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油田深部调驱的概念、实践与认识

合集下载

调驱技术浅谈讲解

调驱技术浅谈讲解
调剖剂放置位置研究的数学模型
设在稳定渗流时,在地层中有两条对称的流 线WBO和WEO及一条直流线WO从注水井到采油 井,如图所示。
椭圆流线数学模型
调剖剂放置技术
调剖剂放置位置研究的物理模型及实验
在可视化驱油装置上进行了实验
调剖剂放置技术
调剖剂放置技术
采收率与注水量关系
E × 10 2
50
5
40
q1 1 K1 (o / w )Krw1 Kro1 q2 2 K2 (o / w )Krw2 Kro2
驱油作用是通过控制流度实现
fo
o w o
Kro / o Krw / w Kro / o
调驱剂
聚合物溶液
HPAM,HASP,XC,SG,AMPS 在低温低 矿化度相对均质油藏调驱时,可以不进行交联,直 接用它们的溶液。聚合物溶液调驱与聚合物驱的区 别在于:注入方式上,调驱是注入一段塞聚合物溶 液然后注水,聚合物驱则是连续注入聚合物溶液; 注入量,调驱剂量一般小于3%V p,聚合物驱时溶 液量一般大于10% V p。
一般地讲,一个油田按驱动方式分为三个 开发阶段,即天然能量驱阶段,水驱阶段,化 学驱阶段。
今后近10年内主力油藏的开发只能仍以注 水驱动为主。积极开展改进的二次采油技术 (IOR),同时有限度地进行化学驱的先导试 验是目前和今后几年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与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 相适应,化学法提高采收率的主要 技术是调剖和调驱。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美国在矿场应用低张力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 体系, 之后又开展了微乳液驱油的研究和应用。
调驱剂
在油田开发中应用最广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磺 酸盐,其它还有石油羧酸盐、孪连表面活性剂 等。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油田注水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增油技术,通过将水注入油层中,能够提高油井的产油率和采收率。

本文将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进行介绍。

我们将介绍油田注水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油田注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水来增加油井产能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油层的黏度,增加油井中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油率。

注水还能够使油层中原油的渗透率增加,有效增加采收率。

我们将介绍油田注水技术的分类和常用方法。

油田注水技术可以根据水源的不同分为天然水源注水和人工水源注水。

天然水源注水是通过利用潜在存在于油层中的天然水资源进行注水。

人工水源注水则是通过将外部水资源引入油田进行注水。

在具体的注水方法上,常用的有井间注水和井底注水等。

井间注水是一种常用的油田注水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建立一条注水通道,使水能够在油层中良好地分布。

