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_王敬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文化导刊2008.3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

王敬浩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资料分析与逻辑思辨的方法,以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生发展的历史理路为线索,归纳出其具有典型特征的历史阶段,进而寻找各历史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旨在揭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合理内涵,并为促进其合理发展寻找历史启示和理论依据。结果认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展的内在线索是个/本能)))人化)))理性回归0的过程;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养生0这一实用化需要;

其多样化表现形式是人力与自然力不断抗争、人性与神性不断抗衡的结果。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本质内涵则是体认人与万物和谐、实践人性自我完善的身体手段。

关键词:运动养生;历史演变;健身气功

关于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所指,普遍认为是/气功0;而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称为/健身气功0;另有人则认为应当指传统的/导引术0。这些观点说明,对于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所指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究其原因,可能与对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有关。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来揭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合理内涵,并为促进其合理发展寻找历史启示和理论依据。

一、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历史演变

(一)发生阶段)))原始巫舞

5吕氏春秋#古乐篇6记载:/昔陶唐(尧号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闷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故作舞以宣之。0这里/舞0应是为驱逐/阴0、/郁0之气而祈祷神灵的巫术之法,它通过舞动身体、鸣奏鼓乐、呼喊发力来渲染气氛,以通达神明。此时的/舞0很自然地起到了活利筋骨、排解郁闷的作用。原始的巫舞可以说是运动养生方法的萌芽,是后世导引术产生的源泉。

(二)发展阶段)))导引行气

导引术与行气法原本是两种方法,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方法。导引行气法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的发展。

11导引术。导引术的概念在5内经6中已明确提出,如5素问#异法方宜论6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0/中央者0指现在的黄河流域中部,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安定,饮食营养又丰富,但缺乏体力劳动,气血容易凝滞不畅,多发痿厥寒热之病,因此产生了导引之类的方法以防治疾病。可见,导引术具有使脏腑经络气血和畅、肢体轻柔灵便的功用。因而,医家大都倡导导引术。如内科医家张仲景提出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来治病;而外科医家华佗更是倡导导引术。

导引术最开始是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向后发展又逐渐加入了/气0的意识,即呼吸之气和意念之气。如明代5万寿仙书6中所记载的五禽戏,就较梁代5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6中所记载的五禽戏增加了/气0的术语,同时还加入了功效说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仿生性的导引术基本按照华佗五禽戏的模式发展,只是不断地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已,后来被武术家拿去用以强健体质,甚至技击,如形意拳等。同时,一些非仿生性的导引术也出现了,其最大特点是与医学或者气学结合得越来越紧,动作也以站姿或坐姿为主,而跌扑滚爬的动作几乎不再看到。

通过对导引术发展变化的简单归纳,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导引术是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特征,由仿生动作发展而来,不断融入、运用医学理论,结合呼吸调节的传统健身方式。

21行气法。关于行气法的记载,最早见于解放后出土的战国时代文物5行气玉珮铭6。铭文讲述的是周天功的练功过程。行气法的发生、发展,似乎一开始就走了与导引术不同的道路。如果说导引术是沿着科学化道路在发展的话,那么行气法则是在玄学化道路上与世俗中的人们若即若离,为历史中的人们所窥视。大体上说,行气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中产生和向超验中追求这两个过程,因而其具体方法也就有了本质差别。

第一阶段:从经验中产生,其方法朴直、可操作性强。

行气法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以及在与大自然交往中获得的感悟。从陶唐氏作舞可以看出,古人在与大自然斗争的长期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一定的动作、呼吸和发音的声调,可以调节人体的某些机能。历史上的一些著作所记载的关于行气法的理论和方法,也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如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巨著5周易6,据孔子说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0所作,其中就有许多论述气功的纲领。汉朝魏伯阳著的气功大作5参同契6就是在5周易6的基础上,参以练功实践而成。

98

由于古代人生活思想简朴,七情干扰比今日少,故人们在与自然界的交往过程中,体察到了/气0的存在,体察到了经络、脏腑的存在,体察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逐渐形成了对自身生命运动的正确认识,进而推动了行气法的发展,并使之由感性经验提升到理论。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把人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生命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理论高度。行气方法也在这个背景上系统化,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系统。

综上,行气法中无论是大呼大吸的方法,还是徐呼缓吸的方法,都是产生于古人的社会实践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并反过来用于医学和养生学实践。行气法在经验中产生又服务于经验的过程中,创造了珍贵的财富。

第二阶段:行气法在向超验中追求时,不免蒙上宗教神学色彩,其方法也更加玄妙。

行气法向超验追求的理论预设是/元气0说。元气表示气从虚无中刚刚产生,是世界之始、之元、之祖。元气是一切物的始点。一个物的出生,是由于早已存在的某些气的聚合,正是这些气造成了物的始点,因而,元气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元气的认识,不是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没有任何现实的内容,而纯粹是求长生者的推论结果¹。

由此,道家所谓服气法、采气法、布气法、胎息等行气法,佛家所谓禅定法、内视法、止观法等都是人们向超验存在追求的结果。在这样追求的过程中,行气法由大呼大吸,变为徐呼缓吸,最后连口鼻之呼吸也不要了,只有冥想,使行气法变得玄秘难求。

