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144911)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学习目标】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阅读课本P10第1、2自然段,总结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关键词:决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①②③温馨提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如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
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则会赶上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阅读P10最后一自然段思考: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把握关键词)①②③(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阅读P11第1自然段思考: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①②知识拓展: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否认别国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它民族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消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阅读课本P11和P22综合探究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要增强文化竞争力?2.我国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途径?思维拓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军事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1单元第1课第2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理解不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4.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5.运用有关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措施。
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基础·初探]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1)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2)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以推行强权政治。
(3)在当代国际政治斗争中,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现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我国措施: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 1.1.2 文化与经济 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神十飞天视频:问题:神十飞天带来哪些影响?(文化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引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二)讲授新课材料一:采集-狩猎文化“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韩非子《五蠹》)游牧文化逐水草而居。
“蒙古包,勒勒车,马镫一踩走四方。
”农耕文化农业神——神农氏。
工业文化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先进的通讯工具和传播手段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探究一: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
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探究二:古代的皇帝虽然可以每天载歌载舞,但却无法欣赏到今天的快乐女声,根本原因是什么?不论是法国还是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
这说明了什么?(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探究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自然就提高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2)文化的反作用①不同的民族的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不同性质的文化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探究三:随着“做人要做懒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开始在更广的领域里大赚特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把握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②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①运用事例举例和描述,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②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体验、感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深刻理解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识。
②让学生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为我国综合国力攀升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2学情分析评论《文化生活》模块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
①从高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
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②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③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分析力,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得出对应结论;能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文化的魅力。
但由于刚刚接触《文化生活》模块,对文化的科学性、具体性问题的认知往往会比较粗浅、偏颇和模糊。
④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
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非常自豪和骄傲,故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3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评论(三)教学过程实践1.历史长河中的海盐文化【学生活动】展示:历史长河中的海盐文化文艺活动:骚子歌和滚灯园林建筑:绮园文化名人:张元济、张乐平、余华【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展示身边的文化色彩,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畅所欲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身边”,感受“政治生活化,生活政治化”。
高中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1.2文化和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课题《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面对当前文化发展的形势,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经济和政治有了基础认识,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通过上堂课对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题的学习也对文化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还未深入探究,对文化的社会作用还不了解,所以要通过本框题的教学,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证关系,体会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材料导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讨论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对社会的重要作用2.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贴近生活的实例出发,思考课程问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分析比较能力,学会举一反三,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确立科学的文化观2.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3.体会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在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面貌,文化既体现政治的性质和状态,又体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项目内容课题文化与经济政治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教学准备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二、文化与经济、政治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
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超过1亿元。
材料二、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导人。
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他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2003 年10月7日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原任民主党州长戴维斯被罢免,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则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副州长巴斯特曼特而当选为新州长。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高中政治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1(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2()1(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七、教学小结与反思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中政治第01课第02节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剖析:(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必定经济和政治的反应(2)文化对经济发展拥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讲课说明(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益意识的作用(4)文化日趋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记【能力目标】(1)经过全面、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育全面剖析问题的能力(2)经过剖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育辩证剖析能力【感情及态度目标】(1)加强培育文化修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未来为加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教课重难点讲课说明【教课重点】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2、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教课难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互相关系三、教课方案【知识系统】【知识重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事域指在必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长进行的生产、互换、分派、花费经济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经过争夺或运用公共权益而实现和政治保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办理和协调各样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文化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互相影响)3、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1)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文化家产、文化生产力。
(2)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①对个人(国内):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②对国家(国际):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在今世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①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集力和创建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愈来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2)举措: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强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紧紧掌握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鼎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供给正确的方向保证、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强盛的智力支持。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等在国际竞争中所具有的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文化软实力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文化软实力也能够增强国家的国内凝聚力,提高国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法: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创新能力;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4)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文化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难以把握文化的抽象概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融现象。
4.文化概念的理解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艺术等。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传承性、多样性、发展性、民族性等特点,具有独特性和普遍性的双重属性。
-文化的功能:文化具有教育、娱乐、审美、传承等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辩证思维能力: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4.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1课 第2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