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腺瘤病理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影像诊断

MR:
• T1WI呈均匀性或混杂性低信号 • T2WI呈均匀性高信号, 血管瘤信号甚亮有如灯泡称为“灯泡征”。纤维瘢痕、间
隔和钙化在T2W上呈低信号; 如并发出血和血栓,则TW上可见高信号影。 • Gd-DTPA增强扫描, 3种类型,Ⅰ型注射对比剂后立即出现病灶的均匀强化,此
种强化方式仅见于小血管瘤,直径常小于1.5cm;Ⅱ型强化方式,早期病灶周边 出现结节样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直至病变呈均匀强化,即所谓“早出晚归”, 此种强化方式最常见;Ⅲ型增强早期病灶周边出现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 但中心瘢痕不强化,主要见于大血管瘤
影像表现
X线:
• 造影检查,供血动脉增粗, 巨大肿瘤压迫, 周围血管弧形移位,呈“抱球征” • 早起动脉相肿瘤周缘出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树上挂果征” • 静脉期, 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变现为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 • 肿瘤染色持续至肝实质后期不退, 表现为“早出晚归”
DSA:早期注药后2~3s,病灶周边即有染色, 造影剂清除缓慢,可充盈持续18s以上, 呈“早出晚归”征。
• 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散在斑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灶, 接近同层强化的大血管密 度。
• 门脉期可见散在的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密度高于肝实质。 • 延迟期可见肿瘤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对比增强过程 期边缘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时扫 描持续呈稍高密 度。符合“ 快进 慢出”特点。
供血动脉未见增粗, 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 可见“血湖”, 动脉早期肿瘤周缘出 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树上挂果征”
CT:
• 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约为30HU左 右。巨大型血管瘤中央纤维疤痕或血栓形成出现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空腔呈 更低密度区,少数瘤灶内见高密度钙化灶。
简述肝细胞癌的基本病理变化。

简述肝细胞癌的基本病理变化。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肿瘤细胞的增生、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肝细胞癌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增生。
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肿瘤细胞在肝实质内迅速增殖,形成肿块。
肿瘤细胞的增生是由于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所致。
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是相互平衡的,维持着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而在肝细胞癌中,肿瘤细胞的增殖明显超过了凋亡,导致肿瘤的生长。
肝细胞癌的病理变化还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异型性是指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异常,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在肝细胞癌中,肿瘤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核染色质的分布都发生了改变。
肿瘤细胞的核大而深染,核质比增加,核分裂像增多,细胞核与胞浆的比例失衡。
这些异型性的改变是肝细胞癌的重要特征,也是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肝细胞癌的病理变化还表现为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
肝细胞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即肿瘤细胞可以穿过肝实质的边界,侵入周围组织和血管。
肝细胞癌的浸润性生长给其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导致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使得肝细胞癌早期难以发现,往往到了晚期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肝细胞癌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肿瘤细胞的增生、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这些病理变化是导致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肝细胞癌的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肝脏肿瘤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肝脏肿瘤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肝脏肿瘤活检病理报告解读这事儿。
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环节啊,就好像你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关于肝脏肿瘤的所有秘密!
比如说,病理报告上写着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哎呀呀,这就像是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呢!然后看分化程度,就如同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一样。
还有一些指标,那简直就是给肿瘤贴上各种标签,告诉你它到底是“良民”还是“捣蛋鬼”!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哈,之前有个朋友拿到病理报告后,那紧张得不行,完全不知道上面写的都是啥意思。
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解读啦!医生就像一个超级侦探,通过报告上的蛛丝马迹,一点点剖析出肿瘤的真实面目。
你想想看,要是把病理报告比作一本密码本,那我们这些门外汉可真是摸不着头脑啊,可医生就能轻松破解这些密码,是不是超级厉害?
