现代设计中,电源和地引脚不可见带来的问题是,当版图封装的电源连接错误时电路经常会烧掉。

经常会烧。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你可能有多个带电源的层,而重新做PCB甚至重新搭建原型是很困难的。

基于这个理由,我们许多人会把电源引脚明确地画出来。

对于像四运放这样的多元件封装来说有三种方法来实现(图5)。

第一种方法是你可以将电源引脚画在每个元件上。

第二种方法是只将电源引脚画在其中一个元件上,这时要确保将所有未用元件也都放到原理图上。

第三种方法是将四运放设计成由5个元件组成的异构封装,包括4个独立的运放和一个单独的电源与地引脚元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你可以将电源与地元件和所有去耦电容放在一起。

缺点是你可能忘了放电源与地元件,由此带来的灾难是器件没有供电而不是接错电源。

一个技巧是将电源引脚作为封装中的第一个元件,这样当你放置这个元件时第一个放的就是电源。

不管怎样,你都应该将所有元件都放到原理图去,以便给未用元件合适的偏置,防止它们发生振荡。

图5:电源和地不要使用零长度的引脚相反,最好在U1的每个元件上画出电源引脚。

你也可以只在封装的某个元件上画电源引脚,但要确保所有元件都被放置,这样你就不会忘了连接电源(U2)。

U3封装则是使用了一个单独的“元件”来画电源和地。

这样做的优点是你可以翻转运放,根据电路需要灵活地将负引脚放在正引脚的上面或下面。

十几年前XX的XXX中就有这些异构元件了,这种方法还可以将连接器分解成若干块。

这样做同样是为了保持原理图的信号流向,确保每根线连接正确的连接器(图6)。

现在你可以确保你的原理图流向是从左到右的,使得其他工程师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也能让你在5年后再看时更加容易理解。

图6:如果你将连接器只画成一个元件符号,会使得原理图很乱(a)通过使用XXX中的异构元件功能,或XXX中的元件“模式”,你可以将连接器分解开来,以便原理图的流向更清晰更容易理解(b)。

另外一个考虑是如何将诸如开关电源芯片这样的复杂元件画清晰。

即使你将输入移到左边,输出移到右边,仍然很难理解这种元件的工作原理。

针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在符号框中画一个简单的图,用来暗示这个元件的功能。

不一定是数据手册中的框图,只需简单的表述,以便提醒你和其他人这个元件是做什么的。

还有其它一些原理图符号的惯例,它们更多的是偏好,而不是好的设计原则。

我很喜欢用圆圈将晶体管包围起来。

需要重申的是,那些半导体工程师画的晶体管才没有圆圈。

我认为圆圈非常有用。

同样,我很喜欢当走线发生交叉时做一个小的跳接。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规则:没有4向结点。

我见过一个传真过来的原理图,怎么都看不出走线是否只是交叉而不是连接在一起。

结果我猜错了,这浪费了我一天时间。

如果所有原理图都用跳接,“没有4向结点”规则就没那么重要了。

令我高兴的是,最新版本的XXX可以显示跳接,并能自动防止生成4向结点(图7)。

图7:采用跳接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4向结点是原理图中的禁忌。

XXX有产生跳接的选项,也有通过设置走线偏移消除交叉结点的功能,比如这个芯片的GND连接处所示。

注意,库元件的左边是输出,右边是输入,与你想象的刚好相反。

我的做法是使用输入在左侧的规则重画元件符号(图8)。

我还使用了独立的电源与地符号,以便减少杂乱现象,毕竟我们关心的是信号流向。

大多数工程师理解555定时芯片内部的功能。

但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你认为阅读该原理图的人不知道,那么你可以在元件内部画上一些或所有框图。

XXX允许你在原理图符号上放置图片,因此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很好的555定时器框图,经过一些细微调整后我将它放进原理图符号中。

我不得不遵循它们的引脚输出结构,因此原理图上有些跳接(图9)。

图8:修改图7中的555定时器,将输入放在左边,输出放在右边,这样原理图流向更清晰。

单独的电源与地符号消除了走线的杂乱现象。

图9:你可以在元件内部画一个框图来展示它的功能这可以像显示一个集电极开路输出一样简单,或者像显示开关电源芯片内部功能一样更复杂一些。

一些CAD软件包允许你将图像粘贴到元件符号内。

这里有个关键点。

你可以用整个原理图来表示元件内部功能,或者要是对元件内部功能不是很关心的话,可以想让原理图更简捷。

我的想法是适当在元件内画一些内容,比如集电极开路输出,但重要的是保持整个原理图清晰有条理,人们看起来容易理解。

好了,就剩最后一个模拟工程师的最爱了。

在大学里,John Kuras经常开玩笑说功率晶体管应该用粗一点的线画得大一点。

当时我们都嗤之以鼻,但现在我确实喜欢用更大的符号显示TO-3巨型封装的晶体管(图10)。

成为模拟工程师就得接受重要性原则,而更大的晶体管更重要,而且画起来更容易。

图10:每个人都可以看出来,右边的晶体管是一个功率晶体管原理图符号偏好就像是音乐偏好,它们非常个性化。

这是你作为工程师的一种风格。

像跳接和晶体管上的圆圈等事情不是很重要,而诸如输入在左边和上边、输出在右边和下边等事情则比较重要。

我们都在争论如何处理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总线。

我认为地符号很重要。

网上有篇应用笔记,那篇笔记认为如果你根据符号建议的那样将它连接到大地,有可能烧坏二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