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零件图技术要求(1)
第十一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1

剖面线必须 画到粗实线 为止
2)内螺纹的画法
螺纹外径的细实线 不画入倒角 外径画细实线 内径画粗实线
剖面线必须画 到粗实线为止
螺纹终止线
画粗实线
120°
外径画3/4 圈细实线圆 内径画粗实线圆 不画倒角圆
其他规定画法:
3) 内外螺纹连接的画法
(1)不剖时,螺纹结合部分,内、外螺纹的牙顶圆 和牙底圆投影均画虚线。 (2)剖开时,螺纹结合部分,按外螺纹画法绘制, 其余部分按内、外螺纹各自的规定画法表示。
3. 常见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4. 螺纹连接件的联接画法
1)螺栓连接画法
2) 螺柱连接画法
3) 螺钉连接画法
1. 常用螺纹紧固件
开槽盘头螺钉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
六角头螺栓
双头螺柱
1型六角螺母
平垫圈
弹簧垫圈
2. 螺纹紧固件的标记与图例
螺纹紧固件的结构、尺寸都已标准化,并由有关专业工厂 大量生产。因此,对符合标准的螺纹紧固件,不需再详细画出 它们的零件图。
(3) 管螺纹的标注
管螺纹是位于管壁上用于管子连接的螺纹,有55°非密封
管螺纹和55°密封管螺纹。
非密封管螺纹连接——由圆柱外螺纹和圆柱内螺纹旋合获得。 由圆锥外螺纹和圆锥内螺纹旋合获得 由圆锥外螺纹和圆柱内螺纹旋合获得
密封管螺纹连接
标注示例
G 1/2
G 1/2A
Rp 1
1 2
1 Rc 1 2
螺纹紧固件的标记为:
名称 国标号及年号 螺纹规格 性能等级或硬度
例如: 螺栓 GB/T5782-2000 M12×50
螺母 GB/T6170-2000 M16 垫圈 GB/T97.1-2002 16-200HV
(完整版)第十一章_剖面图和断面图

§11-2 断 面 图
2.1 断面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的某处切断, 仅画出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与剖面图的区别:
断面图是面的投影, 仅画出断面的形状;
断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是体的投影,剖切面之后的结构应全 部投影画出。
2.2 断面图的种类
断面图
移出断面图 重合断面图 中断断面图
2.2.1 移出断面图
(1) 假想剖切 剖面图是假想把物体剖切后画出的投影,
其他未取剖面的视图应按完整的物体画出。
(2) 虚线处理 为了使剖面图清晰,凡是其它视图上已经表
达清楚的结构形状,其虚线省略不画。
(3) 剖面图中不要漏线 剖切平面后的可见轮廓线应画出。
剖面图中容易漏线的示例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1.2 剖面图的种类和应用
画局部剖面图应注意的问题:
1) 波浪线只能画在物体 表面的实体部分,不得穿越 孔或槽(应断开),也不能 超出视图之外。
2) 波浪线不应与其 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它们的 延长线位置上。
3) 当被剖切结构为回 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 轴线作为局部剖面图与视 图的分界线。
4) 当用单一剖切平面 剖切,且剖切位置明显时, 局部剖面图的标注可省略。
剖面图
全剖面图 半剖面图 局部剖面图 阶梯剖面图 旋转剖面图 展开剖面图
1.2.1 全剖面图
用剖切面将物体完全剖开后所得的 剖面图称为全剖面图。
适用范围: 外形较简单,内形较复杂,重点表达内形。
1.2.2 半剖面图
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 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 上的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 对称中心线为分界,一半画 成剖面图以表达内形,另一 半画成视图以表达外形,称 为半剖面图。
机械制图第十一章 焊接图

第11章 焊接图
焊接:将两个被连接的金属件,用电弧或火焰
在连接处进行局部加热,并采用填充熔 化金属或加压等方法使其融合在一起的 过程
焊接图:焊接件进行加工时所用的图样
一、焊接方法
熔化焊、压力焊和 钎焊
第11章 焊接图
二、焊缝
1、焊缝类型
2、焊缝表示法
(1)焊缝符号
完整的焊缝符号包括基 本符号、指引线、补充 符号、尺寸符号及数据 等。在图样上简化标注 焊缝时,通常只采用基 本符号和指引线
第11章 焊接图
焊接图有装配图 的形式,零件图 的内容
第11章 焊接图
读图
第11章 焊接图
重点: 1、焊缝表示法
2、读焊接图
大图等表示,用图示法表示焊缝时应同时标注焊缝符号
①在视图中,可见焊缝用与轮廓线垂直的细实线段(不可见 焊缝用细虚线段)表示 也可用加粗线表示,但在同一图样中,只允许采用一种画法
②在剖视图中,焊缝的金属熔焊区通常应涂黑表示
③当标注焊缝符号不能充分表达设计要求,并需保证某些尺寸时, 可将焊缝部位用局部放大图表示并标注尺寸
