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辐射防护概论课后题及其答案(参考)

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p21)1. 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答:粒子注量da dN /=Φ表示的是非单向平行辐射场的情况。
之所以采用小球体,是为了保证从各个方向入射的粒子有相同的截面积,从而保证达到“Φ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目的。
2. 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质量减弱系数ρμ/: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粒子数减少的份额。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的份额。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联系:由p tr μμμ+=知,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是质量减弱系数ρμ/的一部分; 由()()g tr en -1//ρμρμ=知,某物质对不带电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和()g -1的乘积。
3.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 D 、K 和X 的区别联系:()()D E 1=K 1g g μφρ--tr=[][]a /;/en am a m en a w w D D e eμρμρ=•X =•X4. 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
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解:()()Gy D kg C l d dmdQ a 372.0011.085.33X 85.33011.01.003.014.34129.110411012626=⨯==•=⨯⨯⨯⨯=⋅⋅=X ---πρ= 答: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为()1011.0-•kg C ,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Gy 372.0。
5. 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照射量为6.45×10-3C ·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辐射剂量学作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给出N 、R 、φ、ψ和r 的微分谱分布和积分普分布的定义,并写出用βE 表示这些辐射量的表达式。
解:N 、R 、φ、ψ和r 均存在着按粒子能量分布,如果用Q 代表这些辐射量,用 E 代表粒子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则Q(E)是Q 的积分分布,它是能量为0—E 的粒子对Q 的贡献,QE 是Q 的微分分布,它是能量在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内粒子对Q 的贡献,用P E 表示以上辐射量。
dE d P EEΩ=⎰⎰Ωϕ ψ=dE d EP EEΩ⎰⎰ΩR=ααdEd dtd EP EtEΩ⎰⎰⎰⎰Ωr=dE EP EE⎰N=ααdEd dtd p EtEΩ⎰⎰⎰⎰Ω2.判断下表所列各辐射量与时间t 、空间位置γ、辐射粒子能量E 和粒子运动方向Ω之间是否存在着函数关系,存在函数关系者在表中相应位置处划“”,不存在则划“”号。
解:如下表所示3.一个60C 0点源的活度为3.7×107Bq ,能量为1.17Mev 和1.13Mev 的γ射线产额均为100%。
求在离点源1m 和10m 处γ光子的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以及在这些位置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解:先求在离点源1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1262721.10892.5114.34%100107.34%100--⨯=⨯⨯⨯⨯=⨯=s m r A πϕ 2131372211114.34%)10010602.133.1%10010602.117.1(107.34%100)(⨯⨯⨯⨯⨯+⨯⨯⨯⨯⨯=⨯+=r E E A πψ 220.10108.1m w ⨯=在离点源10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1242722.10892.5104%100103074%100--⨯=⨯⨯⨯=⨯=s m r A ππϕ21821372212.10108.1104%)10010602.133.117.1(107.34%100)(--⨯=⨯⨯⨯⨯+⨯⨯=⨯+=m w r E E A ππψ由于o c 60半衰期比较长,可以忽视为10min 内无衰减则:在离点源1m 处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286210532.560010892.5-⨯=⨯⨯==Φm t ϕ 222182.1000.760010108.1-⨯=⨯⨯==ψm J t ψ4.平行宽电子束垂直入射到散射箔上,其注量为Φ0,设电子束无衰减的穿过散射箔后沿与入射成600角的方向射出。
辐射防护概论课后题及其答案(参考).docx

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p21)1. 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答:粒子注量:•:= dN Ida表示的是非单向平行辐射场的情况。
之所以采用小球体,是为了保证从各个方向入射的粒子有相同的截面积,从而保证达到“门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目的。
2. 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区别:质量减弱系数Zr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粒子数减少的份额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叽I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的份额质量能量吸收系数J en I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联系:由J= J P知,质量能量转移系数J tr I ■■是质量减弱系数A的一部分;由J en I :?= J tr /「1 - 9知,某物质对不带电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J en ∣:;,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J tr I J和1 - g的乘积。
