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系统建设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是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动态信息、权属情况、利用规划等数据,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设目标1.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包括土地资源情况、用途规划、权属信息等内容,实现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归档和动态更新。
2.建立土地管理系统,包括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3.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建设内容1.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建设1.1数据源建设:整合现有土地调查、监测、测绘等数据源,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和共享机制。
1.2数据采集和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更新,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包括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清洗和校验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数据归档和存储: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将土地数据进行归档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土地管理系统建设2.1功能设计:根据土地管理的需求,设计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2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2.3数据集成和共享:将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与土地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2.4系统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建立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建设3.1地图查询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以地图为基础的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地理位置查询相应土地信息。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1 数学基础
三、技术指标
三、技术指标
3.2 分幅与编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一般采用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采用矩形地形图分幅,图幅大小为50cm×50cm。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5 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要求 1) 外业电子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外业电子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外业电子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2) 数据精度、数据接边、数据拓扑建立等的要求参见(基于正射影像的信息提取要求。)
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检查数据库各要素数学基础的正确性
标系统及投影变换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4 矢量数据转换要求 1) 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已有矢量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现势性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已有的矢量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3 扫描矢量化要求 1) 图件扫描 ① 根据图件介质和图内要素的不同情况确定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 ② 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的水平,DRG与水平线的角度不宜超过0.2度; ③ 检查扫描影像清晰度、扫描参数、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文件的正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视情况重新扫描。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建设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数据库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a)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b)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c)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d)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e)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f)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g)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建库单位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可进行扩充。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包括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
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是通过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而成(具体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整合技术规范》)。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步骤见图3。
图3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步骤。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准备 工作
组织、人员、制度建设。 学习标准规范、制定方案、开展培训。 配置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硬件环境。
数据资 料收集
(1)已有县级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县级1: 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 (2)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成果
数据采 图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集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原则:
数
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结构、文件命
据
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应以《标准》为
库
依据。建库的技术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应以《技
建
术规范》为依据;数据库系统必ຫໍສະໝຸດ 经过试运行测立试。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内容
图形数据
除了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 用要素外,还应包含应用于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管理和 分析的其他相关要素,主要 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行政区 要素、注记要素及影像要素 等。由于不同要素的使用目 的和方法均有不同,因此应 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进行 分类管理。
ACCESS等,或者编制相应的属性输入程序来进行。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
属
性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操作步骤如下:
数
按照要求建立属性结构;
据
录入原始属性数据; 录入数据检查:将录入的数据按图幅汇总并与控制面积核对,如误
采
差超限,则应该仔细核对。另外需进行数据逻辑性检查。
单位:米
形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数
1:5千
1:5千
10
25
25
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概述

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概述土地信息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的登记、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流转和监管等多个环节。
而土地信息数据库和系统则是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和管理的工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土地信息管理及其数据库和系统建设进行概述,以便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土地信息管理概述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财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土地信息管理则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土地资源的核查、登记、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流转和监管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土地信息的全面管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土地信息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登记和核查、土地规划和利用、土地流转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在土地资源的登记和核查环节,需要对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位置等进行登记和核查,从而建立起土地资源的基本档案。
在土地规划和利用环节,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土地流转和监管环节,需要对土地的流转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流转和使用。
土地信息数据库是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和管理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土地管理工作。
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和建库等多个环节。
在土地信息采集环节,需要对土地资源的权属、用途、面积、位置等进行采集,从而建立起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库。
在土地信息分类和整理环节,需要对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和整理,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土地信息建库环节,需要将土地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从而建立起土地信息数据库。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具有以下几点特点: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土地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准确整理。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存储和快速检索。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形 与数 据处 理一 体化 的管 理方 案 ,解决 了历 史数 据 的存储 与处 理 , 增强 了管 理透 明度 ,加 强了科 学决 策 ,适应 了土地管 理 的现代化 发 展趋势。 三 、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调 查
通过变更 调查 ,准确掌握 调查 区土地 利用现状 客观信 息 ,获 得 土地 利用 的最新 数据 ,取得 图、数和实 际相一 致 的现势性 最强 的一 整套 全新的土地 利用现状 变更调查成果 资料 ,查 清全县土地 的类 型 、 分 布 、数量 和质 量特征 及其利 用状况 ,并对此 作 出科 学 的评价 、汇
误差 不 超过 0 . 2度 。 (2 )图 形 矢 量 化 先新 建文 件夹 ,按 图幅号 取 文件夹 名称
.
