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利多卡因预处理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利多卡因预处理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阿霉素(Doxorubicin)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其心脏毒性已成为限制其长期使用的主要障碍。
因此,研究如何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多卡因(Lidocaine)作为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多卡因预处理对阿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减轻效果及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与分组实验选用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阿霉素组。
2. 药物处理各组小鼠分别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包括利多卡因预处理、阿霉素注射等。
3. 指标检测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酶检测、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损伤情况。
三、结果1. 心电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小鼠心电图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表现。
而利多卡因预处理组和利多卡因+阿霉素组的小鼠心电图表现较为稳定,心律失常程度较轻。
2. 血清心肌酶检测阿霉素组小鼠血清中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心肌损伤严重。
而利多卡因预处理组和利多卡因+阿霉素组的小鼠血清心肌酶水平较低,表明心肌损伤程度较轻。
3.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阿霉素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严重,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
而利多卡因预处理组和利多卡因+阿霉素组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较轻,细胞凋亡和坏死现象较少。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损伤。
其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心律失常作用:利多卡因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稳定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减轻心律失常程度,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2. 抗氧化作用:利多卡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3. 抗炎作用:利多卡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4. 其他机制:利多卡因可能还通过其他途径(如调节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等)减轻心肌损伤。
抗心律失常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氯化钡诱导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家兔4只,体重2.5kg左右,雌雄不限。
2. 实验药品:氯化钡、利多卡因、普萘洛尔、胺碘酮、硫酸镁等。
3. 实验器材:心电图机、注射器、注射针、手术器械、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只,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和D组。
2. 实验步骤:A组:作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B组:氯化钡诱导心律失常组,给予氯化钡溶液(氯化钡10mg/kg)。
C组:利多卡因治疗组,给予氯化钡溶液(氯化钡10mg/kg)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利多卡因5mg/kg)。
D组:普萘洛尔治疗组,给予氯化钡溶液(氯化钡10mg/kg)后,立即给予普萘洛尔溶液(普萘洛尔1mg/kg)。
3. 观察指标:1) 心电图:观察各组动物在给予氯化钡溶液前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的心电图变化。
2) 心率:测量各组动物在给予氯化钡溶液前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的心率变化。
3) 血压:测量各组动物在给予氯化钡溶液前后、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的血压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心电图:A组给予生理盐水后,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B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C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D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普萘洛尔溶液,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 心率:A组给予生理盐水后,心率正常;B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心率明显加快;C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心率得到明显降低;D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普萘洛尔溶液,心率得到明显降低。
3. 血压:A组给予生理盐水后,血压正常;B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血压明显降低;C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溶液,血压得到明显升高;D组给予氯化钡溶液后,立即给予普萘洛尔溶液,血压得到明显升高。
强心苷对兔心的毒性作用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记录正常心电图
迅速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 5ml/kg 出现室早时,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ml/kg 缓慢静脉注射5%氯化钾 1ml/kg
注意事项
保护耳缘静脉 电极要插在皮下 强心苷给药要快,立即达到中毒量 利多卡因要提前准备好,宜缓慢静注 强心苷半衰期长,而利多卡因半衰期短, 所以观察到心律失常有好转后,要立即进 行后面的实验
强心苷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房室结: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减少房室结 Ca2+内流而减慢房室结传导 浦肯野纤维:直接抑制Na+-K+-ATP酶,使 细胞失钾,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接近阈 电位,使自律性提高,K+外流而使ERP缩 短,故强心苷中毒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 室颤
强心苷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强心苷对兔心的毒性作用和利多 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目的和原理】
