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制导
红外信号制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信号制导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红外信号制导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3.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信号制导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红外信号制导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的制导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发射机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目标物体吸收部分能量并反射回接收机,接收机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制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红外信号发射机;2. 红外信号接收机;3. 目标模拟器;4. 实验台;5. 数据采集系统;6. 计算机及相应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确保各部分工作正常;2. 将目标模拟器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目标模拟器的位置和角度;3. 启动红外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设置相关参数;4. 观察接收机显示屏,记录目标跟踪情况;5. 调整目标模拟器的位置和角度,重复步骤4;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红外信号制导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目标跟踪情况:在实验过程中,红外信号制导系统能够较好地跟踪目标模拟器,实现目标识别和跟踪功能;2. 系统稳定性:实验过程中,红外信号制导系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无明显抖动现象;3. 抗干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仍有部分影响;4. 跟踪精度:实验结果显示,红外信号制导系统的跟踪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六、实验结论1. 红外信号制导技术具有较好的目标识别和跟踪性能;2. 红外信号制导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3. 红外信号制导系统在跟踪精度方面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七、实验改进建议1. 提高红外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性能,降低系统噪声;2. 优化目标模拟器的设计,提高目标模拟器的仿真度;3. 研究新型红外信号处理算法,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4. 优化实验环境,降低实验误差。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对红外信号制导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红外信号制导系统的性能。
红外制导技术流程

红外制导技术流程红外制导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特性的导引系统,广泛应用于导弹、火箭、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无人机等领域。
它利用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作为导引信号,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制导。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外制导技术的流程。
一、红外辐射检测红外制导技术的第一步是通过红外探测器对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
红外探测器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能够对不同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敏感捕捉。
当目标物体发射红外辐射时,红外探测器会感应到并将信号传输给后续处理模块。
二、信号处理红外辐射检测到的信号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信号处理模块通常包括滤波、放大、放大、数字化等步骤。
滤波可以去除噪声干扰,放大可以增强信号强度,数字化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三、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红外制导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对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目标跟踪模块主要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和目标追踪三个步骤。
目标检测使用特定的算法和模型,从背景中分离出目标物体;目标识别通过比对已有的目标库,确定目标的种类和特征;目标追踪通过连续的观测和预测算法,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跟踪。
四、制导计算在目标跟踪的基础上,制导计算模块通过对目标的运动轨迹和弹道参数进行计算,确定导弹或火箭的制导方案。
制导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目标的速度、加速度、飞行高度、风速、弹道参数等。
根据这些参数,制导计算模块可以实时调整导弹或火箭的航向、姿态和推进力等,使其能够精确地追踪和命中目标。
五、制导指令传输制导指令传输是将计算得到的制导方案传输给导弹或火箭的关键步骤。
制导指令通常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可以通过通信链路实现。
制导指令传输模块负责将计算得到的制导指令编码、调制,并通过通信链路发送给导弹或火箭的制导系统。
六、导弹或火箭制导导弹或火箭根据接收到的制导指令,调整自身的航向、姿态和推进力等参数,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制导。
红外制导的原理

红外制导的原理红外制导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来实现目标探测、跟踪和制导的技术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导弹制导、火控系统、无人机、红外夜视设备等领域。
