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防护技术ppt课件
《病毒及防范措施》ppt课件

02
病毒的种类和特点
按照传播方式分类
01
02
03
空气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再 经由呼吸、谈话等途径感 染他人。
接触传播
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通 过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体 ,再触摸口、鼻、眼等部 位而感染。
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含有病毒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或者与感染 者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 疗器械而感染。
病毒跨物种传播风险增加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生态破坏,病毒跨物种 传播风险增加,如新冠病毒就是从动物传播到人 类的。需要加强动物卫生监测和防控措施,以减 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
病毒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 应对。国际合作包括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联合 研究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全球防控能力和水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白质外壳中。
病毒通常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
和传播。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和植物 等生物体,并引起各种疾病。
病毒的起源和演变
关于病毒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科学家普遍认为病毒可能起源于细胞中的基因片 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不断演变,适应不同的环境,并感染不同的宿主。
一些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新的疾病出现或原有疾病的严重化。
04
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安全的网络连接
05
总结和展望
总结
病毒的定义和分 类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可以引 起动植物和人类的疾病。根 据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和 宿主范围等特征,病毒可分 为DNA病毒、RNA病毒、蛋 白质病毒等。
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途 径进行传播。接触传播包括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空气 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生 物媒介传播则是通过昆虫、 啮齿动物等媒介传播。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共34张PPT)

• 杀掉不必要的进程
– 开始运行: ntsd –c q –p xxxx
• 其中xxxx为进程号(PID), • 可通过Ctrl+Alt+Del任务管理器进程 来查看PID
口令安全(密码)
– 口令
• 原则:自己易记、他人难猜、经常更改 • 技巧:不与自己直接相关,而是间接相关
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病毒的编制者往往有特殊的破坏目的,因此不同的病毒攻击的对象也会不同
特别注意相似硬网址件,如防1cbc火, myq墙q等产品:锐捷、华为、中兴、思科、
你的计算机上正运行着什么程序?它们都是安全的吗?
目录•(右击不) 共要享 将权限密码设置为有顺序的数字或字母
无害型、无危险型、危险型、非常危险型
不原要理•使 :用包不本过人滤要的和生代将日理、服网身务证上件银号码行、银“行账登户中录的密前几码位、”后几和位或“姓交名的易拼音密作为码密码”。设置成相同的密码 D瑞O星S•注、册W在表ind修o任复ws工、何具Un情ihxt、tp况L:/i/un下x等 不能将密码透漏给他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
隐藏性: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隐蔽在其他合法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的 一段程序,不易被人们察觉,对病毒的传染扩散十分有利。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续)
潜伏性:
在破坏之前属于潜伏状态,潜伏期越长,其传染范 围也会越大。
可触发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特定的日期)才会发作,开始破 坏活动。
针对性:
病毒的编制者往往有特殊的破坏目的,因此不同的病 毒攻击的对象也会不同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PPT课件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PPT课件目录CONTENCT •计算机病毒概述•计算机病毒分类及原理•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预防措施与策略部署•检测方法与技术手段•清除方法与工具介绍•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计算机病毒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通过复制自身并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特点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等。
01020304早期病毒蠕虫病毒宏病毒恶意软件与勒索软件发展历程及现状利用宏语言编写的病毒,通过办公软件的宏功能进行传播。
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蠕虫病毒开始流行,通过网络漏洞进行传播。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病毒开始出现,以恶作剧和炫耀技术为主。
近年来,恶意软件和勒索软件大量涌现,以窃取个人信息和勒索钱财为目的。
数据破坏系统崩溃网络传播经济损失危害程度与影响范围病毒可以删除、修改或加密用户数据,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
病毒会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崩溃或无法启动。
病毒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其他计算机,造成大规模感染。
病毒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数据恢复成本、系统修复成本和业务中断成本等。
02计算机病毒分类及原理010203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上,通过感染文件来传播。
修改文件内容,插入病毒代码,使文件执行时先执行病毒代码。
常见的文件型病毒有CIH、熊猫烧香等。
寄生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通过感染引导区来传播。
修改引导区内容,插入病毒代码,使系统启动时先执行病毒代码。
常见的引导型病毒有大麻、小球等。
宏病毒寄生在Word、Excel等文档的宏中,通过文档传播。
脚本病毒寄生在网页脚本或邮件脚本中,通过网络传播。
利用宏或脚本语言的编程功能,实现病毒的自我复制和传播。
常见的宏病毒有TaiwanNo.1、Concept等,常见的脚本病毒有红色代码、爱虫等。
宏病毒和脚本病毒01020304网络蠕虫通过扫描网络漏洞,利用漏洞进行传播。
2024版(精选)疫情预防知识ppt课件

目录
• 疫情概述与现状 • 个人防护措施 • 家庭及办公环境防护 •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 • 学校及教育机构防控策略 • 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指南 • 总结与展望
01疫情概述与现状源自新型冠状病毒简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由冠状病毒 01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于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首次爆发,随后迅 02 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高隐蔽性和一定的 03 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球及国内疫情形势
01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反 复爆发的情况。
02 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保 持高度警惕,防止疫情反弹。
06
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指南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方案制定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记录员工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 况和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
定期开展健康监测
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呼吸 道症状排查等健康监测工作。
加强个人防护
要求员工佩戴口罩、勤洗手、保 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
工作场所消毒和通风要求
定期消毒
