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合集下载

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小儿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通常由于肺部受到感染、气道堵塞或像肺炎等疾病导致了大量的氧气无法进入身体,从而导致身体的氧气供应不足。

为了纠正这种情况,将小儿置于呼吸机中,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辅助呼吸器官运作,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水平。

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一、护理方法1. 设定通气参数在机器通气过程中,呼吸机上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包括氧气浓度,呼吸频率,潮气量,PEEP等。

当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这些参数需要及时调整。

为了确保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效果,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在不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仔细调节通气参数。

2. 处理气道分泌物小儿在机器通气时,由于吸气和呼气压力的不断变化,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容易堵塞气道,影响通气效果。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使用抗生素和黏液溶解剂等药物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

3. 监测生命体征在机器通气期间,小儿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如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氧气饱和度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4. 定期营养监测由于机器通气会使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可能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

为此,护士需要定期监测小儿的营养状况,并确保小儿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二、效果评价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医疗操作。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1. 氧反应性指数小儿在通气过程中可以测量氧反应性指数,即看患者在给予氧气后,对剂量变化的反应情况,可以通过改变PEEP和FiO2等参数,诊断出呼吸功能障碍的性质,效果较为明显。

2. 血液氧气水平血液氧气水平是衡量通气效果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护理人员可以利用血气分析监测血液氧气水平变化,以调整治疗方案。

3. 通气压力对于小儿呼吸衰竭而言,通气压力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

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目的探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CO2潴留、肺不张以及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过程中使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高频喷射呼吸机;慢性呼吸衰竭;护理干预慢性呼吸衰竭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病因为COPD,初期为Ⅰ型呼吸衰竭,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肺功能减低逐渐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1]。

呼吸机可增加患者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能量消耗[2]。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特点是每次输出气体容积低于正常的潮气量,而工作频率高于患者正常的呼吸次数[3]。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患者在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整体护理模式充分考虑了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开展对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74.5±4.3)岁。

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75.3±3.8)岁。

高频通气的护理

高频通气的护理

高频喷射通气
定义
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通气模式, 其通过高速气流喷射来维持血氧
饱和度。
适应症
高频喷射通气主要适用于治疗各 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特别是
需要快速改善氧合的患者。
技术特点
高频喷射通气通过高速气流喷射 来维持血氧饱和度,同时可以减 少肺损伤的风险。但是,由于需 要使用高速气流,可能会增加气
道损伤的风险。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心 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紧张等不良情绪,让他们以积 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疑问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提 出疑问,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 问,让他们对治疗有更全面的 了解。
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信心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家属建 立信心,让他们相信高频通气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 提高治疗效果。
制定详细的高频通气护理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 合标准,提高护理质量。
风险评估与防范
对患者进行高频通气治疗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降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质量控制与监督
建立高频通气护理的质量控制与监督体系,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 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THANK YOU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专业培训
为护理人员提供高频通气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 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继续教育
定期组织关于高频通气护理的学术交流活动,分 享经验、探讨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资格认证
建立高频通气护理的资格认证制度,保证护理人 员的专业水平。
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性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
高频振荡通气
定义
高频振荡通气是一种通气模式 ,其通过高频振荡产生气流来 维持血氧饱和度。

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呼吸衰竭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33例病例资料。

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5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治愈率76%。

结论在HFOV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强调手卫生,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呼吸道管理,按需吸痰,积极预防VAP的发生,可有效提高存活质量。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95-02新生儿呼吸衰竭多是由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肺不张、阻塞性气管疾病等因素[1],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危重疾病的主要并发症[2]。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比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能较好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纠正重症呼吸衰竭,缩短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提高存活率[3]。

本文回顾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3年1月1日至 2014年1月31日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33例病例资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收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3年1月1日至 2014年1月31日使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33例病例资料,男19例,女14例,剖宫产24例,自然分娩9例;胎龄<37w 22例,≥37w 11例;体重970g~4115g。

HFOV时间2~112 h,平均48 h,住院天数1天~29天,平均9.2天。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均使用Carefusion 3100A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初调参数:吸气百分比为33%,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10~15cmH2O,震动频率10~15Hz,胎龄越小频率越高;吸入氧浓度(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FiO2)60%~80%;振幅调节至患儿胸廓出现震动为宜。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20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的PaO2、SaO2、PaCO2、pH水平以及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氧体积分、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1)治疗后,本组患儿的氧体积分与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33.14±1.64)%与(39.64±8.51)mmH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患儿的PaO2、SaO2水平有明显上升,PaCO2水平明显降低,pH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相应护理后,18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死亡率为5%。

