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崔寅)

合集下载

定位与创作: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

定位与创作: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

定位与创作: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
1.引言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电视台常见的一种节目类型,通过主持人或嘉宾之间的对话,展现出社会热点、民生话题等,让观众能够在家中就能够了解到各种新闻、信息。

而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也逐渐成为了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

本文将围绕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进行研究,分析其定位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2.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
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类型,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从电视界的现状来看,电视谈话类节目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各大电视台的重点节目之一,通过这些节目,观众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也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电视谈话类节目也成为了我国社会舆论引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视谈话类节目逐渐面临着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观众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在哪个定位?这是目前有必要讨论的问题。

在我看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定位于引导社会舆论,满足大众需求。

它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价值观,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还要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公众正确理解事件的本质。

要满足大众的需求,尊重观众的审美和认知需求,不做一味的迎合,要挖掘观众热点话题,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反映大众的关切。

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

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

“昨天”、“今天”和“明天”—浅谈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与嘉宾或参与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

起源于美国的广播,是一些广播节目主持人移植到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档电视媒体容量很大的成人节目,英文为“Talk show”,香港译为“脱口秀”。

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昨天”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刚开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㈠、20世纪60至80年代,谈话类节目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会组织受众对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虽然节目制作粗糙、主持人意识淡薄,但就播出方式而言,基本上和现在的谈话节目相差无几。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台的客人》。

㈡、90年代以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谈话节目进入了创始期。

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

至此相继推出了《第12演播室》、《一丹话题》、《东方之子》等等㈢、90年代末,由杨东平策划、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在全国掀起了谈话热潮,开始了谈话节目的兴盛期。

这一时期全国各电视台谈话节目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相约夕阳红》、《艺术人生》,上海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湖南台的《新青年》等栏目。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今天”谈话节目发展至今,从最初的一哄而上、单纯靠话题的奇与异来吸引观众,已走向了以个性见长而生存发展的阶段,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谈话节目出现在众多电视台的节目表上:有《时事开讲》、《面对面》、《新闻1+1》等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有《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康熙来了》等娱乐性谈话节目;有《金牌调节》、《人间》、《冷暖人生》等情感故事性谈话节目;有《谁来一起午餐》、《健康之路》、《头脑风暴》等专题性谈话节目;也有《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分不清类型的“综合性”谈话节目。

节目类型各不相同,节目风格多种多样。

广播电视导论作业

广播电视导论作业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谈话节目经历了一段繁荣之后,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目前电视谈话节目的状态,也将会制约它未来的发展。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各类电视专题节目中,访谈类节目播出比重大大提升,但收视份额增长幅度甚微,显示这类节目对观众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投入产出失衡。

纵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目前的现状与问题,只有逐一解决,才能焕发生机,增添活力,开创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目前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状和问题:1、节目同质化、克隆现象严重在中国只要一档好的节目获得认可后,其他电视台就争相模仿。

这样的简单复制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只是一味重复,只能让观众感到乏味和无聊。

在我国,谈话类节目的数量可观,精品却不多,能称得上是品牌节目的更是少之又少。

谈话类节目的另一种同质化则表现在讨论话题、邀请嘉宾的重复,经常是好几个节目将相同的人、事对观众轮番“倾销”,一味追着热点跑。

话题是谈话节目的生命线,也是最能吸引受众收看节目的主要因素。

对于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而言,话题似乎比较固定,都是当日或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请来一此该方面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权威分析,着重在于揭示事情的真相,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像《新闻调查》、《面对面》等栏目发出的声音是最有力度的,每当有大事情发生人们也总愿意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种公信度及影响力是一般的新闻报道所不能企及的。

他们要做的不是发现新的话题,而是发掘新闻背后的最深处的东西,关键在于话题的视角与深度。

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每天都有新鲜事件发生,每天都有新观念形成,每天都有新人物成长,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是局限还是开放,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前途。

2、优秀谈话类节目主持的缺失谈话节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心骨,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调节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是多样化和数量众多。

从政论节目到明星访谈,各种类型的电视谈话节目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然而,该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进行改进。

首先,一些电视谈话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

为了吸引观众,一些节目过于强调娱乐性,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和真实性,导致节目浅尝辄止,缺乏对社会问题深入剖析和讨论的能力。

