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3548872.html,

简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唐亮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本文介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特征,对研究和发展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绿色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ang Liang

(Zhejiang Southeas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HuzhouZhejiang313000)

【Abstract】With the speed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hina's construction scale is increasing,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 also make the project can be safe to use for a long time, increasingly by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wide attention. In a large number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wide, the use of the number of times is rare. In particular, in recent years, a relatively new concrete technology 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applied to many practical projects, that is,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concrete,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reen concrete.

【Key words】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ree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涵义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101011416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01011416谢美蓉 摘要:混凝土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水泥,而水泥的生产又极大地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子孙后代的生活,所以绿色高性能的发展是适在并行的。当今,既能满足材料性能要求,又不破坏环境甚至能改善环境的“绿色建材”日益受到重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站在了世人面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使用,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为绿色建筑做出了很大地贡献。 关键字: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建筑环境 1.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特征 1.1.定义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说来,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强、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一些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这可能由于日本更重视混凝土振捣工艺对工人听力的不利作用,而推广不需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也有争论,冯乃谦在其1996年出版的《高性能混凝土》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同时他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在有了的掺合料和减水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掺合料。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主办了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不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方法,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 1.2.特征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2.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得应用

混凝土试题库资料

测试题 一、判断并改错 1、普通混凝土:以砂、石、水泥、外加剂、水为主要组份,干密度为240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 2、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 ) 3、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 ) 4、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80mm的混凝土。() 5、抗渗混凝土: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 6、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 7、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 8、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性能。( ) 9、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相互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分层、不离析,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 10、分层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各组份出现层状分离现象;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内某些组份分离、析出现象。( ) 11、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 12、C30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 ( ) 13、砂率:砂与混凝土每立方材料总用量的重量百分比。( ) 14、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00mm时,经检测坍落扩展度值。( ) 15、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 16、抗渗性能试验圆台体试件尺寸: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 mm、高度为175 mm。( ) 二、单项选择 1、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量称量精度为±1%的是() A、水 B、掺合料 C、骨料 D、外加剂 2、人工成型混凝土试件用捣棒,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钢制,长度600mm B、钢制,长度500mm C、直径16mm D、端部呈半球形 3、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试验室成型方法() A、捣棒人工捣实 B、振动台振实 C、插入式振捣棒振实 D、平板振动器 4、下列做法不符合试件养护的规定() A、试件放在支架上 B、试件彼此间隔10~20mm C、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D、试件放在地面上。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作者: ————————————————————————————————日期:

浅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摘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属,定义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涵义及分类,并且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给出了绿色生态混凝土的特征;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1绪论 在大量拆除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废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混凝土材料。如果将拆除下来的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制成再生混凝土集料,用到新建筑物的重建上,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建筑废料的处理问题,同时减少运输量和天然集料使用量。既减少了矿山的开采,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存放难题。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拌制的再生集料混凝土是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混凝土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2传统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应从前期影响、生产过程影响和后期影响三个方面考虑。前期影响是指混凝土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之一的水泥胶凝材料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排放1tCO2、0.74kgSO2 和130kg粉尘。据统计我国CO2 排放量1998年为3.9亿t, 2002年为5.5亿t; SO2排放量1997年86万t,2002年68.6万t;氮氧化物排放量1997年44~62万t;烟尘和粉尘排放量1997年全国水泥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约690~750万t,占全国工业企业烟尘加粉尘总排放量的24. 9%~27.1% , 1998年约1000万t,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78% 。CO2 和SO2排放量加剧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的产生,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作为骨料的砂石,全世界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20亿m3 ,按每生产1 t混凝土大约需要1700~2000 kg砂石骨料计算,则消耗砂石骨料约为34~40亿t。导致耕地和森林的毁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影响是指混凝土从加水搅拌到浇注成型过程中的影响。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仍然应用传统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声和粉尘污染,影响周遍居住环境,产生噪音和粉尘污染。后期影响是指混凝土结构体拆除后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每年有大量的建筑垃圾被堆弃,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负荷,尤其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一大宗材料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堆弃,占用了大量耕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涵义及分类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研究与发展现状