4. 在 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 0.03m ,长为0.1m 。
在 射线照射下产生IO -6C 的电离电荷。
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 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_ 6 6dQ 10 一 10 一. I kV= 0.011 C ・ kg 一11V解:dmd 2l 1 .293.140.03 20.144D a = 33 .85 X = 33.850.011 = 0.372 Gy答: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为0.011 C 4kg ^ ,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0.372 Gy 。
5.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照射量为 6.45× 10-3C ∙ kg -1 ,求该点处 空气的吸收剂量。
解: D a =33.85X =33.856.45 10 ^=0.218 Gy答: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0.218 Gy 。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辐射防护概论第一章1、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粒子注量定义:单向辐射场:粒子注量φ,数值上等于通过与粒子入射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粒子数。
多向辐射场:以P 点为中心画一个小圆,其面积为da 。
保持da 的圆心在P 点不变,而改变da 的取向,以正面迎接从各方向射来并垂直穿过面积元da 的粒子。
da 在改变取向的过程中即扫描出一个以P 点为球心,以da 为截面的回旋球。
da dN =φ 球体过球心的截面面积(da)相等,粒子注量计算最容易,故而用一个小球体定义粒子注量。
2、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点:都针对不带电粒子(X 、γ射线和中子)穿过物质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而定义的;不同点:质量减弱系数(μ/ρ):描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小,不涉及具体物理过程。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数值。
只涉及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而不涉及这些能量是否被物质吸收。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不带电粒子被物质吸收的能量。
数值上: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吸收剂量(D ):同授与能(ε)相联系,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dm d D /ε=单位Gy 。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与一个无限小体积相联系的辐射量。
受照物质中每一点都有特定的吸收剂量数值。
比释动能(K ):同转移能(εtr )相联系,不带电粒子在质量dm 的物质中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
dm d K tr /ε=单位Gy 。
针对不带电粒子;对受照物质整体,而不对受照物质的某点而言。
φ⋅=k f K实用时可先查比释动能因子表(国际上给出比释动能因子的推荐值),进而求得比释动能。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考核题库与答案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考核题库1. 从辐射产生的来源可将辐射源分为天然辐射源和()。
[单选题] *A、核电厂B、医疗照射C、氡照射D、人工辐射源*2. 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的范围是( )mSv。
[单选题] *A、<1B、1~5*C、5~10D、>103. 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和核试验落下灰等。
在人工辐射源中,( )产生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
[单选题] *A、工业探伤B、核能发电C、医疗照射*D、辐射育种4. 辐射的本质是( )。
[单选题] *A、能量*B、质量C、数量D、速度5.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 ),不能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态放出电子的辐射,包括热辐射、可见光、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单选题] *A、高B、低*C、强D、多6. 电离辐射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原因是( )。
[单选题] *A、质量重B、携带有足够的能量*C、体积大D、速度快7. 电离辐射分为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两种,( )辐射是指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就能引起物质的分子、原子电离的带电粒子,如β粒子、质子和α粒子等。
[单选题] *A、微波B、手机辐射C、间接电离D、直接电离*8. 电离辐射分为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两种,( )辐射是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或引起核反应的非带电粒子,如光子(γ射线、X射线)、中子等。
[单选题] *A、直接电离B、间接电离*C、微波D、手机辐射9. 在下图所示X射线管示意图中,()部分称之为X射线靶。
[单选题] *10. 在下图所示X射线管示意图中( )结构被加热到白热化时会释放电子云。
[单选题] *11. X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或者说是光子,对X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12. 射线的射程( )。
[单选题] *A、只与辐射的种类相关B、与辐射的种类和辐射的能量相关*C、只与辐射的能量相关D、不确定13. 电离辐射常用的能量单位是( )。
辐射防护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辐射防护习题库与参考答案1、放射性工作场所辐射分区按照GB18871规定分为()。