对此,制作方应提高对节目内容的要求,确保节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认知深度。

其次,一些电视谈话节目存在偏颇和偏激的问题。

有的节目主持人或嘉宾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平衡和观点的偏向性,进而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判断力。

对此,有关方面应加强对节目的审核和监管,保证节目的客观性和多元性。

另外,电视谈话节目中也存在一些低俗化和炒作现象。

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广告效益,一些节目过于注重轰动效应,以煽动性和争议性议题为卖点,不择手段地制造话题和炒作。

这种情况对观众的思想独立性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制作方应加强自律,追求以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影响力来塑造节目形象。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节目规范管理。

制定相关的行业规章制度,规范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监管力度,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2. 引入专业化的主持人或嘉宾。

确保主持人或嘉宾具备专业素养和公正立场,能够在节目中提供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观点,避免偏颇和偏激的情况发生。

3. 加强节目内容的策划和制作。

节目制作方应注重节目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提高节目制作的专业水平,确保节目能够真实、客观、有深度地讨论社会问题。

4. 加强舆论引导和公众素质提升。

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在观看节目时保持理性思考,培养独立判断能力,提高公众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认知水平和素质。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将得到提升,为观众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节目内容。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困境与创新策略分析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困境与创新策略分析

陈七,马八.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1):67-78.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分析
《杨澜访谈录》
作为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代表性节目之一,该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以其深入、敏锐的访谈风格和广泛、深入的议题探讨而广受观众喜爱。
《鲁豫有约》
由陈鲁豫主持的该节目以其自然、亲和的主持风格和深入、真实的访谈内容赢得了观众的认同。
成功案例介绍
该节目曾因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而难以吸引观众,最终导致停播。
内容创新困境
01
话题重复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往往重复,缺乏新意,无法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02
缺乏深度
部分节目在讨论话题时缺乏深度,不能有效地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制作技术手段相对单一,缺乏新颖的视觉效果和互动形式。
技术手段单一
许多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固化,缺乏变化和创新,无法吸引年轻观众。
3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要观众群体趋于老龄化,年轻人逐渐失去对这类节目的兴趣。
观众老龄化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收视率普遍下滑。
收视率下降
长时间的谈话节目往往缺乏新颖的表现形式,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节目形式单一
03
与时代脱节
部分节目未能紧跟时代发展,对当前社会热点和流行文化缺乏关注。
主持人风格固化
节目的环节设置往往单调,缺乏新颖的互动环节和游戏环节,无法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节目环节设置单调
形式创新困境
电视谈话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相似。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脉络作者:陈扬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3期摘要:从制造真实氛围的《实话实说》,到引领娱乐风潮的《超级访问》,再到定位礼仪公德的《天天向上》。

中国谈话类节目在不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

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到对明星成长经历的探秘,再到对职业特色的表演性展示,谈话对象螺旋式的回归带动节目风格由“座谈论道”到“笑侃风云”的转型。

而谈话方式由单调对白走向视听结合的趋向,也折射出中国谈话类节目形态出现多元素杂糅的新特点。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脉络谈话节目(talk show)原指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节目现场围绕社会、情感、政治、人生等话题各抒己见,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为“脱口秀”。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诞生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产生出一些具有极高收视率和知名度的金牌节目,如《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今夜秀》、《拉里·金直播》等。

随着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逐渐成熟,这一节目类型很快被引进中国,并迅速在各台推出不同的衍生版。

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东方直播室》的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邀请嘉宾和观众在演播室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正式登录中国荧屏。

但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则是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热播开始。

2002年,东方卫视王牌栏目《东方夜谭》开播,旨在趣说时事和热点话题,将娱乐作为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档最幽默的夜间休闲节目,并号称是国内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

随即,《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锵锵三人行》、《越策越开心》等一系列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并在各个频道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遗憾的是,各电视台规模复制式的生产与播出,造成节目形式雷同后的观众审美疲劳,再加上主持人对谈话技巧分寸把握的僵化,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剑走偏锋的态势。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2中 2016年 第5期(总第523期)【探索带】 Exploration Area一、前言在电视节目领域中,电视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在电视节目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的电视节目行业发展历程中电视谈话节目占有的市场份额对比可以很明显看出电视谈话节目在行业内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该类型节目的研究不仅对于我国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电视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视谈话节目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电视谈话类型节目的产生最早可以追述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得开播开创了我国谈话类节目的开端。

