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学法指导
单元梳理
单元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
4.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篇目聚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旨:通过回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美好的生活的心理,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写法: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主题。
语言:幽默,富有童趣,极具感染力。
《爸爸的花儿落了》
线索: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
记叙顺序:插叙。
写法:心理描写、伏笔。
语言:含蓄,生动,感情真挚。
《丑小鸭》
内容: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各种挫折和打击之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线索:丑小鸭的遭遇。
语言:朴素,大量运用口语。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主旨: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相信光明必将驱走黑暗的思想感情。
语言:平白、清新、富有哲理。
《未选择的路》
主旨: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伤仲永》
内容:用仲永由天才变普通人的事例,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写法:先扬后抑。
语言:精当,言简意深。
文学常识
记叙文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各自的相应特点。
(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2)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3)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4)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文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2)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3)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直接抒情或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象征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不同于比喻,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双关
一种修辞手法。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多义的关系,是一句话涉及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是
谐音双关,“江里的浪花——不是吹的”是语意双关。
阅读建议
一、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章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鲁迅“重提旧事”,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完成)。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就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敢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文学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二、结合插叙的方法,明确小说的两条线索。
通过朗读,区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深入探究文章内容,重视自己的感悟、体验。
养成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从文中寻找答案,借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书本中探求各种知识,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意义。
四、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通过对比“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感受,体会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认识到童年生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影响。
单元写作
写作指导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主题是“成长的烦恼”,这个题材,一般来说,学生都比较熟悉,都会写而且也能写好。因为现代青少年虽生活在七彩阳光之下,但也难免会有来自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等方面的烦恼。有这些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消除烦恼,快乐生活。
如何才能消除烦恼呢?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大胆说出烦恼
有了烦恼后,许多同学总把烦恼埋在心里,不愿意说,也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无关痛痒的事,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2.多方了解烦恼
烦恼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步入中年的爸爸、妈妈、老师……她们在少年时期是怎样对待烦恼的?现在又如何评价当年的烦恼?我们可以经过多方了解,然后将自己的烦恼与之作对比,从而正确认识烦恼。
3.热心解决烦恼
对烦恼有了认识后,了解自己知心朋友的烦恼,并设身处地想想他的烦恼,然后用多种方式交换看法,帮助朋友解决烦恼,这有助于自己正确看待烦恼。
认清了烦恼之后要付诸写作实践,则需要精心选材,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主题。写自己要体现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有自己的审视和评论,同时要注意所选文体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