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核废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与纯化技术

核废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与纯化技术

核废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与纯化技术核废水是指核能发电厂、核燃料再加工厂等核设施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由于核废水具有高浓度、复杂成分、强放射性等特点,其处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处理与纯化技术是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核废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与纯化技术。

一、深度处理技术1.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半透膜的分离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去。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超滤、微滤等。

反渗透膜可以有效去除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使废水得到深度处理和纯化。

2.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吸附剂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将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吸附到吸附剂表面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3. 化学沉淀技术化学沉淀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沉淀并分离出去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钙、氢氧化铁等。

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和添加适当的化学沉淀剂,可以使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沉淀下来,实现深度处理和纯化。

二、纯化技术1.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从废水中吸附出去,实现废水的纯化。

2. 膜蒸馏技术膜蒸馏技术是一种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和蒸馏原理,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蒸发并分离出去的方法。

通过调节废水的温度和压力,可以使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蒸发出去,得到纯净的水蒸汽,实现废水的纯化。

3.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活性炭材料和调节废水的pH值,可以将核废水中的有机物吸附到活性炭表面,实现废水的纯化。

《深度处理概述》课件

《深度处理概述》课件

深度学习与深度处理的关系
1 深度学习 VS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而深度处理是基于深度学习来实现视觉任务。
2 深度学习的三个关键要素
深度学习的关键要素包括神经网络架构、数据集和训练算法。
3 深度处理的优势
深度处理的优势包括提高分类准确度、降低错误率和提高效率。
深度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1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处理概述》PPT课 件
深度处理已成为现代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本课件将带您 深入了解深度处理的定义、技术和应用领域。
深度处理的定义
什么是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指利用深度卷 积神经网络来处理计算机 视觉任务的过程。
为什么需要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当前实现模式 识别和认知的最好方法之 一。
深度处理与传统方法 的对比
深度处理在计算机视觉和 人工智能领域中以其卓越 的性能脱颖而出。
深度处理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视觉的起源
计算机视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深度学习的崛起
1990年代末,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开始流行。
深度处理在自动化中的应用
深度处理的技术在自动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
是利用多层神经元对数据图像进行特
目标检测
2
征提取和分析的模型。
是指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定位和识别
的过程。
3
语义分割
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像素级别的分类和
实例分割
4
标注来实现对图像的分析。
是对同一物体实例中的像素进行分割 和标注的过程。
深度处理的应用领域
人脸识别和人体姿态估 计
可以被应用于安防、体育训 练等领域。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去除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弱小颗粒,从而实现深度处理。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化学药剂投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3.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不溶性物质而沉淀下来的技术。常用的化学沉淀剂包括氢氧化铁、氧化铝、聚合氯化铝等。这些沉淀剂能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等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处理,以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要求的过程。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在普通的污水处理过程之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更高浓度的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处理过程。以下是污水深度处理常见的技术。
1.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常见的深度处理技术,通过将废水通过活性炭床,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性物质,从而提高水质。
6.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的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硬度离子、重金属离子等。离子交换技术具有高效、可再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
以上是污水深度处理常见的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适合的场景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废水的性质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的成本、操作难易度和运行维护等因素,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水质达标。
4.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体载体上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常见的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膜反应器等。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பைடு நூலகம்氨氮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深度处理。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处理污水,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深度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污水深度处理的常见技术,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1. 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生物膜反应器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者膜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生物膜反应器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等优点。

常见的生物膜反应器技术有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浸没式生物膜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等。

2.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去除的方法。

活性炭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强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和某些难降解物质。

该技术适合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如印染废水和化工废水。

活性炭吸附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但活性炭的再生和回收成本较高。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污水进行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根据膜的不同特性和应用场景,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化学药剂使用等优点,适合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物的污水。

然而,膜分离技术的成本较高,膜的污染和阻塞问题也需要解决。

4.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紫外光等)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方法。

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毒性物质,适合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特殊污染源。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操作复杂、能耗较高。

5. 植物处理技术植物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方法。

常见的植物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浮床和水生植物滤池等。

植物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等优点。

然而,该技术对水质的处理效果受到环境因素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深度水处理技术操作规程

深度水处理技术操作规程

深度水处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深度水处理技术操作规程1.1.工艺简介深度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采用纳滤、反渗透或其他膜过滤技术处理水的方法。

在过滤过程中,通过膜的孔隙较小,可以将水中悬浮物、胶体、细菌等微小颗粒过滤除去,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1.2. 工艺流程深度水处理技术通常包括预处理、纳滤/反渗透处理、清洗三个步骤。