二 、土 地利 用现 状调查 与建 库软 件
调查 的基本 内容 :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是 以县为单位进 行的 ,其 任务是分县查 清各 村和各权属单位 的土地总面 积和分类面 积及其分布
2、 建 库 内 容
( 1)图件 扫 描 与 纠 正 对 不同介 质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经处理后采用黑 白二值或灰度或 彩 色 扫描 方式 扫 描 。 : 对扫描后 的图件通过 P h o t o s h o p 软件对形 成的栅格 图形予以检查和 角度 纠 正 , 纠 正 后 的图幅下方 两个 内图廓 点 的连线与水 平线 的角度
经 济 与法
商பைடு நூலகம் 与质 量
土地 利用现状调 查 与数据库建设
钟 国 友
( 平 邑县 国 土 资 源 局 ,山 东 平 邑 2 7 33 0 0)
【 摘 要 】为加 强 土地 资源 管理 ,查 清 土地利 用最 新状 况 ,为 土地利 用 总体规 划修 编提供 真 实 、准确 、客观 的 土地利 用现 状 最新成 果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系统的建设 ,提 高了土地利 用现状信 息的准确性和现 势性 ,实现 了对 土地利 用现状 图件的存储 、管理、检索、查询、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摘要: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一般方案,可以作为一般性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数据建库工程技术方案的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建库1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实施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土地有偿使用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科学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已基本具备。
新土地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二级类15个,三级类75个。
其中一级类中的建设用地暂时实施过渡分类。
1.1 外业调绘一是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划界线。
土地权属包括村,农、林、牧、渔场界,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
二是在更新调查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工作中,县(市)只进行乡(镇)、村的行政界线和各类土地可能性界线的调绘。
三是对有变化的其他行政区划界线和村、农、林、牧、渔场界,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包括插花地和飞地)界线进行核定时,无论是同期还是不同期进行更新调查的,均应由相邻单位共同章签字确认,认真填写变更权属核定书,并注明调查日期和参加调查的人员。
四是对原土地详查时的争议土地,在更新调查时已经解决了争议的,其土地权属界线使用已确定的土地权属界线;对仍未能解决的争议边界,只作技术处理,其界线只作为本次更新调查量算面积的工作界线使用。
1.2 地类调绘地类调绘的土地分类执行国家2002年开始(试行)的新土地分类,建设用地中的地类执行过渡期的分类。
以实线表示地类界线,按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图图例图式标出地类符号。
当地类界与线状地物或境界(权属界)重合时,可以用线状地物或境界(权属界)代替地类界线。
两种行政界线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和行政界线,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重合时,以行政界线为准。
外业调绘应同时调查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以及土地的使用情况。
贺兰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浅谈贺兰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贺兰县城镇土地调查中用cass格式图形、数据建立arcgis数据库的具体方法,并对建库方案、建库过程及数据库的功能进行了阐述,arcgis数据库强大的信息处理及海量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实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cass图形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拓扑关系数据库一、引言为促进贺兰县城镇土地科学化管理,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分析和登记制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贺兰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宁夏基础测绘院实施贺兰县城镇土地调查及地籍管理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
二、基本情况概述本次城镇地籍调查测绘范围为贺兰县城、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园区及四个建制乡镇,由宁夏基础测绘院组织技术人员,完成外业权属调查和地籍细部测量及图件整理、编辑工作,以及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历时一年半时间共完成了该项目地籍测量41.9平方公里,19个街坊的宗地权属调查及贺兰县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库设计的方案贺兰县城镇土地调查数据采集软件,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确定的南方测绘公司开发的cass2008地籍版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建设软件使用南方测绘公司基于arcgis平台开发的太籍cms2010软件,数据质量检查软件使用城镇地籍数据质量检查软件(qic)。
1、主体数据库内容主体数据库包括以下内容: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行政区划界线、街坊线、房屋等;⑵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⑶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⑷栅格数据包括dem、do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⑸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⑹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其他数据。
2、建库的基本要求⑴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为银川市城市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06°14′53.44″;比例尺:1:500;⑵数据转换格式:采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规定的数据格式;⑶数据组织:在横向上,数据要组织成逻辑上无缝的一个整体;在纵向上,各种数据通过空间坐标定位,相互叠加和套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结构