井间注水可以通过改善油层的渗透性和压力来提高油井的产油率。

井间注水还可以通过稳定油层压力,减缓油井产能衰减的速度。

井底注水是一种通过在油井底部注入水来改善油井产能的技术。

井底注水可以直接在井底进行注水,与油井原油混合后再进行开采。

井底注水技术的优点是注水量大,可以快速提高油井的产油率。

井底注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注水后的水油分离困难等。

除了以上常用的注水方法,还有一些新颖的注水技术被提出和研究。

渗透剂注水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渗透剂改善油田渗透性的方法。

渗透剂可以使原本没有渗透性的油层变得具有渗透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油率。

对水驱开发油藏调剖、堵水与调驱的认识与实践

对水驱开发油藏调剖、堵水与调驱的认识与实践
该方法较复杂,占用资料多,决策周期长。
44
对水驱开发油藏调剖的认识
调剖有4项组成技术: 1. 决策技术 2. 调剖剂技术 3. 调剖工艺技术 4. 调剖效果的评价技术
45
调剖剂技术
1. 冻胶型调剖剂 冻胶是由聚合物与交联剂配成的失去流动性 体系。常用的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常用的交联 剂有重铬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铬、氧氯化锆、 酚醛树脂预聚物。冻胶按交联剂命名,因此有铬 冻胶、锆冻胶、酚醛树脂冻胶之称。
6
我国调剖、堵水的过去和现在
我国十分重视调剖堵水工作。至今,这项工作的发展已 经历了6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为油井单井堵水阶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为水井单井调剖阶段。 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为井组的油水井对应调 剖堵水阶段。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区块整体调剖堵水阶段。 第五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前期为区块整体以调剖堵水为 中心的综合治理阶段。其中的综合治理包括注水井增注、油 井提液、改变注采井别、调整生产层系和打调整井等。 第六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为区块整体调剖堵水 与驱油的结合阶段,即调驱阶段。发展了单液法调驱技术和 双液法调驱技术。
13
调剖堵水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调剖堵水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调剖堵水 的发展趋势就是将调剖堵水与驱油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简称为调驱。
14
下面介绍我们在调剖、堵水、调驱方面 的认识与实践。
15
目录
前言 一、对水驱开发油藏调剖的认识与实践 二、对水驱开发油藏堵水的认识与实践 三、对水驱开发油藏调驱的认识与实践 结束语
Na2O•mSiO2 + CaCl2 → CaO•mSiO2↓ + 2NaCl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油田注水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在油田中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提高原油产量。

随着油田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油田注水技术的原理、应用、挑战和前景等方面展开探讨,为对油田注水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

一、注水技术的原理油田注水技术利用地下压力的提高,来增加油井产量。

原油是地下岩石中的一种可燃烧性矿物,一般存在于油气层中。

在采油的过程中,随着原油的抽采,油气层中的地下压力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油井的产量降低。

为了提高原油产量,可以通过在油田中注入水来增加地下压力。

注水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注入的水对地下压力进行补充和增加,从而促进原油的提取。

二、注水技术的应用注水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

通过注水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产量,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同时也能够减少地质压力并促进地下岩石的裂解,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注水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善油井动态特性,提高油井物理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缓解地面油藏的压力等方面对油田实现持续、安全的开发。

注水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对于油田的开发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注水技术的挑战尽管注水技术在油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地下水位的限制,地下水位的高低将制约注水技术的可行性;其次是地下岩石的渗透性和地下水的流向等因素,会影响注水技术的效果;油田注水技术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考虑;注水技术的成本问题也是一大挑战,因为注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些挑战对注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四、注水技术的前景尽管油田注水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油田资源的日渐枯竭,注水技术的前景依然是十分广阔的。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文,主要聚焦于海上油田开发中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研究。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步开发,海上油田的勘探与开采技术已成为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深部调剖技术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其在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上油田开发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油藏特性、环境条件、开采难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调剖剂的选择、注入工艺、剖面调整等方面。

接着,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案例,分析了深部调剖技术对水驱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结了深部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深化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深部调剖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效果,有望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概述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水驱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深部调剖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该技术旨在通过改善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流场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深部调剖技术通过在油藏深部注入特定的堵剂,调整油水流体的运动路径,实现对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改造。

在海上油田中,深部调剖技术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由于海上油田通常具有储层厚度大、渗透率差异大、油水界面复杂等特点,因此,深部调剖技术的实施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

目前,常用的深部调剖方法包括化学堵水、机械堵水以及复合堵水等。

其中,化学堵水通过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无机堵剂等材料,形成堵塞带,改变油水流体的流动方向;机械堵水则利用桥塞、封隔器等工具,在井下形成物理屏障,实现流体隔离;复合堵水则是将化学堵水和机械堵水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调剖效果。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关于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油田注水技术是一种用水来增加油田地下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注水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油田注水技术的研究与探讨进行深入分析。

一、油田注水技术的原理油田注水技术是利用高压水泵将水注入到油层中,增加地下水压,推动原油流向井口,提高采收率。

注水技术具体包括地层水平注采、斜井注采、封闭循环注采、夹层注采等多种方法。

1.注水对油田产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和实践,科学家们发现,合理的注水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油田的产量。

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油田的产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甚至逐渐下降。

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油田注水技术的原因和机理。

2.注水对地层环境的影响大量的注水会对地下地层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地层的压力变化等。

这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

地质构造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因素,通过注水技术,有时候会导致地质构造的变化,这对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需要对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改进注水技术通过改变注水的方式、注水的量和注水的频率,来提高注水的效果,进而提高油田的产量。

2.优化地质构造通过优化地质勘探和地质构造,减少注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从而降低开采成本,并提高采收率。

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注水对地下地层环境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油田注水技术的深入研究,注水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会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改进。