红外制导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进行探测和识别,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来实现目标的跟踪和制导。
本文将从红外辐射的特点、红外探测器的原理、红外制导系统的组成等方面来介绍红外制导技术的原理。
红外辐射的特点。
红外辐射是一种波长长于可见光而短于微波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在0.7μm到1000μm之间。
由于大多数物体的温度都在绝对零度以上,所以它们都会发出红外辐射。
而且不同温度的物体会发出不同强度和频谱分布的红外辐射,这为红外探测和识别目标提供了基础。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制导技术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
常见的红外探测器有热释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和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等。
其中,热释电探测器是利用目标的红外辐射使探测器产生温度变化,进而产生电信号;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来将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而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则是将红外辐射聚焦到一组微小的光电二极管上,再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这些探测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红外制导系统的组成。
红外制导系统主要由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器、跟踪器、制导器和显示器等部件组成。
红外探测器负责将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信号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接着信号经过跟踪器进行目标的跟踪和定位,最终通过制导器来实现对目标的制导。
在一些特殊应用中,还需要通过显示器来显示目标的图像和信息。
红外制导技术的应用。
红外制导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民用安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红外制导技术被应用于导弹、火炮、无人机等武器系统中,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在航空航天领域,红外制导技术被应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和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和打击能力;在民用安防领域,红外制导技术被应用于红外夜视设备、监控摄像头等设备中,可以实现对夜间目标的探测和监视。
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与方法研究

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制导技术在军事、航天、航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作为红外制导技术的重要支撑,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与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概述1.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求红外制导技术一般是指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探测目标并指导导弹、火炮等武器的弹道,实现精确打击目标的技术。
在军事作战、飞行器导航、火箭推进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需求。
2.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概述增透微结构是指在光学器件表面采用微米级周期性结构,通过精确控制结构参数实现对光学性能的调制。
而超快激光制造技术则是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对材料进行微加工,制备出微纳米级的表面结构。
三、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研究1.超快激光在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制造中的作用超快激光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和超短的脉冲宽度,能够实现对材料的高精度加工,并在微纳米尺度上实现对表面结构的调控,是制备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关键工具。
2.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光学性能分析利用超快激光制造的红外增透微结构在红外制导技术中具有较好的透过率和散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为红外制导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3.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解析通过对超快激光在材料表面微加工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和光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制备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和改善工艺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方法研究1.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在超快激光制造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是关键环节。
常用的材料有玻璃、硅、金属等,而加工工艺则包括脉冲能量、聚焦深度、扫描速度等参数的优化。
2.超快激光制造设备的研制与改进针对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特殊要求,研制适用于超快激光微加工的设备,并不断改进设备性能和工艺控制能力,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密的微结构制造。
