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中西医诊疗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肩周炎中医治疗课件ppt

肩周炎中医治疗课件ppt

其他疗法
如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
治疗效果评估
短期疗效
疼痛缓解程度、活动功能改善等。
中长期疗效
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等。
随访观察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病情变化。
谢谢聆听
02
病因病机
01
风寒湿邪侵袭
外感风寒湿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痹阻,引发肩 周炎。
02
肝肾亏虚
年老体弱或长期劳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易患肩周 炎。
03
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某一动作,导致肩部肌肉、关节劳损,引发肩 周炎。
辨证分型
风寒痹阻型
肩部疼痛,遇寒加重, 得温痛减,关节活动受 限。
瘀血阻络型
肩部刺痛,痛处固定, 夜间加重,关节僵硬。
气血亏虚型
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 ,肌肉萎缩,关节活动 不利。
肝肾不足型
肩部隐痛,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关节无力。
治则与治法
祛风散寒
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桂枝 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补益气血
活血化瘀
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桃红 四物汤、身痛逐瘀汤等。
采用补益气血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八珍 汤、十全大补汤等。
注意保暖
避免肩部受凉,特别是在空调 房内,可适当搭披肩或穿长袖 衣服。
控制体重
减轻肩部负担,避免过重。
康复锻炼
爬墙运动
肩部旋转运动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 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 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双手叉腰,双肩做向前、向后旋转动作, 可连续反复多次旋转。
肩部拉伸运动
拉伸肩部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肩周炎中医治疗课件

中医肩周炎ppt课件

中医肩周炎ppt课件
善关节功能。
03
肩周炎的症状与表现
肩部疼痛
疼痛性质
肩部疼痛多呈慢性过程,常表现 为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可放射至
颈部、上肢等部位。
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 夜间睡眠。
疼痛变化
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逐渐加重, 甚至出现肩部僵硬、肌肉痉挛等症 状。
活动受限
主动活动受限
肩周炎患者常感到肩部僵硬,主动活 动范围缩小,如外展、外旋、内旋等 动作受限。
日常护理
合理使用肩部
避免过度使用肩部,如长时间扛重物 、频繁提拉重物等。
注意睡眠姿势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长时间侧 卧压迫肩部。
定期检查与治疗
如有肩部不适,及时就医检查,接受 正规治疗。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缓解肩 部疼痛,促进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周炎。
康复锻炼
肩部拉伸运动
进行肩部拉伸运动,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改 善肩关节活动度。
肩胛骨稳定性训练
进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提高肩胛骨的稳定 性,缓解肩部疼痛。
肩部力量训练
进行肩部力量训练,增强肩部肌肉力量,促 进肩关节稳定性。
整体运动康复
结合全身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全面提 升身体机能,促进肩周炎康复。
肩周炎的分类
01
02
03
急性期
肩部疼痛剧烈,活动明显 受限,常常伴随着夜间痛 。
慢性期
肩部疼痛相对较轻,但活 动仍然受限,肩关节周围 软组织粘连严重。
恢复期
疼痛逐渐减轻,活动度逐 渐恢复,但可能伴随着一 些残留症状,如肩部僵硬 等。
02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中医病因

《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反馈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物理因子治疗在肩周炎中应用
常用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超声波、短波、激光、红外线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 设备条件选择。
治疗原理
物理因子治疗可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光效应等作用, 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
注意事项
物理因子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注意治疗剂量和时间控 制;患者需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治疗后 需注意肩部保暖和避免过度用力。
药物副作用监测与应对措施
胃肠道反应
01
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可适
当调整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药物。
过敏反应
02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处理。
肝肾功能损害
03
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需定期监测
肝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肩周炎定义及发病原因
肩周炎定义
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 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 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夜间尤甚, 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缓解。
发病原因
肩周炎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 软组织退行性变、长期过度活动、姿 势不良、肩部急性挫伤或牵拉伤后治 疗不当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程度
鉴别诊断方法
肩周炎需与颈椎病、肩袖损伤、肩关节结核等疾病进行鉴别。鉴别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 检查等。
02
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与策略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与全身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肩周炎的中医护理ppt课件【24页】

