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

合集下载

建筑工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包括: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标准化是指建筑行业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不同项目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这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方法、材料和设备的标准等。

通过标准化,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材料浪费和减少环境影响。

机械化是指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建筑施工。

这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机械化的应用还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工厂化是指在建筑工地之外,将建筑构件和部品在工厂内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

组织管理科学化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这包括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化的组织管理,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建筑工业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概述——主要技术路线
具体来讲,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五)大跨空间钢结构建造技术
空间结构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和三维受力特性的结构。大跨空间 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薄壳结构、管桁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 等。它广泛应用于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航站楼、大跨度桥梁等大型公 共建筑中。
建筑工业化概述——主要技术路线
具体来讲,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二)现浇工艺与预制装配 相结合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梁、柱及框架构件 均为现场浇筑,楼板,墙体及小构 件采用预制。其优点是建筑物整体 性强,平面布置灵活,简化大型构 件的运输工作。例如:高层建筑中 墙体、电梯井筒等采用滑膜现浇工 艺或大模板现浇工艺,楼板采用预 制装配或装配整体式、迭合适楼板 等。
建筑工业化概述——优势
传统方式房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工业化住宅能够最大程度改善结构 精度,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
在精确度上,以混凝土柱的垂直度 误差为例,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制作的 混凝土构件尺寸误允许值为5-8MM, 而以一号楼的预制方式生产的混凝土 柱子的误差在2MM以内。 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0.1%, 外墙瓷片拉拔强度提高9倍。
建筑构件有受力构件和非受力 构件,通常将受力构件称之为标 准构件,如:楼板、梁、楼梯、 墙板等;而门、窗以及装饰装修 等配件称之为建筑物的非受力构 件,归结为标准配件。 工业化建筑体系基本原理为 标准构件与标准配件便于产品的 互换、产品的定型与批量生产, 必须遵循模数,按照 统一模数 进 制的原则进行系统设计。
建筑工业化概述
一、建筑工业化概念、意义及其体系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如今,建筑工业化已然成为当代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它以传统建筑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为基础,通过工业化生产、现代化工艺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念是将建筑过程标准化、模块化和自动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改善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将建筑过程工业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借助现代化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建筑生产与生产资料的高度结合。

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现场施工方式,而建筑工业化则通过在工厂预制各种建筑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以提高建筑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2.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和优势建筑工业化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

建筑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过程,使得建筑施工更加规范、精确和高效。

通过在工厂进行组装和质检,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质量问题。

第三,建筑工业化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施工速度,有效提升了建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建筑工业化还可以促进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建筑工业化的应用领域建筑工业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住宅建筑方面,建筑工业化可以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的住宅生产;公共建筑领域,建筑工业化可以大幅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商业建筑方面,建筑工业化可以实现商业建筑的定制化和个性化。

建筑工业化还应用于特殊的领域,如紧急救灾和临时建筑等,因其快速、灵活的特点而备受青睐。

4. 建筑工业化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虽然建筑工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建筑工业化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以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工业化需要提高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水平,确保供应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建筑工业化还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建筑工业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工业化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

简述建筑工业化概念建筑工业化是指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标准化、模块化、预制化等手段,实现建筑生产的规模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建筑工业化是当前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业化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筑工业化的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的人工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的需求。

而且,传统施工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时间长、浪费多、质量难以保证等。

因此,建筑行业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建筑工业化是指将传统建造过程中大量依赖人力操作的环节转移到机器设备上,并通过标准模块设计与制造来实现规模生产。

它包括了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中所有环节的规范与优化,并且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来提高建筑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三、建筑工业化的特点1.标准化:建筑工业化采用标准化设计,通过将同类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规范化,实现生产线上的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模块化:建筑工业化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工厂内预制各种构件,并在现场进行拼装,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3.预制化:建筑工业化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和组装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还可以大幅度减少现场噪音和污染。

4.数字化:建筑工业化利用数字技术来进行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数据共享、协同作业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建筑工业化的优势1.提高施工效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构件等手段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2.降低成本:建筑工业化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能源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质量:建筑工业化采用标准化设计和生产,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预制构件的制造过程也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精密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建筑工业化概念

