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设计美学_美术论文
优秀的设计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优秀的设计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设计美学与创意产品设计的关系一、引言中国的工业设计史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萌芽,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用于生存使用,石器的制作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的标准化,人类对于设计的概念也由此萌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产品的性能与形状也随着发生系列的改变。
时代的变迁使产品设计的内涵更加多元化也具有更多的创意与含义。
二、创意产品设计与设计美学的概念创意(Creat):创意是神秘的。
古往今来,学者们对创意的认识不同,所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赖声川先生说: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结合成作品的过程。
创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大到威武宏伟的高楼大厦,小到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一包纸巾、一根牙签、一把遮阳伞等。
创意让我们在使用产品时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等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产品设计包围的世界,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使用的生活、工作用品无一不是产品在我们眼前的呈现。
设计(Design):从词源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
因此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人为了实现意图的创造性活动。
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
设计从人类发展的伊始就已经开始了它前进的步伐,几千年的岁月斗转星移,朝代更替,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设计跟随着人们的思维改变而发生变化。
并更加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21世纪新时代新发展。
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亦或是设计界,都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诉求不同而作出了相应的改变以求生存与发展。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

关于设计美学的论文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
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
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秩序和谐整体环境如今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
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为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一、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
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2、美学色彩要素: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
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论文摘要:设计美是设计美学最核心和基本的范畴,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我的设计美学观、设计美带给人们的审美心理及我的设计美学观。
关键词:设计美学设计美感审美心理环保我的设计美观。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设计美学的问题:第一个是设计美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第二个是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分析设计创意作品,或构思带给他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感知或理解);第三个是我对设计美学的认识;第四个是我的设计美学观的形成,通过对自己这三年学设计学做人的回顾来引出我的现在的设计美学观;第五个是我对“中”的设计美学观的理解,包括这种设计观的内涵与外延。
一、设计美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设计艺术的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也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与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包括:功能美;造型美;结构美;材料美;形式美。
其中,功能美又包括实用功能、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造型美包括形态美与色彩美;材料美包括肌理美和材质美。
下面是具有设计美的构成要素的具体作品,它们都具备哪些设计美例如:唐代曲辕犁1在功能性方面,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
2形式美与造型美方面,唐代曲辕犁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
唐代曲辕犁的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而铁也是冷色的,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舒适、庄重、严肃之感,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
稳定,则表现在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方面,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视觉平衡上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浅谈设计与美学

目录目录 (1)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设计和美学的概念 (3)二、设计与美学的联系 (6)三、设计的美在生活中 (10)四、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 (14)结论 (18)参考文献 (18)浅谈设计与美学内容摘要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到方方面面,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设计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需要设计的事物也越来越多。
然而审美观念对于设计有重要影响,由于设计需要审美观念的指导。
在消费社会,商品不再只作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载体被消费,还作为具有符号价值的非物质载体被占有、享用和交流。
