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覆盖规划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LTE覆盖估算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LTE覆盖估算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LTE覆盖估算在当今高度互联的时代,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一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其网络覆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

而LTE 覆盖估算则是网络规划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确定基站的布局、频段的选择以及网络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理解 LTE 覆盖估算,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覆盖。

简单来说,覆盖就是指移动通信信号能够有效到达的区域。

一个良好的覆盖意味着用户在该区域内能够稳定地进行通信,如打电话、上网、传输数据等,且能获得较好的服务质量。

LTE 覆盖估算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众多的因素。

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用于描述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损耗情况。

不同的地理环境,如城市、郊区、农村,其传播模型是不同的。

城市中高楼林立,信号容易受到阻挡和反射,传播损耗较大;而在郊区和农村,障碍物相对较少,传播损耗相对较小。

频段也是影响 LTE 覆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一般来说,低频段的信号传播距离较远,覆盖范围较大,但可用的频谱资源有限;高频段则相反,频谱资源丰富,但传播距离较短,覆盖范围较小。

因此,在进行覆盖估算时,需要根据可用的频段资源和覆盖需求来综合考虑。

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天线特性同样对覆盖有着显著的影响。

发射功率越大,信号能够传播的距离就越远,覆盖范围也就越大。

而天线的方向、增益、下倾角等参数则决定了信号的辐射方向和强度分布。

通过合理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除了上述硬件因素,用户的业务需求也是不能忽视的。

不同的业务对信号质量的要求不同。

例如,语音通话对信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而数据下载则更关注传输速率。

因此,在进行覆盖估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和质量要求来确定合适的覆盖指标。

在实际的 LTE 覆盖估算中,通常会采用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随着挪移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LTE网络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4G LTE网络规划中,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4G LTE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PRACH规划1.1 PRACH的概念和作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4G 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的作用是允许UE向基站发起初始接入请求,以便建立通信连接。

1.2 PRACH的参数规划PRACH的参数规划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子帧配置、根序列索引以及前导格式等。

每一个参数的选取都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1.3 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PRACH容量规划、PRACH功率规划和PRACH覆盖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PRACH的容量和功率,以及优化PRACH的覆盖范围,可以提高系统的接入成功率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规划的概念和意义邻区规划是指在4G LTE网络中,将不同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无缝切换和优化系统性能。

邻区规划能够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

2.2 邻区规划的方法邻区规划的方法包括手动规划和自动规划两种方式。

手动规划需要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干预,而自动规划则是利用专业软件进行邻区规划,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优化。

2.3 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邻区关系的建立和优化、邻区间距的设置以及邻区参数的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关系和邻区间距,并优化邻区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和网络容量。

三、PCI规划3.1 PCI的概念和作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4G LTE网络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物理标识。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在当今移动通信领域,4G LTE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网络技术,为了更好地优化网络性能和提升用户体验,网络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讨论4G LTE网络规划中的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一、PRACH规划1.1 确定PRACH配置在LTE网络中,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在规划PRACH时,需要确定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PRACH的频率、时隙、前导序列等参数。

1.2 考虑PRACH资源分配在高密集度小区覆盖下,PRACH资源可能会受到竞争和干扰,因此需要考虑合理分配PRACH资源,避免资源冲突和碰撞,提高接入成功率。

1.3 优化PRACH参数通过不断优化PRACH参数,如PRACH资源的分配方式、PRACH预留比例等,可以提高网络的接入性能和效率,减少接入时延。

二、邻区规划2.1 确定邻区关系在LTE网络中,邻区之间的关系对网络性能和覆盖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邻区规划中,需要确定邻区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邻区、同频邻区、异频邻区等。

2.2 优化邻区参数通过调整邻区的参数设置,如邻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等,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网络的覆盖质量和容量。