在这之后我国电视节目领域在谈话类节目这一节目类型上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专家都认为《实说实说》是中国谈话节目的一面旗帜,它在很高的起点上创立了中国谈话节目的典型模式,并引发了第一轮谈话节目的创办热潮,之后谈话节目在我国遍地开花,但是真正能达到《实话实说》那样高品质的节目寥寥无几。

类似的节目还有《超级访问》和《艺术人生》,这些节目都从最初的发展,经过大浪淘沙,目前还存在于电视荧幕上并且受到大家喜爱和观看。

但是这两档节目在节目类型和主题设置上都存在单一化的特点。

2003年开播的《东方夜谭》节目把我国的谈话类节目向多类型进行了扩充和发展,但总的而言也只是把脱口秀和访谈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东方夜谭》在开播的短短两年里,引得了电视同行的极大关注,很多同类的节目相继出现,比如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江苏卫视的《哈拉孙国庆》、湖南卫视的《津津乐道》等等,虽然这些节目的影响力远不及《东方夜谭》,但是从这个基础上来看,也足以证明该栏目的成功。

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对传统电视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大电视台也迅速进行积极的应对,同样的随着真人秀节目迅速的占领市场,成为电视节目领域中的一大部分,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谈话类节目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0谈话节目X

0谈话节目X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 历史回顾
• 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首先是社会发展的 产物,这体现在: 产物,这体现在: • 第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 第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创造了良好宽松的 谈话氛围。 谈话氛围。
• 第二,社会转型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丰 第二, 富的话题来源。 富的话题来源。 • 第三,社会转型时期,在以市场为取向的经媒体逐步朝 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 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 的一些特点, 的一些特点,传媒工作者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 重大变化, 重大变化,他们不再把传播媒体看做是完全的 公益性事业, 公益性事业,而是把它看做是可以赢利的第三 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 综上所述,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为 综上所述, 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 的外部环境,不仅为谈话节目创造了宽 松的谈话氛围,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 松的谈话氛围,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 而且也促进了电视从业者的传播观念的 转变, 转变,在考虑意识形态要求同时也考虑 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创造出像 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等谈话节目这样为大众喜 闻乐见的节目样式和节目内容。 闻乐见的节目样式和节目内容。
• 无论是讨论型还是个案故事展示型,基本上都 无论是讨论型还是个案故事展示型, 有一个主题, 有一个主题,但也有谈话节目是没有主题或多 主题的,呈现出意识流式的谈话。 主题的,呈现出意识流式的谈话。意识流这一 名称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 詹姆斯的《 名称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的《心理 学原理》 学原理》。他认为人的意识并非以一段段的形 式出现并连接起来的,而是流动的,因此称之 式出现并连接起来的,而是流动的, 思想流” 意识流” 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 流”。他认为人们除了存在着理性的意识之流 外,更重要和主要的是存在着非理性的和无逻 辑的意识之流。这就带有非理性的倾向。 辑的意识之流。这就带有非理性的倾向。 • 《锵锵三人行》是典型的意识流结构。 锵锵三人行》是典型的意识流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姓名:崔寅学号:2004212361班级:新硕20042班摘要:本文在回顾电视谈话节目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并描述了电视谈话栏目自诞生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自1993年起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对目前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最后以《超级访问》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

关键词:谈话节目发展过程分类超级访问序言“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指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等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的翻译家们形象地译作“脱口秀”(郭晋晖,2002)。

目前,在我国电视中,谈话节目呈现出非常兴旺的势头。

自1993年大陆第一个电视谈话类栏目诞生起,各种类型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但出现了《实话实说》这样影响极大的大型谈话节目,而且各类新闻、时政、社教、娱乐、体育节目中也大量引入了谈话元素。

谈话节目成为了中国电视栏目中一个新种类,其间出现了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名牌栏目。

文献综述对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分类,众多研究者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

