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调查原则、方法及相关统计20101014

合集下载

查灭钉螺技术资料

查灭钉螺技术资料

9.1
29.9
100
50.5 39.2 10.3 49.5
100
32.3 41.2 26.5 67.7
100
60.6 30.8
8.6
39.4
100
2021/7/13
16
2、秋季
➢优点 · 气候——适宜钉螺活动
· 繁殖——钉螺数量增加
· 螺数——土表钉螺亦多
· 水位——明显下降
➢缺点 · 草多——效力低
·两个螺段间的无螺区≤30米,为1个螺段
无螺区>30米,为2个螺段 ·从有螺段最远点各延伸15米为有螺段长度;若延伸段不足15 米,则按实际长度延伸 ·孤立螺点的长度按30m计算。
· 实际有螺段长度=有螺段机械框数×5=(4+2+3)×5=45m
· 计算有螺段长度=实际有螺段+ 30m = 45m + 30m = 75m
2021/7/13
23
查螺资料整理
1、查螺框数 · 机械框=7+4+2+3+4=20
2、查螺面积 · 长度=(机械框—1)×5=(20—1)×5=19×5=95m · 宽度=1.5m; · 面积=长×宽=95×1.5=142.5m2
2021/7/13
24
3、有螺面积
·以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结果计算
?坳 2
植被 种类
1
宽度 经 (m) 度
1.5 —
纬框 度别
机 —

日期:200 年 月 日
查螺及有螺框记录
8、9、10、11
14、15、16
8 10
12 14
16
环境类型:河流=1;沟渠=2;水田=3;塘堰=4;旱地=5;江滩=6;洲滩=7;湖滩=8;其它=9 植被种类:杂草=1;芦苇=2;树林=3;水稻=4;其它=5

钉螺鉴别及调查方法

钉螺鉴别及调查方法

钉螺的主要鉴别及调查方法一、钉螺主要鉴别要点1、大小,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

2、形状,呈宝塔状,螺塔一层一层有规律的逐步缩小。

3、螺旋,为5~8个。

属右旋螺。

4、有唇脊,壳口外唇近边缘有一较厚的脊状突起。

5、颜色,光壳钉螺为棕红色;肋壳钉螺为淡黄色或黄棕色。

6、螺壳:坚硬,用手用力捏,不易碎。

7、有假眉,眼球后方皮下组织内,有淡黄色颗粒聚集成的眉弓(需要在解剖镜下观察)。

唇脊脐孔不同种的螺类的形态钉螺和相似螺类的鉴别要点要点钉螺海蛳烟管螺菜螺拟钉螺长度5~1015 ~2810~177 ~9 3 ~6螺层5~91210~11 6 ~85~8旋向右旋右旋左旋右旋右旋壳口卵圆形有锯齿形近三角形椭圆形脐沟裂状厣有有无无有唇脊大多有无无无无或弱其它假眉金黄色,阴茎呈浅红色壳口处基部有3条横纹;纵肋稀疏壳口有皱褶眼有柄,能伸缩假眉白色,阴茎不呈红色二、钉螺调查1、调查时间一般在3-5月和9-11月。

最佳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半月(南北因气候关系略有差异),此时杂草少,有利于尽早灭螺。

气候温和,钉螺活动力强,出现在土表的钉螺数量多。

2、调查环境丘陵地带钉螺分布是随着水系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形的孳生环境中。

钉螺常呈零星、分散的孤立小片或点状分布。

钉螺孳生环境主要为洼地、草坡、菜地、田埂、小沟、池塘、水坝,堤埂、石芽等处。

3、调查方法设框:隔一定距离设一检查点,每点为一框。

调查河、沟、塘、田埂等一般按5-10米等距离设框;调查江湖洲滩、田地可采纵横系统抽样(棋盘式抽样)。

系统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法,适合于钉螺多而散在性分布的环境。

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调查点地域内的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及钉螺孳生的可疑环境进行螺情调查。

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若相邻两点(框)均未查到钉螺,可在两点之间的段,选择钉螺容易孳生的环境再抽查两个点(框)。