对办公区域、会议室、食堂等公 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至 少1米以上的距离,降低 飞沫传播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 接触眼口鼻等个人防护措 施要到位。
04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 口罩,并确保口罩紧密贴合面部。
避免触摸面部
在外出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 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调整教学计划
病毒预防+ppt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应对措施。
选择可靠的企业级杀毒软件和安全防护设备,及时更新病毒库和安全补丁。
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网络设备和终端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
病毒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肝炎、肺炎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病毒的传播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影响经济发展。
预防病毒的方法
01
02
04
03
常见病毒及其预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蠕虫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能够自我复制并在网络中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或相同密码。
启用双重身份验证功能,提高账号安全等级。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恶意删除。
01
02
03
04
总结与展望
病毒是一种微小的感染性病原体,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接触、血液等。病毒预防是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措施、社交距离和卫生习惯等。
宏病毒是一种利用宏编程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病毒,它能够感染Microsoft Office文档和模板,对办公文件和工作造成威胁。
预防宏病毒的措施包括:禁用宏功能,避免打开未知来源的文档和模板,使用安全软件和防火墙,以及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防病毒技术PPT

• 如: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
• 企业级防病毒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企业级防病毒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 保护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防止病毒入侵
• 如: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
• 企业级防病毒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个人用户防病毒技术应用案例
个人用户防病毒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
当代防病毒技术的繁荣与创新
21世纪初:防病毒技术的繁荣
21世纪10年代:防病毒技术的创新
• 防病毒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种类繁多
• 人工智能在防病毒技术中的应用,如机器学习、深度学
• 防病毒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如云查杀、主动防御等
习等
• 防病毒技术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如人工智能、大数据
• 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防病毒技术挑战与机遇
• 分析网络攻防中的防病毒技术实战情况
• 如:黑客攻击、恶意软件传播等
• 防病毒技术在网络攻防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网络攻防中的防病毒技术发展趋势
• 适应网络攻防手段的不断变化,提高防病毒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如:研究新型攻击手段,提高防御能力
• 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病毒检测和防御能力
• 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防止病毒入侵
• 人工智能在病毒预防与隔离中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防病毒技术挑战
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防病毒技术挑战
• 面对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安全挑战,提高防病毒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如:保护云存储、云服务器等云计算资源的安全
• 如:保护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等大数据资源的安全
根据性能选择产品
2024版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皮疹等。
肠道传染病
01
02
03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等。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 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持 续发热、头痛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污 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 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等。
血液传播类传染病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 或体液传播,症状包括乏力、食
欲不振等。
丙型肝炎
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 播,症状包括轻度发热、恶心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 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寒战、 高热等。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
01 络,实现全面覆盖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
02 并应对疫情
加强信息报告和公开透明,
04
保障公众知情权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途径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 置流程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能力
集体活动安全风险评估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进行传染病 风险评估,了解活动场所的卫生
状况和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 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顺利进行。
在活动过程中,加强现场卫生管 理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
疫情传播。
家长参与支持方式探讨
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 学校防控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26
杀毒软件的介绍:
ppt课件完整
27
国产软件:
杀毒软件市场是当前国内通用软件界发展 的最好的一部分,销售情况很好。就像治 病不用假药的消费习惯一样,虽然盗版软 件也相当泛滥,但杀毒软件购买正版的用 户却大有人在。自从KILL几乎独步天下的 地位被江民的KV100打破以后,杀毒软件就 进入了战国时代。其后江民由于“炸弹事 件”的打击,市场分额被瑞星赶超,在世 纪之交,金山公司发起“先尝后买”的地 毯式推广,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 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三强——瑞星、江民、 金山已基本定型。
ppt课件完整
7
▪病毒的种类:
1、系统病毒:感染windows操作系统的*.exe 和 *.dll文件
2、蠕虫病毒 :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
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
3、木马病毒
4、脚本病毒 :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
毒
5、宏病毒 :让计算机感染传统型的病毒。删除硬盘上
ppt课件完整
9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A、通过软盘或U盘
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由于使用这些带毒的软盘,首先使机器感染 (如硬盘,内存),并又传染在此机器上使用的干净软盘,这些感染病毒的 软盘再在别的机器上使用又继续传染其他机器。这种大量的软盘交换,合法 和非法的软件复制,不加控制地随便在机器上使用各种软件,构成了病毒泛 滥
2.网页防毒 有效拦截网页中恶意 脚本。
3.聊天防毒 自动扫描清除QQ、 MSN、ICQ的即时消息及其附 件中的病毒,彻底查杀QQ狩猎 者、MSN射手。
5.对木马的查杀在国内领先!