自然是美的源泉,也是设计之母,它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审美中,更能在经济收益上得以体现。
而人对于自然美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本能或是经验,本文探讨了自然美的来源,再将自然美引入设计中,论述设计中自然美的价值,最终通过这种价值,阐述了一些自然美对于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设计审美美学传统美学引言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
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现实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生活质量的核心可以说是审美。
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由功能性走向了审美性,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到次要地位,而审美的需求上升到首要地位。
另外,与产品功能质量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品包装也为人们所重视。
显然,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从另一层面看,设计美学的诞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的必然结果。
一、设计和美学的概念1.1.设计的概念1.什么是设计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美学鉴赏论文(五篇模版)

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美学鉴赏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浅析产品设计中的美学鉴赏论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审美活动,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
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
“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
就产品设计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美学鉴赏。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我们称之为功能美。
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在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
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合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古至今,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索尼公司的产品在当今世界已成为最优秀产品的同义词。
它“创造市场”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的第一原则就是:“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产品的功能必须在产品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给予充分考虑,不但要在使用上具有良好的功能,并且还要方便保养、维修、运输等。
”这些例子无不说明产品设计作为一种“为人造物”的活动,它不可能完全忽视产品的功能价值。
产品的功能之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无论社会生活如何从物质性社会向非物质性社会转变,产品的功能永远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它体现着社会生产的目的性。
作为人们生活和文化需要的产品设计,强调产品功能价值仍然是设计的基本逻辑,它是产品的文化意味和美学价值得以生长的基点。
二、材料美——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材料是产品的构成要素,是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
各种材料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品格和特性,它是直接关系设计想法能否很好体现的物质载体,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计美学应用教学思路特征体现论文7篇

设计美学应用教学思路特征体现论文7篇设计美学应用教学思路特征体现论文7篇设计美学应用教学思路特征体现论文7篇第1篇:浅论现代设计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把设计分为了各个不同的专业,如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等。
但我所认识的设计时不分家的,不同设计之间都是相通的,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因为它们都被艺术所串连,因为设计与艺术原本的渊源关系,使它本身获得了美学价值。
其次要认识什么是美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人的天性,美的艺术是人类大脑、心灵和技艺的共同结晶。
古往今来人们从没停止过对美的追求,人类有了审美的意识,在一代一代人的精神相濡中不知不觉的形成。
美学就是审美意识的流变史,美学就成了研究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学科。
设计美学是研究设计美的科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认识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因为人的审美的变化和发展,设计是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的。
一、方便、自然最初服装的实用性体现在遮蔽身体、抵抗严寒,并没有过多的设计。
然而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服装设计人性化的要求。
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中,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强大的压力,远离了最初的生活状态。
在忙碌的拼搏环境中,人们开始倾向更加简洁方便的服饰,简洁的服装更方便工作,同时也可以是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个更放松的生活状态。
金井政明认为,“现在的社会太注重外表了,我们需要返璞归真的简单和朴素。
”简单同样是当今服装设计时尚的风向标,因为设计不是一味的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减法的设计更具革命性、创新性。
另外在钢筋何水泥构建的都市环境下,人们尽管有了宽裕的物质生活,但难以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条件,因此紫醉金迷的繁华更勾起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欲望。
我们从现代人们的着装风格上不难看出,休闲风盛行。
人们不仅喜好穿起来自然舒适的服装,并且在服装的颜色图案上同样喜爱贴近自然,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自然色系也就相当流行,摒弃了原本纷繁发杂,种类繁多的色彩。
关于设计美术的美学问题探讨

关于设计美术的美学问题探讨
