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中的经济学效应

合集下载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爱情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为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社会学家眼里,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在政治学家眼里,付出与利益是对等的,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为了繁衍后代。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那么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项经济行为。

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

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对方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都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

婚姻也是一种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

所以,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有一个参照系数的,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属于主要外在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属于主要社会条件,收人、财产、职业等因素都属于主要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资。

这些资产有的属于增长型,比如金钱财富、品质,有的则属于减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个男人或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的。

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来说,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才情能给男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所以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

有的人很有钱,可能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而对对方的物质条件则不那么在乎,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

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实这就证明了人要是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可谓各得其所。

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爱情经济学分析

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爱情经济学分析

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爱情经济学分析有趣的经济学现象——爱情经济学分析学习完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内容,它的数理分析与经济现象的结合促使我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产生兴趣,分析了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到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等现象,觉得经济学在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

后来,我又查找了一些书籍和网上资源,对一些比较有趣的经济学现象进行了解,当看到“爱情经济学”的字眼时,感到很有趣,于是在此进行讨论(部分引用网上内容)。

出色的经济学家,长于数理分析的居多。

但也有不少顶尖高手,却很少使用高深的数学工具。

他们的灵感和贡献,主要来源于丰富的直感、敏锐的观察以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

初学西方经济时,觉得它的数理部分很能说明问题。

总觉得文字叙述拖泥带水,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模糊了理论的逻辑脉络,甚至使理解更加困难。

不如数学表述直接触及核心,几个公设与定理,三下五除二,便把经济学理论中精巧严密的逻辑结构,毫无遮掩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直到自己尝试着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时,才发现,真正的经济学思维,不可能只从数理模型中学到。

今天的经济学,大不同于以往,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是要用经济学逻辑,去理解人类行为,包括非经济行为。

近三十年来,经济学家们不断跨越经济学的地界,攻入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世袭领地,但是经济学理论性质和适用范围必定有其局限性。

《价格理论》里面举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此点。

在美国,经常有圣诞礼物基金一类组织,参加者每月存入固定数额的钱,不计利息,到圣诞前取出累积本金或等值的礼物。

有人就问了,有钱不放在银行吃利息,明显是非理性和不经济的。

你经济学能够解释这种行为吗?斯蒂格勒回答说,此处人们宁愿经济上吃点亏,原始动机究竟是什么,实证经济学并不感兴趣。

也许人类天生就有意志薄弱的毛病,有些人就喜欢有个东西来约束他们,以防自己大手大脚不守计划留不下礼物钱。

如此种种,就让社会心理学家去解释吧。

经济学关心的是,给定人们的原始动机,经济机会倘若发生变动,人们的行为会随之作何改变?比方说,利息率提高,人们存进礼物基金的金额,会如何变动?变动幅度多大?再如收入增加,或个人信用额度扩大,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经济学论文:爱情经济学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

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爱情领域。

爱情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爱情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爱情经济学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爱情经济学的定义爱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爱情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析爱情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爱情作为一种人类情感,也有着经济层面的考虑。

在爱情关系中,涉及到资源的分配、交换、选择等经济活动。

二、爱情经济学的原理1. 市场理论市场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根据市场理论,爱情关系中的人也像市场经济中的买家和卖家一样,根据个人利益进行选择和交易。

在爱情经济学中,爱情被视为一种商品,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依据自身条件和对方提供的资源进行交换。

2.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理论是爱情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交易成本指通过交易来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成本。

在爱情经济学中,个体在选择伴侣时会权衡各种交易成本,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交易对象。

3. 资源匹配资源匹配理论认为,在爱情关系中,个体会倾向于选择资源相匹配的伴侣。

资源可以包括物质财富、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

这种资源匹配可以带来经济上的互补效应,并有助于提高个体和家庭的福利水平。

三、爱情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婚姻市场爱情经济学在婚姻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伴侣的选择结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婚姻市场,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婚姻和家庭稳定性的影响。

2. 决策制定爱情经济学对决策制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做出决策,例如选择是否结婚、何时要孩子等。

爱情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到不同决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并辅助制定相应的决策。

3. 资源分配爱情经济学也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爱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情感,也是人类最为珍视的情感之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它也是一种生产力和消费品。

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在许多领域,比如音乐、文学、电影等,爱情常常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些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比如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肖邦,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他们的爱情经历。

另外,爱情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业精神。

许多创业者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伴侣有所期望和责任感而努力创业。

这种责任感和愿望也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动力。

其次,从消费品的角度来看,爱情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市场消费品。

在某种程度上,爱情也成为了一种商品,它可以被买卖,也可以被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情人节送礼、订婚戒指、婚礼等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消费品。