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减少死亡率。

标签: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传统治疗方法以机械通气(CMV)为主,但是CMV的通气压力难以缓解肺血氧合状况,而且容易造成肺组织气压伤,不适合在新生儿中推广[1]。

本文中将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新生儿科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20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原发病分类:肺透10例、肺炎6例,围生期窒息3例,脑炎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率减缓、反应差,肺部细湿哕音增多为主。

1.2方法1.2.1高频振荡通气采用Stephnie呼吸机(德国),根据患儿的原发疾病与病情设置初设参数:平均气道压(MAP):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MAP为10-15 cmH2O;振荡压力幅度(△P)是提高患儿肺部通气的主要手段,治疗中将△P控制在35~45 cmH2O,以患儿胸廓有明显振动为标准;振荡频率(F)8-15 Hz(1Hz=60次/min),吸气时间(Ti)33%,治疗过程中吸气时间要保持不变[2]。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护理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护理
、最 低 的 吸 入氧 浓 度 ,维 持 血气 在 正常 范 围。正 确设 定报 警 限并 及时 处理 报警 信 号 ,必要 时使 用 镇静 剂 , 避 免 人 机 对抗 。③ 加 强 患 儿 呼 吸道 护理 工 作 。做 好气 道加 温加 湿 ,保 持气 道 黏膜完 整 性 ,减少 气道 感 染 的发生 ;做 好 患儿 吸痰 工作 ,护士应尽可能掌握好吸痰指征及吸痰方法 ,对同时行胸腔 闭式 引流 和机 械通 气 的患儿 不予 胸背 叩击 ,一般采 用 电 动按摩 仪 按摩 患 儿 的前胸 和背 部 。吸 痰时 要遵 循 动作 轻 、稳 、准 、快 的原 则 ,避 免伤 及患 儿 呼吸 道黏 膜 ;保持 患 儿呼 吸道 通 畅 ,患儿 采取 l5。 ~3O。 斜坡 卧位 ,可使 胸 腔容积 增 大 , 以利 于 呼吸 与引 流 , 防止患 儿管 道 的脱 落 、扭 曲和受 压 ,尽 量使 管道 平直 通 畅 ,防止 震荡波衰减。④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通 畅。将引流管妥善 固定 ,翻 身 、搬 动 患儿 时 防止管 道 牵拉 及脱 落 。注 意约 束 患儿 上 肢 ,避 免 自行将 引流管 拔 出 。避 免 引流 管 因阻塞 、扭 曲 、受压 、 折 叠 、脱 出等 原 因造成 引 流不 畅 。观察 水柱 波 动情 况 ,引 流液 及 气泡溢出情况 。应2—3 h挤捏 引流管1次 ,避免渗血 、渗液及纤 维血 块堵 塞 。若水 柱 波动 不 明显或 无 波动 ,胸 腔 内又 确有 积气 , 应及 时检 查原 因 ,调 整并 重新 放 置胸 腔闭 式 引流 管 。每班 观察 引 流物 的颜 色 、量 、性 质并 做 好记 录 。⑤做 好 患儿 基础 护理 工 作 , 包括 口腔、耳、眼、皮肤 的护理 ,保持患儿脐部 、臀部的干燥清 洁 ,及 时更 换 被 污 染 的 床 单 并更 换 体 位 ,防 止压 疮 及 肺 炎 的 发 生 。 1.4 观察 指标 :观察 并监 测 患儿 治疗 前后 24 h、72 h血 气分 析 指 标 。 1.5 统 计 学 处 理 :选 用 SAS 8.2统 计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理 与 分 析 ,计 量 资料 以均数 ±标 准差 ( ±S)表示 ,采用 t检 验 ,计 数 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x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造成心血管功 能紊乱 、 肾功 能障碍 , 严 重时将发 生器官功能 衰