2.3 考虑邻区间的干扰在邻区规划中,需要考虑邻区间的干扰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邻区间的距离和参数配置,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PCI规划3.1 确定PCI规划策略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网络中小区的唯一标识符,合理的PCI规划对网络性能至关重要。

在PCI规划中,需要确定PCI规划的策略,如避免PCI冲突、优化PCI分配等。

TD-LTE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关键技术探讨

TD-LTE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关键技术探讨

务 需 求 的 发展 。处理 突发 事 件 能 力 必 须 提 高 ,而 短 波 广 播 又 是 的发 展 中 .频 率 的 管理 规 划越 来越 科 学合 理 、新 型 数 字 化 发 射
国 家 应 急 广 播 系统 中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所 以 必 须 限 定 调 度 发 机 的 使 用 越 来 越 稳 定 可 靠 、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及 人 口分 布 等 社 会
1.2 TD—LTE无 线 网络 的覆盖特 性
一 般 来 说 ,网络 规 划从 结 构 内容上 可 以 划 分 为 两种 形 式 . 一 种 是 核 心 网规 划 ,另 外 一种 是 无 线接 入 网规 划 ,即本 文 所 要 研 究 的无 线 网络 规 划 。 相较 于 3G 网 络 技 术 而 言 ,TD—LTE无 线 网 络技 术 要 更 加 先进 .其 属 于 4G 移 动 通 信 系统 。自带 覆 盖 规 划 。
IJ1[’E 系统 结 构 可 以 分 为核 心 网 EPC和接 入 网 E—UTRAN 两个 部 分 .相 较 于 3G 无 线 网络 来 说 .TD—LTE 结 构 有 着 简洁 性 的 特 点 。传 统 的 RNC 单元 去 除 。主要 由 eNodeB构 成 .通过 x2可 以将 多个 eNodeB接 口连 接 起 来[”。
(4)在 现 有 资 源 极 尽 使 用 的 前 提 下 ,如 何 应 对 突 发 事 件 , 上 我 们 也 在 用 算 法 追 求 最优 化 。
并 从 中 高效 率 的 完成 应 急 任 务 也 是 目前 工 作 的 重 点 面 对 业
随 着科 技 的发 展 ,信 息 化技 术越 来越 精 准 化 。在 短 波 广 播
综上 所 述 ,在 短 波广 播 调 度 工作 中 ,算 法 的 应 用 无 处 不 在

lte无线网不同场景覆盖解决方案

lte无线网不同场景覆盖解决方案

lte无线网不同场景覆盖解决方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网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中的覆盖需求,LTE无线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针对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探讨LTE无线网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中心区域覆盖解决方案城市中心区域的通信需求通常非常高,因此在这种场景下,LTE无线网需要提供高密度的覆盖和大容量的网络支持。

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微基站部署:为了提供高密度的覆盖,可以采用微基站的方式进行部署,将基站更加靠近用户,提高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

2. 天线切换技术:通过使用天线切换技术,可以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容量。

例如,采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3. 频谱资源管理:在城市中心区域,频谱资源非常紧张。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可以采用动态频谱分配和共享的技术,使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共享频谱资源。

二、郊区和农村地区覆盖解决方案郊区和农村地区通常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用户分布稀疏等原因,需要特殊的解决方案来提供有效的覆盖。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1. 高天线架设:由于地区广阔且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可以采用高天线架设的方式,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穿透能力。

2. 增强覆盖范围:为了覆盖较大的地理范围,可以采用信号中继设备,将信号进行延伸和扩展。

3. 利用低频频段:由于低频信号具有更好的穿透能力,因此在郊区和农村地区,可以优先利用低频频段进行覆盖,提高覆盖质量。

三、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对于室内环境,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干扰等因素,需要采用特殊的解决方案来提供稳定而高质量的覆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1. DAS系统: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可以在室内建筑物内提供均匀而强大的信号覆盖。