计算钉螺面积: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有螺的段,左右各延伸20m计算。

钉螺调查原则、方法及相关统计20101014

钉螺调查原则、方法及相关统计20101014

二、现场调查

1、江滩 首先确定查螺的起点,该起点应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以
便每年保持相同的起点。确定起点后,以堤脚边为第1线,与大堤平
行依次向江边等距离设线。每条线的起点为该线第1框,然后间隔等 距离设框。线距和框距可采取20~50m,最大不能超过50m。

2、洲滩 同上。 3、湖滩 同上。 4、沟渠 在常年水位线沿沟渠两边每隔5m或10m设框。 5、洼地 沿洼地周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6、田 7、塘 8、河 沿田周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在常年水位线沿塘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在常年水位线沿河道两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要安排钉螺调查专项劳务补助费用。
物资器材经费与劳务补助经费。
劳务补助对象仅为参加查螺的非血防专业技
术人员。
调查器材准备


1、查螺框 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 2、镊子或竹筷 镊子为15~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 3、螺袋 用牛皮纸制成5×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 查螺日期、线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 4、记录笔 参加查螺人员每人应准备一支笔,用以记录查螺框号和线 号、钉螺数等原始信息。 5、防护用具 防护油、手套、胶靴等用具,作为个人防护使用,以防止 血吸虫感染。
%),山丘地区3151.7万平方米(10.4%)。
安徽省2009年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分布情况
环境
类型 溪河
有 螺
环境数 251 有螺面积 6976239
活螺框现率
(%) 16.09
活螺密度
(只/0.11m2) 0.6204
沟渠
水田 塘洼 旱地 江滩 洲滩 湖滩

2014年查灭钉螺技术

2014年查灭钉螺技术
查灭钉螺技术
南湖区中心医院 盛 震 2015年4月
查螺灭螺

一、钉螺的形态和结构: 钉螺:螺壳和软体二部分组成。呈褐色,外壳 圆锥形,像小螺丝钉得名,长度一般不超过1 厘米,宽度不超过4毫米。
是二栖类动物。

钉螺形态结构



1、螺旋:有6-8旋,旋转方 向从左到右,右旋。顶端尖 而盲,称壳顶,向下依次为 核旋、核后旋、体前旋及体 旋。 2、纵肋,直棱或直梁:是 外表的纵行凸纹,但山区钉 螺并无显著的纵肋。 3、厣: 为封闭壳口的小盖, 呈半透明,卵圆形,上有旋 纹,附于螺足的背石。
有螺面积计算
有螺面积以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结果计算: 该条块在系统抽样有螺段中,故只根据系统抽样调查 结果来计算有螺面积。该条块系统抽样调查结果2段 有螺,但两有螺段之间的距离仅10m,应视为连续有 螺。 实际有螺段长度=有螺段机械框数×5 =(4+2+3)×5=45m 根据有螺面积计算方法,计算有螺段长度以实际有螺 段向两端各延伸20m。 计算有螺段长度=45+20+20=95m 有螺面积=长×宽=95m2≈100m2 本条块开头的30m一段没查到有钉螺,但考虑到可能 存在查漏,应全环境统计有螺,有螺面积=查螺面积 =110m2。
有螺面积计算
1、河道、沟渠、塘壁等线状环境,以实际有螺段向两端各延 伸20m为长度,宽度为环境的高度,高度以1.5m为限。一 般以1.0m计算。 (1)很大的沟渠应同时计算两壁和底部面积: 有螺面积=长×(左壁高+右壁高+底宽) (2)连续多处有螺,其间距虽大于40m,应作连续有螺, 有螺段两端各延伸20m为长度: 2、稻田:仅在田壁或进出水口查到钉螺,只计算田壁并向田 中间延伸1m为有螺面积: 有螺面积=田宽×1或(田壁高+1) 3、长度不到40m的沟渠,面积不到100m2的草地、宅基、天 井、坟墩等环境,即使只查到1只钉螺,应全部计算为有 螺面积。 4、有螺面积=长×宽