建筑工业化概念

建筑工业化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以工厂化生产为基础,搭建智能化平台,实现建筑各个环节优化与标准化,最终达到建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它包括了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到二次装修等多个环节的建筑全产业链分析和优化。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和实践,源于对传统建筑业的批判和创新,旨在提高建筑工程效益和性能水平,实现工业化生产模式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全面应用。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观点是“规范化”。

这种规范化是将每一个可以标准化、重复化工作环节都进行分析、优化、标准化。

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误差的发生,而且可以改变传统人工施工无法达到的精度和一致性,同时规范化施工还可以缩短建筑项目的周期,提高项目的质量和降低成本。

建筑工业化有利于实现现代建筑的制造化和自动化。

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技术,使得建筑从设计到施工、使用再到拆除回收都能够流程化进行,实现建筑过程信息化管理与精密控制。

建筑工业化的实践意义则是,将传统的“人、材、机”施工模式转变为以工程数据、工程模块化和现代装备为基础的建筑制造模式,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加速施工速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施工安全性,降低人为错误率,大幅提升建筑效益和产品附加值。

总的来说,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的革新和变革,是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的转变,将建筑业引入现代制造和数字化时代的新篇章,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巨大潜力。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内容1. 引言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和科技手段,提高建筑安装的规范化程度,实现建筑过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进而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建筑工业化在现代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建筑质量传统的施工方式常常存在人为疏忽、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建筑质量难以保证。

而建筑工业化通过工厂化生产,能够精确控制每一道工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大幅度提高建筑质量。

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构件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建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裂缝、渗漏等。

2.2 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传统建筑方式往往需要依赖大量繁杂的施工过程,如现场浇筑、砌墙等,不仅耗时长,而且工艺复杂。

而建筑工业化采用模块化生产,大部分施工工序在工厂内完成,现场安装只需简单的拼装工作。

这种工业化施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更快地实现建筑项目。

2.3 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筑工业化能够通过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避免浪费的材料使用。

模块化生产使得材料的采购和加工能够更加集中,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在施工现场减少了土地使用、水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4 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建筑工业化对科技创新和进步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在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建筑工业化也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3. 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建筑工业化的实施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模块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通过将建筑构件进行模块化划分,可以实现构件的批量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流程。

同时,模块化设计也便于施工工艺的优化和施工工期的缩短。

房屋建筑学--建筑工业化

房屋建筑学--建筑工业化

第九章建筑工业化1、什么喊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的特征是什么?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筑的房屋,也确实是根基和其他工业一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

全然特征表现在涉及标准化、施工机械化、预制工业化、组织治理科学化四个方面。

2、什么喊工业建筑体系?什么喊专用体系与通用体系?工业化建筑体系,确实是根基把某类或某几类建筑,从涉及、生产工艺、施工方式到组织治理等各个环节都加以配套,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完整过程。

工业化建筑体系分为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

专用体系是指以定型房屋为根底进行构配件配套的一种体系,其产品是定型房屋;而通用体系那么是以通用构配件为根底,进行多样化房屋组合的一种体系,其产品是定型构配件。

3、有哪些类型的工业化建筑?我国要紧开展哪些工业化建筑?工业化建筑类型是按结构类型和生产施工工艺来进行划分的。

结构类型要紧是各种材料的剪力墙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

生产施工工艺要紧按混凝土工程划分的,如预制装配、工具式模版机械化现浇、预制与现浇相结合。

按结构类型与施工工艺的综合特征将工业化建筑划分为以下类型:砌块建筑、大板建筑、框架板材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模建筑、升板建筑和盒子建筑等。

砌块类型分为三类:小型砌块〔每块20公斤以下〕、中型砌块〔350公斤以下〕、大型砌块〔350公斤以上〕。

4、砌块建筑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砌块建筑是指用尺寸大于一般粘土砖的预制块材作为前提材料的一种建筑。

砌块可用混粘土或工业废料作为材料,它能够是实心的也能够是空心的,每块尺寸比一般砖要大得多,因而砌筑速度比砖墙快,这种建筑的施工方法全然上和砖混结构相同,只需简单的机具即可。

故砌块建筑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较快、节约人工、便于就地取材、能大量利用工业废料和造价低廉等优点。