A、密封区B、非密封区C、控制区和监督区D、监测区答案:C2、唯一一个FDA批准的第一个()核素治疗药物323RaCl,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A、α粒子B、β粒子C、X射线D、γ粒子答案:A3、外照射个人剂量中可以按季度为周期进行监测的,为()监测A、任务监督B、均不可以C、常规监测D、特殊监测答案:C4、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A、I类、II类B、I类、II类、III类C、甲、乙、丙级D、I类、II类、III类、IV类、V类答案:D5、()是指一I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三人)急性死亡。
A、重大辐射事故B、一般辐射事故C、特别重大辐射事故D、较大辐射事故答案:C6、关于控制区的设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
B、警告标志通常设置为黄色。
C、控制区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
D、在进出口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
答案:C7、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是指()。
A、受照者剂量最低B、图像质量最优化C、经济效益最优化D、医务操作人员剂量最低答案:A8、持有放射源单位将废旧源交回生产单位,活动之日起()日向省级人民生态部门备案A、15B、10C、20D、30答案:C9、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A、15B、8C、10D、5答案:C10、医疗使用使用I类放射源的项目需要()。
A、填报环境影响备案表B、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C、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D、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答案:B11、中子被物质吸收后,常伴随着的变化不包括()A、辐射俘获B、中子的慢化C、生产放射源D、产生放射性核素答案:B12、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射线探伤+带答案

第一部分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每题4 分,备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 分。
125、在事故应急和处置现场,个人剂量监测的相关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需要佩戴个人剂量计B、需要佩带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C、个人剂量报警仪不需要可直接读数功能D、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量程要求足够宽E、剂量报警仪不需要很高的准确度,但要求高度可靠126、关于辐射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辐射事故就是核事故B、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C、放射性物质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D、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E、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127、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类型可分为()。
A、常规监测B、任务相关监测C、特殊监测D、环境监测E、放射性废物监测128、可用于工作场所外照射剂量率监测的仪器有()A、个人剂量计B、便携式周围剂量当量率仪C、便携式空气比释动能率仪D、便携式空气吸收剂量率仪E、活度计129、工作场所辐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工作场所及邻近地区的辐射水平与辐射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是否符合辐射防护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安全B、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或超剂量照射,防止工作场所受到污染C、为优化工艺过程,完善防护措施提供资料D、为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评价提供资料E、为规避责任130、工作场所监测分为()。
A、本底调查B、竣工验收监测C、常规监测D、退役终态监测E、应急监测16131、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A、可靠性好B、满足监管要求的远程联网C、响应时间快D、超阈值报警E、与防护门联锁132、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主要目的是()。
A、估算组织或器官当量剂量或全身有效剂量B、证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是否符合标准和审管部门的要求C、了解工作场所防护有效性D、为事故人员受照剂量调查和医学响应提供资料E、为工作场所防护条件的改进提供依据133、关于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执业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B、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剂量计受到污染C、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自行监测;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监测D、发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仅告知个人剂量计使用人以后个人剂量不要超标即可E、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离职134、有关仪器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辐射防护导论课后题及其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p21)1. 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答:粒子注量da dN /=Φ表示的是非单向平行辐射场的情况。
