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04T17:15:4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杨根莲[导读] 理想的眼压控制是眼科医生的治疗过程,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4]。

杨根莲(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眼科 84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323-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滤过泡不形成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很大、随时可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属于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占致盲总数的5.1%~21.0%[1]。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耐受的程度会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觉功能带来损害,从而导致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视力减弱等症状。滤过性手术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为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探讨正确的处理护理方法,因此要找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现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32例(32眼)青光眼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47.4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入院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5.12±2.01)kPa,术前患者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有27例(84.38%)27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5例(15.62%)5眼眼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方法

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巩膜咬切术[2]。在显微镜下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选择做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缝合球结膜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术后常规滴抗生素和激素滴眼液,并根据术后滤过状况及前房深度分别于3~15d拆除外置调整缝线,部分患者接受辅助眼球按摩。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手术一周后视力明显好转的患者有23例,有7例患者视力没有变化,2例患者视力下降。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32例青光眼患者中有17例出现了并发症,占5

3.1%。在所有的17例并发症患者中,出现浅前房7例,占41.2%;虹膜炎3例,占17.6%;前房积血或者前房形成延迟5例,占29.4%;滤过泡不形成2例,占11.8%。

3. 并发症护理

3.1 并发症护理青光眼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无功能性滤泡等,一般发生于手术后的两周之内。在病人手术后,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前房、眼底、滤过泡的形态及其眼压水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眼底镜和B超检查。若发现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症状,要及时找到原因,并根据并发症的原因早期对症处理。

3.1.1 浅前房本资料组发生浅前房7例。原因多为房水滤过过畅、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脱离等。对于滤过过畅引起的一度浅前房,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我唱休息,加强病情的观察,不需要做过多的特殊处理。对于二度浅前房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伴有眼压持续下降则考虑手术形成前房。三度浅前房保守治疗无好转要尽快进行手术重建前房。

3.1.2 前房出血或前房形成延迟[3] 本资料组发生前房出血或前房形成延迟5例。对于前房出血的患者要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包扎患者的双眼,肌肉注射止血敏500mg,每天2次;口服维生素C及云南白药等。对于前房延迟形成的患者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口服乙酰唑胺或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治疗。

3.1.3 虹膜炎资料组发生虹膜炎3例。一般为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由于虹膜切除或者嵌顿都能造成色素膜的损伤、出血、纤维渗出等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反应。护理人员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促进炎症的吸收,防止滤过口粘连。

3.1.4 滤过泡不形成资料组发生滤过泡不形成2例。滤过泡不形成或形成不良与滤过泡的渗漏、阻塞等有关。根据手术后的眼压、滤过泡的形态与功能,可以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控制缝线拆除或者治疗手术后睫状体抑制和葡萄膜反应来促进有效滤过泡的形成。

理想的眼压控制是眼科医生的治疗过程,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4]。临床治疗青光眼主要是围绕降低眼压,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而经典的小梁切除术又是临床普遍选择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又是多样的。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史维真.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0,(01):26-28.

[2]张雷.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13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2):210.

[3]张利,陈术.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 , 20(3) : 141-142 .

[4]李斌,张金萍.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杂,2007 , 4 (33) : 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