LTE弱覆盖问题研究分析与优化

LTE弱覆盖问题研究分析与优化

LTE弱覆盖问题分析与优化————————————————————————————————作者:————————————————————————————————日期:TE弱覆盖问题分析与优化摘要:本文结合现网实际工作情况介绍了LTE弱覆盖的发现手段,LTE弱覆盖的成因,以及LTE弱覆盖的解决方法,总结相关经验,为LTE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LTE弱覆盖、MR数据、站点仿真。

1. 概述良好的无线覆盖是保障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前提。

在无线网络优化中,其第一步即为进行覆盖的优化,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特别是对LTE网络而言,由于其多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同频干扰严重,覆盖与干扰问题对对网络性能影响重大。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覆盖空洞、弱覆盖、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

覆盖空洞可以归入为弱覆盖中,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都可以归为交叉覆盖。

所以,覆盖优化主要有两个内容:控制弱覆盖和重叠覆盖。

但究其基础性而言,第一步应为消除弱覆盖,其次才是控制重叠覆盖问题。

2. 覆盖指标分析LTE中覆盖参考值为RSRP。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在协议中的定义为在测量频宽内承载RS的所有RE功率的线性平均值。

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即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

当前对LTE网络的覆盖考核一般表示为连续覆盖率和深度覆盖率,具体如下:当某个区域的连续覆盖率低于96%时,一般认为该区域存在弱覆盖。

3. 弱覆盖判断手段(1)路测:采用测试工具进行现场测试。

其为发现弱覆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分DT、CQT两种。

前者主要针对道路,了解“线”的连续覆盖情况;后者主要针对室内,了解“点”的深度覆盖情况。

路测覆盖图所如下图所示:(2)KPI指标统计。

基于LTE技术的高校高速网络建设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LTE技术的高校高速网络建设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LTE技术的高校高速网络建设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未来已来。

随着4G大潮临近,上海工行积极推进LTE网络建设,率先完成校园网络建设优化,并积极开展体验宣传活动,高速、畅快的网络体验倍受广大师生欢迎。

此外,上海LTE一期无线规划也已完成。

图:校园新生体验4G高速LTE进校园极速体验倍受师生喜爱根据省公司LTE网络建设部署,上海工行早启动、早建设,顺利于今年8月29日完成52个校园站点优化升级、9个校区的网络整体优化工作,其中包括31个宏站、15个室分建设,并达到省公司单验宏站上行6Mbps下行40Mbps,室分双流上行6Mbps 下行50Mbps、单流上行6Mbps下行30Mbps的要求。

以优质网络为基础,上海工行立足优势充分发掘校园的消费潜质,用4G抢先体验为利器,以流量运营为营销核心,利用迎新发力,巩固动感地带自身的校园统治力,分别在上海科技学院、上海理工学院、上海理工城市学院、上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校区)在校园迎新现场开展4G抢先体验活动。

学生客户通过体验视频随意拉、刷新网页、下载APPS等方式体验4G 高速,并获得玩转3G印章,收集印章可以兑换礼品,活动累计参加体验客户达12530人。

图:上海LTE一期规划建设上海LTE一期无线规划部署完成此外,根据省公司LTE一期规划要求,上海工行完成LTE 一期规划建设部署,共规划宏站2014个,室分407个,实现主上海的连续覆盖,覆盖面积达263.25平方公里(上图红色圈范围);一般上海覆盖面积为251.82平方公里(上图黑色圈范围),占一般上海面积的17.1%,主要覆盖各镇区中心的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做到镇区100%覆盖。

未来已来。

随着4G大潮临近,上海工行积极推进LTE网络建设,率先完成校园网络建设优化,并积极开展体验宣传活动,高速、畅快的网络体验倍受广大师生欢迎。

此外,上海LTE一期无线规划也已完成。

图:校园新生体验4G高速LTE进校园极速体验倍受师生喜爱根据省公司LTE网络建设部署,上海工行早启动、早建设,顺利于今年8月29日完成52个校园站点优化升级、9个校区的网络整体优化工作,其中包括31个宏站、15个室分建设,并达到省公司单验宏站上行6Mbps下行40Mbps,室分双流上行6Mbps 下行50Mbps、单流上行6Mbps下行30Mbps的要求。

