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3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3.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4.64kPa,出院时48只眼眼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较术前无变化的共1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的有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降l行的7眼,下降2行的2眼。
1.一般资料
32(48眼)例为我院2008月6月至2010年l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的青光眼患者,其中男性12例(18眼),女性20例(3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14眼)。
2.方法
患者术前30分钟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及上方球结膜0.5mL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巩膜上做以角巩缘为基底“v”形巩膜瓣,然后于巩膜瓣下角膜缘前界垂直切开巩膜内口约2mL,缓慢放出前房房水,如虹膜自切口膨出,则在虹膜根部剪一个小孔。恢复巩膜瓣使后房房水缓慢放出,待眼压下降眼球软化后再行常规小梁咬切术。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及l%阿托品眼膏,包眼。
【关键词】青光眼并发症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69-01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降低眼压以保护和挽救视功能依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1]。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青光眼滤过手术。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仍有并发症发生,可能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及结膜渗漏等并发症。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32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月6月至2010年l2月在我院收治的32例(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形成延迟、前房出血、滤过泡不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前房出血5例、虹膜睫状体炎8例、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5例、滤过泡不形成10例。采用止血、散瞳抗炎、加压包扎、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治愈。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全部吸收。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效果。
青光眼并发症的护理

恢复快等优点[ , 但手术 只是治 疗的一部分 , 必须加 强术后功 能训练 , 持之 以恒 , 才能取得肯定的康复效果 ; 期的功 能锻炼 是康 复的关键 , 早 多数 患者 因担 心 伤 口疼 痛 和 出 血 不 愿 早 期 锻 炼 , 士 应 耐 心 向 患 者 解 释 , 期 锻 炼 可 护 早 有效防止臀部肌肉和筋膜的粘连 , 是成 功愈后 的关键 。鼓 励患者 克服怕痛 关 节 屈 曲约 3 。 0。 的心理 ; 告知关节镜下软组 织松解 治疗臀 肌挛缩症其切 I很小 , 2 1 正确有效循 序 渐 进 的 锻 炼 不 会 引起 伤 口出 血 ; 常规 手 术 后 3天 下 床 进 行 锻 炼 时 间 J其 , 15 步 态 训 练 : . 导致 渗出增多 , 有可能影响伤 口愈 合 J 。而有 15 1 术 后 第 2天下 床 练 习行 走 , 者 挺 胸 抬 头 , 下 肢 向 前 平 伸 , .. 患 双 护 主要原因是因手术创 伤较大 , 士扶 患 者双 手 踩 直 线 双 足 交 叉 行走 , 天 3次 , 次 沿 2 每 每 O米 直 线 来 回行 走 , 研 究 报 道 , 用 关 节 镜 治 疗 臀 肌 挛 缩 可 以 在 术 后 6小 时 下 床 进 行 功 能 锻 采 炼 l] 6。早 期 下 床进 行 功 能 训 练 可 防 止 松 解 后 的 挛 缩 带 再 粘 连 , 取 得 功 能 是 并随时调整患者的姿势 , 使其协 调。 15 2 并 膝 下 蹲 训 练 : 蹲 训 练 容 易 引 起 伤 L张 力 增 大 而 疼 痛 [1 因 恢 复 的 重 要 手段 。 .. 下 I 4, 此 要 正确 指 导 不 能 急 于 求 成 。 方 法 : 后 2—3天 , 者 扶 栏 杆 主 动 并 膝 下 术 患 在 本 组病 例 中 , 我们 术 后 当 天 在 病 床 上 进 行 双 膝 交 叉 练 习 及 并 膝 屈 膝 蹲 , 杆 高 度 以 平 患 者腰 部 为宜 , 习 时双 足 双 膝 并 拢 , 跟 不 离 地 , 部 挺 屈 髋 卧 位 练 习 , 后 第 2天 下 床 锻 炼 。 通 过 观 察 , 们 发 现 , 后 第 二 天 下 栏 练 足 腰 术 我 术 不会引起剧烈疼 痛 ; 其二也 直, 屈膝下蹲 , 下蹲速度要缓 慢。每次 练习反 复进行 , 次数 可根据病 情循 序 床锻炼对 患者是较有利 的。其一因手术创伤 小 , 渐进 。每 天 应 保 持 在 3 O~5 。 O次 不必担心 过早下床活动而导致渗 出增 多, 而影响伤 口愈合 。同时 , 我们在术 根 采 以 1 5 3 跷二 郎腿 : . 术后 3— 4天 , 期缓 慢 , 初 适应 后逐 渐加大 范围 和次 后 训 练 过 程 中 , 据 个 体 差 异 , 取 一 对 一 指 导 , 达 到 最 佳 功能 恢 复 效 果 。 数 。方 法 : 者 端 坐 于 有靠 背 的椅 子 上 , 部 紧 靠 椅 背 , 身 与 大 腿 成 直 角 , 本组 患 者 均能 按 要 求 完 成 训 练 , 后 6—1 患 臀 上 术 8个 月 随访 均 恢 复 满 意 。 将 一 条 腿 搭 于 另 一腿 上 , 部 为 交 叉 点 , 持 3—5 i 换 另 一 腿 , 复 进 膝 坚 a rn再 反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眼病,会导致眼内压力升高,从而损害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
因此,对于患有晚期青光眼的患者来说,进行青光眼手术是一个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青光眼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一、术后并发症的研究1. 术后眼压升高:青光眼手术旨在降低眼内压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术后眼内压可能会升高。
这可能是由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房水排出受阻等原因导致的。
研究表明,改变手术技术、术后使用抗炎药物和降压眼药水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
2. 术后感染:青光眼手术涉及切开眼球并进行内部操作,因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术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术中严格的消毒措施以及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等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术后视力丧失:尽管青光眼手术旨在改善视力,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术后可能会出现视力丧失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术前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以及术后积极干预等可以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