肩周炎的中医护理ppt课件【24页】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肩周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肩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损 伤、风寒湿侵袭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 素。
病理
肩周炎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肩关节 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粘连和挛缩 ,导致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周炎的分类
01
02
03
急性期
疼痛剧烈,夜间加重,肩 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慢性期
疼痛较为缓和,肩关节活 动受限较轻,但仍有疼痛 和不适感。
总结词
中药调理在肩周炎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详细描述
患者李某,女,55岁,因肩部疼痛就诊,诊断为肩周炎。采用中药调理,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和外敷中药膏剂。治 疗一个月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肩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病例二:针灸疗法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 用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 疼痛较重的患者。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等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
针灸疗法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缓疼痛。常用的穴位有肩髃、 肩髎、肩贞等。
艾灸
用艾条或艾炷在患处进行温灸,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推拿按摩
推拿
通过手法推拿,放松肌肉、舒缓疼痛。常用的手法有滚法、揉法、捏法等。
详细描述
患者张某,男,60岁,因肩部疼痛就 诊,诊断为肩周炎。采用针灸治疗, 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 ,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肩部功能明显 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病例三:推拿按摩的实践经验
总结词
推拿按摩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能够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优质ppt课件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优质ppt课件
六、 中医其它治法口 1、 推拿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 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口 2 、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 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口 3 、针灸治疗: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 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 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 位口 4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 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 疗程。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四、 病理生理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其中 包括1、 肌和肌腱。可分两层。外层为三角肌, 内层为 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 联合肌腱。联合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 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旋转肩袖或肩袖。肩袖是肩 关节活动时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肱二头 肌长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 隧,此段是炎症好发之处。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 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响后肌肉痉挛,影响肩外展、后伸。
七、运动疗法器械体操利用体操棒、哑铃、吊环、滑轮、爬肩梯、 拉力器、肩关节综合练习器等进行锻炼。注意应在 无痛范围内活动,因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 肌痉挛,从而影响功能恢复。每次活动以不引起疼 痛加重为宜。反之则提示活动过度或出现了新的损 伤,宜随时调整运动量。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 然后做内外、前后、绕臂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 大,直至手指出现发胀或麻木为止。此时记录摆动 时间,然后直腰稍做休息放松,再做持重(1~2 公斤)下垂摆动,做同样时间的前后、内外、环绕 摆动(30~50次), 以不产生疼痛或不诱发肌肉 痉挛为宜。也可在俯卧位下进行,即将患肩垂于床 外,然后做放松摆动或提重物摆动练习。

《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肩周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长期随访和持续改进计划
定期随访
对肩周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科学的肩部锻炼和日常保健, 以预防肩周炎的复发。
科研探索
鼓励医学界对肩周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 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
06
中医辨证论治策略
辨证分型
针灸疗法
根据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分 为风寒湿痹、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等 证型,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运用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刺激 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的目的。
中药治疗
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以祛风散 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要治法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 症。
综合治疗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既注重局部症状的改
善,又重视整体机能的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副作用小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单一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
受性和依从性。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健康宣教
西医诊断与治疗手段
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
,明确肩周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 程度。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消炎镇痛,减轻关节肿胀和 疼痛。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冷敷、超声波等物理治 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 炎症消退。
中西医结合优势与特色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肩周炎的中西医诊疗版ppt课件