开题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最早在美国提出。1990年5月在美国马里,由美国国家标准与工艺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将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 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际上广泛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等特性,用其替代传统的混凝土以及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国的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已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己被各国普遍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从1996年开始,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先后2次设立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承担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及“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0:47:49.5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李兴权 [导读] 文中联系实际情况,分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具体应用。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建筑施工中新型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筑性能。文中联系实际情况,分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分析 混凝土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和河流改到等,以及很多废气的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过多造成的温室效应。混凝土能否再继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主要在新型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上,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相结合,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现状 混凝土属于一种人造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大量的混凝土使用在给人类带来一定效益与文明的同时,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混凝土的生产与使用,以及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和性能,对自然环境、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使用混凝土的建筑物提高了人类的生活的空间质量。混凝土在开始使用的初期,便一直在探究本身结构的密实性。 现如今,我国城市表面有 80% 以上的土地面积被建筑物以及路面覆盖,这是直接导致城市内部温度相较于城市便于低于或者乡村的温度都比较高,大于高出 2~3℃;由于大部分土地面积被建筑物和混凝土路面遮挡,这就导致雨水不能够深入地下,长期以来,使得城市地下水减少,水位降低,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城市的绿化,造成绿化面积的减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的不平衡;混凝土造成的路面颜色灰暗,没有生机,混凝土建筑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空间造成视觉性的影响,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缺少生机。随着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与绿化,发展新型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混凝土的发展发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也随着而生。 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2.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现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或定义。较早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人是吴中伟院士,同时对其进行了相关特征的阐述。将混凝土这种人造材料制造成绿色材料,是决定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主要因素,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的特征有:能够节约水泥的使用,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添加更多的工业原料;通过添加其他原料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将混凝土的优势大大提高,同时还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在提出上述观点的同时,吴院士还到了什么是绿色概念,气主要可以理解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不破坏黄江,有利于环境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对能源的利用。 2.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第一特征为节约特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属于节能型的建筑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工业废料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合反应,在进行矿物的提取,将其添加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进而缓解混凝土制作时所需大量的矿产的需要,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第二特征为友好特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能够较少混凝土制造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第三特征为高效特征,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多功能性、高耐久性和可循环利用都属于高效特征。 3、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 绿色混凝土的出现能够节约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调节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的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改变人们的观念,绿色混凝土与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混凝土的创造能够充分的利用工业废料与城市垃圾,进而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混凝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绿色混凝土的制造方面一直在进步,现如今,绿色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已经具有系统的模型,利用城市垃圾和废料生产水泥,极大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同时解决了温室效应的问题。绿色混凝土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根据现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工程实际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主要包括:再生骨料混凝土、环保型混凝土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3.1 再生骨料混凝土 “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又称为“再生混凝土”(Recycle Concrete),是将废弃的建筑物拆卸下来的混凝土块经过一定的手段(破碎、清洗、筛选等)处理后,使其能够部分或全部充当新拌制混凝土的骨料。通过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程度的统计,2017 年我国生产建筑垃圾 23.79 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为 11893 万吨,利用率仅为 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如欧美发达国家利用率为 95%,日本许多地区的建筑垃圾利用率甚至已达到 100%。所以,如何处理好废弃的混凝土和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将是发展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核心要义。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对废弃建筑材料的堆放和处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次利用,其所蕴含的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措施之一。 3.2 环保型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给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水泥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有害气体等,对于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凸显,包括气候变暖和酸雨等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还包括现在日益严重的噪音污染,而环保部门所接到的关于噪音的投诉,则有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施工噪音。因此,环保型混凝土的定义也由此而生,其目的是在降低对地球环境的污染的同时,促进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从而为人类构造更加舒适的生存环境。因此,作为需求量庞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绿色化”、“环保化”既要保证其功能要求,还需考虑环境因素,做到资源、能源的生态平衡。 3.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化工部门的监测数据,水泥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其有效产物和废物约等量,即生产 1t 水泥熟料所排放的 CO2约为 1t。因此,混凝