此外,一些服务业也是与爱情相关的市场。

比如婚姻介绍所、情感咨询等,这些服务提供商也从爱情市场中获得了很高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经济学分析与爱情的商业化密不可分。

商业化的爱情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业,它以“恋爱经济学”为出发点,以切入口拿捏好爱情,让它成为一种商业化的消费品。

商业化的爱情市场不仅繁荣,而且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服务行业。

最后,虽然爱情在经济学上也有着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但爱情始终是一种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珍贵情感。

经济学分析只是从一种角度来看待爱情,而并不能代替爱情真实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爱情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爱情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但在现代社会的商业化过程中也可能会失去其真正的情感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在商业化爱情的同时,依然尊重真正的爱情,并努力保持对它的珍视和敬重。

恋爱中的沉没成本效应

恋爱中的沉没成本效应

恋爱中的沉没成本效应
何谓“沉没成本效应”?
所谓沉没成本效应,原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

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沉没成本并不应该对决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但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却广泛存在着这样一种非理性现象:
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最终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行为背后是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在作怪。

比如,家里总有一些占用空间却无用的物件,舍不得扔、却着实没有用处。

再有,当你花钱买了一张电影票,但是入场看了一段之后觉得很不合自己胃口,此时你付出买票的钱已经不能收回,这张电影票的价钱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爱情中的沉没成本效应——付出越多越不愿意放手
当我们将沉没成本效应应用到爱情中时,就可以很轻易地解释恋爱中的这样一种现象:
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越久、当感情面临问题的时候越难分手;而其中,恋爱中付出较多的一方更难以承受分手带来的损失和痛苦。

人们总是说,先动心的那个人先输。

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先动心的人必然先主动、先行动,而伴随着付出的时间、精力尤其是感情越来越多。

他在这段爱情中所投入的“沉没成本”也就越来越多,内心就更加难以接受感情失败带来的损失;进而他就更容易在这段感情中越陷越深、付出得越来越多了。

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在乎的男人能够对自己越陷越深。

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斩断”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沉没成本”,为的是避免自己先在爱情里患得患失、死缠烂打。

然后再有意无意地引导他、鼓励他为这段感情付出更多、投入更重,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他陷得更深、爱得更浓了。

爱情中的经济学

爱情中的经济学

经济杂谈爱情是感性的,经济学是理性的,两者看似不搭界,但实际上爱情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经济学的现象,值得人们品味。

一、理性恋爱者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理性恋爱者定义为:爱情生活中抽象的一般的人,他或她的本性也可以被假定为是利己的。

不过这种“利己”指的是以满足自身的情感、生理、心理需要为前提的。

“恋爱者”在一切爱情活动中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时刻在寻找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爱情。

不过实际生活中的恋爱者在追求自身情感效用最大化时,并不一定会像经济人那样力图成本的最小化,因为爱情有时候是盲目的、疯狂的和不理智的,有时为达目的,人们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比如,有些男士在追求某个他所钟情的女士时,会不惜一切代价,极尽所能来投其所好,以赢得她的芳心。

二、信息不对称与失恋和失恋率爱情市场是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的市场,即总是存在着“单恋”、“暗恋”或者是有些人找不到异性恋爱对象的现象。

正如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者一样,爱情市场上也总是存在着“失恋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失恋者”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失恋者”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中的失恋者一般是指诸如被恋爱对象所抛弃等的恋爱不成功者,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狭义的“失恋者”。

而我们这里的“失恋者”的定义则要更为广泛一些,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失恋者”吧。

我们将它定义如下:渴望爱情但尚未找到自身认为较理想的恋爱对象的人。

可见,除了上述的狭义“失恋者”以外,它还包括“摩擦性失恋者”和那些找不到异性恋爱对象的人。

劳动力市场中失业的原因有经济不景气、劳动者自身学历过低或自身劳动技能不够等;而爱情市场中造成失恋的原因则相对来说要更为复杂一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自身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孩、女孩步入大龄了都尚未找到理想的对象,而一些在各方面都很平常的人的身边却总是不缺乏异性朋友,他们总是能较早地恋爱并走向结婚的殿堂。

十大爱情定律

十大爱情定律

十大爱情定律第一名麦穗原理第二名罗密欧与朱丽叶定律第三名马太效应第四名三角公理第五名水桶定律第六名梭哈定律第七名鸡尾酒会效应第八名马赫带现象第九名近因效应第十名首因效应十大爱情定律第十名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爱情的过程中,两人初次相会,无论是相亲也好,邂逅也罢,这个“第一次”关乎着全局,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两个人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将来”。