特别是当看到一些关键信息,就好像在迷雾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灯!“哎呀,这个指标有点高啊,得注意啦!” “哇,这个特征显示可能不是良性的呢!”这些信息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解肿瘤的大门。
咱可不能小瞧这病理报告的解读,这可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方案呢!就好像打仗,得先搞清楚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最佳战略呀!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病理报告的解读,别拿到手就一头雾水。
总之呢,肝脏肿瘤活检病理报告的解读真的超级重要,这是我们了解肝脏肿瘤的关键一步啊,大家千万别马虎!。
肝癌的病理诊断及误诊情况

肝癌的病理诊断及误诊情况肝癌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肝癌时已经进入晚期。
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肝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肝癌的病理诊断可能存在误诊情况。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病理诊断方法以及常见的误诊情况。
一、肝癌的病理诊断方法1.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癌病理诊断的基础。
通过肝组织的镜下观察,可以判断细胞形态学特征、肿瘤分级和浸润深度等信息,从而确定肝癌的类型和分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常包括肝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或尸检等。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病理诊断方法。
通过对肝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染色,可以鉴别肝癌与其他肝病变或转移瘤,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肝癌的组织类型。
3. 分子病理学检测利用分子病理学技术,可以检测肝癌相关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p53、VEGF和AFP等。
这些检测结果对于肝癌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癌常见误诊情况1. 与肝炎或肝硬化混淆由于肝炎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诱因,肝癌往往与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
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肝癌与炎症或纤维化肝组织的边界模糊,容易造成误诊。
此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帮助鉴别和诊断。
2. 与良性肿瘤相混淆肝腺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等良性肿瘤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与肝癌的形态学特征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通过检测肝细胞和间质的特异性标记物,帮助鉴别和诊断。
3. 与转移瘤混淆肝是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之一,各种原发癌肿转移到肝脏后,组织学上往往难以确定其原发部位。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帮助鉴别肝癌和转移瘤,并确定其原发部位。
4. 误诊为肝癌但实为非肝脏肿瘤有时候,非肝脏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可侵犯肝脏,造成肝脏肿块,容易被误诊为肝癌。
对于这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原发部位。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fb1be7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e.png)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1. 引言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是其中一种病理类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FNH和肝细胞腺瘤在临床上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因此在影像学中对FNH的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2. 影像学表现FNH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但通常呈现为一个局灶性肝实质结节,其特点如下:- 边界清楚:FNH与周围肝脏组织的分界清晰,无明显的侵犯现象。
- 良性特征:FNH无包膜,常有明显增强,密度均匀或稍高于周围肝实质。
- 细小血管丛:FNH对肝动脉血供丰富,常见细小血管丛形成“放射状”或“叶脉象限状”。
- 中心瘢痕:FNH的典型表现为中心瘢痕,呈50%~70%星芒状,这是其临床鉴别肝细胞腺瘤最重要的依据。
- 低血供区:FNH内可见低密度的低血供区,这是因为肝细胞腺瘤较FNH的血供相对较低。
3. 影像学诊断方法3.1 B超检查B超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
FNH在B超图像上常表现为以下特点:- 良性特征:B超图像上FNH通常呈现为均匀增强的实质性结节。
在彩色多普勒下,FNH的内部血流较为丰富,可见到血管丛。