红外制导原理

红外制导原理
嘿,这红外制导原理啊,听我给你讲讲。
有一回我看战争片,里面就有那种用红外制导的导弹,可厉害了。
我就好奇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后来我去查了查资料,才有点明白。
这红外制导啊,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小侦探。
它能感觉到目标发出的红外线。
你想啊,啥东西都会发出点热量吧,这热量就会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发出来。
红外制导的导弹就像一个长着超级敏感鼻子的小狗,能闻到目标的味道。
比如说,飞机在天上飞,它的发动机就会很热,会发出很多红外线。
这时候,红外制导的导弹就会锁定这个目标,然后追着它跑。
就像你在玩捉迷藏,你知道那个人在哪里,你就会一直朝着那个方向走。
导弹也是这样,一直朝着目标的红外线追过去。
而且啊,这红外制导还很聪明呢。
它不会被别的东西骗
走。
如果有别的东西也发出红外线,但是和目标的不一样,导弹就不会去追。
我觉得这红外制导可太神奇了。
就像一个魔法武器,能找到敌人,然后把他们打败。
哈哈。
红外导引头导弹制导技术发展

红外导引头导弹制导技术发展红外导引头技术在导弹制导系统中的应用,是现代事科技的突出成就之一,它极大地提升了武器系统的精确打击能力和战场适应性。
以下是红外导引头导弹制导技术发展的六个关键点:一、探测技术的革新随着光电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量子点阵列探测器的发展,红外导引头的探测灵敏度、分辨率大幅提升,能够在更远距离精确识别和跟踪目标,即使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如烟雾、夜间或对抗红外干扰中也能保持高效。
二、智能图像处理能力集成高性能图像处理算法和技术,红外导引头能实时分析目标图像,快速识别和分类,区分真假目标,提高抗干扰能力。
智能识别技术使导弹能够自主决策,适应动态战场变化,精准攻击预定目标。
三、多光谱融合多光谱融合技术的应用,结合红外与其他光谱段如可见光、近红外、紫外,提供更全面的目标信息,提高识别和跟踪精度。
多光谱数据融合提升了目标识别的鲁棒,特别是在复杂背景或伪装、反隐身技术面前。
四、动态冷却系统高性能制冷技术的引入,特别是低温制冷器的发展,使红外导引头能在极低噪声水平工作,提高信噪比,提升远距离和识别能力。
动态冷却系统在提升导引头性能同时,也兼顾了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五、抗干扰与隐身对抗面对反导技术,现代红外导引头集成抗干扰措施,如自适应滤波形变焦距、频率跳频、抗干扰模式,提高生存能力。
同时,导引头能识别和规避反导诱饵弹、热焰弹,保持对真正目标的跟踪,提高穿透力。
六、系统集成与模块化现代导弹系统设计中,红外导引头趋向模块化、集成化,易于维护、升级。
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快速适应不同导弹平台,集成到空对空、空对地、地对地等,同时支持快速技术更新换代,适应未来作战需求。
总结红外导引头导弹技术的发展,从探测革新、智能图像处理、多光谱融合、制冷系统、抗干扰对抗到模块化设计,展现了事科技的深度集成与智能化趋势。
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导弹的打击精度、抗干扰能力,还增强了战场适应性和灵活性,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红外制导原理

红外制导原理红外制导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导弹、飞机、舰船、坦克等武器装备系统中,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武器制导方式。
红外制导原理是基于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通过探测和分析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从而实现武器的精确制导。
红外辐射是指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
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其温度成正比,而且辐射的频谱特征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利用这一特性,红外制导系统可以通过探测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制导。
红外制导系统主要由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器、跟踪器和制导器等部件组成。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接收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则负责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处理,以提取出目标的特征信息。
跟踪器则根据处理后的信号,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锁定。
最后,制导器根据跟踪器提供的目标信息,控制武器系统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红外制导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不受光线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可以在昼夜和恶劣天气下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
其次,红外辐射特征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目标信息,有利于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区分。
再次,红外制导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系统中。
然而,红外制导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红外辐射受到大气和地面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和误差。
其次,红外制导系统的探测距离和精度受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实现对远距离、高速目标的精确制导。
再次,红外辐射特征受到目标本身材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会产生识别和干扰问题。
总的来说,红外制导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制导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制导系统的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武器装备系统的精确打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红外制导系统原理