从系统设计分析LTE系统覆盖与容量规划

从系统设计分析LTE系统覆盖与容量规划
将经历快衰落的影响。
能够将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等效为低速并行数据传输. 克服 了前述频率性选择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但是在给定的
带宽内, 放置信号的紧凑程度决定了系统的频谱效率。为
避免不同载频上信号之间的干扰 . 需要通过设计让两个信
号保持正交特性。
为了克服多径时延带来的码间串扰 . 除了通过接收机 端采用均衡器接收的方法之外, 还可以将信号波形巧妙地 设计为能抗多径失真的信号 , 此时可以大大简化接收机。 如图 3 所示, 在相邻的符号之间插入连续的零作为保护时
T 与 L E技 术 铡 瓤 论坛 0 T
21 F M技术 . O D
pexC ) r ,P 来防止码间串扰 , i f 这种设计不仅防止了码问串 扰,也保证 了能够接收到完整无缺的信号波形 .如图 4
所示 。
从移动无线环境信号传播理论可知. 在移动通信系统
中传输的无线信号将会受到由于多径传播导致的时延扩
但是一个新兴的技术从标准成熟到产品商用和网络
成熟 往往需 要经历一 段相互 交错 的曲折 时期 。纵 观 T . D A的发展历程. DS M C 无线网络规划理论及方法的深入
研究对于推动其标准成熟 、 网络成熟和实际运营都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随着 L E设备的发展, T 进行 L E T
1 前 言
从 20 04年年底开始 ,T L E经历了长足发展的阶段 , 其 中备受我国关注的T —T DL E也发展迅速。07 1 月 7日, 20 年 1 3 P A 1 G PR N 会议通过了中国移动与 2 7家公司联合署名
无线网络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十分必要。 无线网络规划的 重点是对网络覆盖与网络容量的规划.T L E的系统参数设 计与关键技术应用是决定网络覆盖与容量特点的根本要 素,因此本文将从 LE关键技术的特点出发 .分析 LE T T 网络覆盖与容量评估方法 . 从系统物理层结构等角度深 入剖析影响 L E网络覆盖与容量的因素 。 T 最后给出进行 L E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的建议,为 LE无线网络规划 T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网络覆盖规划技术研究随着无线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目前的2G、3G网络承载能力日趋饱和,为了应对移动网络的不断凸显的供需矛盾,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技术(LTE)逐步从理论走向现实。

强大的业务承载能力、高效的系统资源利用方式、低廉的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灵活的网络部署模式使LTE越来越受到各主流运营商的青睐。

LTE系统标准化的不断成熟有效地推动了相关产业。

从目前来看,3GPP 在Release-8的相关工作已经冻结,在此基础上各设备商已经展开了LTE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各类实验局的部署和测试也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从整个产业来看,虽然LTE产品的研发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LTE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灵活性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因此业界对于LTE系统特征、建网思路、优化策略尚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

就LTE网络规划而言,系统性理论体系及应用方案的缺失成为LTE能够高效、精确部署的主要技术障碍。

在LTE系统中,空中接口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高级编码调制方式(AMC)、混合自动重传(HARQ)等先进的无线链路技术,并通过动态调度、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ICIC)、功率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算法提高空口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2-3]。

从LTE的网络设计来看,上述无线技术在提升网络性能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分析的复杂度。

要实现高效、可靠的LTE网络覆盖规划方案,需要通过系统化的理论、仿真、测试等,从而对系统的技术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与2G、3G网络相比,LTE网络在资源共享方式、系统干扰特征等影响网络覆盖性能的核心因素方面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传统的覆盖规划及链路预算思路和方案已远不能满足LTE实际建网的需要[4]。