竭诩 , 因此应用高频 喷射通气后 , 每隔 1 h抽取 动脉血气 分析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如出现 呼吸困难 、 呼吸窘迫加重 、 低氧血症 未能纠正 , 治疗无效者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2 . 2 加强呼吸道管理 2 . 2 . 1 保持 呼吸道通畅 使 用高频喷射通 气的首要 条件
1 . 1 一 般资料
本组患儿 7 7 例, 男5 5 例, 女2 2 例, 年龄
最大 4岁 , 最小 出生 1 h , 平均 4 个月。 原发病 : 吸人综合征 2 8例, 新 生 儿肺 炎 l 6例 , 新生 儿 呼 吸窘 迫综 合征 ( R D S )I Ⅱ期
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保持 患儿舒适 的有利 于呼吸的体 位 , 背部可适当抬高 , 颈部不可过度后倾或前倾 , 并使 鼻腔通 畅 , 鼻
路。 将呼吸模式置于 N C P A P档(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即 n a s a l
治疗的基础 上给 予鼻塞 气道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和护理。结果
7 7 例患儿治愈 7 3 例, 成功率达 9 4 . 8 %, 4例 因病情加 重, 改 用气 管插 管机械通 气, 均成功治愈 出院。结论
症状, 提高心脏做功效率。本文 以 2 0 1 0年 l O月—2 0 1 1 年1 0 月 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7 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 究对象 , 对高频喷射通气治疗d , J L 呼吸衰竭 的护理效果进行观 察和分析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腹部情况 ; 观察呼吸困难 、 低氧血症是否纠正。 因为低氧血症会
塞者可用 1 %新麻液滴 鼻。 保持呼吸道通 畅 , 妥善舒适地 固定鼻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广 西 医学 2 1 0 1年 1 2月第 3 3卷 第 1 2期
1 65 6
度不易控制 , 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与劳动强度 。而 静脉侧壶滴注 , 既保证 了均匀 的滴注速度 , 又有效预 防了穿刺部位的药物外漏 , 减少残 留药物对局部血管 的刺激 ,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 。本文 A组静脉 炎 的发生率均 比c组及 D组 明显降低 ( P均 < .5 , 00 ) 表 明静脉侧壶滴注前列地尔的给药方式 , 能有效地减 少 静脉 炎 的发 生 , 大 限度 地 减 轻 患者 的痛 苦 , 得 最 值 临床推广应用。
诊断标 准 。
伤, 引起一些并发症, 而高频振荡通气 (i eqec h hf nuny g r o i tyvnl i ,F V) s l o t tnH O 是用小 于解 剖无 效腔 的 cl r e i o a a
潮气量 , 以较高频率的振荡产生双向压力变化从 而实 现有效气体交换的机 械通气方法¨ 。我院新生儿重 J 症监护病房( IU 20 NC )09年 1 月至 2 1 年 1 月收治 00 2 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 2 0例 , 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 疗效满意 ,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6 66
G a g i dc l o ra , c 2 1 V 13 No 1 u n x Me ia un lDe. 0 1, o. 3, . 2 J
(xgntni e ,I 评价肺部氧合状 况。肺部通 oyeao dx O ) i n 气是通过调节振荡压力幅度及振荡频率实现 , 增加肺
例临床观察 [] 华夏 医学 ,06 1 ( ) 5 5 . J. 2 0 ,9 1 :1— 2