其中,预处理包括过滤器处理、加药处理等,目的是为了去除水中较大颗粒和有机物。

纳滤/反渗透处理包括使用骨架膜和纳滤膜,将水过滤出来;清洗则是清洗、维护和保养膜,以保证设备及水质的质量。

1.3. 单位操作流程(1)预处理1. 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定期更换预处理滤芯、滤袋等。

2. 必须保证预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清洁、排泥、添加消毒剂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 预处理设备日常运行前,必须对预处理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处理。

(2)纳滤/反渗透1. 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设置反渗透膜和深度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2. 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水质符合抽检标准,如水质出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

3. 确保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等操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清洗1. 每次操作前必须排除管道、设备中的残余水分,放置一段时间,能充分净化后再使用。

2. 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洗、消毒、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确保设备日常保养及时,按周期进行清洗、消毒等操作,保证水质符合要求。

二、设备使用注意事项2.1. 设备安全操作1. 保证设备接地可靠,设备安装合理,设备防雨漏电、防火等措施到位。

2. 在设备安装、使用、保养过程中,严禁拆动、改动设备,如出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

3. 设备的维护人员必须接受培训,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操作。

2.2. 设备维护1. 每次保养、清洗设备,必须先停止运行,切勿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清洗、维护操作。

2. 设备的保养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重要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深度处理污水以减少污染物的含量和保护水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1. 生物膜反应器(MBR)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将活性污泥和微孔膜结合起来的处理技术。

在MBR中,污水通过微孔膜,将污泥和水分离。

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微生物都被有效地去除。

MBR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等优点,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

2. 反渗透(RO)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溶液中的溶质从溶剂中分离的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反渗透可以去除溶解性盐类、重金属、有机物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能耗较高。

3. 高级氧化技术(AOP)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氧化剂产生强氧化性物质来降解污染物的技术。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光解、Fenton氧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难降解有机物、色度物质和微污染物。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的技术。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吸附性,可以去除有机物、氯化物、重金属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和再生活性炭。

5. 湿式氧化湿式氧化是一种将污水与氧气接触进行氧化反应的技术。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湿式氧化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硫化物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能耗较高且操作复杂。

6.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污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的技术。

通过选择性吸附和交换,离子交换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需要定期更换和再生离子交换树脂。

综上所述,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包括生物膜反应器、反渗透、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湿式氧化和离子交换。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一、深度处理概述1.城市污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1)深度处理∶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杂质的净化过程。

(2)深度处理目的∶水资源短缺、污水回用。

(3)深度处理对象∶脱色、除臭、COD、BOD、SS、营养型无机盐重金属细菌、病菌。

(4)深度处理水用途∶排放、回用、回灌地下。

2.污水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设在常规二级处理后增加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构成浊度的悬浮物和胶体、微量有机物、氮和磷、细菌等,污水的深度处理是污水再生与回用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污水的重复使用率,节约水资源。

一般二级处理技术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为∶出水中的BOD5为20~30 mg/L;COD 为60~100 mg/L;SS为20~30 mg/L;NH3-N为15~25 mg/L;TP为6~10 mg/L。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去除对象是∶(1)处理水中残存的悬浮物,脱色、除臭,使水进一步得到澄清。

(2)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 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3)脱氮、除磷,消除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3)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回用途径城市污水经过以生物处理技术为中心的二级处理和一定程度的深度处理后,水质能够达到回用标准,可以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

回用的城市污水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必须经过完整的二级处理技术和一定的深度处理技术处理。

(2)在水质上应达到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

(3)在保健卫生方面不出现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

(4)在使用上人们不产生不快感。

(5)对设备和器皿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6)处理成本、经济核算合理。

污水回用的途径应以不直接与人体接触为准,主要可用于∶(1)农业灌溉污水有控制地排放到农田中,根据灌溉用地的自然特点,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

(2)工业生产理想的回用对象应该是回用量较大且对处理要求不高的地方,如间接冷却水、冲灰及除尘等工艺用水。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常见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一、生物处理技术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将污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 曝气池法:曝气池法是利用曝气设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增加氧气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植物湿地法:植物湿地法是一种自然生态的处理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去除。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物理处理技术1. 沉淀法: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通过沉淀作用分离出来。

常见的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和沉淀器等。

该技术适合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过滤法:过滤法利用滤材的孔隙和表面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截留在滤材上。

常见的过滤设备包括砂滤器和活性炭滤器等。

该技术适合于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

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材将污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和逆渗透等。

