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答案及解析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答案及解析1.(1分)(2014•黄岩区)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72厘米;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厘米.【答案】3.【解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高=棱长总和÷4﹣(长+宽),由此列式解答.解:72÷4﹣(10+5),=18﹣15,=3(厘米);答:高是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解答此题首先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再根据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得出:高=棱长总和÷4﹣(长+宽),由此解决问题.2.判断。

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两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之和。

【答案】√【解析】两个小长方体在拼接的过程中,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变,即它们的体积不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两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之和。

【考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意义是解题的基本依据。

3.下列图形都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搭成的,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

(1)(2)(3)()()()【答案】(1)5立方厘米;(2)8立方厘米;(3)24立方厘米【解析】小木块的体积是 1立方厘米,数一下每个图形的个数,几个就是几立方厘米.【考点】体积的认识。

总结:数个数要不重不漏。

4.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答案】120dm3;125m3【解析】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代入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8×5×3=40×3=120(dm3);正方体的体积:5×5×5=25×5=125(m3).总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

5.一种汽车上的油箱,从里面量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

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答案】240升【解析】80×60×50=240000(立方厘米)240000立方厘米=240000毫升=240升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240升。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课件(知识点全面)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课件(知识点全面)

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用面积单 位量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 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利用割补、转化的方 法来推导图形的面积 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是研究其它图形面积的基础。
9.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4cm
7cm
13cm
三角形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时,这样的三条 线段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30cm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
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左边立体图形 的形状图。
正面
左面
上面
连一连。
一个蓄水池(如下图),长10米,宽4米,深2米。 (1)蓄水池占地面积有多大?
10×4 = 40(平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40平方米。 (2)在蓄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10×4 +(4×2+2×10)×2= 96(平方米)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 (有一个角是直角) 不等边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锐角) 钝角三角形
(三条边都 等边三角形 不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有一个角是钝角)
1.平面图形的分类
四边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四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2.直线、射线和线段
名称
相同点
比例尺 1∶20000
2.辨认方向
在平面图中确定方位,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西北
东北
西

西南

东南
3.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一般步骤。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典型例题解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典型例题解析

【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主要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二、本周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三、考点分析: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其展开图,能够知道各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能够根据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典型例题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分析与解:例2(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②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③正方体不仅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④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分析与解: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以判断①、②、③是对的,④中说“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是不对的,因为如果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除这两个面外的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指出右图中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厘米20厘米40厘米分析与解: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从一点发出的三条棱长分别是长、宽、高。

而这道题的长、宽、高都不相等,所以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只要将对应的长和宽写正确就可以了。

答:右图中的长、宽、高分别是40厘米、20厘米、10厘米。

上、下面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前、后面长是40厘米、宽是10厘米;左、右面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例3、下列三个图形中,不能拼成正方体的是()①②③分析与解:可以把其中一个正方形作为底面,想象一下,其它的正方形围绕这个正方形应如何去拼。

点评: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同的图,用剪刀剪开去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正方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9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 1一、教学构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4.教学例2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周长: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C=πd C =2πr(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⑦直径d=2r 半径=直径÷2 r= d÷2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

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3)表面积: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a2③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2πrh④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πr2 = 2πrh+2πr2 注意: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C=h 2πr=h(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精选练习六年级下册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题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精选练习六年级下册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题专项训练 含答案解析

精选练习六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题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1.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是()。

A。

1平方米 B。

1平方米 C。

1立方米 D。

1立方分米2.做一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

A。

体积 B。

容积 C。

表面积3.一张方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44()。

A。

cm B。

m2 C。

dm2 D。

cm24.由3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

18平方分米 B。

16平方分米 C。

14平方分米5.要砌一道长40米、宽0.4米、高3.5米的砖墙,每立方米要用砖525块,共要用砖()。

A。

块 B。

块 C。

2940块 D。

2840块6.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4平方分米,体积是512立方分米。

7.某工人用薄木板钉成一个长方体的邮件包装箱,并用尼龙编织条在三个方向加固。

所用尼龙编织条分别是365厘米,405厘米,485厘米。

若每个尼龙编织条加固时接头重叠都是5厘米。

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体积是0.046立方米。

8.3个形状相同的长方体铅块,长是8cm,宽是6cm,高是5cm。

把它们熔铸成一个大的长方体铅块(假设没有损耗),大长方体铅块的长是18cm,高是4cm,它的宽是10厘米。

9.用铁皮做一个长3m、宽0.6m、高0.4m的长方体水槽(无盖)。

1)大约要用5平方米的铁皮。

2)这个水槽最多能蓄水0.72立方米。

10.把375立方米的煤渣,铺在一条长500米、宽12米的公路上,可以铺6米。

11.一个长方体水槽,槽内长1.2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

水槽的容积是毫升,合36升。

12.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20平方分米,表面积是62平方分米。

1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平均深2.5米。

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

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用水泥12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千克。

