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23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全套)--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5、聚焦“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①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的种类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②差异性是从化学元素的含量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
疑误辨析 蛋白质与多肽的区别与联系
蛋白质
多肽
有无空间结构
有
无
多样性原因
四个方面
只有三个方面,无空间结构差异
联系
蛋白质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形成
提醒
翻译的直接产物——多肽,不叫蛋白质,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再加工后,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叫蛋白质
2).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分子式:C2H4O2NR,在此基础上告诉具体的R基即可求解。
拓展提升
基因表达时,从信使RNA起始密码子开始,两个起始密码子分别对应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即蛋白质中的第一个氨基酸是这两种中的一个,所以可以推测绝大多数蛋白质含“S”元素,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含“S”。所以基本元素为C、H、O、N,特征元素为“S”,且S一定存在于R基上。
④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
6.元素组成化合物
元素
参与形成的物质及结构
N
蛋白质、ATP(ADP)、NADPH、NADH、叶绿素、核苷酸(DNA、RNA)等
P
ATP(ADP)、NADPH、NADH、核苷酸(DNA、RNA)、磷脂
Mg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S
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与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c.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2.应激性(生理学)/适应性(生态学)→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需要依靠反射弧完成。
反射弧: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骨骼肌,腺体)缩手反应:皮肤的感觉细胞→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脊髓反射中枢的神经细胞→传出神经纤维细胞→骨骼肌细胞3.HIV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造成其他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感染。
4.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特点:层次性,多样性,复杂性,严密性。
①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②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植物组织:③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④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系统。
(人体有九大系统,植物没有系统)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例如池塘的所有鲫鱼。
⑥群落: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例如池塘的所有生物(虾,鱼,水草)。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础上的;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7、显微镜小专题(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注: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例,制作方法可分为七个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擦:擦拭载玻片。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全套知识点复习手册

(1)写出以下物质名称:A是__单糖__,C是_ 氨基酸 _,D是_脱氧核苷酸__, F是__脂肪___,H是__DNA___。 (2)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碳链 。 (3)图中属于单体的有 A、B、C、D ,属于多聚体的有 E、F、G、H
第三章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制备细胞膜 1、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各种细胞 器 2、用清水涨破红细胞 二、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约2-10%)
最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 C、H、O、N、P、S
三、细胞中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1、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 2、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 O 3、干重时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 4、干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 C 四、有机物的检测实验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蓝色
蛋白质的功能有:
1是结构物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 物质。 2具有催化作用,如参加生物体各种生命活 动的酶。
3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血红蛋 白) 4有些蛋白质其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 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功能。(抗体)
1.下列结构属于肽键的是( )。
2、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 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 A.12 800 B.12 544 C.11 036 D.12 288 3、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产生一个水分子,这个水分子中的氢 来自( )。 A.氨基 B.R基 C.氨基和羧基 D.羧基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 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考点:1.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能与外界直接接触,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内的组分,如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血浆中的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点:1. 生物的千变万化: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千变万化是由细胞的组织分化、器官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协调所决定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包括营养、运动、感受、繁殖和调节等。
3. 生物的运动:生物的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又可分为自主运动和意志运动。
4. 生物的感受:生物的感受包括生物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内外刺激的反应。
5. 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而无性繁殖则可以快速繁殖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
6. 生物的调节:生物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以控制体内功能,而体液调节则通过体液中激素的分泌来调节生物的生命活动。
7. 生物的遗传信息: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储在基因中,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转化为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8.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9.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无丝分裂则通过核裂变形成新的细胞。
10.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蛋白质合成、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生物的起源:生物起源于原始地球的化学环境,通过化学进化、分子进化和细胞进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生物。
2. 分子基础:生物体中的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等,它们在细胞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3. 细胞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4.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
5. 遗传基础: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转化为RNA,再经过翻译形成蛋白质,继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6.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途径使遗传多样性增加。
2023年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一第10页)1、维萨里:比利时人,从人体解剖入手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比夏:法国人,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3、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成为cell——细胞。
4、列文虎克:荷兰著名磨镜技师,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等活细胞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19世纪30年代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论证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838年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施旺发现研究报道《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6、耐格里:德国人,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生长点上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7、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858 年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蛋白质的探索历程1、英国科学家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三、细胞结构的探索历程1、美国细胞生物家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2、比利时的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3、罗马尼亚的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1960 年,帕拉德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细胞“超微活动图”。
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质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四、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必修一第65页)1、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To support the rural se ctor to use new thi nking a nd new idea s, creative w or k incentive s such a s actively pr omoting fina ncial intermediati on, br ing a dde d 159 i n non publi c enter prises, i ndivi dua lly-15 40, create d a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 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 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 10~30nm 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 RNA;(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③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④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 DNA 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 DNA 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 遗传物质相同,均为 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 (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 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③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④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章细胞的必备结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 ×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 ×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 ×DD 或 DD ×Dd 或 DD ×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 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yyrr ,但亲本为YYrr ×yyRR ,F2中重组类型为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Bb ×BB 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结构: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分裂(均等)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n)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体细胞,2个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8.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分析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
即男性→女性→男性。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