鉴于上述原因,对于LTE系统的覆盖规划,需要分析和总结网络建设的潜在需求,剖析LTE系统的技术和网络特征,总结出适合LTE网络建设的覆盖规划体系和方案,并不断完善。

另外,增强频谱效率是提升LTE 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它和频组网下的LTE系统网络设计是文章关注的重点。

1 LTE网规流程及覆盖规划策略总体来看,频分双工(FDD) LTE的网络规划流程和2G、3G规划流程基本保持一致,包含需求收集和分析、覆盖和容量设计、站点选择、规划仿真、报告撰写五大部分。

其中,覆盖和容量设计是整个网络规划的核心要素,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结合对网络特征的深入分析,对网络规模进行全面估算。

文章主要对LTE系统的覆盖规划方法进行分析。

FDD LTE系统覆盖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基于实际的小区边缘覆盖需求,在一定的系统参数设置下,估算基站能够实现的覆盖距离,从而得到网络规模需求。

根据应用场景和实际的规划需求,FDD LTE系统的覆盖规划策略一般主要分为3类:基于上行边缘速率要求的网络规模估算第1种策略主要应用于只限制了上行边缘速率的覆盖需求。

基于上行速率,在一定的链路预算参数输入下,计算出上行的覆盖半径;并根据得到的上行覆盖半径预测下行可实现的边缘速率;基于下行边缘速率要求的网络规模估算第2种策略主要应用于只限制了下行边缘速率的覆盖需求。

基于下行速率,在一定的链路预算参数输入下,计算出下行的覆盖半径;并根据得到的下行覆盖半径预测上行可实现的边缘速率;基于上行和下行边缘速率要求的规模估算第3种策略主要应用于同时限制了上下行边缘速率的覆盖需求。

基于上下行速率,在一定的链路预算参数输入下,分别计算出上下行的覆盖半径;并通过比较即可得到受限的覆盖半径。

在实际的网络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选取合适的覆盖规划策略,灵活应对网络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2 LTE上行覆盖规划关键技术要解决LTE覆盖规划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上行或下行的边缘业务速率要求得到相应的覆盖范围。

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或业务,还要考虑控制信道的相关覆盖性能。

文章主要讨论业务信道受限场景下的覆盖规划问题。

在给定的业务速率需求下,需要从LTE的链路及系统两个主要方面对网络的技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对于LTE上行覆盖规划技术的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系统级研究和链路级研究。

由于LTE系统上行引入了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多址接入方式,小区内的用户之间互相正交,干扰主要来自于邻小区的激活用户,上行功率控制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小区间的干扰模式及干扰强度[5-6]。

在LTE上行覆盖设计中,干扰余量作为网络规划的核心依据之一,直接取决于功率控制方法、应用场景等因素,并需要通过系统级仿真对不同环境下的干扰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上行覆盖规划提供较为贴近实际应用的参考设置。

根据建网侧重点的不同,上行干扰特征会受到功率控制策略等方面因素的主导。

对于LTE 系统,上行干扰特征最直接的衡量就是平均干扰抬升(IOT)。

因此上行IOT的分布特征取决于实际的应用场景及上行功率控制参数。

LTE上行功率控制分为开环功控和闭环功控。

一般情况下,系统的开环功控基本决定了系统的干扰模式,闭环功控主要用在实际的网络运行中根据业务及干扰的变化对系统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具体来看,开环功率控制主要通过对功控参数P 0和α的确立来满足特定的网络设计需求,不同的参数集合会带来不同的网络覆盖和容量特征。

为满足实际规划的需求,需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上述参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满足特定要求的参数,同时在相应的参数设置下研究系统的干扰特征,即平均IOT,并分析相应的上行干扰余量。

基于上述分析,不同的参数会带来差异化的系统性能指标及干扰特征,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