该技术适合于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三、化学处理技术1. 沉淀法: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发生凝结和沉淀,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氯化铁、硫酸铝等。

该技术适合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氧化法:氧化法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解有机物的浓度。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臭氧等。

该技术适合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3. 吸附法:吸附法通过添加吸附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附着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去除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
周良法,沈亚辉
(江河港武水务(常州)有限公司,江苏省213159)
摘要: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大致可以分成四类:(1)可吸附与可生物降解的;(2)可吸附但非生物降解的;(3)非吸附但可生物降解的;(4)非吸附与非生物降解的。

当进入活性炭滤池水中的有机物可以生物降解的,或者经预臭氧氧化后变成可生物降解的,都起到了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载,从而延长了活性炭使用寿命的作用。

关键词:活性炭、臭氧、有机物。

在水源水质不断恶化的条件下,要使自来水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视水源水质的不同,有些是可以强化常规处理即可达到标准;有些必须将常规处理工艺改造成深度处理工艺,增加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臭味与氨氮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深度处理是在强化常规处理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吸附、生物预处理等构筑物。

1、深度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投加氧化剂
投加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氧化剂取代氯,使氯的消毒副产物减少,可以改善水的混凝条件,将粘附在胶体表面的有机物氧化,使胶体容易凝聚下沉。

1.2、活性炭吸附(下节内容讨论)
1.3、生物预处理
如原水中氨氮高,则采用生物预处理去除。

1.4、膜技术
微滤(孔径约0.1μm)和超滤(孔径约0.01μm),在给水厂可取代砂滤,超滤可去除细菌、病毒等颗粒污染物,但对溶解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和臭味物质不能去除,可去除COD Mn约10%(主要去除1万以上分子量)。

2、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任何碳质原材料几乎都可以用来制造活性炭。

植物类原料有木材、锯末、果壳、蔗渣、纸浆、废液等。

无机类原料有褐煤、烟煤、无烟煤、泥炭、石油脚、石油焦炭、石油沥清等。

活性炭的制造主要分成碳化及活化两步。

碳化有多种作用,一是使原材料分解放出水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氢等气体,二是使原材料分解成碎片,并重新集合成稳定结构。

原材料碳化后成为一种由碳原子微晶体构成的孔隙结构,其表面积达200~400m2/g。

活化是在有氧化剂的作用下,对碳化后的材料加热,以产生活性炭。

活化过程大致所起的3个作用:(1)生成新的微孔或将原来闭塞的微孔打通;(2)扩大原有的细孔尺寸;(3)将相邻细孔合并成更大的孔。

经活化后就产生更完善的孔隙结构,并使比表面积可达1000~1300m2/g。

活化过程同时把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固定下来。

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可分成微孔、中孔和大孔三级,其孔径分别为<2nm、2~6nm和60nm~10μm。

活性炭以粉状(粉状活性炭PAC)和粒状(粒状活性炭GAC)两种形式应用。

粉炭的粒度为10~50μm,直接投入水中,一般与混凝剂一起联合使用,很难回收重复利用,粉炭只用于投量少或间歇处理的情况。

颗粒活性炭包括柱状炭和破碎炭二种,前者是制备好的粉末活性炭通过煤焦油等粘接材料通过粘接、成型工艺制成一定大小园柱颗粒,直径一般为1.5~2mm,长度3~5mm。

后者是将原来烧制好进行破碎,筛分得到的不规则颗粒,粒径一般为2~4mm。

破碎炭的吸附性能优于柱状炭。

武进水厂粒炭为煤质柱状炭,粒径1.5mm。

粒炭都以吸附床的形式应用。

当吸附能力丧失后,可通过再生方法恢复炭的吸附能力。

用于废水处理的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量可达40%的炭重;但用于给水处理的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量只有炭重的7.6~8.2%。

与活性炭吸附能力最直接有关的因素是表面的氧化物复合体的性能。

一般把表面氧化物可分成酸性的碱性两大类,并按这一概念来解释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表面氧化物的成分主要受活化过程的影响,一般在300~500℃以下用湿空气制造的活性炭中,酸性氧化物占优势;而在800~900℃,用空气、蒸气或二氧化碳为活化氧化剂所制造的活性炭中,则碱性氧化物占优势;在500~800℃之间活化的活性炭,则具有两性性质。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隙、非极性的吸附剂,具有巨大的表面积800~1300m2/g,其吸附作用主要来源于物理表面吸附作用,活性炭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水溶性差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例如芳香族、脂肪族有机物等;但是对于醇类、糖类等较强极性、水溶性较好的有机物,吸附性差,基本上无法有效去除。

