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低渗透油田开发与管理
低渗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

2争同时还受到国外大型企业的冲击而我国石油对国外的进口量屡创新高我国的大型的油田也进入了石油开发的后期阶段产油量不断的下降这些不但造成了我国的石油储备不足还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因此人们开始对拥有丰富石油储量的低渗透油田加大了关注并且把石油开采的目标逐渐的转移到低渗油田的开发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低渗透老油田是指石油开采已有一定历史的油田,由于多年来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降低等原因,使得开采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堵塞现象,这会导致油井产能下降,进而影响整个油田的生产。
本文将对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进行分析,并综合介绍解堵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1. 油层物理结构因素低渗透老油田的石油储层渗透率低,常常经历长时间的开采,导致油层物理结构受到破坏,并且沉积物堆积在孔隙中,使油层渗透率变得更低。
由于长期水驱采油对孔隙结构的破坏,也会造成孔隙喉道的闭塞,降低渗透率。
2. 油井管柱堵塞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管柱内壁会积聚大量的沉积物,包括钙镁矿物、铁锈等,堵塞了管柱孔隙和孔隙喉道,造成油井产能下降。
3. 油井地层压力差引起油层混砂地层压力差大会造成油层混砂,导致管柱内积聚沉积物更加明显,影响油田正常开采。
4. 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植物和微生物在地下油藏中会形成沉积物和粘胶物,使得地下岩石表面产生胶层,从而引起了堵塞现象。
5. 油藏中的化学因素由于油藏中存在硫、铁等化学物质的影响,会引起沉积物的沉积和结晶,堵塞油井和管柱孔隙。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是多方面的,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堵塞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二、综合解堵技术1. 酸化技术酸化技术是通过在油田中注入酸性溶液,对堵塞物进行溶解和破坏,从而清除管柱中的沉积物和胶层。
酸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管柱堵塞问题,提高油井产能。
2. 压裂技术在低渗透老油田中,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将地层岩石进行压裂破碎,增加油层孔隙中的裂缝和孔隙度,提高渗透率,从而解决油层物理结构因素造成的堵塞问题。
3. 物理解堵技术包括超声波清洗、高压水射流清洗、热水冲洗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清除管柱和油井中的沉积物和堵塞物,恢复油井产能。
4. 生物酶技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生物酶溶液,可以有效地分解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胶层,清除堵塞物。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探明低渗透储量增长很快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状况比例图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3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动用、分布状况和特点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我国低渗透储量动用状况比例图
10
近期探明储量和累积探 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 量占主要部分。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1、采出程度高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2、综合含水率高 总平均达到82.98%,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
力油田-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为8。
4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1 我国当前油田开发简况
3、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 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
唐曾熊(1994)划分的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00×10-3m2,小于 10×10-3m2为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2 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指储层渗透率介于0.1~50×103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低渗透储层的典 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 力梯度,呈现出非达 西型渗流特征。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近源沉积物多以 三段式为主,远源沉积 物多以两段式为主。
低渗透储层多段式粒度曲线(近源沉积)
2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研究

关于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7T07:08:10.59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张怀杰周小丽姚峰王凯[导读] 通过低渗透油井的开发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张怀杰周小丽姚峰王凯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省定边县 718600摘要:通过低渗透油井的开发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同种可以总结出在当前的我国油田资源储存量上,接近一半上都来自于一些特殊地区的低渗透油井当中,所以说,油田开采单位需要针对低渗透油井开发技术加以重点的研究,保证低渗透油井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开发质量。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石油;开采技术如何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并且在低渗油田的开采工作当中,有效的避免开采环境对开展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研究,以此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的工作效率。
1低渗透油田石油开采概况低渗透率意味着油藏渗透率较低,单井油含量不足,油田产量较少,但低渗透油田分布广泛,含油量较大,占全国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对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发变得重要起来。
同时,低渗透生产力油田生产规模已超过全国70%的总体建设规模,并具有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因此,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天,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探明的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地质条件较差,比如山区、页岩和盆地,难以建立相关的技术设备,工人也很难实现良好的技术开发策略,这给我国在矿业和研究员进行低渗透油田勘探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低渗透油田能源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的主战场,成为新时期能源建设的主要方向,只有积极的将低渗透石油开发技术不断进行提高,才能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2低渗透油田的石油开采技术研讨 2.1采取预填充水的技术方法低渗透油田的弹性能相对较低,这也是油井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由钻孔的注水和强制停止注水引起的地层的压力下降,可以使用预填充水的方法。
在具体过程中,可首先排出液体注入油源。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