湖沼地区钉螺分布动态性的初步证据

湖沼地区钉螺分布动态性的初步证据

湖沼地区钉螺分布动态性的初步证据张志杰;彭文祥;陈更新;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崔道永;倪映【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年(卷),期】2007(19)2【摘要】目的研究湖沼地区钉螺分布的规律,为正确认识钉螺的生态学提供依据。

方法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抽取4块滩地作为研究现场,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推荐的查螺方法调查钉螺,并记录线框号。

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

计算4块滩地的中位数、95%可信区间(95%CI)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并分别用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拟合钉螺数据以分析钉螺的分布规律。

结果4块滩地钉螺的分布均为正偏态分布,钉螺密度(只/0.1m2)的中位数分别为9.0、15.0、41.5和22.0,95%CI分别为(0,41)、(0,68)、(0,170)和(4,73),聚集性指数分别为1.12、1.25、1.37和2.31。

谷潭湖滩既符合负二项分布,又近似指数分布,秋浦河外滩近似指数分布,菜籽湖滩可能近似指数分布,欧阳湖滩近似Weibull分布。

结论湖沼地区钉螺的分布不是简单的负二项分布,可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统计分布;动态过程;湖沼地区【作者】张志杰;彭文祥;陈更新;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崔道永;倪映【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防治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3.24【相关文献】1.湖沼地区行政村尺度的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J], 姚保栋;胡本骄;易平;姜庆五;周艺彪;王增亮;田安平;朱绍平;魏成建;杨其云;鲁丙坤;廖远志2.湖沼地区钉螺的生物学行为和环境因素对分布的相对影响 [J], 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陈更新3.湖沼地区植被改变对钉螺分布的影响 [J], 崔道永;倪映;张志杰;彭文祥4.湖沼地区湖北钉螺小尺度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J], 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陈更新;崔道永5.湖沼地区钉螺指数的初步研究 [J], 彭文祥;张志杰;周艺彪;庄建林;姜庆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防治控制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查螺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螺螨(主要是钉螺)是该病的中间宿主。

为了控制和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需要制定一项针对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的查螺工作方案。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方案:1. 建立钉螺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钉螺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可能滋生钉螺的水源进行调查和检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钉螺的孳生繁殖。

2. 加强并普及钉螺防治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钉螺的防治知识。

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水源。

3. 加强钉螺综合治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钉螺综合治理。

采用物理方法,如清理和疏通水道、修复水源,以减少钉螺滋生的环境。

采用化学方法,如使用杀螺剂对疫区水源进行治理,以降低钉螺的密度。

采用生物方法,如引入天敌鱼类、桡足类动物等,对钉螺进行控制。

4. 定期监测治理效果:建立针对钉螺繁殖和扩散的定期监测机制,评估和监测治理效果。

定期对疫区进行检测,在发现钉螺密度上升或者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钉螺的防治工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交流经验和技术,加强对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控制的研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而中间宿主之一就是钉螺。

钉螺孳生繁殖和扩散蔓延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针对钉螺进行查螺工作,以防止血吸虫病的进一步扩散。

首先,钉螺孳生的环境调查和监测工作是防治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

定期对潜在的钉螺滋生水源,如湖泊、河流、池塘等进行调查和监测,掌握钉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

这些监测工作可以通过人工采集钉螺样本,或者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等,进行远程监测。