对爱情的指导意义:于进攻方——生活中注重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初会之前,先行“备课”;于防守方——理性思维,切莫过于注重外表,淡化瞬间感受.十大爱情定律第九名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爱情过程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对爱情的指导意义:于进攻方——穷追不舍之后,嘎然而止,给对方一段时间,让她回顾一下你的优点,让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义;于防守方——纵观全局,冷静思维,切莫为“某一次”而感动.十大爱情定律第八名马赫带现象马赫带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它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同样,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被无限放大;而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忽视,缺点也可能会被忽视。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

爱情的经济学分析一.爱情的风险性爱情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收益,比如说一生的幸福。

根据投资学的理论分析,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就好比投资证券,国债的风险最小,当然收益也最小;股票的收益很大,风险也很大。

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因此爱情是一种高风险投资。

市场出现大行情,大发展之际,越有可能孕育着更大的风险。

一个人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资本,投入和回报会不会成比例,也就是说盈利的可能性。

还必须清楚面对风险自己究竟有多少承受能力。

二.爱情投资理论不要把爱情想象成无私的付出,任何人的付出其实都是一种对对方的投资,把对方看成一个项目。

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就是这个男人对女人的投资,女人对他来说是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以说是潜力股。

投资,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就是牺牲或放弃当前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换取未来可能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

对爱情的投资,男人可以是金钱,学历,地位,前途,相貌……女人可以是相貌,青春……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用真感情来下注。

但只要是投资,没有人不希望它亏本的。

假如投资一个人会给你带来幸福,或者说带来某种程度上你想要的满足,甚至是欲望,那你的投资就产生回报了。

如果她拒绝了你的请求,那么你所投入的东西都会血本无归。

投资可分为短线投资,长线投资和中线投资。

One night stand是短线的投资,如果时间跨越到结婚生子,则是长线投资。

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来计划自己的投资方式。

两个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双方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因此是否具备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是爱情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精神满足型、感官满足型和功利满足型。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需求的,只不过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

只有当对方认为你能满足她的需求她才会对你投资。

三.理性的投资买股票不能把你所有的积蓄都投资进去,只能在你的资金满足你的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还有较多盈余时,你才能够将一部分的盈余去投资买股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中的经济学效应
我们常常陷入爱情的美好而不能自拔,心甘情愿去糊里糊涂地爱。

在大多数领域中,大家都说要讲科学,偏偏在爱情里,我们羞于按照人文科学的规律来判断。

其实,感情的事,也没那么复杂,令人神魂颠倒的爱情,也能用经济学眼光来谈论。

爱情可是一门复杂的伦理学,除了经济学里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外,还得囊括军人的以身作则,商人的精明灵活,外交家的巧言善辩,市场营销人员的穷追猛打,方可赢得美人归。

即便是获得了美人的芳心,还需要有点明星气质,出去的时候,稍加装饰自带气场才能气定神闲,而不是一种难以琢磨的“附和效应”。

爱情与婚姻是完全相同的两种模式,爱情教会我们的是“精挑细选”,婚姻交给我们的是“门当户对”。

不是说爱情里的选择不需要花费成本与经历,婚姻里的围城就如砖与瓦的坚韧,一个地基不稳,可能会全城倒塌。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讲究的是格调、情调,也讲究两人的经济艺术,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资本交易。

如果你看到一种实用耐看人人都很欢喜的货物,当然得费点心思与手段,不然就被别人给抢走了,到时候追悔莫及的叹息还是少发,毕竟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商品存在。

你可以换种角度思考,选择另外一种同等质量同等级别的商品,偶尔有瑕疵在所难免,不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在很多时候学会筛选与打磨也可以产生同等的价值。

有时商品货物就像食品一样有自己的保值期与保鲜期,怎样让自己仅有的商品,花期开放的更长久,除了需要管理智慧以外,还得学会耐心经营,找准着眼点。

不然很难成为商品的拥有者与主人,更难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奇迹。

恋爱到了磨合与挑战期,的确是商品经营者最头痛的事,货物积压太久要么贱卖,要么置之不管,要么放弃。

不管是谁对于自己曾经心爱的产品相处久了都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假如就这样卖掉,着实有种无法倾诉的感伤。

商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与空间,要么将产品再创造再加工,要么改制成为新的模型,最坏的打算就是舍弃。

爱情婚姻里的经济学效应看起来波澜不惊,浪漫动人,其实危机四伏。

除了彼此把握好彼此的心态以外,还要懂得为其负责任,爱情与婚姻都不是游戏,而是一种经营模式,经营得好终身受益,经营得不好两败俱伤,无论结果如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姜渌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