第11章 焊接图
焊接件图样应能清晰地表示出各焊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焊接 要求以及焊缝尺寸等;如不附焊件详图时,还应能表示出各焊 件的形状、规格大小及数量。
第11章 焊接图
焊接图所包含的内容有:
(1)用于表达焊接件结构形状的一组视图;
(2)焊接件的规格尺寸、装配位置尺寸、焊后加工尺寸; (3)各焊件连接处的接头形式、焊缝符号及焊缝尺寸; (4)构件装配、焊接以及焊后处理、加工的技术要求; (5)焊件的编号及明细栏; (6)标题栏。
对接焊缝
点焊缝
角焊缝
①指引线:箭头线和
1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第11章-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φ40g6
-0.009 -0.025
φ40H7
+0.025 0
φ40K7 φ40
0 -0.016
φ40h6
φ40
+0.007 -0.018
基轴制
φ40H7 17
+0.007 -0.018
φ40h6
0 -0.016
§11.1.10 极限偏差值的应用及在机械图样上的标注举例 可根据基本尺寸、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级在极限偏差表上查得轴或 孔的极限偏差值。表中的极限偏差值单位是微米(μm),标注时必 须换算成毫米mm ( 1μm = 1/1000 mm)
被测轴线
0.2 A 0.1 A 被测轴线 上 t1=0.1 下 左 右
基准轴线A
基准轴线A
指引线箭头处在水平方 向,表示被测轴线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t2=0.2且平行于基准轴 线A的左右两个平行平 面之间。
15:02:59
指引线箭头处在垂直方向, 表示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 离为公差值t3=0.1且平行 于基准轴线A的上下两个 平行平面之间。
轴的基本偏差示意图
15:02:59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8
§11.1.6-7 配合、基孔制与基轴制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国家标 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 —— 基孔制和基轴制配合。优先基孔制
基 孔 制
基本偏差为H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 形成各种配合(间隙、过渡或过盈)的一种制度。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8
Φ26H7( 0
φ18
φ26
+0.021
H7 f6
H7 n6
)
§11.1.10 极限偏差值的应用及在机械图样上的标注举例
供应链管理第十一章信息技术

35
案例分析
中石化:化繁为简的供应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化集团)在《财富》2006 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位。其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 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销售和综合 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 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 的进出口等。
17
2、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是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处理物流信息的理想技术。通过自动数据识别和数 据采集,可保证供应链各环节高速准确的数据获取 及实时控制。目前,供应链管理中,最常用的AIDC 技术是条码技术。条码技术中的条形码是用一组数 字来表示商品的信息,它是有关厂家、批发商、零 售商、运输业等经济主体进行订货和接受订货、销 售、运输、保管、出入库检验等活动的信息源。
9 专家支持系统(ESS)
10 电子数据交换(EDI)
11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OOT)
12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14 全球卫星定位(GPS)
15 WWW技术
16 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
17 并行系统(Parallel System)
◇ MRPII、JIT、CIMS、MIS等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 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多种复杂问题.