- 中心瘢痕:B超图像上的FNH常可见到中心瘢痕,呈星芒状。
- 清晰边界:B超图像上FNH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无明显的侵犯现象。
3.2 CT检查CT检查在FN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良性特征:CT图像上的FNH通常呈现为均匀增强的实质性结节,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可见到明显的强化。
- 中心瘢痕:CT图像上FNH通常可见到中心瘢痕,呈星芒状或点状,这是其与肝细胞腺瘤的重要鉴别特点。
- 低血供区:CT图像上FNH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低血供区,这是其与肝细胞腺瘤的另一个重要鉴别特点。
肝腺瘤、FNH、膀胱癌肉瘤

膀胱癌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 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膀胱癌肉瘤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 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病理学诊断是确诊的 依据,通过膀胱镜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 小、位置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部分膀胱 切除或全膀胱切除。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等辅 助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病理
肝腺瘤主要由分化良好的肝细胞组成 ,有时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和血 管。
诊断与治疗
诊断
肝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血液甲胎蛋白 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治疗
肝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固化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评估。
02
肝腺瘤、fnh、膀胱癌肉瘤
目录
• 肝腺瘤 • fnh • 膀胱癌肉瘤 • 三种疾病比较
01
肝腺瘤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肝腺瘤是一种良性肝脏肿瘤,由 肝细胞增生形成。
特性
肝腺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 ,包膜完整,质地软或中等硬度 。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肝腺瘤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 能与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激素类药 物、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膀胱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膀胱肿瘤的不到1%。其特点是肿瘤组织成分复杂, 包括肌肉、脂肪、骨、软骨等。该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但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局部浸润和转移。
病因与病理
FNH和肝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
•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增高:脂肪或新近的出血;信号下降:坏死、钙化或陈
旧出血)。
• 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出血或坏死),多有完整包膜。 • 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 门脉期:强化减弱。 • 延迟期:强化多低于正常肝实质。 • 肝胆期:低信号。
M-63Y 体检发现肝占位
M-31Y CT体检发现肝占位
M-20Y 体检发现肝占位
M-20Y 体检发现肝占位
临床特点 CT MRI
强化特点 包膜
中央低密度
小结
FNH
HCA
常见 好发年轻女性 雌激素刺激血管畸形发展
罕见 好发年轻女性 与服用避孕药有关
等或稍低密度
等或稍低密度
信号常较均匀
信号常不均匀
快进慢出
快进慢出/快进快出
• 中央疤痕包含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的胆管及周围浸润的炎症细胞以及 各种畸形的血管,畸形的中央动脉 呈离心状向外供血。
病理分型
不典型 :病变中央缺乏星形瘢痕灶,或畸形血管 ,但都有胆管增生。
可分为以下3型: 表现为短小的纤维分隔+较多的扩
张血管+小胆管增生。
少许纤维间隔+少数畸形血管,肝细胞 实质性增生及增生的胆管明显。
病因
• 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 • 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反应性增生 ,而非真正
意义上的肿瘤。
病理分型
经典型 :最为常见( 80%) ,呈结节型 ,切面具有典型特征性改变 , 即病变中央有星形瘢痕;病灶周边或中央存在供血血管。
• 富血供实性肿块。 • 肿块内部结构均匀, 出血和坏死少见。 • 由肝细胞、胆管、Kupffer细胞、血管、炎性细胞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和扩 张的薄壁静脉伴随 较大 的引流静脉 , 表明 H A为多 C
血性病变 。另外 , C H A无 真正 的 、 维性 的肿 瘤包 膜 , 纤 故 自发性 出血可 以波及肝脏 和进入 腹腔 。腺瘤 细胞 比正常
2 1超声 .