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同时石油资源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随着对石油资源的长期开采,石油资源的储量正在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对石油的开采量,我国已经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上,由于低渗透储层的自身特性,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造成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的研究,才能提高我国石油的开采量。
标签: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造成很多优质储量的油田已经被开采出来,在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储层中油田储量最多的就是低渗透储层。
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制约,导致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并采取相对应的开发技术,才能提高我国对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量。
1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低渗透储层主要是指储层的渗透率比较低,相对而言低渗透油田的产能比较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对我国油气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类型的低渗透储层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有对低渗透储层的开发特征进行了解,才能研究其开发技术对策,增强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潜力。
1.1油井自然产能较低油井自然产能与油田的储层性质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油田的产量比较低。
需要依靠压裂技术,才能够将低渗透储层的价值完全开发出来,因此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需要利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才能够实现产能标准。
但是由于在进行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较低的情况发生。
1.2产量下降快、油层压力大由于低渗透油田的边水长期处于不活动的状态,因此造成油田本身的驱动能量不足,并且储层中的流体在进行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大阻力,会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的消耗。
虽然采用压裂改造的方式改变储层内的结构,但是若没有及时补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能量,就会导致油田产量出现会减少的现象,另外储层中的压力也会逐渐上升,油田的采收率就会受到影响。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问题及措施

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问题及措施摘要:随着石油价格的升高,对于是有的开采业越来越困难。
据初步统计,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未开发低渗透石油储备量达到了未开发石油总储备量的50%以上,虽然,低渗透油田的所处地质环境较偏僻且条件不佳,开发难度较大,但尽管如此,丰富的储备量仍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并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旨在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本文从低渗透油田的概况入手,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现状和分类,并对低渗透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阐述了相关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提升我国石油储备量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问题;措施引言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石油资源开采越来越困难。
人们在进行高产矿井开采工作的同时,注意到了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程,低渗透油田具有稳产期短、单井产量低等特点。
当前的油田开发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传统的油田开发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无法为油田开发有关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实现低渗透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油田发展的必然手段。
1低渗透油田的概况解析低渗透油田是指石油的储层渗透率较低,单井含油量不足,产油量较少的油田,但低渗透油田分布较广,总含油量巨大,约占全国石油储备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低渗透油田的产能建设规模已占到油田产能建设规模总量的70%以上,并具备“上汽下油,油气兼具”的特点,开发潜力不可小觑,因此,在石油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油田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地质条件较差,例如:山脉地带、断裂层、盆地等,较难架设器材和设备,人力也难以到达,这都给石油的开采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进行探索,低渗透油田现已成为石油能源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2对于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低渗透油田开发规划优化理论系统的设计方案层面来看,这一系统是不断地对信息系统分析以及大规模予以控制的一个过程。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探讨并展望了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开发;工艺技术;现状;展望引言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但其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如渗流规律、油层孔喉、弹性能量、见注水效果、产油指数、地应力等,都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油田采收率。
目前,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術,已经成为全球采油的一个热点话题。
1.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1.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它自然产能低,弹性能量小,而经压裂后增产的幅度较大,天然能量开采产量则下降很快。
与此同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较差,注水见效缓慢。
1.2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问题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低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第二,经过长期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会出现套损、油井高含水转注等问题,最终会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导致一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第三,在部署注采井网时,往往缺少对沉积微项类型和油田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致使井网部署缺乏地质依据,从而降低了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第四,注采井网对裂缝分布的考虑不足,致使油田注水开发之后,注入水沿着裂缝突进,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造成油井产量下降。
另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时,水窜现象严重。