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对白”式的谈话方式,视点简单,缺乏层次,起伏不大。

“新式的谈话节目”则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

它更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根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标志性事件,结合电视事业发展史,又可以划分为:1960-1966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发轫期;1976-1987年是我国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复苏期;1987-1992年是我国新旧电视谈话节目的过渡期;1992-1996年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起步期;1996年至今是我国新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勃兴期(徐雷,2004)。

也有的学者将我国电视谈话栏目的发展时期分为准备时期、兴起阶段、兴盛阶段三个时期(易文,2004)。

一、准备时期。

这段时间的主要特点是广播的改革特别是广播中热线电话方式,为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在传播观念上、节目形态上准备了条件。

二、兴起阶段,1993年1月-2000年4月湖北电视台《财智时代》开播前。

这一阶段也可以说是“实话实说”阶段。

这段时间特点有:1、电视谈话节目初现端倪;2、1996年3月《实话实说》开播,借鉴国外“脱口秀”的形式,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3、“谈话节目”热,节目数量众多,但水平参差,鱼龙混杂,多数节目停留在对《实话实说》的模仿借鉴上;4、婚恋交友类谈话节目开始出现。

三、兴盛阶段。

即2004年4月湖北电视台《财智时代》发端至今。

至于谈话节目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不同的分析。

从谈话的结构形式出发,可分为讨论型、个案故事型和意识流型(石长顺,2003),按照其内容分类,有的将其分为话题类、人物类、新闻类、评析类(于泓,1999),也有人将其分为新闻时事类、滑稽娱乐类、人际关系和心理类(佘静,2004),或是分为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节目、普通话题(非新闻、非名人)侃谈节目、专题性谈话节目和拟社会事件谈话节目五大类(石长顺,2003)。

另外,在谈话形式上、参与人数、节目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对谈话节目进行分类。

笔者认为,就目前谈话节目的现状来看,综合起来,其分类有:1、按照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人数和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一对一(一位主持人对一位嘉宾),如《对话》一对多(一位主持人对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如《锵锵三人行》一对众(对话过程包括上观众),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多对一(两位及两位以上主持人对一位嘉宾),如《超级访问》另外还有多对多(两位及以上主持人对两位及两位以上嘉宾)等形式。

2、按照谈话节目的内容和性质来看,可以分为:时政类,如《前沿对话》娱乐类,如《超级访问》体育类,如《五环夜话》人物类,如《艺术人生》、《夫妻剧场》生活类,如《往事》经济类,如《对话》3、从栏目的观众对象来看,又可以分为:妇女类,如《半边天》周末版老年类,如《相约夕阳红》青年类,如《十二演播室》等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过程电视谈话节目最先诞生在美国,在我国出现仅仅是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谈话栏目一诞生就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谈话栏目,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即“脱口秀”。

在美国,电视“脱口秀”节目最早是从广播“脱口秀”节目演化而来的。

而且早期的脱口秀节目主要是以新闻评论为主,而娱乐类脱口秀节目是在西方商业电视蓬勃发展时代的产物(王悦,2000)。

194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NBC的大卫·萨尔诺夫首先推出了第一批电视谈话节目,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艾德·萨利文主持的《小城大腕》(即后来德《艾德·萨利文节目》),这个谈话与杂耍结合的节目为今天谈话类节目样式开创了先河(斯克特,1996)。

到了6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娱乐类脱口秀节目。

这些节目经常由明星担纲主持,主要在夜间或清晨播出。

80年代,美国的谈话类节目主要以名人类谈话节目为主,而且多以18-49岁的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为主要对象。

80-90年代的脱口秀变得更有对抗性、更尖锐,节奏更快,充满了流言蜚语和丑闻,以及令人震惊的自我招供(同上)。

美国是一个造星的国家,在电视谈话节目界,美国也出现了几位大明星。

如奥帕拉·温弗丽、大卫·莱特曼等等。

他们都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名人,并且成为了非常富有的人。

中国电视从1958年5月1日发轫起,至今经历了40多个年头(张庆等,1996)。

这40多年也是一个电视节目不断丰富多样的过程。

经历了许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糙到成熟的过程。

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应当追溯到1993年1月开播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