红外制导系统原理
红外制导系统利用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探测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并利用辐射特征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从而实现制导功能。
红外辐射是指目标物体在热能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能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不受光线干扰和夜间可见等特点。
红外制导系统主要利用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行探测和跟踪。
红外制导系统一般包括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分析识别系统和制导器件等组件。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接收和转换目标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为电信号。
常见的红外探测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红外信号处理器负责对红外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增益等处理,以增强目标信号并滤除噪声。
分析识别系统用于分析和识别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以确定目标的类型和位置。
常见的方法有基于红外辐射能谱的光谱分析和基于红外图像的目标识别。
制导器件根据红外探测器和分析识别系统提供的目标信息,计算并控制制导装置的运动,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制导和跟踪。
总的来说,红外制导系统利用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探测和分
析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实现对目标的识别、追踪和制导。
它在导弹、火箭、无人机和导航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制导导弹
制导是指导弹、火箭、飞船等运动物体,依靠其上的仪器或人的控制自动奔向目标的过程,该过程是由制导装置来完成的。
一般可分为
(1)自主制导。
制导信息不是指挥站或目标所发送的能量,完全由安装在飞行器内部的设备动作来制导飞行器。
(2)遥控制导。
利用装设在飞行器内部和外部的设备,在指挥站(可设在地面或别的飞行器上)制导该飞行器,驾束制导和指令制导都属遥控制导。
(3)寻的制导。
利用来自目标的信息,测算出目标的位置,控制器根据计算出来的信号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而将飞行器导向目标。
(4)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利用飞行器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的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飞行器的飞行路线。
(5)复合制导。
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于飞行全过程的制导。
按照制导时携带信息的载波可分为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和激光制导等。
红外制导是利用红外探测器捕获和跟踪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来实现寻的制导的技术。
大多数红外制导系统是被动式的。
在各种精确制导体系中,红外制导因其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优点,在现代武器装配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导弹(guided missile)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
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
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美国“响尾蛇”、英国“火光”为代表的红外制导导弹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对红外制导导弹的研究,红外制导已经用于空-空、地-空、空-地、地-地导弹中,近年来在反坦克弹中也开始采用红外制导,但其中以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为数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研制的红外导弹有50多种型号,现已装备部队的有30多种,其中正在服役的红外空-空导弹就有数十种。
如图1所示为被动式红外导弹制导系统原理图。
导引头由整流罩、光学系统、探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导引头是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像导弹的眼睛一样,由它接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再转为电的信号,送入电子装置处理,经放大后带动控制系统,控制舵的转动方
向,使导弹准确地飞向目标。
红外导引头必须能够分辨目标辐射和背景辐射,要求目标辐射的信号强度要超过背景的辐射强度,如果两者的红外辐射强度相当的话,那么红外导引头很可能区分不了目标和背景,制导也就无从谈起了。
舰空导弹攻击的都是空中高速目标(飞机或导弹),速度越快越容易摩擦生热,而且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也远大于陆上或水面目标,目标的温度越高则红外辐射强度就越大,与背景(天空)的区别就越明显,越有利于红外导引头将“热”目标从“冷”背景中区分出来。
再加上天空作为背景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干净”的,不像陆上或海上可能会存在各种杂物的干扰,因此红外制导非常适合用于包括舰空导弹在内的各种对空导弹。
根据红外探测系统的不同,其制导可以分为单元探测器红外制导和多元成
像红外制导。
红外制导技术是精确制导武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分为红外点源(非成像)制导技术和红外成像制导技术两大类。
如图2所示为单元探测器红外制导导弹引头结构示意图,左边是导弹所要追踪的目标。
云层天空等的辐射和散射会干扰对目标信号的检测,这些干扰信号称为背景辐射。
目标和背景两种辐射经大气传输进入整流罩再经光学系统聚集在调制盘上。
调制盘将射入的红外辐射按一定规律进行编码,得到不同的信号,作用在探测器上,把背景信号过滤掉,检出目标信号。
图2
调制盘基本作用
1.使恒稳的光能转变成交变的光能