注水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它的发展和应用将对我国石油工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水井深部调驱技术及效果分析

注水井深部调驱技术及效果分析

注水井深部调驱技术及效果分析摘要:老油田在长期的注水开发中,造成注水井层内、层间矛盾突出,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开展了注水井深部调驱。

本文论述了注水井深部调驱技术的机理、设计方法及现场应用情况的效果分析。

该技术的机理第一为提高注水井注入压力调整吸水剖面,第二迫使油层深部液流转向,第三具有驱替作用,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该技术的现场应用体系为聚合物延缓交联深部调驱体系、预交联凝胶颗粒+聚合物延缓交联体系、聚氨脂颗粒+预交联凝胶颗粒+聚合物延缓交联深部调驱体系。

以上三种体系在现场共计应用80井次,累计增油10.75万吨,效果较好。

关键词:注水井调驱体系聚合物增油效果一、施工工艺注水井深部调驱采用专用配液及注入设备,彻底改变了以往没有专用配液罐造成配液效果差和采用水泥车施工造成工艺参数不易控制的被动局面(如用水泥车易造成排量不易控制,压力不易控制),目前调驱井全部实现了采用专用罐配制调驱剂和专用调剖泵注入,通过对施工设备的进一步配套完善,部分设备还实现了现场施工参数的自动采集,在现场注入的同时,可形成溶液量与注入压力的关系曲线,以便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注入方案。

调驱注水井深部调驱是有效缓解注入层的层内、层间、平面三大矛盾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交联剂与聚丙稀酰氨的羧茎交联后构成网状结构,形成高强度的弹性可流动凝胶体系,将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水溶液和一定浓度交联剂在地面混配形成弱凝胶体系,经高压注入装置注入地层后,在近井地带形成高强度的凝胶体,由于高强度凝胶体主力具有可流动性,可在注入压差的作用下,进入油层深部,第一为调整吸水剖面(见图1)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调整层间或层内吸水差异。

第二为迫使油层深部液流转向(见图2),由于聚合物交联体系封堵了大的喉道,迫使后续流体改变流动路线。

第三为具有驱替作用(见图3),这是交联溶液进入地层深部后进入以前水驱波及不到的油层空间,驱替水驱后的残余油。

二、调驱体系现场应用的工艺适应性及效果评价自2009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深部调驱体系详见2009-2016年深部调躯实施及效果一览表,具体评价如下:2009-2016年深部调驱体系实施情况及效果一览表表5-11、注水见效明显井组,层内吸水差异大,调驱层单一浅3-10井位于港东二区七断块,注水层位NmⅢ23,注水厚度14.7m,该井有受益井5口,根据吸水剖面分析,下段NmⅢ3吸水不均,针对该井NmⅢ3厚度较大为13.0m,计划注入溶液3500m3,处理半径为55.5m,施工天数17天,分为四个段塞,在调剖过程中由于封隔器失效关井作业,调剖共计25天,油压由9.2升到12.5Mpa,在此期间对其连通的浅2-11-1进行相应调剖共注入溶液1200m3,处理半径55.5m,油压由8.0Mpa上升到10.1Mpa,四个月后,5口受益井4口井见到了效果,(见井组开采曲线)其中港1-54-1、浅2-10产量迅速上升,港1-54-1井日产油量由17.5t上升到40.71t,含水由93.9%降到91.2%,累计增油10061t浅2-10日产油量由19.44t上升到26.35t,含水由95.4%下降到92.7%,累计增油5301t。

深部调驱4)

深部调驱4)