文 献
罗 薇. 细过滤输液器对静 脉滴 注前 列地尔致静脉炎 精 [ ] 宋文 宣 , 德爱 . 用心 血管药 物学 [ . 1 李 实 M] 北京 : 民卫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 院 1 内发生 攻击行为 3 , 7 %; 院 2周以上发 住 周 9例 占 5 住
生攻击行 为 1 , 1.3 ; 院 1 月 以上 发生攻 击行 为 0例 占 92% 住 个
者 3 , 57 %. 院初期患者发生攻击行为 明显 。 例 占 . 住 7 24 攻 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 . 5 2例发生攻击行为 的 患者 中 , 往有攻 击行 为史 者 4 既 5例 , 8 .4 既 往无 攻击 占 65 %;
33 %(33 5 。5 . 8 1/8 ) 2例攻击行为患者 中, 男性 占 7 %(95 )女 5 3/2 ,
性 占 2 %(35 )男性 明显高于女性 , 5 1/2 , 以青壮年为 主。
的心理 、 当时的情绪 、 个性 、 社会等 因素有关 。本 资料研究 范围
比较局 限 , 因此 , 有关 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32 攻击行 为对非精 神病 患者 而言, . 主要发生 在年轻人 , 男女 比例为 9: , 1与体力 、 情绪 、 内分泌有关 。本资料调查精神
病 患者攻击行为总发生率为 70 %,由于研究 范围 的局 限 , .9 主 要讨 论的是住 院患者的主动攻 击性行 为 ,不包 括被动攻 击行 为, 因此 , 预估 精神病患者攻 击行为 实际发生 率还要高 于本文 结果 。发生 的主要原因还是与精神病的症状有 关。 33 本资料研究 结果 显示过去 有攻击行为 的精 神病患者 . 更 易发生攻击行 为 , 原因是攻击行 为 的习惯性获益 , 另一 个主
1 7 1/3 ) . %(37 3。男 性组患者 在所有 住 院男性 患者 的发生率 为 7
1.%(93 8 ,女性组患者 在所有住 院女性 患者的发生 率为 1 2 3/4 )
患者发生攻击行为 的危险 因子。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 为的发生不单单取决于某一个方 面 , 另 外还与患者居住 的环境 、 通风条件 、 治疗 、 理有关 , 与患者 管 也
症患者中。
【] 谢斌 , 瞻培 . 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 的预测f _ 精神医 2 郑 住 J 上海 】
学 ,9 3 5 2 :3 — 3 . 19 , ( ) 10 1 3
( 收稿 日期 :0 10 — 7 2 1- 4 2 )
23 攻 击行 为与住 院 时 间 .
5 2例发生 攻 击行 为 的患者
区所 有住 院 的精 神病 患者 , 期 间凡发 生 伤人 、 物 1次 或 此 毁
1 次以上者一律纳入本研究对 象 , 除言语性攻击行 为 、 排 自伤 、
自杀 者 。
2 结 果
裂症 , 与杨德森研 究结果 一致 l 主要原 因是精神分裂症在住院 J l 。 精神病 患者 中最常见 , 占住院精神病患者 的 7 %一 0 约 0 8 %.
往攻 击行 为 、 诊断 、 临床主要症状如幻 听 、 被害妄想 、 激惹性 、 敌
对猜 疑 、 紊乱行为等 , 对各 因素进行分析 。 并 13 人 组标准 . 调查范 围为 2 1 0 0年 1 月一 1 2月两
3 本资料研究 结果表 明攻击行 为的发生多见 于精神分 . 4
一 汐固目响国
3 5例 , 8 年龄 1 4岁 ~ 8 。出现攻 击行 为者共 5 , 3 , 6岁 2例 男 9例 女 1 , 3例 年龄 2 0岁 ~ 3岁 , 5 平均 年龄 ( 94±97 岁 。 2. .)
1 方法 . 2 采用 回顾性研究方 法 , 自制 的调查登 记表 , 用 在 1 高级 职称精神科 医师 指导下 , 2名精神科 主管护师对 名 由 21 0 0年 1 月一 1 2月两个病 区所有住院 、出院患者资料逐项 查 阅, 内容包 括性别 、 年龄 、 民族 、 文化程 度 、 婚姻 、 职业 、 病程 、 既
【 摘要 】目的 总结鼻塞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小儿心脏 术后
急性 呼 吸 衰竭 的护 理措 施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5 心 脏 术后 6例
中 ,9例在 2周 内都不 同程度存 在被害妄想 、 4 幻听 、 激惹性 、 敌 对猜疑等 四个主要症状 , 9 .3 3例发生在 1 月后 , 占 42 %; 个 与精 神症状关 系不大 , 主要是心理 问题 , 57 %. 神病患者 的攻 占 . 精 7 击行为主要还是与当时的精 神症状有 关。
3 从精 神症状 来看 , 资料显示 被害 妄想 、 听 、 . 5 本 幻 敌对
21 性别 与攻击行为 .
本 次调查资料 中 ,精 神病患者攻
猜疑是精神病 患者产 生攻击行为的主要症状 , 这与精神症状对 患者的言行影 响明显相关。 因此 , 这些 因素可作为预测精神病
击行 为总发生率 为 70 %( 2 3 , . 9 5  ̄3 )男性 53 %( 9 3 , . 2 3 P3 )女性
行 为史 者 7例 , 1 .6 既往 有攻 击行 为 史者 发生 攻击 行 占 34 %.
高频 喷射 通气 治 疗 d,L , J 呼 吸衰竭 的护 理
梁姣 叶 .
( l 民医院 , 朔卅 市人 山西 朔州 0 6 0 ) 3 02
为概 率较 高 。
25 攻 击行 为与 精神症 状 . 5 2例 发生 攻击 行 为的 患者
参考文献 [】 杨德森 . 为医学【 ] 1 行 M.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9 9:9 — 9 . 19 10 14
22 攻 击行 为与 疾病 类 型 .
5 2例发 生攻 击行 为 的患 者
中, 精神 分裂症 4 0例, 7 .2 情感障碍 5例 , 96 %; 占 69 %; 占 . 2 癫 痫性 精神 障碍 2例 ,占 38 %;脑 器质 性精 神 障碍 2例 , .5 占 38 %; .5 偏执性精神病 1 , 1 2 抑郁症 1 , 1 2 酒 例 占 . %; 9 例 占 . %; 9 精所致精 神障碍 1 , 1 2 攻 击行为主要发生在精神分裂 例 占 .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