2.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分析2.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2.1.1合理部署注采井网现阶段,对我国开发效果良好的低渗透油田进行分析得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紧密结合其裂缝特征,即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
在注采井网的部署上,应当不断优化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避免注入水沿油井裂缝突进。
具体来说,首先,尽量使井排与裂缝的走向一致,以此获得较大的波及面积,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冀东
620
105.6
0.16
8
胜利
48982
10818.1
12.28
9
中原
23719
6249.9
5.95
10
河南
326
45.7
0.09
10
江汉
2592
689.7
0.65
12
江苏
2950
361.5
0.74
13
新疆
62413
13284.2
15.56
14
塔里木
低渗透储层由于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和 原油边界层厚度大、贾敏效应和表面分 子力作用强烈,其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 定律,具有非达西型渗流特征。渗流直 线段的延长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达西型 渗流通过坐标原点),而与压力梯度轴 相交,其交点即为启动压力梯度,渗透 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如下图)
精选课件
11
启动压力与渗透率关系曲线
精选课件
12
低渗透岩心中液流渗流特征(据何庆来)
精选课件
13
3、弹性能量小,利用天然能量方式开 采其压力和产量下降快
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连通性差、渗流阻 力大,一般边、底水都不活跃,弹性能 量很小。除少数异常高压油田外,弹性 阶段采收率只有1%-2%,溶解气驱采 收率也不高。在消耗大然能量方式开采 条件下,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油日产 量急剧递减,生产管理都非常被动。
低渗透油藏专题讲座
长江大学 刘德华 教授2003来自7月精选课件1
内容提要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 低渗透油田概述 第二章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 第三章 低渗透油田渗流特征 第四章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分析 第五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部署与技术政策 第六章 低渗透油田油层保护技术 第七章 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工艺技术 第八章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第九章 低渗透油田的管理 第十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实例分析
国内低渗透油田概况
在全国陆上动用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 50×10-3μm2)储量占11%左右;在搞明未动用的石油 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 50%以上;而在近几 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层储量占 60%以 上。例如: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地质储量21214 ×104t,占全年总探明储量的 45.9%;1995年探明低 渗透油层地质储量增加到 30796×104t ,占当年总探 明储量的比例高达72.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开 发好低渗透油田对我国石油工业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选课件
5
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数据表
区号
1 2 3 4 5 6
油区
大庆 吉林 辽河 华北 二连 大港
地质储量(104t)
58274 37588 35446 15615 7452 24574
可采储量(104t)
9423 7769.84 7007.5 2226.3 910.4 4997.2
占全国低渗透储量 (%) 14.62
1613
416
0.40
15
吐哈
16353
5223
4.1
16
青海
8445
1330.4
2.12
17
玉门
3422
1854.5
1.36
18
长庆
20372
4207.9
5.11
19
延长
22858.9
2162.4
5.73
20
滇黔桂
693
94.5
0.17
21
四川
2413
241
0.61
精选课件
6
国外低渗透油田概况
国外也有大量的低渗透油田,其开发问题受到 各石油公司的重视,不但开发新技术来降低开 采成本。
精选课件
4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分布
截止1994年底,在全国陆相地层中共 发现和探明的低渗透油田285个(不包括 地矿部的油田),储量约40 ×104t(见下
表),分布于21个油区。油层一般埋深< 1000~4000m,储量主要集中在1001~3200m的 深度内,占储量的86.5%,大于3200和小于 1000m的油田仅占13.5%。
精选课件
7
国外低渗透油田情况 低低渗渗透透油油田田 采采收收率率状状况况
精选课件
8
二、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以储层渗透率小于(或等于)50 ×10-3 μm2为判定低渗透率砂岩油藏的标准,渗 透率小于10 ×10-3 μm2者定为特低渗透率 砂岩油藏
精选课件
9
三、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1、孔喉细、油层小、比表面积大、 渗透率低
精选课件
2
特低渗透砂岩藏改善注水状况技术
第一章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概述 第二章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 第三章 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策略 第四章 改善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 第五章 储层改造技术 第六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景及主要攻关技术
精选课件
3
第一章 低渗透油田概述
一、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概况
– 高砂比压裂工艺、低压油井的泡沫压裂、水力化学压 裂、改变应力的压裂及改善井底附近渗流状况的工艺
措施
国外低渗透油特点
–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底 – 原始含水饱和度高(60%),原油物性好 – 油层泥砂交互,非均质严重 – 天然裂缝相对发育
– 油层受岩性控制,水动力联系差
– 油田压裂后才能投产
– 储层保护及其重要(损失产量达50%)
精选课件
14
4、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低,油井见注 水效果缓慢
低渗透油层自然生产能力很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
一般都要经过压裂改造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即使经 过压裂改造,其生产能力也都很低,采油指数一般只 有l-2t/(MPa·d)
低渗透油层注水井不仅吸水能力低,而且启动压力高, 注水井附近地层压力上升很快,甚至井口压力和泵压 达到平衡而停止吸水。不少油田的注水井因注不进水 而被迫关井停注,或转为间歇注水。
由于低渗透层渗流阻力大,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注水
井周围,油井见注水效果程度差。在250- 300 m井距
条件下,一般注水半年至一年后油井才能见到注水效
果,见效后油井压力、产量相对保持稳定,上升现象
很不明显。
精选课件
15
5、油井见水后产液(油)指数大幅度
下降
由于油水粘度比和岩石润湿性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低渗透油井见水后产液(油)指 数大幅度下降。当含水达到 50%- 60%时, 无因次产液指数最低,只有 0.4左右,无 因次采油指数更低,只有0.15(如下图)。 低渗透油层的这种特性对油井见水后的提 液和稳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低渗透油层以小—微孔隙和细一微细喉 道为主,平均孔隙直径一般为 26~43µm, 喉道半径中值只有 0.1~2.0µm,比表面积 高达 2~20 m2/g。储层孔喉细小和比表 面积大,不仅直接形成了渗透率低的结 果,而且是低渗透油层一系列开采特征 的根本原因。
精选课件
10
2、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具有启 动压力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