缺点:工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我国目前经济还比立落后。

适合在浙江、上海等经济兴盛地区,一般六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以及单层厂房都能够采纳砌块代替砖墙使用。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概念说到建筑工业化,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高高的塔楼、快速建成的房子,或者是那些个性化的别墅。

这其实就是把建筑的过程像流水线一样,变得更高效、更规范。

简单说,就是用“工厂化”的方式来造房子。

比起传统的“土木方式”,这可是进步了不少啊!想象一下,工地上不再是一片狼藉,而是像个现代化的工厂,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施工速度倍儿快,质量还杠杠的。

2. 发展现状2.1 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就像脱缰的野马,飞速发展。

咱们的相关部门也是一脸期待,积极推动这项技术,出台了一系列的来支持。

你知道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预制构件,什么是预制构件呢?简单说,就是在工厂里先把一些建筑的部件做好,再运到现场组装。

这就像拼乐高一样,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现在不少大城市都已经开始了这种新型建筑模式,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2 先进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发展可是功不可没!就像做菜要有好的食材,建筑工业化也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

比如,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就好比给建筑上了一层“智能外衣”,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被精准控制。

通过虚拟模型,设计师、施工人员、业主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减少了许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错误。

真是让人觉得“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老话一点儿也不假!3. 面临的挑战3.1 成本问题当然,发展得再好,总有那么一些坎儿需要跨过去。

首先,成本问题就像是一块“绊脚石”。

虽然工业化的效率高、质量好,但是前期投资可不小。

这让不少小企业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部顶尖手机,但钱包里的钱却只够买个入门款,真是让人心痛啊!3.2 人才短缺其次,人才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需要很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缺了哪个零件都不行。