10
◇ 客户/服务技术可以应用于企业之间的信息 共享,以改善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各种网 络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改善企业之间的信息 交互使用情况。
◇ 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人类行为工程 (Human PerformanceEngineering,HPE)开始在企 业管理当中得到应用,它的主要职能是组 织、开发、激励企业的人力资源。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二)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三)学时数本课程学时总数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7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72学时。
通过《机械制图》课程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述机械工程问题、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水平和空间想象水平,同时、它又是学生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并为机修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为发展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要求(一)第一章有关技术制图的国家标准介绍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及其画法、尺寸注法和GB/T。
(二)第二章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2、掌握绘图工作方法。
(三)第三章常用几何图形画法教学重难点:1、学会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2、能说出斜度和锥度的概念;3、知道怎样连接圆弧;4、学会画椭圆及平面图形的画法。
(四)第四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投影法的种类;2、会做直线和平面形的投影,能说出它们投影的特性;3、能说出三视图的组成及与物体的关系;4、会三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五)第五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教学重难点:1、学会点、直线的投影方法,及两直线相对位置的判断;2、能说出各种位置的平面投影的特性;3、能说出直线和点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和投影特性;4、知道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六)第六章基本体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基本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的体型特征;2、三视图特点;3、学会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法;4、知道草图的基本画法。
(七)第七章轴测投影教学重难点:1、知道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学会平面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圆、半圆、圆角的正等轴测图画法;3、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及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课件 11-1

蜗轮
蜗轮箱体立体图
B-B
B
B
B-B
A
A-A
A
B
B
B-B
A
A-A
A
B
B
§11-4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2)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其原则是选择最能明显地反映零件形状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和结构特征以及各组成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那个方向。 和结构特征以及各组成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那个方向。
5
§11-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
一.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
机械加工零件的工艺结构
为了便于拔模,在铸 件内外表面上应有拔 模斜度。
拔模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1∶20 ∶
注出斜度
无特殊要求时,斜度 无特殊要求时 斜度 不画出也不标出
拔模斜度的注法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未注铸造圆角R3~5
1.主视图选择 主视图选择 2.其它视图的选择 其它视图的选择
(1)全面考虑所需要的其它视图 每个视图有一个表达重点,视图数目尽量少 全面考虑所需要的其它视图,每个视图有一个表达重点 全面考虑所需要的其它视图 每个视图有一个表达重点, (2)优先采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 优先采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 优先采用基本视图及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图 局部视图或斜视图应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 局部视图或斜视图应尽可能按投影关系配置。 (3)布图合理 布图合理
砂轮越程槽
机械加工零件的工艺结构
为保证轴上或内孔相邻表面间的加工精度和粗糙度,常在两表 为保证轴上或内孔相邻表面间的加工精度和粗糙度 常在两表 面交接处加工出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面交接处加工出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第二篇工程机械底盘设计第十一章履带式工程机械行走

➢α=90°,纯剪切
➢ 弹簧变形(biàn x当ínαg=)6量0°,大弹,簧但的弹橡性胶(tánxìng)变形和承载能力都比较大,弹簧的压缩变形
能和剪切变形能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因此这时弹簧吸收的能量最大。
抗剪能力差,因此
吸收能量的能力较
第十页,共35页。
三 弹性 (tánxìng)悬架
机体重量完全经弹性元件传给支重轮。悬架的减振、缓和路面 冲击能力强。能够(nénggòu)缓和机器高速行驶而带来的各种冲击 。
第十六页,共35页。
整体式履带(lǚdài) 履带(lǚdài)板 履带(lǚdài)销
第十七页,共35页。
组合式履带 (lǚdài)
履带(lǚdài) 板
链轨节
履带(lǚdài) 销
第十八页,共35页。
标准型(一般土质(tǔ zhì)地面)矮履齿型(松散(sōngsǎn)岩
石地面)
双履齿型(矿山
第四页,共35页。
第二节 履带式机械(jīxiè)的悬架
一、刚性(ɡānɡ x➢ìn机ɡ体)悬重量架完全经刚性元件传给支重轮,无弹性元件和减振器,不能缓和冲击和振动
,但具有较好的作业稳定性。 ➢ 一般用于运动速度较低但要求(yāoqiú)稳定性良好的机械上。
第五页,共35页。
WY60型挖掘机 (无台车架设计)
六、台车架(chē jià)
功 用:传递作用力,保证车辆在转向时以及在横向坡道 上工作时,行走装置不发生横向偏歪。
设计要求(yāoqiú):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类 型:一般分为斜撑臂式和非斜撑臂式两种。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第五节 行走装置(zhuāngzhì)的液压驱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要求用来说明零件在制造时应达到的一些 质量要求,以符号或文字方式注写在零件图中, 作为制造和检验零件时的依据。