远井地带 3.0m~20m
地层深部 ≥20
作用半径大于20m的措施成为深部措施
1.1.3深部调驱的定义
从注入井注入作用半径大于20m的具有调 剖和驱油双重作用的物质,用以提高原 油采收率的方法。
1.2分类
1.2.1按作用机理分类 ●近驱远调机理(弱凝胶) ●调驱共存机理(活性溶胶、CDG、乳化
树脂) ●先堵后驱机理(2+3) 1.2.2按使用的化学剂分类 ●弱凝胶深部调驱 ●胶体分散体深部调驱 ●2+3技术
• 电化学脱水难度增大
采出液中聚合物的存在会使得电脱水的水脱除率下降, 若保持水脱除率不变,则脱水电压升高,脱水电流增 加,作用时间延长。
• 水质变差
产出液含聚合物后,含油污水处理的总体效果变差, 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原有的水质标准,油含量和悬浮 固体含量严重超标。
2.3.4易引发其它问题
• 结垢和腐蚀问题
处理后的回注污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使得结垢 腐蚀速度加快,含聚污水的腐蚀速度比普通污水高1倍, 喇12-2722井1999年1月作业换新油管,同年10月发现 全井结垢严重,垢状球形,最大直径5毫米。
• 注入井堵塞问题
• 加剧了大孔道的形成
2.3.5三次采油后新型采油技术的接替
• 没有技术接替 • 关井后引发社会问题
入量大(一般大于0.15Vp)。 ●作用机理不同 调剖剂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起作用,驱油
剂通过提高自身和(或)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 (或)洗油效率起作用。
(3)调剖与驱油的联系
●目的相同
●作用机理有重叠部分
●调剖剂与驱油剂有重叠部分
●调剖和驱油具有互补性
大庆北区中块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的北46井实施注聚前调剖,北133 井在注聚一年后实施调剖。结果表明,调剖后进行注聚,井组内油井见 效时间比未调剖的井组见效晚两个月,见效时注入聚合物量为83mg/l·PV, 比对比井组见效时高42 mg/l·PV。说明调剖后,聚合物均匀推进,地层 中存量聚合物增多。北46井组见效后,比对应井组日产油高65t,含水低 32%,采聚浓度低97 mg/l。北133井,调剖后15个月,聚合物才从油井中 产出。由此可看出,深度调剖极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均匀推进速度,增加 了聚合物驱油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从区块开发状况评价
用水驱特征曲线可算出可采储量的增加和最终采收率的提高。
提纲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三、深部调驱的认识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井位图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项目 油藏面积 油藏储量 已采储量 剩余储量 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 采油层段
驱油
驱油是指注入的工作液对油的驱动。用于驱油 的工作液称为驱油剂。驱油剂应进入含油饱和度高 的层。它以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层为特征。进入含 油饱和度高的层后,它通过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 率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3. 什么叫调驱剂? 调驱剂是指既有调剖作用也有驱油作用的化学剂。 调驱剂分两类,即单液法调驱剂和双液法调驱剂。
项目 累积产油(×104 t)
采出程度(%) 地层温度(℃)
综合含水率(%) 油井数(口)
控制的孔隙体积(×104 m3)
数据 17.4 21.7 55.5 92.4
7 32.6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桩106-32井的FD值为0.21。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调驱剂
第一工作液:由弱冻胶、强冻胶、低度固化体 系和高度固化体系组成。
M11-6井 8.54 24.6
49.13×104 37.3968 41336
151 3
98.35 11.05 115 6.8
M12-8井 9.40 25.7
56.47×104 26.5117 28840
137 3
98.01 10.88 162
4.1
M13-7井 9.44 25.5
56.19×104 25.9774 30025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井位图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基本情况
项目 油藏面积(km2)
油藏储量(t) 已采储量(t) 剩余储量(t)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深部调驱的决策技术
深部调驱的决策技术
2)由PI值和注水压力及关井时间值计算充满度
t
t
FD = 0 p(t)dt 1 • 0 p(t)dt PI
p0 t
p0
t
p0
式中,FD—充满度(Full Degree);
p0—关井前注水井的注水压力; t—关井后所经历的时间。
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充满度的决策作用
• 决定注水井调驱的必要性; • 决定调驱剂的类型; • 决定调驱剂的用量; • 评价调驱效果; • 决定重复施工时间。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调驱试验区区注入井的有关数据
注入井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注水井控制的孔隙体积(m3) 井组地质储量(×104t) 井组地质储量(t) 井组产液(m3·d -1) 井组产油(t·d -1) 含 水 率(%) 采出程度(%) 日注水量(m3·d -1) 注入压力(MPa)
数据 72% 0.15~22.4 15%~31%
8 7 1806.3 75.7 95.8% 70~80 17789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试验区5口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31026井 0.14 39291井 0.14 39X273井 0.07 39233井 0.19 39246井 0.27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调驱剂技术
