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前后圆明园对比图

破坏前后圆明园对比图
破坏前后圆明园对比图

破坏前后圆明园对比图

圆明园被侵略者烧毁前美如仙境(组图)

2

3

6

7

10

11

12

13

14

2008年02月26日03: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残垣断壁的圆明园遗址(大水法)

横店圆明新园效果图(西洋楼―大水法)

公元1860年,大火在焚烧了整整3天后,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烧得面

目全非,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此后的百余年间,是否要重建圆明园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是主张修复的“主修派”,还是主张维持原状的“保留派”,都举步维艰。无可否认的是,这片废墟承载了太多的沉重记忆,列强侵略中

国的历史在这里镌刻。

2006年初,以经营影视基地而闻名的浙江横店集团宣布将筹建圆明新园。建筑界、学术界一片哗然,众多网民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2008年2月18日,中国的一家民间团体――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浙江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工程的社会公募。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圆明

园异地重建工程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重建与保留之争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在保护整修后于1988年对外正式开放的。1980年,以宋庆龄为首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1853人,联名发出《保护、整修以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并发起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对当时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圆明园进行挽救性保护。

随着中国民众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圆明园感兴趣的人日渐增多,如何处理这片长年被荒弃的遗址,在学术界分为两大派系,“主修派”和“保留派”。

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为代表的一些“主修派”人士认为:不能因为圆明园的警示意义就不能重建圆明园,力主在保护好西洋楼残迹的同时,重点恢复中国园林部分一些富有特色的景区,

再现当年风采。

但“保留派”认为,圆明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刻着沉重和悲怆。它是中华文明深深的创痕,是国耻的见证。圆明园的现实价值不在于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而在于它对今人的警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延芳于1988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废墟也是一种美”的观点,认为圆明园废墟是西方列强留在中华民族脊背上最深痛的伤疤,圆明园的美就在于它的“荒”和“废”。

评论家魏文彪也著文反对修复,如果对圆明园景观进行复建,无疑会有损复建前悲情纪念的效

果,可以说会酿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上的损失。

争论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初。2000年8月1日,北京市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原则同意。这场争论了近20年的问题最终以折中的办法得以确定――就是整修圆明园,将其中1/10的古建筑复原。即便如此,反

对的阻碍仍然很大,整修工作进展缓慢。

2005年,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再次将众人的眼光集中到圆明园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上来,

整修工程进入困境。

另辟蹊径,修建圆明新园

就在大家将目光聚集于北京圆明园原址的整修时,浙江横店传出5年后会有一个1∶1比例的圆

明新园出现。

异地重建圆明园是一个老人多年的梦想。徐文荣,一个古稀之年但心态仍旧年轻的老人。11年的时间,他将一个本是贫瘠而荒凉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江南水乡等等14个影视基地,不仅创造了国内拍片最多的纪录,而且其场地也成为世界影视实景之

最。

规划中的圆明新园选址浙江横店镇西面的一片荒山荒坡,将会完全比对圆明园建设。在两年多

的准备中,设计组多次赴北京原址进行勘探和考察,力求最大限度地表现圆明园1860年时的完整风貌。

由于重建圆明园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原址整体复建至少在几十年内不可能实现,所以,圆明园研究在很多方面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许多专家有研究课题却苦于找不到实验的机会,难以深入,而异地重建的办法为保护圆明园遗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历史上看,古建筑原址重建一般都很难保持原样,特别是在遗存很少的情况下。因而,要最大限度地“复原”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在横店圆明新园筹备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圆明园图纸,加上横店十几年来丰富的古建筑建造经验,和一批尚存的木雕、园林、古建筑等方面国内顶尖工匠,在异地新建时恢复和抢救一些传统技艺,以期能对失去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继承。