钉螺调查方法及要求

钉螺调查方法及要求
低洼水宕、荒地等密度较高。 5、河岸树木、乱石等复杂环境常有螺。 6、日潮差大于1m、波浪冲刷处、死水塘等很少有钉螺。
-
五、钉螺的知识
二、在土表、土内的分布特点 1、一般土表钉螺约占60%,土层中占40%。 2、但因地区、气候、季节等影响而异。春秋季土表钉螺较
多,而严冬和酷暑则土内较多。 3、在土层中分布深度:湖沼、水网地区一般在2cm以内最多;
2、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中浸泡,铲草皮 6cm左右,铲后要清扫1次。露出水面的芦草、树枝等均要 割除并浸泡于水中,四周堤岸以喷洒剂量泼浇药液,以防 止钉螺上爬。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浸杀时间不少于 72小时,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须随时补水加药。投药剂 量为2g/m³。
3、浸杀总药量=- 水容量( m³)×剂量(克/m³)。
每个有螺环境要反复灭杀,每遍相隔两周左右 ,对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环境要反复灭杀巩固。 f、安全用药原则:
氯硝柳胺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所以使用、储存 等过程中要防止鱼类中毒事故。
-
七、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药物灭螺钉螺校正死亡率(%)=(灭后钉螺死亡率-灭 前钉螺死亡率)/(100 -灭前钉螺死亡率)
2、近五年内没有查获钉螺的环境,可以以环境为单位查1 /3环境,也可以以村为单位查1/3的村;
3、非疫区与有螺水系相通、养殖来自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 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的场所也要组 织开展相应的钉螺调查工作。
-
三、钉螺调查的组织形式
1、村级查螺:以村为单位组织1-2个查螺队伍,每个查螺队 5-6人,必须明确有1名村干部或村医生带队。查螺范围是 该行政村范围内所有应查螺环境。
3、大面积洲滩灭螺可采用出水量大、功效高的灭螺机。大 面积滩地喷洒灭螺时须增加人员移动输水管。因此,一个 灭螺机组通常需6~12人。内陆、山区小面积复杂环境可采 用出水量较小,但机动灵活,移动方便的灭螺机。使用药 物剂量为2g/㎡- 。

钉螺调查方法及要求

钉螺调查方法及要求

手工捕捉法
使用工具如铁锹、铁耙等, 对钉螺分布区域进行挖掘, 然后收集捕捉到的钉螺。
药物捕捉法
在钉螺分布区域投放药物, 吸引钉螺前来取食,然后 收集捕捉到的钉螺。
陷阱捕捉法
设置陷阱装置,利用钉螺 的趋光性、趋温性等特点, 吸引钉螺进入陷阱中,然 后收集捕捉到的钉螺。
环境监测法
监测水质
通过采集水样,检测水中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了解水 质状况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钉 螺分布区域作为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如随机抽样、系统抽 样等,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记录数据
详细记录每个地点的钉螺数量、分布情况等 信息,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作为证据。
实验室检测要求
1 2
样本处理
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分类、清洗和整理,以便进行 进一步的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DNA等分 子标记技术的钉螺检测方法。通过对钉螺 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准确鉴别其种类和 感染状态,同时还可以发现新发和变异病 种。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 速简便的优点,但需要相应的分子生物学 技术和设备支持。
免疫学检测法
总结词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钉螺进行免疫学检测,以检测其感染状态。
结果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或机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时间序列分析
对钉螺种群数量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钉螺分布、 种群结构、传播风险等进行深入 解读。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撰写钉螺调查报 告,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 过程和结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方法--应确定;
4、时间--应适当; 5、人员--应培训; 6、资料--应齐全; 7、经费--应预算; 8、组织--应建立。
明确调查范围
现有钉螺环境
目前有钉螺分布的环境,原则上每年应调查1次, 对于距离人群居住地较远、环境偏僻的人畜很难 接近的地区每年调查1/3面积。
可疑环境
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 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 环境,每年查螺1次。

长度(米)=最远点间距+50×2 宽度(米)=(最宽处间距+最窄处间距)÷2+50×2 即有螺片以纵向两端最远点的距离各延长50米为长度,以横向最宽处+最窄处 的距离除以2后各延长50米为宽度。
三、统计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2)计算公式 面积(平方米)=长(米)×宽(米) (3)感染性钉螺面积 江湖洲滩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的计算方法按以下原则进行:发现1个 孤立感染性螺点,向四周各延伸50米,即按1 hm2计算面积。若2个感
内陆水网地区可按灌溉渠系(河道、主渠、支渠、分渠、毛渠、田块 等)进行设框查螺。

山丘地区现场查螺应遵循”三从、四追“的原则。即从源头到下游、 从平原到山上、从潮湿到积水的原则,追查有螺水系的源头、追查有 螺水系的末尾、追查孤立的螺点、追查螺点扩散面。
三、钉螺解剖