5简答、计算综合1-45题

五、综合题(91题) 1.试叙述工程试验工作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1)鉴定各种主要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2)检验、测试工程的结构和构件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 (3)通过现场测试及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控制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4)监督检查主要工程材料的合理保管和正确使用; (5)试验研究新材料和新的测试方法,推广应用有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提高测试水平,促进施工技术发展; (6)积极配合设计和施工,为其提供有关试验数据和技术参数,做好收集、统计工作; (7)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职责范围内的所有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等工作实施有效管理。 2.按误差来源,误差可分为哪几种?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设备误差——来源于标准器、仪表或附件等的误差。 一般表现为,因制造工艺不当而引起的机构误差、因调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而引起的调整误差、指示仪表本身不准而引起的量值误差、设备在使用中变形而引起的变形误差等。

(2)环境误差——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与要求的标准状态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3)方法误差——研究、操作方法不合理等引起的误差。 (4)人员误差——由于测量人员受分辨能力的限制、工作疲劳引起的视觉器官的变化、固有习惯引起的读数误差、一时疏忽而引起的误差等。 3.误差按其性质分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和和综合误差四类。 随机误差:单次测量时,误差可大可小,可正可负,没有确定的规律。但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其误差平均值趋于零。一系列不同的测量值(称为测量列)具有统计规律性。随机误差是由很多暂时未能掌握或不便掌握的微小因素构成的,如设备零部件配合的不稳定性、环境条件的微小波动、人员读数的不一致等所引起的误差,即属此类。 系统误差: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标准量值、仪器刻度读数不准确即属此类。 粗大误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如测错、读错、记错等引起的过失性误差,在测量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综合误差: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 4.在有效数字运算中,数字的修约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数字修约规定:末位为4的和4一下的数字舍去。末位为6和6以上的数字进位,遇到末位为5的数字,则需要看它前面的一个数,如果前面的数是单数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78166

高性能混凝土地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地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地国内外地研究与发展现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地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定义;耐久性;存在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是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地一种全新概念地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年以上地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地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地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地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地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地发展方向.高性能混凝土产生地背景传统地混凝土虽然已有近年地历史,也经历了几次大地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地严峻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地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地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地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地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年美国国家材料咨询局地一份政府报告指出:在美国当时地.万座桥梁中,大约有.万座处于不同程度地破坏状态,有地使用期不到年,而且受损地桥梁每年还增加.万座.年在提交美国国会地报告“国家公路和桥梁现状”中指出,为修复或更换现存有缺陷桥梁地费用需投资亿美元;如拖延修复进程,费用将增至亿美元.美国现存地全部混凝土工程地价值约万亿美元,每年用于维修地费用高达亿美元.在加拿大,为修复劣化损坏地全部基础设施工程估计要耗费亿美元.在英国,调查统计了个工程劣化破坏实例,其中碳化锈蚀占%,环境氯盐锈蚀占%,内部氯盐锈蚀占%,混凝土冻蚀%,混凝土磨蚀%,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硫酸盐化学腐蚀%,其他各种不常发生地腐蚀破坏%.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世纪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地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地建筑物使用寿命仅~年,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使用及维护条件较好,一般可维持年.相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处于露天环境下地桥梁耐久性与病害状况更为严重.据年全国公路普查,到年底我国已有各式公路桥梁座,公路危桥座,每年实际需要维修费用亿元,而实际到位仅亿元.港口、码头、闸门等工程因处于海洋环境,氯离子侵蚀引发钢筋锈蚀,导致构件开裂、腐蚀情况最为严重.年交通部四航局等单位对华南地区座码头调查地结果,有%以上均发生严重或较严重地钢筋锈蚀破坏,出现破坏地时间有地距建成仅—年.()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地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地使用对生态环境地影响.传统混凝土地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水泥,大概需要.以上地洁净水,砂、以上地石子;每生产硅酸盐水泥约需.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而大气中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地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昆凝土所消耗地能源和造成地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地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地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地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因此,未来地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地再生利用,未来地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地,尤其是耐久地.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地.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与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地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地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特点及未来改进方向