如此算来,迄今为止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已经走过了11年的道路。

笔者认为我国的电视谈话栏目的发展,以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为起点,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兴起阶段(1993-1996),从《东方直播室》开播到《实话实说》开播之前。

1993年1月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这是一档每晚7:00-7:30的演播室直播谈话节目,时段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相同。

当时紧随此栏目还有1993年2月开播的直播谈话节目上海电视台的《今晚八点》,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和山东台的《午夜相伴》等。

在当时看来,《东方直播室》的重大突破就是首次将观众请入演播室,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一起,采用“大家谈”的方式,共同探讨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门话题,话题内容涉及社会、家庭、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

但当时电视台还没有上星,所以传播范围仅限于当地,收视范围很小,这些谈话类节目都没有在全国引起大的反响。

二、发展阶段(1996-2000),从《实话实说》开播到《财智时代》开播前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开播。

《实话实说》首次采用国外“Talk Show”的形式,并一炮打红。

节目从话题甄选、谈话层次涉及、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和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略、大屏幕使用、灯光设计、现场乐队、多机摄录和后期编辑等都借鉴了国外流行了脱口秀节目的方式,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修改与创新。

《实话实说》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流行,各个电视台都试图抢摊这块新市场。

但是由于缺乏《实话实说》的前期精心策划,没有崔永元那样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许多节目质量并不理想。

但是这段时期仍然存在些较有特色的栏目,如中央台有《文化视点》、《影视同期声》周末版、《半边天》周末版,地方台有北京电视台《荧屏连着我和你》、深圳电视台的《魔方舞台》、重庆电视台《龙门阵》,上海电视台《有话大家说》、1999年12月北京电视台开播的《国际双行线》、2000年3月湖南电视台的《大当家》等等。

另外,这一阶段的一大特点就是湖南电视台大胆模仿港台等地的婚恋交友类谈话节目,掀起了婚恋交友类风潮。

1998年7月湖南卫视播出了《玫瑰之约》,节目的制作是受到了台湾《非常男女》的启发。

栏目播出后,同期出现了大量类似的栏目,当时可以说一个“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时代”。

海南电视台《好心劝你》、重庆电视台《缘分天空》、陕西电视台《好男好女》、、福建有线台的《真情相约》、河南电视台《谁让你心动》、辽宁电视台《一见倾心》等都是同类节目。

三、成熟阶段2000-至今,《财智时代》开播至今《财智时代》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道路上,算得上一个虽不起眼但却是新的里程碑(易文,2004)。

它把谈话节目从以往的社会生活类话题转向经济领域,极富时代气息。

这段时期里开播的《艺术人生》被称为2001年“中央电视台最大的亮点”,《对话》更是被称作“2001年中国电视界的最大惊艳”。

《对话》凭借其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嘉宾、经济前沿里有价值的思考、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赢得了良好收视与广告效果。

此阶段的节目的特点是电视谈话类节目涉及的话题、内容范围更加广泛;节目数量增加更快;出现了讲述平常普通人故事的谈话类节目,比如湖北电视台的《往事》,一档纯叙事谈话节目,讲述小人物的大命运,央视十套的《讲述》,云南电视台的《人生》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特色、有影响的节目和主持人,比如《艺术人生》及其主持人朱军等。

第一部关于谈话节目的理论专著——王群、曹可凡写的《谈话节目主持艺术》(2002年)也在这一时期面世出版。

谈话节目为何兴起谈话节目缘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诞生仅仅10年就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电视谈话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们是听众放松身心和表达自己的“声音”的一个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谈话节目是当代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的一个缩影。

在今天的地球村里,这些节目甚至还起着古老时代社区议事场的作用,人们在那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现实问题,交流闲闻逸事、或是谈论哲学、艺术和文学(斯克特,1996)。

就像斯克特所说,谈话节目是在一个无序、绝望、愤怒的时代里为社会和个体提供的一种解毒剂,它把普通人的悲欢展现出来,让人们知道不仅仅是自己在饱受磨难,别的人也同样在恼怒和痛苦,挣扎和奋斗,从而使人们平静下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现实。

电视谈话节目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私人谈话搬到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上,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石长顺,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