• 数据库组织方法
– 数据库组织方法设计的目标是确定数据库存储 和管理方法。
• 数据字典
– 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的集合,是对系统 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数据库建设准备
• 人员准备
– 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
• 软件准备
–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2)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3)分带方式:
1:500、1:2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1.5°分带(可任意选 择中央子午线)。
1:5 000、1:1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 1:5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
(3)外业调查前,可以DOM为基础,叠加矢量或栅格形式的原有土地 利用图,产生的复合数字地图产品称为数字影像专题图。数字影像专 题图可以辅助外业调查,但内业数据采集仍应以DOM影像特征为依据进 行,原有土地利用图上的地物边界一般仅作为参考。
2020/4/2
17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原则
(4)原有土地利用图上的权属界线经外业核实后,应根据界线协议书 和界线描述等资料,结合DOM进行调整,确保权属界线与相应地物的逻 辑一致性。
总体框架横向结构
总 体 框 架 纵 向 结
构
土地调查数据服务
• 对内数据服务
– 联机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 数据库
WebGIS服务中间件
– 基于WebGIS的土地调查数据服务
• 对外信息服务
– 社会公众
– 国土资源管理相关部门
– 其它相关部门
二 调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2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化系统。 与金土工程和电子政务系统衔接,利用计算机、GIS、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根
据不同级别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调查数据的需求,开发相应功能模块,
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实现各级土
地调查数据的互联共享、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
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系统部署,合理安排 • 统一标准,保证质量 • 建立及时更新维护机制,保障数据现势性 • 充分利用现有成果
(4)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
号。
数据库内容
(1)基础地理信息 (2)土地利用数据 (3)土地权属数据 (4)基本农田数据 (5)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
(6)DOM数据 (7)扫描影像图数据 (8)土地专项调查统计
数据 (9)专题图数据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数据
本章内容
建库概述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县级农村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县级以上农村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其他相关内容
1 建库概述
主要目标任务
•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金土工程”是2004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数土据资库源建部设视的察相工关作标时准提、出规的范。,金以土现工势程性是的在航国空、 航天遥感数据,制作数字土土正资资射源 源影电 管像子 理图政 的数务 中据建 心;设 工以的 作正总 ,射体 选影框 择像架 耕图下 地为,保基围护础绕、,当矿结前产合国资外业 调查成果,采集土地利用源和管土理地、权地属质数灾据害;防以治基等本重农要田业划务定,和在调流整程资梳料理为、基 础,采集基本农田数据;整以合上的述基各础数上据,为建基立础业,务建应立用一系体统化和的相农应村的土信地息调查
服务系统,形成边界清晰的政务信息系统。金土 数据库。以县(区、市)工为程单的位总,体根目据标城,镇是地完籍成测“量三、大城系镇统地”籍建调设查(和即土地 登记成果,建立城镇土地耕调地查保数护据国库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和地
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建立覆盖
• 土地调查数据库管国理家、系省统、建市设、县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
(5)行政区、海岛、滩涂和江河湖泊常水位等界线要素的采集,应以 上级调查主管部门下发的资料和数据为依据。
(6) 补测地物和基本农田要素矢量化采集,应以分幅外业调查底图、 基本农田保护图件等扫描影像图数据为基础,或直接输入GPS等数字化 设备采集的补测信息。
(7)当同一要素有不同来源,并发生矛盾时,应核对有关资料,讨论 确定要素矛盾处理方案。
• 数据源检查
– 真实与合法 – 规范与完整 – 质量与精度
建库流程
• 分层矢量化或分层矢 量数据提取
• 分幅数据接边 • 数据拓扑处理 • 属性数据采集 • 数据检查与入库
DOM矢量化采集与处理
扫描矢量化采集与处理
• 图件扫描 • 几何纠正 • 分层矢量化 • 分幅数据接边 • 数据拓扑处理 • 属性数据采集 • 数据检查与入库
• 数据格式转换 • 数据检查 • 数据处理
矢量数据转换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原则
数据采集与处理土地调查数据采集与处理须遵循以下原则:
(1)DOM数据是外业调查和内业处理的基础依据,一般地物数据采集 的原则是外业调查成果确定相对位置和地类等属性信息,内业放大DOM 根据影像特征确定准确地物边界。
(2)外业调查前,可先依据DOM数据的影像特征对各要素进行矢量化, 该矢量化成果经外业调查,标绘调查信息后,可以直接进行编辑处理;
• 硬件准备
– 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微机、大幅面扫描仪、彩色喷 墨绘图仪
• 管理制度
– 培训制度、作业记录制度、作业问题报告制度、重大 问题协商解决制度、可靠的数据安全制度、质量控制 制度
• 编制数据库建设方案
数据源
• 数据源内容
– 土地利用要素数据源 – 土地权属要素数据源 – 基本农田要素数据源 – 基础地理要素数据源 – 栅格要素数据源 – 其他数据源
2020/4/2
18
图件扫描
(1) 根据图件介质和图内要素的不同情况确定合适的扫描方式 和扫描参数;
(2) 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 的水平;
(3) 扫描影像图应清晰,能正确辨别图内要素,分辨率不低于 300dpi;
(4) 扫描影像图数据应存储为国际工业标准无压缩的TIFF格式 文件;
(5) 检查影像清晰度、扫描参数、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文件的
正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视情况重新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