不伴有大 量坏死 、 出血 及恶性 变 的 H A最可 C
肝细胞大 , 内含有大量 的糖原和脂 质 , 其 由于脂 质 的存在 使得其标本切面呈黄色 , 这个 证据也 有助 于 C T和 M 的 R
低 回声病变 , (0 ) 高 回声 病变 , 8例 3 % 为 6例 (2 ) 2 % 为等 回声病变 , ( % ) 2例 7 为混合 回声病 变 。超声 对肝 脏病变 总的敏感性大约是 5 %。在肝腺瘤病 , 0 超声往往 比 C T和
MR发现 的病灶少 , 这些病灶主 。肝脏病变特别是 H A的回声特征主要依赖两 C
个 因素 : 首先是 病灶 的内部结 构 和实 质与非 实质 成分 以
及影响声波传输 的界 面数 量等 等 ; 次是病 变 周 围肝脏 其 的结构 ( 常 的肝 实质 与弥 漫病 变的肝 实质 ) 正 。因此 , 并
有大 量脂 肪 、 纤维化或 出血 的 H A在超声上 与周 围肝 组 C 织 比较 表现为 回声增 强的病变 , 而肝脂肪 浸润并有 HC A 时, C H A与其周 围的肝组织 比较则更 可能是低 回声 的。
ett cl o u r yepai,F H) eacf a nd l prl a T N 的所谓 非经典 肝局 i o ah s 灶性增生 , 目前认 为是 HC A的变异体 。研 究显示 其分 子 外型与 H A而不是 F H的分子 外型非 常近似 】 i . C N 。Bo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MFMER | slide-1局灶结节状增生和肝细胞腺瘤Michael Torbenson, MDTorbenson.michae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athology Summit, 2016©2015 MFMER | slide-2Conflicts of Interst 利益冲突•无Overview 概要•良性和恶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腺瘤 分类罕见亚型Basic Approach to Diagnosis诊断的基本方法良性 Or 恶性?Basic Approach to HCC假如你有一张取自肝占位的切片并仔细阅读切片Basic Approach to Diagnosis准备进行下一步Basic Approach to Diagnosis 准备进行下一步免疫组化Basic Approach to Diagnosis 好! 但首先回答一下问题:根据H&E, 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A.全是肝组织,但我不确定是否有癌。
B.组织明确是癌,但我不确定是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还是转移癌。
Basik Approach答对这个问题!(错误的答案导致不必要的染色-常限制最终诊断的质量)Getting it wrong leads to stains that are not needed—often limit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diagnosis) 答案 A. 活检组织是肝组织,但我不确定是否有癌•网织染色•Ki-67•Glypican 3•CD34•依这些染色的结果决定是否加染其他指标,例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可加染谷氨酰胺合成酶(Consider others depending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tains; eg Glutamine synthetase for FNH )Basic ApproachBasic ApproachB. 组织是癌,但是不是肝细胞癌? •HepPar1•Arginase 1•Glypican 3•Albumin in situ hybridization •CD10 or pCEA•AFP 答案 A. 