一、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党和国家在近期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即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解决好其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现在面临着众多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所以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就是更加的严格。 混凝土一直是建筑行业的核心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力学性能较好,同时其还可以将一些工业废料进行相关的在应用,所以自从将水泥混凝土视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之后,我们便开始毫无节制的滥用地球资源,使其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直到地球出现明显的环境危机时,人类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能源发展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所以本文所讨论的绿色高性能混合建筑材料的出现,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能从根本上引导建筑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环保措施 2.1高性能混凝土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提出是基于高性能混合土(HPC)的概念提出的,在九十年代以前,人们总是过于偏重于混凝土某些综合性能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其耐久性的研发,所以人们提出HPC的概念促使对其施工性能与使用的耐久性进行提升,HPC 的定义一般为具备人们所期望的能力,但是传统材料往往无法达到要求的这种混凝土,我们称之为HPC,其具有相对于与局限性,它一般有着如下几个优点:

第一,强度高,一般具有传统材料不能达到的强度,在施工中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与结构挠度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耐久性好,在建筑中的使用时间远长于传统材料; 第三,施工性好,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可以达到最好的建筑效果,混凝土结构密实均匀。由于混凝土的优良性能,致使我们在日常建筑生产中过量的使用,这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惊人,据相关研究表明,每生产一吨水泥要排放同等重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大量的温室气体,还产生大量的烟尘,对环境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水泥厂也是耗电、耗煤大户,所以一定要提高混凝土的绿色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在混凝土中科学的加入粉煤灰等成分以提高性能,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混凝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再这样的标准下所生产的混凝土即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2.2发展绿色水泥的措施 为了加快我国建筑材料绿色化的进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开拓原材料市场资源,加大对于新原料开采地的勘测力度,从根本上摸清各地资源储备情况,同时避免对现有的较高品位的水泥矿山的过分开采,否则过不了几年就会面临无处开采的窘境; 第二,采取一切可行的技术措施,对生产水泥过程中的能耗进行有效降低,我国现在平均生产每吨水泥要耗费155 公斤标准煤,而世界先进的仅需耗费103公斤,可以看出仍旧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

高等混凝土结构作业

《高等混凝土结构》作业题 1、简述混凝土的抗倒塌设计遵循的原则,结构抗倒塌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答: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减小偶然作用效应的措施。 (2)采取使重要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避免直接遭受偶然作用的措施。 (3)在结构容易遭受偶然作用影响的区域增加冗余约束,布置备用的传力途径。 (4)增强疏散通道、避难空间等重要结构构件及关键传力部位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5)配置贯通水平、竖向构件的钢筋,并与周边构建可靠地锚固。 (6)设置结构缝,控制可能发生连续倒塌的范围。 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 (1)局部加强法:提高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竖向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的安全储备,也可直接考虑偶然作用进行设计。 (2)拉结构件法:在结构局部竖向构件失效的条件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梁-拉结模型、悬索-拉结模型和悬臂-拉结模型进行承载力验算,维持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也可采用倒塌全过程分析进行设计。

2、简述既有结构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既有结构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进行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原则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评定结果、使用要求和后续使用年限确定既有结构的设计方案; (2)既有结构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宜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3)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既有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及构造要求宜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做有关的调整,提出限制使用的要求。既有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化结构方案,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荷载可按现行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使用功能做适当的调整; (3)结构既有部分的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强度的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4)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的几何尺寸、截面配筋、连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4) 第一章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4) 第一节背景 (4) 第二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5)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5)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5) 第二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6)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6)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7)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7) 第二节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9)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0)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0) 第一节高耐久性能 (11) 第二节高工作性能 (11) 第三节其它 (11) 第五章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2)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概述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 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 (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 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

