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种子的成分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关于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很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明确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因此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4.1.2人的生殖3、44.1.3青春期5、6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4.2.2消化和吸收10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4.4.4输血与血型24、25、26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4.6.4激素调节38、39、40、41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45、46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学生: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模版(3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模版一、指导原则与教育愿景严格遵循学校的发展蓝图,深度融入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致力于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我们旨在激发每位教师的卓越才能,以精心设计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培养他们成为知识广博的全方位人才。
二、教学与活动规划依据教学大纲,并考虑实际教学时数,我们计划每周两课时,总计完成二十九节课的教学任务。
我们计划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以适应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1. 实施《调查身边的生物》活动,调查校内的生物种类、生态特征,并对积极参与、调查报告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展示;2. 结合《练习使用显微镜》课程,开展实验操作比赛,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对表现出色的“优秀实验员”进行公示表扬;3. 在《种子的萌发》课程中,学生将自行选择种子进行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条件和状态,对认真研究、成果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4. 本学期还将举办一次超出教材范围的生物知识小讲座和竞赛,具体细节将在后续备课中详细讨论。
三、教师发展与职责生物学科组由三位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组成。
面对独特而多样的学生群体,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为此,教师需执行以下任务:1. 上好开学第一课,既确立教学规范,也让学生接纳新的教师;2. 全面备课,不仅限于教参内容,还需通过团队交流,拓宽课外知识,丰富教学素材;3. 重视集体备课,提高听课评课的频率;4. 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同样重要,每位教师应结合教学工作,持续进修学习,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学生。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模版(二)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分析通过上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有较为牢固的掌握。
其中,部分优秀学生展现出较强的学习潜力,需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培训,以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习惯欠佳等问题,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将加大关心、指导和督促力度,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人教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材分析顺利完成本章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室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
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
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通过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导入对新课的教学。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教案新人教版

《人的生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思考内容掌握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播放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学习生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考眼力环节,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播放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学习形象演示生殖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展示母亲怀孕期间的身体变化图片和表格,培养对父母的感恩情感,学会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和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视频播放形象展示受精、发育和分娩过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人的生殖视频,胚胎发育视频,分娩过程视频,试管婴儿和前列腺文本内容。
母亲怀孕期间的身体变化图片和表格。
2.学生准备:收集与试管婴儿和前列腺有关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受精过程》。
提问: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又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呢?你知道受精卵最终会在女性体内什么地方发育成胎儿吗?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的生殖》,看看我们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吧!二、新课讲解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植物的生殖过程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植物的生殖指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进行小结。
教师讲述:人类新个体的产生,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生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与生殖系统有关的内容。
知识点一:生殖系统过渡:人体的生殖就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因此,人体的生殖系统分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图片分别学习两者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同时讲解它的组成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下册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下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和人血涂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让学生认识到血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小迷糊,不小心划破了手指,结果血就流了出来。
他当时特别害怕,心想:“我身体里的这个红色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它怎么流个不停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他这红色的液体是什么吗?生:血液!师:非常正确!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血液里面都藏着哪些小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血液的神秘面纱,一起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之血液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1. 血液的组成(7分钟)师:现在呢,老师这儿有一个装有新鲜血液的试管,咱们把它静置一会儿,看看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演示血液静置分层实验)师:大家看,血液分成了几层啊?生:两层。
师:非常棒!上面那一层淡黄色的液体呢,叫做血浆。
血浆可是个大忙人,它里面含有多种物质,像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等。
那血浆有什么功能呢?就像一个运输小能手,它能运载血细胞,还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下面那一层呢,就是血细胞啦。
2. 血细胞(15分钟)(1)红细胞。
师:咱们先来看看血细胞中的红细胞。
(展示红细胞的图片)同学们看,红细胞长得像什么呀?生:像两面凹的圆饼。
师:真形象!红细胞里面有一种红色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明确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起源及演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的生物分类及其特征。
3.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基本特征。
4.理解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5.了解生殖的基本过程和方式。
6.了解常见的遗传规律和基本遗传概念。
7.掌握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8.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起源与演化1.1 生命的起源1.1.1 地球上的生命1.1.1.1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1.1.1.2 地球上的生命发展1.1.2 生命的演化1.1.2.1 生物的进化1.1.2.2 生物的分类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1 细胞的基本结构2.1.1 细胞膜2.1.2 细胞质2.1.3 细胞核2.2 细胞的基本功能2.2.1 新陈代谢2.2.2 生物的增长和繁殖2.2.3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物质的运输和代谢3.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3.1.1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1.2 光合产物的转运3.2 动物体内的物质运输3.2.1 血液循环3.2.2 呼吸与气体运输3.2.3 消化与营养吸收4. 生殖4.1 生殖的基本过程4.1.1 有性生殖4.1.2 无性生殖4.2 生殖的方式4.2.1 植物的生殖方式4.2.2 动物的生殖方式5. 遗传与进化5.1 遗传的基本规律5.1.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5.1.2 遗传的分子基础5.2 进化与遗传5.2.1 进化的基本概念5.2.2 进化的证据6.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1 生物的适应与选择6.1.1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6.1.2 生物选择的压力6.2 生物与物质循环6.2.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6.2.2 物质循环与生物活动三、教学重点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基本特征。
掌握生殖的基本过程和方式。
了解常见的遗传规律和基本遗传概念。
理解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教案七年级生物单位:任课教师:日期: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包括《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一个单元内容。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及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
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四、具体措施1、坚持新课程理念,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2、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密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进一步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宜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注重学法指导,分组、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优生得到更好发展,差生得到提高成优;5、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五、进度教学目标:1.认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人的生殖。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营养消化和吸收。
5.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及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7.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8.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人类起源及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及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4.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5.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6.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培养观察读图能力;7.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8.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9.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
能及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10.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11.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1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13.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14. 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15. 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16.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组成的图片和资料分析,能够说出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17.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18.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9.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20.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21.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22.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4.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环境信息;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6.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27.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28. 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和总结,能了解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9. 学会利用学习资料分析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30. 感受人体动作的协调美,加强对神经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31. 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及生命活动的调节。
32. 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3. 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3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35.知识目标: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36.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时安排:参照章教学计划第一章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
本章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故本章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人类起源及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及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4.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5.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6.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培养观察读图能力;7.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8.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9.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
能及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10.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11.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12.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13.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14. 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及进化过程。
2.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及注意事项。
3.了解计划生育。
课时安排: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 1课时第三节青春期 1课时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及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及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及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及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及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及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及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授课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同步训练》课后反思: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生物教学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我们要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来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
第二节人的生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
能力目标:1.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观察的方法,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2.及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2.如何理解生殖的过程和胚胎的营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①排卵、受精和开始怀孕的动态多媒体课件。
②胎儿及母体物质交换多媒体课件示意图。
③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侧面剖图挂图。
④印制好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
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根据老师的讲解,逐渐进入问题情景。
【提示】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要端正态度,不回避,不隐讳,以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其它章节的内容一样地学习,有不清楚的及时问老师、家长或医生。
其次,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新课【引言】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
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
【讲解】首先让学生明确图中各部分的位置(用投影幻灯片),最后归纳如下:1.内生殖器:(1)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