1、器材准备 包括解剖镜、烧杯、滴管、解剖针、平板玻璃(3mm厚度、 8cm×14cm左右大小)。 2、压碎钉螺 分框将钉螺置于平板玻璃上,每块玻片上放置钉螺20只左右, 另用一块大玻片将钉螺轻轻压碎,再用解剖针将粘附在上面玻片上的钉螺软 组织拨到下面玻片上,然后在每个螺体上加一滴清水。在压碎过程中,应同 时观察并记录钉螺死活情况,如压碎后钉螺软组织收缩为活螺,否则为死螺。 3、镜检 将压碎的钉螺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用解剖针拔开外壳,依次撕 碎软体组织,发现血吸虫尾蚴(双尾蚴)、子胞蚴即为感染性钉螺。解剖针 每拨弄一次螺软组织后,应及时用卫生纸擦干净,防止尾蚴粘混。 4、记录解剖结果 将钉螺解剖结果逐框记录在钉螺解剖登记表上,包括查螺 地点、线号、框号、总螺数、死螺数、活螺数、感染性螺数。 5、废弃物处理 将用过的玻片及解剖的钉螺要用84消毒液或开水浸泡30分钟, 玻片用清水冲洗擦干后使用。
3、钉螺感染率(%) =
有螺框数 调查框数
×100%

感染螺数 观察螺数
×100%
感染螺数 调查框数

4、感染螺平均密度(只/0.11m2) =
5、钉螺自然死亡率(%)=

死亡螺数 捕获总螺数
×100%
某地春季按照10米等距离设框对一河沟开
展钉螺调查,该河沟长年有水且水位比较 稳定,沟岸坡高为2.5米(水位线以上)。 河沟两岸每侧设框58框,共调查116框,每 框均查到钉螺。现场调查结束后对查获的 钉螺全部解剖,结果显示解剖总螺数680只, 其中活螺数612只,感染螺数5只,感染螺 框数3框。试问该河沟活螺平均密度、钉螺 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是多少?该 河沟钉螺面积是多少?
钉螺调查原则、方法及相关 统计指标
血吸虫病传播链
中间 宿主
入水
中间宿主(钉螺)

肋壳钉螺:螺体
较大,分布于湖
沼地区。

光壳钉螺:螺体 较小,分布于山 丘水网地区。
全国钉螺分布

有螺面积37.23亿平方米,湖沼地区35.79亿平方米 (96.15%),水网地区197.85万平方米(0.05%),山 丘地区1.14亿平方米(3.78%)。
0.7944 0.8781 0.8328 0.6615 0.4068 1.0578
其它
合计
182
6778
980651
303044122
33.19
20.56
1.4333
0.8436
钉螺调查目的
了解疫区范围;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及其变化; 确定重点环境; 制订灭螺规划; 考核灭螺效果; 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依据。

钉螺调查是血吸虫病常规防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钉螺调查步骤与方法
准备工作 组织实施 资料整理 统计分析 专题报告

查螺工作艰巨性
1、钉螺分布广、星罗棋布,很难全部查到--漏查;
2、钉螺个体很小、隐蔽在草根、缝隙中,分布环境复
杂,很难发现--查漏;
3、查螺技术原始,缺乏先进工具,工作效益低下;
钉螺调查时间不易过早或过迟,一般应安排
在春季3月下旬-5月份和秋季的10-11月份 进行。
做好查螺工作经费预算
查螺工作量大,时间紧,根据调查的工作量
要安排钉螺调查专项劳务补助费用。
物资器材经费与劳务补助经费。
劳务补助对象仅为参加查螺的非血防专业技
术人员。
调查器材准备


二、现场调查

清除框内杂草,再用镊子或筷子捡获框内全部钉螺,每框
钉螺分袋包好,并在螺袋上记录好框号、线号以及捡获钉
螺数,如果框内未发现钉螺,则在手持的原螺袋上记录无 螺框的框号和线号,以防误差。

在同一条线上,如果连续3框未查到钉螺,可在等距离设
框点的附近再加查1-2框,专找可能有钉螺的特殊环境设
4、查螺工作辛苦--有技能、有体力、有责任。
制订钉螺调查工作方案
WHERE-在哪里查?
HOW
TO DO-怎么查? WHAT TO PREPARE-作哪些准备? WHO-哪些人查? MONEY-需要多少经费支持? WHEN-什么时候开始?
1、目的--应明确; 2、地点--应具体;
二、现场调查