观察过量去乙酰毛花苷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观察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观察高血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利多卡因(lidocaine)轻度阻滞钠通道, 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之一。
强心苷具有强心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 性心功能不全(CHF)的治疗。中毒量可导 致快速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 心动过缓。
强心苷对心电图的影响
中毒量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率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二联律
三联律
室性心动过速
室
颤
【器材与药品】
微机 针形电极3根 兔绑绳1副 5ml注射器1副 2ml注射器2副 针头 20% 乌拉坦 0.02% 去乙酰毛花苷 0.25% 利多卡因 5% 氯化钾
药物分析 利多卡因

药效学本品属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局麻作用。
可抑制心肌细胞舒张期除极,减低心室肌及心肌传导纤维的自律性及兴奋性,但对心房及窦房结作用很轻。
相对地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肌兴奋性,提高室颤阈值。
治疗剂量不减慢正常心肌的房室传导速度,也不减低心肌收缩力及血压,甚至加快心肌传导纤维的传导速度,减轻单向阻滞,从而消除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
药动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经肝脏首次通过效应即锐减。
肌注后吸收完全。
吸收后迅速分布入心、脑、肾及其他血运丰富的组织,然后分布至脂肪及肌肉组织。
表观分布容积约1L/kg,心力衰竭时分布容积减低。
蛋白结合率约51%。
吸烟者结合率可比不吸烟者高些。
肌注后5~15分钟起效,一次肌注200mg后15~20分钟达治疗浓度,持续60~90分钟;静注后立即起效(约45~90秒),持续10~20分钟。
治疗血药浓度为1.5~5μg/ml,中毒血药浓度为5μg/ml以上。
持续静滴3-4小时达稳态血药浓度,急性心肌梗塞者需8-10小时。
90%经肝脏代谢,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及甘氨酰二甲苯胺(GX)具有药理活性,持续静滴24小时以上者,代谢产物可产生治疗及中毒作用。
静注后半衰期α约10分钟,β约1~2小时。
GX半衰期较长约10小时,MEGX半衰期近似原药。
心衰、肝病患者、老年人及持续静滴24~36小时以上,本品的清除减慢。
由肾脏排泄,10%为原药,58%为代谢物(GX),不能被血液透析清除。
利多卡因的局麻效能与持续时间均较普鲁卡因强,但毒性也较大。
在肝内代谢的去乙基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胺二甲苯),仍具有局麻性能,毒性加大,再经酰胺酶进一步降解随尿排出,用量的10%则以原形排出。
适应症:静注适用于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及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其次也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内麻醉。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①肌内注射,一次按体重4.3mg/kg,60—9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②静脉注射,按体重1mg/kg(一般用50—100mg)作为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再重复注射1—2次,一小时内最大量不超过300mg;③静脉滴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按体重0.015—0.03mg/kg速度静脉滴注。
2020年实验 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最新课件)

实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的】1.了解心律失常药物模型的制备方法;2。
观察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对氯化钡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材料】器材心电图机(或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大鼠台、2ml注射器,1ml注射器,4号或4号小儿头皮针,6号针,棉球.药品3%戊巴比妥钠溶液,1%氯化钡溶液,0.1%普萘洛尔溶液,0。
5%利多卡因溶液。
动物大鼠(或家兔)3只,体重180~220g.【方法】取大鼠3只,编号、称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0.2ml/100g体重,麻醉后仰位固定在鼠台上,作股静脉插管以备给药用(亦可用舌下静脉给药).将大鼠四肢接心电导联电极(将针形电极对应插在四肢皮下,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左后肢—兰或绿、右后肢—黑),记录正常I I导心电图,然后按下列顺序给药:①甲鼠股静脉注射1%氯化钡溶液0.2~0.3ml/100g体重,立即记录给药后30s、1min、2min、3min、5min、10min心电图至心律失常恢复,观察其变化及持续时间.②乙鼠给等量氯化钡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由股静脉注射0.1%普萘洛尔0.3ml/100g体重,并按上述方法记录给药后心电图。
③丙鼠给等量氯化钡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由股静脉注射0.5%利多卡因0.1ml/100g体重,并按上法记录给药后心电图。
......感谢聆听【结果】列表整理,将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按处理不同分别记录在下表(可将全班结果统计进行处理)。
剪贴心电图。
附表各组实验动物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分组例数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甲乙丙注:甲组:模型组;乙组:普萘洛尔治疗组;丙组:利多卡因治疗组。
【注意事项】①氯化钡需新鲜配制,快速注射。
②普萘洛尔和利多卡因要缓慢注射.③氯化钡使大鼠出现室性双相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约持续15min。
药理学习题十二(抗心律失常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抗心律失常药中的Na+阻滞剂有_________ ,___________ ,促进K+外流的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2.奎尼丁可通过__________ 传导,使单向阻滞 ___________ 而取消折返。
利多卡因则通过__________ 传导,使单向阻滞___________ 而取消折返。
减慢变为双向阻滞加快消除3.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宜选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4.利多卡因为__________ 抗心律失常药,仅适用于 ____________ 心律失常,且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
窄谱室性5.因奎尼丁具有__________ 作用,故治疗心房纤颤时常与 ____________ 合用,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
抗胆碱强心苷减慢心室率6.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7.奎尼丁降低心肌自律性和减慢传导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 。