活检组织是肝组织,但我不确定是否有癌•网织染色•Glypican 3•Ki-67•CD34•依这些染色的结果决定是否加染其他指标,例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可加染谷氨酰胺合成酶•Consider others depending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tains; eg Glutamine synthetase for FNHBasic ApproachAnswer A. The biopsy is all liver, but I’m not sure if there is cancer•Reticulin stain •Glypican 3 •Ki-67•CD34•Consider others depending on the results of these stains; eg Glutamine synthetase for FNHBasic Approach网织纤维和GPC3的关键点网织染色的要点•肝细胞肝癌中网织纤维染色消失 •特别是在分化好的病例里很有帮助–例如分化好的肝细胞肝癌 vs 肝腺瘤•寻找网织染色缺失–“肝板增厚”–所有细胞网织纤维着色–大部分病例里,网织染色缺失不彻底 –局灶轻度缺失可忽略不计网织染色, 无缺失网织染色, 小片轻度缺失网织染色, 广泛缺失 网织染色, 接近完全缺失肝细胞癌,不伴网织纤维缺失肝细胞癌,不伴网织缺失脂肪肝的网织染色网织染色的要点•对脂肪性肿瘤要小心•非肿瘤性脂肪肝可因脂肪出现小片网织染色缺失•良性脂肪腺瘤可出现小片网织染色缺失(Am J Surg Pathol. 2012 May;36(5):710-5.) Array Glypican 3的要点•胞浆着色•染色弥漫或局灶•部分病例可阴性(两个极端,分化很好或很差)–50% 分化好的肝细胞癌阴性!!!•对照H&E!!!–脂褐素也可标记的很漂亮–肝脏最不特异的标记:其他许多肿瘤可阳性表达脂褐素, glypican 3局灶结节状增生局灶结节状增生•80% 的患者为女性,年龄范围常为30-50岁之间•FNH 也可发生于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儿童-常在放疗或烷化剂治疗后5-10年发生局灶结节状增生•FNH总体为多克隆性, FNH中一些结节可为单克隆–来源与血管畸形或分流–单发(80%)或多发 (20%)–无恶变风险–最好的方法–仅在非硬化性肝脏组织中诊断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许多病例影像学即可诊断•活检仍普遍–放射科大夫经验有差异–一些FNH影像表现不典型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大体表现:–境界清楚,–小于5cm–中央疤痕(30-50%)–背景非硬化性肝组织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Histology of FNH1.局灶病变2.伴温和的肝细胞结节的带状纤维化3.在纤维化带中胆管增生4.肿瘤中央常有异常厚壁血管5.中央瘢痕(较小的肿瘤常见不到)6.可有脂肪变7.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为地图样8.铜染色常阳性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约20%FNH可缺少“地图样染色特征”–有时显示为假地图样特征–SAA的片状染色常见–如果组织形符合FNH可诊断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95% 的FNH 铜染色阳性•但是,铜染色对FNH没有诊断意义–炎性腺瘤铜染色也可阳性–有些 HCC 铜染色可阳性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铜染色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主要的鉴别诊断为炎性腺瘤•诊断FNH 应寻找:–肿瘤内结节–带状纤维化–中央瘢痕–厚壁血管–GS 染色呈地图样–铜染色没帮助-二者均可阳性–CRP 和/或 SAA 在炎性腺瘤中为弥漫的强阳•15% FNH SAA染色可阳性 (常为片状阳性)–结合形态及免疫染色综合诊断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小结–良性,无恶变风险–形成自非硬化肝组织–非克隆性–病因学:血管分流–诊断:•影像学•形态•免疫组化小结—FNH组织学1.局限性病灶2.围绕温和肝细胞结节的带状纤维化3.纤维化条带中胆管增生4.肿瘤中央常有畸形厚壁血管5.中央瘢痕(较小肿瘤常见不到)6.