设计美术的美学问题一直是设计界探讨的重要话题。
美学是关于美的研究,是一门探讨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学问。
在设计美术中,美学问题涉及到色彩、构图、形式、材料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美学知识,才能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作品。
色彩是设计美术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构图是设计美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构图是指将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
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增强视觉效果。
设计师需要注意元素之间的平衡、比例和对称等问题。
形式也是设计美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形式是指作品的形状、大小和结构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形式来表达设计理念和意图。
材料选择也是设计美术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特点,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设计师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
在设计美术中,美学问题是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素养,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和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 1 -。
浅谈设计美学

浅谈设计美学摘要:设计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
审美情趣受到时代背景,生产力、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产品的美也从其风格、形式、功能等方面考虑。
风格就像一个被时代“玩弄”的小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是风格的一种表态。
关键词:设计师设计风格审美价值形式美力量节奏韵律均衡功能美和谐情感共鸣产品语言正文:何为美言?以何而美?美对我们是一种对象,因为反思是我们感受到美的条件。
美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情感是我们获得美的观念条件。
设计来源于生活,也是为了改善生活,当原始人类去打猎先要在洞穴墙壁上画“图案”来避邪时设计就开始出现,今天在我们生活中更不用说了,设计在为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造财富。
设计之美要追求创造新颖,具有合理性且要被设计对象接受,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
一棵树有威武挺拔的树干,阿娜多姿的枝条,形态柔美的叶子,它的美蕴藏着自然选择的痕迹,如引力、风向等,遵循自然规律达到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形体、色彩的和谐美,即是自然的设计之美,自然的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的基本审美情趣。
对某一事物进行审美时从个人角度来看其融合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体验,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但从一个层面去看又具有时代的、名族文化和地域的共同性。
因此审美规则有客观的依据和要求,如审美对象的形式、功能和与其同存在的流行风格等。
设计风格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影响着人们的“口味”,当然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风格就像一个被时代玩弄的小丑。
风格是设计师们创作个性的表现,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的演变的。
比如说建筑,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中的石柱——多立克石柱。
它比例匀称、刚性雄健,柱头是刚挺、简洁的倒立的圆台,柱身从上往下微微扩张,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稳定的轻松感,它是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产物,是雅静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格。
随后的哥特风格是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线条,追求神秘的效果,它的出现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可分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浅谈设计美学_美术论文
浅谈设计美学_美术论文
[ 真诚为您服务] 什么是设计之美,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 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
——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
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亚瑟. 普洛斯(ICSID 前主席)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o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
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
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
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
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
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之美的依托
我以为,设计这种特有的审美规则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客观的依据和需求。
可以说,设计之美的依托是市场规律,正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和适者生存的法则造就了这一审美趣味。
自大工业时代拔地而起时,传统的手工艺美学一夜之间在机器的隆隆声中被涤荡得体无完肤。
工业时代要求大批量、程序化、符合成本利润法则的新型产品。
一时间,功能主义似乎成为万古不变的审美法则。
其简洁、科学的设计原则风靡整个文明大陆,造就了前工业时代的历史奇迹——市场充斥着一色的功能主义的产品,这一时期的设计之美为现代主义风格所主宰。
为什么,
市场规律。
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功能主义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机器的批量化要求,同时又狡黠地照顾到基本的美学原理,而大众也从批量的廉价产品中得到了使用性的极大满足,何乐而不为,
风格成为流行时,它必然造就审美的异趣,自成体系。
功能主义最具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 。
“认为一件物品或建筑物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它对于其目的的适应性。