14.下图是由若干块小立方体积木搭成的立体模型,在它的基础上要再把它堆成一个大立方体,还需要125块小立方体积木。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习
3、一个长方体沙堆,长8米,宽5米, 高2米,每立方米沙重1.7吨,用一辆载 重3吨的卡车来运,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 运完?
4、一块长方形铁板,长24分米,宽18 分米,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3分米 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铁盒。这个铁盒 的容积是多少升?
练习
5、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 变成了一个一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 来减少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是多少?
一、铝合金地垫易清洗,有良好的防滑、除尘、阻燃、抗老化、耐高温等优势二、铝合金地垫是一个理想的排水式、具有防滑 功能的安全地垫;三、铝合金地垫主要由单纤维与合成纤维高强度扭曲而制成,产品的纤维经过碳化处理,具有在刮沙、藏污 和吸湿方面的超强优势。 四、铝合金地垫由单片组成,可根据要求任意安放、安装地垫,产品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底部采用PVC或橡胶材料, 可以紧贴地面,不易滑动。 ; /post/37.html 门口地垫 jeh27mcg 五、铝合金地垫具有良好的除尘防滑功能,多重材料的组合搭配能延长地垫的寿命,又能更好的起到双重除尘效果,产品色彩 多样性及设计做的灵活性决定了产品的装饰性能地垫地垫 ,也避免了沙土杂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保护了地面石材的表面光滑度,毯面和橡胶损坏可以单独更换,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 铝合金除尘地垫框架采用耐蚀性氧化铝合金6063-T5厚度为1.6mm-4mm ,厚度达到1.6mm-4mm,其承重力在标准滚动下可达 1500kg-4000kg/㎡不变形,承受力强,不易变形。面料之一:橡胶,采用“热塑性橡胶”,可耐高温140度,低温 -70度,不 易变形,无刺激性气味。面料之二:地毯采用尼龙6.6或丙纶纱线和圈绒构造 前面,隔着车帘,恭恭敬敬地说道:“丫鬟,孩子的家人找到了,就在寺里,现在让奴婢把他送回去吧。”话音刚落,车帘已 被掀起壹个小角,伸出壹双纤细、洁白、修长的手,手腕上,壹只翠玉手镯被那嫩白的肤色衬得愈发夺目。而那翠玉镯,被壹 根细细的红线缠绕,而红线上,壹个小小的银玲,正随着手的动作,微微地发出声响。而那双手上递出来的男孩儿,不是三阿 哥还能是谁?丫环小心翼翼地接过小男孩儿,再转递到秦顺儿的手中,因为小孩子正睡得香着呢。见到失而复得的三阿哥,王 爷心中壹阵激动。但他依然不动声色、面容威严、语气中更是不带壹丝感情色彩地说道:“本王谢过救命之恩,要什么赏赐, 说吧。”丫环这才知道,面前的这个男子,竟然是壹位王爷!可她心中很是不服,王爷怎么了,我们家丫鬟对你有这么大的救 命之恩,可是这感谢的话怎么说得这么别扭?还夹带着趾高气扬的口气?什么东西!只是自家丫鬟在场,她也不敢造次,随便 回嘴可是会让丫鬟生气不高兴的。听到马车里响起的银玲声,丫环赶快将耳朵帖到车窗。待听清楚了丫鬟的吩咐,转过身子, 对着那个自称是王爷的人说:“回大人,我家丫鬟说了,救人壹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黄金亿两,也买不来人命壹条。大人的 好意,丫鬟心领了,赏赐就算了。如果大人执意壹定要给赏赐的话,就赏给宝光寺吧。”王爷从来还没有吃过这种憋,谁不是 对他的赏赐千恩万谢的。但是,这位丫鬟不要赏赐,如果强迫的话,就转赠宝光寺。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奇人!他堂堂壹个王爷, 多少人上赶着巴结他?怎么这家的丫鬟,居然对他的赏赐这么避之惟恐不及?这让他的自尊心很受打击。但是,知恩不报,也 不是他这个王爷的为人之道,他断不会做出这种为世人所不齿的事情。犹豫再三,他冷冷地开口道:“敢问贵府高姓,即使不 要赏赐,本王也会在佛祖面前,多为你家丫鬟祈福。”没壹会儿,丫环又过来回话了:“我家丫鬟说了,所做之事,不足挂齿, 还望大人海海涵,恕不告之罪。”王爷真是拿这个丫鬟没办法了,人家既不要赏赐,也不告府名,逼得他进退两难,但面对救 命恩人,又不好用强,强压下怒气,他递给丫环壹个腰牌:“这是本王的腰牌,见牌即见人。如以后有需要本王帮助的,拿牌 来即可。”说完,把牌子交给了秦顺儿,头也不回地进了寺里。只是,他壹边走,壹边吩咐身边的壹个小太监:“派人查壹下, 这是哪个府上的。”这王府的奴才效率真是高,王爷从宝光寺回到府里没多久,秦顺儿就接到了粘竿处的查探结果,忙不迭地 跟王爷汇报:那是年府的丫鬟,闺名玉盈。第壹卷 第四章 援助看到含烟递过来的腰牌,冰凝看也没有看,直接让含烟扔进 小木匣子里了。她已经被气

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课题: 包装盒包装盒---------信息窗二信息窗二信息窗二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可展开))、课件。

、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标出每个面的名称、长、宽、高)、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出示情境图出示情境图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的包装盒,大屏幕上有两个,请看。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的包装盒,大屏幕上有两个,请看。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的包装盒,大屏幕上有两个,请看。

二、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一)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生自由回答后明确教材红点及绿点问题。

生自由回答后明确教材红点及绿点问题。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假如它是情景图中的长方体包装盒,师:假如它是情景图中的长方体包装盒,教师出示教具,教师出示教具,教师出示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用手摸一下前面,用手摸一下前面,说明这是长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什么形状?(长方形)面积怎么求?(长乘宽)师:什么形状?(长方形)面积怎么求?(长乘宽)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生:66个面。

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让学生同时说出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构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

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

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3.归纳引入新课: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

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

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

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些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
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

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

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

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表面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这种研究性的探讨以及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表面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

先问学生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学生猜想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

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

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分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加深印象。

同时正确评估学生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测,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

寺村中心校陆年燕
2017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