染色–谷氨酰胺合成酶地图样着色–铜染色阳性肝腺瘤肝腺瘤的诊断-- 达不到肝细胞癌程度的分化较好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病史-- 非肝硬化背景“传统” 定义“肝腺瘤”的概念使用-- 达不到肝细胞癌程度的分化较好的肿瘤 --绝大多数为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病史-- 非肝硬化背景“传统范畴”-- 任何分化好的肿瘤(包括极像肝细胞癌的病例)--非肝硬化背景“扩展后的定义”肝腺瘤的诊断-- 达不到肝细胞癌程度的分化较好的肿瘤 --绝大多数为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病史-- 非肝硬化背景“传统范畴”-- 任何分化好的肿瘤(包括极像肝细胞癌的病例)--非肝硬化背景“扩展后的术语”附加的扩展术语:任何分化好的肿瘤(包括多数病理学家称之为肝细胞癌的病例)不管纤维化/硬化肝组织背景肝腺瘤的诊断-- 达不到肝细胞癌程度的分化较好的肿瘤 --绝大多数为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类固醇药物病史-- 非肝硬化背景“传统范畴”-- 任何分化好的肿瘤(包括极像肝细胞癌的病例)--非肝硬化背景“扩展后的术语”附加的扩展术语:任何分化好的肿瘤(包括多数病理学家称之为肝细胞癌的病例)不管纤维化/硬化肝组织背景肝腺瘤的诊断-- 达不到肝细胞标准的分化好的肿瘤 -- 非肝硬化背景最恰当的定义肝腺瘤•典型为年轻和中年女性•常有口服避孕药病史 (~80%)–口服避孕药可在很久之前或仔细询问病史才得知•其他危险因素:–使用雄激素–糖原累积病(I 型及III 型) –脂肪性肝疾病肝腺瘤•肝腺瘤有微小却真实存在的恶变风险–约5-10% 演变为癌–Beta-catenin 激活的腺瘤为高危–但 HCC 也可发生于无 beta-catenin 激活的腺瘤.•目前指南建立在大小和亚型的基础上–大于等于5cm 的肿瘤推荐切除肝腺瘤•肿瘤破裂是另一个重要的临床指征并可导致腹腔出血.•如果切除不彻底,腺瘤可复发肝腺瘤诊断–影像学可提示,但不能确诊–活检确诊•非肝硬化背景–但背景肝组织可有脂肪变性 (NAFLD)肝腺瘤需做的染色:1.区分肝腺瘤与肝细胞癌2.肝腺瘤分型•具有beta catenin激活的病例 HCC 发生率最高免疫染色•肝腺瘤•诊断第一, 分型第二免疫染色•肝腺瘤•诊断第一, 分型第二•肝腺瘤的分型染色•不用于区分肝细胞癌与肝腺瘤免疫染色•肝腺瘤•诊断第一, 分型第二•肝腺瘤的分型染色•不用于区分肝细胞癌与肝腺瘤–25% of HCC 显示 LFABP 丢失–50% of HCC CRP 阳性–17% of HCC SAA 阳性–30% of HCC beta catenin 核阳性–50% of HCC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弥漫阳性肝腺瘤•大体:境界清楚, 75% 有包膜. 背景无肝硬化肝腺瘤•亚型–目的是为了识别恶性转化高危的群体–通过分子生物学,分为4种主要类型–按免疫组化分类,指导临床•通过寻找因关键点突变导致表达变化的蛋白作为IHC 标记•并不像发表文献中的那么绝对•但可重复性较高,且非常实用肝腺瘤现有4 型(可能随时间变更)•Type 1: HNF1A 突变型, 35%»(1% 伴beta catenin 激活)•Type 2: 炎症型腺瘤, 50%»(1% beta 伴catenin 激活)•Type 3: Beta catenin 激活型, 1-10%»不应具有1型或2型的染色•Type 4: 未分类型, 10%»不适用与1, 2, 或 3型肝腺瘤 1型HNFalpha 突变型肝腺瘤1.HNF1A 突变型. 35%1.定义为IHC LFABP缺失2.大部分为散发3.罕见形式:MODY3胚系突变4.许多病例脂肪变性显著但是脂性肝炎不常见,如出现则警惕肝细胞癌5.有些1型腺瘤无脂肪变性6.1%显示beta-catenin 激活伴弥漫GS染色1型肝腺瘤1型肝腺瘤肝脂肪酸结合蛋白肝脂肪酸结合蛋白肝腺瘤-应全部或接近全部丢失-应与背景肝组织显著不同-背景肝组织应强阳肝腺瘤-通常各区带染色有梯度差异 1 区> 3区2型炎症亚型炎症型腺瘤肝腺瘤2.炎症型腺瘤. 50%1.定义为SAA或CRP染色阳性1.仅SAA 阳性2.仅CRP 阳性3.SAA 与CRP 都阳性4.非酒精性脂肪肝、乙醇可能为危险因素5.10% 为beta catenin 激活6.