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的代表药是_________ ,主要用于治疗 ________ 。
抑制4相Na+内流; 抑制0相Na+内流;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胺碘酮对心肌最显著的电生理特性影响是________ ,临床主要用于_________ 。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APD和ERP;房扑、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_________ ,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利多卡因可选择性作用于,促进降低其自律性,临床上主要用于。
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心室肌浦氏纤维;促进4相K+外流;室性心律失常10.治疗浓度奎尼丁主要抑制________ 的自律性,对________ 的自律性影响很弱。
异位起博点; 窦房结11.利多卡因降低自律性和相对延长ERP的机制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

LOGO
LOGO
药理教研室
心血管药理实验之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验原理
以快反应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为代表),介 绍心肌动作电位的发生过程: 0期除极:Na+快速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K+快速外流 2期平台期:K+外流与Ca2+和Na+内流平衡的 结果 3期快速复极末期: K+外流,Ca2+通道失活 4期舒张期: 膜电位不稳定,出现自动除极 现象,主要是由于随时间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If 和逐渐衰减的外向K+流所引起。
心电图导联图示: 仰卧位 红 黄黑 Nhomakorabea蓝
注意事项
• 1 大鼠麻醉时,注意麻药用量,不能太多或 者太少 • 2 连接心电图时注意四条线的连接顺序 • 3 打开生物机能系统后,主要的调节的几个 参数要调好,1kz, 1mv, 0.1s, 5kz, 100 • 4 静脉注射:舌静脉,尾静脉,颈外静脉 • 5 保存:正常,给BaCl2造模后,给利多卡 因后各保存一段典型的心电图,备打印
利多卡因:又名赛罗卡因, ⅠB类抗心律 失常药,利多卡因对正常心肌组织的电生 理特性影响小,对除极化组织的钠通道阻 滞作用强,具有轻度阻滞钠通道,降低蒲 肯野细胞自律性的作用,从而可以用于治 疗室性心律失常。
实验目的
• P波 代表左右两 心房兴奋过程 • QRS波 代表两心 室兴奋传播过程 的电位变化。
• T波 反映心室兴 奋后复极化过程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即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 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 2.冲动传导异常(传导阻滞和折返) BaCl2诱发心律失常:机制不明确,注入BaCl2 后,引起蒲氏细胞的自律性升高。从而产生 异位搏动 造模后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宽大、畸形, 无P波或者P波隐藏在宽大的QRS波群中
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PPT课件

【讨论】
1、强心甙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
2、利多卡因抢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 制?
治疗量强心苷使人ECG ST段降低呈鱼钩状 室性早搏
二联律
三联律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豚鼠豚正鼠常I正I导常联E心C电G图 给药后10min
早搏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 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 将有利于 中西医学 的优势互 补,“和 而不同”, 多元发展 。近年来 ,中医药 在防治非 典、禽流 感和艾滋 病方面发 挥的独特 作用也证 实了二者 的有机结 合,具有 肯定的临 床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 方式的发 展趋势来 看,均是 走向现代 系统论思 维,中医 药学理论 与现代科 学体系之 间具有系 统同型性 ,属于本 质相同而 描述表达 方式不同 的两种科 学形式。 可望在现 代系统论 思维上实 现交融或 统一,成 为中西医 在新的发 展水平上 实现交 融或统一 的支撑点 ,希冀籍 此能给中 医学以至 生命科学 带来良好 的发展机 遇,进而 对医学理 论带来新 的革命。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 简史,中西 医结合史,中医中药 史等.
六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遗传因子不同,除乙型 肝炎遗传 因子是D NA外,其 余几型肝 炎遗传因 子均为R NA。其中 甲型肝炎 的传播途 径是粪口 传播,乙 型肝炎的 传播途径 是血液传 播、性传 播和母婴 传播。疫 苗。
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的拮抗 作用
【目的】
观察过量的哇巴因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利多卡因 抗心律失常作用。
【原理】
1.利多卡因轻度阻滞钠通道,促进K+外流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目的】1.了解心律失常药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2.观察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对氯化钡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材料】
器材心电图机(或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大鼠台、2ml注射器,1ml注射器,4号或4号小儿头皮针,6号针,棉球。
药品3%戊巴比妥钠溶液,1%氯化钡溶液,0.1%普萘洛尔溶液,0.5%利多卡因溶液。
动物大鼠(或家兔)3只,体重180~220g。
【方法】取大鼠3只,编号、称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0.2ml/100g体重,麻醉后仰位固定在鼠台上,作股静脉插管以备给药用(亦可用舌下静脉给药)。
将大鼠四肢接心电导联电极(将针形电极对应插在四肢皮下,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左后肢-兰或绿、右后肢-黑),记录正常II导心电图,然后按下列顺序给药:①甲鼠股静脉注射1%氯化钡溶液0.2~0.3ml/100g体重,立即记录给药后30s、1min、2min、3min、5min、10min心电图至心律失常恢复,观察其变化及持续时间。
②乙鼠给等量氯化钡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由股静脉注射0.1%普萘洛尔0.3ml/100g体重,并按上述方法记录给药后心电图。
③丙鼠给等量氯化钡出现心律失常后立即由股静脉注射0.5%利多卡因0.1ml/100g体重,并按上法记录给药后心电图。
【结果】列表整理,将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按处理不同分别记录在下表(可将全班结果统计进行处理)。
剪贴心电图。
附表各组实验动物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
分组例数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甲
乙
丙
注:甲组:模型组;乙组:普萘洛尔治疗组;丙组:利多卡因治疗组。
【注意事项】①氯化钡需新鲜配制,快速注射。
②普萘洛尔和利多卡因要缓慢注射。
③氯化钡使大鼠出现室性双相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约持续15min。