之所以采用小球体,是为了保证从各个方向入射的粒子有相同的截面积,从而保证达到“Φ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目的。
2. 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质量减弱系数ρμ/: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粒子数减少的份额。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的份额。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联系: 由p tr μμμ+=知,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是质量减弱系数ρμ/的一部分;由()()g tr en -1//ρμρμ=知,某物质对不带电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和()g -1的乘积。
3.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 D 、K 和X 的区别联系:()g -1K D =X •=m m f D4. 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
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解:()()Gy D kg C l d dmdQ a 372.0011.085.33X 85.33011.01.003.014.34129.110411012626=⨯==•=⨯⨯⨯⨯=⋅⋅=X ---πρ=答: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为()1011.0-•kg C ,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Gy 372.0。
5. 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照射量为6.45×10-3C ·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防护概论第一章1、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粒子注量定义:单向辐射场:粒子注量φ,数值上等于通过与粒子入射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粒子数。
多向辐射场:以P 点为中心画一个小圆,其面积为da 。
保持da 的圆心在P 点不变,而改变da 的取向,以正面迎接从各方向射来并垂直穿过面积元da 的粒子。
da 在改变取向的过程中即扫描出一个以P 点为球心,以da 为截面的回旋球。
da dN =φ 球体过球心的截面面积(da)相等,粒子注量计算最容易,故而用一个小球体定义粒子注量。
2、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点:都针对不带电粒子(X 、γ射线和中子)穿过物质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而定义的;不同点:质量减弱系数(μ/ρ):描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小,不涉及具体物理过程。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数值。
只涉及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而不涉及这些能量是否被物质吸收。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描述不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不带电粒子被物质吸收的能量。
数值上:质量减弱系数(μ/ρ)>质量能量转移系数(μtr /ρ)>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吸收剂量(D ):同授与能(ε)相联系,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dm d D /ε=单位Gy 。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与一个无限小体积相联系的辐射量。
受照物质中每一点都有特定的吸收剂量数值。
比释动能(K ):同转移能(εtr )相联系,不带电粒子在质量dm 的物质中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
dm d K tr /ε=单位Gy 。
针对不带电粒子;对受照物质整体,而不对受照物质的某点而言。
φ⋅=k f K实用时可先查比释动能因子表(国际上给出比释动能因子的推荐值),进而求得比释动能。
照射量(X ):X 或γ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dm dQ X /=单位C/kg 。
针对X 或γ射线、空气。
空气中各点的照射量不同。
三者联系:带电粒子平衡: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的物质中,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等于该体积元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
发生在物质层的厚度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深度处。
D=K (1-g )g 是次级电子在慢化过程中,能量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份额。
对低能X 或γ射线,可忽略轫致辐射能量损失,此时D =K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空气中照射量(X )和同一点处空气吸收剂量(Da)的关系为:X eW D a a = 吸收剂量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ρμ/en 成正比,即)/()/(aen m en a m u u D D ρρ= 故空气中同一点处物质的吸收剂量Dm 为:X f X X e W D m aen m en a a en m en m ⋅=⋅=⋅⋅=)/()/(85.33)/()/(ρμρμρμρμ m f 照射量换算到某物质吸收剂量的换算因子,可查表得到。
三者区别见P18页表1.4。
4、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
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 mg/cm 29.1( C/kg 10097.1103a 226=⨯=⋅==--ρπρhr dm dQ X a Gy 371.085.33===X X eW D a a 5、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的照射量为6.45×10-3C.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6、在60Co γ射线照射下,测得水体膜内某点的照射量为5.18×10-3C.kg -1,试计算同一点处水的吸收剂量。