有些病例显示脂肪变性炎症型腺瘤炎症型腺瘤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背景肝组织腺瘤谷氨酰胺合成酶 C-反应蛋白与SAASAA 背景较少但SAA敏感性低 (85%)CRP背景脏,令人沮丧-寻找强且弥漫的阳性-与背景肝组织对比判读谷氨酰胺合成酶Beta catenin 激活型腺瘤定义为:-beta catenin核染色或-谷氨酰胺合成酶弥漫强阳认为此型演进为肝细胞癌的风险较高肝腺瘤3.Beta catenin 激活型. 1-10%3.此型争议较多4.当初法国的研究中纳入的许多“肝腺瘤”的病例按现在的观点来说应该是分化好的肝癌1.在分子肿瘤研究中强调清晰肿瘤模式的重要性2.不清楚是否beta catenin 激活是真正的亚型还是可见于任何亚型的附加发现3.定义为beta catenin核染色或谷氨酰胺合成酶弥漫强阳5.并且非1型或2型3型肝腺瘤Beta 激活型Beta catenin谷氨酰胺合成酶肝腺瘤4.未分类型 10%•显示LFABP缺失• CRP阴性•SAA阴性• beta-catenin核聚集阴性•谷氨酰胺合成酶不是强而弥漫阳性4型肝腺瘤未分类型未分类型肝腺瘤不典型腺瘤不典型腺瘤术语•不典型腺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肝肿瘤 (HUMP)不典型腺瘤组织学不典型性• 局灶网织纤维丢失• <5%的肿瘤有局灶细胞不典型性 (小细胞变,核不典型性)• <5%的肿瘤有局灶结构的不典型性(假腺管形成)• 结节内结节•? CD34弥漫阳性不典型腺瘤基因的非典型性• β-Catenin 突变型肿瘤(β-catenin核/浆阳性,但无任何其他非典型特征的意义现在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 > 50岁的女性•男性•与雄激素治疗相关CD34不典型腺瘤不典型腺瘤 • 需密切随访•强烈建议手术切除不常见的腺瘤黏液性腺瘤非肿瘤区域腺瘤黏液性腺瘤•常为多灶性腺瘤 •免疫染色LFABP 缺失–但测序显示HNF1 alpha 突变可阴性 •Beta catenin 染色核聚集阴性 –但可检测出(外显子3)突变 •2/3 病例有弥漫谷氨酰胺的合成 •恶性转化高风险腺瘤 腺瘤肝癌 网织纤维 Ki-67色素性腺瘤色素性腺瘤•色素–铁阴性–脂褐素阳性•90%病例glypican 3 (磷脂3)有很好的染色•电镜证实为脂褐素色素性腺瘤•所有的腺瘤中25%可见色素–12% 1 级(10X镜下少数区域可见) –6% 2 级(10X镜下多数区域可见) –6% 3 级(4X镜下多数区域可见)色素性腺瘤•所有的腺瘤中25%可见色素–12% 1 级(10X镜下少数区域可见) –6% 2 级(10X镜下多数区域可见) –6% 3 级(4X镜下多数区域可见)色素性腺瘤•高度富于色素–不典型腺瘤/HUMP–肝细胞癌•免疫表型–约2/3 显示LFABP 丢失–约1/3 SAA 和/或 CRP阳性–特别注意是否有GS弥漫阳性雄激素腺瘤雄激素腺瘤•2/3 男性; 1/3 女性•健身用雄激素•医学治疗;例如Fanconi 贫血•免疫表型–多数为beta catenin 激活型•60% 伴 beta-catenin 核染色•80% 伴GS 弥漫染色–Type 1: 10% 伴 LFAB缺失和 GS 弥漫染色–Type 2: 20% 炎症型腺瘤伴GS弥漫染色–Type 3: 50%–Type 4: 20%雄激素腺瘤雄激素腺瘤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的几率•肝腺瘤的不同定义削弱了此评估的有效性•可能存在选择偏差–影像学或临床表现不典型,及体积较大的腺瘤更容易被切除,导致选择偏倚•基于文献报道的165例完全切除的肝腺瘤,这种评估还是有价值的:–9% 有局灶的肝细胞癌–6% 称为“交界性、异型性或非典型性”恶性转化的几率•危险因素:–组织学不典型性•核异型•小细胞变•结节内结节•假菊形团•局灶网织纤维缺失–Beta-catenin•突变 (3号外显子)•免疫染色核聚集•谷氨酰胺合成酶弥漫染色–形态变异•雄激素相关性腺瘤•色素性腺瘤•粘液性腺瘤HCC arising in hepatic adenoma小结1.利用 H&E判断需要何种染色–Panel A: 良性,但不确定腺瘤还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The End –Panel B: 恶性,但不确定是肝细胞癌还是转移性肿瘤2.局灶性结节状增生靠H&E, 辅以GS和/或铜染色3.腺瘤: 先诊断,然后分型–主要目标是识别肝细胞癌转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