不少原本支持在原地复建的专家也转为支持异地重建。王道成提出,异地重建,可以避免“破坏

侵略者作案现场”的责难,促进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

虽然这一计划得到不少人认同,但伴随着的反对声也一直很响。有人认为这又是一个浮夸之风的具体表现,是借圆明园之名刻意炒作;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不是富裕到可以随便挥霍的国家;甚至有人提出,圆明园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耻辱,重建就是忘记了伤痛。

对于质疑,徐文荣也许早已司空见惯。当年,人们为是否在横店建设第二个“故宫”而争论不休时,徐文荣早已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鸣着将荒坡夷为了平地,宏伟的建筑在平地上拔地而起……“故宫”影视城的成功运作,渐渐平息了争议声。如今,恰是历史重演,我们在争论中拭目以待。

圆明新园≠圆明园

尽管徐文荣一再强调,“圆明园中的木雕、石雕部分将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貌,不用混凝土和喷沙的道具做法”,但建筑专业人士还是表示,复原与圆明园一模一样的新园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没图纸、二没工艺、三是园内收藏的奇珍异宝大多已随大火付之一炬,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使其从历史的灰烬中复原。然而,圆明园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却永远无法燃烧殆尽。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所言,“我们重建圆明园不是克隆,而是为了再现当年圆明园的气魄与美丽,追求形似,达到形与神、魂的勾连,让历史永远铭记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圆明园之所以中外闻名,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制造园林艺术的典范”,并不是因为占圆明园2%的欧式建筑,而是占圆明园98%的中国古典风景的园林。在中国园林中,建筑虽然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和山水不分离,将人工修葺之美融于自然美当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妙。据《圆明园四十四景图》所记载,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上下天光”的洞庭湖水;“西峰秀色”的庐山等等,大江南北的著名景点,百态千奇的民居形式,错落有致的布局格调都在圆明园里发挥到了极致。

浙江出版社联合集团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孔则吾认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建,有利于衔接中国传统文化链条中建筑环节的断裂,使清代以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顶尖技艺得以传承。他更是坚信,中式园林和中式建筑生存发展的很多问题会在圆明园重建这个中国古建天字号工程中找到答案。

异地重建,是祸还是福?

毕竟,圆明新园的预计耗资将达200亿元,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

字。这还仅仅是初始投资,即使建成之后,名目繁多的维护成本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横店的影视城是越修越大,投资是越来越多,摄影组是来了不少,但拍完就走;游客来了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复制过后的古代建筑。很多游客对人造景点也只是抱有“到此一看”的心态,一次消费后,很少还会再次光临。有人把横店赞为“东方的好莱坞”,而好莱坞的电影主题旅游、体验式的营销模式对游

客来说,持续性的吸引力更大。

回顾过去,横店影视城带动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新行业的兴盛,横店人富了,旅游业火了,300多部电影、5000多部中外影视剧都取景于此。影视城不断为新的影片投资扩建,地没了,荒山变为城市,除了复古的文物,横店人民还有什么?而这样的经营运作模式还能带动横店走多远?横店人民还能“富裕”

多久呢?

20世纪初,美国好莱坞也是从一个“拍电影的理想境地”发展成为吸引米高梅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环球公司、哥伦比亚等等著名电影公司落户的影视文化胜地。现在,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

厚的利润。

众多作家、音乐家、电影明星逐渐汇集在好莱坞,在附近的贝佛利山上修建豪宅落户于此。天然圆形剧场、朝圣者圆形剧场、中国剧院、加利福尼亚艺术俱乐部等著名建筑相继修建,供拍电影的实景场地上,不断开发着多姿多彩的娱乐项目,美国文化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用生动的方式予以表现,电影为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圆明新园的兴建,无论是在景观上、地域上,还是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都创造

了良好机遇。

圆明园,在中国人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园林如此简单了,它是激发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象征。无论是对原址的保护,还是对新址的修建,无论新建的新园是否真的能重现当年的艺术辉煌,始终值得关