2.产生目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号编码
3.空间滤波——抑制背景的干扰
调制盘按调制方式来分粪,可以分为调幅调频和脉冲编码式调制盘。
前两种与电学上的调幅和调频是一致的,即它们分别用调制信号幅度、频率的变化来反映目标的位置脉冲编码式调制盘是用一组组脉冲的频率和相位来反映目标的方位。
探测器分为两种: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可以理解为热敏电阻(热效应),只有有热源就会跟着上。
自然它就是最容易被太阳骗过了。
而光子探测器(相当于光电效应)则是只对特定波长有反应,这就从最开始端抛开了太阳这个干扰源。
还有后面的处理电路或者理解为核心计算,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后(一般都是利用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很容易就会排除干扰。
红外点源(非成像)制导系统
红外点源制导系统通常由光学系统、调制器、红外探测器、制冷器、伺服机构以及电子线路等组成。
其工作过程为:光学系统接收目标红外辐射,经调制器处理成包括目标信息的光信号,由红外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成易处理的电信号,再经电子线路进行信号的滤波、放大、处理,检测出目标角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送给伺服机构,使光轴向着目标方向运动,实现制导系统对目标的持续跟踪。
这类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动态范围宽、响应快,缺点是无法排除张角较小的点源红外干扰和复杂背景干扰,从目标获取的信息量太少而制导精度不高,也没有区分多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近距空空格斗弹、反坦克导弹,及其他低成本、小型化导弹。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一般由红外摄像头、图像处理电路、图像识别电路、跟踪处理器和稳定系统等组成。
红外摄像头接收前方视场范围内目标和背景红外辐射,利用各部分辐射强度的差别,获得能够反映目标和周围景物分布特征的二维图像信息,然后由图像处理电路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增强,得到可见光图像以视频显示输出,同时将数字化后的图像送给图像识别电路,通过特征识别算法从背景信息和干扰中提取出目标图像,由跟踪处理器按照预定的匹配跟踪算法计算出光轴相对于目标的角偏差,最后通过稳定系统驱动红外镜头运动,消除相对误差实现目标跟踪。
红外成像制导的成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光机扫措成像,另一种是凝视成像。
先进近程空空导弹采用的是凝视成像。
它的工作波段一般选择在中波3-5和长波8-12的红外波段上。
这类系统在抗干扰能力、探测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有很大提高,能够探测远程小目标和鉴别多目标,甚至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命中点的选择,但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主要用于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空地导弹等。
那么红外非成像制导(红外点源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说就是对付同样的战斗机目标时,非成像的红外导引头看到的目标是一个模糊的亮点,而成像导引头看到的目标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飞机形状了,飞机每个部位的热辐射信号都被捕捉下来并生成红外图像。
可见红外成像制导相比非成像制导而言,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具备了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因为后者看到的只是一个亮点,假如目标释放出一个更大的热源(红外干扰弹),则非成像导引头就会跟踪上这个假目标,而丢失了真正的目标。
而红外成像导引头虽然可能看的还是比较模糊,但已经足以帮助弹上制导东统将真实目标与干扰源区分开来,传统的闪光弹和照明弹对它的干扰基本上没有效果。
红外成像制导的这个优势,最终将淘汰非成像红外制导。
我囯新一代空空格斗弹、便携式防空导弹、舰载近防导弹也都配备了先进的红外成像。
我自己的了解:非成像的导引头看到的飞机就是模模糊糊一个大亮点,主要是发动机那里特别亮,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因为只需要搞个比发动机更热的目标,那就会在非成像导引头上产生一个更大的热源,更亮的目标,导引头就会跟踪上这个目标;而成像的导引头,看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飞机,面阵上面分
成若干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记录下飞机相应的参数,比如机翼、机身、发动机等等的热信号,单纯的干扰热源会被计算机自动忽略掉,因为它不符合最初的跟踪参数。
对于这种导引头就只有想办法采用激光干扰的方法,直接照射导弹的导引头,搞瞎它。
未来发展趋势
非制冷红外制导系统
2光学双色制导系统
微波/红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复合制导;复合制导是指导弹在飞行弹道的同一制导段或不同制导段(如中段或末段)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如自主制导、遥控和寻的制导)进行制导的技术。
二是智能化,智能化复合制导的核心是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和信息处理方法。
这就要求信息融合技术在现有的硬件和传感器水平上,寻求新的特征层融合算法、决策层算法和传感器自动复合策略,从理论上形成一套复合寻的制导信息融合方法。
三是继续研制多量子阱红外焦平面阵列
超晶格材料是用现代薄膜生长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在自然界中从未存在过的一种全新的人工制造的晶体。
超晶格是由2种不同成分的半导体材料以薄层的形式交替排列而成,每一薄层的厚度只有 1~10 nm,薄层的数目可以达到几百甚至更多。
超晶格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半导体异质结连接而成的,只是由于每一薄层厚度非常小,因而这些异质结不再是互相孤立的,从整体上就出现了一些单个异质结所不具备的新的特性。
超晶格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结构。
如果窄禁带材料(它形成势阱)的宽度很小,可以和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比,而宽禁带材料(它形成势垒)的宽度较大,使两个相邻势阱中的电子波函数不能相互耦合,则这种超晶格称为多量子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