在LTE系统的建网初期,网络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覆盖。

根据上述讨论,在以覆盖准则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中,可以设计相应的功控参数来满足覆盖的最大化(降低干扰),由于网络负载的设计目标各不相同,需考虑不同负载下的网络干扰水平,以此作为覆盖规划的参考依据,。

在链路研究方面,该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给定数据速率下用户带宽的优化配置。

对于特定的边缘数据速率需求,可以通过给用户分配不同的带宽来实现,但同时会带来不同的覆盖性能。

通过对信道容量的研究及链路级仿真结果系统性的全面分析,在给定的数据速率要求下,对配置带宽的优化可以增强业务的覆盖性能。

该设计是根据链路仿真及实际系统测试中对链路性能的分析,从终端功率使用效率出发,对特定的业务速率、不同用户带宽分配下的性能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业务速率需求,可以得到优化的上行占用带宽,实现较好的覆盖性能,。

以上分别从系统及链路两个方面确定了上行链路预算的核心内容:干扰余量及上行发射带宽(与之对应的调制编码格式及目标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由链路仿真给出)。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传统的链路预算、计算方法计算出给定边缘数据速率下的上行最大允许路径损耗(MAPL)。

3 LTE下行覆盖规划关键技术与上行类似,下行覆盖规划设计包含系统及链路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中链路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链路设置,如调制编码格式(MCS)、带宽等下的链路仿真,分析不同信道环境、业务速率对链路质量(载干比)的需求,以此作为覆盖规划的依据;系统级的研究方面,主要是依托系统仿真,对覆盖区域中不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干扰强度、干扰余量、载干比等在不同应用场景及覆盖范围下进行深入的仿真分析:一方面研究传统的基于干扰余量的链路预算方案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建立在信号与干扰之间的纽带,对现有的覆盖规划思路作进一步改进。

LTE下行干扰情况受到组网方式(干扰协调方式)、系统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随着小区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链路预算中的关键参量干扰余量也随之变化,。

由于干扰余量与小区半径的强相关特性,传统的基于给定干扰余量计算小区半径的思路已不再适用于现行情况,需要重新寻找相对比较稳定的中间参数来分析。

经过大量的系统分析,几何因子(GF, GF=本邻小区信干扰之比)以其独到的特性为下行链路预算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桥梁。

在满负载(100%)全同频组网(Frequency Reuse Factor=1)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小区半径下的几何因子累积分布函数(CDF)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覆盖半径下,几何因子的分布几乎重合(),该特征为LTE下行链路预算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中间参数。

在网络设计中,一般选取95%的区域覆盖所对应的几何因子作为覆盖规划的参考依据,在全同频组网、满负载条件下,如图6中仿真结果,几何因子为3 dB。

实际组网中的设计目标不同,因此需要考虑不同系统负载下几何因子的差异性,并以此作为相应负载条件下的参考取值,通过利用几何因子,在下行覆盖分析中,可以在干扰噪声比(SINR)间建立起明确的数学关系。

具体来看,在实际的链路预算中,根据特定的需求确定下行边缘所需要的SINR,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边缘所需的最低接收信号强度,根据基站的发射功率,可以计算得出MAPL(如公式1—3)。

其中SINRrequire是目标信干燥比,Srequire是接收端需要的最小接收功率,P为基站发射功率,sh_margin为阴影余量,Loss为包括馈线损耗在内的所有设备损耗,Gain为包含天增增益在内的所有设备增益。

4 结束语LTE的开放性及灵活性给网络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整个业界来看,对于LTE实际组网的研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文章通过对LTE网络规划流程和需求的理解,结合覆盖规划中关键技术分析及对系统特征的深入研究,一方面给给出了LTE覆盖在不同需求下的规划思路,为商业需求到技术需求的转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另一方面,提出LTE系统上下行链路预算的整体技术思路、关键参数的取值分析及应用方法,为LTE实际网络的设计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