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 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二、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即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最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品种。“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优点 1. 原材料来源丰富。混凝土中约70%以上的材料是砂石料,属地方性材料,可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因而价格低廉。

2. 施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根据工程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及构筑物。既可现场浇筑成型,也可预制。 3. 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通过调整各组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掺入不同外加剂和掺合料,可获得不同施工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 4. 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而且,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浇筑成钢筋混凝土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使混凝土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部位。 5. 耐久性好。原材料选择正确、配比合理、施工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能,且对钢筋有保护作用,可保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稳定。 (二)普通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 1. 自重大。1m3混凝土重约2400kg,故结构物自重较大,导致地基处理费用增加。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第20卷第5期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V ol.20 No.5 2007年5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 2007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余峰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的研究是当今土木工程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简称GHPC)的涵义,开发使用GHPC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 面的社会意义。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研究GHPC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开发研制和应用 GHPC尚需进行的工作及其整体发展趋势。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水泥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60(2007)-0046-04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化工、汽车以及土木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重的地球生态环境问题。如地球大气温暖化﹑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等。而混凝土材料的生产与使用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与公害的原因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生产水泥时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烟尘;(2)生产一吨水泥大约要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户;(3)混凝土体积的70—80%是沙石骨料,开采这些原材料要破坏大量的植被;(4)水泥产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源头之一;(5)水泥生产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水泥与混凝土作为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预计到2005年水泥产量将超过20亿吨,混凝土将超过100—120亿吨,可见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均十分巨大[1]。因此,水泥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不仅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在耐久性、施工性和强度等方面的高性能,而且最关键之处在于其绿色“含量”是否高。 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简称GHPC)的内涵与特征 最早提出GHPC概念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2]。研究者认为符合以下条件的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才算是真正的GHPC: (1)所使用的水泥必须为绿色水泥(简称GC),砂石料的开采应以十分有序且不过分破坏环境为前提; (2)最大限量地节约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生产中的“副产品”—CO2 , SO2和NO2等气体,以保护环境; (3)更多地掺加经加工处理的工农业废渣,如磨细矿渣、优质粉煤灰、硅灰和稻壳灰等作为活性掺合料,以节约水泥,保护环境,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 (4)大量应用以工业废液,尤其是黑色纸浆废液为原料改性制造的减水剂,以及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其它复合外加剂,帮助其它工业消化处理难以处治的液体排放物; (5)集中搅拌混凝土,消除现场搅拌混凝土所产生的废料、粉尘和废水,并加强对废料、废水的循环使用; (6)发挥HPC的优势,通过提高强度,减小结构体截面积或结构体体积,减少混凝土用量,从而节约水泥和砂、石的用量;通过改善施工性来减小浇筑密实能耗,降低噪音;通过大幅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节约维修和重建费用,减少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使用; 收稿日期:2007-02-17 作者简介:余峰(1966-),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发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和意义