1、江滩 首先确定查螺的起点,该起点应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以
便每年保持相同的起点。确定起点后,以堤脚边为第1线,与大堤平
行依次向江边等距离设线。每条线的起点为该线第1框,然后间隔等 距离设框。线距和框距可采取20~50m,最大不能超过50m。

2、洲滩 同上。 3、湖滩 同上。 4、沟渠 在常年水位线沿沟渠两边每隔5m或10m设框。 5、洼地 沿洼地周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6、田 7、塘 8、河 沿田周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在常年水位线沿塘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在常年水位线沿河道两边每隔5m或10m等距离设框。
活螺平均密度=612/116=5.28
钉螺死亡率=68/680=10%
只 /框 只 /框
感染螺平均密度=5/116=0.043
钉螺面积=(57×10+30)×2.5×2=
3000m2
质量控制
1、省级机构:每个市抽查1-2个县,每个县
抽查1-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查2个村,每个 村抽查2个已查螺环境。 2、市级机构:对每个县抽查。 3、县级机构:对每个乡抽查。 4、乡级机构:对每个已查环境进行考核验收。
1、查螺框 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 2、镊子或竹筷 镊子为15~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 3、螺袋 用牛皮纸制成5×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 查螺日期、线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 4、记录笔 参加查螺人员每人应准备一支笔,用以记录查螺框号和线 号、钉螺数等原始信息。 5、防护用具 防护油、手套、胶靴等用具,作为个人防护使用,以防止 血吸虫感染。
生,原则上可不再定期查螺。其它监测环境应每年安排1次查螺。
明确调查范围
其它环境

对原先无螺区,如果发现经确诊是在当地感染的血
吸虫病人后,应及时开展追踪查螺。

在洪涝灾害年份,对洪水淹没的可疑环境应在退水
后开展1次查螺。
合理安排查螺人员

根据调查的任务量,按每人每天60-80框左右合理安排钉
螺调查人员。
框,发现钉螺另外装袋,并注明环境抽样及框、线号。

环境名称 ×××× 线号 1 框号 1 检获钉螺数 8

环境名称 ×××× 线号 1 框号 2-3-4 检获钉螺数 12

二、现场调查

江滩、洲滩、湖滩地区对于面积较大的环境可按自然或人工标记划分 为若干块进行设框调查。

三、统计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2、江湖洲滩地区


总面积不超过15 hm2的洲滩,发现有螺,全部计算为有螺面积。
总面积大于15 hm2的洲滩,先确定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在300米以 内时,融为一个有螺片,有螺框之间的距离大于300米时,分为两个有螺片单 独计算。

(1)有螺面积 有螺片确定后,先计算出有螺片的长度和宽度,再将长宽各 向两端延伸50米计算有螺面积。
明确调查范围
监测查螺环境

已达到消灭标准流行地区以及与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区,养殖来自
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码头、 船坞等环境作为监测查螺环境。

对达到传播阻断村近2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3-9年未查
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10-15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查螺1 次;15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如环境已彻底改变,已不适宜钉螺孳




钉螺死活鉴别
(1)敲击法 (2)爬行法
感染检查判定方法
(1)
压碎法 逸蚴法
(2)
三、统计分析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钉螺面积
1、山丘、水网地区 (1)确定有螺段 相邻框中有螺为一个有螺段。两个有螺段之间的无螺区在30米以内时, 融为一个有螺段。无螺区超过30米时,按两个有螺段计算。 (2)计算有螺段的长度 确定有螺段后,从有螺段的最远点各延伸15米为有螺长度,孤立螺点 的长度按30米计算。 (3)计算有螺段的宽度 常年有水且水位比较稳定的河沟,以河沟岸的实际坡高为宽度。夏水 冬涸的河沟,以河沟两侧的实际高度+底宽为宽度。如仅一侧有螺。 则以一侧的高度为宽度。田埂以1米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