3、活性炭滤池的处理性能:
活性炭滤池的构造类似于快滤池、V形滤池、翻板滤池等几种形式;以水流方向分:下向流(降流式)和上向流(升流式)。

当采用升流式炭吸附池时,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活性炭滤池一般设在砂滤池后面(也有在砂滤池前的),以防水中悬浮固体物堵塞炭的孔隙结构,影响吸附功能。

活性炭滤池的出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确保水中微生物的安全性。

活性炭滤池一般是用来去除溶解有机物。

活性炭滤池的滤层厚与接触时间的综合关系通常用参数空床接触时间(EBCT)来表示,例如当水通过滤层的速度为6m/h,滤层厚度1m时,EBCT=1/6*60=10分钟。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建议空床接触时间宜采用6~20分钟,空床速度8~20m/h,炭层厚度1.0~2.5m。

武进水厂炭层厚度2.0m,滤速10m/h,空床时间12分钟。

炭滤池虽然在砂滤池后,但仍然像砂滤池一样,当炭滤层由于截留过多的悬浮固体引起水头损失过高时,要进行反冲洗,在进水浊度极低的条件下,两次炭滤池反冲洗时间间隔,即吸附的工作周期可达数周。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建议冲洗周期宜采用3~6天。

至于炭滤料从工作起需要再生的时间,即其有用寿命,主要取决于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和含量,可从4~6个月到2~3年不等,有臭氧氧化的炭滤池寿命要长些。

活性炭的处理能力不仅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有炭滤层内的生物活动(生物活动包括细菌、微生物),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同时起去除作用。

对可吸附而又可降解的有机物来说,吸附与生物降解将是竞争的相互作用。

生物活动以活性炭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体现,每毫升活性炭的表面约含有能形成105~108个菌落单位的细菌。

这些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细菌形成一薄层厚度不均匀的生物膜,平均只是在每40μm2的表面上有一个细菌,细菌的浓度以在活性炭大孔区最高。

生物膜的形成是水中原有的细菌以水中的天然有机物为营养物增殖的结果。

活性炭滤池虽然同时具有吸附与降解两种功能,但这些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则取决于有机物的可吸附性与可生物降解性。

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大致可以分成四类:(1)可吸附与可生物降解的;(2)可吸附但非生物降解的;(3)非吸附但可生物降解的;(4)非吸附与非生物降解的。

对第四类有机物,活性炭滤池的吸附与生物降解都不起作用。

第二类有机物只能靠吸附去除,因此与生物活动的强弱无关。

第三类有机物只能靠生物活动来去除,加强炭滤池中的生物活动虽然能增加去除率,活性炭的寿命与之无关。

对第一类有机物来说,加强生物活动可以减少活性炭的吸附量,可以延长活性炭的寿命。

由此可以看出,当进入活性炭滤池水中的有机物原来可以生物降解的,或者经预臭氧氧化后变成可生物降解的,都起到了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载,从而延长了活性炭使用寿命的作用。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生物过滤解决微污染所产生的问题,有机物经臭氧化的副产物醛、羧酸、醛酸和酮酸等都是容易生物降解的,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率>75%。

臭氧化的这些副产物如果不经后续的生物过滤去除,必然会在管网中引起再生长,这可以说是采用臭氧化的条件,也是采用生物过滤的条件。

4、臭氧—活性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活性炭滤池处理有机物主要作用是吸附及生物降解,在生物降解的同时也会产生细菌、微生物、微型动物等。

如浙江南星水厂,在原水中只投加臭氧时,在砂滤池中生长长度3~15cm不等的虫子(沙蚕),投加0.6~1.0mg/l的臭氧接触时间3min对沙蚕无任何效果,但2.2mg/l的氯接触2小时对沙蚕的杀灭效果良好。

在生物炭滤池出水中,有产生微型动物泄漏的风险,国内其他水司在炭滤后的水中检测出轮虫、线虫、猛水蚤、剑水蚤、无节幼体、枝角类等。

解决的方法是在炭滤池下部增加砂滤功能及炭滤后水再投加氯消毒。

武进水厂在炭滤池的下部增加锰砂,以阻档生物的泄漏;在炭滤池后再投加氯消毒,以杀死细菌、病毒、微生物等。

参考材料:
[1[、作者: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08-457
[2]、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24
[3]、作者:代荣、赵安瑜、董民强等,杭州南星水厂O3/BAC深度处理工艺生产运行跟踪研究,乐林生主编,江浙沪给水处理工艺与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