”
这一原则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审美体系——简约主义、极少主义……产生了许多
功能形式完美统一的优良设计,并将日常用品引入到了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
但是,市场的反复正如股市的跌宕。
当机器越来越多,生产能力越来越强时,广大人民开始不再满足于“用”的简单要求。
不可否认,功能主义有着进步的意义、相当的生命力和合理的存在价值。
但是,它绝不是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一旦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终于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时候,看倦了功能语言简略协调和单纯韵律的人们便开始垂青于新的造型语素,现代主义灌溉出的冷冰冰的造型语汇开始遭受市场的冷落。
后现代,这一现代主义的对立派开始在市场上阴谋变革。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
和矛盾性》一书。
对功能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少就是乏味”。
宣扬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
从而拉开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序幕。
可以说,这是纯粹的造反——一场视觉上的颠覆和侵略。
现代主义内敛,后现代主义则张扬,它把内心的狂热和激情撕扯的淋漓尽致,市场也宽容地默许它夸张表现。
这一时代变得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但是仔细分析,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其实后现代主义并没有风格,它的风格就是蔑视风格和体系)无外乎也满足了市场的达尔文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过激的革命,完全
符合市场的规律。
我们知道,市场的主宰——消费者终究是具有感情的活生生的男人和女人,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需要理想的寄托,需要有情调的生活氛围。
现代主义单纯追求功能的产品使生活充满了冷漠,如果不是因为它好用、流行和廉价,人们是不会把机床似的产品搬回家的。
在生产力和价格允许人们选择的一刹那,后现代主义的热情便开始走街串巷地吆喝,商业设计以新奇和花样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其核心是“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牺牲功能已经不再是一种罪过,视觉的满足和心理的充实此时可以被定义为高于触觉和手感的功能要求。
可以看出,正是市场规律造就了设计风格的起落跌荡。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故事只是历史的昙花一现。
市场法则时而维护严格的科学设计原理,时而纵容设计师单纯的个人表现,时代的进步以及某些历史的偶然因素造就了设计风格的不可预见性和意趣盎然,充满挑战和迷乱。
风格瞬息万变,唯一亘古的是市场及其规律。
那么我们该做什么,
从历史的长梦中惊醒,我们遗憾地发现自己仍然是设计长河一浪花中之一点滴中之一微尘。
我们不是天才,不能一挥袖而天下应。
我们多半无力创造划时代的设计革命——纵观现在所谓设计的革命,十之九点九九是闹剧。
将来我们大则肩负着祖国工业兴起、进军国际市场的重任; 小则需要养家糊口至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因此,脚踏实地,直面人生乃是我
们应该做的头等大事。
把握市场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是对一个普通设计师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的目标暂且定为——设计出60 分的产品。
这个及格分数实际上很难达到。
目前国内很少有几家大型企业现在能够做到国际市场的60 分。
这60 分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抽象能力,而这些能力靠理论很难培养得出来。
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中多做、多干、多失败才能磨练得出来。
几个毕业的同学戏言——且等我做垮这第3 家公司,我的能力就会又提高一个台阶。
公布一下他们用资本家的血泪换来的经验: 总结目前流行的造型元素可事半功倍注意细节
熟悉工艺,确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出错知道自己设计的东西明年一定会过时相信自己的能力,至少口头上不能胆怯
关于形式和功能
关于形式和功能的问题我也思考过很多次,设计作为造物的艺术,这两者必然是合二而一的。
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累赘的装饰品,而没有形式的功能设计是见不得人的粗陋物什。
但是我以为,两者没有孰高孰低之分。
为什么要分个主次先后呢,即使分了主次,有了先后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形式和功能到头来无非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一个从哪里入手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大胆放心地取舍了
形式不必完全追随于功能,而功能也不必完全让位于形式。
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才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
我以为,正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接近事实。
我们不必知道究竟二者哪个重要,非要强行定义一个方面的重要性只会造成学究的风气,不利于设计的进步和学习更迭。
在实际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只需要知道两者都很重要就足矣。
正如人有千面,各不相同;产品也各自有着不同的属性和侧重点。
机械、工具等可算是功能为主的产品,形式可退居其次; 家电、家具等算作功能和形式各一半的产品,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首饰、展示等属于形式优先的一类,功能很简单,无需过多考虑。
而这其中还有很多分类,有的产品功能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割裂,例如工业机械;有的产品功能居于内核,形式可以相对自由,例如IT类产品……这样一来, 形式和功能之争就显得更为繁乱且大无必要,到头来还得就事论事,按部就班。
设计毕竟是要讲灵感的,在形式和功能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取舍可以按直觉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一切以满意适度为原则。
这就是我比较欣赏的“满意度原则”。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设计风格有着进步和落后的区别,在历史的长河中,功能主义及其他只不过是一条分支——现在我们的流线风格或许不比三星堆的诡秘曲线更有说服
看意大利50 年前的设计,拿到现在一样土得掉渣,但是我们要敬仰——正如敬仰四羊方樽和兵马俑。
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当时的精粹,相信过不了10 年,我们的苹果电脑就会比它们更掉渣。
设计在市场的怀抱里,感受到的只有动荡和喜新厌旧,而我们设计师要所做的,就是对此心存感激且亦步亦趋。
设计的时效性是我们的饭碗存在的原因。
科学可以不断积累和进步,而设计却只承认天才。
如果有幸得知金字塔或者三星堆的缔造者,我会用比崇敬罗维十倍的热泪来祭奠他。
论文关键字: 浅谈设计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