6.对一般病毒的查杀不如瑞星和 江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cont.)
可触发性
因某个特征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
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
破坏性
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删除文件,
导致网络阻塞,窃取文件等 病毒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目 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次将计算机病毒用于实 战,在空袭巴格达的战斗中,成功地破坏了对方的指挥系统, 使之瘫痪,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直至最后胜利。 1996年首次出现针对微软公司Office的“宏病毒”。 1998年出现针对Windows95/98系统的病毒,如CIH。它主 要感染Windows95/98的可执行程序,发作时破坏计算机 Flash BIOS芯片中的系统程序,导致主板损坏,同时破坏硬 盘中的数据。 1999年Happy99等完全通过Internet传播的病毒出现。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1988 年 3 月 2 日,一种苹果机的病毒发作,这天受感染的苹果机停止 工作,只显示“向所有苹果电脑的使用者宣布和平的信息”。以庆祝苹 果机生日。 1988 年 11 月 2 日,美国六千多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造成 Internet不 能正常运行。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事件, 迫使美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国防部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这次 事件中遭受攻击的包括 5 个计算机中心和 12 个地区结点,连接着政府、 大学、研究所和拥有政府合同的 250,000 台计算机。这次病毒事件,计 算机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 9600 万美元。这个病毒程序设计者是罗伯 特· 莫里斯 (Robert T.Morris),当年 23 岁,是在康乃尔 (Cornell) 大学攻 读学位的研究生。 罗伯特· 莫里斯设计的病毒程序利用了系统存在的弱点。由于罗伯特· 莫 里斯成了入侵 ARPANET 网的最大的电子入侵者,而获准参加康乃尔大 学的毕业设计,并获得哈佛大学 Aiken 中心超级用户的特权。他也因此 被判 3 年缓刑,罚款 1 万美元,他还被命令进行 400 小时的新区服务。 1988 年底,在我国的国家统计部门发现小球病毒。Biblioteka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cont.)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在发作之前,必须能够将自身很好地隐蔽起
来,不被用户发觉,这样才能实现进入计算机系统、进 行广泛传播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表现为存在的隐蔽性与传染的隐蔽 性。
潜伏性
病毒程序为了达到不断传播并破坏系统的目的,一般不
会在传染某一程序后立即发作,否则就暴露了自身。 潜伏性越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越长,其传染 范围就会越大。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不是以独立的
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它寄生在合法的程序中。 病毒所寄生的合法程序被称做病毒的载体,也称为病毒 的宿主程序。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
未被感染的计算机 是病毒的基本特征,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 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
病毒防护技术教学
大纲
概述
病毒原理 病毒技术 反病毒技术 病毒攻防发展
概述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名称由来
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一词借用而来
与生物医学上“病毒”的异同
同:都具有传染性、流行性、针对性等 异: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
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
Thomas J.Ryan于1977年出版的科幻小说 《The Adolescence of P-1》中
计算机病毒定义
广义的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 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理》 第28条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 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 令或者程序代码”。 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如软盘、U盘、
光盘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最早由冯· 诺伊曼提出一种可能性----现在称为病毒,但没引起注意。(1948年9 月,冯· 诺伊曼提出了关于自我复制自动机系统的构想 ) 1975 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 布鲁勒尔 (John Brunner) 写了一本名为《震荡波骑 士》(Shock Wave Rider) 的书,该书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 正义和邪恶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成为当年最佳畅销书之一。 1977 年夏天,托马斯· 捷· 瑞安 (Thomas.J.Ryan) 的科幻小说《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 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种可以在计 算机中互相传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 7,000 台计算机,造成了一场灾难。 1983 年 11 月 3 日,弗雷德· 科恩 (Fred Cohen) 博士研制出一种在运行过程中 可以复制自身的破坏性程序,伦· 艾德勒曼 (Len Adleman) 将它命名为计算机病 毒(computer viruses),并在每周一次的计算机安全讨论会上正式提出,8 小时 后专家们在 VAX11/750 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第一个病毒实验成功,一周后又获 准进行 5 个实验的演示,从而在实验上验证了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1986 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 (Lahore),巴锡特 (Basit) 和阿姆杰德(Amjad) 两兄弟经营着一家 IBM-PC 机及其兼容机的小商店。他们编写了Pakistan 病毒, 即Brain。在一年内流传到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