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
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
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三)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统筹实施各项建设工程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国家已经陆续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大对学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各地也在实施多种形式的教育建设工程。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科学规划指导各项建设工程;有利于统筹安排“十二五”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和资金投向,使教育工程项目建设相互配套、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使每一笔建设资金都得到有效利用,发挥教育经费投入的最大效益。
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打开文本图片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研究和使用科技成果时的道德、伦理、文化等价值观取向成为科技推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基础教育,应不仅传承科学知识,还应注重技术能力与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促进科技不断发展。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许多国家纷纷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基础科学教育中,在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STSE也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进行STSE教育的意义1.STSE教育符合高中物理教学本身的特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常见、常用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化所需要的预备知识。
”教学目的也提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物理教学不论内容还是目的都蕴涵了STSE教育理念。
同时,高中物理教学中的STSE素材也极为丰富,例如交通问题、能源问题、超导体、磁悬浮列车、航天科技、核能与核辐射等,在处理这些有关物理学科技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思考、讨论、应用、拓展,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2.STSE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项目强调在传授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主动参与有关科技决策并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新型公民。
3.加强STSE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物理并不要求人人成为物理学家,但需要人人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懂得如何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对待科学,以更好地尊重科学、应用科学、发展科学,更好地分析、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时代。
然而,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他们在升学的重压下训练答题技巧,拼尽全力争取获得高分。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名单

107 GD15XJY30 广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
108 GD15XJY31 新常态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
109
GD15XLJ01
新常态下广东省金融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交互性及 适配性研究
110 GD15XLJ02 斯密经济学的现代阐释
111 GD15XLJ03 有限理性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教育学 教育学
刘才刚 黄明喜
94 GD15XJY17 基于SNS的海外华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教育学
唐燕儿
95
GD15XJY18
扬善与抑恶:积极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校的探索与 实践
96
GD15XJY19
基于有效学习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为例
以粤
97 GD15XJY20 数字化学习型组织行为研究
98
GD15XJY21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模式选择和实现策 略
99
GD15XJY2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现状调查研 究——基于粤西的实证分析
100
GD15XJY23
粤北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MOOC视角
101 GD15XJY24 高校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2 GD15XJY25 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研究
112 GD15XLS01 明代广东进士群体研究
113 GD15XLS02 中法战争后晚清政府应对西南边疆危机研究
114 GD15XLS03 族群宗族与社会阶级境域下的苏区婚姻制度研究
115 GD15XLS04 粤北古人类历史文化研究
116 GD15XLS05 李任之评传
117 GD15XLS06 续妖书案与万历政局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拟立项课题名单

吴忠科 沈阳市教育局 朱峰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教师学校
韩古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李国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符蕾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田文涛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与实践 辽宁民办高职院校闭合式制度管理研究 构建"中高本"职教有机衔接贯通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策研究—— 以大连地区为例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一主线两体系双证书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推 进策略研究 老工业基地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科教结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学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对辽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研究 辽宁高校对接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研究 辽宁省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及特色研 究 基于专业标准的学前师资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构建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对辽宁新农村建设支撑能力 体系研究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研 究 ESP理论和CBI模式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研究 辽宁省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探讨和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立体化模式研究 面向辽宁区域的创新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 卓越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张裕彬 营口市西市区创新小学
以特色项目群建设促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 学校文化背景下的有效德育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朝阳市《蒙古语标准音》的推广 和普及研究 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沙盘游戏对学生情绪情感调节的应用研究 非优质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下自主提升习作能力有效策略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抚顺市中小学卓越教师成长因素与培养途径研 究 混龄幼儿区域游戏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 小班环境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小学阳光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区域资源为载体,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沈阳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 “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推广性实践 研究 网络环境下小学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开发融合式美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 力 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实践研 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研训互动有效性研究 沈阳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实效性研究 跟进式教学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的研究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区域推动策略研究 为成就卓越公民奠基教育模式探索 图示可视化对中学生理化学习有效性研究
转发关于申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的通知

转发关于申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的通知各教职工:现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通知》(粤社科规划办通[2011] 16号)转发给你们,请根据通知要求,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进行申报。
本次接受申报的2011年度省社科规划项目类别有: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
其中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为网上申报,申报者请登陆省社科规划办网址()进行网上申报。
申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需提交《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申请书》一式六份(含原件一份,用申报系统直接打印),申报后期资助项目需提交《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后期资助项目申请书》原件(从省社科规划办网站下载专区下载)、相关材料、申报成果各一份以及成果简介六份,成果和成果简介须隐去申请者单位、姓名等相关信息;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需提交《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申请书》六份(从省社科规划办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所有申报书A4纸打印,左侧装订,于9月10日前送交到科研处,并交纳200元课题评审费。
联系人:庞利联系电话:83481087附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通知广州电大科研处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附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通知粤社科规划办通[2011] 16号全省各有关单位及其科研管理部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机遇期。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申报、立项工作,对于开创“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及其科研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本年度申报工作,认真领会申报工作中的新要求,确保申报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正确学术导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为我省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09.15•【字号】粤教继函[2011]22号•【施行日期】2011.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培训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教继函〔2011〕22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省级教师培训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我厅制定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十二五”时期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
加强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要和愿望。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师培训工作依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围绕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大力开展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初步形成了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集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为主和“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全省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广东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 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 优化升级 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 内外并举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 强农惠农 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 统筹城乡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 联动融合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 绿色发展 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 强化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 普惠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 内涵提升 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 改革先行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 互利共赢 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 开放合作 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 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 ,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
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 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2015年度课题指南
贯彻落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围绕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核心、“应用驱动、机制建设”为原则,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加强理论创新、应用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育强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一、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
1.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与应用创新研究
2.主题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3.新媒体、新技术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二、教学创新专题
4.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与课程重构研究
5.信息化环境下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6.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7.创客教育研究
三、人才培养专题
8.网络环境下科研、教研协同创新研究
9.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0.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四、数字化校园专题
12.信息技术推进校际协同创新研究
13.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