• 单液法调驱剂 1)聚合物溶液 (800~2000)mg·L-1 HPAM 2)CDG (300~1200)mg·L-1HPAM + (0.01%~0.05%)AC(柠檬酸铝)
充满度
调驱前
调驱后
0.14
0.37
0.14
0.46
0.07
0.34
0.19
0.48
0.27
0.60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调驱效果
阶段 调剖 驱油 合计
增油(t) 14852 7534 22386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调驱效果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的水驱特征曲线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增加4.5104 t,试验区最终采收 率可提高7.1 %。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井位图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项目 开采层位 面积(km2) 平均厚度(m) 地质储量(×104 t) 平均埋深(m) 孔隙度(%) 原始渗透率(×10-3μm2)
数据 Ng21 0.52 9.0
80 1346 32.0 787
单液法调驱剂
调驱时只用一种工作液的调驱剂。例如聚丙烯酰 胺溶液,它首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层(调剖剂特 征),使注入压力逐渐升高,迫使它依次进入含油饱 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驱出其中的油(驱油剂特征) 起提高采收率作用。
CDG(冻胶胶态分散体)也是一种单液法调驱剂。
双液法调驱剂
调驱时必须用两种工作液:一种起调剖作用, 即调剖剂;另一种起驱油作用,即驱油剂。注入时, 调剖剂注在前,优先进入高渗透的高含水饱和度的 层;驱油剂注在后,它将注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中、 低渗透层起驱油作用。
用量:3.24×104m3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中心井(M12-7)的采油曲线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的采油曲线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1000
调驱实施 100
累计产液(×104 m3)
10
9
10
10
11
11
12
12
13
累计产油量(×104 t)
试验区的水驱特征曲线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预测,试验区最终采收率可提高1.8 %。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调驱剂的放置技术
• 调驱剂注入顺序由弱到强; • 调驱剂产生堵塞时间长于放置时间; • 调驱剂注入压力低于地层的破裂压力的80%; • 调驱剂注入速度接近注水速度; • 调驱剂注入量以将充满度提高到0.65~0.90范围为宜; • 不要用相同配方、相同用量的调驱剂处理相同的地层; • 离井眼3m以内的近近井地带,不放置调驱剂。
调驱剂
第一工作液:由弱冻胶、强冻胶、低度固化体 系和高度固化体系组成。
用量:10560m3 第二工作液:0.15% KPS + 0.30% APS
用量:7534m3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5口注水井调驱前后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注水井
31026井 39291井 39X273井 39233井 39246井
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 采油层段(m) 厚度(m)
岩性 孔隙体积(m3)
数据 1.684 199×104 83.3×104 115.7×104 41.7% 0.57% 1835~1985
8.4 砂岩 321×104
项目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始渗透率(m2)
孔隙度 油井数(口) 水井数(口) 区块日产液(m3) 区块日产油(t) 综合含水率 油层温度(℃) 注入水矿化度(mg·L-1)
用量:7026m3 第二工作液:0.32% KPS + 0.11% APS
用量:22453m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4口注水井调驱前后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注水井
埕13-X13井 埕18-1井 埕17-1井 埕18-3井
充满度
调驱前
调驱后
0.015
0.718
0.030
0.850
0.247
厚度 岩性 孔隙体积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数据 0.49 km2
60.00×104 t 8.02×104 t 51.98×104 t
13.37% 2.51% 1166.0~1197.9 m 5.4 m 砂岩
130×104 m3
项目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始渗透率 孔隙度 油井数 水井数
区块日产液 区块日产油 综合含水率
中原油田根据压降曲线 对离井眼不同距离地带的区分
地带 近近井地带 近井地带 过渡地带 远井地带 远远井地带
离井眼的距离(m) 0~3 3~9 9~15
15~50 >50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2. 什么叫调驱? 调驱是指调剖加驱油。
调剖
调剖是指注水地层吸水剖面的调整。调整注水 地层吸水剖面用的化学剂叫调剖剂。调剖剂是通过 封堵高渗透层(高含水层,即含水饱和度高的层) 起调剖作用,它以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的层为特征。 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层后,调剖剂通过不同机理产 生流动阻力。当地层提供的压差不足克服其产生的 流动阻力时,它即留在该处起调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