在经验中产生的行气法在医学和养生学实践中都有其广泛的适用性,而在向超验中发展产生的一些方法则越来越脱离人的普遍需要而悬搁于宗教神学之中。及至近代的气功/外气0效应,则让人在追求其无所不能的神奇性时,使理性意识偏离了正常轨道,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气功方法,更是玄而不可知。

(三)转折阶段)))内丹

道教内丹兴起于宋代,它是在唐以后外丹没落废除转而兴起的。内丹,就是借喻外丹烧炼术语而得名。其中融合进了某些古代运动养生方法,如吐纳导引。吐纳导引法的静功就是一种行气法。静功的主要目的是修炼性情,使神完气足精固。

在内丹术基础之上还形成了内丹学,它是指导道家炼养的主要理论,其宗旨是长生不死,其修炼方法是无为合神。

关于内丹修炼的方法,古今理论家都认为,它是不同于以往导引行气法的特殊方法。今王松龄在其5中国气功的史理法6一书中认为:/道家炼养派的-炼养.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即宋以前以-炼气.(吐纳、胎息、服气等)为主,自宋以后以-内丹.为主。在有关内丹的古典文献中,多使用隐语或术语。0他/据个人体会,凡隐语、术语多属于较高深的理法0,/内丹0即应是较高深的气功方法。至于之前/炼气0(吐纳、胎息、服气等)为主的各种方法,都属于入门功法,/很少使用隐语,即使用一些术语也是不太难懂的0。可见,/内丹0修炼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的运动养生方法的标志,/而其前的那些方法不过是入门的低级方法而已0。又说/练气功虽也有一定的呼吸锻炼内容(如吐纳法、调息法等),但更重视真气(炁、先天炁)的炼养,0真气就是内丹家所追求的、需要用精、气、神来炼养的真元之气。º同样,在唐宋之际的内丹家看来,内丹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导引术0和/行气法0,它是以人身为炼丹鼎炉,以人体为精气基础,以意念为动力,使精、气、神三宝凝聚不散而成的真元之气。有人从词源学上考察出/内丹0一词来源于佛家的慧思或道家的苏元朗,其实他们所说的内丹不过是内修而已,而过去的一切内修方法都是唐宋之际的内丹家所反对的。唐宋之际的钟、吕内丹派不仅反对铅汞炼丹,也反对服气。内丹家认为,铅汞炼丹是让铅汞水火之气在体内交媾成丹,而铅汞水火不过是体内的心肾之气罢了;内丹也根本不同于过去的服气胎息。唐代时,服气法已经发展成了所有内修法的综合概念:叩齿、导引成为服气的准备动作,存神被作为内视的要求之一,服气也就是胎息。魏伯阳在其5周易参同契6中严肃地指出,以往的种种做法,不但不能祛病延年,相反会导致短寿。因此,此前一切被认为可以不死成仙的方法全部遭到内丹家的否定,而真正正确的方法只有修炼/内丹0。

那么,内丹究竟是指什么呢?王松龄认为,修金丹就是修性。修性就可以得丹,而得丹就可以/长视久安0。修炼的具体方法是使体内的精、气、神三宝凝聚不散,使神完气足精固。而最上层的修炼方法就是/无为合神0(汉代殷长生5自叙6)。这样看来,/道家内丹之学,无非是通过身心互相作用,以使人之生命达于最佳状态,以延年益寿,开发智慧之一种学说、方法而已,本非迷信之事。0»

内丹学不同于其他任何炼养理论与方法,而是集老庄哲学和易理哲学以来所有理论之大成,兼融入宋儒、佛家之理论,破解了历史上的动静之争、有无之辩,并将玄秘的理论化为致用的方法。因而,内丹成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期。

(四)分化阶段)))气功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发展到这一阶段,出现了功用指向的分化,即从防病、养生的方法分化为发放外气治病的手段和增长特异功能的技法。

/气功0一词从其产生到赋予其特殊内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气功0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许逊著之5灵剑子6一书中。书中提到的/气功0一词,此/气0指气术,/功0指功德,而非功夫。但因5灵剑子6一书疑为宋人所作,故认为/气功0最早出现在唐代著作而收于宋代的5云笈七签6之5中山玉匮服气经#胎息羽化功第三6中,从词意上说,是指服气胎息之功夫,其内涵是比较有局限的。至清末,5元和篇6中又有5气功补辑6,及尊我斋主人编之5少林拳术秘诀6第一章5气功阐微6中详细论述习武者练气、养气之重要意义,世人因此就把气功作为武术的内容之一。而当/气功疗法0一词出现时,/气功0的使用便转向了医疗领域。该词最早见于1933年董志仁5肺痨病特殊疗养法#简称气功疗法6一书。至1956年2月,刘贵珍在5中医杂志6上发表了5中医气功疗法的操作方法6一文,在推广其/气功疗法0时,也将/气功0这一概念推广开来¼。这一点在现今研究者中已形成共识。

气功给当代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可以防病、治病,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认同,使很多人夸大了气功的作用,致使原本朴实的气功方法蒙上了神秘色彩。而这种神秘性又被另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