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术后眼压升高的处理:对于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降压眼药水、抗炎药物和渗流术等降低眼内压力。
此外,定期追踪患者的眼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是重要的。
2. 术后感染的处理:对于术后感染的患者,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如果感染非常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眼内注射抗生素或手术。
3. 术后视力丧失的处理:对于术后出现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评估和干预。
这可能包括使用抗炎药物、保护受损的视神经、进行眼底检查等。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需要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深入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是对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

• III度:全部虹膜及晶状体与角膜后表面接触,前房完全消 失。
五、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
1.低眼压性浅前房
• 滤过泡功能过盛 • 结膜缺损渗漏 • 脉络膜脱离 • 房水生成减少(低分泌)
2.高眼压性浅前房
• 恶性青光眼 • 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 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
更是如此,因老年人的球结膜甚薄,筋膜亦趋萎缩。
三、术中出血
• 依据出血的部位、发生的原因,其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
• 1.浅层巩膜出血 • 2.睫状体出血 • 3.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 4.前房出血
四、玻璃体脱出
• 较少发生多见于先天性青光眼(牛眼)、钝伤后或伴有眼内 异物的继发性青光眼,无晶体青光眼,术前高眼压难于控制 的各型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
1
概述
青光眼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抗青光眼手术最常见的是滤过手术,其中以小梁切除术 是最主要的术式;
在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但如果术前准备周全、 适应征选择得当、术中操作精确、术后观察仔细、处理 及时,大多数并发症可以避免。
2
概述
• 一、麻醉并发症 • 二、结膜瓣穿破 • 三、术中出血 • 四、玻璃体脱出 • 五、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 • 六、白内障 • 七、感染 • 八、丧失残余视力 • 九、滤过泡瘢痕
• 预防:降低眼压,切口不宜靠后,眼压难于控制时,除常规 降眼压外,还行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和球外加压。
• 处理:玻璃体脱出后要及时清除,但嵌于滤口内的成形玻璃 体常难使之全部返回,日后堵塞滤口,使手术失败。
五、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
术后浅前方分三度,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按Speath分三 度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30例的临床分析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30例的临床分析目的讨论研究青光眼患者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等临床诊治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发生的浅前房、虹膜睫状体炎、眼压控制不良、晶状体浑浊、滤过泡不形成、角膜上皮水肿等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患者(38只眼)的手术后的出现并发症,其中浅前房患者15例,占50.0%,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有4例,占13.3%,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5例,占16.7%,滤过泡不形成的患者有6例,占20.0%%,脉络膜脱离或者干眼症2例,占6.7%。
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和治疗,出现眼压控制不良、晶状体浑浊的和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全部治愈,前房较浅或者滤过泡不形成的患者也完全得到恢复。
结论根据不同的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青光眼;滤过术;并发症;临床分析近年来,我国不幸患有青光眼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加,青光眼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遗传基因、趴在桌子上睡觉、不合理的用药以及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可能导致青光眼,因而必须做好预防措施[1],一旦出现青光眼,需立即治疗不可拖延。
作为青光眼是指患者眼内压间断的或者常常呈现高压的一种状态,这种眼内高压状态会严重損害眼球的多个组织以及视功能,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病情不断恶化,而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致盲率占致盲总人数的5.1%。
目前公认的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为滤过性手术,该手术虽然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较好,但是常常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因而探索并且有效处理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一大重点,笔者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并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2.3±12.3)岁,其中属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有10例,属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7例,属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6例,属于继发性青光眼有7例,患者手术前的平均眼压为(5.25±2.10)Kpa,手术前患者均全身或者局部使用药物进行眼压控制。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级:Ⅰ级浅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级浅前房:瞳孔区外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级浅前房:前房消失,中央部角膜内皮与晶状体接触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分型(Kronfeld分型)Ⅰ型(多囊状泡)Ⅱ型(平坦弥散泡)Ⅲ型(疤痕泡)Ⅳ型(“包裹”样囊状泡)一、术中并发症1.结膜瓣撕裂或钮扣样孔形成原因:①过度向前分离结膜瓣导致撕裂球结膜止端②过多采用锐性剪刀分离或剪除部分眼球筋膜组织③结膜组织牵拉太多或用力过强,尤其使用有齿镊子④结膜菲薄或与其下巩膜组织粘连(既往有过炎症、外伤或手术史)。