注的是,内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与传续。

《圆明园的毁灭》省一等奖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获奖教学设计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 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 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 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 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 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 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 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 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 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 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 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 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除了让孩子体会民族精神和爱国情,还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和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查找资料、想象、交流,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前后联系读课文,体会写法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4、借助网络,学习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和利用资料深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5、利用平板,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写法特点,学习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天闻平板、网络 1、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在网络平台上交流,互相点评。 2、教师收集《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导入平板,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品辉煌。 师:上节课,你们同陈老师一起走进了圆明园,体会了圆明园中那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的脑海中一定会闪烁着这样的词语,(有感情读词)让我们借助这些词语的帮助,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背诵课文中的那些优美的语句,重温一下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吧 在圆明园中有……,也有……,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线其间,仿佛……。 (设计理念:伴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们读得更加入情入境,帮助孩子积累语言,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导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 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

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仿照()仿佛()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的殿堂(2()的亭台楼阁(3)()的乡村田野(4)()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2分)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风景名胜():A、超过B、优美的地方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A、用鼻子嗅B、知道C、有名望 (3)武陵春色():A、情景,景象B、颜色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8、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分)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圆明园的毁灭》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圆明园的毁 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二、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三、学习用具 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基础设备 四、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大声的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

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请同学看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5分钟后,检查自学成果)(生答第三段,总结为建筑。生答第四段,总结为文物。详细讲解三四段) 检测:生回答第三段。(总结为建筑,板书)一起来欣赏这些精美的建筑。此时你有什么感受,(生答自豪骄傲震惊等)带着你的感受再读第三段。法国作家雨果也对圆明园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出示课件) 在第三段中出现了一些关联词,默读,谈感受,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一些关联词。 圆明园中有这么多宏伟而精美的建筑,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谈感受,再读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圆明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出示课件1)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3、人们梦中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出示课件2)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简单概括.。 2、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出示课件3)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建筑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山村乡野诗情画意 武陵春色亭台楼阁风景名胜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天南海北艺术瑰宝奇珍异宝 损失销毁灰烬侵略不可 估量 (2)学生交流读后所了解的内容,随机板书: 昔日的辉煌无情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2——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件4:昔日的辉煌 学生交流后板书: 布局(精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A精妙的布局: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5(指名读)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它的近义词是什么?(课件6 举世闻名变红)(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中外闻名名扬中外……) (2)在这段文字中,还有哪里写出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课件7:众星拱月变红) (课件8众星拱月示意图)(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圆明园的毁灭》图片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拆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 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面积甚广。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山水环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命名,直接以山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风院风荷”,都来自杭州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州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选自语文六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前的圆明园景观

万春园(绮春园) 游武夷山万春园 万春园大观

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14 圆明园的毁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毁灭”的

圆明园的毁灭及优秀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揭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容? 预设: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谁毁灭了圆明园? 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如出现问题:圆明园是什么?可从“园”字入手。)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 2、交流初读收获。 三、走近圆明园

1、感知价值 (1)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文中第一段这样说:(出示课件)学生指读、齐读。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理解“不可估量”。 (3)改说价值。 2、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 (1)、自读课文,思考:圆明园是个怎样的园林? (2)、交流 布局:众星拱月(展示圆明园整体布局图片。直观感受圆明园的宏大规模。) 景致: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仿名胜古迹 根据诗情画意建造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A、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山乡村野” 感悟景观风格各不相同。 B、想象“雷峰夕照”“平湖秋月” C、男女生分读。 D、师:这各地的风景名胜实际距离不下百里、千里,甚万里,但圆明园却相互为邻。引读:所以漫步园有如———————