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表面粗糙度、公差与 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内容。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的加工表面上具有的 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Y X
Rp Ry Rm
L
3、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
⒈ 表面粗糙度代号 表面粗糙度参数 其它说明文字
⑴ 表面粗糙度符号
基本符号:
H2 H1
60° 60°
H1 ≈1.4h H2=2 H1 h —— 字高
数字与字高
2.5 3.5 5 7 10
符号的线宽
0.25 0.35 0.5 0.7 1
例: 50±0.008
50
+0.024 +0.008
50
-0.006 -0.022
公差带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公差的大 小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⒊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⑴ 标准公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国家标准共规定了20 个等级。 即:IT01、IT0、 IT1~IT18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确定。
0
基本尺寸
上下偏差分别为:
ZC
+ IT/2和 – IT/2
zc
基本尺寸
0
+
-
m n p r s t u v x y z zazb 零线
c cd d
L
0y(x)
dx
X L
近似为: Ra=-L1 ∑in=1 yi
⒉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Y X
yp 1 yp2
yv 1 yp3
yv 2 yp4
yv 3 yp 5
yv 4 yv 5
Rz=
i=5∑1ypi+∑i=51yvi 5
L
Ypi——最大轮廓峰高 Yvi——最大轮廓谷深
⒊ 轮廓最大高度——Ry
50.008≥实际尺寸≥ 49.992。
⒉ 尺寸偏差和尺寸公差
上偏差 =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S 轴为es
下偏差 =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代号: 孔为EI 轴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例: 500.008
3×.2
3.2
二、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及其注法
1、互换性与公差配合 ● 互换性: 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 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并满 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由设计者确定合理的配合要求和尺寸
公差大小。
2、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⒈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质量的标准之一,对 零件的配合、耐磨程度、抗疲劳强度、抗腐蚀性 等及外观都有影响。
2、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 轮廓最大高度——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⒈ 轮廓算术平1 ∫
为3.2m。
注意:
① 当标注上限值或上限值与下限值时,允 许实测值中有16%的测值超差。
② 当不允许任何实测值超差时,应在参数 值的右侧加注max或同时标注max和min。
例如:
3.2max 1.6min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
最大值为3.2m,最小值为1.6m。
(3) 其它说明文字:
高度H1 高度H2
3.5 5 7 10 14 8 11 15 21 30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含义
符号
意 义及说明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单独使用无意义)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 糙度要求
⑵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
铣 3.2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
上限值为3.2m,加工方法为铣制。
⒉ 表面粗糙度代号(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 法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 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 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 关尺寸线。
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 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 号,可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注 “其余”二字。
注写Ra时,只写数值; 注写Rz、Ry时,应同时 注出Rz、Ry和数值。
只注一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注两个值时, 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
例如:
3.2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上限值
为3.2m。
3.2 1.6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Ra的上限
值为3.2m,下限值为1.6m。
Ry3.2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Ry的上限值
例如:其余12.5
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 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定标注。
代号中的数 字方向应与 尺寸数字的 方向 一致。
3.2 3.2
3.2 30° 3.2
符号的尖端 3.2
必须从材料
30°
外指向表面。
3.2
6.3 3.2
6.3 6.3
⒊ 标注示例
3.2
6.3
×
1.6
2×45°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0
+
—
0 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基本尺寸
⑵ 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系列确定了孔和轴的公差带位置。
A
上偏差为:IT
下偏差为:0
B
+
CCD D E EF F FG
孔
零线
0-
G
H
JS J
K
M
N
P
R
S
T
UV
X Y Z ZA ZB
偏差可 正可负
上偏差 = 50.008-50 = +0.008 下偏差 = 49.992-50 = -0.008 公差 = 0.008-(-0.008) = 0.016
公差都为 正
公差带图:
上偏差 +
0-
公差带 +0.008 -0.008
下偏差
+0.024
+0.008 -0.006
0
-0.022
50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 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
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 最小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
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 基本尺寸: 50 最大极限尺寸: 50.008 最小极限尺寸: 49.992 零件合格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