预防:钝性分离,使用无齿小镊子,注意保护结膜瓣处理:修补结膜伤口①未制作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前,小裂孔→“8”字式或褥式缝合,大的撕裂需作连续缝合;随后将结膜瓣向一侧扩大②已制备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如裂孔较小且离滤口稍远直接缝合;如在结膜止端撕裂或在滤口相应位置穿破,把结膜自角膜缘环状切开,结膜瓣直接缝合在角膜缘;较大的撕裂需将角巩膜切口、结膜裂孔及结膜瓣缝合,其后更换位置手术。
2.前房出血:原因:①角膜缘切口位置太过偏后误损伤睫状体;②虹膜切除太靠近根部或过度牵拉引起虹膜根部撕裂;③术前虹膜存在明显炎症充血或新生血管;④来自浅层巩膜出血流入前房。
预防及处理:术前控制活动性虹膜炎症,如术前虹膜有新生血管应先作光凝正确选择角膜缘切口位置;止血(肾上腺素棉棒压迫止血,NS 冲洗)少量前房出血多自行吸收可不予处理,大量前房出血应作前房冲洗3.脉络膜上腔出血或驱逐性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浅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真性小眼球,长期持续高眼压或术前高眼压未能控制晚期婴幼儿型青光眼,无晶体眼,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高度近视和术中眼眶静脉压升高等。
临床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预防:术前控制血压、眼压、镇静止痛、止血药物;预防性后巩膜切开(颞下和鼻下象限)滤过口预置缝线和缓慢释放房水减压处理:立即关闭巩膜瓣或缝合滤口后巩膜切开引流4.急性脉络膜渗出危险因素、表现、预防和处理与脉络膜出血类似后巩膜切开引流的是淡黄色液体而非鲜红血液或血块5.恶性青光眼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但眼内不会发现团状隆起。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滤过泡不形成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
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并发症护理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很大、随时可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属于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占致盲总数的5.1%~21.0%[1]。
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耐受的程度会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觉功能带来损害,从而导致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视力减弱等症状。
滤过性手术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为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探讨正确的处理护理方法,因此要找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现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32例(32眼)青光眼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47.4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
入院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5.12±2.01)kPa,术前患者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有27例(84.38%)27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5例(15.62%)5眼眼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方法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巩膜咬切术[2]。
在显微镜下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选择做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
缝合球结膜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
青光眼术后护理措施

青光眼术后护理措施引言青光眼(glaucoma)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特征是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并逐渐失去视力。
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减少眼内压来缓解症状和防止进一步视力损失。
然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舒适。
本文将介绍青光眼术后护理的基本措施。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医生的指示:患者应该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指示,包括用药、用眼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眼部护理:患者应该避免揉搓眼睛,尽量避免让水或其他物品接触到手术部位。
如果有渗液或分泌物,应使用消毒纱布轻轻擦拭。
3.用眼限制: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看电视、使用电脑和阅读等活动。
眼部需要充分休息和恢复。
4.饮食注意:患者应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眼部不适。
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坚果。
饮食中的营养可以促进眼部的愈合和康复。
5.用药:患者应按时按量使用医生开的眼药水和口服药物。
使用眼药水时要注意洗手并避免触碰眼球。
6.定期复诊:术后第一天通常会安排复诊,患者应遵守复诊时间并进行眼部检查,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康复情况。
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一周是康复的关键时期,患者需要继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眼部保护:患者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或重物提起,以免对眼部造成压力。
此外,还需要避免眼部受到外界冲击,例如避免接触高速风或剧烈震动。
2.用眼限制:患者仍然需要继续避免长时间用眼,休息时间要比平时多,并且需要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3.防感染:患者应注意保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使用洗手液洗手后触碰眼部和使用眼药水。
如果眼部出现红肿、分泌物或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咨询医生。
4.用药:患者需要继续按时按量使用医生开的眼药水和口服药物。
如果出现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应尽快告知医生。