肩周炎的中西医诊疗版ppt课件

.
3
病因
• 一、肩关节周围病变:
(1)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
变: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 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和 肩袖损伤等疾病。
(2)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如肩部 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 位等。
(3)肩部缺乏锻炼或上肢固定过
久。
.
4
二、肩外疾病: (1)颈椎源性:臂丛神经受压。 (2)冠心病:引起的绞痛可诱发肩周炎.。
骨面提插3刀。
.
24
.
25
预防保健
• 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
•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
• 3、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 4、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 木耳等,或口服钙剂。
• 5、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轻手法推拿、 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注意热敷时不要烫伤。
.
15
• 慢性期的治疗(冻结) • 功能锻炼:运动治疗棍棒、滑轮、爬墙、徒手等 • 药物: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 • 理疗 • 关节腔注射:扩张、消炎镇痛 • 麻醉松解术——冻结比较严重者
.
16
• 恢复期的治疗 • 理疗 • 肌力训练 • 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
17
.
18
个别病人肩关节的功能只是部分恢复或是呈强直而不能活动。
.
13
肩周炎治疗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 •全面考虑,综合治疗。 •循序渐进,冒进无功。
.
14
• 健康指导:根据病期制定治疗计划 急性期的治疗(疼痛) • 制动与休息:减少活动及负重,避免患侧卧位 • 药物:消炎镇痛、肌松 • 理疗:电疗、温热疗、磁疗等 • 局部封闭:痛点、神经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ppt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ppt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 疼痛和肌肉紧张。
日常保健
调整睡姿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 ,保持正确的睡姿,避
免肩部长时间受压。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 够的营养素,如钙、维 生素D等,以维持骨骼
和肌肉健康。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早发现并治疗肩周炎等
肩部疾病。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 理压力,有利于缓解肩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肩周炎的概述 •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 肩周炎的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肩周炎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 、各方向功能受限为特征的慢性 疾病。
特点
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发 病率略高于男性,且病程较长, 容易反复发作。
针灸治疗的优势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针灸医 师进行治疗,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
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能 够迅速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
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和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推拿治疗的优势
无创伤、无副作用、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和僵硬。
辨证施治
风寒痹阻型
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为乌头汤加减。
气血瘀滞型
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为身痛逐瘀汤加减。
肝肾亏虚型
治以补益肝肾、舒筋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瘀血阻络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丹与桃红四
物汤合并加减。
• 4)气血亏虚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
-
20
肩周炎针灸治疗
• 辨证归经取穴
阳明经型——手三里、条口透承山 少阳经型——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 太阳经型——天宗、昆仑透太溪 混合型——合并取穴
-
21
解或纠正缺氧、缺血状态,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与吸收;改善组织
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从而恢复局部组织的动态平衡失调,
从根本上治疗病灶。同时针刀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体现了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病理机制,又充分的发挥
了西医外科手术刀的分割、切除、松解等治疗作用,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
23
针刀操作流程:
•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 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 痛点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 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 点等处。
-
11
•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 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
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 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
-
7
②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 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 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冈上 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③关节囊。盂肱关节囊大而 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 损伤。
-
8
• 上述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 关节内、外粘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 期粘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粘连,此时疼 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恢复。
肩关节活动时则可引起强烈的疼痛及肌肉痉挛;
肩关节的活动限制,数月,甚至数年,疼痛才慢慢地消失。
解冻期
疼痛很轻微,肩关节、盂肱关节也逐渐地恢复活动;
个别病人肩关节的功能只是部分恢复或是呈强直而不能活动。
-
13
肩周炎治疗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 •全面考虑,综合治疗。 •循序渐进,冒进无功。
-
14
• 健康指导:根据病期制定治疗计划 急性期的治疗(疼痛) • 制动与休息:减少活动及负重,避免患侧卧位 • 药物:消炎镇痛、肌松 • 理疗:电疗、温热疗、磁疗等 • 局部封闭:痛点、神经
• 5、冈下肌、大圆肌起点上寻找痛点纵疏横剥3刀。
• 6、小圆肌起点顺肌走向纵疏横剥1刀,再沿肩胛骨外上缘紧贴
-
3
病因
• 一、肩关节周围病变:
(1)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 变: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
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和 肩袖损伤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 位等。
(3)肩部缺乏锻炼或上肢固定过
久。
-
4
二、肩外疾病: (1)颈椎源性:臂丛神经受压。 (2)冠心病:引起的绞痛可诱发肩周炎.。 (3)其它因素:本病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体内有 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
-
15
• 慢性期的治疗(冻结) • 功能锻炼:运动治疗棍棒、滑轮、爬墙、徒手等 • 药物: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 • 理疗 • 关节腔注射:扩张、消炎镇痛 • 麻醉松解术——冻结比较严重者
-
16
• 恢复期的治疗 • 理疗 • 肌力训练 • 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
17
-
18
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
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
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
或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
12
肩周炎分期
开始期
肩关节不舒适及有束缚的感觉;
疼痛可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也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
冻结期
疼痛可轻可重,夜间加重;
肩周炎中西医诊疗
马腾
-
1
大纲
• 1.概述
• 2.病因
• 3.病理
• 4.临床表现
• 5.分期
• 6.西医治疗
• 7.中医辨证论治
• 8.正骨科肩周炎的治疗方案
• 9.预防保健
-
2
肩周炎概述
•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症的简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50岁左右易患病(主 要以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如肩关节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仍无肩关节功能障碍,可排 除肩周炎。
-
5
肩周炎病理
• 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 肱关节周围,其中包括:
• ①肌和肌腱。
• 肌肉可分两层。外层为三角肌, 内层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 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 腱,称为肩袖。是肩关节活动时 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
-
6
• 肱二头肌长头腱起于关节盂上 方,因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性 纤维管道,此段是炎症好发之 处。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 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 炎症影响后肌肉痉挛,影响肩 外展、后伸。
•分期论治 疼痛期——针刺泻法+刺络拔罐——通络止痛 粘连期——针灸+TDP+功能锻炼——松解粘连
恢复期——针刺平补平泻+足三里——扶正固本
-
22
正骨科肩周炎的治疗方案
• 我科采用针刀、手法、牵引、针灸、药物等的疗法,杂合以治
多管齐下,在局部病变组织进行直接松解,剥离,减轻炎症区域
组织内压,阻断其对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环,缓
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周炎属于 “ 痹症 ” 范畴 , 其本质还是 由 于年老体虚 , 风 、 寒 、 湿等邪气侵袭人体 , 导 致 闭阻经络, 气血运气不畅 , 不通则痛。
-
19
中医辨证
• 1)风寒侵袭 •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 2)寒湿凝滞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
9
临床表现:
• (1)肩部疼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 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
•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肩 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穿衣、洗脸、叉腰 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
10
•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 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 肩部也不敢吹风。
• 患者取侧卧体位,患侧向上,根据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 点:
• 1、喙突点、小结节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 2、结节间沟提插切割3刀松解肱横韧带,再顺结节间沟前臂, 向后作铲剥3刀。
• 3、大结节后下方及后方提插切割3刀。
• 4、外展困难可寻找并松解三角肌肌腹和止点,纵疏横剥,在三 角肌止点上如有紧涩感,调转刀口线90度铲剥3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