圆明园的毁灭 (2)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圆明园” 1.让我们走近圆明园。读课文。 (1)注意指导书中的生字,提示文中的连接词及分号等。 (2)板书“不可估量、举世闻名、诗情画意、天南海北;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蓬莱瑶台、金碧辉煌”。 (3)可以读读第129页的词语盘点,老师把以上词语补充完整。 2.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四十多年。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4.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什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 2.课文1-4段,说说圆明园有些什么。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大到宏大无比,小到精美绝伦。)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既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尽收眼底。)(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空间上,既有国内,又有国外。)(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时间上,展示几千年的精华。) 3.圆明园浓缩着“天南海北”的精华!用成语概括:应有尽有、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圆明园的价值,涵盖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真是“不可估量”,不愧是“举世闻名”。 5.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第二课时 1.圆明园举世闻名,是博物馆,也是艺术馆。一说到“艺术”,就会想到──(美)2.回味“众星拱月”的万园之园── 3.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楼阁── 4.回味“象征”城市风光和山乡村野── 5.不仅仅这些,圆明园还有著名的四十个景点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看一看。(课件) (1)如果一处一处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你打算住几天?

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作文

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作文 圆明园毁灭是令人痛心的,同时也是愤怒的,那么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作文篇一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垄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圆

明园内还珍藏了不仅如此,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坏,中国在第一次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20xx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简介清咸丰十年(1860)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

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 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圆明园的毁灭 摘要: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在经过19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掠夺焚毁以及当地地皮歹人的毁坏,这座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同时也毁于当时没有文物保护意识的部分国人之手。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关键词:圆明园毁灭 1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2.圆明园的第一次破坏 1860 年,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和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

圆明园毁灭后文物资料

圆明园毁灭后文物资料 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纪念日。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将启动首次海外寻宝和“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包括各大博物馆和各种文献照片在内的文物。本月底,圆明园专家组即将远赴美国东海岸,利用一年时间走访美国、欧洲、日本,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 流失国宝尚无总目录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郑黎红科长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郑科长说,今年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明年是150周年,这项活动也是纪念圆明园遭劫1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摸底比追讨更现实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现在恐怕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圆明园当时的历史状况,包括当时受破坏的情况的调查上,应该使人通过文献、资料看到当时圆明园真正的辉煌,应该做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面。至于追讨,一下子就定在那上面,会引起一些争议。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说,目前条件下,摸底比追讨更现实。抢救流失文物,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摸清家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道丢了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这些东西现在在哪,是一个什么情况。 圆明园的文物流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是英法联军抢掠之后带走了大量的文物,他们带走了多少?这个数量还是未知的,还有相当一批文物可能是流失到民间被文物贩子卖出去的。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大量文物外流。可以说,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渠道是很复杂的,而且流失的过程是漫长的。另外,跨国文物追讨还涉及到外交和法律多方面的问题。从法律角度说,还要考虑追讨的国家是否是有关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另外,大量斥资回购文物也是不理智、不划算的。所以,追讨文物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完成的,这恐怕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所以说,我们不如先搜集资料建立信息库,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博物馆间的馆际交流,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收集一些重要文物的照片、文物的流传记录,可以进行研究、鉴赏;机会成熟的时候,也是进行追讨的重要凭证。 首站为何选定美国 圆明园管理处启动的“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活动”为什么将第一站与重点寻访地选在了美国? 中国圆明园学会会员刘阳说,过去大家一直以为英、法两国是圆明园文物收藏所在地,但实际上美国收藏的圆明园文物数量远远超过欧洲,以文献、照片资料居多,美国东 海岸城市的诸多博物馆所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以及资料从未经过系统整理,

圆明园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作者姓名:毕佳慧 121号 设计理念: 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也有……,有……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读能力,不过这篇课文离我们这个时代有些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太熟悉,需要老师借助课件作一些必要的引导。 教材分析 这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课,本组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教 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 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 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收集圆明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导语:(出示圆明园的风景照,边欣赏边解说引入)北京圆明园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