发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和意义 摘要:我国的建设规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日益扩大。各级政 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怎样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长期安全利用。在众 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经常被使用的。特别是这几年,迅速发展的有一 种相对较新的混凝土技术,许多实用的工程项目也都有使用,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和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引言:普通混凝已经存在180多年之久了。但是目前他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迄今为止,中国 的水泥总产量超过世界水泥总产量的1/2。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水泥和混凝土使 用量最大的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贡献的也包含水 泥和混凝土,但不仅资源被浪费了许多,环境也因为它们被污染,我国混凝土工 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遭到严重影响。然而吴中伟先生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改 善了建筑的外观,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功能也被提高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节约资 源和能源。因此,对普通混凝土的改进指日可待。在21世纪,混凝土技术的发 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发展,各种超大型、超高、超长混凝土结构以及 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土结构,如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核反应堆的建设不断增加。这些工程的建设非常困难。它所处的环境恶劣,维护困难。因此,需要建好。尽 可能在浇注过程中减少缺陷,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由于存在困难,迫切需要 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就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其性能主要考虑 了耐久性、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因素。在我国吴中伟曾指出:传统混凝 土的未来应该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绿色代表:1)低能耗,少破坏环境,少污染;2)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二次污染,废物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内涵: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性能优良、耐久性好、强度高、能保护环境、 节能、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新型混凝土。混凝土往后的发展方向。绿色高性能混凝 土的四个特点是以下,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比传统混凝土好,并且可以减少因建 筑垃圾在维修或拆除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业废料和其他资源也会得到广 泛运用,尽量减少生产和使用高能和高污染的水泥熟料;在使用工业废料残渣和 其他资源时,施工简单,尽量减少二次能源消耗;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减少环境 负荷,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2、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意义: 目前,波特兰水泥(PC-Portiand cement)和常规水泥(NC-Normai concrete) 是我国使用最多的水泥。它们都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 他有害气体,如co、so3、Hcl等重金属物质,如pb、hg等。其中,导致全球气 温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排放的温室气体哦二氧化碳。每当1吨熟料水泥被制造,将会排放1吨的二氧化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严 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它远远低于我们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的概念是在1990 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SI)召开会议。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报告与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年级: 完稿时间: XX大学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不断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 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 跨、重载、高耸发展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同时还能减小构件截面、增大使用 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发展应用前景 装 订 线

目录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 1.1轻混凝土 (1)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 1.3超高性能混凝土 (1) 1.4智能混凝土 (1)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 2.1耐久性 (1) 2.2工作性 (1) 2.3力学性能 (1) 2.4体积稳定性 (1) 2.5经济性 (2)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2) 3.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2) 3.2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3) 四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控制 (3) 4.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3) 4.2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4)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5.1高耐久性能 (4) 5.2高工作性能 (5) 5.3高稳定性能 (5)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6)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1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1.3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1.4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商品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商品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控制。 一、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特点 1.高耐久性能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重要特点是具有高耐久性,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抗渗性;抗渗性又与商品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密实度和界面结构有关。由于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其水胶比很低(≤0138),水泥全部水化后,商品混凝土没有多余的毛细水,孔隙细化,最可几孔径很小,总孔隙率低;再者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超细粉后,商品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孔隙能得到明显的降低,而且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还能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使其≥100μm的孔含量得到明显减少,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也使得商品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以上这些措施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抗冻融、抗中性化、抗碱- 集料反应、抗硫酸盐腐蚀,以及其它酸性和盐类侵蚀等性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高工作性能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能,高流动性,不泌水,不离析,能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保证商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对于某些结构的特殊部位(如梁柱接头等钢筋密集处)还可采用自流密实成型商品混凝土,从而保证该部位的密实性,这样就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能耗。 3.其它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良好体积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稳定性。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高韧性要求其具有能较好地抵抗地震荷载、疲劳荷载及冲击荷载的能力,商品混凝土的韧性可通过在商品混凝土掺加引气剂或采用高性能纤维商品混凝土等措施得到提高。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表现在其优良的抗初期开裂性,低的温度变形、低徐变及低的自收缩变形。虽然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低,但是如果将新型高效减水剂和增粘剂一起使用,尽可能地降低单方用水量,防止离析,浇筑振实后立即用湿布或湿草帘加以覆盖养护,避免太阳光照射和风吹,防止商品混凝土的水分蒸发,这样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早期开裂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掺加了粉的普通商品混凝土都得到了显著降低,这对于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十分有利。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对于外掺加40%粉煤灰的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不管是在标准养护还是在蒸压养护条件下,其360d龄期的徐变度(单位徐变应力的徐变值)均小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商品混凝土,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徐度度仅为普通商品混凝土的50%左右。高性能商品混凝土长期的力学稳定性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