然而,现在这方面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许多企业在招人时可谓是“心急如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缩短 生产周期。批量生产出来的建筑构配件进入流通领域成为社会化的商 品,促进间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最终,推动了建筑 工业化的发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6页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三)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和产品的商品化,使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5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住宅产业发展趋势:土地价格的上涨、核家族化、面积狭窄的独 立住宅逐渐增加等原因,导致共同住宅的占有比例逐渐增加。以房地 产投资为目的的集合住宅购买力相对增大。 2003年共同住宅(包括集 合公寓)为59万6千户,占新建住宅的50.9%。已经超过一半了。
的技术经济规律组织建筑产品的生产。提高建筑施工和构配件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也是建筑生产组织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针对建筑业 的特点,一是设计与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与施工方面的综合协调,使 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资源合理化。二是生产与经营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0页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三)大模板和泵送混凝土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建筑事业飞速发展,房屋跨度越来 越大,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结构的抗风抗震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 既要缩短工期,又要不影响房屋结构整体性,促使建筑技术和建筑装 备不断更新,出现了钢管支撑、悬挑式和外挂式脚手板、钢模板组合 模板、大型的木工板和泵送混凝土等施工技术。特别是全国大中城市 中木工板和泵送混凝土的应用,全面满足了建筑发展的要求。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1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1955-1965年:开发期
日本PC技术的发展
1956年:2层建筑壁式PCA住宅
在高度经济成长期、中层壁式PCA住宅(5层以下)大量建设。另外 民营建设业者也开发了中层壁式PCA住宅。
壁式PCA造住宅 HPC工法概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2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8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1970年代- 今 至70年代中期,人们对这类住宅的要求不断提高——面积更大、功
能更全、外形更为美观,最重要的是更为安全、耐用、节能。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9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历史: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 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由HUD负责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 准,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注重质量,现在的工业化住宅更加注重提升 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许多工业化住宅的外观与非工业化住宅外观 差别无几。新的技术不断出台,节能方面也是新的关注点。
1975~今:展开期 1975年开始实施钢筋混凝土构造的PCA化,RPC施工法被开发实施。壁 板式工法的量产住宅向PCA构法的转化。社会性的住宅不足告一段落 、由量向质转变的时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4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独立住宅的比例趋向减小,高层集合住宅逐渐增加。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木制结构的独立住宅是日本的传统建筑方式。工业化住宅的历史 较短,日本人的住居观念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木制结构。因为初期的工 业化住宅,因未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准,predicated住宅(预制住宅)成为 劣质住宅的代名词。该意识的转变预计需要30年以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6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预制住宅的比例:日本85%的高层集合住宅使用大量的预制构件。
这说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阶段 性转变。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0页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现状: 美国1997年新建住宅147.6万套,其中低层住宅为 113万套,而木结构低层住宅数量为99万套,其他的为钢结构底层住宅。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2001年度估计,2200万的美国人居住在1000多万套 工业化住房里。2001年, 工业化住宅在美国占现有住宅总量的7%。2007年,在 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是工业化住宅。全美国70%的工业化住宅 建造在私有房主的土地上。
日本建筑中心对工厂化住宅的认定:将全套住宅建造过程中的2/3或以
上在工厂完成的称为预制住宅,即主要结构部分(墙、柱、地板、栋
工业化建筑体系基本原理为标准构件与标准配件便于产品的互换、 产品的定型与批量生产,必须遵循模数,按照统一模数进制的原则进行 系统设计。
工业化建筑体系有通用建筑体系和专用建筑体系两类。通用型以构 配件定型为主,各体系之间可以互换,比较灵活。专用型以建筑物定型 为主,构配件不能互换,但应以工厂化生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1965-1975年:最盛期 1970年:公团HPC工法所使用的14层建高层住宅工业化工法的开发 。日本开始建造14层的高层工業化住宅。但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 危机以后,由于土地不足使住宅小区小型化,同时由于需求的多样化、 高级化,中层壁式PCA造住宅急速减少。
上海应用起源与发展
《能源安全工程》
建主筑讲:工许业俊 化
第四组:栗玉剑 许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页
建筑工业化概述
一、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及工业化建筑体系 四、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 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及展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2页
一、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 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 、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内 容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 ,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3页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五)大跨空间钢结构建造技术
空间结构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和三维受力特性的结构。大 跨空间结构包括网架结构、网壳结构、薄壳结构、管桁架结构、悬索 结构和膜结构等。它广泛应用于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航站楼、 大跨度桥梁等大型公共建筑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万戸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新 設 住 宅 (た て 方 別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総計 一戸建 一戸建比率
41.60%
独户住宅 集合住宅
58.40%
2002年日本全国预制独户和集合住宅的比例
在美国,工业化住宅已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因为 其成本还不到非工业化住宅的一半。在低收入人群、无福利的购房者中,工业 化住宅是一个住房主要来源。如果不考虑工业化住宅,美国的住宅私有化率将 从现在的67.6%下降到63%,下降近5个百分点。
全美国70%的工业化住宅建造在私有房主的土地上,另外的30%是租用地 或是建在别人(包括亲戚朋友)的土地上。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类型选择了木结 构和钢结构是取决于他们的传统居住习惯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4页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一)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建的类型 、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规定统一标准 。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 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 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 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 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 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1页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三)大模板和泵送混凝土技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12页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四)多、高层建筑的钢结 构技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钢结构 一般用于单层大跨的厂房,更多用 作钢结构屋架和桁架;70年代以后 在大跨度的民用建筑中钢结构网架 逐渐得到应用;90年代后,随着我 国钢铁业的迅猛发展,轻钢结构在 钢结构多层厂房、仓库、住宅、办 公、商场等民用多、高层建筑中逐 渐开始广泛运用。
体系化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特点、材料供 应和设计标准的不同要求,设计出多样化和系 列化的定型构件与节点设计。建筑师在此基础 上灵活选择不同的定型产品,组合出多样化的 建筑体系。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5页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二)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将建筑中量多面广,易于标准化设计的建筑构配件,由工厂进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9页
三、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
(二)现浇工艺与预制装配 相结合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梁、柱及框架构件 均为现场浇筑,楼板,墙体及小构 件采用预制。其优点是建筑物整体 性强,平面布置灵活,简化大型构 件的运输工作。例如:高层建筑中 墙体、电梯井筒等采用滑膜现浇工 艺或大模板现浇工艺,楼板采用预 制装配或装配整体式、迭合适楼板 等。
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建筑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根本区别在于把社
会生产力从手工业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
转化。它是采用现代大工业生产来建造建筑物,运用现
代技术、先进生产方式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文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第3页
二、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一)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二)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三)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四)组织管理科学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