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曾经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壮观的一座皇家园林,当时它被人们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如今,当我们走进圆明园游览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的废墟。圆明园已经被彻底毁灭了。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圆明园美景时,不知不觉走进了课堂。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课题的发问,便显得水到渠成,而这一问题的设计更具有发散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回答五彩缤纷,极具个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外资料、开拓学生视野。 课前同学们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下面同学们六人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你所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哪位同学把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哪位同学还记得,本文分成几段呢?[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可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样的设计也无形中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圆明园的情况,为上好这一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复习不仅检查了学生上节课学习效果,而且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上,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再次明强调文章的结构,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全文,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方法指导。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圆明园的毁灭资料,方明园的扑灭材料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起头焚烧全球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传奇世界私发布网服。十月的秋风外,我们不免感怀旧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型——方明园古典园林之美。反如昔时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需无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外国学者和其他别类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描述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正在20世纪送来无数凭吊者,激发出人们几多遥想。-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不雅观北京西郊风光如画,不只要翠绿的层峦叠嶂连缀百里,山间流泉也曲泻东南方平本,汇成出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曲至明代正在北京建都的统乱者,都接踵正在此成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其时髦属僻荒的东北入从外本的满清皇室,建都北京后又沉沦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布道士那里体会到一些欧洲奢华建建(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乐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全国美景于皇家的方明园内。方明园从1709年兴建曲到1860年焚毁,共运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破耗了几多全国的财力物力,来建建那座历代王朝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该园由方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构成,故又称“方明三园”。三园分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建建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建面积。三园内无100多个风光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正在山环水抱之外。方明园秉承了外国历代劣秀的制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名胜,也斗胆地接收了西方的建建形式,呈现了一组外西合璧的“西洋楼”建建群。外国园林可称风光式和建建式的同化形式,既不合于西洋园林以建建为从,又不合于日本园林以风光为从。方明园反是兼备外、日和西欧三类制园气概,其盛名迟未传布到西方,取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毁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无良多秘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出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正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外那样描画说:“弃世界的某个角落,无一个世界奇不雅观。阿谁奇不雅观叫方明园。艺术无两个来流,一是理想,理想发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发生东方艺术。方明园正在幻想艺术外的地位就仿佛巴特农神庙正在理想艺术外的地位。

圆明园武陵春色景区调研报告_朱强

圆明园武陵春色景区调研报告 朱强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的园中之园。景区以桃花为主题,四周环山,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西部建筑错落有致,风格简朴;东南部以叠石为胜,可泛舟沿清溪而上,穿过桃花洞进入这一世外桃源。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焚毁之后,又历经百余年的沧桑,武陵春色景区的山形水系和部分叠石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如初。调研武陵春色景区,若梳理其历史,明晰其造园之思想、山水之构架、植物之配植、建筑之布局,可一探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意匠,并汲取其精华,融入自身之设计理念,定能受益无穷。 1调研步骤 (1)广泛查阅资料,对武陵春色景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 (2)实地调查,利用现存图纸和测量工具对武陵春色遗址进行直观了解,并利用影像记录; (3)后期研究和总结,将资料与调查结果比对研究,分析出武陵春色遗址损毁程度以及幸存遗迹,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遗址保护办法。 2 武陵春色的历史沿革 康熙朝后叶,皇帝长期居住在西郊的畅春园,诸皇子的赐园分布在畅春园周围,而圆明园就是皇四子胤禛所居的赐园。康熙五十八年(1719),胤禛为圆明园题诗《园景十二咏》,这十二首诗恰恰描绘出了圆明园最早十二个景点的风貌,从名称和描述不难看出,圆明园初期实际上是一座文人隐士园,其中“桃花坞”和“壶中天”二景位于全园西北的偏僻地带,借四面环山的天然地形,营造出了一处极具隐逸情怀的景点,建筑虽只有零星点缀,但意境甚佳。 据史料记载,从雍正四年(1726)起,弘历(后来的乾隆帝)被赐居在桃花坞,这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御制诗《桃花坞即事》的诗注“是处为予十四五六岁时所居之地”中得到考证。雍正五年,武陵春色挂讫“桃花洞”等御笔匾额。 乾隆即位之后,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乾隆三年(1738)五月,乾隆为桃花坞题匾“全碧堂”,乾隆九年(1744),景区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被命名为“武陵春色”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