Gy 195.064.37==⋅=X X f D m m上式中,60Co γ射线包括1.17MeV 和1.33MeV ,分支比1:1,查P17表1.3不同光子能量对某些物质的fm 值可知,能量在0.4~2MeV 的γ射线对水的fm 值都为37.64。
剂量学计算能准确更好,可用插值法求表中未给出的数值点;防护学计算未知能量点可插值,也可按防护最安全角度考虑,将剂量值往大方向计算。
7、用一个小型探头的照射量仪器,在实质骨的一个小腔室内测得照射量为7.74×10-3C.Kg -1,设辐射源的光子平均能量为80keV 。
试计算在此照射条件下实质骨的吸收剂量。
8、设在3min 内测得能量为14.5 keV 的中子注量为1.5×1011m -2。
求在这一点处的能量注量、能量注量率和空气的比释动能各为多少?能量注量:24212/10480.3/10175.2m J m keV E E E -⨯=⨯=⋅=ψφJ 106.1 119-⨯=eV能量注量率:/s J/m 10933.126-⨯=ψ=dtd E ψ 空气的比释动能:Gy f K k n 10374.110105.110916.0441111---⨯=⨯⨯⨯⨯==φ第二章1、试简述分别用自由空气电离室、空腔电离室测量照射量的基本原理。
2、何谓剂量仪的能量响应?影响能量响应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改善能量响应? 仪器的灵敏度对光子能量的依赖关系,称为仪器的能量响应。
射线在剂量仪中产生的电荷量可写成:X V A Z A Z Q aen w en w e a e ⋅⋅⋅⋅=ρρμρμ)/()/()/()/( 对给定的电离室和一定气体常数==⋅⋅ερV A Z A Z we a e )/()/( 故剂量仪产生的电荷与照射量有如下关系:aen w enX Q )/()/(ρμρμε= 上式中,空气质量能量吸收系数、电离室室壁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都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变化的比率并不致。
故仪器有能量响应。
改善能量响应:① 使探头材料的原子序数接近空气,探头的有效原子序数越接近空气,则探测器能量响应越小。
② 采用能量补尝措施,如电离室采用石墨做器壁、铝做电极。
铝电极可补尝石墨电极对低能X 射线质量能量吸收系数比空气小的缺陷。
利用石墨和铝的质量吸收系数相互补尝,可使这类电离室获得相当好的空气等效性。
3、在标准状况下,设一个半径5 cm 球状空气等效壁电离室,受γ射线照射后产生1.5uC 的总电荷。
求照射量是多少?相应空气中的吸收剂量是多少? kg C cm uC V Q V Q X /10214.25345.1773.0773.0333-⨯=⨯⨯===πρGy X X eW D a 210496.785.33-⨯==⋅= 4、有效体积为103 cm 3的非密封电离室靠近γ 辐射源时电流计的指示为10-9A 。
试求该处的γ射线照射量率为多大(假设这时的气温为20℃,气压为760mm Hg ,电离室是由空气等效材料组成,并假定可忽略γ射线吸收的影响)?s kg C VI t V Q X //10773.0773.03-⨯===ρ 5、试简述中子当量剂量测量的基本原理。
中子当量——不同中子能量范围的中子吸收剂量乘以相应的辐射权重因子,最后相加,即得中子当量剂量。
⎰⋅=EEn H n I dEn En f H 01,)(φ实际测量中,测量不同中子能量范围的中子吸收剂量是困难的。
这时在一定能量范围内,调整仪器的响应,使仪器的探测效率)(n E η正比于1H f 。
这样,辐射场中探测器测到的中子数Nn ,即正比于中子的当量剂量指数H I,no 。
6、β射线吸收剂量测量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外推电离室测量β射线吸收剂量的基本原理。
β射线是弱贯穿辐射,因而其吸收剂量测量不再测介质内平均吸收剂量。
而测量不同介质不同深度处的吸收剂量。
外推电离室通过改变减小电离室空腔体积,得到一系列电离电流测量值。
并借以推得外推电离室空腔无限小时,单位质量空气中的电离值。
并根据介质与无限小空腔满足布拉格—戈瑞原理,求得介质该厚度下的吸收剂量:a w a a a w a a w S eW I S e W I D ,,)()(ρ== 7、用φ2.5cm ×2.5cmNaI(Tl)闪烁体,测得与圆柱体轴线平行入射能量为1MeV 的γ光子计数率为100计数/s 。
试计算:①2.58×10-6C/kg 的光子注量;②闪烁体的固有探测效率;③计算照射量率为多大?假设NaI(Tl)的密度为4g/cm 3,其对能量为1MeV 光子的质量衰减系数μ/ρ=0.05cm 2/g ,空气质量能量吸收系数μen /ρ=0.025cm 2/g 。
①21121171610956.1 10319.1 1058.2X ----⨯=⨯⨯==∴=m mCkg Ckg f f X -x x ϕϕ ②=n③8、试简述化学剂量计吸收剂量的基本原理。
电离辐射与物质互相作用时,除了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外,还能使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成分发生改变,改变程度与物质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有关,最好两者成正比。
9、用FeSO 4剂量计刻度一个137Cs γ点源,设溶液离源1.5m 照射1.5h ,测得溶液消光系数为0.85,对比空白液的消光系数为0.010,波长为0.3040A ,室温为25℃,液槽厚为1cm ,求137Cs 源的放射性活度。
331223/10104.15)01.085.0(10022.6)(m kg eV L G N D m o r A ⨯⨯-⨯⨯=⋅⋅⋅-⋅=--ρεεε 10、试简述热释光元件测量剂量的基本原理。
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因含有杂质或其中的原子、离子缺位、错位造成晶格缺陷从而成为带电中心。
带电中心具有吸引甚至束缚异性电荷的本领,称为陷井。
当固体受到辐射照射时,禁带中心中的电子受激并进入导带,将被被陷井捕获。
如果陷井深度很大,那常温下电子将长久留在陷井中。
只有当固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落在陷井的电子因得到能量才能从陷井中逸出。
当逸出电子从导带返回禁带时,会发出兰绿色的可见光,发光强度与陷井中的电子数目有关,而电子数目又取决于固体所受的剂量。
发光曲线、升温曲线;常用热释光:LiF (Mg ) 有效原子序数与空气、组织相近——组织等效、响应随能量变化小。
含6Li 的LiF 可作中子探测器。
CaSO 4(Dy ) ——灵敏度高,适合于低水平辐射测量。
11、设计一个G-M 计数管式剂量率仪,若γ光子能量为1MeV ,探测效率为1%,计算管有效面积10cm 2,要求测量量程为10-6~10-4C/kg/h 。
试计算相应的计数率范围是多少?/s21060~21010106.2~10106.2 10319.1 10~10X X 129721171146==⨯⨯=⨯==∴=------s n s m mCkg h Ckg f f --x x ηϕϕϕ 12、试简述量热法测量吸收剂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