5.定期复诊:术后第一周通常会安排复诊,患者应遵守复诊时间并进行眼部检查,以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1-04T17:15:4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杨根莲[导读] 理想的眼压控制是眼科医生的治疗过程,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4]。
杨根莲(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眼科 84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323-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滤过泡不形成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
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很大、随时可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属于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占致盲总数的5.1%~21.0%[1]。
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耐受的程度会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觉功能带来损害,从而导致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视力减弱等症状。
滤过性手术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为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探讨正确的处理护理方法,因此要找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现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32例(32眼)青光眼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47.4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
入院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5.12±2.01)kPa,术前患者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有27例(84.38%)27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5例(15.62%)5眼眼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方法
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巩膜咬切术[2]。
在显微镜下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选择做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
缝合球结膜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
术后常规滴抗生素和激素滴眼液,并根据术后滤过状况及前房深度分别于3~15d拆除外置调整缝线,部分患者接受辅助眼球按摩。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手术一周后视力明显好转的患者有23例,有7例患者视力没有变化,2例患者视力下降。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32例青光眼患者中有17例出现了并发症,占5
3.1%。
在所有的17例并发症患者中,出现浅前房7例,占41.2%;虹膜炎3例,占17.6%;前房积血或者前房形成延迟5例,占29.4%;滤过泡不形成2例,占11.8%。
3. 并发症护理
3.1 并发症护理青光眼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无功能性滤泡等,一般发生于手术后的两周之内。
在病人手术后,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前房、眼底、滤过泡的形态及其眼压水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眼底镜和B超检查。
若发现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症状,要及时找到原因,并根据并发症的原因早期对症处理。
3.1.1 浅前房本资料组发生浅前房7例。
原因多为房水滤过过畅、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脱离等。
对于滤过过畅引起的一度浅前房,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我唱休息,加强病情的观察,不需要做过多的特殊处理。
对于二度浅前房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伴有眼压持续下降则考虑手术形成前房。
三度浅前房保守治疗无好转要尽快进行手术重建前房。
3.1.2 前房出血或前房形成延迟[3] 本资料组发生前房出血或前房形成延迟5例。
对于前房出血的患者要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包扎患者的双眼,肌肉注射止血敏500mg,每天2次;口服维生素C及云南白药等。
对于前房延迟形成的患者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口服乙酰唑胺或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治疗。
3.1.3 虹膜炎资料组发生虹膜炎3例。
一般为手术后的炎症反应,由于虹膜切除或者嵌顿都能造成色素膜的损伤、出血、纤维渗出等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反应。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促进炎症的吸收,防止滤过口粘连。
3.1.4 滤过泡不形成资料组发生滤过泡不形成2例。
滤过泡不形成或形成不良与滤过泡的渗漏、阻塞等有关。
根据手术后的眼压、滤过泡的形态与功能,可以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控制缝线拆除或者治疗手术后睫状体抑制和葡萄膜反应来促进有效滤过泡的形成。
理想的眼压控制是眼科医生的治疗过程,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控制才是最终的目的[4]。
临床治疗青光眼主要是围绕降低眼压,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
而经典的小梁切除术又是临床普遍选择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后的并发症又是多样的。
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
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史维真.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或无前房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0,(01):26-28.
[2]张雷.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13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2):210.
[3]张利,陈术.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 , 20(3) : 141-142 .
[4]李斌,张金萍.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杂,2007 , 4 (33) : 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